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居住区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小区景观环境规划理念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 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 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 城市居民住区环境规划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层 面。从这个生态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 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 市居民区环境发展演化过程的必然。主要功能以绿色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范区, 物流业及配套居住集中发展城区为主。南地块规划以商业贸易、物 流集散、文化娱乐、教育、休闲公园及配套居住为核心的城市功能 区为主。项目地块虽位于昆明官渡区,但是交通体系非常发达。快 速路北京路途经本案西侧、昆曲高速路直接让本地块与曲靖相连, 真正打造大昆明1小时生活圈;正在拓宽的丰元路(原7204省道)横穿 地块内;汀东商业大街与地块南侧相连。现阶段城市配套及其设施。 如大型购物中心、重点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及医院医疗单位、城市 休闲广场、娱乐餐饮等精神性消费有待随着新城建设来完善。 拟完成图纸目录: ⑴、居住区区位图 ⑵、土地利用现状图 ⑶、景观系统规划图 ⑷、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⑸、总平面图 ⑹、竖向规划图
第四阶段:定稿阶段(2020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依据指导 老师的意见,对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修改,进行定稿。 第五阶段:答辩阶段(2019年4月下旬)。根据安排学院统一安排, 进行论文结题答辩。
五、完成研究(设计)所需条件及落实措施 (一)阅读大量文献,丰富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 (二)多次实地考察。 (三)规划合理的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 (四)整理资料,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使其合理化 (五)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探讨。 六、参考文献资料 [1]陈卫元.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浅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4) [2]官文娟.现代开放式居住区规划探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3]罗正敏.居住区改造规划[D].南京林业大学,2015 [4]赵茜.南京市居住区绿化树种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 2016(8) [5]王丝.基于生态视角下居住区规划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华东科 技:学术版,2015(2) [6]徐艳芬.北方居住区建设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 2015(13) [7]孙斌,李亮.小居住区的定位及规划原则[J].城乡建设,2016(5) [8]李春萍,翟国勋.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 院学报,2015(3)
居住区案例分析

景观分析
庭院绿地系统 中心广场 水体 中央绿洲 林荫路
1. 环境景小区中心部位规划建设小区绿地
规划主要从生活空间、功配套等方
步行对营造城会
景观核心区,围绕这个环境景观核心区, 面着重加以考虑。从生活空间方面,分 生活非常关键,应当
布置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水系景观三 为室外空间内空间。室外空间为了更好 将住宅中心点、各共
功能概况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中心屋顶花园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空间层次分析
当代MOMA的建筑空间由三个层次组成,9栋不等高的大楼极度向外扩张地落在一个长形的基 地上。首先,地面层设有不同的商店和服务设施,环绕水池而立;第二个层次是屋顶花园;第三个 层次是在16层与19层,以及随着楼梯高度变化的楼板间,以悬浮的天桥彼此连接,并形成一个带开 口的环状空中布道。
观资源最大限度的使住区居民共享。给 等,给居民提供团体交间。室内空间主 汽车的依赖,保护环
住区居民以回归自然,共享自然景观的 要布置在园区南部的中心,包括棋牌室、 境。
生活感觉。
老年活动室、文化站、健身室等。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道路与停车系统分析
小区设计了三个出入口,北侧两个,南侧一个。其中在小区北侧路偏东的为小区的主要人行出入口,是 小区形象地带的开始;还有两个小区的车行出入口分别设在小区北侧偏西以及小区南侧偏西。会所及公建配 套综合楼设置在小区的东北角,有独立的形象,并设有相应的停车场。
通过周边用地功能分析,充 分说明规划地块周边主要功能设 施齐全,通过步行方式,均具有 较好的可达性。
规划形式——规划容积率为 1.14,提供给住户高品位的社区 室外空间和绿化条。
建筑类型上以板式高层为主, 提供给住户优秀的采光通风条件, 在减少开强度的同时创造多样化 的建筑空间
闵行浦江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闵行浦江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04-201.规划背景根据2010年2月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第二批选址规划》,闵行浦江拓展基地属于23块大型居住社区之一。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的要求,开展闵行浦江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该地区发展的目标理念、功能布局、道路交通、风貌环境、公建配套、居民就业等关键性问题,将有效促进闵行浦江大型居住社区的良好、有序、健康发展,也将为推进全市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建设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
2. 规划区位闵行浦江大型居住社区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南部黄浦江以东、大治河北岸,靠近规划轨道交通8号线鲁汇路站(暂名),是近期推进的大型居住社区之一。
该基地至外环线约10公里,至人民广场约22公里,交通条件良好。
3.规划范围位于鲁汇基地西侧,规划范围北至盐铁塘,西至黄浦江沿岸,南至大治河,东至城市主干路浦星公路,总用地面积约4.22平方公里。
4.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闵行区区域规划实施方案》(2006)《闵行区浦江镇总体规划(2006-2020)》《上海市大型社区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9)5.规划理念规划目标:浦江湾畔、幸福小城规划理念:捷运社区、活力街区、生态住区6.发展规模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422.14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20.91公顷(含规划片林)。
建筑规模:规划总建筑量约253.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量约202.29万平方米,社区级服务设施建筑量3.22万平方米,基础教育设施建筑量约18.38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建筑量约29.53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居住人口约7.7万人。
7.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环、三轴四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在社区中央依托商业等公共设施和中央公园组成的核心区,是未来整个地区最具活力的公共活动中心;“一环”——依托沿黄浦江、大治河、盐铁塘等自然水系及规划片林形成整个社区外围的生态环,将社区环抱在一个天然氧吧中。
居住区案例分析课件

——案例分析
.
