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黄牛

柴达木黄牛
柴达木黄牛

柴达木黄牛

1 品种简介

1.1 产地及分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区。1980年存栏1.82万头。

1.2 品种主要特征体质结实,呈长方形体态,额和顶部密生卷毛,角基部为白玉色或灰白色。头短粗,公母均有角,角向外向上在向前弯曲;垂皮薄短,尻短窄而斜,腹圆大,四肢偏低,踢大小中等而坚实。成年牛体高公115.4cm 母101.8cm,体重公345kg母232kg。

2.照片

3生产性能指标

3.1产肉性能(单位:kg, cm2)

3.2泌乳性能

4生理生化指标

4.1母牛繁殖生理指标

4.2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指标

资料来源:余桂兰等(1997),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7卷第3期,14-17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藏规 律 勘探1001 高艺魁 201011010127

2.挠曲作用 ①概念:压陷作用使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上冲到另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之上,下伏的地壳断块体在受到上覆地壳断块体的垂直载荷作用力时还会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构造作用称为挠曲作用(flexing)。 ②概念理解:在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俯冲、大陆碰撞或板块的构造作用、火山作用等都会造成岩石圈的某些部位受到垂直载荷作用,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向下弯曲的挠曲变形,这些构造作用过程都可以称为挠曲作用。 挠曲作用也可以发生在非挤压环境中,如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陆堤的过程中,大量沉积物堆积在早期裂陷的大陆边缘地壳表面,并引起地壳的挠曲变形。这也是将挤压型盆地称为“压陷(挠曲)盆地”而不直接称为“挠曲盆地”的原因。 3.“压陷”与“挠曲” ①“压陷”和“挠曲”通常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②挠曲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实际上是一种“横弯褶皱”变形,它只是引起地壳表面的垂直升降位移,并不引起地壳的大规模收缩应变;压陷作用不单是造成地壳的收缩应变,而且为挠曲作用提供了构造负荷。 ③“压陷”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 二造山楔动力学 造山楔是指在俯冲带(通常是A型俯冲)之上的楔状增生体,主要由沉积岩层组成。 在来自后方的水平推挤力作用下(这种力源可能与板块的聚敛运动有关),使造山楔内部的结构及应力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造山楔对前陆挠曲变形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一)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柴达木神秘多彩的聚宝盆,范围包括格尔木市柴达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县、乌兰县、都兰县、大柴旦行政区,冷湖行政区,茫崖行政区。旅游区包括:格尔木旅游区(含昆仑旅游小 区,盐湖旅游小区、雅丹旅游小区);天峻-德令哈旅游区(天峻旅游小区、德令哈旅游小区);都兰旅游区(都兰旅游小区、诺木洪旅游小区)。 格尔木旅游区拥有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是青海省西部旅游发展中心。格尔木为青海旅游中转枢纽和西部旅游中心,以寻根朝觐、文化旅游、洞经古乐、观光购物、蒙古风情为主题。昆仑山是昆仑第一文化山,朝觐修炼圣地、华夏儿女寻祖地。格尔木是融观光、娱乐、健身、修学、科考为一体的盐湖旅游胜地。它将是西北靓丽的,独具魅力的高原旅游名城,成为吐蕃、吐谷浑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园地。 柴达木是神仙福地,道教圣境、盐湖之王,是神秘多彩的聚宝盆。柴达木旅游区北依祁连、南靠昆仑,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位于本区西

南的昆仑山是昆仑神话的摇篮。巍巍昆仑,横空出世,被世人誉为万山之祖,亚洲的脊柱。玉珠峰、玉虚峰传说是玉帝两位妹妹的化身,终年积雪,多冰川。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妙景观。玉虚峰脚下是中华道教昆仑派发祥地的昆仑主道场。传说是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山间奇峰怪石,飞禽走兽出没。山谷昆仑河清澈见底。西王母瑶池,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湖畔水草丰美,野生动物出没,传说是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之所。昆仑神泉传说是西王母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堪称中华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观。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不沉的湖。由于盐盖异常坚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铁路、造高楼,形成湖面车水马龙,湖下碧波荡漾的奇观。横跨湖上长32公里的万丈盐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盐桥。整座桥由盐铺成,堪称世界奇桥。察尔汗盐湖上建有多座钾肥厂,其中青海钾肥厂先进的船采船运生产工艺构成盐湖上一道亮丽的工业旅游风景线。钾肥厂内的大型人工盐池,在日光照耀下,绚丽多彩,形成盐海玉波的奇观。此外千奇百态的盐花、盐脑、盐钟乳是盐湖孕育出的自然奇观。 位于本区西北的风蚀地貌雅丹群,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带,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南八仙一带雅丹犹如一个动物世界,有野马奋蹄,骆驼昂首,巨鲸戏水,虎卧龙腾,妙趣无穷。一里坪雅丹则是

