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学前期儿童的性格形成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的性格特征与父母的性格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如果父母都是开朗、乐观的人,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很可能会具有类似的性格特征。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的性格也受到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学前期儿童的性格形成还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如果家长经常表扬孩子的好行为,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勇敢、有创造力。相反,如果家长经常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限制他们的自由,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心。

学前期儿童的性格形成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朋友、媒体等社会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好朋友,他们会互相鼓励、支持,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欺负或排斥,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内向、不合群。

学前期儿童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发展,创

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应该将他们简单地归为某种类型的性格特征。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岁)一一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个人特点的差别,这种先天气质类型的差别作为孩子间的差别而存在,同时又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成为孩子个人的特 点。b5E2RGbCAP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一一在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差异的基础上,在3岁左右,,在与父母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出现了较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差异。plEanqFDPw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一一幼儿期,儿童心理水平逐渐向高级发展,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DXDiTa9E3d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的意义 (一)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成为儿童以后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在下面 各节逐一论述。RTCrpUDGiT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基本特征: (一)界定: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其周围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两个基本特征: 1 、分离感一一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与他人不同; 2 、稳定的同一感一一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的存在的,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一一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 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德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形态; 5PCzVD7HxA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一一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更重要的方面是对自己形象地认识。“镜像试验”说明, 15个月以后的孩子,他们能对着镜子直接指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说明他们已经明确地认岀了自己。jLBHrnAlLg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语言的发展相联系的,2---3岁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主要标志,经常会使用“我的”这个词,并逐渐地使用“我”这 个词表达自己的愿望。XHAQX74J0X

学龄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被动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的特点引起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也叫主动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前时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占主导地位,除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仍是他们注意的对象外,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发生兴趣,都愿意亲自看看、摸摸、听听。所以,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仍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只有无意注意对像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时,才能引起小儿的注意。3~4岁小儿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5~6岁小儿不超过15分钟,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时,可应用一些新奇的、色彩鲜明的、变化的、相对强烈的刺激,这些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应当利用他们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通过生动直观、非常有趣的方式来进行。2、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是在婴儿时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岁以前的婴儿,可以说只有对事物的感知而没有思维;1岁左右的婴儿,随着动作的发展和语言的产生,开始出现人类思维的初级形态,即知觉行动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性很低,而且是在动作中进行的,没有动作,就不能进行思维。与婴儿比起来,学龄前儿童活动范围扩大,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其思维已具有较独立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学龄前初期,儿童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知觉行动。他们是在使用物体、玩弄玩具的动作中进行思维活动的。到了学龄前中期,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逐渐摆脱物体和动作的支持,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例如,他们要靠数自己的手指或某种形象的事物算数,而不能对抽象的数字进行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概括的成分初步萌芽。到学龄前晚期,由于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有所发展,可毕竟知识、经验、语言、抽象和概括水平有限,因此,他们的逻辑思维处于低级阶段。 (2)概括能力较低,抽象概念不易掌握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是: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每一个词,基本上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代表某一类的大量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他们大多以公用性的定义来说明关于事物的概念,如“杯子”是喝水的,“椅子”是坐的;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不能进行本质的概括。儿童掌握概念直接受其概括水平的制约,由于概括能力低,他们掌握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概念,而对那些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3)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1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个体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 儿童进入学龄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 4、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同伴,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 5、好冲动。 情绪不稳定是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以及对于事业的轻率态度或负责态度,在决定中匆忙或镇静,善于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的心理或是想成为一个利已主义者,对待人们抱着体贴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等。 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的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2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

7.2学前儿童的性格——学习材料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代表个体个性的本质。心理学上将性格界定为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如上节所述,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从出生就具备的,而性格则主要是在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两岁左右,随着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 幼儿期的典型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 (一)活泼好动 幼儿喜欢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一般情况下,幼儿往往会因为活动单调、枯燥而感到疲倦,但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而疲倦。研究发现,幼儿的好动对教育有重要意义,他在不断的活动中能增加与事物的接触,得到各种刺激,从而满足其认知、情感等各种心理发展的需求。 (二)好奇好问

