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狼 ·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专题:狼

(精品课件)专题:狼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0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1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2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3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4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5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6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55
思考:文学作品中,作者展示给 人们的狼的形象为什么会各不相同?
我的探究: 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态度、写作角
度不同,就会用不同的笔触去写狼; 读者的情感、立场不同,就会用不同 的思维去理解狼。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56
专题:

七(3)班
姚山初级中学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1
学习目标
一、客观、全面地认识狼。 二、形成对狼的正确态度。 三、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2
认识狼
成语、谚语中的“狼” :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虎狼之势、 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45
报以两声长啸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46
不为别的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47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2014-9-12 稻草人语文工作室 制作 48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专题《狼》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专题《狼》教学教案

《专题·狼》教案一.导入新课(由复习蒲松龄的《狼》导入)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狼给我们的印象是贪婪、狡诈的,除此以外,我们还了解有关狼的什么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对狼这一动物作个小小的研究。

二.交流并讨论1.说起狼,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不禁要问问同学们,同学们知道那些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或者故事。

(同学们互相交流)2.同学们刚才说出了这么多谚语,而且是关于狼的,虽然说法大多很通俗,但无一不包含着做人处世的道理,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这就是谚语的特征。

看来,我们的汉语真的是形象生圣动,包罗万象啊!不过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化说法。

比如英语,我们教材上就有这样的两句: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狼死羊安。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but never his nature. (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了。

)3.通过刚才交流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故事大家想一想人们对狼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贪婪、凶残、狡猾、狡诈……)三、多角度分析,思考质疑1.从同学们的话语中可以听出厌恶、憎恨的语气,长期以来,狼被人们看作是凶残、贪婪狡诈的动物代表,许多民族的古老故事传说、成语、谚语都把狼描写的非常坏,是人们痛恨的动物,狼真的那么坏么?在狼专题研究中,我们学习了蒲松龄的《狼》得知狼的形象是贪婪、狡诈的、那课本上毕淑敏的散文《母狼的智慧》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充满母爱,善良),为什么两位作者对同一事物会产生褒贬区别?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明确:文学作品(作家);感情色彩强烈,褒贬态度取决于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2.再请看课本上《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狼”词条。

这篇文章对狼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动物学家)和文学家的不同之处:(科学家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到最低限度,科学地、客观地描述事物,明确:科技作品(动物学家):客观公正四.辩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狼呢?大家眼中的狼是象蒲松龄笔下的狼那样贪婪,凶残呢,还是象毕淑敏笔下的狼那样赋有善性?看来大家对狼的态度是各执己见,不过稍作分析,就发现大家之所以对狼褒贬不一,无非是对狼的本性众说纷纭。

专题05《狼》(最新模拟)-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5《狼》(最新模拟)-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5:《狼》(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上海市静安区回民中学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投以骨”是“以骨投之”的倒装和省略形式。

B.“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顾”同义。

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避狼、惧狼和毙狼的全过程。

D.第二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2.(2023•上海市松江区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问题。

【甲】狼(节选)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

张尝逐一母鹿。

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

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

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

专题05《狼》(知识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5《狼》(知识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②敌人。 原文中的句子:盖以诱敌。译文: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前】
①前面。 原文中的句子:恐前后受其敌。译文: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②向前。 原文中的句子:狼不敢前。译文:狼不敢上前。
词类活用
【前】
1、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敌】
2、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洞】
3、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隧】
4、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聊斋志异·促织》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习文郎》
.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
称颂作者
的诗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
落落宏才未得申,挥笔弄墨染风尘。意弥性挚开金石,天顺人和狐鬼驯。绣口锦心有若无,生花彩笔假犹真。千篇恩爱悲欢剧,易俗移风劝世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重点词语
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4〔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从〕跟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7〔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xiá)〕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 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译文:只剩下骨头。
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讲义专题狼13023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讲义专题狼13023
贪婪、凶残、狡猾......人们对它的态度则是惧怕、厌恶、憎恨......
3.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狼》一文中视狼为凶恶阴险狡诈的化身,主张"毙"之
今天,有人提出,狼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成员,有它重要善良的一面,更有存在的价值,主张"护"之,针对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专题:荷
写莲子的有苏轼的《莲》和佘树森〈〈我爱莲有实〉〉
写藕或写到藕的有韩静霆的〈〈爱藕说〉〉和李渔的〈〈芙蕖〉〉
3、周敦颐文章中说"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他为什么"独爱莲"?诗人还有人爱竹,爱梅,爱松柏
这些植物没有意识,可是人们为什么会称颂它们具有"隐逸""清高""正直""高贵""坚强"等人类才具有的品格呢?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狼
1.写出四条关于狼的成语或者歇后语
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狈不堪、鬼哭狼嚎、狼心狗肺、杯盘狼藉、狼吞虎咽等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披羊皮还是狼等
2.由这些成语、熟语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因为莲是花中的君子
文学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主观的感情形象的
作者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所以他笔下的物,往往就是他主观的思想感情的反映,也是价值观的体现
4、对于莲人们都发表不同的议论,抒发不同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古今文人学士爱莲与佛家爱莲有什么不同?
这是因为人们的身世处境、生活经验、思想修养、艺术修养、情感态度、愿望追求,以及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是不同的

