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采伐年龄的思考

农田防护林采伐年龄的思考
农田防护林采伐年龄的思考

浅谈农田防护林采伐年龄的思考

摘要:围绕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农田防护林建设、采伐年龄等一系列问题,介绍防护林的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防护成熟龄、经济成熟龄,提出各种成熟龄的确定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农田防护林的采伐年龄应取4种成熟上限。当在伐期不能采伐时,宁可推迟也不要提前采伐,同时对防护林成熟的可变性、成熟龄的表示方法及伐期龄的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成熟龄伐期龄

农田防护林是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林业的主体,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林带纵横交叉形成的林网,其生长受相邻林木的影响,表现为遮荫及根系争夺水分、养分等,但它在与林带垂直方向上的伸展空间大[1]。农田防护林能给人们带来生态和经济效益,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在局部地段造成胁地使农作物减产。因此,无论是生长特点还是生态功能都与成片林有显著不同,这样其采伐龄的确定也就比较复杂。

由于杨树生长速度快,推广迅速,形成了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同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木材加工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木材需要大,资源紧缺,不少地方急功近利,尚处于速生期的林木就遭到了砍伐,其结果既削弱了防护效能又降低了经济效益[2]。

一、森林成熟与采伐期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效,保证合理使用工程建设资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生态与民生为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防护林生产力为前提,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和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加和恢复建设区森林植被,提高现有防护林林分质量和多种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结合; (二)坚持保护先行原则,保护、建设、提高相结合;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数量与质量并重相结合; (四)坚持科学造林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五)坚持深化改革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六)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家批准列入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中的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部门、各行业林业管理部门,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对规划期内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即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市政府与各有关县(市、区)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任务、责任人。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

惠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6) 1 . 1 项目提要 (6) 1 .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7) 1 . 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1 . 4 综合评价与结论 (8)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9) 2 . 1 项目由来与形成 (9) 2 . 2 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9) 2 .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12) 3 . 1 自然地理条件 (12) 3 . 2 社会经济条件 (13) 3 . 3 林业生产管理条件 (14) 3 . 4 土地资源条件 (15) 3 . 5 劳力资源条件 (16) 3 . 6 种苗供应分析 (16) 3 . 7 基础设施条件 (17) 第四章建设方案 (18) 4 . 1 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 (18) 4 . 2 项目区范围 (18) 4 . 3 项目建设规模 (19) 4 . 4 建设布局 (19)

4 . 5 项目建设内容 (20) 4 . 6 营林技术措施 (20) 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22) 5 . 1 森林管护 (22) 5 . 2 环境保护 (23) 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25) 6 . 1 经营管理形式 (25) 6 . 2 项目管理机构 (25) 6 . 3 项目管理 (2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7) 7 . 1 投资估算原则 (27) 7 . 2 投资估算依据 (27) 7 . 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27) 7 . 4 资金筹措 (27) 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 (28) 8 . 1 项目建设期限 (28) 8 . 2 建设进度安排 (28) 第九章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1 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2 社会效益分析评价 (29) 9 . 3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30) 9 . 4 综合评价 (31)

