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9

第四章三角形

第五节锐角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赵爽弦图

赵爽,三国吴人,是三国到南宋时期三百多年间中国杰出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注解《周髀算经》中给出的“赵爽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的准确性,如图所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围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中间空的是一个小正方形.通过对这个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如下: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中较短的直角边为a,另一直角边为b,斜边为c,朱实面积=2ab,

黄实面积=(b-a)2=b2-2ab+a2,朱实面积+黄实面积=a2+b2=大正方形面积=c2.

1. (2019绵阳)公元三世纪,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弦图”

第1题图

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25,小正方形面积是25,则(sinθ-cosθ)2=()

A. 1

5 B.

5

5 C.

35

5 D.

9

5

参考答案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1. A【解析】∵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5,∴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5,小正方形

的边长为5,∴55cosθ-55sinθ=5,∴cosθ-sinθ=

5

5,∴(sinθ-cosθ)2=[-(cosθ-sinθ)]2=

1

5.

2019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之29:数学文化(含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数学文化 一、选择题 1. (2019年乐山市)《九章算术》第七卷“盈不足”中记载:“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为:“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8钱,会多3钱;每人出7钱,又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人数、物价分别是( ) ()A 1,11 ()B 7,53 ()C 7,61 ()D 6,50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解答】解:设人数人,物价y 钱. ? ??=+=-y x y x 4738 解得:?? ?==53 7 y x ,故选B. 2.(2019年重庆市)《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题: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其意思为:今有甲乙二人,不如其钱包里有多少钱,若乙把其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数为50;而甲把其 的钱给乙, 则乙的钱数也为50,问甲、乙各有多少钱?设甲的钱数为,乙的钱数为y ,则可建立方程组为( ) A . B . C . D .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解答】解:设甲的钱数为,乙的钱数为y , 依题意,得:. 故选:A . 3. (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足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木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长木,绳子还剩余 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长木,长木还剩余1尺,问木长多少尺,现设绳

长尺,木长y尺,则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A. B. C D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数学文化 【解答】解:设绳长尺,长木为y尺, 依题意得, 故选:B. 4.(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卷七“盈不足”中有题译文如 下:今有人合伙买羊,每人出5钱,会差45钱;每人出7钱,会差3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人,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5﹣45=7﹣3 B.5+45=7+3 C.=D.=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答】解:设合伙人数为人, 依题意,得:5+45=7+3. 故选:B. 5. (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和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都曾提出利用三 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记p=,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为S=.如图,在△ABC 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若a=5,b=6,c=7,则△ABC的面积为() A.6B.6C.18D. 【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 【解答】解:∵a=7,b=5,c=6. ∴p==9, ∴△ABC的面积S==6; 故选:A. 6.(2019年福建省)《增删算法统宗》记载:“有个学生资性好,一部孟子三日了,每日增

