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古籍精品原文】
《西厢记》赏读之二听琴

《西厢记》赏读之二听琴作者:曾余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9年第03期【剧情背景】话说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国之女崔莺莺,一见钟情,从此在寺内借了一间房住下,并利用各种机会接近莺莺。
正当二人渐生情愫之时,驻守在附近的一个叫孙飞虎的将领,听说了崔莺莺的美貌,发兵五千,将普救寺团团围住,要掳莺莺为妻。
崔氏母女无奈之下,放出话来,说是寺内僧俗人众,不论是谁,只要有退兵之策,就将莺莺嫁给他。
张生听了大喜,因为他有一位老友杜确,号称白马将军,率领十万大军,驻地正好离此处不远。
于是他挺身而出,写了一封求援的书信,请一位武艺高强的和尚冲出重围,给杜将军送去。
大军到来,孙飞虎仓皇退兵。
不料老夫人事后反悔,在答谢宴上要莺莺和张生结为兄妹。
二人痛苦万分,而又无计可施。
莺莺的丫鬟红娘给张生出了个主意,让他趁莺莺晚间到花园中烧香之时,用琴声传达情意,然后再看小姐作何反应。
这便有了下面的精彩文字。
【原作欣赏】(说明:下文中的小字部分,方括号内的是舞台说明,括号后的文字是人物的道白。
大字部分,方括号内是戏剧曲牌的名字,括号后是人物的唱词。
)[末上云]红娘之言,深有意趣,天色晚也,月儿,你早些出来么![焚香了]呀,却早发擂①也;呀,却早撞钟也。
[做理琴科]琴啊,小生与足下湖海相随数年,今夜这一场大功,都在你这神品、金徽、玉轸、蛇腹、断纹、峄阳、焦尾、冰弦②之上。
天那!却怎生借得一阵顺风,将小生这琴声吹入俺那小姐玉琢成、粉捏就、知音的耳朵里去者![旦引红上,红云]小姐,烧香去来,好明月啊![旦云]事已无成,烧香何济!月儿,你团圆啊,咱却怎生?【越调】【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③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
夫人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④。
”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紫花儿序】只落得心儿里念想,口儿里闲题,只索向梦儿里相逢。
俺娘昨日个大开东阁⑤,我只道怎生般炮凤烹龙⑥?朦胧,可教我“翠袖殷勤捧玉钟”,却不道“主人情重”?只为那兄妹排连,因此上鱼水难同⑦。
《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剧本。
西厢记的各种版本

蒋星煜《明刊西厢记研究》、《西厢记罕见版本考》、《西厢记考证》(上海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1988.8)、《西厢记新考证》上海辞书出版社、《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西厢记研究与欣赏》。
7.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傅晓航校点/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金圣叹批本西厢记/张国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集评校注西厢记/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0.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傅开沛、袁玉琪校点/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1.西厢记集解/傅晓航编辑校点/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7.论崔莺莺/戴不凡/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
18.王实甫和西厢记/潘兆明/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西厢述评/霍松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西厢记论稿/段启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1.明刊本西厢记研究/蒋星煜/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22.董西厢与王西厢/孙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2.罗贯中与马致远/谢无量/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3.西厢记与白蛇传/黄裳/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1955年新一版
14.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王季思/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15.西厢记分析/周天/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6.西厢记简说/霍松林/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版
41.《西厢记》二论/林宗毅/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42.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罗贯中、马致远)/谢无量/香港文心书局1976年
《西厢记》

谢谢大家!
唐传奇元稹《莺莺传》
这篇小说作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其时元稹26岁 元稹的《莺莺传》由喜到悲,凄婉动人地描写了莺莺和张生 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 剧的全过程。 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 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藩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莺莺与张生的结合过程,既是一个情、礼冲突最后以情胜礼 的过程,也是一个集渴望、担忧于一体,充满内心矛盾的过 程。
《西厢记》的嬗变
《西厢记》所演述的崔张爱情故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流传过 程。 最早见于中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写张生始乱终弃。 宋代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踏】,赵令畤又作10组【蝶恋 花】鼓子词用说唱文学的形式演唱崔张故事,并开始有同情 崔莺莺的倾向。 宋金期间勾栏瓦舍中通俗文艺演唱崔张故事的不少,最著名 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它从本质上改变了原故 事的思想性,张生成为一个爱情专一的正面人物,老夫人成 为阻碍爱情自由的封建代表,而红娘也成了一个重要角色, 故事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结束。 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的总 结性的再创造。
董西厢艺术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的宏伟和情节的曲折变化。作者把原本三千字的 《莺莺传》扩大为一万字说唱文学。 其次是善于叙述。无论景物点染、气氛酝酿和人物事件的进 展都能挥洒自如地运用曲词和说白加以表现,并且擅长人物 内心的刻画。如长亭分别后的莺莺心绪描写、连用九支曲子。 第三,作者提炼了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也吸收了古典诗词 里的句子与词汇,写成了朴素而流畅的曲调。 其不足在于情节不够集中,有的人物性格不够完整。此外也 还有一些庸俗的色情描写。
梨园百花争奇艳,西厢三弄自有香。——漫谈京剧、越剧、豫剧对《西厢记》改编的艺术特色