浅谈林业工程防护林的管理研究

浅谈林业工程防护林的管理研究 摘要:新环境下,人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比较正在逐步提高,而我国的森林 资源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技术仍不够完善。经过多年的乱砍滥伐,导致了当前我 国的森林资源不高,对生态环境也产生影响,提高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所以 当前应该要做好森林保护以及管理工作,提高人们对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认识,从而使我国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林业工程;防护林;管理 1进行森林保护与管理的积极意义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不断地进步,森林资源在国家发展的作用越 来越中。过去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各行各业的森林保护意识都比较低,在进行城 市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林地被占用,林木资源遭到破坏,导致了荒漠化现象不断 地恶化,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逐渐降低,进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影响,出现了雾霾、沙尘、极端天气等现象,为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应该 做好森林保护和管理工作,努力地协调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社 会生态平衡。 1.1能够促进林业发展 现阶段,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建设工作,而要进行林业建设,要做好 三个方面,首先就是要确定林业建设的方案以及目标,并且确保其科学性,其次 就是要能够重视森林保护与管理的工作,最后就是要做好森林保护与管理工作的 落实。此外还有就是要做好植树造林以及树木抚育工作,提升我国的森林资源的 数量。现阶段下,要做好林业建设工作,林地资源已经不足,所以需要以退耕还 林的方式促进林业家安设工作。但是退耕还林的难度较大,耕地在人们发展中的 作用同样重要,要通过退耕还林来进行林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进行 林业建设只能够通过森林保护与管理以及积极的宣传森林保护知识的方式来进林 业建设。 1.2能够推动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的要求之一。新环境下,在进行森林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融入科学发展观念,能够有效的促进林业建设的效率。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林业建设,必须要转变自 身思想观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林业建设价值观,做好森林保护, 从而更好地进行林业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 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 1.3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 随着过去我国工业不断地发展,忽略环境、生态保护,我国的空气质量产生 了不利的影响,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而林木在净化空气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林业建设,提高森林覆 盖面积,从而能够使更多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以及吸附作用净化我国的空气。同 时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森林资源保护现状 2.1森林保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内容,因此,

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要求,2007年我市开始海防林建设。全市海防林任务为30943亩。在省林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2007年、2008年分别完成8155亩、12030亩,合计20185亩的海防护林造林任务。根据规划和安排,我市2009年海防护林造林任务为10000亩。为做好今年的海防护林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任务,根据有关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布局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紧密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市沿海绿色屏障。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目标与布局:今年建设目标为10000亩。涉及海头、排浦、白马井、新州、三都、峨蔓、木棠、光村等八个沿海镇(详见任务安排附表一、附表二)。 二、建设内容

全市8个沿海乡镇从海岸高潮水线以上适宜植树的地点开始,向内陆延伸200米(个别可加宽至400米范围)及适合种植红树林的滩涂地为营造海防护林用地。建设内容具体为: 1、残次林更新造林 计划安排500亩。主要分布在光村镇沙表头村、峨蔓镇东岸村等。做法是对林龄老化、防护功能下降,或者经过多次采伐而沦为疏林地的有林地块,进行改造。 2、荒山地造林 计划安排1700亩。主要分布木棠、峨蔓、三都等镇岩岸地区。做法是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造林。 3、补植造林 计划安排3000亩。主要分布在木棠、峨蔓、三都等镇岩岸地区造林难度大的岩石裸露地,难以实施全面造林的。做法是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补植造林。树种为榕树、大叶相思树等,每亩株数30-40株,使林地向天然灌木林与人工阔叶树混交的森林类型演变。如补植株数达到100株时,可纳入荒山地造林任务。 4、退耕还林 计划安排800亩。主要安排在海头镇白沙地村、排浦镇瓜兰村、白马井镇和能村等。做法是在海防护林地范围内的农作地实施退耕还林。

