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

合集下载

颈椎牵引结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颈椎牵引结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毛膜促性腺激素)、E2(雌二醇)、P(孕酮)激素含量。

新生儿Apgar评分的体征包括心跳、呼吸、肌肉张力、对刺激反应及肤色五项,1min评分的满分为10分,评分小于7分时表示新生儿轻度窒息,评分小于 4分时表示重度窒息。

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保胎成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阴道出血停止,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子宫大小和孕周一致,血清β-HGC在同期正常水平内,多普勒彩超检查胎心明显,且胎儿发育正常。

保胎失败:阴道出血时间超过10天未停止,小腹疼痛和腰骶酸痛明显,经过B超检查结果显示胚胎发育不良或者停止发育,血清β-HGC连续监测两次水平均低于同期妊娠正常值下限,胎儿无胎心,子宫小于正常孕周,且流产。

5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x±s)组别例时期β-HCG(IU/L)P(ng/L)观察组84治疗前15.4±2.173.6±3.3治疗后27.6±3.6*△151.5±15.2*△对照组84治疗前15.6±2.575.1±2.7治疗后21.1±3.1*127.3±9.1*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两组保胎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保胎情况比较 例(%)组别例保胎成功流产观察组8476(90.48)8(9.52)对照组8462(73.81)22(26.19)χ²7.95P0.00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早产率观察组6.58%(5/76)、对照组9.68%(6/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45,P>0.05)。

Apgar评分观察组(9.51±0.28)分、对照组(9.46±0.3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

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

参考文献:
[] 国家 药 典委 员会. 1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药典 ( 部 )s. 京:化 学 工业 出 一 []北
版 社, 0 5 1 1 20 .1.
注:为便于制剂配 方投料, 包合物 的含 油率 以 m/ 为单 位来计算 百分含量 Lg
( 稿 日期 : 2 0- 30 , 辑 : 陈静 ) 收 0 8 0- 3编
不足。
平均年龄 (9 0 . O 岁;平均病程 (. ±08 年 : 中位置 3 . ±0 6 ) 11 .) 其 性眩晕 4 5例, 转颈受限 3 5例, 寰椎横突、 枢椎棘突偏移 4 例, 5 后枕部肌紧张或压痛或按压舒服感 3 例 。对照组 3 例 , l 2 5 男 5 例, 2 例 ;平均年龄 (8 8 .6 岁 ; 女 0 3 . ±O 5 ) 平均病程 (. ±0 6 12 .) 年 ; 中位置性眩晕 3 例, 其 5 转颈 受限 2 例, 8 寰椎横突 、 枢椎棘
1 2 排 除 标 准 .
①颈部肿瘤, 颈椎骨折脱位, 骨质疏松, 齿状突有偏心方向生
包 合物 中 挥发 油 回收 量 ( I m_ ) 包合 物含 油 率 () %
试验结果表 明, 苍术挥发 油包合工艺稳定, 包合物收得率 8 . 9 (/ ) 包合物含油率 8 1% m / ) 包合物挥发油利用 94%gg, .6 (L g ,
5 ・ 8
Chi es J ur a1 f n or at o o M n e o n o I f m n n TC i
N v 00 Vo1 5 o .2 8 .1 No 1 .1
・临 床 报 道 ・
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 的手法 治疗
周 学龙
( 广西中医学 院骨伤学院, 广西 南宁 5 0 0 ) 30 1