最新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诸多领域,以对物质世界的精确把握和对精神世界的完美锤炼塑造了数学美学。数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思维学科,更是一种艺术类型。它与哲学相似,为人们认识宇宙、了解意识功能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讲解试题、机械化演算,更应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将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情呈献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隐含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即通过承载数学化术语的文本渗透出来,而不是类似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可以直接通过文字所得,这就形成了数学文化的深入性、思考性和可挖掘性。构成数学文化的载体主要有文字、数字和符号。数字是数学的本质形态,是数学的根本存在方式,只有文字与数字不成其为数学文化。符号作为数学文化的第二要素出现在教材之中,它是连接数字形成数学价值关系的重要桥梁,没有符号只有数字学生无法领悟到数学的逻辑性和客观性。文字看似与数学关系不大,却是数学教材中必不可缺的润滑剂,它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直接载体,只有透过文字,学生才能对文化形成情感记忆并发展出价值观念。文字相对于数字而言是文化的感性符号,它传达出数学所联结的博大的人文内涵和历史重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脱离对单纯计算的重视,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以实现这些要求的最重要途径即是对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的发掘,如何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呈献给学生,教师必然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例如,《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标志着我国古典数学时期的辉煌成就,该书完成了古典数学的算法原理研究,着重阐述了应用数学领域的算法分支。在《九章算术》成书的同一时期,欧洲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文化圈正在完成“逻辑数学”和“推理论证”等数学体系的建立,我国的《九章算术》正与其遥相呼应,互补了数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构。在教材中,《九章算术》与小学数学内容的结合也随处可见,比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向学生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容、教学方法,更要重视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积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立足于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致力于探究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学文化 引言 数学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包含数学的思想、语言、方法、特点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等,即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数学。除此之外,数学文化还涉及数学史、数学教育以及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本文将对数学文化容展开分析,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一、数学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数学是具有独特文化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指引。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1]。其符号语言简单,思维方式独特,理性思维严谨,概括又抽象,不仅应用于教学中、生活中,更能促进人类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就是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从高中新教材可以看出,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应发挥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讲授,更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二、教材对数学文化的诠释 数学文化对学生影响深远,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使学生形成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品性的提高。[2] 新教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老师应将教学模块和数学文化结合起来,并给学生提供相关模块进行参考。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站在文化的角度感悟数学。

2020年初三数学中考试题(带解析)

2020 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试题 1.计算: 3.某班第一组 12 名同学在“爱心捐款” 活动中,捐款情况统计如下 表,则捐款数组成 人数 4.一个不透明的信封中装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有等腰梯形、矩形、菱形、 圆,现从中任取一张,卡片上画的恰好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6.如图, AB 是⊙O 的直径, C 是⊙O 上一点(A 、B 除外),∠ AOD =130°,则∠ C 的度数是( ) .选择题(满分 36 分,每小题 3 分) A . B . C . D .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5a 4?2a =7a 5 B . C .2x (x ﹣3)=2x 2﹣6x D . ﹣ 2a 2b ) 2 =4a 2b 2 a ﹣2) (a +3)= a 2﹣6 的一组数据中, 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捐款 (元) 10 15 2 0 50 得( A .15,15 B .17.5,15 C . 20,20 D .15,20 () A . B . C . D . 5.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 则 a ,b 间的关系是( A . a+b = 3 B .a ﹣b =﹣1 C .a+b = 0 D . a ﹣ b =﹣ 3

B.60° C.25°D.30°

7.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168元降为108 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 同,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A.168(1+x)2=108 B.168(1﹣x)2=108 C.168(1﹣2x)=108 D.168(1﹣x2)=108 8.已知函数:① y=2x;② y=﹣(x< 0);③ y=3﹣2x;④ y=2x2+x (x≥0),其中,y随x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有()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9.如图,一次函数y=﹣x 与二次函数为y=ax2+bx+c的图象相交于点M ,N,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1)x+c=0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 C.没有实数根D.以上结论都正确 10.已知二次函数y=ax2+ bx+c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一次函数 y=bx+a 与反比例函