苏教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专题 狼 课件 (共59页)

苏教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专题  狼 课件 (共59页)
已经 但是 助词,不译 原来 害怕 把 停下
跟随
又,再一次
连词,表转折
译文:屠户害怕了,把骨头丢给狼。一只狼得到 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随着。屠户又把骨 头丢给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可是先得到骨 头的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 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御狼 它们,代两只狼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紧张为难 担心
攻击 转头看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覆盖 卸下 拿起 上前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于是,就
译文:屠户很紧张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 的攻击。转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 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 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 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5. 议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也 狡猾 多少 但是一会儿 杀死 语气词,罢了 的
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 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 多少啊?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活动三 细读课文,分析形象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狼和屠夫的认识。 活动要求: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课文内容进 行分析。 活动方式:自主批注—小组交流并演练—集 体展示
故事情节
屠户

情节
—开端 ①遇狼(“缀行甚远”) ②惧狼(“并驱如故”) —发展 ③御狼(“耽耽相向”) ④杀狼(“犬坐于前” —高潮、结局 “洞其中”)
⑤ “议” 狼 [作者]
形 象 屠户: 机智 、勇敢
狼: 狡猾、凶残 、贪婪
活动四 再读课文,悟出启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专题《狼》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狼》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狼》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材料共同点不同点作者的态度《狼》聪明智慧贪婪凶残对狼的嘲讽《母狼的智慧》母爱勇敢对狼智慧称颂1.作者看狼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都包含了自己对狼的感情。

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狼的看法。

2.我们看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从而得出全面得结论,不能盲人摸象。

3、原因:是由文学家的立场、情感态度决定。

狼被文学家赋予了人的品格.六、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计算机房查找关于狼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歌曲、视频等),下节课的讨论作准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思索质疑》,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积累的习惯。

一、导入蒲松龄笔下的狼,凶残、狡猾;毕淑敏笔下的狼却是智慧而富有伟大母爱。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二、自然界中的狼阅读187页的词条狼是食肉目犬科犬属。

外形似狗,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

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

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

既耐热,又不畏严寒。

夜间活动。

嗅觉灵敏,听觉良好。

生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

以羊兔等为食。

一般群居生活。

三、比较:文学作品中的狼与科学家笔下的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文学家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

科学家比较客观地看待狼,尽量避免情感色彩。

以便读者能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这些事物。

四、了解狼的文化(一)、关于狼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狈逃窜、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狼狈不堪、狼狈失据、狼奔豕突、狼烟四起……(猜成语)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4.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5.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6.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7.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8、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10.比喻坏人当权。

(二)、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披着羊皮的狼——假装好人意大利谚语:“狼可以掉毛,但改不了本性”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狼披羊皮还是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给羊羔领路最危险不开猎枪,打不住狼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 狼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 狼

专题•狼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收集材料的能力,通过探索认识狼的特性,了解狼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辩论加强语言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辩证地看待“狼”,辨证地看待事物。

教学难点:辩论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退为进”等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辩论能力。

教学准备1、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小组合作,从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收集关于“狼”的资料(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狼的生活习性等。

)2、确定男女方辩论辩题:正方——人类要护狼反方——人类要猎狼3、推选男女辩手各4人,抽取正反方。

4、选出辩论主持人5、确定辩论程序①双方各选1辩手陈述辩题(各3分钟)②双方辩手辩论(8—10分钟)③双方同学参与自由辩论(5—6分钟)④双方主辩手总结陈词(各3分钟)(男女生分两边坐)三、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我们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狼,但对于狼的知识一定知道不少。

