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园(第五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崔莺莺夜听琴

崔莺莺夜听琴

崔莺莺夜听琴
《听琴》一折写老妇人赖 婚后,张生在红娘的巧妙 安排下,月下弹琴诉说相 思之苦,莺莺听琴发出知 音之叹, 两人的感情由此 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剧情关目上看,《听 琴》是《西厢记》中非 常关键的一折戏。
听琴模式的运用
















听琴图(宋 赵佶

金圣叹评此折,更着眼于以琴为具的 计谋:“然后则知红娘之教张生以琴 心,其意真非欲张生之以琴挑双文也 ,亦非欲双文之于琴感张生也,其意 则徒以双文之体尊严,身为下婢,必 不可以得言。夫必不可以得言,而顷 者之诺张生,将终付之沉浮乎?又必 不可忍,而因出其阴阳狡狯之才,斗 然托之于琴,而一则教之弹之,而一 则教之听之。教之听之而诡去之,诡 去之而又伏伺之,伏伺之而得其情与 其语,则空如其出,而使莫得赖之, 夫而后缓缓焉。”(《第六才子书西 厢记》)
寺警:孙飞虎 抢亲
莺莺三计: 自献:不许 尸献:不忍 许婚:自嫁于 退敌之人
二难处境: 契机 突转
解围: 缓兵之计: 三天期限
激将之法: 惠明传书
张生: 修书求救 笔尖儿扫了 五千人
赖婚 老夫人: 小姐近前 拜了哥哥,
红娘:这相思又索害也 莺莺:俺娘变了卦也 张生:声息不好了也
琴心 张生《凤求凰》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莺莺: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 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
《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 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 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

西厢记

西厢记

西厢记 5本20折5楔子
第一本 第二本 第三本 第四本 第五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作品由来及评价
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 下夺魁。”
明人都穆说“北词以《西厢记》为首”(《南濠诗话》),王世 贞称《西厢记》为北曲的压卷之作。
意美(典故)
料想春娇厌拘束,等闲飞出广寒宫。容分一檢,体露半襟,禅长 袖以无言,垂湘裙而不动。似湘陵妃子,斜假舜庙朱扉;如洛水 神人,欲入陈王丽赋。是好女子也呵! I think she is the Goddess so weary of restrictions and so inconsiderate as to flee from the Palace on high. See her fair face and charming person. She stands there, neither speaking nor moving, with her long sleeves flowing and her silk skirt hanging down. She looks like the Fairy Queen leaning against the crimson door of the imperial temple or the riverside Nymph worthy of the praise of a great poet. Truly she is a beauty!
音美(韵律)
我只见头似雪,鬓如霜,面如少年得内养。 貌堂堂,声朗朗,只少个圆光,便是பைடு நூலகம்塑的僧伽像。 I see before me one with snowy head And hair like frost And face like one whose youth inbred Is never lost. He looks divine and profound; His voice is strong and clear. If he had but a halo around. I would think Buddha did appear.

西厢记

西厢记

呃…我肯定没骗您, 只是我这种说法没 有得到大多数人的 认可。
实甫先生宽心,不要在意那 些浮名,好作品、 好作家是 不会被遗忘的。人们将《 西厢记》和关汉 卿的《拜 月亭》、白朴的《墙头马 上》郑光祖的 《倩女离魂 》合称元曲四大爱情剧。 反正我很喜欢看 《西厢记 》,我特别好奇啊,这个戏是 根据真实故事 改编的吗?
赖婚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拷红
长亭送别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收看今天的“ 超级问问问”,今天 我们请到的嘉宾是 《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先生
您的情绪怎么这样 低落?遇到什么不 开心的事了吗?
您别难过,先听我说, 后来有人为您打抱不 平了,说元曲四大家 不能没有您,应该是 您和马致远、 郑光 祖、关汉卿并称元曲 四大家才对。
元稹这个负心汉,他 为什么不回去找小 迎呢?
《西厢记》背后原来是这样一个叫 人惋惜的故诗。 但是您的作品尺 度可比《莺莺传》大多了。古代的 婚姻基本就是八个字: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娶谁、嫁谁都跟自己没 关系,全凭父母根据家世、门第来 决定。结了婚,逐渐发现对方和自 己还挺合得来,这算是幸运的;如果 两人性格、相貌完全不合适,那也 只能忍着,没有人敢不遵守这个规 矩, 自己去找男朋友或女朋友的。
上过各种培训班 绣花缝衣 作诗书法
张珙
• 诚恳朴实 • 有才华
• 有胆识
俺也是高 干子弟
爸爸是礼部尚书,但是其父母早早去 世,家道中落,境况窘迫。
红娘
• 聪明伶俐
媒 婆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初遇
借厢
闹斋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西厢记》