梨园百花争奇艳,西厢三弄自有香。
——漫谈京剧、越剧、豫剧对《西厢记》改编的艺术特色摘要王实甫《西厢记》的出现是元代艺术中的璀璨明珠,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的赞赏、推崇、使人们心悦诚服,同样它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西厢记》自古至今留传已久,且愈久愈新,其艺术之纯熟主要在于通过独特的戏曲艺术所传达出的美好理想。
在中国著名的古典戏曲中《西厢记》演出时间长、改编较多至今不衰,乃是京、昆、乱不当,也深受观众喜爱,其无限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戏曲爱好者品味和探究其中的奥秘,人们惊叹于作者的创作和戏曲表演家的精彩的表演,同时,通过不同剧种对《西厢记》的演绎同样也诠释了各剧种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关键词:戏曲《西厢记》剧种艺术特点一、《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及改编《西厢记》最早来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亦名《会真记》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的普救寺,碰巧遇到了崔氏带女儿崔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辗转于寺,恰遇兵乱,张生救护了同寺的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遇到了莺莺,便一见倾心,经婢女红娘的帮助,几经反复,两人陷入了爱河,修成了正果。
后因郑母反对,张生进京赶考,落榜后留于京师,与莺莺用书信传达相思之情。
但张生终于变心,以“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为借口背弃了莺莺。
而时人多许张生“善补过者”。
元稹《莺莺传》所描述的崔莺莺故事,词旨哀婉,文笔清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注意,许多唐代的文学家多少对《莺莺传》做了自己的理解,《崔娘诗》(杨巨源)、《惆怅诗》(王涣)、《莺莺歌》(李绅)都是对其解读的产物。
他们都选取了《莺莺传》中以莺莺张生幽会生情为主体来歌咏,避之情节外的悲剧色彩,这无疑是一种创新,但是一则所有的作品都以诗歌的体裁来表达,没有超越传统文学的范围;二则故事的情节上没有新的发展,崔张感情的主题没有大的影响,自然艺术形象也没有多少变化。
到了重文轻武的宋元时代,情况便又发生了变化,故事情节也更为丰富多彩。
《西厢记》讲析解析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张生:坚贞不渝的情人
红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 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3/4) 张生:“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 汉。’今日反其事了。” (3/4)
九、才子形象的文化意蕴
外貌:面如美玉,体若兼金,文弱秀美, 俊雅风流 《世说新语· 容止》称潘安:“妙有姿容, 好神情” ,“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 车”。 徐陵《洛阳道》:“潘安车欲满,无奈 掷花何。” 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遥 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大团圆的结局
符合人物思想性格之情理 符合剧作情节发展之情理 符合作者思想追求之情理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西厢故事源流
元稹《莺莺传》(一名《会真记》) 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晏殊词、苏轼诗 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五、吟诗抚琴:恋爱的方式
和诗(1/3)
张生:“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早是那脸儿上扑堆着可憎, 那堪那心儿里埋没着聪明。” 张生:“一天好事从今定,一首诗分 明照证。”
五、吟诗抚琴:恋爱的方式
西厢故事源流
《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醉翁谈录》《莺莺传》 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 子》、《拷梅香》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否定“始乱终弃”的道德正当性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 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 也。” 赵令畤:“天长地久终有尽,绵绵不似 无穷恨。” 董解元叙写崔、张团圆 戏文《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原文及鉴赏【导语】:【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
06、王实甫与《西厢记》

