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入门读本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书籍买哪本合适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书籍买哪本合适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古诗词书籍,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内容的适宜性、语言的易懂性、插图的丰富性以及书籍的趣味性。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选项:
1.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本书专为小学生设计,收录了教育部推荐的经典古诗词,语言简洁,注释详尽,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
2. 《古诗词三百首》:这本书精选了三百首古诗词,涵盖了从先秦到清末的各个时期,内容丰富,适合小学生逐步学习和欣赏。
3. 《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这本书收录了脍炙人口的唐诗作品,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简明的注释,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4. 《宋词三百首》:宋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著称,这本书选取了三百首经典宋词,适合小学生在背诵中感受诗词的韵味。
5.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这本书以诵读为主,注重诗词的音韵美,配有朗读音频,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6. 《古诗词启蒙》:这本书适合诗词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选取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诗词,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插图,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7. 《古诗词名句集锦》:这本书收集了大量古诗词中的名句,便于小学生记忆和运用,同时也能够增加他们的文学素养。
8.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本》:这本书以诵读为主,每首诗词都配有拼音和注释,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
选择书籍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来挑选,同时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推荐书目来做出选择。
此外,选择配有插图和注释的版本,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幼儿读古诗 书

幼儿读古诗的书有很多选择,以下是一些适合幼儿的古诗读本:
1. 《唐诗三百首》: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古诗读本,收录了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适合幼儿学习。
2. 《幼儿古诗启蒙》:这本书收录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古诗,每首诗都有拼音和注释,让幼儿容易理解和记忆。
3. 《幼儿文学经典诵读课程》:这是一套专为幼儿设计的诵读教材,包含了大量的优秀古诗,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语感和文学素养。
4. 《贝贝熊系列丛书·小小诵读达人》:这套书针对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精心挑选了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古诗。
5. 《小熊宝宝唐诗套装》:这套书将唐诗和可爱的卡通形象相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总之,选择适合幼儿的古诗读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在选择读本时,建议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段进行挑选。
中国经典诗词书籍

中国经典诗词书籍
以下是一些中国经典诗词的书籍:
1.《全唐诗》:收录了唐代(618年-907年)各位著名诗人的
