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换气的概念

合集下载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呼吸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通过红细胞进行运输。

3. 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利用氧气来氧化糖类,释放能量的过程。

此外,呼吸运动是呼吸的组成部分,它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总的来说,呼吸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它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过程

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过程

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过程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即空气进入肺部和氧气在血液中的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则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内呼吸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即氧气进入细胞内,二氧化碳从细胞内排出。

具体来说,人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当人吸气时,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经过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进入肺,最后到达肺泡。

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表面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通过同样的途径进入肺泡,并随呼气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维持机体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呼吸系统出现异常,就会影响机体的氧气供应和健康状况。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呼吸系统,避免吸烟、空气污染等有害因素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的概念。

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的概念。

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的概念。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的概念在人体的呼吸过程中,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是至关重要的三个概念。

肺通气肺换气

肺通气肺换气

• 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 • 是氧合,非氧化 • 1分子Hb可与4分子O2可逆结合
氧容量
Hb+O2结合的最大量/100ml血
氧含量
100ml血 Hb+O2结合的实际量
氧饱和度 氧含量⁄氧容量的%
• Hb+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机制:与Hb 的变构有关
氧合Hb 为疏松型(R型)
碳酸酐酶
CO2+H2O
H2CO3
HCO3-+H+
• 反应特征:
①极快且可逆,反应方向取决PCO2差; ②转RB移C维膜持上电有平Cl衡-和,促HC进OC3O-特2化异学转结运合载的体运,输Cl;③需酶催化; ④在RBC内反应, 在血浆内运输。
⒉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7%
• 反应过程:
在组织
HbNH2O2+H++CO2
(二)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
1.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起源部位 早已肯定是在延髓,近代研究发现延髓头端前包 钦格复合体是其关键部位。
(三)肺扩散容量 (diffusing capacity of lung DL)
• 概 念:指气体在单位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 呼吸膜扩散的体积。
• 意 义:肺扩散容量是测定呼吸气通过呼吸膜的 能力的 一种指标。
• 正常值:O2的DL=21mL·min-1·mmHg-1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非弹性阻力 粘滞阻力
(non elastic resistance)
惯性阻力
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
1、肺的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阻力来源:
• 肺弹性组织的回缩力 1/3
• 肺泡表面张力

呼吸生理

呼吸生理

主要呼吸肌
吸气
呼气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使 胸廓的上下、左右、前后 径增大,则胸腔和肺容积 增大,肺内压下降。
膈肌和肋间外肌弛缓,肺依靠 本身的回缩力量而回位。用力 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腹肌 收缩使隔肌向上移动。
(二)呼吸运动
1.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12-18次/分。 (1)平静吸气:
肺活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肺活量是常用的肺通气功能指标,
2.用力呼气量 :用力吸气后,用力以 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测定第1、2、3 秒内呼出的气体量,通常用它占用力 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
正常人分别1、2、3秒末为83%、 96%和99%, 如第1秒末低于65%, 提示有一定程度的气道阻塞。
膈肌⊕★→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 肋间外肌⊕→肋骨上提外展→胸廓前后左右径↑ -→肺随之扩大→肺内压↓(<大气压)→吸气入肺
(2)平静呼气:
膈肌(—)
肋间外肌ө
-→膈顶、肋骨、胸骨回位→胸廓↓→肺随之缩小→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出肺
平静呼吸特点:吸气——膈肌、肋间外肌⊕引起——主动 呼气——吸气肌引起——被动
是呼气时胸内压都低于大气压, 故又称为胸内负压 。 平静吸气末:-5~-10 mmHg 平静呼气末:-3~-5 mmHg
2、 形成原因
胸内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 两种力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 肺内压——使肺泡扩张 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如以大气压为0,则:胸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肺扩张→肺回缩力↑→胸内压负值↑ 呼气:肺缩小→肺回缩力↓→胸内压负值↓
3. 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生理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生理
中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弹性阻力及气道通
畅程度)。
(4)肺总量 = 肺活量 + 余气量 男:5000 ml; 女:3500 ml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 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最大随意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 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HbO2呈鲜红色, Hb呈蓝紫色
临床:发绀(Hb含量达5g/100ml),常表示缺氧。 例外:红细胞增多症;相反,严重缺氧和CO中毒
4.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Hb为紧密型 HbO2为松弛型
(三)氧解离曲线
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呼气末:-3 ~ -5 mmHg 吸气末:-5 ~ -10 mmHg
临床:气胸
胸内负压的作用:
①利于肺扩张, 实现肺通气
②利于静脉血、 淋巴液回流
第五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肺通气 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
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O2 CO2
O2 CO2
肺通气 肺换气 外呼吸