浅谈数学文化

浅谈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数学文化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 一、数学方法——数学文化的辩证法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将数学的智慧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凝聚了数学家们智慧的知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数学的方法是贯穿了整个数学,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文化中数学文化的辩证性法有具体与抽象,演绎与归纳,发现与证明,分析与综合。这些方法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1.(1)、具体与抽象 具体是社会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因为数学是源于社会实践的。同时数学是一种利用自身已有的概念、定理、公设,借助已知的相互关系,通过推理、计算而获得新发现的学科。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数学的方法也是抽象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恰恰是借助于数学的方法论路径去实现的,如果没有非欧几何人类可能还要在牛顿的时空观中走过许多年才能寻找到相对论。 数学方法的抽象是借助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设等,把所有涉及研究对象的概念以及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归并汇集在一起,找出他们更具体抽象、统一的结论。这种抽象方法,人们一般冠以公理化方法。它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从只抽象个别对象扩展到抽象整个数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现在,数学研究的对象已不是具体、特殊的对象,而是抽象的数学结构。 1.(2)、演绎与归纳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有三段论的表现形式,由一般的判断,特殊判断,结论三部分组成。 归纳与演绎不同,归纳是这样一种推理:其中所得到的结论超越了经验材料所提供的东西的一种经验猜想。看起来归纳与演绎很有区别的,事实归纳与演绎是相依而存、互为发展、对立统一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用世界上的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归纳与演绎,正如分析与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上天,应当把每一个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1.(3)、发现与证明 发现实际上就是定律的发现和理论地提出问题,最主要是通过假说,猜想。猜想是提出新思想,一个猜想可以带出或生出一个新的学科方向。比如,对欧氏第五公设的证明产生了非欧几何理论,四色猜想对开辟数学研究新途径有重要意义。在数学史上有很多有名猜想,人们熟悉的费马猜想,曾是一个悬赏10万马克的定理,实际上,它是源于几千年前的勾股定理。德国数学家曾宣称:当n大于2时,不存在一个整数n次幂是另外两个整数n次幂之和。数学家韦尔斯花了34年心血来解这道难题,并获得沃尔夫奖。许许多多数学猜想是由简单到复杂无休无止地产生出来。一个猜想解决了,又猜想出来了,数学家们总有解决不完的猜想。许多重要猜想,总能吸引众多数学家为此皓首穷经。在证明各个猜想的过程中,数学们会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1.(4)、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由未知去推导已知,在假定的前提下导出结论,而这一结论恰恰是已给出的条件或已知的命题。综合是由已知命题开始,通过演绎、归纳能一连串来导出未有的命题,或解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实数的相关概念

第一章数与式 第一节实数的相关概念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一、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文化背景】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 【中考对接】 1.《九章算术》中注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叫做正数与负数.若气温为零上10 ℃记作+10 ℃,则-3 ℃表示气温为() A. 零上3 ℃ B. 零下3 ℃ C. 零上7 ℃ D. 零下7 ℃ 二、无理数的发现 【文化背景】 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一名成员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2,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并进一步给出了证明过程. 【中考对接】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2是无理数的证明如下: 假设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可写成两个互质的正整数m、n之比n m,于是有(n m)2=2,n2=2m2.

∵2m2是偶数,∴n2也是偶数, ∴n是偶数, 设n=2t(t是正整数),则n2=4t2,即4t2=2m2, ∴m,n都是偶数,不互质,与假设矛盾. ∴假设错误. 人教七下P58,北师八上P24,华师八上P12 任务: (1)材料中证明“2”是无理数的方法是________; (2)模仿材料中的证明方法,请判断3是否为无理数并给出理由.

参考答案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1. B 2.解:(1)反证法; (2)3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3是有理数,则存在两个互质的正整数m、n,使得3=n m,于是有3m2=n2, ∵3m2是3的倍数, ∴n2也是3的倍数, ∴n是3的倍数. 设n=3t(t是正整数),则n2=9t2, 即9t2=3m2. ∴3t2=m2, ∴m也是3的倍数, ∴m,n都是3的倍数,不互质,与假设矛盾,∴假设错误, ∴3是无理数.

数学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章序言 数学与应用数学贾文乾 1.1数学文化提出的历史背景 (1)国内研究 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是北京大学的孙小礼,她与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一书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后来齐民友先生出版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敏信等出版的《数学与文化》,从数学的文化观念、数学文化史的研究、关于数学文化的价值的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文化的系统理念,用社会构建主义的哲学观强调了“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 (2)国外研究 1989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公布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性《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标准(1989)》中把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并对“有数学素养”提出五项条件,其中两项是“懂得数学的价值和学会数学交流”。另外美国还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这些都是数学文化的范畴。 2000年美国该协会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学校数学的原则与标准》有两条标准是关于交流和表达方面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向同伴、老师和他人用语言准确表述数学思想并解释物理、社会现象的能力。

