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本科实验报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一)专业交通运输(航空物流方向)学号130506208姓名管泽军二О一六年十月十五日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物流网点布局实验学时:6学时实验时间:2016-2017学年第1学期第7周周六5-10节 实验地点:物流学院物流实验室 指导教师:王永刚二、实验目的与任务某企业的两个工厂分别生产A 、B 两种产品,供应三个市场(M 1 ,M 2 , M 3 ), 已知条件如下表所示。
现需设置一个中转仓库, A 、B 两种产品通过该仓库间接向三个市场供货。
请使用重心法,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求出仓库的最优选址。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一)依据重心法建立模型重心法是一种以微积分为基础的模型,用来找出起讫点之间使运输成本最小的设施位置。
该模型简单,属于静态连续选址模型,容易找到最优解。
可用于工厂、仓库选址。
假设条件:假设需求量集中于某一点;根据可变成本进行选址;假设运输成本随运距成比例增加;模型中仓库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路线为直线。
模型建立:使运输总成本最小。
min TC = ∑ V i R i d i TC ——运输总成本; V i ——节点i 的运输总量;R i ——待选址设施到节点的运输费率; d i ——待选址设施到节点的距离。
(二)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模型求解首先,将工厂与市场的坐标、总运输量、运输费率,填入Excel 表格中,设仓库的初始坐标为(1,1)。
对于P1,距离Di=SQRT((B3-D3)^2+(C3-E3)^2);运输成本==F3*G3*H3,依次类推;总运输成本TC:=I3+I4+I5+I6+I7。
然后运用规划求解(通过更改其他单元格来查看这些更改对某个单元格的结果的影响)工具,设置目标与改变单元格,选择非线性GRG求解方法,求解。
解得仓库坐标为:(4.91011,5.05768),TC为:2142.513623四、实验结果结果如下图所示:解得最优的仓库选址为:(4.91011,5.05768)总运输成本为:2142.513623五、总结分析。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二)专业交通运输(航空物流方向)学号130506208姓名管泽军二О一六年十月二十三日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物流运输线路实验学时:6学时实验时间:2016-2017学年第1学期第8周周日5-10节实验地点:物流学院物流实验室指导教师:王永刚二、实验目的与任务某家运输公司签订了一项运输合同,要把A市的一批货物运送到B市。
该公司根据这两个城市之间可选择的行车路线的地图,绘制了公路网络(如下图所示)。
请运用运筹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求出最短运输线路。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采用Dijkstra算法求解最优路线问题:算法描述如下:1)令arcs表示弧上的权值。
若弧不存在,则置arcs为∞(在本程序中为MAXCOST)。
S为已找到的从v出发的的终点的集合,初始状态为空集。
那么,从v出发到图上其余各顶点可能达到的长度的初值为D=arcs[Locate Vex(G, vi )],vi∈V;2)选择,使得D =Min{ D |vi∈V-S } ;3)修改从v出发的到集合V-S中任一顶点vk的最短路径长度。
算法步骤如下:G={V,E}1. 初始时令S={V0},T=V-S={其余顶点},T中顶点对应的距离值若存在<V0,Vi>,d(V0,Vi)为<V0,Vi>弧上的权值若不存在<V0,Vi>,d(V0,Vi)为∞2. 从T中选取一个与S中顶点有关联边且权值最小的顶点W,加入到S中3. 对其余T中顶点的距离值进行修改:若加进W作中间顶点,从V0到Vi的距离值缩短,则修改此距离值重复上述步骤2、3,直到S中包含所有顶点,即W=Vi为止C++程序如下:源代码编译链接后得到可运行程序中,输入即可解题,其中10表示10个顶点、16表示16条边、1 2 100等表示形如顶点1到顶点2之间的权值是100。
四、实验结果解得:最短运输路线为:1→4→6→9→10 最短运输距离为:650五、总结分析。
大学生物流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物流专业素养,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物流人才,我校经济管理系特举办大学生物流设计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分为两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和实践操作阶段。
(一)理论学习阶段1. 物流系统概述:介绍物流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特点等;2. 物流系统设计方法:讲解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方法等;3.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介绍物流系统评价指标的种类、计算方法、应用等;4. 物流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物流系统设计案例。
(二)实践操作阶段1. 物流系统设计:根据实训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物流系统设计,包括系统规划、功能设计、流程设计等;2. 物流系统仿真:利用物流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系统性能;3. 物流系统评价:根据评价指标对设计的物流系统进行评价,分析系统优缺点;4. 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阐述实训成果。
