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闹简

合集下载

2、说《闹简》中的红娘

2、说《闹简》中的红娘

心地纯正憨厚可爱———说《西厢记.闹简》中的红娘红娘探张生归来,携简入莺莺闺阁,莺莺没醒,但红娘没有叫醒莺莺,而是置简梳妆盒上,目的在于等小姐醒来自己来看。

表现了红娘为小姐着想,她知道小姐的身份,她为了保全小姐的面子,又不想让老夫人知道,所以不便直接将这类似情书的东西直接给小姐,表现了她的聪明机智,也表现了她的憨厚可爱。

莺莺起床阅简后,假装发怒,加以责备张生行为不端,训斥红娘,却又掩不住真内心询问张生的情况并回简相约。

对于小姐的虚伪红娘看在眼里愤在心上,但红娘没有卑躬屈膝、逆来顺受,而是和莺莺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表现了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的侍女的智慧和勇敢,也表现了她不畏封建势力。

表现了红娘没有被封建思想所束缚,也把红娘的反叛精神充分的表现出来。

她的聪明机智,她的泼辣直率,她的善良和强烈的正义感都足以体现她的纯真。

红娘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所以尽管红娘对莺莺的表现十分不满,牢骚满腹,甚至有满腔的怨恨,但她还是始终站在莺莺这一边,为她和张生积极传递书信、出谋划策,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表现了红娘身上的那种善良的高贵品质,因为红娘的性格里充满了正义,她认为这件事是对的,应该得到支持。

也表现了红娘这样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侍女却没有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难能可贵的品质。

红娘再次受莺莺之托去见张生。

红娘没有直接把回简拿给张生,她怕直接告诉张生他会受不了这种打击,表现了红娘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处处为别人着想。

也表现出她机智聪明。

从这些总总的事件中,表现了红娘是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为人着想,富有同情心,聪明机智,勇敢泼辣。

在主子面前,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力。

红娘因此成了封建婚姻的斗士,通向美满婚姻的纽带。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第九场:闹简】(红娘上。

)红娘(四平调)风静帘闲麝兰香散,启朱扉我这里摇响双环。

绛台高金荷小银缸犹灿,(红娘听。

)红娘(白)哎呀,小姐敢情她又睡了。

(四平调)贤小姐拥绣衾春睡方酣。

玉钗横宝髻偏乌云乱挽,(白)小姐,你好懒哪!(四平调)梦沉沉哪知道日上三竿?(红娘把小简藏在妆盒内。

崔莺莺徐上。

)崔莺莺(念)十分心事一分语,尽夜相思尽日眠。

(红娘急扶崔莺莺坐妆台旁。

红娘下。

崔莺莺发现信,拆开,兴奋地看。

红娘捧茶上。

崔莺莺见红娘有相轻之意,不觉怒形于色。

)红娘(白)哎呀,糟了。

崔莺莺(白)红娘过来。

红娘(白)有。

(崔莺莺指书简。

)崔莺莺(白)这是哪里来的?红娘(白)这——崔莺莺(白)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戏弄于我?红娘(白)小姐息怒。

您让我去看张先生,张先生让我带回这个给您。

您不让我去,难道我敢向他讨来不成?我又不识字,知他写的是些什么?崔莺莺(白)就该好好交我,却为何偷偷搁在妆盒里面?红娘(白)这——崔莺莺(白)待我去告诉老夫人,打下你这小*人的下半截来。

红娘(白)小姐您也别对老夫人说去,还是让我拿这简帖儿出首去吧。

崔莺莺(白)唔,你去出首谁来?红娘(白)我出首张生,他好大的胆子,竟敢写信戏弄小姐。

(崔莺莺缓和。

)崔莺莺(白)红娘,念那张生他乡做客,饶了他这一遭吧。

红娘(白)不,他这样放肆,怕不打下他下半截来?崔莺莺(白)我正不曾问你,那张生病体如何?红娘(白)我不说。

崔莺莺(白)红娘,你说吧。

说吧,红娘。

红娘(白)他呀!(念)不思茶,不想饭,脸儿瘦得真难看。

动一步,也为难,只怕快到鬼门关。

崔莺莺(白)去请一位好太医给他瞧瞧去,看是什么病症?红娘(白)他说他也没有什么病,这病啊,是他白天黑夜盼啊——盼——给盼出来的。

崔莺莺(白)红娘幸亏你口稳,若让别人知道,成何体统?从今往后,这些话再也休提了。

红娘(白)您说得对,只是张生早晚难保,您这不是撺掇人家上竿儿,又拔掉梯子看风凉吗?还叫我问他的病干吗呢?崔莺莺(白)我家虽是亏待张生,张生岂可如此。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上越版)第一场惊艳合唱: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铁砚磨穿才高难遂男儿愿。

