《窦娥冤》和《西厢记》艺术特征比较分析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元代的社会阶层共有是十个,其中排名第五的是()。
(1.0分)1.0 分A、僧B、道C、猎D、医我的答案:D2据《史记》、《左传》记载,谁作为整个历史的见证人,最后帮助了赵家平反?()(1.0分)1.0 分A、庄姬B、公孙杵臼C、赵朔D、韩厥我的答案:D3《中国孤儿》写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1.0分)1.0 分A、春秋时期B、魏晋时期C、宋朝末年D、盛唐时期我的答案:C4算命先生建议娄阿鼠走的是()。
(1.0分)1.0 分A、水路B、旱路C、马车D、推力车我的答案:A5“闹简”是由谁提出的?()(1.0分)1.0 分A、李渔B、尤侗C、金圣叹D、马致远我的答案:C6下列选项中,谁在1754年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歌剧《中国孤儿》?()(1.0分)1.0 分A、伏尔泰B、崔护C、田沁鑫D、林兆华我的答案:A7谁编写了《世说新语》?()(1.0分)1.0 分A、刘义庆B、王国维C、郑振铎D、关汉卿我的答案:A8古代读书人,通过了乡试就成为了()。
(1.0分)1.0 分A、举人B、殿士C、进士D、秀才我的答案:A9下列选项中,写作了《西京赋》的是()。
(1.0分)1.0 分A、王实甫B、关汉卿C、崔令钦D、张衡我的答案:D10杨贵妃和唐明皇“密誓”是在那哪一天?()(1.0分)1.0 分A、端午B、元旦C、七夕D、中秋我的答案:C11在《琵琶记》创作目的里,作者非常强调的是()。
(1.0分)1.0 分A、表彰一种道德境界B、弘扬皇帝圣明C、抨击社会现实D、批判不孝行为我的答案:A12著有《莺莺传》的是()。
(1.0分)1.0 分A、元稹B、王实甫C、关汉卿D、白居易我的答案:A13陈晓旭在旧版《红楼梦》中扮演的是()。
(1.0分)1.0 分A、薛宝钗B、林黛玉C、晴雯D、史湘云我的答案:B14下列哪个境界是《诗经》里面的最高境界?()(1.0分)1.0 分A、雅B、风C、清D、颂我的答案:A15商贩在《十五贯》中指的是()。
中国古代戏剧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一、强烈的现实性1、语言通俗化、平民化。
中国戏曲按照传统的观点,到宋元时期达到成熟,主要代表就是杂剧和南戏。
南戏最初是以一种民间艺术的姿态登上戏曲舞台的,有文人以宋人之词,加上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女顺口可唱,自由亦复自然。
2、表现大众生活,传达百姓感受,引起共鸣。
此类南戏的主要代表作有高则诚的《琵琶记》等。
3、反映社会问题。
北方的杂剧虽然并不像南戏那样深入民间,还有比较规范的“宫调”系统,但是却以反映沉重的社会问题为主流思想,揭露了腐朽的封建思想和社会现实。
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贪官污吏、权豪之罪恶的揭露,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对思想苦闷的解脱等等,都在元杂剧中得到体现。
其代表作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窦娥冤》、《西厢记》等。
进入现代,尤其是解放后,一批反映新中国人民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戏曲也陆续搬上了舞台,成为时代的艺术。
二、虚拟性通过剧中人的语言,借助观众的联想,构筑特定的景物和环境,“戏随人走”。
西方戏剧重实轻虚,侧重真实自然的舞台表现方法,具有写实性;而中国古典戏曲重虚轻实,讲究虚拟写意的程式表现,具有写意性。
三、程式化戏曲表演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舞台上不允许有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
一切自然形态的戏剧素材,都要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
演唱中的板式、曲牌、锣鼓经,念白中的韵味、声调,表演中的身段、手式、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子,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规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
诸如马鞭一挥就表示上路启程,舞台“圆场”瞬息千里,一支船桨即舟载行人等等,都是“程式化”写意美学的具体表现。
三、“意境”美学有的学者认为,戏曲的起源应追溯到诗歌产生之初,因为诗歌在产生之初就具有表演性和音乐性。
《中国古代文学》(四)练习题

第六编元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元曲四大家"是指()①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②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③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④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2、《窦娥冤》中揭示出产生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①高利贷的残酷剥削②张驴儿之流为非作歹③桃杌之辈贪脏枉法④天地(即社会)的黑暗腐败3、赵盼儿这一戏剧人物见于()①《拜月亭》②《调风月》③《救风尘》④《望江亭》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是《西厢记》中交口称赞的一支曲子。
其中"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①比喻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大小车儿"是指()①大车②小车③大大小小的车④不大不小的车6、李千金这一戏剧人物见于()①《墙头马上》②《梧桐雨》③《汉宫秋》④《拜月亭》7、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①关汉卿②王实甫③白朴④马致远8、《赵氏孤儿》的作者是()①高文秀②康进之③纪君祥④杨显之9、《赵氏孤儿》中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形象是()①赵朔②程婴③韩厥公④孙杵臼10、《倩女离魂》的作者是()①乔吉②宫天挺③秦简夫④郑光祖11、在元末四大传奇中成就最高者是()①《荆钗记》②《白兔记》③《拜月亭》④《杀狗记》12、[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①白朴②张养浩③刘时中④睢景臣13、元散曲作品流传最多的作家是()①马致远②白朴③张可久④乔吉14、元代有一位散曲作家曾创作了两套[端正好]《上高监司》,反映了现实内容,扩大了散曲的题材范围。