1.2本课题现实义 值得高兴的是,在即将实施的新一轮高中数学标准中明确了数学教育中队数学文化的传播要求,指出: (1)数学文化应尽可能结合中学数学各模块的内容,选择接受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解数学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数学对其他各种学科,技术,文化发展的作用。;了解人类从数学发展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体会数学体系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数学真理的相对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3)溯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一个知识、方法或思想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史顾名思义是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产生的一个历史。在数学知识、方法或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数学家对一些问题进行反复思考证明,并对后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讲到某一数学知识时,给学生介绍与此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学生不会增加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他们不仅知

关于谈谈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

谈谈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 顾广林(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此文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数学教育》 摘要文章在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数学文化为视角,阐述了数学文化所特有的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教育价值,文章用大量实例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并举的教学观,使数学教育也成为人文素质的教育,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重视数学史,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文化的影响力和精神的感召力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美;数学史;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观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数学教学大纲到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由课程教学来承担,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主渠道.这一阐述在肯定数学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数学课堂教学是传播数学文化价值的主阵地.数学中蕴涵的文化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往往感觉不到,主要原因是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功利性太强,相当一部分中学的数学教育实际上成了“试题教育”,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数学是铁板式的定理推证与枯燥无味的符号串,是习题的堆积.特别是每年中考、高考的那场考试,家长紧张,考生紧张,甚至连教师也感到紧张.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数学教育本身的原因.也许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夸大了数学的智育功能,而忽视了数学的美育功能,忽视了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的享受以及厚重的文化意向.克莱因指出:“数学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也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二、什么是数学文化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是指数学对于人的理性培养和心灵成长的意义.数学具有德育功能,使人求真、求善、求美.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文化教育价值主要是指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世界观

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

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实数的相反数是() A.﹣B.C.﹣D. 2.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A.B. C.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y2+y2=2y4B.y7+y4=y11 C.y2?y2+y4=2y4D.y2?(y4)2=y18 4.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A.20°B.30°C.50°D.80° 5.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x=3时,y=2,则y=3时,x的值为() A.B.C.2D.12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 A.80°B.80°或20°C.20°D.80°或50° 7.若一次函数y=2x+6与y=kx的图象的交点纵坐标为4,则k的值是()

A.﹣4B.﹣2C.2D.4 8.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CD沿CA方向平移得到△A1C1D1,连结AD1,BC1.若∠ACB=30°,AB=1,CC1=x,△ACD与△A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则下列结论: ①△A1AD1≌△CC1B②当x=1时,四边形ABC1D1是菱形③当x=2时,△BDD1为等边三角 形④s=(x﹣2)2(0<x<2),其中正确的有()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9.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结EC.若AB=8,CD =2,则EC的长为() A.2B.8C.D.2 10.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0,m)、(4,m)和(1,n),若n<m,则()A.a>0且4a+b=0B.a<0且4a+b=0 C.a>0且2a+b=0D.a<0且2a+b=0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1.不等式1﹣2x<6的负整数解是. 12.用科学计算器计算:﹣tan65°≈(精确到0.01) 13.如图,过原点的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M,N两点,若MO=5,则ON=.根据图象猜想,线段MN的长度的最小值.