最新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汇总

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 细对比

2 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 2.1 地层划分及对比 2.1.1 地层划分依据 根据收集到研究区及其邻区100口井地质录井、测井、井位和海拔资料,在对前人的岩芯观察、描述成果进行分析后,参考前人的地层对比成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旋回及测井岩电关系为指导,确立以区域性标志层控制为主,利用沉积旋回,适当地考虑厚度及水下河道砂体的空间切割叠置关系的对比原则,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在地层、油层组的划分对比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原地矿系统及长庆油田对陕北地区三叠系地层及油层组的划分标准,并力求与延长油矿管理局其它勘探开发单位的划分标准统一。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油层的划分与对比经过多次修改,现已建立了特征明显,区域上易识别对比的良好标志层,在本次工作中,重点沿用前人建立的标志层,同时建立部分辅助标志层,对唐157井区长4+5、长6油层进行了标志层厘定及油层划分对比(图2-1、表2-1、附图2-1~2-11)。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和三叠系延长组,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浅黄色粉砂质黄土及黄土状亚砂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0~200m。长1油层组及部分长2油层组剥蚀,绝大部分井完钻于长64砂岩组,唐86井井钻至长7油层组。本次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以长4+5、6油层组为重点。 2.1.1.1标志层及其特征 1)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地层对比的传统标志层为延长组第二段(T3y2)上部(长72)的黑色油页岩,即张家滩页岩。地表剖面将其定为KT标志层,该层段在盆地南部分布稳定,厚度10~30m,电性特征具有高伽玛、高时差、自然电位平直的特点(图2-2)。本区仅少数油井钻穿该层,厚10-15m。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 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 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 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 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晚古生代经历了石炭系陆表海盆地的演化阶段,形成了柴东残留海相石炭系盆地;中生代经历了早侏罗世断陷和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挤压坳陷的发育阶段,形成了J1、J 2个并列的沉降中心。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燕山、喜山2期强烈的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西强东弱,柴北缘西段侏罗系强烈变形剥蚀,形成了残留下侏罗统凹陷;东部活动较弱,中、新生代连续沉降沉积。新生代为大型走滑挤压盆地,第三纪沉降中心在盆地西部,发育多个沉降中心,晚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向东迁移,第四纪在三湖地区形成统一的大型沉降中心。