《才子佳人多月亭》(佚)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2.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3.晏殊词、苏轼诗 4.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5.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6.《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8.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子》、 《拷梅香》 9.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荷俱并蒂。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 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 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2.唱腔的创新
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 由末和旦轮番主唱。
《 西 厢 记 》 主 唱 、 用 调 及 用 韵 表
◇第四本 楔子:红娘 第一折:张生 第二折:红娘 第三折:莺莺 第四折:张生、莺莺 ◇第五本 楔子:张生 第一折:莺莺 第二折:张生 第三折:红娘 第四折:张生、红娘 莺莺
宫调 仙吕 仙吕 越调 正宫 双调
★王实甫资料:
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 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 此推断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1234 年),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 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 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 厢记》天下夺魁。
一见钟情:爱情的发生
外在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 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
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目录第一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第二本∙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第五折第三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第四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第五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原文第一本·楔子作者:王实甫[外扮老夫人上]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
只生得个小女,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
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
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
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
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
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
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乃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
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
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
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
红娘何在?[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红云]谨依严命。
[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
[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
[旦唱][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并下]译文第一本·第一折作者:王实甫[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
后一年丧母。
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
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
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
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
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
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
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
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
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
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驽箭乍离弦。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
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话说间早到城中。
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
[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
[小二云]俺这里有座寺,名日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
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
[末云]琴童料持下响午饭!俺到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
[仆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
[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
今日师父赴斋去了,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
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末上云]却早来到也。
[见聪了,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
敢问长老在么?[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拜茶。
[末云]即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
[做看科][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
行过厨房近西,法堂此,钟楼前面。
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
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
[末做见科]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
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他那里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
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末云]我死也!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
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
[旦回顾觑末下][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府崔相国的小姐。
[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
[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着长裙儿,你便怎知他脚儿?[末云]法聪,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你觑:[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
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上步远。
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似神仙归洞天,空馀下杨柳烟,只阙得鸟雀喧。
[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
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
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
[末唱][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
[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
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并下]译文第一本·第二折作者:王实甫[夫人上白]前日长老将钱去与老相公做好事,不见来回话。
道与红娘,传着我的言语去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就着他办下东西的当了,来回我话者。
[下][净扮洁上]老僧法本,在这普救寺里做长老。
此寺是则天皇后盖造的,后来崩损,又是崔相国重修的。
现今崔老夫人领着家眷扶柩回博陵。
因路阻暂寓本寺西厢之下,待路通回博陵迁葬。
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人莫敢犯。
夜来老僧赴斋,不知曾有人来望老僧否?[唤聪问科][聪云]夜来有一秀才自西洛而来,特谒我师,不遇而返。
[洁云]山门外觑着,若再来时,报我知道。
[末上]昨日见了那小姐,倒有顾盼小生之意。
今日去问长老借一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倘遇那小姐出来,必当饱看一会。
[中吕][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借与我半间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
虽不能窃玉偷香,且将这盼云眼睛儿打当。
[醉春风]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
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末见聪科][聪云]师父正望先生来哩,只此少待,小僧通报去。
[洁出见末科][末云]是好一个和尚呵![迎仙客]我则见他头似雪,鬓如霜,面如童,少年得内养;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
却便是捏塑来的僧伽像。
[洁云]请先生方丈内相见。
夜来老僧不在,有失迎迓,望先生恕罪![末云]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
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洁云]先生世家何郡?敢问上姓大名,因甚至此?[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石榴花]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自来西洛是吾乡,宦游在四方。
寄居咸阳。
先人拜礼部尚书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
[洁云]老相公弃世,必有所遗。
[末唱]平生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
[斗鹌鹑]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衠一味风清月朗。
[洁云]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
[末唱]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进。
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
量着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以没甚七青八黄,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径禀:有白银一两,与常往公用,略表寸心,望笑留是幸![洁云]先生客中,何故如此?[末云]物鲜不足辞,但充讲下一茶耳。
[上小楼]小生特来见访,大师何须谦让。
[洁云]老僧决不敢受。
[末唱]这钱也难买柴薪,不够斋粮,且备茶汤。
[觑聪云]这一两未为厚礼。
你若有主张,对艳妆,将言词说上,我将你众和尚死生难忘。
[洁云]先生必有所请。
[末云]小生不揣有恳,因恶旅冗杂,早晚难以温习经史,欲假一室,晨昏听讲。
房金按月任意多少。
[洁云]敝寺颇有数间,任先生拣选。
[末唱][幺篇]也不要香积厨,枯木堂。
远有南轩,离着东墙,靠着西厢。
近主廊,过耳房,都皆停当。
[洁云]便不呵,就与老僧同处何如?[末笑云]要恁怎么。
你是必休提着长老方丈。
[红上云]老夫人着俺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看得停当回话。
须索走一遭去来。
[见洁科]长老万福!夫人使侍妾来问: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着看得停当了回话。
[末背云]好个女子也呵![脱布衫]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
大师行深深拜了,启朱唇语言得当。
[小梁州]可喜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缟素衣裳;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
[幺篇]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
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洁云]二月十五日,可与老相公做好事。
[红云]妾与长老同去佛殿看了,却回夫人话。
[洁云]先生请少坐,老僧同小娘子看一遭便来。
[末云]着小娘子先行,俺近后些。
[洁云]一个有道理的秀才。
[末云]小生有一句话敢道么?[洁云]便道不妨。
[末唱][快活三]崔家女艳妆,莫不是演撒你个老洁郎?[洁云]俺出家人那有此事?[末唱]既不沙,却怎睃趁着你头上放毫光,打扮的特来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