幼儿对新事物都会有一种新鲜 感,他们会很有兴趣去了解它,但是 儿童的好奇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种变 化主要表现在儿童问句的改变上。 好问是好奇心的一种重要表现。儿童的问句经历了从“是什么”到“怎么样”到“为什么”的发展过程,在三四岁是“为什么”的问题格外多。好问是儿童好奇心的正常表象,若对其正确引导,会很容易形成勤奋好学、进取心强的良好性格。(图7-2) (三)易冲动 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者他人的影响,情绪易激动,行为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被认为是幼儿自制的两种形式。抗拒诱惑是指抑制自己,不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不被社会允许的行为。延迟满足是指为了满足长远利益自愿延缓当前的享受。 与易冲动这一特征相联系的是缺乏深思熟虑。如有的幼儿做事时急于完成任务,常常比较马虎、粗心大意。又如有的幼儿喜欢提问题,但常常从自己的情绪出发,为提问题而提问题,并没有认真思考。 (四)易受暗示,好模仿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1.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去进行教育,怎样去发展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4.知道学前教育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时要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良好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欢欢和园园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相一个样。刚入园时,老师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欢欢, 哪个是园园。阳阳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眼里,阳阳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喜欢运 动,动手能力强,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可是,有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却说:“老 师,我家孩子就是好动,叫他弹琴时总是坐不住,缺乏自制力,还喜欢问东问西,不知道哪 有那么多问题,喜欢在家搞破坏,一个新玩具到他受里就被他拆开成了废品。邻居家的欢欢 可乖了,琴弹得不错,画也画得好,又文静,老师,我家阳阳是不是有问题?” 案例中,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家长却怀疑他是问题儿童。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发展?本章将分别讲述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学前儿童的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们在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欢欢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自理能力强,胆子大,但是比较冲动,有脾气;园园文静,画画不错,喜欢安静的游戏,不爱说话,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叫姐姐。双胞胎之间个性尚且有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去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育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个性”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诸如“城市的个性”、“这个人很有个性”等,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指的是具有特别性,与众不同。心理学上的个性则指的是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个性不是天生的,当儿童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成熟到一定阶段,再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种整体的、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时,个性就形成了。学前儿童是个性开始萌芽和形成的时期。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个性倾向性是是个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和世界观等要素。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一个人喜欢什么,憎恶什么,趋向什么,回避什么,都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与别人不一样的、本质的、比较稳定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这是个体心理差异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要素,特别是性格,更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因素,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就是因为作家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描写。 自我意识系统是一系列自我完善的能动结构,这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动物没有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因此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个性尚未真正形成。本章将着重分析影响学前儿童个性构成的有关因素的发展,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气质的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的人脾气暴躁,鲁莽;有的人沉静稳重,不露声色;有些人反映快,比较灵活;有些人则反映迟钝,比较呆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脾气”和“禀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各人气质不一。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速度(反应的快慢)、稳定性(维持时间的长短)和指向性(倾注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等方面。具有某种气质特点的人,在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的场合下,都会表现出相同方式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如一个脾气急躁的人处处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一个安静稳重的人在不同场合都能表现得心平气和,沉着冷静。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儿童气质的差异。如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孩子出生时就活泼好动,哭声响亮,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快;有的孩子则比较安静,哭声微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慢,而且孩子一出生就有的这些特征在他以后的学习和活动中都有所表现。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个性中最为稳定的因素,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指的就是气质的相对稳定,不易改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修养的加强,社会环境的变化,气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如一个抑郁质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环境里也会变得比原来更开朗活泼,但这只是外部表现的改变,要使其内部产生质的变化是很困难的,总之,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是统一的。

幼儿的个性

幼儿的个性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的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它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它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 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个性特征开始形成。 (四)个性开始形成的标志 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个方面: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五)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甚至是一生的发展。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完整版)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进而宏观把握学前儿童人格的基本知识。 2、熟悉学前儿童人格的主要结构,即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组成成分。 3、掌握塑造学前儿童人格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进而在实践中运用。 技能目标 1、辨别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2、掌握并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3、把握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关键点和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 气质:指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 影响气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一)传统的“四类型说” 这个类型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 特点:比较外倾,善于交际,比较有精力,灵活性比较高比较变通,情感易于变化且不持久,适应能力比较强,也容易接纳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可塑性最大,兴趣比较广泛,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心。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2、胆汁质 特点:比较外倾,但相对比较刻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主要优势,反应速度虽然快但不够灵活,情绪容易激动、不容易遏制;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比较敏捷,客服困难时意志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起伏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3、黏液质 特点:比较沉稳、镇静、有耐心,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比较刻板,能够埋头苦干,但不容易适应,也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比较内倾,情绪兴奋性较弱,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 特点:比较内倾,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尤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对消极事情比较不安,并且难以安静,不容易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但感情比较细腻、隐晦。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1、概念: 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任务:wwh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 (1)近代:洛克:白板说; ○1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