青海柴达木枸杞与宁夏枸杞比较

青海柴达木枸杞与宁夏枸杞比较 比较项目青海枸杞宁夏枸杞 主要产区柴达木盆地中宁地区采收期每年8、9月份果实呈橙红色时采夏秋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 形状卵圆形椭圆形或纺缍形 粒径长6~21mm,直径8~11mm 长6~18mm,直径6~8mm 性味性平,味甘性平,味甘色泽色泽红润,呈深红色呈红色 外观颗粒大,籽少,肉厚色红,表皮不规则皱纹粒小,籽少,肉厚色红,表皮不规则皱纹100粒重(g) 33.3~39 22.7~27.8 多糖含量(%) 11.3% 9.7 叶黄酮(mg/100g) 1904 577 游离氨基酸(%) 13.8 11.5 含糖量(%) 60 40 果红素(%) 3.5 2.2 蛋白质(g/100g) 6.28 4.49 脂肪(g/100g) 3.16 2.33 粗纤维(g/100g) 2.52 1.68 总酸(g/100g) 0.06 0.04 碳水化合物(g/100g) 13.768 9.12 牛磺酸(g/100g) 0.471 0.31 甜菜碱(g/100g) 0.364 0.26 维生素C(mg/kg) 20 18.4 维生素B1(mg/kg) 0.72 0.53 维生素B2(mg/kg) 1.918 1.37 维生素E(mg/kg) 7.79 5.5 类胡萝卜素(mg/kg) 1344 960 钾(mg/kg) 2103 1502.4 钠(mg/kg) 79.1 55.55 钙((mg/kg) 297.1 212.22 镁(mg/kg) 454 317 铁(mg/kg)78.19 55.85 灰分(%) 2.07 3.16 热量(kcal/100g) 481.4 343.9 一羟叶黄素(mg/kg) 14.07 10.05 二羟叶黄素(mg/kg) 84.42 60.3 尼克酸(mg/100g) 6.848 4.32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的目的主要是统一不同地区地层的划分,在区域上取得统一的地层分层数据,并通过从点到面、由近而远对各个相应地层层位的对比,掌握其岩性、厚度以及生储盏组合在区域上纵横向变化的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各种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地层对比也叫钻井剖面对比,指的是钻井过程中钻遇的地层与邻井或邻区的地层对比。其目的要达到本井与邻井、邻区统一地层的划分,也可为钻井工作优质快速地完成钻探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录井过程中,对采取的钻时和岩屑等资料,都要及时与邻井对比,了解相同层位地层的变化,从而作出地层预告,以便卡准取心层位,确定完钻深度,以及修正设计等。因此地层对比工作,不但是研究区域地质的基础,而且也是做好录井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地层对比前准备工作 1.收集区域及邻井的地层、古生物、岩矿等资料。 2.收集工区构造井位图、地震测线位置图、地震剖面图、地震标准反射层构造图。 二、标准剖面的建立 1.标准剖面 一个地区用以认识地层层序,地层特征,作为分层对比标准的一个井剖面叫做“标准剖面"。标准剖面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地层完整无缺,没有断缺或剥蚀。 2)能反映这一地区地层的一般特点。 3)各项分析化验资料和录井资料较齐全。 4)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有代表性。 在一个新地区找油,开始由于缺少地层资料,往往只有根据地面露头或基准井(或参数井)所揭示的地层剖面,建立盆地内部的标准剖面。但是,随着打井和钻井资料不断增多,对盆地内部地层变化规律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就可以选择更有代表性的井剖面作为标准剖面。 当地层横向变化大时,可以根据地层变化的规律,分相带、分地区建立各自的标准剖面,作为分区对比的依据或标准。然后,各地区之间再用它们的共性对比连接起来。 2.地层划分 欲进行地层对比,了解井与井之间地层的关系,必须首先进行单井剖面分析,把各井所钻穿的地层剖面特点搞清楚。利用各项资料,把一个剖面在纵向上分成若干特征有明显区别的段落,并寻找组、段划分的依据,合理地划出地层界限,这就是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Geoscope软件时间域地层对比的方法

Geoscope软件时间域地层对比的实现方法 学生9:35:05 请问下怎么弄地层对比 老师9:32:20 你抽条连井线,把井曲线、分层、解释层位都投上 老师9:33:27 在slice->visual slice里建立一个虚切片, 老师9:33:51 用顶底层,选整合模式 学生9:35:05 顶底层 老师9:43:58 是 老师9:46:07 老师9:46:22 像上面的剖面 老师9:47:52

老师9:48:07 定义虚切片 老师9:48:21 设置沉积模式老师9:49:11 老师9:49:54

老师9:50:43 分的份数要看地层的厚度,足够细了就可以了 老师9:51:09 然后把虚切片拖拽到剖面上 老师9:54:31 老师10:05:19 用右上角的工具条,可以设置虚切片的线宽、颜色 老师10:10:57 根据不同小层的厚度关系,把地层分解成不等厚的若干份,这就可以进行时间域的地层对比了 老师10:09:50

老师10:11:37 同时,还可以借助解释层位、地震反射轴的横向对比关系 老师10:12:24 最后,在Real Slice里产生实切片,进行平面的横向对比 老师10:13:12 顶底层必须是地震上能够连续可追踪的层序界面 老师10:13:58 在上面的图中,我就没有选中间的层,那是个追踪砂体的层,不准确老师10:34:13 老师10:34:54 这是我大致做了一下 老师10:36:04 通过虚切片与井曲线、分层的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划分小层 老师10:36:22 也可以检查时深关系及分层的正确性 老师10:38:22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 第一节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 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 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 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 二.边界条件及断裂 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 (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 (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 (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_付锁堂