第5章 呼吸 肺通气

第5章   呼吸   肺通气

2. 呼吸膜 1)概念 呼吸膜: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 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 2)结构
六层,自肺泡内表面向外依次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液体层、肺 泡上皮层、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交织成 网的间质、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层。 3)特征 (1)平均厚度不到1μ m。 (2)具有很大的通透性。 (3)总面积可达70m2,安静状态下,约有40 m2进行呼吸作用。
平静呼吸时约为4.2L/min
3)临床意义 (1)从气体交换的效果看,适当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较 大,有利于气体交换。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次/min) 16 8(慢) 32(快) 潮气量(L) 每分通气量(L/min) 0.5 8.0 1.0(深) 8.0 0.25(浅) 8.0 肺泡通气量(L/min) 5.6 6.8 3.2
(二)肺内压 1.概念 肺内压:指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2.产生 呼吸运动时随胸廓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3.生理变化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的变化
与呼吸运动的深浅、缓急和呼吸道通畅程度有关。
吸气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0.13~0.27kPa。 呼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0.13~0.27 kPa。 用力呼吸时:肺内压的升降幅度也随之增大。
2.功能:通气功能
3. 呼吸道口径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时,气管平滑肌收缩,
细支气管口径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气管平滑肌舒张, 减小气道阻力。 2.体液调节:组织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体液因 素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的强烈收缩。
(二)肺泡
1. 肺泡的结构 肺泡直径为80~250μ m。两肺约有3亿个肺泡。肺泡与肺 泡之间由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弹力纤维、及少量的胶原 纤维的肺泡隔分隔,具有一定的弹性。 1)结构:由单层上皮细胞及网织性基膜构成。 2)肺泡上皮细胞: Ⅰ型细胞:扁平细胞,呈鳞状,相互连接成薄膜状,覆盖约95%的 肺泡表面; Ⅱ型细胞:分泌上皮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分散存在于Ⅰ型细 胞之间,约占肺泡总面积的5%,具有分泌功能,合成和分泌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呼吸原理

肺呼吸原理

肺呼吸原理
肺呼吸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方式,它基于呼吸肌的运动和肺组织的结构特点实现。

肺呼吸原理主要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肺通气是指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的过程。

呼气时,肺组织收缩,胸腔容积减小,气压升高,使肺泡内的气体被压缩,气体通过气道被迫排出体外。

吸气时,肺组织放松,胸腔容积增大,气压降低,外界空气通过气道进入肺泡。

这种正压和负压交替的变化,促使气体在呼吸道和肺泡之间流动,实现了肺通气。

肺换气是指呼吸道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的过程。

在肺泡上皮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

在气体交换区域,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肺泡中的氧气代替,从而完成了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呼吸的实现离不开呼吸肌的协同作用。

主要的呼吸肌包括膈肌和肋间肌,它们的运动使得胸腔容积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肺内气压,实现肺通气和换气。

总之,肺呼吸是通过呼吸肌的运动和肺组织的结构变化来实现的。

通过肺通气和肺换气的过程,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从而维持了正常的气体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换气的概念
人类呼吸器官的作用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被称为肺换气。

肺换气分为三个步骤:呼吸、氧合和排气。

第一步是呼吸。

在呼吸的第一阶段,人类通过鼻子或口呼吸将空
气吸入肺部。

当我们吸气时,气体进入鼻腔中。

与此同时,隆起的膈
肌让肺部膨胀,使空气进入并填满肺部。

随着自然呼气,肺部逐渐减小。

当然,如果我们需要更深的呼吸,需要以更强的力量吸入空气。

总的来说,呼吸是将空气吸入肺部,是肺换气的前提条件。

第二步是氧合。

在这个阶段,空气中的氧气被传输到血液中。


部内的一些小囊泡被称为肺泡,它们通过血管与体内的血液相连。


液中的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

在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并与血红
蛋白结合。

此时,肺部内的氧气会被吸收到血液中,从而使我们的身
体能够获得氧气。

这个过程被称为氧合。

第三步是排气。

在这个阶段,人体将二氧化碳排出肺部。

在呼吸
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

这时,二氧化碳会在血
液中与水结合形成碳酸酯,在肺部内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被
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肺换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可以使我们的身
体获得足够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

如果肺部无法正常运行,
我们可能会感到气短,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要维护好肺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呼吸习惯,比如不吸烟、多
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这些都对肺部健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