顾沛漫谈数学文化

顾沛:漫谈数学文化 “十三年的数学学习后,那些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也许都会被忘记,但是形成的数学素养却终身受用。”由于数学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局限,尽管一个人经历至少长达13年的数学学习,但对数学的精髓却毫无概念,在宏观上把握数学的能力较差,也就是所谓的数学素养较差。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解题,考试,而不了解数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谈到数学素养的问题时,顾沛讲到自己已经成功地在南开大学开设了数学文化课程,他说,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正是为了克服数学教学中忽视数学文化的这一弊病。 那什么是数学素养呢?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数学素养的一种体现。”微软公司招聘员工的一道考题。“一个屋里有50个人,每人带一条狗,其中部分是病狗。主人只能通过对其它狗的观察得知自己的狗是否是病狗,并在发现当天用枪打死自己的狗,第一天没有听到枪声,第二天没有听到枪声……直至第十天听到一片枪声,问屋里有多少病狗。”可是这道看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其实是一道巧妙的数学应用题。正确的解答需要结合运用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答案的揭晓使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数学的奥妙。 下面十个具体形象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数学文化和素养的魅力。 例一:芝诺悖论与无限——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 很多人都听过芝诺悖论中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问题,顾沛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指出这一悖论的症结在于混淆了有限与无限的问题。芝诺认为阿基里斯在追赶乌龟的过程中,首先要到达乌龟原先的位置A,而这时乌龟已经到了位置B,阿基里斯继续追赶则要先到达B,这时乌龟又到达了位置C,以此类推,阿基里斯似乎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了,可是芝诺却忽视了一个问题,无限长度或时间的和,可能是有限的。 另一个与无限有关的是“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问题,一个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客满后来了一个客人,应该怎样安排他?答案很简单,让原先住在1号房的客人搬进2号房,原先住

数学文化题汇总

一、数学名著中的立几题,例如:2015年全国1卷文6理6题; 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 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 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 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 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 堆放的米约有() (A)14斛(B)22斛(C)36斛(D)66斛 二、数学名著中的数列题,例如:2011年湖北卷文9理13题; 13.《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1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四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升。 三、数学名著中的算法题,例如:2015年全国2卷文8理8题;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A.0 B.2 C.4 D.14 四、数学名著中的统计题,例如:2015年湖北卷文2理2题 2.(5分)(2015?湖北)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34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54粒内夹谷28粒,则这批米内

五、 杨辉三角,例如:2004年上海春季卷11题; 11.如图,在由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中,第 _____行中从左至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3:2. 六、 祖暅原理,例如:2013年上海卷理13题; 13.在x Oy 平面上,将两个半圆弧2 2 (1)1(1)x y x -+=≥和 2 2 (3)1(3)x y x -+=≥、两条直线1y =和1y =-围成的封 闭图形记为D ,如图中阴影部分.记D 绕y 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为Ω,过(0,)(||1)y y ≤作Ω的水平截面,所得截 面面积为48ππ+,试利用祖暅原理、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得出Ω的体积值为__________ 七、 形数,例如:2009年湖北卷文10理10题; 10.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 B.1024 C.1225 D.1378 八、 斐波那契数列,例如:2009年福建卷理15题 第0行 1 第1行 1 1 第2行 1 2 1 第3行 1 3 3 1 第4行 1 4 6 4 1 第5行 1 5 10 10 5 1 …… …… ……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段灿松曲靖 2013/5/25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教育功能,数学文化观下数学的教育功能除了教会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之外,还通过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同于理论的灌输,更不是对知识贴标签,而是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证明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文化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理性思维素质的提升与改善 理性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理性思维是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维,是求异或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道德推理。在教育中,数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素质最有效的学科。 数学的许多具体知识尤其是高等数学知识,对普通人而言在很多时候都用不到,但是通过数学学习,数学文化蕴含的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严谨性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需要的,且终生受益。[1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说明学习数学对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中国传统数学是非常注重实用性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书中记载的数学问题基本上都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实用性是中国传统数学的典型特征。数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生活中许多问题都涉及数学,在这“数学化”日益加重的当代社会,要提高国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试题(带解析)

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数 学 试 题 (时间:120分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30 分) 1. -3 的绝对值是( ) A . -3 B .3 C . ±3 D . - 1 3 解: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得 | -3 |= 3 . 故选: B . 2.2018 年 2 月 18 日清 袁牧的一首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小梁在《经典永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若苔花的花粉直径约为 0.0000084 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0000084 = 8.4 ?10n ,则n 为( ) A . -5 B . -6 C .5 D .6 解: 0.0000084 = 8.4 ?10-6 ,则n 为-6 . 故选: B . 3.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则这个几何体是( ) A . B . C . D . 解:结合三个视图发现,应该是由一个正方体在一个角上挖去一个小 姓名: 学号:

正方体,且 小正方体的位置应该在右上角,

5 2 7 2 5 2 故选: B . 4.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 = B . a 5 + a 5 = 2a 10 C . (2 - 4)0 = 1 D . (-a 3 )2 = a 6 解: A 、 + = + ,错误; B 、a 5 + a 5 = 2a 5 ,错误; C 、(2 - 4)0 = 0 ,错误; D 、(-a 3 )2 = a 6 ,正确; 故选: D . 5. 某校书法兴趣小组 20 名学生日练字页数如下表所示: 日练字页 数 2 3 4 5 6 人数 2 6 5 4 3 这些学生日练字页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 ) A .3 页,4 页 B .3 页,5 页 C .4 页,4 页 D .4 页,5 页 解:由表格可得, 人数一共有: 2 + 6 + 5 + 4 + 3 = 20 , ∴这些学生日练字页数的中位数:4 页, 平均数是: 2 ? 2 + 3? 6 + 4 ? 5 + 5? 4 + 6 ? 3 = 4 (页) , 2 + 6 + 5 + 4 + 3 故选: C . 6. 如图,在已知的?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 B 、C 为圆心,以大 于 1 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②作直线 MN 交 AB 于点 D , 2 连接CD ,若CD = AD , ∠B = 20?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5

数学中的传统文化问题大全

数学中的传统文化问题大 全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算法问题 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84,294)→(84,210)→(84,126)→(84,42)→(42,42),一共做了4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着《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为( ) A.4 B.2 C.0 D.14 答案B 解析由题意输出的a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用辗转相除法求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459÷357=1…102, 357÷102=3…51, 102÷51=2,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3. 4.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n次多项式函数f n(x)=a n x n+a n-1x n-1+…+a1x+a0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出结果最多需要 n次加法和nn+1 2 次乘法,而运用秦九韶算法由内而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的算法至多需要 n次加法和n次乘法.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运算所用的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运算要长得多,所以此算法极大地缩短了CPU运算时间,因此即使在今天该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x)=+4x5-x4+3x3-5x当x=3时的值时,最先计算的是( ) A.-5×3=-15 B.×3+4=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第一章 整式

第一章 数与式 第二节 整 式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一、《庄子·天下篇》 《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尺的木棍,每天去掉一 半,第n 天还剩下12n ,当n 趋于无穷大时,12n 趋于0,但永远不是0,也就是永远取不完. 1.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可理解为: 设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折断一半,其长为12尺,第二天再折断一半,其长为14 尺,…,第n 天折断一半后得到的木棍长应为________尺. 二、斐波那契《计算之书》 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是中世纪晚期欧洲重要的数学著作,在13到16世纪对欧洲算法化数学发展、商业数学革命、以及数学教育变革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着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为( ) A. 42 B. 49 C. 76 D. 77 三、结绳记数 “结绳记数”是远古时代的人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记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了.所谓 “结绳记数” 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传说,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当绳子上所有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 3. (2018恩施州)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妇女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数量,由图可知,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________个.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二中学张定斌 内容摘要:数学文化包括:数学与哲学、美学、文学、数学史、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关联。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方兴未艾,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有更多的体现。 关键词:数学文化科学渗透美学 数学是什么? 英国罗索:数学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否对的一门学科。法国的波莱尔:数学是我们确切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并肯定我们说的是否对的唯一的一门科学。R.柯朗: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进共性和个性。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蕴涵了大量的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等知识。初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文化问题正式进入了数学教学。因为大多数不专门与数字打交道的人在走上社会后,数学知识会渐渐淡忘,但数学文化的影响将长期存在于其头脑中,并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