文章编号:1000- 0550(2013)04-0672-11收稿日期:2012- 06-25;收修改稿日期:2012-08-27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付锁堂 1 张道伟 1 薛建勤 1 张晓宝 2 (1.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甘肃 敦煌736202;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摘要柴达木盆地具备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柴达木盆地大面积分布的中下侏罗统(J 1+2)半深湖相泥岩、第三 系下干柴沟组(E 3)、上干柴沟组(N 1)半深湖及深湖相烃源岩和与其互层或位于其附近的滨浅湖相砂体或碳酸盐岩构成了对致密油形成非常有利的源储共生关系。柴北缘侏罗系湖相烃源岩有机碳平均1.85%, 有机质类型以Ⅰ—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柴西第三系烃源岩有机碳一般在0.4% 1.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RO 分布在0.4% 1.2%范围内,处于生油窗内。与国内其它盆地相比,柴西第三系烃源岩具有烃转化率较高的特点。碎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为主,孔隙度3.8% 10.2%,渗透率0.1 2.0?10-3μm 2,储层具有单层厚度较薄、纵向上多层叠加、累计厚度较大、平面上多油层复合叠置分布的特点。碳酸盐岩储 集空间以溶蚀孔和层间收缩缝为主, 孔隙度5% 7%,渗透率0.2 0.7?10-3μm 2,储层层数较多,单层厚度薄,多沉积相带控制,具有横向广覆连片分布的特点。古构造斜坡区和生油凹陷中心是致密油分布集中区。致密油可能的成藏组合包括源内包裹组合、源上广覆组合、源下依伏组合和源侧披覆组合等四种。柴达木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潜力 大,初步估算资源量在8.16 10.46?108 t 。通过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柴西扎哈泉—乌南、小梁山—南翼山、七个泉— 跃进和柴北缘冷湖等四个有利勘探区带可作为近期致密油勘探的首选目标。关键词 有利区带 勘探潜力地质条件 致密油柴达木盆地 第一作者简介付锁堂男1962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勘探研究及管理E-mail :fstqh@petrochina.com.cn 中图分类号 P618 TE122 文献标志码 A 0引言 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非常规油气如油砂、煤层气、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有效开发,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所占 比例也逐年提高[1,2]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又一新热点,在西方被誉为“黑金”[3,4] 。 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最快的是美国,目前已发现 致密油盆地19个,可采储量约为23?108t ,主要集中在巴肯和鹰滩的页岩区带内,储集岩为致密砂岩和灰 岩,借助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已开始实现大规模开 发[5] 。国内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已在延长组的致密砂岩中探明地 质储量24?108 t ,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在致密碳酸盐岩中也找到了数量可观的致密油资源 [6] 。 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过程[10] 中也已开展了致 密油地质条件研究,并发现了具有致密油特征[1 9] 的油气。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对柴西北区的咸水泉、油泉子和柴北缘的潜西、鱼卡等构造进行钻探 时, 就在烃源岩层段及其附近的致密砂岩中见到良好油气显示。最近十年里,在柴西南区红柳泉、跃进一 号勘探下干柴沟组下段(E 31 )主要目的层时,在下干柴沟组上段(E 32 )与烃源岩互层的灰岩层段均见油 气显示 [11,12] ,4口井见低产油流。近两年在致密油地 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乌南下油砂山组 (N 21)、小梁山上油砂山组(N 22 )、南翼山下油砂山组(N 21)低渗致密油藏进行了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规模储量接替区。但致密油形成地质条件的研究在柴达木盆地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地质认识程度低,影响了致密油的勘探。本文试图利用老井、老区复查资料,并结合石油地质实验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沉积环境、源储共生关系、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和分布、构造背景和成藏组合,预测其勘探潜 力和有利区带, 为今后致密油的勘探奠定基础。1盆地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 居古亚洲构造域和古特提斯—喜玛拉雅构造域的结 第31卷第4期2013年8月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Vol.31No.4Aug.2013