游遍了普救寺十里深院,参菩萨拜圣贤数过了罗汉。

张生:只听得呖呖莺声花外啭,猛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

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

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

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

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空天。

游遍了梵王宫殿,谁想到这里遇神仙。

崔莺莺: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一语唯怨东风。

红娘:蝶恋飞花舞落茵,崔莺莺:风飘万点正愁人。

红娘:你暂撇开闲愁闷,深院无人且赏春。

张生:月殿神仙归洞天,此地空余杨柳烟。

门掩了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

恨天不与人方便,怎禁得意马心猿。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今番是定把这透骨相思病儿缠。

张生:小红娘举止甚端庄,全不见半点儿轻狂。

方才是春风影里花间使,如今檀越家中给事郎。

她言语俏来往忙,聪明伶俐不寻常。

若待与多情小姐通款曲,还须要殷勤问候小梅香。

红娘:夫人节操凛冰霜,治家严谨教有方。

虽然三尺童子辈,无召不敢入中堂。

先生又非亲和故,何劳絮絮问短长。

非礼弗言是古训,读书人怎敢把礼仪忘。

从今再敢胡乱讲,被老夫人闻知你祸一场。

张生:听说罢心惆怅,一天愁锁眉尖上。

红娘啊,你年纪小性子刚,为什么冷若冰霜。

小姐呀,你心中若惧老萱堂,你不该临去回头望。

今生若不和你作并头莲,难道我前世烧了断头香。

准备着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天色不早回店房,搬取行李和书箱。

搬到庙堂,住在西厢。

第二场酬韵张生:玉宇净无尘,银河倒泻影。

莫负此良宵,吾心还自警。

张生:她若来时,我定能看个十分清楚也。

一更后万籁寂无声,怎不见那人墙外影。

我侧着耳朵听,我蹑着脚步行。

我只在太湖石上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姐姐莺莺。

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人未来衣香细生。

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比那日初见时越齐整。

崔莺莺:一炷香愿亡父早升天堂,二炷香愿老母百年寿长。

西厢记第三本

西厢记第三本
西厢记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10级语教2班 王振 053号
第三本共四折
各折可简单概括为: • 第一折:寄简 • 第二折:闹简 • 第三折:赖简 • 第四折:酬简
第三本故事梗概
• 老夫人赖婚后,张生无奈跪求红娘,红娘让他月下弹琴,给烧香的莺莺倾诉 情谊。莺莺听到琴声后与张生情意交融。红娘看在眼里。因而第二天红娘将 莺莺的表现告诉张生。于是张生便写下一封情书拜托红娘转交。红娘信心十 足的为二人牵桥搭线。红娘恐小姐顾忌自己身份而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情感, 于是将情书放在梳妆盒上,等莺莺自己发现。谁知果然如她所料,小姐看到 情书后,便怒斥红娘,还虚张声势的说要打断送情书人的腿,红娘又看出莺 莺的心事,于是说自己不识字要把这情书拿给老夫人看,莺莺这才不闹了。 接着又写了一封回信给张生要求红娘送过去,并说是一份绝情书。可是张生 看后却说小姐接受了她的情感,还要月亮升起的时候与他在西厢下约会。红 娘听后气小姐莺莺瞒着自己,决定冷眼旁观。谁知晚上精心打扮过的莺莺却 在湖山下板起脸来,满口封建说教的把张生训斥了一顿。莺莺的变挂,把张 生整的狼狈不堪。最后在红娘的圆场下才使得这一尴尬局面了结。张生挨了 一顿骂后病情转重,莺莺立马为张生开了一剂“药方”,这才表明心迹,说 是决定要与张生私奔。
传简:张生因思念而致病.莺莺让红娘前往探望,张生以信笺相托.莺莺回信, 在诗中暗示张生,今晚在花园中与其相会.
赴约:红娘心想莺莺当着她的面假惺惺,信中却约张生相会,她故意不说破, 要看莺莺到时如何瞒她.晚上她照常与莺莺到花园烧香,却见张生从院墙上跳 将下来.
赖简:不料莺莺因为没有把红娘支开,临时又变了卦,她责备君瑞道:"张生,我在这里 烧香,你无故来此做什么?先生救命之恩自当报答,只是现在既为兄妹,怎么又心 生此 念?"