《西厢记》

情 涌”赖婚后,莺莺的愁情与天上阴云共浓:
性 “这云似我罗帷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
围住广寒宫。”
送别时:“碧去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四)言语极其优美、清丽华艳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依着扇冷清清 旧帷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 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 鸣;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你便 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第一本第三 折)
王实甫
《西厢记》
王实甫及《西厢记》的影响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 人,生平事迹已难考证。著有杂剧十四种, 流传至今的仅《西厢记》、《丽春堂》, 《破窑记》三种 。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 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
被金圣叹评为 “六才子书”
《庄子》、《离骚》、 《史记》、 《杜诗》、 《水浒》、《西厢记》
要摆脱的不光是老夫人的约
束,更主要的是封建意识对
心灵的桎梏。
内里热情,外表深沉,感情丰富,举止娴静
张生
张 • 爱情专一而志诚的情种。 生 • 诚恳、热情和浓厚的书生气 。
志诚、忠厚、一往情深
“傻劲”、“痴情”----天真可爱

“忘餐废寝,魂劳梦断”----感人肺腑 生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 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 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张生的婚姻权利。可以说,红娘是构
成这都喜剧性冲突的“筋骨”。
汤显祖说王实甫笔下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 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
老夫人
冷酷无情、专横拔扈、背信弃义
• 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在戏 剧冲突的构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及翻译赏析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第一折(孙飞虎上,开)自家姓孙,名彪,字飞虎。

方今天下扰攘。

因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劫掳良民财物。

近知先相国崔钰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现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

我心中想来:当今用武之际,主将尚然不正,我独廉何为!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连夜进兵河中府!掳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

(下)(法本慌上)谁想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鸣锣击鼓,呐喊摇旗,欲掳莺莺小姐为妻,我今不敢违误,即索报知夫人走一遭。

(下)(夫人慌上,云)如此却怎了!俺同到小姐卧房里商量去。

(下)(旦引红上,云)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暮春天道,好烦恼人也呵!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仙吕】【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栏干,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红云)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

(旦唱)【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裀,休将兰膺薰;便将兰曙薰尽,则索自温存。

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

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天下乐】红娘呵!我则索搭伏定鲛绡枕头儿盹。

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红云)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

(旦云)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旦唱)【那咤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

西厢记(每本内容概要)(优.选)

西厢记(每本内容概要)(优.选)

《西厢记》王实甫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乃前朝相国之千金小姐。

莺莺年逢十九,貌若天仙,诗词、女红无不精通。

崔相国不幸逝去,莺莺与母亲一道扶灵柩至博陵安葬,因路有险阻被迫停留于河中府普救寺内。

西洛人张君瑞,父母双亡,功名未遂,四处飘游。

上朝取应途中路过河中府,便从下榻小店得知此处名胜香火宝地普救寺想去散心游玩一番。

至寺中,长老法本大师因事外出。

在法聪和尚的引领下,张生有信瞻仰了佛像。

却也无意中巧遇了寺中玩耍的莺莺。

莺莺那袅娜、旖旎的倩影深深的刻入了张生的心坎。

张生为了与莺莺相见再次进寺拜谒了长老法本大师。

并不惜银两向长老开口求借僧房一间,早晚温习经史之用,而心中盼得却是与莺莺同住一间庙宇好与她亲近。

就在张生与长老长谈时,莺莺的贴身侍女红娘来传崔老妇人的问话。

长老告诉红娘崔相国的法事定于本月的二月十五日举行。

说罢,长老便与红娘去往佛殿。

长老将为崔相国办法事一事告诉了张生。

此时,张生被莺莺的孝心感动认为自己也应为已故的父母尽孝,便备五千钱添一份斋追荐父母。

与莺莺相见的急切心情促使张生在门外等候红娘,正巧遇上红娘去给老夫人回话。

见到红娘,张生立即拜揖,急忙自报家门并开始打听起莺莺的事儿。

红娘一听便立马呵斥了回来,告诫他,她们小姐是规矩人家,家中对礼数也要求相当严格,老夫人更是从小就教育小姐,不许再来胡说。

红娘回复老夫人的话,便来到莺莺房里将刚才门外巧遇张生的经过告诉了莺莺。

莺莺也再次嘱咐切勿将此事告于夫人。

月明星稀,蛙叫虫鸣闹得张生辗转反侧,怎知这哪是院外的嘈杂惹得他心烦,他的心儿早就不知何时飞进了西厢。

从僧侣那得知莺莺每晚都会在花园烧香,便出来守望。

见红娘携小姐出来后,张生静静倾听莺莺的祝告。

见莺莺迟迟不愿透露最后的心愿,红娘索性讲了出来:“愿姐姐早寻得一个姐夫,也带上红娘!”莺莺倚栏长叹似有所思,张生将一切都看在眼里映景小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听后也依韵即兴:“兰闺久寂寞,无视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西厢记原文翻译