神秘的柴达木盆地

神秘的柴达木盆地—盐的世界 秦为胜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它位于90°16′E-99°16′E、35°00′N-39°20′N之间,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典型内陆的高原盆地,盆地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25.7万平方千米。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中,唯一位于第一级阶梯,地势最高的盆地。地质上青藏高原上巨大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盆地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一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一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柴达木盆地南侧是昆仑山系的祁漫塔克山和布尔汗布达山,海拔高度一般在3500-5500m;盆地北侧由祁连山系的乌兰大坂山、马海大坂山、达肯大坂山和中吾农山等一系列阶梯状的山脉所耸崎,海拔都在3500-4500m以上;阿尔金山系东段的阿哈提山、安南坝山位于盆地的西北侧,构成了与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分水岭,海拔一般都在4500m以下。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具有高原荒漠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以西风为主,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年日照时数可达3200-3600h,柴达木盆地年蒸发量在2000-3000mm之间,最高可达3700mm,是世界上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盆地内部年降水量大多在50mm以下,尤其是盆地西部不足20mm,东部稍高些,只有德令哈和都兰地区有时年降水量大于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 一、“一个盐的世界” 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储量居世界之冠,是“一个盐的世界”,“柴达木”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盐泽”,这个名字非常确切地表达出了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盆地内有湖泊51个,其中淡水湖1个(克鲁克湖),半咸水-咸水湖7个,盐湖43个。 柴达木盆地盐湖的主要特点是:(1)湖面海拔高,湖水深度浅,一般只有几十厘米;(2)表面湖水具有很高的含盐度,硼、锂及其它稀散元素较富集。柴达木盆地各盐湖的平均含盐量为332.4g/L,比海水高出10倍,其中团结湖最高,可达526.46g/L;(3)“干盐滩”占主导地位。在柴达木盆地有6个面积巨大的干盐湖,分别是马海、昆特依、大浪滩、察汗斯拉图、一里坪、察尔汗盐湖,盐类沉积储量居世界之冠。以察尔汗盐湖为例,仅石盐的储量就可供全世界人类食用4000年,其它盐类资源的储量是:氯化镁16亿吨,氯化钾1.5亿吨,氯化锂842万吨,三氧化二硼448万吨,溴17万吨,碘0.8万吨,氧化铷3.8万吨。 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面积超过5800 km2,是中国最大的盐湖。这里由于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就在察尔汗盐湖之上。根据计算按人均每日摄盐量5至6克计算,察尔汗盐湖中的盐可供全世界人食用4000年,富足的盐矿资源令人惊讶,察尔汗富钾镁盐湖亚区位于强烈坳陷带盐湖区的东部,是现代柴达木盆地地势最低的部位,由广阔的察尔汗干盐滩、别勒滩干盐滩连系着其它有表面卤水的湖泊构成,包括察尔汗干盐湖及其周边10余个重溶湖。其中涩聂湖、达布逊湖、南霍布逊湖和北霍布逊湖常年有表面卤水,而且水域也较大;大别勒湖、小别勒湖、团结湖、协作湖等水域较小,遇到干旱年份有时还没有表面卤水。,察尔汗盐湖

青海十八宝特产

青海十八宝特产 1宝、冬虫夏草(含片、胶囊) 冬虫夏草被誉为“药中之王”;它生长在中国西部青藏高原、高海拔、无污染的高山草地上;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免役力、延年益寿的功效。 据说经常服用可延长原来生命的三分之一。青海产冬虫夏草占全国产量63.5%;品质质量尤以青海玉树州、果洛州为最佳。我公司的冬虫夏草就选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玉树、果洛二州;公司六大承诺:①无假货,②水分达标,③没有断草,④没有用牙签穿草,⑤无浸铅粉草,⑥保真保值。 2宝、青海野生黑枸杞:(美容珍品) 野生黑枸杞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青海柴达木盆地沙漠地带,被誉为“软黄金”; 黑果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枸杞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经测定,黑果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镁、铜锌、铁的含量也高于红枸杞。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具有增强血管弹性、增进皮肤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能有效预防癌症、心脏病、过早衰老和关节炎、降低血压等。可泡茶喝。 3宝、野生藏红花: 产于青藏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是男女适用的植物性滋补佳品。以其活血养颜的特殊功效而闻名天下,享誉中外;具有疏筋活血、通经化瘀、消肿止痛、凉血消毒等。可泡茶、泡酒、煲汤、炖鸡、鸭、鱼、肉。 4宝、西藏野生天山雪莲:

天山雪莲生长海拔在4000-6000米高寒缺氧的天山,无污染的青藏高原雪线之间,是一种自然的药食两用产品。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壮阳、补血养颜和温暖子宫等。可泡酒、泡茶、煲汤、炖鸡、鸭、鱼、肉。 5宝、柴达木枸杞:称为中国第一红枸杞 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青海柴达木,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颗粒大,色红、肉厚、含糖量高,较其它产地的产品更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成份。功能主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食用方法:口服或泡酒、泡茶、煮粥、煲汤、炖肉等。 6宝、西藏野生红景天(胶囊、口服液): 产于在海拔4000-6000米皑皑白雪里,藏医学药典“晶珠本草”和“四部医典”均有详细记载:红景天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衰老、高低血压、双向调节、改善睡眠、活血化淤等。食用方法:泡酒、泡茶。7宝、野生昆仑雪菊:(降三高) 产于昆仑山海拔北麓3000米以上的雪域,昆仑雪菊含有对人体有益的18种氨基酸及15种微量元素,具有高效降血脂、软化血管、去除体内垃圾,达到人体的体液平衡,主要对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有很大 颜减肥、营养心肌、改善睡眠质量,润肠通便之特性,对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与饮酒造成的肝脏伤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安神之功效。食用方法:可用沸滚开水冲泡30秒—1分钟。一次取2-4朵冲泡。 8宝、藏公牛浓缩丸:(称天然伟哥)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地层的划分依据 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 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中的沉积旋回特别是陆相地层,不一定都是很清楚的。这时,就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而沉积环境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例如,在一个剖面中,下部是砂页岩含煤层,上部是火山碎屑岩,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一个是还原环境和成煤时代,一个是地壳运动强烈和火山活动时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两个单位,代表两个发展阶段。 2.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其实,两大沉积旋回之间往往存在一个不整合面,所以,根据不整合面和沉积旋回所划分出来的地层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常是一致的。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立体地质.三维应力.聚油模式内容提要: 目录第一篇柴达木盆地地质第一章柴达木盆地地质概况第一节柴达木盆地的地层一、元古宇(PT)二、古生界(Pz)三、中生界(Mz)四、新生界(Kz)第二节柴达木盆地的岩浆岩一、早古生代侵入岩二、晚古生代侵入岩三、中生代侵入岩第二章柴达木盆地周边构造第一节阿尔金构造体系一、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二、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北缘山前断裂三、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南缘山前断裂四、阿尔金构造带的隆起时期及特征五、阿尔金构造带对塔里木盆地及柴达木盆地的影响第二节西域构造体系一、祁漫塔格山北缘山前褶断带二、祁连山南缘山前褶断带第三节东昆仑山北缘纬向构造带一、低头山大干沟向斜二、乌图美仁-都兰复向斜第四节区域东西向构造一、敦煌东西向复背斜二、宗务隆山东西向复向斜第五节柴达木盆地各构造体系的复合和继承关系一、截接与包容二、反接与重叠三、限制与联合四、包容五、构造体系的多期活动和继承作用第三章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第一节基底的含义与找油意义第二节研究基底构造的方法一、从钻遇基底井孔资料研究基底性质二、根据盆地周边山区地质推测盆地基底三、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盆地基底第三节古盆地基底构造轮廓一、西域系二、东昆仑纬向构造带三、河西系四、阿尔金韧性剪切带第四节现今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第五节盆地基底主要断裂一、马海-大红沟断裂二、冷湖“反S系”凸起北翼大断裂三、埃南断裂四、陵间断裂五、狮子沟-油砂山断层六、茫南断层第四章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盖层构造特征第一节中生代褶皱特征一、祁连山、祁漫塔格山山前中、新生代构造二、阿尔金山前中生代构造特征第二节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反S系”特征一、“反S系”的分带及其分枝构造二、盖层“反S系”与雁行背斜构造三、“反S系”构造由多个背斜组成四、“反S系”构造的形态特点五、“反S系”构造的形成时序六、与前中生代弧形相连的中新生代构造为鼻状背斜七、“反S系”构造与同沉积背斜第三节晚近表层构造第四节盆地东南部新生代构造特征第五节盆地中、新生代构造不吻合特征第五章柴达木盆地二级和三级构造单元第一节南祁连山山前构造一、赛西断陷二、鱼卡断陷三、红山凹陷四、德令哈凹陷五、冷湖“反S系”构造凸起带六、马海-古城丘-北极星“反S系”构造凸起七、无柴沟“反S系”构造凸起八、大红沟“反S系”构造九、埃姆尼克-长山潜山带第二节柴达木盆地中央拗陷带一、昆特依凹陷二、鸭北凹陷三、鄂博梁“反S系”构造凸起带四、牛东凹陷五、红三旱1号-碱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六、一里坪-台吉乃尔-达布逊凹陷带七、月牙山-尖顶山-大风山“反S系”构造八、梁北凹陷第三节祁漫塔格山前构造一、红沟子-南翼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二、黄瓜梁-乱山子凹陷三、咸水泉-油泉子“反S 系”构造凸起带四、英雄岭凹陷五、茫崖凹陷六、犬牙沟-狮子沟-油砂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七、可能存在的阿拉尔弧八、砂西-尕斯-南乌斯弧九、东柴山-存迹-沙滩边弧十、黄石-红盘弧形凸起十一、弯梁-那北弧第四节昆北斜坡带一、那南-台南-涩东东西向凹陷带二、乌图美仁-都兰东西向复向斜第六章柴达木盆地立体地质第一节柴达木盆地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一、索尔库里-大风山-红三旱4号-台吉乃尔-达布逊湖-夏日哈纵剖面二、祁漫塔格山-茫崖-油墩子-碱山-安南坝山综合剖面三、祁漫塔格山-甘森-一里坪-冷湖-阿尔金山综合剖面四、祁漫塔格山-乌图美仁-鸭湖-冷湖7号背斜-赛什腾山综合剖面五、昆仑山-格尔木-达布逊湖-大柴旦-达肯大坂综合剖面第二节柴达木盆地构造等高线图一、构造等高线图的绘制二、构造等高线图的特征第三节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等厚度图一、等厚度图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二、等厚度图反映了湖盆的发展与演化历史第四节柴达木盆地不同深度的地质图一、凹陷与背斜凸起二、阿尔金山前鼻状背斜三、潜伏的河西系第五节柴达木盆地立体地质综合特征一、构造的继承性二、构造的不吻合性三、湖盆发展演化史四、中、新生代褶皱的发展特点五、隐伏的河西系六、阿尔金韧性剪切带第七章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构造控制因素第一节西域系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控制第二节阿尔金构造带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影响第三节河西系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分区的影响第四节盆地内主要三级凹陷的稳定性第八章柴达木盆地晚近构造、地貌及水文地质第一节柴达木盆地晚近构造特征一、晚近构造运动二、晚近构造特征第二节柴达木盆地晚近地形地貌一、风成黄土和新月形砂丘、砂垅二、风蚀洼地和风蚀沟地形三、风蚀雕刻地形、岛状山地形四、盐渍化地形第三节柴达木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一、高山积雪融化控制径流和地下水动态二、地下水的水平分带三、地下水的垂直分带第九章柴达木盆地“反S系”的形成机制及盆地地质