牵引加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20例

牵引加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20例
少 如 下 坡 一 类 的 活 动 , 及 保 暖 、 肥 , 而 减 轻 膝 关 节 的 负 以 减 从
担 。 总 之 , 据 患 者 的 病 情 采 用 多 种 方 法 综 合 治 疗 , 大 多 数 根 绝 患者都 能 收到 满意 的 疗效 。
8 .5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讨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是 一 种 慢 性 退 行 性 关 节 疾 病 , 床 上 临 多 见于 绝经 期 后 的 中老年 妇 女 。询 问病 史发 现多 数 患者 年青 时 有 膝 部 外 伤 史 、 度 劳 累 史 、 期 在 寒 湿 环 境 工 作 或 居 住 过 长 史 , 胖也 是 重 要的 原 因之 一 。近年 来 研究 发 现 , 伤 、 劳 、 肥 外 过 肥 胖 等 原 因 造 成 关 节 软 骨 面 折 裂 、 落 , 而 发 展 为 软 骨 碎 脱 进 裂 , 骨 下 骨 暴 露 , 节 间 隙 变 窄 。关 节 间 隙 变 窄 又 导 致 关 节 软 关 内压 增 高 , 部 血 循 障 碍 , 内压 增 高 、 囊 肿 、 坏 死[ ] 局 骨 骨 骨 1 。 软 骨 、 质 的 病 变 同 时 引 起 关 节 滑 液 渗 出 、 维 化 、 厚 、 去 骨 纤 肥 失 原 有的 弹性 , 过来 进 一步 挤 压关 节造 成 恶性 循 环 。 数 患者 反 少 软 骨 面 可 能 脱 落 成 为 关 节 内 游 离 体 , 起 关 节 绞 锁 , 重 病 引 加 情 。 国 医 学 则 将 本 病 归 入 痹 症 范 畴 , 为 发 病 机 制 属 肝 肾 亏 祖 认 虚 , 骨 失 荣 , 血 不 畅 , 杂 风 寒 湿 邪 痹 阻 所 致 。 疗 上 根 据 筋 气 夹 治 正 虚 邪 实 这 一 特 点 , 予 补 肝 益 肾 , 筋 壮 骨 , 血 通 络 , 水 给 强 活 利 消 肿 , 本 兼 治 , 效 可 靠 。 作 者 认 为 , 解 剖 上 看 , 关 节 为 标 疗 从 膝 平 面 关 节 , 虽 在 为 鞍 状 关 节 的 踝 关 节 之 上 , 其 稳 定 性 远 不 它 但 如 踝关 节 , 其 是 膝关 节 的前 、 侧 。 之股 四头 肌 的力 臂 长 , 尤 内 加 膝 关 节 伸 曲 时 胫 骨 平 台 软 骨 面 受 到 很 大 的 挤 压 、 切 力 , 膝 剪 而

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眩晕;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上颈段的常见病损,常伴发眩晕。

为了观察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对眩晕的影响,2006年3月-2007年12月,笔者对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手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牵引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按寰枢椎半脱位X线诊断标准[1-3],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①眩晕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枕部有酸、胀、疼痛等不适感;②颈部检查寰椎横突或枢椎棘突偏移,且寰枢椎旁有肌紧张或压痛或按压时局部有舒服感;③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④X线显示寰枢椎有解剖位移的改变;⑤TCD检测显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2 排除标准①颈部肿瘤,颈椎骨折脱位,骨质疏松,齿状突有偏心方向生长,寰椎上关节面两侧倾斜度左右不一致和椎体、椎板融合等先天畸形者;②美尼尔病、精神异常和不能配合治疗及资料不全者。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者:①年龄18~60岁;②主诉眩晕,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并有地面倾斜或地面移动感甚至猝倒,发作时间短则数秒,长则数分钟,缓解期仍有轻微症状存在。

1.4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选择来自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住院和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0±0.60)岁;平均病程(1.1±0.8)年;其中位置性眩晕45例,转颈受限35例,寰椎横突、枢椎棘突偏移45例,后枕部肌紧张或压痛或按压舒服感32例。

对照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8±0.56)岁;平均病程(1.2±0.6)年;其中位置性眩晕35例,转颈受限28例,寰椎横突、枢椎棘突偏移35例,后枕部肌紧张或压痛或按压舒服感28例。

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坐 位 牵 引配 合 手 法治 疗 寰 枢 椎 半脱 位 的疗 效 观 察
邸保 林 , 林 红猛 , 董 国顺 , 李 翔 ( 北 京市 大兴 区红 星 医院 , 北京 1 0 0 0 7 6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坐 位 牵 引配 合 手 法 治 疗 寰枢 椎 半 脱 位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7 8例 寰枢 椎 半 脱 位 患 者 均 采 用
以 患 者 可 张 开 口为 宜 , 卧 床 休 息 时 取 下 颈 椎 气 囊 。 嘱 患 者 适
当休息 , 避免过度疲 劳 , 减少 低头 时间 , 避 免 长 时 间头 颈 处 于 同一动作 , 适 量 进 行 颈 后 部 肌 肉 的功 能 活 动及 应 力 练 习 , 避 免 情志刺激 , 忌 食 辛 辣 及 有 刺 激 的食 物 。 1 . 6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 头颈活 动正 常 , 自觉 头 晕 、 头痛 、
坐 位 牵 引配 合 手 法治 疗 , 观 察 其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患 者 接 受 坐位 牵 引配 合 手 法 治 疗 3— 9 ( 4 . 3±1 . 2 ) 次, 治 疗 时 间 5~
1 9 ( 7 . 5± 2 . 4 ) d ; 治愈 5 7例 , 有效 1 8例 , 无 效 3例 , 总有 效 率 9 6 %; 治疗前后 x线片 A D I 值、 V B L A D S值 较 治 疗 前 均 有 明显改善 ( P均 < 0 . 0 5 ) 。蛄 论 坐位 牵 引配 合 手 法 治 疗 寰枢 椎 半脱 位 疗 效确 切 。 [ 关键词 ] 寰 枢椎 半 脱 位 ; 坐位 牵 引 ; 手 法
寰 枢 椎 半 脱 位 是 因寰 枢 关 节 关 系 异 常 而 姿 势 , 伴 有 颈 椎 反 弓者 , 头部 略向前倾 ;