四、实训过程(一)前期准备1. 教师讲解实训要求、流程、注意事项等;2. 学生分组,明确各成员职责;3.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流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二)实训实施1. 学生分组进行物流系统设计,讨论系统规划、功能设计、流程设计等;2. 利用物流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实验;3. 根据评价指标对设计的物流系统进行评价,分析系统优缺点;4.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指导、点评。
(三)实训总结1. 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成果和体会;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辩,展示实训成果;3. 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一、设计任务1、根据配送中心的数据资料、选定区域配送中心设立的地理位置,并与直送方式比拟其本钱。
2、对选址条件进展分析论证。
3、根据商品特征及销售业务特点完成配送中心的初步设施布局规划。
4、根据资料提供的背景材料,针对各类商品设计其配送业务流程及采用的分拣配货方法。
5、根据设计的配送业务流程图,设计其相应作业环节的业务单证及管理表格。
6、根据配送货物性质及企业的经营方向对资料中的配送企业所属配送中心的组织构造进展设计。
7、在所设计的配送中心的组织构造框架下,请设立相应业务管理和作业操作人员岗位与职责。
二、设计提示与设计资料XX省内江市某钢铁公司所生产的0.5~2mm规格冷扎薄板与φ6mm~φ12mm线材在XX北碚区、江北区、巴南区、长寿区、合川区、XX区、南川区、万盛区、XX区、綦江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共13个地方有稳定的钢材销售市场。
原来钢铁公司均是将薄板与线材公路直送到需要地,现决定在XX境内设置一个区域性薄板线材专业配送中心进展公路配送。
试确定该配送中心最正确选址区域,同时还应对配送中心的设施布局、功能定位、规模确定、作业流程、作业方法、组织构造与岗位职责进展设计。
1、设计提示①性质:为单一配送中心选址,为静态选址假设,不考虑来年收益本钱变化。
②采用数学方法进展分析,如重心法、数值分析法等。
③将各目标市场的需求量集中在某一城市结点上,即每一个点城市运量代表该地区所属区域内的众多客户需求总量。
④忽略不同地点选址可能产生的固定资产构建、劳动力本钱、库存本钱等差异。
⑤假设运输费率与距离成线性关系。
2、数据条件如下:①假设采用直送方式配送,从内江工厂到各目标市场地点运输费率均为1.4元/吨公里。
②假设采用配送中心进展公路配送,内江到配送中心这段运输应该产生规模效应,即运费应该比拟低,假设:运输费率均为1.1元/吨公里;而配送中心到各区县的年销售总量〔吨〕及运输费率如表所示:各区县的钢材年销售量及汽车运输费率表③有关距离的计算,应用办公软件EXCEL和"经纬度计算距离工具〞来完成。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实训报告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实训报告1.实训内容1.1实训目的“物流战略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是对物流战略做一次系统的设计训练,它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物流战略流程设计、物流组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2、通过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找到企业的准确定位,掌握企业物流战略制定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4、组织结构与职位设计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走入实际工作进行物流组织变革,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毕业后快速走上中高管理层奠定理论基础。
1.2实训过程我们小组的实训题目是中外运物流战略规划方案,在组员的讨论下,我负责4(物流战略实施计划)、5(物流战略运作规划)、6(战略控制规划)题。
刚开始真的不知从何入手,也按老师说的在我校网站电子文献里找,也没有找到相关内容,接着在百度、SOSO、谷歌里面找,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搜到了一些内容。
4.物流战略实施计划(1)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2)以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为目标(3)伙伴式、双赢策略的物流服务模式5.物流战略运作规划(一)中外运的信息化建设(二)信息系统需要围绕基本义务进行设计、实施6.战略控制规划中外运采用了ES/1系统中的AWM、TPL功能,实现第三方物流运作,管理公司根据所提供的库存管理及配送等服务向委托人收取报酬。
在高级仓储管理系统中,系统可通过委托人收费设定(Client Billing Profile)及收费矩阵(Billing Matrix)来计算这些以货物数量或交易数来计算收费的服务费用。
2.实训心得经过这次的实训,我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经过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再结合这次实训所学到的东西,我加深了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解和了解。
物流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我们进行了本次物流管理实验。