这位散曲作家是()①马致远②刘时中③白朴④睢景臣15、元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代表作是()①[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②[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③[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④[般涉调·耍孩儿]《借马》16、相比较而言,元诗"四大家"成就最高者是()①虞集②杨载③范梈④揭傒斯17、其诗号称"铁崖体"的诗人是()①刘因②揭傒斯③王冕④杨维桢18、高度赞扬杂剧作家光辉业绩的散文作品是()①刘因《辋川图记》②虞集《尚志斋说》③钟嗣成《录鬼簿序》④李孝光《大龙湫记》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戏剧人物见于关汉卿作品中的有()①张驴儿②惠明③赵盼儿④李千金⑤谭记儿2、下列戏剧人物属于关汉卿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有()①赵盼儿②赛卢医③谭记儿④葛彪⑤鲁斋郎3、下列戏剧人物属于关汉卿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有()①周舍②葛彪③张珪④鲁斋郎⑤杨衙内4、西厢故事流传演变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是()①唐元稹《莺莺传》②宋秦观歌舞曲《调笑转踏》③宋赵令畤鼓子词《商调·蝶恋花》④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⑤元王实甫《西厢记》5、红娘的性格特点是()①聪明机智②勇敢泼辣③温柔多情④富有正义感⑤内心炽热而外表矜持6、下列剧作属末本戏的有()①《李逵负荆》②《望江亭》③《汉宫秋》④《墙头马上》⑤《赵氏孤儿》7、下列剧作属公案剧的有()①《赵氏孤儿》②《陈州粜米》③《蝴蝶梦》④《单刀会》⑤《汉宫秋》8、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①《拜月亭》②《西厢记》③《墙头马上》④《汉宫秋》⑤《倩女离魂》9、马致远()①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②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③他在杂剧《汉宫秋》中通过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④他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被人们称作"秋思之祖"⑤他的散曲只是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没有积极意义10、《李逵负荆》是一部()①悲剧②喜剧③爱情剧④公案剧⑤水浒戏11、《陈州粜米》中的主要戏剧人物有()①杨衙内②杨金吾③刘得中④张憋古⑤包拯12、元末四大传奇是指()①《拜月亭》②《白兔记》③《琵琶记》④《荆钗记》⑤《杀狗记》13、下列戏剧人物属《琵琶记》中的有()①李三娘②赵五娘③牛小姐④蔡伯喈⑤王尚书14、元代后期最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家是()①张养浩②张可久③刘时中④睢景臣⑤乔吉15、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①关汉卿②睢景臣③汤显祖④王实甫⑤张养浩三、填空题1、元曲包括和。
Z891-作业与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第一章元曲的形成和兴盛一、填空题(每空1分):1、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从先秦()、汉魏()、隋唐()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2、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颇多。
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杂剧有()多种,南戏有()种。
3、元代戏曲包含( )和( )两种主要形式。
4、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 )、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心在( )。
5、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把散曲分为三品,一曰清深,二曰(),三曰婉丽。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元曲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元杂剧的体制特征是什么?2、元曲创作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1、元戏剧创作兴盛原因分析。
第二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1、宋代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与()的特点。
2、在宋代,说话已明显分为四家,即小说、()、()和合生。
3、“话本”的称谓,可能在()代已经出现。
4、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为()。
5、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
6、()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7、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对爱情生活的追求。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诸宫调2、说话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小说“话本”的体制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第三章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一、填空题(每空1分):1、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薄》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 )。
2、()是元代曲坛上创作成就最伟大的杂剧作家,他的杂剧作品标志着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而走向艺术成熟的标志。
3、关汉卿《窦娥冤》杂剧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 )、( )、( )。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无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思想内容是什么?2、关汉卿杂剧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语言特色?四、论述题(每个20分)1、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剧场性特征。