作品,包括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2.《宋诗三百首》:选取了宋代(960年-1279年)最有代表性的三百首诗,包括苏轼、杜牧、陆游等大家的作品。
3.《唐诗宋词鉴赏大辞典》:是一本辞典性质的书籍,收录了
大量唐诗和宋词,同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4.《古诗源》:是对中国古代诗歌作品进行总结和分类的著作,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作品。
5.《唐宋词选》:是一本对唐代和宋代词进行选择和整理的选本,收录了诸如李清照、王安石、柳永等词人的作品。
6.《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是一本针对唐代诗歌进行鉴赏和
解读的辞典,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文化背景。
7.《初学四六词》:是一本介绍明代四六词(又称明代词)的
入门读物,适合初学者阅读。
8.《唐诗三百首鉴赏全解》:是一本对唐代诗歌进行全面解读
的书籍,逐首对诗进行解读和赏析。
9.《中国古代诗歌选》:是一本系统地收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选本,包括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比较经典的中国诗词书籍,适合对中国古代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5到6岁必背古诗词书籍有哪些

5到6岁必背古诗词书籍有哪些5到6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适合背诵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背诵的古诗词书籍推荐:1. 《唐诗三百首》:这是一本汇集了唐代诗人创作的三百首经典诗歌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适合儿童背诵的简单诗句。
2. 《宋词三百首》:与唐诗相似,这本书收录了宋代词人的三百首词作,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适合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3. 《儿童古诗词启蒙》:专为儿童编写的古诗词启蒙书籍,选取了适合儿童理解的古诗词,配以插图和注释,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4. 《古诗文诵读》:这本书精选了适合儿童的古诗文,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语言简洁,易于儿童记忆。
5.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本书专为小学生设计,选取了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内容涵盖了不同朝代的名篇佳作。
6. 《古诗词名句精选》:这本书收集了古诗词中的名句,简短易记,适合作为儿童的古诗词启蒙读物。
7. 《儿童古诗词诵读本》:这本书以诵读为主,选取了适合儿童的古诗词,旨在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记忆力。
8. 《古诗文启蒙读本》:这本书以启蒙教育为主,选取了适合儿童的古诗文,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注释,帮助孩子理解诗词。
9. 《儿童古诗词精选》:这本书精选了适合儿童的古诗词,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和背诵。
10. 《古诗文诵读与欣赏》: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古诗词的诵读材料,还介绍了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欣赏方法,适合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挑选,同时,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和背诵,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
初学记古代文学的启蒙读物

初学记古代文学的启蒙读物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人文内涵。
初学古代文学的人们需要一本启蒙读物,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本文将介绍几本适合初学者的古代文学启蒙读物,并辅以相应的书写格式。
1.《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初学古代文学的经典读物,由清代文学家刘复编著。
这本书收录了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包括骈文、诗歌、赋文等多种文体。
它以篇章的短小简洁为特点,既包含了经典之作,又易于理解。