西厢记原文翻译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如下:原文:(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翻译:(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

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

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西厢记:《西厢记》是元杂剧中在文学上被后人评价最高,在舞台上,流传最广的丽情故事。

主要写白衣秀才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婚姻过程,事本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一名《会真记》)。

和金代董解元的讲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又名《西厢搊弹词》或《弦索西厢》)。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再到元杂剧《西厢记》,崔张故事经历了内容上的变革和文体上的递嬗,三者之中,以《西厢记》的内容最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也更完善。

17元朝-文学-王实甫《西厢记》

17元朝-文学-王实甫《西厢记》

17元朝-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元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元代著名的戏曲家王实甫所作,全剧共5本21折。

它描写了书生张君瑞和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的恋爱故事。

崔相国死后,其妻崔夫人、女儿莺莺扶柩回原籍博陵安葬,途中羁留河中府普救寺内。

书生张君瑞赴京应举,路经普救寺,见莺莺容貌姣美,倾心爱慕,遂向寺主借得僧房半间留居寺中,并向莺莺表白爱慕之情,莺莺也对张生渐生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带五千人马前来抢劫,全寺惊慌失措;崔夫人传令:倘有退贼之人,愿将女儿许配为妻。

张生修书向知交武将杜确求援,遂解了普救寺之围。

不料,崔夫人矢口毁约,设筵席让莺莺和张生以兄妹相称。

莺莺因母亲失信背约,内心极度痛苦。

张生也因此抑郁致病。

莺莺让红娘去探病,张生遂托红娘传递书简,莺莺回书,以“明月三五夜”诗相约,张生如期赴约,莺莺却又羞怯犹豫,反责怪张生无礼。

张生病情从此加重,卧床不起。

红娘只好陪莺莺去探望张生,莺莺遂与张生结成百年之好。

日久崔夫人得知,拷问红娘。

红娘只好将原委说出,并责崔夫人言而无信。

崔夫人理屈辞穷,只好虚允张生与莺莺结为夫妻,但又坚持门庭内不能有“白丁女婿”,要张生取一纸功名来,方可与莺莺完婚。

张生被迫赴京应试,一举金榜题名。

又经过一番周折,张生终与莺莺结为百年之好。

T82 西厢记(含小型张)(4-1)惊艳(4-2)听琴(4-3)佳期(4-4)长亭小型张拷红S066+B059 文学与人物-西厢记(6-1)月下窥艳(6-2)莺莺听琴(6-3)张生情愁(6-4)夫人拷红(6-5)宿店梦莺(6-6)燕侣团圆小型张待月特375 古典戏剧邮票---元杂剧西厢记T82 西厢记中国邮票总公司首日封一套2枚T82M西厢记小型张北京邮票分公司首日封1983年 B-S.F T82 西厢记特种邮票纪念邮折北京分公司T82西厢记邮票纪念封浙江玉环2015年启用了《西厢记-人物谱》连体邮戳,采用的是三格图像的形式,左格是主要人物,中格是相关的故事,右格是统一的“西厢记人物谱”与崔莺莺头像以及日期和局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园(第
五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王实甫
原文:
楔子
(末引仆人上,开,云)自暮秋与小姐相别,倏经半载之际。

托赖祖宗之荫,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

如今在客馆听候圣旨御笔除授,惟恐小姐挂念,且修一封书,琴童家去,达知夫人,便知小生得中,以安其心。

琴童过来,你将文房四宝来,我写就家书一封,与我星夜到河中府去。

见小姐时说:官人怕娘子忧,特地先看小人将书来。

即忙接了回书来者。

过日月好疾也呵!
【仙吕】【赏时】相见时红纷纷点绿苔,别离后黄叶萧萧凝暮霭。

今日见梅开,别离半载。

琴童,我嘱咐你的言语记着!则说道特地寄书来。

(下)(仆云)得了这书,星夜望河中府走一遭。

(下)
第一折
(旦引红娘上,开,云)自张生去京师,不觉半年,杳无音信。

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

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商调】【集贤宾】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

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

大都来一寸眉峰,
怎咋他许多颦皱。

新愁近来接着旧愁,厮混了难分新旧。

旧愁似太行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红云)姐姐往常针尖不倒,其实不曾闲了一个绣床,如今百般的闷倦。

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

(旦唱)
【逍遥乐】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

(红云)姐姐心儿闷呵,那里散心耍咱。

(旦唱)何处忘忧?看时节独上妆楼,手卷珠帘上玉钩,空目断山明水秀;见苍烟迷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

(旦云)红娘,我这衣裳这些时都不似我穿的。

(红云)姐姐正是腰细不胜衣。

(旦唱)
【挂金索】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仆人上,云)奉相公言语,特将书来与小姐。