元曲的文学特色

元曲的文学特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比较著名的有《窦娥冤》、《西厢记》等,元曲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更是民间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学特色。
一、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性元曲不仅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风俗,而且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类的种种欲望和情感,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社会及其变迁。
如《西厢记》就通过对杜少甫和红拂女的爱情描写体现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表达出了对于自由和激情的渴望。
二、描绘人物细腻、生动、形象元曲更注重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通过语言、动作、肢体等细节描写,塑造了许多形象丰满、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杜陵、阮咸等角色。
这样的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真实,使得读者/观众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文化在其中,也更有深度。
三、纯文学性很高元曲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性,体现了中国文化高度精神之美。
元曲故事情节曲折多姿、词藻精妙、绝句流畅、趣味横生,以超凡脱俗的艺术表达,展现了大格局内的文化/文学细节与深度。
四、追求音乐和舞蹈的完美融合元曲不仅立足于文学,更注重舞蹈和音乐在其中的融合。
在表现和情感上,音乐和舞蹈也不仅具有艺术功能,它还承载了第二重信息,为故事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元曲成为无国界性的艺术品。
五、粉墨之间,富有想象元曲一般采用押韵、对仗等形式,加上粉墨的描绘和层层叠叠,可以让读者们想象力极大地发挥,也更能感受到作者所想所求。
以上就是元曲的文学特性,每个元曲都具备了这些特性并且超越了它们,每一本好的元曲都是一份深入探索内心的文学艺术形式。
元曲历经千年而不衰,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这样的艺术也绝不会被时间所淘汰,而是会在他的特异性和与时俱进之间的平衡中,持续发展。
《西厢记》与《莹莹传》区别,《窦娥冤》人物形象

<<西厢记>>与<<莺莺传>>的区别1、内容有些差异:《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莺莺传》改变而来的,二者叙述的故事基本相同,但结局迥然不同。
前者是圆满的大团圆,后者则是张生将莺莺抛弃。
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
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而“王西厢”继承并发展了《莺莺传》,加入了很多后代及当时的思想理念。
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
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
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
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2、二者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样:《西》着重于赞美美好的爱情和敢于反抗礼俗的精神,《莺》的作者则为封建礼教辩护,它既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3、创作体裁不同:《莺莺传》是唐代元稹写的传奇故事,而另一个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
4、人物性像塑造的不同:《莺莺传》中莺莺是个向往和追求爱情的少女,张生则是始乱终弃的负心人,人物刻画的较为单一。
而《西厢记》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
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
人物形象真实而饱满。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西厢记》文学赏析内容摘要:《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
故事描绘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它的曲词优美华丽,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
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关键词:艺术特色戏剧语言杰出戏作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通过选修《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我接触到了许久没有接触的古典文学。
有《西厢记》、《汉宫秋》、《牡丹亭》、《三国》、《儒林外史》、《桃花扇》、《三言两拍》等。
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出自于此,这也足以证明了古典文学魅力之大。
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三国》、《水浒》、《西游记》以外,当属这部《西厢记》。
不仅因为在高中时期曾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留下了印象,在《红楼梦》中提到过这部戏剧,也因为老师的讲述绘声绘色以及作品本身不论是剧情还是语言上都很吸引我。
《西厢记》的剧情就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碍于无法吻合。
此时恰存有孙飞虎听闻莺莺美貌,领兵拦住普救寺,必须奸污莺莺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遵从莺莺主意,许诺例如有人能撤兵,便将莺莺娶他。