通过模拟物流流程,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流流程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模拟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2. 采购管理3. 仓储管理4. 运输管理5. 配送管理6. 物流信息管理四、实验步骤1. 组建团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7人,推选组长负责协调工作。
2. 确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小组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流程、所需材料、时间安排等。
3. 模拟物流流程:按照实验方案,模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过程。
4. 数据分析与总结: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小组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设计了合理的物流系统,包括物流中心选址、仓库规划、运输路线等。
2. 采购管理:小组模拟了采购过程,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采购订单处理等。
3. 仓储管理:小组模拟了仓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
4. 运输管理:小组模拟了运输过程,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线规划、运输成本控制等。
5. 配送管理:小组模拟了配送过程,包括配送路线规划、配送时间安排、配送成本控制等。
6. 物流信息管理:小组模拟了物流信息管理过程,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采购环节中,供应商选择和采购合同签订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强风险控制。
2. 仓储环节中,库存管理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优化库存管理策略。
3. 运输环节中,运输路线规划对运输成本影响较大,需要优化运输路线。
物流系统规划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选择了物流系统规划作为实习课题,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物流有限公司进行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对物流行业的认识。
2. 学习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流程。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为今后从事物流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XX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企业。
公司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先进的物流设备以及专业的物流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
2. 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以下物流系统规划理论:(1)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物流系统规划的流程和方法。
(3)物流系统规划的案例分析。
3. 物流系统规划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物流系统规划实践:(1)收集企业物流现状资料,包括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
(2)分析企业物流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物流系统规划方案。
(4)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修改和完善规划方案。
四、实习成果1. 完成了实习单位物流系统规划方案。
2. 提高了自身对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的认识。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为今后从事物流行业相关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五、实习总结1. 物流系统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物流系统规划对于企业物流运作的重要性。
合理的物流系统规划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2. 物流系统规划的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现状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