1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
2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北京当代MoMa
.
3
项目名称: 北京当代MOMA 设 计 人: 斯蒂芬·霍尔 建造地点: 中国 北京 项目类别: 综合公寓 占地面积: 6.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22万平方米 施工时间: 2005年12月- 2008年6月
.
25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总规划布局
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 五个地带空间(形象地带、景观地带、绿色走廊、休闲地带、院落), 一个公共配 套区(商业街、会所、幼儿园)组成。
小区的东北角布置商业街、会所、幼儿园, 5#、6#楼东侧设置底商, 与东侧的商业街共同形成小区的步行 商业街。8班全日制幼儿园(3个托儿班、5个幼儿班)为大区配套, 其出入口从商业街引入, 并设计了单独的儿 童活动场地。其余小区内配套的设备用房根据其服务的半径, 放于小区的相应位置。
.
26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 9.8814公顷
配套建筑面 积
924平方米
小区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145852平方米(地上 112709平方米,地下: 33143平方米)
106419平方米
容积率 小区绿化率
1.14 30%
地下车库建筑面 31874平方米 积
结构体系
住宅部分为剪力墙
.
经济技术指标
4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区位分析
当代MOMA位于香河 园北街与左家庄西街交叉 口。(其中香河园北街是 通往首都机场的快速路。) 地处东直门商圈。坐拥东 直门、工体, 燕莎使馆区等 诸多核心区域, 附近有东直 门外医院、朝阳医院等多 家大中型医院;另外, 附近 还有北京五中、北京四中、 163中学、55中学、曙光 小学、十字坡幼儿园、北 海幼儿园等, 东城区集中了 许多著名的中小学。
某大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图(含设计说明)

居住区和商业街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

居住区和商业街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一)设计思路以人为本,体现生态性、舒适性、参与性,营造居民生活环境,反映现代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愿景。
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求,合理配置功能,力求满足人本要求,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园林景观环境。
(二)设计原则1、人性化原则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体现人本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倡居民参与意识,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多样性,实现对居民的不同需要的满足。
2、协调性原则小区的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3、整体性原则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居住小区的整体性。
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组织、住宅建筑群体布置、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小区的整体形象。
另外,彼此间的协调也要加以保证,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居住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规划场地为长条形,总体布局采用组团式布局,以游步道串联,形成大核心,小组团的景观布局结构,使每栋住宅楼的居民都享有均好的景观环境。
1、主要景观节点在两个组团之间形成主要节点,为人群集中的区域,以无视觉障碍的大形铺装为主,可以体现出小区内的地形开阔、清新,使人入目一新的感觉。
布置休息座椅、景观亭、大型景观树木等,营造热闹、闲适的生活环境;结合茵绿的草地,色彩缤纷的上层中型乔木,中层有观花小乔木及灌木,低层配以高贵的龙舌兰等,使整个节点广场显得高端、大气。
2、小组团以宅旁、楼间绿地空间为载体,就近布置儿童活动场地、运动场地、休闲场地等功能区,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形成小组团,满足组团内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
3、消防扑救场地消防扑救场地占用了较大区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区,为使其与景观环境相融合,需对其进行了景观化处理。
一是铺装材料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既丰富了地面色彩,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9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要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展开条文说明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展开条文说明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8 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建设,应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1.0.4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 术语2.0.1 民用建筑civi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0.2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建筑。