《西厢记》 话剧改编

《西厢记》  话剧改编

《西厢记》闹简人物:崔莺莺,红娘,张生第一幕崔莺莺:红娘你服侍老夫人真是热切,早晚都在忙着呢。

我今日起床甚早,这会儿有些困了,我想要睡一会儿。

红娘:小姐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呀,我奉命照料老妇人起居吃饭,没来得及来小姐房中。

房里声音似乎小了,待我去看看回来。

(闺房外面晴空柳飘,透过珠帘莺莺似乎闻到了书生院内的花香。

红娘因为要外出闺房,趁着小姐往外转移注意力的时间,抿嘴一笑,把张公子的纸条轻轻压在小姐梳妆台上,想试探出小姐的真心。

)(莺莺心想道,红娘的认真和对老夫人的细致怕是我所不能相比的吧,想着拿起铜镜,补了花了的壮起来。

忽然地,一张纸条落了下来……这个小妮子,哼)崔莺莺:(紧皱眉头,声音颤抖):红娘,你这个小妮子,快过来。

红娘:(抿嘴偷笑,假装很委屈)小姐,你……崔莺莺(带着哭腔):你这个小贱人,瞧你做的好事啊,这张破纸是从何而来,你还不从实招来,莫非我会看上这种东西,叫人去禀告夫人,不剥了你的小皮!红娘:小姐这话说得,我一个不识字的粗人,只是按照主人家的吩咐,一个使我去,一个叫我来,我如何能看得懂其中的内容呢。

崔莺莺:(面色转向温和,笑道):哼,你且不要张狂和狡辩,我叫人打嘴就是。

红娘:哼,小姐不想知道我与张公子的对话就继续吧。

崔莺莺:张生……他,近来如何?红娘:小姐刚才还要打我呢,我不说。

崔莺莺:好姐姐,你且说与我听嘛。

红娘(面容忧伤,声音低沉):小姐,张公子今日来害了一种病。

昨日我去瞧他,面容憔悴,茶饭不思,好好的一个人瘦了一大圈,整日家朝着东门仰望着,就连我这个局外人,也忍不住流眼泪啊。

崔莺莺:(焦急的流着泪):那为什么不请个好一点的郎中呢?红娘:瞧小姐说的,怎么没请郎中?药也吃了的,只怕要不能解决张公子的心病。

崔莺莺:红娘姐姐,我知道你一向口稳,你知道的,若老夫人知道,是没有颜面的。

这成何体统啊。

我家与张公子家有些过节,以前亏欠了他家,我们只是兄妹关系。

崔莺莺:(笑着)你哄谁呢?那个傻里傻气的书生若是听到这话,不气死。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上越版)第一场惊艳合唱: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铁砚磨穿才高难遂男儿愿。

游遍了普救寺十里深院,参菩萨拜圣贤数过了罗汉。

张生:只听得呖呖莺声花外啭,猛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

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

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

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

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空天。

游遍了梵王宫殿,谁想到这里遇神仙。

崔莺莺: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一语唯怨东风。

红娘:蝶恋飞花舞落茵,崔莺莺:风飘万点正愁人。

红娘:你暂撇开闲愁闷,深院无人且赏春。

张生:月殿神仙归洞天,此地空余杨柳烟。

门掩了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

恨天不与人方便,怎禁得意马心猿。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今番是定把这透骨相思病儿缠。