张生喜出望外,奏议恳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领兵前来援救,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使二人以兄妹为重。
张生沮丧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扶莺莺月夜烧香,听到张生弹琴倾诉衷肠。
后来莺莺听闻张生病好像,使红娘回去书房探视。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说白、科介、穿关1【单选题】最早关于元代杂剧的书是()。
A、《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B、《元刊杂剧三十种》C、《琵琶记》D、《娇红记》我的答案:B2【单选题】著名戏曲选集《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代著名藏书家赵琦美编著。
A、唐B、宋C、元D、明我的答案:D3【单选题】以下张爱玲的哪一部小说被改编为戏曲?()A、《金锁记》B、《半生缘》C、《倾城之恋》D、《红玫瑰与白玫瑰》我的答案:A4【多选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有()。
A、定位明确B、融入了当代时尚元素C、把握时机D、本身知名度我的答案:ABD王安祈《金锁记》与白先勇《牡丹亭》1【单选题】中国戏曲基本构成元素不包括()。
A、扮演B、音乐C、舞蹈D、剧本我的答案:D2【单选题】优伶有三种类型,即倡优、俳优和伶优,其中的俳优主要负责()。
A、吹打乐器B、专管歌舞C、从事笑谑D、专管跳舞我的答案:C3【多选题】“汉代百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至汉代的一个大环境,其中的“戏”包括()。
A、杂技B、戏剧C、各种技艺D、游戏我的答案:ACD4【判断题】扮演是戏剧的一个基本元素,是戏剧的本质之一。
()我的答案:√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1【单选题】变脸是()中的一个重要表演技能。
A、昆剧B、京剧C、川剧D、越剧我的答案:C2【判断题】杂技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我的答案:√中国古典戏曲——以歌舞演故事1【单选题】宋代话本中的“入话”与宋杂剧的哪一个组成部分意义相近?()A、艳段B、正杂剧C、话剧D、表演我的答案:A2【单选题】下列属于宋杂剧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A、开场和结尾B、艳段和正杂剧C、三言二拍和正杂剧D、艳段和末剧我的答案:B3【单选题】王实甫的作品有()。
A、《西厢记弹词》B、《西厢记诸宫调》C、《西厢记》D、《弦索西厢》我的答案:C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谁写作了《东京梦华录》这本书?()A、孟元老B、崔令钦C、白朴D、周密5【单选题】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勾栏瓦舍”?()A、元代B、明代C、宋代D、唐代我的答案:C6【判断题】戏剧不依赖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和《西厢记》艺术特征比较分析
《窦娥冤》和《西厢记》这两部作品都是元杂剧,但二者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这里主要讲一下情节结构和语言。
在情节结构上来看,《窦娥冤》比《西厢记》要简单很多。
《窦娥冤》和之前的“公案文学”都不一样。
“公案”是历代文学一个很有趣的题材,跌宕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可以吸引欣赏者的兴趣。
但是元代的“公案剧”整体上和以前的作品中注重情节不同,一方面是“权豪”和“平民”的对立构成矛盾冲突,显示出很强的斗争色彩;另一方面作者倾向都站在普通民众立场上,为其发声控诉。
总之《窦娥冤》除了用“异象”写“奇冤”的设置,剧本没有跌宕离奇的故事情节——窦娥惨遭冤案,被斩法场,后蒙昭雪。
1非常简单的故事线,没有什么波折。
但相反,在《西厢记》的剧作设置上,它的情节就要相对复杂。
在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之路上有许多的波折和阻挠。
《大学戏曲鉴赏》这本书里关于《西厢记》这一章,标题是,“阻隔”的意味:墙与《西厢记》。
恰如这个标题,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目的就是在一起,但是中间崔母不断阻拦,导致他们不停的在克服困难,所以这部作品的情节波折很多。
也就是这种即将达成目标,对着胜利大门将触未触时马上就能推开的时候,突然出现阻隔,吊着观众的心,几次之后,观众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最后二人在一起的时候,把这种积累充分的情绪毫无保留的释放,才能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快感和享受。
再从语言上来讲,两部作品风格也很迥异。
《窦娥冤》的语言都很通俗口语化。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之中称赞关汉卿是“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就是说他很少借用前人的诗词类的语词和语汇,而是根据需要,从生活出发铸造自己的语言世界。
2就像“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
”都非常有生活气息,像《西厢记》是万万不会写崔莺莺和张君瑞共喝一碗羊肚儿汤的。
关汉卿还经常采用民间的口语和俗语,“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就算出自当时的俗语。
而且他还用人物语言去塑造人物形象,在《大学戏曲鉴赏》这本书里就举了赛卢医的例子,他的上场诗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他市井庸医的嘴脸。
而张驴儿的台词就把他混蛋的本色刻画的很鲜明。
《西厢记》的语言就是那种全都能做好词好句摘抄的唯美语汇。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用字用词都很讲究,“玉宇”即是天空,但“玉宇”这个词一出,就在意境上比天空强,所以说《西厢记》的语言都是雅的,连二人调情都是隔墙对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实在是有情趣。
它的文词颇为历代理论家所赏,尤其是“长亭送别”一段,又堪称古典戏曲文学的经典。
其语言被称为“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而且佳句极多,“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3长亭送别这一段笔者听过二人转版本的,虽然口语化了很多但还是可以体会到其语言之美。
1参考《大学戏曲鉴赏》
2引自《大学戏曲鉴赏》
3引自《大学戏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