关于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沈雄黄敏俭 崇明县水利工程管理所 一、基本概况 1、林地分布面广、树种多,格局多样化 目前属崇明县水利工程管理所管辖的林地面积为22762.72亩,站(闸)区域绿化园地27块,乔灌花草结合,形状千姿百态,格局呈现多样化。 1—1防护林面积分布面广。 为8大区域,环崇明岛四周包括二、三、四线大堤。其中绿华站区域5052.72亩,城桥站区域1343.97亩,竖河站区域1378.48亩,向化站区域6153.45亩,前哨站区域2415.8亩,北六效站区域2642.82亩,虹桥站区域1103.72亩,新村站区域2671.76亩。 1—2林木品种多。 其中乔木类有女贞、重阳木、栾树、杜英、香樟、合欢、白蜡、火炬树、紫薇、欧美杨、水杉、柳杉、落羽杉、池杉、中山杉、杂交柳等50多种;灌木类有红叶李、木槿、木芙蓉、夹竹桃、红花继木、红叶小檗、十大功劳、海桐、火棘、八角金盘、瓜子黄杨等20多种;花草类有三叶草、银叶菊、茶花、月季、紫荆花、八仙花、杜鹃花、麦冬、紫花苜蓿、马尼拉、鸢尾、高羊毛等10多种。 1—3林地类型多样化。 有滩涂林9107.66亩,景观林304.52亩,堤坡平台防护林13322.68亩,涵养林27.86亩,站(闸)区域园林绿化27块。 2、分层管理,责任到人 为加强防护林管理,2003年1月所组建了防护林管理科,专项负责全所防护林建设和管理。目前管理上分两种类型,一是日常管理,二是养护管理,坚持日常管理,重点养护管理。建立了两支队伍,一支巡查员队伍,一支养护员队伍。 2—1建立管理、养护网络流程图和责任制。 日常管理上形成所→总站→分站→巡查员三级管理四级责任制。养护管理上同样形成了养护社→养护队→养护小组→养护员三级管理四级责任制网络。 2—2分别职责,分工明确。 巡查员职责是在岗巡查,做好记录,下情上报,及时处置,安排好养护计划并分时段组织实施,确保树木健康生长,确保林地安全。养护员职责是灌溉排水、中耕除草、扶正刷白、整枝修剪、喷药治虫、抚育间挖,按照派工安排完成养护任务,确保树木生长健壮,确保林

农田防护林的设置问题分析

农田防护林的设置问题分析 【摘要】农田防护林是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和牲畜生长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本文主要对农田防护林的设置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设置问题;分析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其次还兼有草牧场防护林、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小片用材林、薪炭林及“四旁”绿化,综合构成以护田护牧为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1.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 1.1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原则 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防护对象是霜冻、旱涝、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主要功能是通过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保证农田高产稳产,同时生产各种林木品并美化环境。因此,对农田防护林的树种有以下要求: (1)抗风力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在次生盐渍化地区还要有较强的生物排水能力;(2)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枝叶繁茂,能更快更好地发挥防护效能;(3)深根性树种,侧根伸展幅度小,树冠结束不过分开张,对防护林区内的农作物不利影响较小;(4)农作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5)能生产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6)生长稳定,寿命长。 1.2树种的配置 树种配置通常是采取树种与树种混交进行,常见的类型有乔木、和乔木混交、乔木和灌木混交、阔叶树和针叶树混交配置3种类型,其中以乔木和灌木配置混交最好,可以形成复层林冠,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此外,由于农田防护林所处的立地条件一般较好,在考虑混交配置时,除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作用外,同时还应考虑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林副产品和干鲜果品。 2.农田防护林的设置 2.1林带结构的选择 林带结构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纵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度状况等综合情况。不同的林带密度、宽度、树种组成构成保护效能不同的林带结构。根据组成因子的不同,林带结构可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3中基本类型。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模板)

XX(填写调度命名)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 xxx公司 20XX年X月XX日 (盖章)

目录 一、电厂基本情况 .................................................................................................................. - 3 - 二、方案依据及适用范围 ...................................................................................................... - 3 - 三、总体目标 .......................................................................................................................... - 3 - 四、管理措施 .......................................................................................................................... - 3 - 五、技术措施 .......................................................................................................................... - 3 - 5.1业务分类.................................................................................................................. - 3 - 5.2各业务系统防护...................................................................................................... - 3 - 5.3通用防护措施.......................................................................................................... - 4 - 5.4主机加固.................................................................................................................. - 4 - 5.5设备备用和数据备份.............................................................................................. - 4 - 5.6防范恶意代码.......................................................................................................... - 4 - 5.7入侵检测.................................................................................................................. - 4 - 5.8安全审计.................................................................................................................. - 5 - 六、软硬件设备清单 (9) 七、定级备案 (9)

