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剧本。
西厢记(每本内容概要)

《西厢记》王实甫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乃前朝相国之千金小姐。
莺莺年逢十九,貌若天仙,诗词、女红无不精通。
崔相国不幸逝去,莺莺与母亲一道扶灵柩至博陵安葬,因路有险阻被迫停留于河中府普救寺内。
西洛人张君瑞,父母双亡,功名未遂,四处飘游。
上朝取应途中路过河中府,便从下榻小店得知此处名胜香火宝地普救寺想去散心游玩一番。
至寺中,长老法本大师因事外出。
在法聪和尚的引领下,张生有信瞻仰了佛像。
却也无意中巧遇了寺中玩耍的莺莺。
莺莺那袅娜、旖旎的倩影深深的刻入了张生的心坎。
张生为了与莺莺相见再次进寺拜谒了长老法本大师。
并不惜银两向长老开口求借僧房一间,早晚温习经史之用,而心中盼得却是与莺莺同住一间庙宇好与她亲近。
就在张生与长老长谈时,莺莺的贴身侍女红娘来传崔老妇人的问话。
长老告诉红娘崔相国的法事定于本月的二月十五日举行。
说罢,长老便与红娘去往佛殿。
长老将为崔相国办法事一事告诉了张生。
此时,张生被莺莺的孝心感动认为自己也应为已故的父母尽孝,便备五千钱添一份斋追荐父母。
与莺莺相见的急切心情促使张生在门外等候红娘,正巧遇上红娘去给老夫人回话。
见到红娘,张生立即拜揖,急忙自报家门并开始打听起莺莺的事儿。
红娘一听便立马呵斥了回来,告诫他,她们小姐是规矩人家,家中对礼数也要求相当严格,老夫人更是从小就教育小姐,不许再来胡说。
红娘回复老夫人的话,便来到莺莺房里将刚才门外巧遇张生的经过告诉了莺莺。
莺莺也再次嘱咐切勿将此事告于夫人。
月明星稀,蛙叫虫鸣闹得张生辗转反侧,怎知这哪是院外的嘈杂惹得他心烦,他的心儿早就不知何时飞进了西厢。
从僧侣那得知莺莺每晚都会在花园烧香,便出来守望。
见红娘携小姐出来后,张生静静倾听莺莺的祝告。
见莺莺迟迟不愿透露最后的心愿,红娘索性讲了出来:“愿姐姐早寻得一个姐夫,也带上红娘!”莺莺倚栏长叹似有所思,张生将一切都看在眼里映景小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听后也依韵即兴:“兰闺久寂寞,无视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西厢记》原文及注解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西厢记》原文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20f6f517524de518974b7d27.png)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西厢记》原文及注解篇一 :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原文地址:《西厢记》原文及注解作者:童菲第一节王实甫的《西厢记》王实甫生平及评价1(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2(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3(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4(人之赋才,各有所近。
马东篱、王实甫,皆胜国名手。
马于《黄粱梦》、《岳阳楼》诸剧,种种妙绝,而一遇丽情,便伤雄劲;王于《西厢》、《丝竹芙蓉亭》之外,作他剧多草草你称。
尺有所短,信然。
5( 世称曲手,必曰关、郑、白、马,顾不及王,要非定论。
《西厢记》[1]选注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一折[2][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3]]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4]也,先人拜礼部尚书[5],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
后一年丧母。
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6],游於四方。
即今贞元十七年[7]二月上旬,唐德宗[8]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9],过蒲关上[10]有一故人,姓杜名确[11],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
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
暗想小生萤窗雪案[12],刮垢磨光[13],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14],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15]。
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16]。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17]。
将棘围守暖[18],把铁砚[19]磨穿。
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20]。
才高难入俗人机[21],时乖[22]不遂男儿愿。
空雕虫篆刻[23],缀断简残编[24]。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
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只除是此地偏[25]。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原文及鉴赏【导语】:【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