在书写格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古文的排版方式。
每篇篇章的开头应写下篇名,用大号字体加粗表示,然后换行写下篇章的正文内容。
在正文内容中,应注意使用标点符号来分隔句子和段落,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
2.《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南朝齐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本论文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探讨了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方法,对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物。
它以论文的形式组织内容,系统地阐述古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和审美观点。
在书写格式上,我们可以采用论文的排版方式。
首先写下文章的题目,用大号字体居中表示。
然后在下一行写下作者的姓名和出版年份。
在正文部分,逐段叙述刘勰的观点和论证,并使用适当的编号和缩进来区分各个段落。
在论述实例时,可以通过引用原文中的句子或段落来支持观点。
3.《全唐诗》《全唐诗》是一部收录了唐代各位诗人的作品的巨大文集。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唐代以诗为主要文学形式的辉煌成就,也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唐代文学的窗口。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不同诗人的作品,感受他们的情感、思想以及古代社会的风貌。
在书写格式上,由于《全唐诗》是一本较大的文集,我们可以采用目录的形式来组织内容。
每个诗人的姓名可以用大号字体表示,并配以简短的介绍。
在每个诗人的部分,按照诗人的姓名和作品的题目进行编排,并使用适当的缩进和行间距来分隔不同的作品。
总结起来,初学古代文学的启蒙读物需要具备内容准确、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的特点。
唐诗入门读物

唐诗入门读物
有很多适合初学者的唐诗入门读物。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1.《唐诗百话》:这本书是由施蛰存讲解唐诗的作品,它以极有趣味的方式讲述唐诗的精髓,是一本极佳的唐诗入门读物。
2.《千家诗》:读完此书后,可以接着读右丞诗,乐天诗,太白诗等各类诗词,然后是《唐诗三百首》,这将有助于你对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唐诗小札》: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唐诗入门读物,选诗眼光独到,解诗深入浅出,篇篇小札生动有趣,文笔优美。
4.《唐诗入门》: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骄傲,也是华夏文化不会湮没的精华。
在唐诗的世界里,你可以看到长安宫殿巍峨耸立的雄姿;你可以听到盛唐时人爽朗豪迈的笑声;也可以追寻诗人踏访山水的足迹。
5.《笠翁对韵》与《声律启蒙》:这两部作品是古代汉语的韵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诗的韵律和格律。
想读古诗但基础太差?推荐这6本书给你

想读古诗但基础太差?推荐这6本书给你我们这一代人,对古文、古诗,恐怕都有隔阂。
虽然认得中国字,说中国话,但最美的中国诗文,却读得很少很少。
我常常也想多读些古文、古诗,但功底不扎实,硬碰硬,坚持不下去。
如果你的古文功底也不好,直接读原典颇费力,那么,今天推荐几本进入中国古诗大门的书。
选的几本都是既有趣味,同时又很扎实的书。
01《既见君子》作者:张定浩这书是小开本,不厚,只九万字。
不同于其他谈论古诗的书,张定浩在这里不是讲课,不是授业,而是促席长谈,和诗人谈,和我们谈。
我喜欢他这种谈论的姿势,将诗歌从课堂的殿堂里解救出来,放置到悠闲的下午时光里。
他一路谈到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宣城、李太白,篇幅都不长,也不追述诗人生平,只是对着诗,对照自己,写下些许感受、体悟,说与我们听。
这本书,可以作为进入古诗大门的第一步,先软和一下心境。
02《顾随讲<诗经>》顾随讲课古诗第一本,当然应该是《诗经》。
此书是顾随先生上课的讲录,由叶嘉莹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
顾随先生讲课非常活泼,常有金句,十分好读。
上课讲录不像专论,反而柔软所以适合入门。
另外,经叶嘉莹整理的,顾随讲诗词的书还有《顾随诗词讲记》《驼庵诗话》《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等。
都很好看。
03《诗经别裁》作者:扬之水本书是扬之水早年的小书。
扬之水这名字,即来自“唐风”,可见作者对《诗经》的喜爱。
除了这本“别裁”,她还另有一本《诗经名物新证》。