防护林分类

防护林及林种划分 任何森林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不能把所有的森林都视为防护林。因此,只有那些为了达到某种防护意义而划定的森林才叫做“防护林”。比如在大江大河的上游集水区的森林叫“水源涵养林”,在表土疏松土壤易于被水冲走的山区陡坡上的森林叫做“水土保持林”,在平原农区所营造的农田林网叫做“农田防护林”。这些都是“防护林”。随着工业发展而带来的大气和水质的污染,森林的不断减少和由之而来的环境沙漠化和各种灾害性气候等,经常给交通、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损失。因此,人们逐渐把对森林的注意力从生产木材转向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例如,中国自70年代末在西北、华北、东北营造的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全长约7000km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就属此目的。根据发挥的主要防护作用不同,防护林又分为若干具体林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等。 一、水源涵养林 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以涵养水源为目的的森林叫做“水源涵养林”。理想的水源涵养林应该是由比较高大的乔木和比较矮小的灌木相结合,并且由多树种和不同年龄的林木组成。林冠密集,多层次,枝叶茂盛。这样的林子,在林学上叫做复层异龄混交林。 森林为什么能够涵养水源呢?在森林覆盖下,每当降雨,会有10%~30%的雨水阻滞在林冠枝叶上。其中林木本身吸收一些,雨停后蒸发一些,其余的雨水顺枝干流下,或辗转周折通过林冠层滴落到林地上。在这种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多,长期堆积在地表,构成厚厚的枯枝落叶层,叫做“死地被物”。一部分枯枝落叶经真菌、细菌分解成一层厚厚的碎屑和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非毛细管孔隙度,从而大大增加了土壤贮存雨水的空间。在许多情况下,林冠下还聚生了厚厚的一层植物,叫做“活地被物”。它和“死地被物”一起统称“地被物”。滴落在林地的雨水,由于受到林冠的阻隔,大大降低了对地表的冲击力,并且很快被地被物所吸收,然后慢慢渗入到土壤和基岩,被“贮存”起来。这就是森林涵养水源的物理机制。水源涵养林就是在需要的地方专为发挥这种作用的森林。 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是由树木本身的吸附量、地被物贮存量和土壤、基岩的贮存量三部分组成的。一片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这三部分的条件。通常林冠层次越多、越浓密、地被物和土层越厚、基岩空隙度越大,贮水能力就越大,反之,贮水能力就越小。因为森林贮存的水分缓慢地流动,降水停止后,下游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以溪流、泉水、潜流等形式得到水源补给。根据观测,森林涵养水源保证补给水分的时限,因坡度、基岩、坡面状况而不同,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由此可似看出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能力。林地坡面平缓、土层深厚、林木郁闭好的针阔叶混交的复层异龄林贮水能力最大;基岩坚硬和空隙度小,土层浅薄,林木郁闭差且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单层同龄林贮水能力最小。不同的林子贮水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十分悬殊。没有森林覆盖的光山秃岭,涵养水源的能力就大不一样。雨水因无林冠阻拦,直接冲击地表。地表又缺少地被物覆盖,雨水直接冲击地面泥沙,来不及渗入土壤,就汇成径流,顺着倾斜的坡面,挟带泥沙,迅速流走。无数径流又汇成大股洪流,激浪翻石,汹涌奔腾,形成山洪暴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都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现在全世界都提倡在河流两岸和河源区以及水库周围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强山坡蓄水、保土的能力,力求在雨季能够大量贮存雨水,暴雨不成灾;在无雨或少雨的季节,又能源源不断地补充下游的径流量。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一)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法 1、工序流程: 施工放样定点→挖树坑→施肥→植树→浇水→封坑→整理验收。 2、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根据要求放样定点,人工挖树坑,施肥浇透水后进行植树,再浇水封坑,采取保水措施处理,确保树的成活率。 (二)技术措施 种植材料、苗土、挖掘、包装、栽培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前应该对该区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映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种植穴的挖掘:种植穴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苗木运输和栽培按规程操作。 苗木种植前的修剪质量应符合规定。 种植的质量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 (1)场地平整 将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将施工中保存的腐殖土、草皮土回填在取料坑及削坡后的坡面上作为培植土,然后进行植树、种草。 (2)植树 植树应在秋季适宜季节进行。 树种,按设计要求种植。 栽植的株距按设计要求为2m 。 在植树时,不得破坏堤前自然生长的树木。 (3)种草 种植的草种按设计要求进行。 草皮护坡按100平米用种5公斤,拌土洒播,洒播后上覆一层湿土。 种植草皮护坡前,应将堤防原有的杂草予以清除。 (4)养护 防护堤林及草皮护坡种植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后期要加强养护,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成活率。 (二)生态防护林工程 1、依据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确定生态防护林的方位,并且用白灰准确标注出每棵树的具体位置。 2、采用人工方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树坑开挖,保证树坑开挖质量。 3、树坑开挖完成后,精心放置树苗并回填土料,树苗放置应垂直并成行,土料回填后应踩实。 4、每行树植完后,用水罐车运水进行适时适量浇灌以提高树苗成活率。 5、植树完成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清理,确保达到路平、沟直、树成行、耕地恢复的要求。