柴达木盆地海拔

柴达木盆地海拔 参考资料一: 柴达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内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只有成都平原的地势较为平坦,像一把扇子斜铺在盆地的西部。 参考资料二: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350千米,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拔在2600至3000米之间,是中国地势最高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高,云量少,日照时刻长,常年干旱少雨,区内时常刮大风,茶卡地区的刮大风的天气最多时一年有180多天,风能十分丰富。盆地内地势平坦,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昼夜的温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积累养料,因而那里的农作物的产量较高。 成因 柴达木盆地原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泊,之后因青藏高原地势

的抬升和雨量的不断减少,得不到充足的水源补充,湖水不断干涸,构成了这个巨大的天然盐湖盆地。 矿产 在蒙古语中,“柴达木”是“盐泽”的意思,盆地内盐类储量十分丰富,各种矿物盐及化工原料主要有:钠、钾、镁、锂、溴、碘、钍、镭、石膏、芒硝等十多种。此外,盆地的一些湖泊中内含超多的硼,被誉为“东方硼库”、"中国聚宝盆"。盆地中还蕴藏着可观的石油、天然气和多种金属矿藏。 生态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种,以具有高度抗旱潜质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约有6/10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构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目前野生动物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记者从2月20日召开的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上获悉,《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省政府原则同意,将于近期上报国家发改委。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送审稿)由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完成。其内容涉及指导思想、发展思路、规划期限、规划项目、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总体规划》(送审稿)指出,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夯实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推进资源、产业和园区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前提下,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同时结合试验区实际,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先期重点建设一区四园,构建以青藏铁路、敦格铁路沿线以乌兰、德令哈、大柴旦、格尔木工业园区为主的两大工业走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龙头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示范核心企业,辐射带动都兰、天峻、冷湖、茫崖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快推进试验区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据了解,规划期为2008—2020年,其中近、中期为2008—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规划39个重点项目、73种主要产品。用5—8年的时间,使试验区以盐湖化工为龙头的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产业构架基本实现,主导产品形成经济合理规模,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总规模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0%—50%。规划到2020年,形成600万吨氯化钾、250万吨硫酸钾镁肥、560万吨纯碱、60万吨烧碱、40万吨金属镁、40万吨甲醛、60万吨聚氯乙烯、60万吨乙烯、60万吨丙烯等主要产品产能。(