关于扬之水,据说曾经卖过西瓜,开过卡车,后来在《读书》杂志做了十年编辑,再后来,做了许多古家具、名物考证的工作。
这本小书也是从自己出发,全书选了《诗经》四十七篇,每一首下面都有注释,但和一般读本的不同之处是她总是选择她认为最妥帖的古注来注释诗中的文字,有时候在一处有多个解释,让读者自己选择合适的意义。
04《古诗十九首释》作者:朱自清这是我昨日在看的书,也很薄,很小。
古诗十九首,我们从前大概学过里面的一两首,是有歌谣味的五言诗,古朴而有活力。
《诗词曲入门读本》散曲部分(一)

《诗词曲入门读本》散曲部分(一)《诗词曲入门读本》散曲部分(一)郭翔臣(子翊)主讲曲部包括:格律散曲、自度曲、自由曲关于格律散曲的简要介绍(本段格律散曲部分,参阅了《元曲鉴赏辞典》、姚品文点校《太和正音谱笺评》、吴梅《曲学通论》、卢冀野《广中原音韵小令定格》、赵义山《元散曲通论》、萧自熙《曲的对仗》、张四喜推荐郑骞《元散曲套数定制》。
——编著者注1965年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赵朴初先生的散曲《某公三哭》,曾引起了举国轰动,重新勾起了人们对于散曲的记忆。
“我为你勤傍妆台,浓施粉黛,讨你笑颜开。
我为你赔折家财,抛离骨肉,卖掉祖宗牌。
可怜我衣裳颠倒把相思害,才盼得一些影儿来,又谁知命蹇事多乖……。
其辛辣的语言、俏皮的描写、形象的比喻和活泼的文风,迷倒了多少读者,也开启了多少人的散曲梦。
20岁的我曾经把它全部背诵了下来,成为我喜爱散曲的发端。
即使是时隔五十余年后的今天,仍能背诵其中的句子,至今人们说起散曲来,首先想到的就是赵朴初。
的确,自从清朝后期,散曲这一古代韵文的奇葩逐渐被边缘、被式微。
民国初期虽有王国维、吴梅、胡适,后来的任纳(二北)、卢前(冀野),特别是卢前不光研究,还自己创作散曲;当代建国后,散曲作为一种古代诗歌体式只在教科书中出现,虽然有不少的整理研究者,但总体来说介绍用辞过于深奥生涩,未能以浅显的语言说透散曲的本质特色,在散曲曲本身创作上也未能引起诗人群体的重视。
仍然没能起到带动作用。
在创作界虽然未绝迹,但相对诗词而言不能算作兴旺。
在民众中几乎被遗忘了。
谁知道我在接近退休的2004年,一段机缘巧合让我成为了散曲重新复兴的参与者、见证者。
2004年,被称为“诗侠”的杭州诗人钱明锵夫妇来太原,与山西诗词学会、唐槐诗社诗人进行座谈、联谊。
省总工会老干部、干部学校副教授、唐槐诗社副社长黄文新向我提出,请求在交通工具上予以帮助,我驾车与黄文新老师一起全程陪同了钱老夫妇晋中平遥城、祁县乔家大院一整天的采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入门读本》散曲部分(第2讲)主讲人:太原市郭氏宗亲会郭子翊元曲与唐诗、宋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山,它们之间是有传承关系在其中的,故词又称诗余,曲又称词余。
元曲是“戏曲”和“散曲”的总称,戏曲属于表演艺术,而散曲是从戏曲中分离出来,书面吟诵欣赏的纯文学形式。
戏曲和散曲共同创造了元曲的辉煌。
曲的迷人魅力也是和诗词迥然不同的。
与诗词相比较,散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将散曲总结为十大特色、十大美:十大特色:口语入曲、雅俗共赏、惟妙惟肖、本色当行、诙谐生动、形式活泼、可代可寓、意味深长、亦韵亦白、格调悠扬。
十大美:兼有古代诗词的音韵美、格律美、抑扬美、节奏美、自由美、变化美、通俗美、诙谐美、潇洒美、旷达美。
散曲有律诗对仗的整齐美,有词的长短参差的错落美,散曲韵脚绵密,平仄可以通押,这是格律诗词绝不允许的。
散曲对中华传统诗歌作了非常完美的继承,也作了非同一般的发展和改变。
诙谐、夸张、幽默、诡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散曲在讽刺、夸张、幽默上特别出采,敢于触及社会黑暗,敢于抨击时弊,反映民间疾苦时,格调则别开生面。
曲短音促,落地有声。
音律美感是散曲的天然属性。
散曲的韵律成果得益于《中原音韵》。
周德清编写的这部韵书,他将诗韵106部,合并简化为19部。
这就大大地扩展了散曲选词选韵的范围,非常适应散曲韵脚绵密,甚至句句押韵的特点。
散曲可以平仄通押。
这是与诗、词不同之处。
再加上散曲自身的宽容,可以不忌重韵(诗词中一般不允许出现重韵本字)。
选韵的广度获得空前的自由,用韵的密度几乎达到极限,连不须押韵的地方,还可以增韵,确实是韵味十足。
散曲还有平仄交替的声律美和节奏美。
散曲的句型排列组合突破了刻板的程式,而呈参差错落的变幻形态:一字句,双字句,三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乃至十几字句,犬牙交错,疏密相济,节奏灵活而多样。
再加上衬字的增加,一泻千里。
句式中有四、三结构,有三、四结构;有双句对,有鼎足对,有多句对、隔句对、首尾对近几十种。
异彩纷呈,写起来顺手,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散曲强调的个性解放。
敢于离经叛道,另辟蹊径,便是散曲艺术的独有风格。
我国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称散曲是“最自然的文学”;胡适称之为“活文学”;郑振铎称其为“俗文学”;吴梅说:“盖词之与曲,犁然为二,其蝉蜕之渐,不易定断……。
别辟一新文界以处之,此亦文学上至奇之局也”。
他们从不同方位说出了散曲的美。
散曲在新时代的重新复兴与创新发展。