生态防护林护林员管理办法

生态防护林护林员管理办法 生态防护林护林员管理办法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建设,规范护林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护林员是指从事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的专职人员,护林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适应公益林区野外工作环境。 二、公益林林权属国家所有的,管护责任单位为所在国有林场,其管护人员原则上不外聘,在林场职工中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录用,确定后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公益林林权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招聘生态公益林护林员人选由村民委员会讨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进行。所选护林员一是要熟悉管护责任区的村情、山情、民情;二是在当地说话比较有影响力;三是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要有健康的身体;五是了解林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政策;六是能够服从组织领导。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管护人员确定后统一登记造册,报乡镇人

民政府批准签章后将花名册报送县林业局备案。县林业局按照管护责任合同,会同当地政府每年对护林员实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 四、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负责组织指导护林人员的选聘工作,并对受聘护林人员进行政策法规、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有关生态公益林管护知识的岗位培训。乡村管护责任单位负责对护林员进行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并搞好考勤及巡山日志的检查工作。 五、乡村管护责任单位应合理划分管护区域。国有林场原则上按每6000 8000亩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的护林员数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配备。 六、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林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做好森林资源和相关保护标志、设施的保护工作; (二)定期巡护责任林区,对盗伐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占滥用林地、违章野外用火以及不按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护林员应当制止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护林员每月巡护时间应不少于22

XX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XX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以下是的植树造林实施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为积极创建生态镇,响应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落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任务,根据东政办[xx]58号《关于印发县xx年植树造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xx年度植树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持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成片造林、道路绿化、渠道绿化、村庄绿化和水库塘坝绿化为抓手,发展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生态园、苗圃基地,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林业招商引资,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生态长临建设,全面完成我镇的植树造林任务。 二、目标任务 xx年,全镇计划植树造林4470亩。其中重点工程巢湖边岸防护林3000亩、一般造林500亩、矿毁山场复绿工程150亩、四旁绿化折合面积820亩(包括自然村庄绿化12个、道路绿化5公里、渠道绿化6公里、水库绿化1个、塘坝绿化15口)(详见附表)。义务植树16万株。去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要全部进行补植补造,确保造林成果不流失。 三、工作重点