张生:小红娘举止甚端庄,全不见半点儿轻狂。

方才是春风影里花间使,如今檀越家中给事郎。

她言语俏来往忙,聪明伶俐不寻常。

若待与多情小姐通款曲,还须要殷勤问候小梅香。

红娘:夫人节操凛冰霜,治家严谨教有方。

虽然三尺童子辈,无召不敢入中堂。

先生又非亲和故,何劳絮絮问短长。

非礼弗言是古训,读书人怎敢把礼仪忘。

从今再敢胡乱讲,被老夫人闻知你祸一场。

张生:听说罢心惆怅,一天愁锁眉尖上。

红娘啊,你年纪小性子刚,为什么冷若冰霜。

小姐呀,你心中若惧老萱堂,你不该临去回头望。

今生若不和你作并头莲,难道我前世烧了断头香。

准备着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天色不早回店房,搬取行李和书箱。

搬到庙堂,住在西厢。

第二场酬韵张生:玉宇净无尘,银河倒泻影。

莫负此良宵,吾心还自警。

张生:她若来时,我定能看个十分清楚也。

一更后万籁寂无声,怎不见那人墙外影。

我侧着耳朵听,我蹑着脚步行。

我只在太湖石上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姐姐莺莺。

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人未来衣香细生。

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比那日初见时越齐整。

崔莺莺:一炷香愿亡父早升天堂,二炷香愿老母百年寿长。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上越版)第一场惊艳合唱: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铁砚磨穿才高难遂男儿愿。

游遍了普救寺十里深院,参菩萨拜圣贤数过了罗汉。

生:只听得呖呖莺声花外啭,猛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

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

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

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

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空天。

游遍了梵王宫殿,谁想到这里遇神仙。

莺莺: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一语唯怨东风。

红娘:蝶恋飞花舞落茵,莺莺:风飘万点正愁人。

红娘:你暂撇开闲愁闷,深院无人且赏春。

生:月殿神仙归洞天,此地空余柳烟。

门掩了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

恨天不与人方便,怎禁得意马心猿。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今番是定把这透骨相思病儿缠。

生:小红娘举止甚端庄,全不见半点儿轻狂。

方才是春风影里花间使,如今檀越家中给事郎。

她言语俏来往忙,聪明伶俐不寻常。

若待与多情小姐通款曲,还须要殷勤问候小梅香。

红娘:夫人节操凛冰霜,治家严谨教有方。

虽然三尺童子辈,无召不敢入中堂。

先生又非亲和故,何劳絮絮问短长。

非礼弗言是古训,读书人怎敢把礼仪忘。

从今再敢胡乱讲,被老夫人闻知你祸一场。

生:听说罢心惆怅,一天愁锁眉尖上。

红娘啊,你年纪小性子刚,为什么冷若冰霜。

小姐呀,你心中若惧老萱堂,你不该临去回头望。

今生若不和你作并头莲,难道我前世烧了断头香。

准备着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天色不早回店房,搬取行和书箱。

搬到庙堂,住在西厢。

第二场酬韵生:玉宇净无尘,银河倒泻影。

莫负此良宵,吾心还自警。

生:她若来时,我定能看个十分清楚也。

一更后万籁寂无声,怎不见那人墙外影。

我侧着耳朵听,我蹑着脚步行。

我只在太湖石上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姐姐莺莺。

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人未来衣香细生。

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比那日初见时越齐整。

莺莺:一炷香愿亡父早升天堂,二炷香愿老母百年寿长。

三炷香……红娘:见小姐含情脉脉话难讲。

《西厢记》之闹简赏析

《西厢记》之闹简赏析

《西厢记》之闹简赏析作者:张文娴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4期摘要:元代杂剧《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闹简》是《西厢记》的第三本第二折,是《西厢记》的精彩场次之一。

这折戏把莺莺、红娘、张生三个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语言上优美且易懂。

关键词:《西厢记》;《闹简》;莺莺;红娘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10-01《西厢记》元代杂剧,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西厢记》中讲述:在唐代,张生进京赶考,路过河中府,想顺便探望一下小时的同学、现在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

听说普救寺是当地的名胜古刹,闲中便往一游。

游玩之时,蓦然间遇到一位绝色佳人,惹得他“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原来这位佳人乃是崔相国府的小姐莺莺,身边陪着的是丫鬟红娘。

此刻她正与母亲崔老夫人护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为乱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厢暂住。

