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特点
浅说唐代边塞诗风貌——岑参、高适名篇赏析

浅说唐代边塞诗风貌——岑参、高适名篇赏析唐代诗人岑参和高适,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岑参( 715— 770),山西太原人,高适( 700— 765),山东东平人。
他们不仅在内容上大致相同,而且在形式上也极为接近,两人都擅长七言歌行体和七言律诗体。
可以说,两人既是同乡,又是诗友。
本文主要对岑参和高适的边塞诗作品进行赏析,着重从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来分析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异同之处。
一、异域风光,引发灵感从题材上看,岑参诗大多描写西北地区奇异壮美的景物。
例如:“黄沙直上白云间”(《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无数铃声遥过碛”(《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阴火烧空天似水”(《古从军行》其四);“北风卷地白草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这些边塞诗充满了西北独特的风光。
例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沙平水息声影绝,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表现了边疆战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而高适在描写边塞风光时,则显得更加苍凉豪迈。
他喜欢选择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表现边塞景色的独特魅力。
例如:“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单于北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封丘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行》)等,这些边塞诗多表现边塞将士忠贞报国的坚定信念和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行》)等,均用来形容边塞地区自然条件的恶劣。
二、奇思妙想,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异同

如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士兵们“铁衣远戍辛勤久”,远离家乡和亲人,即使是妻子儿女哭断肠,仍然义无返顾地走向战场,是他们无情吗?不!因为这是在“破残贼”,是在保家卫国。爱国主义是催促他们踏上征程的动力,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的号角。战斗的条件异常艰苦,“山川萧条”“大漠穷秋”,他们依然斗志昂扬,英勇战斗。将领的指挥无能和草率轻敌,导致士兵身陷重围,使得“力尽关山未解围”,但他们没有放弃,仍然“杀气三时作阵云”,欲与敌人决一死战,以死殉国:“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岂顾勋”再一次升华了士兵的爱国境界。
他们的边塞诗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共同的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
一、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洋溢着一种急于用世、积极进取、,始终都洋溢着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怀。高适“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志存高远。岑参“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意气豪迈。他们都抒发了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差距,他们也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叹:“谁怜不得志,长剑独归来。”“早治安边计,未尽平生怀。”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理想和抱负的执着追求,报国立功的情怀始终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和创作。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异同
高适与岑参都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二者风格有着怎样的异同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适和岑参边塞诗异同,欢迎参考阅读!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分析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分析在盛唐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奇葩,这些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吸引和感动着众多读者,至今仍流传不衰。
其中高适和岑参的诗作,成就尤为突出,堪称盛唐之音。
高适、岑参二人都久历边塞,边塞生活赐予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高适侧重于反映东北战争,岑参更多的是反映西域生活。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有相同之处,如充斥诗中独属盛唐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但是出身、经历都大不相同的两个独立的诗人,他们的诗作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别,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
本文将重点研究高适、岑参边塞诗内容和风格上的异同。
一、高适、岑参边塞诗的相同点(一)都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高适诗中有“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岑参诗中有“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西向轮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这些诗篇诗句,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旅人怀乡之情。
但是,高适多写边塞将士怀乡思亲的感情,而较少表现自己忆念家乡和亲人;而岑参多抒发浓重的思乡恋亲之情。
(二)都具有悲壮的格调《沧浪诗话》中有这样的评价:“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明人胡应麟也说:“高、岑悲壮为宗。
”铺天盖地的塞垣风雪,久戍思归的唐军士卒,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悲壮的境界,产生情绪上的共鸣。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突兀压神州,睁蝾如鬼工”、“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在他们诗中表现出来的为国建功的理想抱负使人感受豪壮,而这种理想抱负在现实追求中的挫折和失落,又使人感到悲凉;奇险的大漠风光使人感受雄奇壮美,将士们经受的劳苦艰辛又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惜;奋勇杀敌、尽忠报国的气节使人感受崇高,血染沙场、骨埋荒野又使人感到沉痛;对和平生活的强烈渴望使人向往美好,人们不得不为此忍受离乡背井、无尽思亲又令人愁肠欲断。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5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
试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试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和岑参都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的作品多以描写边塞战争和边疆生活为主题,但在风格和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异同之处:异同点:1.边塞题材:高适和岑参的诗作都以边塞题材为主题,描写了边疆地区的战争、边民的生活、士兵的辛酸与忠诚。
他们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表达对边塞生活的赞美,展示了边塞地区独特的风貌和将士的英勇。
2.英勇壮志:高适和岑参的诗中都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情怀和壮志豪情,表达了对国家疆土的忠诚和对边塞抗敌斗争的赞美。
他们赞颂了边疆士兵的英勇与机智,并以此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报国之志。
3.表达方式:高适和岑参在表达方式上都以叙事手法为主,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景再现,塑造了巍峨的边关城垣、迷茫的行军路途和勇敢的士兵形象。
他们的作品多以豪放的笔墨描写边疆风光和战争场景,展示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和感情的抒发。
不同点:1.风格特点:高适的作品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恢宏和边塞战争的残酷,以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色著称。
而岑参的作品则更加高亢豪放,以雄壮的气势和慷慨激昂的情感为主。
2.抒情与议论:高适的作品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了对士兵艰辛生活和身世的同情和思考。
而岑参的作品则注重通过边塞题材来提出社会问题的批判和议论,更富有政治色彩。
3.塑造人物形象:高适的作品中较多地塑造了具体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的苦难和英勇。
而岑参的作品则更多地强调了人物背后的集体形象,突出了士兵的忠诚和壮志。
综上所述,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作在描写边塞生活和边塞战争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表达方式、风格特点和思想内涵上存在差异。