1、成片造林。xx年我镇计划完成巢湖边岸防护林面积3000亩,具体实施以社会资本为主体,要因地制宜建成绿化大苗培育基地或经果林基地,绿化大苗培育基地主导树种干径一般应达到5厘米以上,经果林要求二级以上良种壮苗,亩均投入须达到8000元以上。一般造林500亩,主导树种干径应达到3厘米以上,小班起始面积20亩以上,安排在松材线虫病皆伐除治迹地。矿毁山场复绿工程150亩,主要是青阳山、团山开矿毁林地。 2、村庄绿化。美好乡村示范点及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庄要按规划设计要求完成绿化,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一般村庄绿化要利用房前屋后、边角隙地“见缝插绿”,做到“应绿尽绿”;建设环村林带、成片造林面积不少于20亩。村庄绿化植树总量要达到2000株以上,当年人均栽植不少于10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满足。 3、道路绿化。村村通道路必须绿化,起始长度原则1公里以上,每侧至少栽一行树,中间断带长度不得超过全长的10%。 4、河渠绿化。新清淤河渠的两侧必须完成绿化,绿化标准参照道路绿化。 5、水库和塘坝绿化。以xx年各村新清淤当家塘为绿化重点。绿化原则要求沿上游三面绿化,造林三行以上,植树700株以上,折合面积10亩以上。水库以村替代栽植面积30亩。 四、奖补政策 为鼓励多造林,巩固造林成果,特制定奖补措施如下: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录

1 总则 1.0.1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 1.0.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0.4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其批复文件)。 1.0.5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2.0.1 农田防护林f arm lan d she lterb e lt 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 2.0.2 林带be lt 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2.0.3 骨干林带fu nd ame nt a l be lt 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 2.0.4 主林带m a in b e lt 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 2.0.5 副林带ass ist ant b e lt 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 2.0.6 疏透度d egr ee of p oros it y 指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 2.0.7 林带结构be lt struc tur e 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通常把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 2.0.8 紧密结构t ig htn ess struc ture 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15。 2.0.9 疏透结构s parse ness struc tur e 透光孔隙在其纵断面上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一般由乔、灌木组成双层林冠,防护距离较大,疏透度0.25-0.3。 2.0.10通风结构a ir in ess struc ture 以乔木为主,具有明显的两个层次,上部为林冠层,有较小而均匀的透光孔隙,下层为树干层,有较大的透光孔隙,疏透度0.3以上。 2.0.11有效防护距离d is ta nc e be tw ee n be lts 害风越过林带后不造成危害的距离。 2.0.12林带断面 与林带走向成90°将林带截开所形成的断面,称为林带断面。林带断面能够反映林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3林网形状 林网分布状况称为林网形状,不同的林网形状与所抵御的自然灾害紧密联系。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管理规定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管理规定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管理办法(暂行) 办公室 2006-12-25 17:32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保护和管理,发挥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系指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的规定,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阶段的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划定,并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本办法适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地区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保护和管理。第三条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保护和管理由所在行政区域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和管理的具体工作。乡(镇)林业工作机构应做好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管护的有关组织和落实工作。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面积较大的地区,其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可派设必要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加强对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管理情况的监督。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义务,对破坏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违法行为有权制止、举报和控告。 第五条在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培育、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森林法》的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ηττπ://σβ?.φορεστρψ.γο?.χν2009年07月14日 中 小】 一、改善农区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防风减害 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人类营造农田防护林最初目的就是借助林网、林带减弱风力,减少风害。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是防止农田土壤风害的主要措施。农田防护林减弱风力的重要原因有:林带对风起一种阻挡作用,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林带背风面的风力减弱;林带对风的阻力,会减低风的动量,使其在地面逸散,风因失去动量而减弱;减弱后的风在下风方向短时间内即可逐渐恢复风速。在风沙危害严重的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较我国其它区域更为显著。见表2—2。 表2—2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资料统计