为了能够接近莺莺,张生也在普救寺住下。

当他听说崔家要为老相国做斋超度时,便也要求老和尚带一份斋追荐自己的父母。

最后,张生与莺莺经过了重重阻碍,在红娘的帮助下,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闹简》是《西厢记》的第三本第二折,是《西厢记》的精彩场次之一。

这折戏围绕着红娘与莺莺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这折故事主要镜头对准了莺莺的闺房内。

写红娘探望张生病情回来带来了张生的一纸情书,红娘到小姐处,忽然改变了主意,没有立即出示信件,更不提“弹琴那人儿”,而是把简帖儿放在妆盒儿上,让小姐自己去发现。

她用“背躬”向观众剖白自己的顾虑:“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

她躲到旁边观察动静。

不出所料,小姐果然作起假来:怒斥红娘!(红娘)呀,决撒了也!小姐厌的早圪皱了黛眉。

(旦)小贱人,不来怎么(红)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可以从小姐看简书那“颠来倒去”的劲儿和“厌的”发作“变了朱颜”相对照,会发现莺莺这是故意这样做来试探红娘是否真的忠心于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喜剧色彩的表现
• 首先,表现在一系列喜剧性的冲突上。
• 其次,表现在对人物性格喜剧性的描写上。
六、艺术特色
• 1、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紧密结合、取得完 美的统一。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 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是人物性格的生 长史,戏剧的情节,矛盾冲突,从而塑造 出崔、张、红等人物形象。 • 2、《西厢记》的戏剧性充满浓郁的喜剧效 果。 戏剧通过脆、胀、红三者之间的性格 不同而产生的许多误会性的矛盾冲突,使 剧情妙趣横生。
• 她富有正义感,热情真诚,乐于助人,活 泼爽朗,聪明机智而又勇敢泼辣。她不满 老夫人赖婚负义的行为,同情和支持崔、 张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斗争。 她一面给张生出谋划策,一面引导莺莺走 上反抗道路,她冒着风险为他们传书送简, 甚至受了委屈依然热心为之奔走,最终促 成崔张婚事。
崔老夫人
• 封建势力的代表,是封建家长的典型。 作品突出地描写她维护封建礼教和家 世利益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她专制、 自私、狡诈的性格特征。通过这个人 物,暴露了封建和宗法制度的虚伪冷 酷及其腐朽本质。
四、戏剧冲突
• 1、以老夫人为一方,与以崔莺莺、 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 • 即: 维护封建势力与反对封建礼 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 矛盾。 • 2、莺莺、红娘、张生之间性格的 矛盾。
五、人物形象
崔莺莺
• 一个追求爱情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 贵族少女的典型。她美丽而多情,性格内 向深沉,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作品细致 生动地描写了莺莺叛逆封建礼教的表现及 其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作家是严格按照 莺莺的出身、教养和性格发展之必然来刻 画这个人物,所以莺莺的形象显得丰满动 人而又真实可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张生
• 《西厢记》中又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是个喜剧色彩很浓的人物。他大胆追求爱 情而又鲁莽痴迂。他为了追求爱情,把科 举进士抛到九霄云外,他追求莺莺,人前 人后毫无顾忌,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张生 的痴情到了“风魔”的程度。但也可见他 的真诚坦率,执着追求。他是个忠于爱情 始终如一的“志诚种”。
红娘
• 3、语言自然而优美。 • 王实甫善于把前代文人的佳句 用白描、白话、口语创造性的融合 在一起,使戏剧获得巧夺天工的意 境美,又没有丝毫引经据典而带来 的拖沓和庸俗。
思考题 • 《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倾向 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 哪里?
三、故事情节
三、思想内容
• 通过崔莺莺和张生自由恋爱、冲破 重重封建阻力而成就美满姻缘的故 事,猛烈抨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婚姻 制度,热情讴歌青年男女追求婚姻 自主的斗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 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这一主 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倾 向和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
西厢记· 闹简
王实甫
一、作者简介
• 王实甫: • 著名的元杂剧作家。 • 创作的杂剧仅存《西厢记》 • 《破窑记》 • 《丽春堂》
二、西厢记故事的流传演变
• 1、最早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 传》。 • 2、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 式《西厢记诸宫调》。后人称为“董西 厢”。 • 3、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它 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