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2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3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 ○4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5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 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2)现代:19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

学前儿童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于变化的复杂过程。特征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进行。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发展心理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到后来的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是等速的。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关键期和危机期就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4.个别差异性这一特征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就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儿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外部因素 遗传一方面,遗传素质是儿童发展的生物前提,对儿童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夸大遗传这个条件。因为遗传只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不能预订或决定儿童的发展。 环境和教育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儿童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第一,遗传只能提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第二,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第三,教育条件在儿童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第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都是不意味着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发展。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体内部因素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第一,儿童发展离不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儿童不断的积极活动。 第二儿童发展离不开需要,而需要是在社会和教育条件的要求下产生的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儿童发展与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第四,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或状态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就是儿童发展的动力。 三、儿童发展的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环境决定论者。实验方法的引入对整个心理学界的研究方法起到规范和提高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 (课程代码:12340)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性及其内容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 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 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调控系统 (1)个性的调节系统 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到了幼儿期,调控能力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儿童心理过程的协调者。幼儿末期,儿童开始能够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进行活动,调控能力逐渐提升。此时的儿童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过程具有了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二)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新生儿和婴儿的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过程富于变化,其情绪情感也是如此。婴儿的无意想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活动不稳定、受外界影响、无目的的特性。 (三)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新生儿即存在气质类型的差异。到了幼儿期,儿童个性特征的差异更为明显了。同时,在智力和能力方面,儿童的特殊能力和智力差异也开始表现出来。 (四)心理活动能动性的发展 能动性将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兴趣和爱好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在自我意识方面,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直接受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3-6岁的儿童已经在自我评价及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差异。 三、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类_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 . 幼儿会因成人的表扬和批评而产生不同的自我体验,说明自我体验具有 A.发展性 B.受暗示性 C.脆弱性 D.主观情绪性 答案:B 2 . 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 A.自信心的发展 B.自尊心的发展 C.主动性的发展 D.自主性的发展 答案:B 3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独特性 答案:D 4 . 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水平的是 A.自我观察 B.自我分析 C.自我感觉 D.自我评价 答案:D 5 . 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的原因不包括 A.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 B.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完全与成人不同。 C.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 D.学前儿童的气质还在发展之中,具有可塑性。

6 . 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情感用事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A 7 . 以下不属于个性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 答案:D 8 . 华华从小班开始一直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说明华华有较好的兴趣 A.广度 B.指向性 C.稳定性 D.效能 答案:C 9 . 幼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 A.能力类型的差异 B.兴趣类型的差异 C.气质类型的差异 D.性格类型的差异 答案:C 10 . 有的幼儿不随便要东西,不抢别人的玩具;有的幼儿则不能控制自己,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以哭闹为手段要挟父母,这反映了性格的

B.自制力 C.独立性 D.活动性 答案:B 11 . 婴儿的气质类型不包括 A.容易抚养的儿童 B.缓慢型的儿童 C.抚育困难的儿童 D.安静型儿童 答案:D 12 . 洋洋说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自己吃的好,睡得好,说明其评价具有 A.具体性 B.局限于外部行动 C.细致性 D.主观情绪性 答案:B 13 . 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是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节 答案:A 14 . 让脸上抹上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的 A.自我意识 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 D.道德意识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 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个性倾向性系统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成分。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 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 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 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1.关键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2 .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3. 最近发展区:学前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前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考点: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5. 格赛尔的心理发展观——成熟势力说 6.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7.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儿童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 8.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学习本质上就是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联系。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9.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分为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 10.班杜拉的社会认知:a。直接强化b。替代性强化(如:杀一儆百) c。自我强化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自我)强化。

1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婴儿期 0~1.5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儿童早期 1.5~2、3岁自主对羞怯或疑虑 学前期 2、3岁~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学龄期 6岁~11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年期 11岁~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 成年中期创造对停滞 成年晚期完善对失望 12.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为中心、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可逆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逻辑性 13.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a.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b.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c.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d.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e.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14.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而远、由粗到细、由头至尾、由整体到局部 15.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整个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16.谈话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17.作品分析法: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18.实验法: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