这些方法对于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运输方案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运输方案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成绩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学院名称管理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级物流工程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xx年7月4日—20xx年7月15日一、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运输方案设计二、设计目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对物流系统做一次系统的设计训练,它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物流节点选址、网点布局优化、物流业务流程设计、物流组织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2、通过选址与布局规划、流程设计,掌握物流网点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4、组织结构与职位设计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走入实际工作进行物流组织变革,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毕业后快速走上中高管理层奠定理论基础三、设计要求1、任选一个设计任务,独立按时完成,禁止抄袭。
2、各项计算、分析、绘图、制表正确。
2、严格按照设计任务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严禁雷同。
3、课程设计报告严格排版要求,要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0字。
4、课程设计结束后,将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按规定时间交给班长,由班长统一交指导教师批改。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4.1案例背景介绍:基本情况4.1.1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为方便计算,生产和发运地假设为西安市)的销售物流业务,上年总生产汽车为24万辆,出口2万辆,其它全国范围内销售;4.1.2淡旺季情况: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为旺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200%;每年5-7月为淡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50%;其他为正常运输;4.1.3上年以前基本全部为公路汽车运输方式,点对点运输到二级以上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简化起见,可以在每个省份内挑选重要的二级城市5个左右;4.1.4运费标准:每辆商品车的运费为1200元,即1200元/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院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专业:物流管理年级:08 级学号:姓名:2011年10 月31 日实验一:利用Excel 预测与EIQ 分析一、实验目的利用EXCEL 软件作移动平均预测、指数平滑预测、线性回归预测和EIQ 分析,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预测方法,熟练操作EXCEL 软件二、实验环境多媒体计算机 WindowsXP 操作系统 Excel三、实验内容1、已知某运输企业某年度1月至11月的货运量,用二次移动平均预测法预测其12月的货运量。
2、根据数据,利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2003年的货运量。
3、根据下表数据,利用线性回归预测预测下表是某城市家庭10个月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的有关数据统计情况,请用线性回归预测法预测当人均月收入为4000美元时的人均消费情况。
要求: (1)写出回归方程;(2)计算相关系数R ;(3)计算:估计参数a 的标准差、估计参数b 的标准差;(4)写出估计参数a 、b 的t 检验值及其对应的p-value ,说明是a 、b 否通过置信系数(1-α)=95%的t 检验。
α为显著性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 ); (5)计算s2的无偏估计量。
(6)计算当人均月收入为4000美元时的预测人均消费值,及其标准差。
4、利用季节比例法预测某青年女装制造厂根据销售情况作购买量据测,将一年分为5季——夏季、换季期、秋季节、假日、春季。
该掌握了两年半的销售数据,为保证足够的采购和生产提前期,需要对本年后面三个季度的需求情况作预测。
5、利用统计数据进行EIQ 分析某配送中心为应对每家店面的需求,每天所处理的订单数据非常庞大。
现从该配送中心一天的订单处理业务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2份订单进行分析、共涉及33个品项。
要求根据这些数据对该配送中心进行EIQ 分析,并根据所作的图形,简要说明分析结果对配送中心的日常管理和布局规划有什么样的启示。
实验数据见实验指导书1四、实验结果 1、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 第二步:计算二次移动平均值其中:M t (1)—— t 时刻的一次移动平均值nM M M Mnt t t t)1()1(2)1(1)2(---+⋅⋅⋅++=M t (2)——t 时刻的二次移动平均值;n :——参与二次平均计算的一次移动平均值的个数,(取n=3) 第三步:对有线性趋势的时间序列做预测(为简单起见,取T =1)根据公式计算可得:12月份货运量Y 12=a 11+b 11T=24155.55556+22.22222222=24177.77778(T=1)2、实验步骤如下:(1)、一次指数平滑计算公式假定F1(1)=x1 取α=0.9式中:F t+1(1)——在t+1时刻的一次指数平滑值(t 时刻的下期预测值);F t (1)——在t 时刻的一次指数平滑值(t 时刻预测值);Tb a y t t T t +=+())2()1()2()1(:122:ttt ttt T t MMn b MM a T y --=-=+预测期与本期的间距;预测期的预测值;())1()1(11tt