2.调节农田小气候 农田林网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对水资源状况如蒸发、湿度、水平降水等产生重要影响,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林带可通过改变林带附近热量收支各分量,引起近地层气温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具有调控温度的作用,为农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在晴朗的白昼,林带附近的地面和空气温度较旷野高;在夜间,林带内温度比旷野的相应值高。据对宁夏引黄灌区5—9月农田防护林旱柳林带周围空气温度的观测,春季由于林带的影响,可使林网内气温提高0.2℃;夏季林网具有降温作用,5—7月内1m高处的气温比空旷地带低0.4℃,20cm处比空旷地带低1.8℃左右,8月和夏季相似,9月与春季相似。其次,在林带作用范围内,由于风速减弱,使得林网内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水分在近地层大气中的含量增加,林网中近地层空气的绝对湿度高于周围旷野,土壤含水量也随之增加。据观测,夏季在新疆和田地区,与空旷区对比,农田林网内温度可降低0.6℃,土壤蒸发量可降低42.5%。另据新疆林业厅提供的数据,在1986年—2000年的15a间,新疆农田防护林每公顷林带累计产生防护效益5422元,折合林带的改善小气候年效益361元/(hm2·a)。 3.改良土壤属性 林带改良土壤属性包括改良土壤盐渍化和增加土壤肥力两方面。首先,林带能够改良土壤盐渍化。通过林带中树木的生物排水、抑制蒸发、提高湿度、改良土壤结构,加强淋溶等作用来实现改良盐渍化土壤,主要体现在林带的生物排水作用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林带减弱土壤蒸发延缓土壤返盐以及林带促进土壤淋溶过程,加速土壤脱盐等三个方面。此外,林带还能够增加土壤肥

人行道防护实施方案

人行道防护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况 (2)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4) 1.编制说明 (2) 2.编制依据 (2) 第三章防护方法 (2) 第四章施工技术要求 (2) 1.搭设材料 (2) 2.搭设尺寸要求 (3) 3.参照标准 (3) 第五章搭设方法 (3) (一).准备工作 (4) (二)钢架管搭设标准 (5) 第六章施工安全及应急措施 (5)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6) 第八章防护架体检查 (6) (一).防护架搭设和使用前的检查 (7) (二).防护架使用期间的检查 (7) (三).防护架在特殊情况下的检查 (7) (四).管理 (7) 第九章防护架拆除 (9) 第十章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9) (一)一般注意事项 (11) (二)塔吊使用注意事项 (11)

人行道防护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位于*******。建筑面积为7772平方米。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9.9米,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设单位为******,监理单位为******,由******公司施工总承包。 二、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工程北侧为**路,西侧为**路。工地大门口位于**路东侧。由于地处繁华路段人流量、车流量均较大。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决定对工地西侧东风路段、北侧向阳路段人行道进行防护。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2、施工现场实地勘察;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6、国家相关规范规定。 三、防护方法 因临近人行道施工所用的塔吊需要360度回转,主楼西侧围墙处通长搭设单侧防护栏,使用架管搭设人行通道,通道高3.5米,顶部使用5厚双层板材覆盖。西侧**路段搭设长度约65米、北侧**路段人行道搭设长度约35米。人行道防护棚外侧全部使用密目网进行风封闭,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语。 四、施工技术要求 1、搭设材料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青岛市多风现象,底部采用钢架管搭设,比较牢

防护林定义

防护林定义 防护林(Shelter forest)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防护林类型防护林一般有人工营造的(包括连片林地、林带和林网)和由天然林中划定的(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两类,严禁砍伐和破坏。营造防护林时必须根据“因地制宜,因需设防”的原则。 防护林技术要求 营造防护林的具体技术要求:①树种选择和混交类型,宜选择生长稳定、长寿、抗性强的树种,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宜。根据当地条件,营造乔灌木混交型、阴阳树种混交型等类型的混交林。②防护林配置,根据防护目和地貌类型,配置防护林带。水源林和水土保护林配置成片状、带状或块状,构成完整的水土保护林体系。③抚育管理,在防护林地区只能进行择伐,清除病腐木,并须及时更新[2]。 中华人们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水土保持林(forest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林地地被物(主要是良好的林 地枯枝落叶层)以大于自身气干重2~3倍的重量比例吸收林地降水﹐同时﹐以其较大的地表粗糙度削弱地表径流。即使地表径流形成(极少出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径流携带泥沙的能量。固持土壤(体)。水土保持林的乔﹑灌木群体具有浓密的地上部