恰才前厅上见夫人,夫人好生欢喜,着人来见小姐,早至后堂。

(咳嗽科)(红问云)谁在外面?(见科)(红见仆了)(红笑云)你几时来?可知道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

姐姐正烦恼哩,你自来?和哥哥来?(仆云)哥哥得了官也,着我寄书来。

(红云)你则在这里等着,我对俺姐姐说了呵,你进来。

(红见旦笑科)(旦云)这小妮子怎么?(红云)姐姐,大喜大喜,咱姐夫得了官也。

(旦云)这妮子见我闷呵,特故哄我。

(红云)琴童在门首,见了夫人了,使他进来见姐姐,姐夫有书。

(旦云)惭愧,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唤他入来。

(仆入见旦科)(旦云)琴童。

你几时离京师?(仆云)离京一月多也。

我来时哥哥去吃游街棍子去了,(旦云)这禽兽不省得,
状元唤做夸官,游街三日。

(仆云)夫人说的便是,有书在此。

(旦做接书科)
【金菊花】早是我只因他去减了流,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儿症候。

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

(旦开书看科)
【醋葫芦】我这里开时和泪开,他那些修时和泪修。

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寄来的书泪点儿兀自有。

我将这新痕把旧痕湮透。

正是一重愁翻做两重愁。

(旦念书科) 张珙百拜奉启芳卿可人妆次:自暮秋拜违,倏尔半载。

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

即目于招贤馆寄迹,以伺圣旨御笔除授。

惟恐夫人与贤妻忧念,特令琴童奉书驰报,庶几免虑。

小生身虽遥而心常迩矣,恨不得鹣鹣比翼,邛邛并躯。

重功名而薄恩爱者,诚有浅见贪饕之罪。

他日面会,自当请谢不备。

后成一绝,以奉清照:玉京仙府探花郎,寄语蒲东窈窕娘,指日拜恩衣昼锦,定须休作倚门妆。

【幺篇】当日向西厢月底潜,今日向琼林宴上搊。

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鳌头,怎想道惜花心养成折桂手,脂粉丛里包藏着锦绣!从今后晚妆楼改做了至公楼。

(旦云)你吃饭不曾?(仆云)上告夫人知道,早晨至今,空立厅前。

那有饭吃。

(旦云)红娘,你快取饭与他吃。

(仆云)感蒙赏赐,我每就此吃饭,夫人写书。

哥哥着小人索了夫人回书,至紧,至紧!(旦云)
红娘,将笔砚来。

(红将来科)(旦云)书却写了,无可表意,只有汗衫一领,裹肚一条,袜儿一双,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

琴童,你收拾得好者。

红娘取银十两来。

就与他役缠。

(红娘云)姐夫得了官,岂无这几从东西,寄与他有甚么缘故?(旦云)你不知道。

这汗衫儿呀,【梧叶儿】他若是和衣卧,便是和我一处宿;但贴着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温柔。

(红云)这裹牡要怎么?(旦唱)常则不要离了前后,守着他左右。

紧紧的系在心头。

(红云)这袜儿如何?(旦唱)拘管他胡行乱走。

(红云)这琴他那里自有,又将去怎么?(旦唱)
【后庭花】当日五言紧趁逐,后来因七弦琴成配偶。

他怎旨冷落了诗中意,我则怕生疏了弦上。

(红云)玉簪呵有甚主意?(旦唱)我须有个缘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又怕他撇人在脑背后。

(红云)斑管要怎的?(旦唱)湘江两岸秋,当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莺莺为君瑞忧。

这九嶷山下竹,共香罗衫袖口--
【青哥儿】都一般啼痕湮透。

似这等泪斑斑宛然依旧,万古情缘一样愁。

涕泪交流,怨慕难收,对学士叮咛说缘由,是必休忘旧!
(旦云)琴童,这东西收拾好者。

(仆云)理会得。

(旦唱)
【醋葫芦】你逐宵野店上宿,休将包袱做枕头,怕油脂腻展污了恐难酬。

倘或水侵雨湿休便扭,我则怕干时节熨不开褶皱。

一桩桩一件件细收留。

【金菊花】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系人心早晚休?长安望来天际头,倚遍西楼,人不见,水空流。

(仆云)小人拜辞,即便去也。

(旦云)
琴童,你见官人对他说。

(仆云)说甚么?(旦唱)
【浪里来煞】他那里为我愁,我这里因他瘦。

临行时啜赚人的巧舌头,指归期约定九月九,不觉的过了小春时候。

到如今悔教夫婿觅封侯。

(仆云)得了回书,星夜回俺哥哥话去。

(并下)
第二折
(末上,云) 画虎未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始惊人。

本是举过便除,奉圣旨着翰林院编修国史。

他每那知我的心,甚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