他们的作品共同展现了边疆人民的忠诚和勇敢,丰富了唐代边塞诗的创作和理论。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比较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比较高适和岑参,这俩边塞诗的高手,真的是个“冤家对头”,你说他们的诗,各有千秋,风格也截然不同。
高适嘛,写的诗往往充满了一种苍凉的气氛,感觉像是那种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风一吹就是一阵沙尘满天飞的景象。
他的诗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讲那些边关将士的苦与乐。
尤其是那种对故乡的思念,简直让人心酸。
读他的诗时,你能感受到那种孤独感,就像大老远的乡音飘来,听得让人心里一阵绞痛。
想想啊,戍边的将士,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真是“月明点滴光,忧愁似水长”。
心里那个堵啊,简直跟“肚子里吞了个苍蝇”一样。
再说岑参,他的诗风就不一样了。
岑参的诗里多了一些豪情壮志,真的是让人读了想“打个鸡血”。
他在诗中描绘的边塞景象,时常是那种壮阔的场面,骑马奔驰,刀枪相见。
想象一下,满天的飞沙走石,勇士们在那儿呼喊,真是个“好汉出征,义气如山”的感觉。
他写的那些关于雪、关于胡人的诗,简直让人热血沸腾,就像是在看一场大片。
岑参的字里行间,仿佛能听到马蹄声,能看到刀光剑影,读他的诗,真有种“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情。
你看,他的气势,那绝对是让人“心潮澎湃”的。
说到两个人的对比,简直是一对“鲜明的对比”。
高适的诗情感细腻,常常让人揪心,而岑参的则是那种豪放不羁,真是个“性格迥异”的两人。
高适写诗时,就像是个小心翼翼的绣花匠,生怕一针不慎就坏了大事。
而岑参则是个豪放的酒徒,随便一挥就能写出气吞山河的作品。
他们的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景色,还将那种生活状态、情感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高适的“月下独酌”让人觉得孤独,却又忍不住想要流泪。
岑参的“胡人不吃草”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仿佛那种不屈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
两位大佬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故乡的那种深深的牵挂。
高适在月光下思念故乡,岑参在豪情万丈中也难免有那种心底的柔情。
虽然他们表现的方式不同,但那份情感是一样的。
想想那些边关的将士,白天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晚上又要忍受孤独与思念,心中滋味真是“百味杂陈”。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异同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异同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 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 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 衰。
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我国的边塞诗繁盛于盛唐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军事经济力量已经发展到 了顶点,在这种气氛下,有一部分向往功名的文人学士把跟随边将出征作为仕进 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们除了谋求官职外,还写了大量关于边塞战争、塞外风情和 下层士卒将领生活的诗歌。
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岑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和当时的社会政 治情况上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诗歌,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也极具鲜明的艺术特征。
他们那种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显出一种悲壮 美。
高适(公元 700―765 年)、岑参(公元 715―770 年)生活的年代相同,所处的 时代背景也基本相同,因而使得其边塞诗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
他们的出身、经 历和生活体验也相似,如年轻时都求仕长安不成,一度任职卑微,使得他们的创作 有许多相同点。
高适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入长安求仕,但毫无结 果;天宝八年,他因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受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 哥舒翰幕府;安史之乱后他从玄宗入蜀拜谏议大夫;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 郎,转左散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 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岑参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他的曾祖 父、 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曾做过两任州刺史,但这些都是往日的光 荣了。
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学习,于天宝三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 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他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入安息节度使高仙芝幕府。
两年后返回长安,与高适、杜甫 结交唱和,天宝十三年,他再度出塞赴庭州,大历五年卒于客舍。
唐代边塞诗人,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高 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唐代边塞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两者在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些异同。
相同点:
1.二人都以边塞为题材,描绘了战争的正义性和边塞的风光,展现了多彩的边疆生活与少数民族的习俗。
2.他们的诗篇都充满了悲壮的气息,抒发了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
3.二人在描写边塞风光和民域风情方面都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不同点:
1.主题内容:高适的诗歌以尚质主理为主,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揭示和思考;而岑参的诗歌则以尚巧主景为主,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
2.艺术风格:高适的诗歌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而岑参的诗歌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
3.表现手法:高适在诗歌中多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而岑参则更注重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总的来说,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唐代边塞诗中具有重要地位,两者在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存在异同,但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特点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边寒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有过从军生涯,都曾经浴血沙场,而他们所作的诗歌也多是在自己自己戍守边疆时所作,境界开阔,满腹豪情。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特点,欢迎阅读。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特点
从诗歌风格上看,亮适的诗取材广泛,其中蕴含着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他曾三次出塞,写下许多反映边寒生活和战争场面的作品,这些诗歌大多是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起笔,其诗慷慨悲壮、气象雄浑,而且思想深刻。
而岑参的诗歌则大多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是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善战,而更多的则是描绘边疆奇异风光,以及当地的生活习俗。
他的诗作以“奇壮”著称,追求语奇、意奇。
高适的边塞诗
1、《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2、《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4、《蓟门行五首》(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岑参的边塞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更催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想法荒唐,结果必然糟糕。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
10、黄河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11、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12、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
13、宛若风飞雪,悦如飞燕游龙。
14、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15、男儿世间,及壮当封侯。
16、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17、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18、吾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