西厢记原文白话文翻译

西厢记原文白话文翻译
《西厢记》是明代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以它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西厢记》原文的白话文翻译:
第一回
牡丹亭外柳堤深,多少罗衣美人啼。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情。
在牡丹亭外,有一个柳堤非常幽深,有多少美丽的女子在那里啜泣呢。
回头望去,只见一片凄凉的景象,即便归回原地,也不再会有风雨中的相逢的情景。
第二回
人世难逢开口笑,劝君莫学踏青花。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巷巷。
事也无常,物也无常。
为欢盈眸,为泪灼眼。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世间很难得见到开心的笑容,所以劝你不要学着踏青赏花。
世俗虚浮,人情恶劣,下雨时送来的黄昏让花朵易落。
清晨的微风将泪痕吹干,想要写下内心的感情,只能一个人在斜巷中低声自语。
事物都是无常的,为了眉眼间的喜悦,也为了泪水中的疼痛。
我们都是天涯上沦落的人,相逢何必非得曾经相识呢。
第三回
望断南飞雁,空余旧时羁。
白云无尽时,青山何处是。
今夜天涯无寻处,牢骚共冷烟花雪。
风流成性何必夜歌,未必似启年华,伊人伊年,月明星稀,暝色入高楼。
望着南飞的雁阵消失了,只留下我旧时的牵挂。
白云流云怎么也看不尽,青山又在何处。
今夜,天涯无处可寻,我们抱怨着共同的冷酷寒冷的烟花和雪。
放荡成性为何要在夜晚唱歌,也未必像启程那般美好,那人,那年,明亮的月光和稀落的星辰,在昏暗的夜色中进入了高楼。
西厢记(每本内容概要)(优.选)

《西厢记》王实甫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乃前朝相国之千金小姐。
莺莺年逢十九,貌若天仙,诗词、女红无不精通。
崔相国不幸逝去,莺莺与母亲一道扶灵柩至博陵安葬,因路有险阻被迫停留于河中府普救寺内。
西洛人张君瑞,父母双亡,功名未遂,四处飘游。
上朝取应途中路过河中府,便从下榻小店得知此处名胜香火宝地普救寺想去散心游玩一番。
至寺中,长老法本大师因事外出。
在法聪和尚的引领下,张生有信瞻仰了佛像。
却也无意中巧遇了寺中玩耍的莺莺。
莺莺那袅娜、旖旎的倩影深深的刻入了张生的心坎。
张生为了与莺莺相见再次进寺拜谒了长老法本大师。
并不惜银两向长老开口求借僧房一间,早晚温习经史之用,而心中盼得却是与莺莺同住一间庙宇好与她亲近。
就在张生与长老长谈时,莺莺的贴身侍女红娘来传崔老妇人的问话。
长老告诉红娘崔相国的法事定于本月的二月十五日举行。
说罢,长老便与红娘去往佛殿。
长老将为崔相国办法事一事告诉了张生。
此时,张生被莺莺的孝心感动认为自己也应为已故的父母尽孝,便备五千钱添一份斋追荐父母。
与莺莺相见的急切心情促使张生在门外等候红娘,正巧遇上红娘去给老夫人回话。
见到红娘,张生立即拜揖,急忙自报家门并开始打听起莺莺的事儿。
红娘一听便立马呵斥了回来,告诫他,她们小姐是规矩人家,家中对礼数也要求相当严格,老夫人更是从小就教育小姐,不许再来胡说。
红娘回复老夫人的话,便来到莺莺房里将刚才门外巧遇张生的经过告诉了莺莺。
莺莺也再次嘱咐切勿将此事告于夫人。
月明星稀,蛙叫虫鸣闹得张生辗转反侧,怎知这哪是院外的嘈杂惹得他心烦,他的心儿早就不知何时飞进了西厢。
从僧侣那得知莺莺每晚都会在花园烧香,便出来守望。
见红娘携小姐出来后,张生静静倾听莺莺的祝告。
见莺莺迟迟不愿透露最后的心愿,红娘索性讲了出来:“愿姐姐早寻得一个姐夫,也带上红娘!”莺莺倚栏长叹似有所思,张生将一切都看在眼里映景小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听后也依韵即兴:“兰闺久寂寞,无视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西厢记作品简介

西厢记作品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故事起源】《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梗概】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
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
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
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
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西厢记原文翻译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如下:原文:(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翻译:(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
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
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西厢记:《西厢记》是元杂剧中在文学上被后人评价最高,在舞台上,流传最广的丽情故事。
主要写白衣秀才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婚姻过程,事本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一名《会真记》)。