颈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颈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颈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张杨;朱宏安;张杰【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62 patients with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in our department from 2011 to 2015,who were treated by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X-ra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5 days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 treatment,32 cases were cured,effective in 122 cases,ineffective in 8 cas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cure + effective) was 95.1%.After treatment,X-ray atlantoodontoid before the gap value (ADI) and atlanto backlash (VBLAD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1).Conclusion The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is effective,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目的观察颈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2015年门诊、病房采用颈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162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5d颈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治愈32例,有效1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治愈+有效)95.1%.治疗后X线片寰齿前间隙值(ADI)和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颈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7(038)006【总页数】3页(P531-533)【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治疗;牵引方法;手法复位/方法【作者】张杨;朱宏安;张杰【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R685寰枢关节半脱位(atlantoaxial subluxation)之病名最早在1907年由外国学者Corner提出[1]。

中医科中医诊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案肖某某,男,10岁,学生,重庆江北人氏。

初诊(202*年6月12日):因“左侧颈肩不适2月”就诊。

2月前患儿不慎被书包撞击颈项,时未见明显疼痛,仅感到颈项左旋轻微受限,并未引起重视。

一个半月前患儿家长发现其总是爱扭动颈项、上抽左肩,曾到市儿科医院就诊,经CR检查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侧位片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间距离大于3mm,开口位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不对称,右侧较左侧略宽2mm,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经卧位牵引及颈托固定治疗未见疗效。

证见颈项轻度酸胀,间断性扭动颈项,上抽左肩,颈项俯仰、旋转功能正常,饮食、睡眠、二便正常。

查:颈项左侧肌肉较右侧略显紧张,枕骨粗隆下1.0cm及C2棘突左侧轻度压痛,未引出放射痛,颈项左右旋转、上下俯仰功能均正常。

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此乃筋骨错位、气血不和所致,法当柔筋正骨,调和气血。

予以TDP照射局部20分钟。

轻手法舒筋、理筋以放松颈项、肩背肌肉后,予以卧位定点旋转扳法纠正寰枢关节位置,患儿平卧床上,以右手托患儿枕部,拇指顶住C2椎棘突右侧,左手握其下颌,轻度纵向牵引10秒,向左旋转头项同时右拇指推顶C2棘突向左,当闻及轻微弹响声时,停止手法治疗。

每日一次。

二诊(6月15日):患儿自诉左颈肩不适感消除,其家长诉近两日未见患儿频繁扭动颈项及抽动左肩。

查颈项肌肉柔软对称,未引出明确压痛。

考虑骨正筋柔,不必再采用旋转手法治疗,仅予轻手法放松局部即可。

随访3月未见复发。

按: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率高于成人,原因有三:一是儿童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肌力弱,关节易于错位;二是儿童体质较弱,患感染类疾病机会多,病毒或细菌侵犯寰枢关节周围韧带,使之更加松弛,错位机会增加;三是儿童天性好动,关节活动超过生理极限的机会多。