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实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一些看法。 一、初中数学与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数学哲学视野下的几对关系: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证明与非证明;约束与非约束;量变与质变;有限与无限;必然性和偶然性;先天知识与后天经验知识。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恩格斯曾这样说:“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初中数学中蕴涵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如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论,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等。在有理数的运算、分式、二次根式等有关内容中,可通过揭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的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负负得正”中蕴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从“数的开方”的引入和数的扩展过程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服务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渗透了运动、发展的思想,曲线与方程的数形结合更是矛盾转化的范例。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内容中,通过运动、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揭示了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与渗透,引导学生探索相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优化认知结构,把握数学中蕴涵的本质规律,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二、美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数学美

浅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朱慧 (石家庄经济学院) 摘要: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本文对数学文化的历史、典故、影响、现状等进行了概述,为咋样更好的学好这门课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典故;价值 1数学文化 1.1数学文化的历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历史地看,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最著名的如柏拉图和达·芬奇.近代,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都是 20 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张奠宙,梁绍君,金家梁2003)数学的起源,有的人说来自一个相传的“河图洛书”神话,数学就是由“龙马”和“神龟”驮着送到人类的视野里,不管是真的与否,都给数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类对数学这个神奇的工具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之心,想要去探究和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秘密,正是这些因素让数百年前乃至几千年前的祖先们开始了他们追逐数学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今天的数学打下了牢不可摧的根基,让我们可以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来探讨今天的高等数学教育以及优秀的数学文化.所谓的数学文化不仅在于数学知识的本身,还离不开孕育它的悠久历史.从微观方面来说,数学的文化价值指的是具有数学概念、方法以及思想来揭示数学文化的由来与底蕴,正因如此,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的长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从事教育的研究者而言,数学的文化价值更体现于对数学学习者的思维、观念乃至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周华全,2013) 1.2数学文化的概念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著很多,但是揭示数学文化内涵的论著寥寥无几,不少研究者都引用顾沛先生所给的定义,即:“‘数学文化’一词的内涵,简单说,是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广泛些说,除上述内涵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该定义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说明了数学文化,固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作为一种定义显得有些繁琐.我们参考一般文化的各种定义和数学学科以及数学与人类其他文化关系,为数学文化给出如下定义: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在人类活动的应用以及与数学有关的民俗习惯和信仰的总和.在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精神、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等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可以说纯粹数学、数学史、数学故事、几何图案、某些特殊意义的数字都是数学文化,但反之不然,如不能说数学文化是纯粹数学或数学文化是数学史,等等. 依照上述定义,可以将数学文化形态分为纯粹数学形态、学校数学形态、应用数学形态、民族数学形态四种,这样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数学文化.这四种形态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或交叉。(代钦,2013) 2数学典故 2.1数学典故的益处 在数学学习中利用数学文化中的数学典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用智慧建造了辉煌灿烂的数学宫殿,了解一些相关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无疑对于提高数学修养和学习兴趣是有益的。 2.2阿基米德的励志故事 数学学习有时候可能要遇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困难,这时候我们励志于大海边的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后人将他与牛顿、欧拉、高斯并称为“数坛四杰”“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11 岁那年,离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他

最新2019年九年级数学中考试题

最新2019年九年级数学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的相反数是() A.B.﹣C.2017 D.﹣2017 2.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A.50°B.60°C.70°D.80°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a﹣b B.a2+a2=a4 C.a2?a3=a6 D.(ab2)2=a2b4 4.不等式组中,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 D. 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左视图是() A.B.C. D. 6.小明和小华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若随机出手一次,则小华获胜的概率是()A.B.C.D.

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 8.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如果设乙每小时做x个,那么所列方程是() A.=B.=C.=D.= 9.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年利润如下表所示:部门人数每人创年利润(万元) A110 B38 C75 D43 这15名员工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10,5 B.7,8 C.5,6.5 D.5,5 10.(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BT是⊙O的切线,若∠ATB=45°,AB=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2 B.﹣πC.1 D.+π 11.(3分)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摆放,观察每个图形中的“○”的个数,若第n 个图形中“○”的个数是78,则n的值是() A.11 B.12 C.13 D.14 12.(3分)在△ABC中,点D是边BC上的点(与B,C两点不重合),过点D作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