2.0.3 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0.4 无障碍设施accessibility facilities保障人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与民用建筑工程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2.0.5 建筑基地construction site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2.0.6 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 of roads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2.0.7 用地红线property line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用地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居住区策划方案

居住区策划方案篇一: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划书居住小区规划前期策划书Pre-planningBookofResidentialcommunityPlanning 目录一、目标的确定二、外部条件的调查■基地现状■昆明市气候■相关法规三、内部条件的调查■居住行为■小区居住人群■基地设施■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四、案例分析及策划矩阵■案例分析■策划矩阵■理念生成五、设计任务书■设计内容■规划要求■设计成果■进度安排表[摘要]通过对居住小区规划场地的基地现状、人文环境、气候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基地现状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逐渐得出设计的理念与想法,从而更加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达到理想化社区的效果[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前期策划理想化社区一、目标的确定项目名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基本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人的行为与需求,并且将社区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让社区成为城市停驻点。
用地描述:用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项目规模:容积率:1.5-2.0用地规模:6-8公顷(6-8万m2)绿化率:≥25%住区出入口(可通消防车):不少于2个区内公共设施:一个8班幼儿园适量商业空间二、外部条件的调查■基地现状竣工时间:1999年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建筑类型:板楼多层绿化率:45%容积率:2.3项目用地周边情况交通系统及绿化分布■昆明市气候最佳朝向太阳辐射分析焓湿图风环境分析气候条件: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约1000毫米。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
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
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居住区设计
为成功获得销售业绩,也为了对城市发展负责,开发商及建筑师为大型社区的开发理念引入多种多样的概念名词,如:新城市主义理论;绿色生态设计理论;新都市主义;复合开发设计理论;“豪布斯
卡”(HOPSCA)概念;BLOCK街区规划概念。
一、新城市主义的城郊社区设计理论的基本原则
紧凑住宅布局与私宅平分土地资源相比较,公共空间基地内景观资源(小河)被更多人享有新城市主义的社区建设提倡必须将公共空间的重要性置于私人利益之上,这一原则落实于“大都市、城市和村庄”,“邻里、分区和交通走廊”以及“街区、街道、建筑”这三个设计层面上在“大都市、城市和村庄”层面上,新城市主义开发理念的着眼点是:既要注重局部,又要总揽全局。
社区多样性、人口规模、公用空间和结构所决定的城市化都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城市地区。
要根据相似的开发原则对整个地区进行规划与设计。
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邻里社区、分区和交通走廊。
邻里社区是一片有着各种样功能的城市化的区域。
分区是一片有着单一功能的区域。
交通走廊是不同邻里或分区之间的分隔区域。
新城市主义邻里社区应该紧凑,具有多种功能,应以公交系统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区地理位置要合理,要具有一定的特色。
合理开发的交通走廊有助于将自然环境与社区融为一体。
通过将街区、街道和建筑按照某种方式进行组合便可以实现新城市主义开发理念的具体模式。
新城市主义致力于通过将个体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使之成为纽带,将居民凝聚到一起。
街区、街道和建筑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要素,每一要素既具有自己的个性又拥有一定的共性。
新城市主义关于街区、街道和建筑的开发思想是基于美学角度的设计,是从开发场所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遗留建筑风格出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和提高。
目的是要能够充分表现当地的价
值观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特色和技术方面的差异。
二.新城市主义在城郊居住区开发中的应用和体现
1、居住大区域的开发观念
很多大城市开始在周边区域建设大规模居住组团区域,例如天津市2020年规划就在外环线周围规划了东丽湖、西青中北镇、大毕庄等八大居住组团区域,每个组团的建设面积都在数百万平方米左右。
我们应汲取新城市主义社区建设理念中关于区域开发中的设计原则,规避广州番禺地区出现过的情况——发展商得到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后便各自为政,激烈竞争,重复建设“小配套”,使这些设施既得不到充分利用,有造成巨大的浪费。
居住组团区域的总体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原则,统一规划道路路网、公交系统、商业、公建配套设施等,形成清晰的区域边缘和中心结构体系。
更重要的是应控制开发商在各自的楼盘之中尊重并运用整体规划的原则,使得城市空间、道路空间及建筑印象都能够贯穿在整个大城市区域内,而不是形成各自封闭的独立社区。
这样形成的居住区域将成为平衡的有机体,功能复合化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完善的公共交通降低了区内和对原有城区的交通压力。