有人认为,狼凶残、贪婪,对人类造成伤害,该杀!有人认为狼有智慧,它忠诚,并维护了生态平衡,人类该保护它,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一次男女生对抗赛。

掌声有请主持人。

(二)主持人主持对抗赛1、主持人导入2、说说有关“狼”的成语(学生举手,由主持人逐方点名来说,男生先来,多说的一方为胜)3、俗语“碰碰碰”(女生先来,多说的一方为胜)4、激烈的辩论①主持人介绍正反两方辩手②正、反方陈述辩题③辩手互辩④正、反方其他同学加入自由辩论⑤正、反方主辩手总结陈词⑥主持人总结,请出老师。

(三)教师总结首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然后可从强调辩论中的精彩片段,指出辩论中的失误、缺漏,结合指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退为进”等辩论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最后评出正、反方的胜负,评出最佳辩手。

(掌声祝贺)(四)引导学生辨证看狼、看事物。

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老师的观点是“护狼”还是“猎狼”呢?请先听两个故事:①故事一:《母羊阿莉的故事》母羊阿莉掉队了,被一头大公狼叼回了山洞,心想这回死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深奥的知识也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所以留给大家的作业是编一本班级“狼百科全书”。
每人参与编写
小组参与评议
课堂交流展示
全校范围分发
根据积累及课本相关内容填写
学生介绍已知的狼的故事、成语、歇后语、谚语等中狼的形象。
思考讨论交流
1、学生结合课本,交流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中狼的异同。
2、学生归纳。
五老师的作业:
其实,老师也是一个爱狼之人,最近老师自己创办了一个“与狼共舞”的网站,目的是希望让每个喜欢狼的人都能了解狼,目前已经设立了以下五个栏目:
1王者的魅力:收集狼的图片及生活习性。
2历史的背影:介绍狼的历史发展。
3远方的哭泣:有关狼的生态保护以及措施交流。
4野性的呼唤:有关狼的书籍推荐、读后交流。
做好相应的笔记
根据资料内容概括汇总,陈述自己的观点。
专题参考:
1、生物学中的狼
2、文学作品中狼
3、新的狼形象
4、狼的生态保护
复习旧知
老师要对学生的归纳给以肯定,激发学习热情。
生生交流,激发思维。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1、学生意见不一,求同存异。
2、自由组合,展开攻辩。
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打通课内外
三辩证地看待狼。
我的烦恼:虽说生物界的狼英勇无比,可是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
请联系我们的生活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谈谈狼到底得到了人们哪些不公正的对待了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
比一比: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样的主题迥异的两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方法:探究、研讨。
收集整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故事等各方面的资料,
教师精讲设计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我的自白:
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是谁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自白。
二了解狼。
我的档案:
狼这个动物我们说熟悉也很熟悉,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说陌生也很陌生,因为它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那么对它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一起来为它填写一份档案。
四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
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贪婪”,然而今天人们却将它的形象转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形象。
如今,不仅企业要以狼作为形象代言,连学校校长都要将它作为学生的偶像。下面这则新闻报道,你读完之后有何感想,你同意那位校长的观点吗?为什么?
大家可以参考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补充资料。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5我看狼: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狼的看法。
但是目前,我的这个网站还只能算是一个雏形,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为我的这个网站添砖加瓦,贡献你们搜集的图片,文字以及影像资料,帮助老师完成我的作业,
六课后作业:“狼百科我来编”
当然同学们,你们也有自己的作业。当你们看到那厚厚的充满知识的百科全书,心中一定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之感吧,其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老师总结:通过狼专题的学习,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狼呢?从“狼”这个形声字来看,反犬旁说明狼毕竟是一种动物,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它有它的自然属性,不能说它吃羊就是贪婪,凶狠;“良”是音旁,说明狼身上也有一些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借鉴:面对困难的冷静、坚韧、团结等等,这些本应该属于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的一些优秀品质却在逐渐流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这两篇文学作品中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
那么为何同样是写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感受呢?我想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给大家作了下面的总结: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性格,因此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某一种现象,看待某一个事物时,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要辩证地思考问题。
《狼》专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
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重点:目标1、3。难点:目标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