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和《当代散曲》的出版,是一个代表性的阶段,标志着散曲创作在中华大地上的重新普及和创新开始。
21世纪之初,2004年秋,黄河之滨的一群热爱散曲的诗词作者相呼相邀,在山西诗词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黄河散曲社”,出版了社刊《当代散曲》。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非同凡响,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连锁反应。
其宗旨是要通过学习借鉴距离当今最近的、中华诗词高峰之一的“元曲”的语言特色、借鉴对仗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借鉴贴近社会、幽默诙谐、大胆泼辣的创作风格,创中华诗词在伟大时代新诗体的尝试,故叫《当代散曲》,而非还原元曲及其他。
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现在许多地方、许多诗词组织者将散曲也纳入了繁荣中华诗坛的一部分中。
希望诸多爱好诗词的青年人也来探索。
曲同诗和词相类,是诗词的延续,同样是韵文文学,是另外一种古代格律诗歌的体裁。
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
散曲注重对于情节、情景、意象的铺排和勾画,更注重意象的堆砌。
什么是意象?散曲的意象是比较诗词更为突出的。
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客观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散曲更为突出。
例如:马致远创作了极为成功的范例。
《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就是通过11种被修饰的名词组成一幅凄凉的秋天的景象,衬托着一个有着无限忧愁、孤苦伶仃的人踽踽踟蹰在远离亲人他乡的景象。
读后使人印象深刻。
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关于北曲体例及名词解释。
元曲包括元代的剧曲和元代的散曲两部分。
两者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们的艺术形式不一,前者是戏曲表演艺术,后者是文学阅读形式。
前者是戏剧,后者是诗歌。
咋看一样,其实差异很多,在当今散曲创作上面,许多人不懂得去分辨这个区别。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与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戏曲的宾白科介,既便于朗诵,也便于清唱。
在元代它是一种新兴的诗体。
北曲是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
用韵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准。
今存北曲,仅有文字没有曲谱。
但是,单凭阅读的经验,仍能判断出它是曲,而不是词,靠的是它的文学风貌。
就是元明人所说的“蛤蜊”、“蒜酪”之味。
这种腥膻辛辣之味是北方民族偏擅的口味,文人多以之形容北曲的独特风味。
本书主要讨论的重点是散曲中的北曲。
南曲是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
与北曲相对,用韵以江浙一带语音为准。
仍然保留平上去入四声,音乐用五声音阶。
湖南散曲组织潇湘散曲社对南曲作了非常精心的研究推广。
由于语言习惯及南曲与音乐(主要是后来的昆曲)联系较为紧密。
本书作者对于南曲知之皮毛,湖南潇湘散曲社以及吕荣健先生对于南曲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索,今后将虚心向他们学习。
若有深入肌理较深者,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我们入门阶段不对南曲做过多的探究。
散曲(北曲)的体式:散曲的体式主要有小令(含么篇、重头小令、带过曲)、套曲。
另:南曲中有集曲。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支曲牌,隶属于一定的宫调;曲牌有南北之分,元散曲多为北曲。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小令的变种:有“幺篇”、“重头”、“带过曲”及“摘调”幺篇相当于重复,但会有幺篇换头。
用韵前后一致。
重头:是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吟咏一件或一组事物,如歌曲的一段、二段、三段至几十段,每一段可以押不同的声韵。
带过曲:是按固定模式将同宫调的两三支曲牌连缀为同一首曲,一般在三支曲牌以内。
摘调:为摘取套数的一支曲牌独立成篇。
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范组成一篇则为套数,通常作一首计。
元散曲存世的作品,连同套数在内,约四千三百多首。
叠字、叠句:重叠字为叠字;重叠句为叠句。
增句:据朱权《太和正音谱》规定了可以增句的曲牌:“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者,一十四章。