2、社区空间的开放性设计原则
新城市主义主张改变原有居住区规划设计上的完全封闭体系,结合路网等级和商业配套公建,形成有层次的开放社区。
良好的分级社区开放体系不仅可以避免封闭社区的不足,还可以把握好开放的“度”。
社区内的城市开放空间道路系统与城市路网畅通相连,商业可对外营业以吸引人气,并能够更好运营。
社区内部的开放空间应着重以为本社区和周边居民服务的绿化景观为主。
较为封闭的组团邻里空间则体现出相对私密性和亲和性,只为本组团居民服务。
多层次的开放空间满足不同关系的居住人群,形成不同性质的交往空间。
3、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设计
新城市主义社区多采用网格状的道路系统,一方面可以尽量分散交通,更重要的是它更适于步行。
网格道路的成功之处在于交叉点的可预
测性,为行走于其中的人提供了参考点以及方向信息。
步行的人有不同的路径可以选择,增加了方便性和趣味性。
新城市主义的道路空间设计原则是使各级道路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重新成为社区成员重要而丰富的公共活动场所,这意味着道路应该同时为步行者和机动车服务。
在相邻路口的距离范围之内适合建设步行街道,并在其两侧设置与之相协调的建筑。
道路细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步行者的使用要求:在设计规范允许的情况下减小街道的转弯半径,强制汽车减速,以利于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开发道路景观,减少街道的宽度;完善道路上的缓速和分流装置。
4、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
新城市主义认为社区中心无论是一个广场或是一片绿地,都表明了该居住区的特点,并主张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成荫大树在社区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周边建筑应面向绿化,以充分利用其环境和景观价值;底层为商业的建筑应该环绕社区中心;社区中心的街道交通应该比社区内的街道更灵活方便,四周的建筑也应该更城市化。
新城市主义指出社区边缘街道不应该是封闭与隔离的,它确定了社区的起止和存在,其作用是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并贡献于周围的环境。
城郊居住区的边缘开放空间应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如可供公众享受的湖泊或公园绿地,而不是传统的分割的方式。
5、街区的设计
新城市主义指出街区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其多样化和多层次公共空间应成为居民良好的交流场所。
街区分为内部和外部,建筑正立面与花园围墙或栅栏形成外部公共空间,而住宅和院子等私人空间围合在内部。
街区小巷或建筑后面的空地可以不沿着街道走势布置,为街区成员提供交流互动的场地,而不是主要作为交通通道。
街区内的街道着重强调生活性,例如步行、自行车系统、安全的邻里环境和便捷的可达性。
将街道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重新使街道空间成为生机勃勃的人性化环境。
名词解释
1、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探索住宅的意义和形式,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和住宅。
作为当代多元化发展时期对城市及社区发展方向探索力量中的重要一支,新城市主义在价值观念、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等不同层面上均具有相对系统、完整的框架,并且有所创新。
尽管某些思想有过于理想化的嫌疑,但是总的来说其理念与实践对我国社区建设还是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在客观全面的认识其理论的基础上,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实践,需要政府、开发商、设计师,乃至居民共同来完成。
2复合开发设计理论,该设计理论的提出,是将房产开发与创造消费者生活发生密切结合起来,将房地产和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整合,从而将某种具有号召力又具有贴近性的生活方式完整的体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满足地产对消费者的适用性功能价值,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的生活感受和文化价值,使消费者享受到美的人居环境。
3所谓新都市主义,是西方城市发展完善后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理念,即从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性需求角度出发,力图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城市化弊端,尊重人性和自然规律,创造人类居住理想城市环境的一系列居住主张。
新都市主义倡导一种快节奏、低生活成本、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强调居住背景、个性化生活,注重轻松便利的居住环境、和睦的邻里关系、全力以赴地工作、尽情地享受与娱乐的生活方式。
对于追求效率、便利的都市精英人士而言,中心城区楼盘能充分保障其生活品质与工作和谐,因而极具魅力与诱惑力。
4“豪布斯卡”(HOPSCA)为欧美国家先进的商业地产模式,本质为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停车场PARKING(生态公园)+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商会CONVENTION+国际公寓APARTMENT的复合体,它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
豪布斯卡(HOPSCA)的一切关键元素——
1、酒店HOTEL:重庆欧瑞国际商务大酒店(四星级商务酒店)
2、写字楼OFFICE:自带及周边林立高档商务写字楼
3、停车场PARKING(生态公园):自备停车场,紧邻动步公园及在建的生态公园
4、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自带及紧邻周边大型综合购物中心
5、商会CONVENTION:四星级纯酒店式管理,建有主题式会所
6、国际公寓APARTMENT:建有酒店式国际商务公寓,且周边的国际公寓供不应求,BLOCK街区的规划理念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社区规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