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别湖上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移家别湖上亭

移家别湖上亭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一:(1)这首诗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之情。

(1分)(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请举例分析。

(2分)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分)5.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7、作者在诗歌的三、四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分)参考答案:(1)(1分)依恋(留恋)(2) (2分)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

(1分)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

(语句阐释1分) 3.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4.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1分)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借柳条、藤蔓、黄莺对诗人的留恋表达自己的感情。

6: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1分)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1分) 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1分) 7:采用拟人的手法,(1分)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1分)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全诗翻译赏析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全诗翻译赏析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全诗翻译赏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全诗翻译赏析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搬家。

②浑:全。

③频啼:连续鸣叫。

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赏析:《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

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

所用的拟人化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

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

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

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

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1)这首诗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之情。

(1分)(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请举例分析。

(2分)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分)5.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3分)7、作者在诗歌的三、四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分)【参考答案】:(1)(1分)依恋(留恋)(2)(2分)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

(1分)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

(语句阐释1分)3.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4.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1分)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易位,借柳条、藤蔓、黄莺对诗人的留恋表达自己的感情。

6: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1分)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1分)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1分) 7:采用拟人的手法,(1分)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1分)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1分) 【问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移家别湖上亭的译文和注释

移家别湖上亭的译文和注释

移家别湖上亭的译文和注释移家别湖上亭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唐婕的一首名诗,描述了诗人离开家园、游历天涯的感慨和情怀。

诗中通过描绘湖上亭子、江南风光以及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感伤,是一首富有深情、意境优美的诗篇。

在诗歌中,唐婕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离别的深深不舍。

诗篇起初描绘了湖上亭子的景色,湖光山色和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诗人倚栏远眺,湖水如镜,山峦云影,仿佛置身仙境。

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家园的怀念,诗篇中透露出一种对乡愁的深沉思念。

而后,诗人用“荒城夜火寒”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游历他乡时的孤寂和苦楚。

这种对离愁别绪的表达,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离别的伤感,使整个诗篇的情感更加深刻。

通过对湖上亭的描绘和对离愁别绪的表达,诗人唐婕展现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离别的伤感,深情的笔墨、雅致的诗句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游子离情的婉转抒怀,构成了一首富有离别情感的名篇。

注释:移家别湖上亭:唐婕的诗作《移家别湖上亭》,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感伤,是一首富有离别情感的诗篇。

通过对湖上亭的描绘和对离愁别绪的表达,诗人展现了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和对离别的深深不舍。

湖上亭子的景色:诗歌首先描绘了湖上亭子的景色,湖光山色和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诗人倚栏远眺,湖水如镜,山峦云影,仿佛置身仙境。

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家园的怀念,透露出一种对乡愁的深沉思念。

荒城夜火寒:诗人用“荒城夜火寒”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游历他乡时的孤寂和苦楚。

这种对离愁别绪的表达,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离别的伤感,使整个诗篇的情感更加深刻。

富有离别情感的名篇:唐婕的《移家别湖上亭》以优美的诗歌语言,展现了游子离情的深沉,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感伤,构成了一首富有离别情感的名篇。

移家别湖上亭的意思

移家别湖上亭的意思

移家别湖上亭的意思
移家别湖上亭的意思是:好去春风轻拂景色宜人的湖上亭,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

枝头黄莺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将要分别它向我频频啼叫了四五声。

原文: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赏析:
《移家别湖上亭》是唐代诗人戎昱在搬家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

此诗用字非常讲究情味,所用的拟人化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

移家别湖上亭

移家别湖上亭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最好是春风轻拂景色宜人的湖上亭,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

最好是春风轻拂景色宜人的湖上亭,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

这首诗前两句用字非常讲究情味。

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

后两句中“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

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移家别湖上亭全诗的意思

移家别湖上亭全诗的意思

移家别湖上亭全诗的意思嘿,咱今天就来唠唠《移家别湖上亭》这首诗的意思哈。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你瞧,诗人说这春风吹拂着湖上的亭子可真好哇,那柳条和藤蔓呀,就像是系住了他的离别之情呢。

哎呀呀,这诗人可真有意思,把那柳条藤蔓都想象成有感情的啦,好像它们舍不得诗人离开似的。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哈哈,这黄莺在这里住久了,都跟诗人老相识了呢。

这不,诗人要走了,这黄莺还一个劲儿地啼叫,好像在说:“别走呀,别走呀!”连着叫了四五声呢,感觉特别逗。

整首诗呢,就是诗人要搬家离开这个湖上亭啦,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深的感情呀。

那亭子,那柳条藤蔓,还有那可爱的黄莺,都让他舍不得呢。

诗人用这么轻松幽默的方式把他的不舍给写出来啦。

你想想啊,要是咱要离开一个住了很久的地方,是不是也会有点舍不得呀。

就像咱家里的那盆绿萝,每天看着它一点点长大,突然要离开它了,心里肯定会有点不是滋味呢。

这诗人也是一样呀,对这个湖上亭有着特别的感情,所以才写出这么有意思的诗来。

其实呀,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离别之情。

可能是离开一个喜欢的城市,或者离开一群好朋友。

但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嘛,有离别才有重逢呀。

就像诗人,虽然离开了湖上亭,但他心里的那份感情会一直都在呢。

好啦,说了这么多,咱再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

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呀,诗人用这么简单的语句,就把他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啦。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呀,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呢。

总之呢,《移家别湖上亭》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和湖上亭告别呢,用他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不舍。

嘿嘿,希望咱以后读诗的时候,也能像这样去感受诗人的心情,那读诗可就更有趣啦!好啦,就唠到这儿咯,下次再聊别的哈!。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原文、赏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原文、赏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出自唐代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原文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

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

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

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

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

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

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

翌年贬为辰州刺史。

后又任虔州刺史。

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

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

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时,因对故居有着深厚感情,难以割舍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赏析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家别湖上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首作于搬家时,因对故居有着深厚感情,难以割舍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整体
此诗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全诗是说,春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

他视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

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

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首诗中柳条藤蔓系离情的拟人化写法一脉相承。

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名家点评
《本事诗》: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

郡有酒妓,善歌,色亦媚妙。

昱情属甚厚。

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晋公召置籍中。

昱不敢留,饯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

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命歌送之,遂唱戎词。

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邪?悚然起立,曰:然。

言随泪下。

韩令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

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笞之。

命与妓百缣,即时归之,其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

《绝句类选》:末二句言禽鸟犹知惜别,而所居交情亦良薄矣,与杜子美岸花飞迷客,墙燕语留人,皆风刺深厚,意在言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极情极语。

情也,吾见其厚;
语也,吾见其秀。

超轶绝伦之诗。

《古唐诗合解》:句句推开,句句牵扯,妙绝。

《而庵说唐诗》:二句句法交互移换,有如此之妙,诗家丘壑,和盘托出(末二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辞意俱不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