”小令不可增句,在套数中感觉意思没有表达完全,可适当增加一些围绕固定曲牌韵律的增句,以不破坏曲的和谐为宗旨,有能够增和不可增的规定。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
令雅套俗。
单只曲,又称“叶儿”。
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在元人作品中看出,小令不宜多加衬字,所谓有“衬不过三”之说。
在文人的创作中,小令占到绝大部分,写好小令是一个散曲作者首要的基本功,从一开始就需要着力。
它是散曲最基本的形式。
由于它一调成文,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或者一篇故事的精炼叙述。
小令的来源对于小令一体,一般认为来源于唐宋词,这是因为,从文学上说,二者都是长短句歌词;从音乐上说,二者都是用曲牌体音乐,且有不少曲牌同时也就是词牌。
如【一半儿】、【小桃红】、【水仙子】、【迎仙客】等等。
部分曲牌与词牌句式、结构完全相同如【人月圆】、【风入松】、【忆秦娥】等等。
只不过词多为双调,即上下两阙组成。
而曲的小令则多为单调如大家熟知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小令曲中也偶见双调体式采用叠篇形式,但是第二篇即“幺篇”中,起头一句也有句式变化,叫“幺篇换头”。
(“么”又作“幺”,通用。
)么篇又简称【么】,是小令的叠篇形式,韵脚与前篇相同,不可换韵么是“后”(繁体)字的简称,个别曲牌如【小梁州】、【黑漆弩】等利用双叠,其后叠称为【么】或【么篇】,有“同前”的意思。
可有多个【么】。
重复运用一个曲牌称“么”或“么篇”,有“么篇换头”,是在重复运用时开首需要在字数、格律等方面稍作改变,同宫同调同韵脚是其特色。
重头包含在小令中,韵脚可以变化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内容类同,格式类同。
如一首歌的一段,二段、三段……。
可同宫、同调而分押不同的韵脚,是与么篇的区别。
小令包含带过曲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牌。
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曲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
带过曲是介于小令和套曲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属于小令范畴。
一些专家认为先有成熟的套曲,后有带过曲,有:“带过曲是套数摘调之说。
”带过曲每个曲牌中间以【带过】或【带】、【过】作标注连缀,于是组成了带过曲。
如【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元散曲中的带过曲仅有27组,所以曲论家谈到散曲体式,有时只说小令和套数两种。
带过曲与套数一样,也是不可随意带过的,而是有成例的(27种以外有个别成例)。
本章后在宫调曲牌后附可以做带过曲的格式规定供大家在创作时参考。
带过曲在元代只有“北带北”。
带过曲二十七成例归结:正宫:只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1则:(1)、脱布衫带过小梁州。
另外有书籍记载还有:【正宫】:【小梁州带过风入松】;【正宫带过双调】:【叨叨令过折桂令】;需要慎重使用。
仙吕宫: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1则:【哪吒令带过鹊踏枝寄生草】。
另外,一些书籍和资料还列有以下带过曲:【仙吕·后庭花带过青哥儿】可慎重选择使用南吕宫: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2则:1、【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2、【玉茭枝带过四块玉】。
中吕宫:的带过曲有9则:1、【快活三过朝天子】;2、【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3、【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4、【醉高歌过红绣鞋】;5、【醉高歌过喜春来】;6、【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7、【齐天乐过红衫儿】;8、【喜春来过普天乐】、9、【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另外异宫调组成的:【中吕带过仙吕】:【山坡羊过青哥儿】;【中吕带过双调】:【醉高歌带过殿前欢】、【满庭芳带过青江引】。
有待进一步考究,须慎用。
越调:仅有带过曲1则:【黄蔷薇带过庆元贞】。
双调:有带过曲的成例定式11组:1、【雁儿落过得胜令】;2、【雁儿落过清江引】;3、【雁儿落过清江引碧玉箫】;4、【对玉环过清江引】;5、【沽美酒过太平令】;6、【沽美酒过快活年】;7、【梅花酒带过七兄弟】;8、【水仙子过折桂令】;9、【一锭银过大德乐】;10、【殿前喜过播海令大喜人心】;11、【十棒鼓带清江引】(《全元散曲》原作【三棒鼓声频】,据徐沁君《<全元散曲>曲牌订补改》记住中吕、双调这两个宫调的带过曲就20个,占了27个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