超格教育拔高错题

CG拔高错题 教育学概述 1.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本质有若干种说法,分别指出了教育本质的不同侧重点。那么,教育是上层建筑的观点侧重于【】。 A.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 B.生产特性 C.改善个人生命的属性 D.教育的精神性属性 2、教育的功能是由【】决定的。 A.教育的内容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结构 D.教育的媒介 3下列古代学校,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A.书院 B.国子监 C.弘文馆 D鸿都门学 4、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 A.严复 B.辜鸿铭 C.蔡元培 D.王国维 5、(多选) 下列教育思潮中,属于五四时期阶段的教育思潮是() A. 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 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6、下列选项中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是()。 A.直接的知识要优于书本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 B.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C.儿童经验虽然是重要的,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 D.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 7、(多选)教育公平的特征主要包括() A.历史性 B.相对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E.理想性阶级性 8、以教育学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是()。 A.教育学 B.元教育学 C.教育哲学 D.科学教育学 10、(多选)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 则()。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努力奋发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知行统一 11、相对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而言,以昆体良为代表的古罗马教育思想 更具有()。 A.理想主义 B.相对主义 C.思辨性 D.实践性 12、夸美纽斯认为,( )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 原则。 A.实物 B.直观 C.秩序 D.系统 13、(多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相同点是()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A)。 B.溺爱型 C.保护型 D.包办型 2。教育学上称“跳一跳,桃子到”,这是说(D)。 A.最正确期和敏感期 B.转折期和危险期 C.关键期 D.最近发展区 3.在儿童心理过程中,(B)。 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 B.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C.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但转折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是必然出现的 4.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A)结合起来。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饱和度 5.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是什么?(D) A.就人声和物声来说,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来说,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6.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7.关于各种记忆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D)。 A.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 C.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D.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8.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马”,这是一种(C)。 A.注意 B.感觉 C.想象

D.知觉 9.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D)。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0.儿童语言形成的现实条件是(A)。 A.环境 B.遗传素质 C.语音模仿 D.语音强化 11.婴儿最初掌握语音形成阶段是(D)。 A.辨音 B.自发 C.强化 D.模仿 12.面孔偏好在婴儿1岁以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C)的发展趋势。 A.类似倒U型曲线 B.类似U型曲线 C.发展 D.退化 13.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A)。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是出生后适合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14.在一定水准上说,(A)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水平倾向 D.个性倾向 15.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准确的说法是(A)。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行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______环境____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攻击性行为分为_____反应型攻击性行为_____和___主动型攻击性行为_______。” 3.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幼儿与成人的关系或亲子关系 _____;二是____幼儿与同伴的关系______。 4.各种因素对不同幼儿的影响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案例1】 薇薇,女,5岁。活泼好动,平时她总是笑嘻嘻的,喜欢自说自话,对老师的要求没有回应,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规则及规则意识很差,有时当老师进行某项活动时她不做,当老师更涣游戏时她会玩前面的游戏。经常趁老师不注意离开自己的班级。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对任何老师不陌生,很友善。 根据案例分析该孩子已经具备的性格特点?并说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方法? 分析: 一、薇薇虽然只有5岁,但在她身上已经有了性格的表现,在性情上她表现特别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行为上她活泼外向,热情开朗,而且为人友善;在对人对事上她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 二、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方法: 1.行为矫治法-----针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矫治,特别是要培养其规则意识和 责任感。 2.旁样教育法----树立旁样,让其效仿。 3.环境熏陶法----为孩子创造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的环境。 【案例2】 琪琪是幼儿园大班一个女孩,活泼好动,智慧好学。每次学舞蹈,总是班里学得最快的。她理解事物也快。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她对感爱好的课能集中注意听讲,但过不了多久,就做小动作,一旦被老师发现稍一提示,马上能克制自己。她对什么都感爱好,但都不稳定,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从不一个人单独玩,并很善于和小朋友交往相处。她做事动作快,反应灵敏,但往往粗心大意。虎头蛇尾。 请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气质?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你认为琪琪偏向于什么气质类型? 分析:

1.气质是指个体受遗传影响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一般来说,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3.琪琪的气质偏向于多血质,因为她好动、活泼但又不够稳定;兴趣广泛 但不能持久;喜欢热闹和与人玩闹;做事动作快,反应灵敏,但往往粗 心大意,虎头蛇尾等等,这些都是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的表现。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