地中四井柴达木石油工业的里程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9091651.html, 地中四井柴达木石油工业的里程碑 作者:李玉真 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第05期 有了地中四井,才有了冷湖油田,青海石油勘探局才改名为青海石油管理局,冷湖才成为局机关所在地。冷湖油田是青海油田在柴达木盆地第一个获得高产自喷井并且形成一定原油生产规模的油田,也是柴达木最早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油田。冷湖油田的发现,展示了青藏高原有油气富集区的前景。国务院为此批准设立冷湖市,从此中国地图上西北荒凉地段的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石油基地。 地中四井,是青海油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柴达木石油工业的里程碑。 地中四井位于冷湖油田。冷湖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断裂带西北端,东邻赛仕腾断陷,西接昆特依凹陷。冷湖平均海拔2750米,全是戈壁、荒漠、荒山、盐碱地。常年缺氧少雨,年降雨量仅有17.8米,年蒸发量高达3319.5毫米,昼夜温差相当大,风季长,风沙大。1958年,青海石油人就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打出地中四井,发现了冷湖油田。 冷湖油田的诞生,还得从头说起。 挺进柴达木 1954年3月,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五次石油勘探会议上,决定 派遣石油地质队伍深入柴达木盆地进行地质堪察。当时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指出:根据1947 年关佐蜀、周宗俊等人进行的地质路线调查所提供的线索,普查工作首先从油砂山一带开始。会后,石油管理总局地址局在所属的陕北、酒泉等地的勘探单位中,组建了一支484人、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柴达木石油勘探大队,包括6个地质小队、一个重磁力队、一个三角测量队和一个手摇钻井队。从长年失修的南疆公路,骑着骆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护送下,挺进柴达木盆地西部,开始进行石油地质普查工作。 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地层对比方法

地层对比方法 张纪易(2007-7-9) 1、意义 地层研究是一切地质工作最基础、最根本的研究工作。其任务是查明地质剖面上各类岩石的先后层序关系并确定它们的相对时代或绝对年代,从而进行地域间的对比。 对油气勘探而言,地层研究以野外露头、井下和地面的古生物资料、地震勘探成果以及测井曲线为主要资料,有条件时辅以绝对年龄测定资料。以界、系、统、组、段为研究对象。 油气开发区的地层研究以勘探阶段地层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和少量取心资料为主要工具,结合地震、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研究。目的是把开发层段中的砂体统一划分到实际可分的最小单元。这种单元各油田叫法不同,有称为“单元”、“小层”、“细层”者。每个最小单元的砂体在平面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当平面上被泥质岩分隔时)含油砂体,它是油田开发的最基本单元,称为“油砂体”。当上下相邻油砂体之间缺乏明显隔层的范围占其中任一油砂体面积的70%时,理论上就认为两者不能细分,应属统一的油水运动系统,需合并为一个油砂体。从宏观上讲,当开发工作做到了以油砂体为单元来研究注采关系、开发效果时,开发工作就算做到了相当细致的程度了。目前,还很少油田能这样做。 近年来油藏研究中出现了“流动单元”一词,它是根据油砂体内部客观存在的非均质性按物性和含油性的差异作进一步的细分,这种细分和油砂体内沉积微相的差异密切相关。 油藏评价研究是介于油气勘探和油田开发两个阶段之间的过度环节,它的地层研究往往要涵盖勘探和开发两个阶段的任务。既要了解勘探地层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又要遵从开发地层研究的方法和精度,在两者之间建立起的准确合理的过度关系。因此油藏评价阶段的地层研究直接牵涉到评价目标的选择、储量计算的质量以及今后开发方针的制定。 由此可见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对于整个石油工业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2. 方法 无论在教科书上或是在研究报告中,没有或者极少见到关于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介绍。而且不同的地质工种、不同的地区其地层划分对比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不相同。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在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应用中较为得心应手。现将其流程图示如下并根据个人体会逐项作一简单介绍。2.1流程图 2.2 分项简述 2.2.1.流程图中首项为基础资料,其中岩心是根本,每口井都有的测井曲线是分层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探井分层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它是从区域宏观角度并充分应用生物地层资料建立的时代地层单元框架(由于探井井距大,有时会对比失当,应用时也要慎重)。地震资料因其分辨率的局限,只能在确定厚度变化趋势及不整合位置等关键问题时提供帮助。实验室资料(如古生物、粘土矿物、重矿物等)在勘探、评价阶段应当尽量收集应用,在油藏研究阶段用得很少。 2.2.2. 岩心观察是小层划分对比必须首先进行、绝不能或缺的工作。其目的首先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岩性特征,因为不同时代的地层在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岩石类型,只要是对本地区有一定了解的人,一看到岩心就可以大体确定它的大的时代归属。 其次是要形成岩性—电性相互关系的概念,即明了所划分地层的岩石类型及其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最终达到基本上能用测井曲线判断岩性的程度。同时根据岩性及其垂向变化,初步建立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