青山保卫战实施方案(最新)

青山保卫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总书记关于X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X违建问题教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做好X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修复、巩固工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和《X省青山保卫战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市青山保卫战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空间管控。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相协调,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形成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防止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安全问题。 ——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按照不同山体保护要求和生态系统特点,实行分类管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因地制宜开展山体修复。 ——科学发展,统筹布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

境保护和产业布局、城乡建设,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强化监管,规范各类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活动,依法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工作目标 我县全境位于X腹地,根据《X省青山保卫战行动方案》和《X 市青山保卫战实施方案》要求,辖区12镇(街道)155个村(社区)均属于青山行政区范围。 到X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全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达到75亩、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0%以上,各类生态破坏行为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有效保障。 二、实施青山空间用途管控 (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X〕X号),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应调尽调的原则,划定X县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全县生态

农村防护林管理方法

农村防护林管理方法 做好防护林的抚育工作既是林业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又是防护林效能得到保障的重要措施,根据防护林正常生长规律,林业部门应该针对防护林木在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提高抚育的质量和水平。林业只能部门应该根据防护林抚育工作的实际,在结合防护林抚育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防护林郁闭度变化的规律和林木生长特点,找到不同树种和不同郁闭期做好防护林抚育的工作要点,通过除草、松土、修枝和提高光线、通风性等行之有效方式,促进防护林正常地生长,提高防护林郁闭的速度,进而推进林业部门更好地完成以抚育为代表的各项日常工作,用实际工作提升防护林林分质量、提高防护林综合效益,实现林业工作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修复的职能和功用。 一、防护林成林前期管理方法 防护林成林前,特别是郁闭度不高的时期应该主要通过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等手段,提高防护林有林对抗干旱、冻害和杂草危害等能力,加速防护林幼林的生长速度,达到及早郁闭和及早成林的效果。根据过去防护林抚育工作经验,除草和松土过程中应该不伤树根、不伤苗梢、不伤树皮,林地内杂草、石块和障碍物要清理干净,及时对树木进行松土

后的根茎培土。幼林阶段抚育工作应该坚持“4年次”原则,也就是:第一年三次、第二年两次、第三年一次,即次数和年份相加的和为4。在防护林幼林时期出现外力损伤或病害 影响而产生生长不良的情况,应该采用齐地平茬的措施,促使防护林幼苗主干干形通直,平茬切口要光滑,以利平茬后幼树新芽健壮整齐,促进主干迅速地生长,一般平茬在造林后的第2年开始,采用间隔1~3年的世界连续进行,确保 幼林发育和生长正常。 二、防护林成林期管理方法 1.防护林成林初期抚育工作的重点防护林成林初期郁闭 度成为抚育工作重要的参考指标,防护林中不同树种和不同个体之间各种竞争趋向于激烈,防护林抚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人为的干涉,调节各树种之间的关系,保证主要树种的生长,调节林带的结构。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抚育修枝和间伐,为当地提供相当的经济效益。抚育工作应该以8~10年的间伐为主,既取得木材的收益,又能为其他林木 扩大生长空间。 2.防护林修枝间伐的技术重点根据林带生长发育阶段对 防护林进行间伐,是保证主要树种正常生长的重要技术,也是保证林带结构的重点。在林带刚刚进入郁闭阶段,由于灌木或辅佐树种生长茂密,产生压迫主要树种的情况时,要采取部分灌木(1/2左右)平茬和辅佐树种修枝,以解除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