和金代董解元的讲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又名《西厢搊弹词》或《弦索西厢》)。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再到元杂剧《西厢记》,崔张故事经历了内容上的变革和文体上的递嬗,三者之中,以《西厢记》的内容最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也更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赏析《长亭送别》
• 三、《西厢记》的影响
• 对戏剧的影响如:《东 城记》、《刍梅香》、 《倩女离魂》
• 对小说的影响如:曹雪 芹《红楼梦》、巴金的 《家》、《春》、《秋》
• 3、语言特色,辞采华美,清丽婉约,有 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 交融的描绘,善于吸收和熔铸前人的名句。
• [混江龙] • 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
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 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 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消减了三楚精神。
• 3 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程度不同。“王西厢” 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程度比“董西厢”更为 彻底和深刻。
• 4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董西厢”与“王 西厢”塑造的人物,虽然都很显明,但 “董西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王西厢” 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完美。
• 二、《西厢记》艺术形式上的革新。
• 1、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 结构体制。
• 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四折发展到五 折,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 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旦本,女 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 《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交互对 唱。
• 2、篇幅虽长而结构严谨,剧情虽多双线并 举,进展曲折,关目自然,富于变化。
• 《西厢记》就全面剧情安排情节,一方面 是波澜壮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 面是巧妙曲折的情景安排。根据内容的需 要,为了表达莺莺与张生悱恻缠绵的爱情 纠葛在一折中设置了种种场景。
主讲:王素美 田玉琪
第一节 《西厢记》的成书》
• 一、《西厢记》诸宫调与王实甫《西厢记》 的联系与区别
• 1、文化心理不同:《董西厢》代表北方观众草原 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多,“王西厢”代表 汉民族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少。
• 2戏剧结构不同:《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 “王西厢”安排的是复线结构,“王西厢”不但 安排了以老夫人、惠明、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 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 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
•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 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 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 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 动着情节的发展。
• 王实甫在两组矛盾的基础上,安排老夫人 “赖婚”,推动了矛盾的激化。通过“酬 简”,“拷红”造成泰山压及之势,红娘 巧言善辩,以“四两拔千斤”解决了矛盾, 《西厢亿》给到好个地处理了一次又一次 的戏剧冲突。
第二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 言艺术和后世影响
• 一、人物塑造
• 1、创造了各种显明 的人物形象。
• 主动追求爱情,内 外完美的莺莺形象, 志诚于爱情的张生 形象,机智泼辣的 红娘形象。
• 2、创造了精彩的戏 剧场面。
• 既有浓厚的诗情画 意,由有幽默的讽 刺的喜剧气氛。 《西厢记》文辞典 雅、清丽,情景交 融,名句隽永,美 不胜收,为人传诵 者甚多,可谓最美 丽的长篇叙事诗。
• 诸如,设在秋 深长亭景色; 离别的场景安 排,落日疏林 的描写等等, 这些场景的安 排设置,更好 地表现人物内 心活动,情景 的表达起到了 很好的辅助作 用。
• 3、《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
•《西厢记》 写了以老夫人 为一方,和以 莺莺、张生和 红娘为一方的 矛盾,亦即封 建势力和礼教 叛逆者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