此类患者非重大外力所致,不合并骨断筋伤,多在颈部周围感染之后,加之坐姿、睡姿不良或突然转头而发病。

因外力较小,故脱位类型为半脱位。

浅谈环枢关节脱位的角度牵引与手法复位

浅谈环枢关节脱位的角度牵引与手法复位

示双侧 L s k 关节及其 间隙 ,可观察双侧椎板宽 7 o uc a h 0为轻度后 脱位 , 于 6  ̄5o 中度 后脱位 , 小 0 0为 小于 度是否对称 ,棘突位置是否有移动 ; 12张口位 5 ̄ 颈 0为重度脱位( 敬请结合临床症状和个体差异) 。
《 按摩与导引》 2 0 0 9年 1 月第 2 5卷 第 1 ( 19期 ) 期 总 6
1 0
C iee Maiuao & Q og t rp .a 0 9, o.5 N . h s npltn n i iG n h ayJn 2 0 V 12 , o 1 e
我科 自 20 07年 6月至 20 年 4月采用O例 , 与颈椎 垂直 并 牵引 6 0例及手法 复位 6 0例做对 照 ,取 得较好 疗效 和优越性 , 现报 道如下 。
关键词
环枢关节脱位系上颈椎严重损伤, 以外伤多见 , 也有因颈部感染 , 韧带松弛 , 姿势不 良及先天性畸形
或不 明原 因引起 。轻者 颈 痛 , 痛 , 头 眩晕 , 恶心 呕吐 ,
片, 可观察 枢椎 齿状 突 的形 态 , 齿状突 和侧方关 节的 问距 ,以及 侧方 关节 的 间隙是 否有倾斜 或其它 异常
《 按摩与导引》 20 年 1 09 月第 2 卷 第 1 总 19 ) 5 期( 6 期
C iee Maiuao & Q o g t rp . n 2 0 V 12 , o 1 hns np ltn i iG n h a yJ 0 9, o.5 N . e a 9
浅谈环枢关节脱位 的角度牵引与手法 复位
侧环椎侧块内移 , 枢椎棘突稍偏对侧或居 中 ; 头左 , 右旋 1o lo 口位示齿突 固定偏移一侧。 0~ 5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关节在―定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解剖位置上的异常改变。

且不能自行复位者。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引起颈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笔者从2000年12月至2006年4月。

应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3-32岁,平均年龄21岁;病程2天1例,1个月1例,2个月4例,6个月2例;病因:外伤2例,劳累发病6例。

均为伏案工作。

本组病历诊断经相关临床科室,依据症状、体症及x线片检查确诊,其中x线片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左右侧块的间距不等宽。

左宽右窄6例,右宽左窄2例,同时伴有寰枢椎外侧关节间隙不等宽及关节面的阶梯状改变。

1、2治疗方法
1、2、1牵引法:(1)颈部固定:病人取下帽子、眼镜,坐在脊柱康复保健床的床板上,将枕颌牵引带套在颈部,粘好牵引带两侧的呢绒粘带,松紧要适宜,病人取仰卧位。

将牵引套上端两侧挂环分别挂在床头横杠的挂钩上。

两挂钩之间的间距30-40cm。

将枕垫垫在第4颈椎的下面(枕垫规格长30cm、宽12cm、高8-10cm)。

(2)角度:按下控制床板上升的按钮,床板的头部缓慢升高。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角度,初次用10?,适应后增大角度,一般不超过30?。

(3)时间:每次20分钟,时间短角度可大些,时间长角度可小些,根据病人情况选择。

(4)结束:按下控
制床板下降的按钮,床板的头部缓慢下降,当床板降至水平位时,即可自动停机,松开牵引套两侧的呢绒粘带,取下牵引套,休息3-5分钟,牵引治疗结束。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1、2、2手法:(1)放松法:患者取俯卧位,将枕垫垫在上胸部,两手臂置于体侧,医者位于患者的头前部,用滚、揉、拿、手法放松上背、肩、颈部5分钟。

(2)调整法:以左侧病变为例,医者用左侧前臂及肘部固定患者的头部。

右手拇指及食指分开置于枕部。

这时左侧前臂做牵拉、后伸、左旋头部,右手配合按、推手法。

然后用右前臂牵拉、后伸、右旋头部,左手配合按、推手法调整寰枢关节半脱位。

1、3治疗结果本组治疗次数最少5次。

最多20次,平均12次均临床治愈。

颈部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复查X线片寰枢椎关节正常。

2 讨论
寰枢关节位于颈部脊柱的上段,其解剖及功能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结构
较为复杂。

前部的中心位置,由寰椎前弓后部的齿与枢椎齿状突前关节面构成寰齿前关节。

齿状突后关节面与寰椎左右侧块内侧相连的横韧带中心位置构成寰齿后关节。

类似轴承样结构,将齿状突前后包裹。

寰枢椎之间的外侧,由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寰枢椎外侧关节,其关节面呈水平位;二是保护上的薄弱,寰枢关节之间的连接。

没有较发达的肌肉与韧带进行保护,因此,形成解剖学上的结构弱点;三是功能独特,寰枢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头部的旋转运动。

寰枢关节半脱位常由不当外力引起。

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脑力劳动者,自发性半脱位可无明显诱因,常与自身齿状突发育缺陷、咽部慢性感染引起的局部韧带松弛等原因有关。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因头颈部姿势不良、活动不当,如头颈部旋转动作过急,低头俯案时间过长,睡眠枕垫高低、软硬及枕垫的位置不适,可造成寰枢关节的半脱位,引起颈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我们应有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本病,方法简便易行。

疗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