t F x F αα-+=+x t ——在t 时刻的实际值; α——平滑常数,规定0<α<1;(2)、二次指数平滑计算公式其中: )1(t S :一次指数平滑值;)2(tS :二次指数平滑值,在一次指数平滑值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平滑所得,取α=0.8通过Excel 计算得实验结果如下:由以上表格可得:3月份的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值为63.36 (具体计算过程参见excel 表格) 3、实验步骤如下:)2(1)1()2()1(--+=t ttS S S αα)(12:其中:)2()1()2()1(ttt t t t t t T t S S b S S a T b a x --=-=+=+αα预测值)1(1)1()1(--+=t t tS x S αα(1)由题意,相关模型分析如下:回归模型为:μ为随机误差项σ2的无偏估计量为: e i 为残差,即实际值与拟合值之差参数b 的估计值服从正态分布:参数a 的估计值服从正态分布:其中:预测值方差计算公式:(2)通过excel 计算得如下数据:()22iiiiiiin b n i b a nX Y X Y X X Y X-=-∑-=∑∑∑∑∑∑()():X X Y Y R X Y --=相关系数:,均值,⎩⎨⎧++=),0(~;2σμμN bX a Y 2ˆ22-=∑n eiσii i Y Y e-=),(~22∑i x b N b σ ),(~222σ∑∑ii xn X a N a ()22221)(∑∑∑∑-=-=iiiiXnXX Xx此例中,n = 1022002()1ˆvar()i X X Y n x σ⎡⎤-=+⎢⎥⎢⎥⎣⎦∑相关图表从而得到线性回归方程:4、实验步骤:第一步:求趋势值 (关键算出a 、b ) 第二步:计算各期的趋势比率(趋势比率=实际值/趋势值) 第三步:计算季节指数(季节指数=同季节的趋势比率的平均值) 第四步:进行预测公式:其中a 、b 的计算可用回归分析法算出来。
第五步:通过excel 分析可得a 、b 值 进而得到如下数据表格 5、利用统计数据进行EIQ 分析 实验数据如下:ntb nx a t t n xt tx n b ∑∑∑∑∑∑∑-=--=22)(通过以上数据可得相关图表如下:五、总结实验二:Flexsim的基础操作一、实验目的认识和熟悉仿真软件Flexsim的基础操作二、实验内容动手操作和熟悉Flexsim仿真软件。
三、总结实验三:熟悉Flexsim建模规则一、实验目的熟悉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和建模规则。
二、实验环境多媒体计算机WindowsXP操作系统FLEXSIM 3.0三、实验内容建立以下Flexsim实例模型,熟悉Flexsim的建模规则。
Model1 拉式逻辑使用模型1.学习内容与目的学习如何使用拉式逻辑,根据临时实体类型来定义临时实体的流程路径。
2.问题描述与参数模型(1)产品在制造完成以后需要检测。
(2)两种类型的产品以4:6的比例随机到达,在一个队列中排队等待。
(3)产品到达的时间间隔是exponential(0,30,1)。
(4)有2台检测仪检测产品1,3台检测仪检测产品2,产品将首先到空闲可用的监测仪进行检测。
(5)两种产品的检测时间是介于120~150s之间的均匀分布duniform()。
Model2标签使用模型1.学习内容与目的学习如何在临时实体上设定和使用标签来进行流程和加工过程的建模。
学习如何使用经验分布(dempirical())来分配临时实体的类型。
2.问题描述与参数模型(1)共建按照每30s的指数分布时间间隔到达一个队列。
(2)有四种类型的工件,工件类型的分布为20%、30%、40%、10%。
(3)每种类型的工件都在专用的机器上进行加工,工件第一次加工的加工时间为uniform(100,200)s;如果返工,返工时间为uniform(120,130)s.(4)工件被加工后,在一个队列中等待检验,检测时间为常数:10s(5)检验通过的工件离开模型,检验不能通过对工件被送回第一个队列中等待返工;返工率为10%(6)返工的工件在队列中具有优先权。
Model3操作员使用模型1.学习内容与目的学习如何使用操作员来同时搬运和加工临时实体。
2.问题描述与参数模型(1)工件以每20s指数分布的时间间隔到达一个队列,并需要由操作员将其搬运到三个机器之一。
(2)操作员需要用10s来进行工件装卡(预设置)。
(3)然后,工件自己加工20s。
(4)工件加工完成后离开系统。
(5)所有三个机器由一个人来负责。
Model4条件中断响应使用模型1.学习内容与目的学习如何使用任务执行器(taskexcuser)的“条件中断响应”命令2.问题描述与参数模型(1)临时实体以随机方式到达三个队列。
(2)这些临时实体类型按均匀分布duniform()被分配为1,2,3三种类型。
(3)所有三个队列均可以接收三种类型的临时实体。
(4)一个运输机从三个队列搬运临时实体到另外三个队列处,这三个队列每个只接收一类临时实体。
(5)然后,临时实体从这些队列到处理器,并到吸收器中。
(6)一台运输机可以同时搬运五个临时实体。
(7)运输机只能同时搬运多个相同的临时实体类型。
Model5优先级与先占使用模型1.学习内容与目的练习使用操作员、优先级和先占;时间表的应用。
2.问题描述与参数模型(1)一个加工车间有五台机器。
(2)工件必须在所有五台机器上逐一加工。
(3)该车间里有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操作员小组。
(4)操作员需要将工件搬运到下一台机器去,并为机器装卡(预设置)该工作。
(5)装卡(预设置)时间为5s,加工时间为15s。
(6)每25s有新的工件到达系统。
Model6全局表使用模型1.学习内容与目的学习如何使用全局表来定义和控制产品的流程,如何使用标签来跟踪产品所处的加工步骤。
2.问题描述与参数模型(1)三种产品以均匀分布的方式进入五个车间的工作站。
(2)产品1需要在工作站1,3,2进行加工。
(3)产品2需要在工作站1,2,4进行加工。
(4)产品3需要在工作站2,4,3,5进行加工。
(5)采用一个全局表来确保产品以正确的顺序被送到正确的工作站。
(6)采用一个队列,将其输出端口分别与五个工作站相连,再和一个吸收器相连。
(7)这五个工作站都将其输出端口与这个队列的输入端口相连。
五、实验结果需要提交的实验为:Model1—Model 4实验结果电子文档见附件:03220101张三.rar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