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口诀

多元智力理论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口诀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为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活力,为变革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切入点。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含义和特点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他还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即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各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组合的方式存在的。
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至少九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听觉——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这九种智力在个体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从而使个体的智力各具特色。
从上面可以看出多元智力理论有下列主要特点:一是多元性。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由九种智力要素构成,这九种要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九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将1/ 6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置于最重要的地位,而忽视其他几种智力;他呼吁要对这九种智力要素给予同等关注。
二是文化性。
加德纳认为,人类是有文化的生命体,要重视智力的社会文化背景;他指出,智力与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智力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与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是差异性。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要素,而这九种智力要素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造成的,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四是实践性。
加德纳把智力作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智力理论发展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他强调智力不是上天赐予少数幸运者的一种特殊的脑内物质,而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拥有的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或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 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七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 es)。
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
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
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素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
这七种要素是:(1)言语——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能,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4)肢体——运觉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
(5)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交流——交际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7)自知——自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体会范文(2篇)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体会范文导语: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指出一个人的智力不仅仅是通过学习和智力测验来衡量的,而是通过多个智能领域的表现来综合评估的。
在我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体会,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个人认知的影响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不过在不同的智能领域中表现出的程度和优劣不同。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智力等同于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
而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只要发展合适的智能,就能在相关领域有所表现。
例如,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我认识到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天赋。
在学习过程中,我主动参加了音乐俱乐部,并参与了一些音乐表演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发现与音乐相关的智能在自己身上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的音乐知识和表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让我更加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所斩获。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仅对个人认知有影响,对教育实践也有很大的启示。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培养。
然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应该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应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多个智能领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智能领域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语言智能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读书、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音乐智能方面,可以组织音乐活动和合唱团等让学生发展音乐才能。
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多个智能领域,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并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一、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观(一)传统智力测验及其影响下的学校教育1904年,法国教育部为解决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问题,要求心理学家比纳提出一个鉴定哪些儿童应该送入特殊学校的工具。
比纳根据自己对智力的理解,与其助手西蒙医生合作,在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纳-西蒙量表。
这个量表包含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项目,可用来测量各种能力,特别侧重于判断、推理、理解能力,这些也是比纳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部分。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实际表现为解答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智力观的影响下,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教育活动只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儿童的运动、音乐、视觉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智力的培养,阻碍了儿童获得成功的通道。
传统智力理论将智力局限于课业学习智力的范畴,将评价标准局限于学业成绩,不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也从理论上支撑了学校教育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的教育体系,最终导致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
传统智力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新时代呼唤新的智能理念,需要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二)加德纳多元化智能观的诞生及其基本内容对于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核心的传统智力测验关于人的智力的片面看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统一观点”加以概括,并提出了智能的多元化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与“零点项目”的关系十分密切。
1967年,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成立了“零点项目”。
其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和前苏联的科技、军事竞争。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卫星上天。
美国人晚了3个月。
于是,美国人开始检讨教育的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可为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的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这个理论揭示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是一种狭窄的智能观,仅仅强调的是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忽视了其它种类的智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是实行鉴别和筛选,而仅仅以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手段来区分人的智力高低是有很大片面性的。
智能的多元化表明,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智力发展领域,应全面地理解学生,而不应把人看死了,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强项,主动改进自己的弱项,其它智能类型与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应是同等重要的,个性的差异正是人的多种智能组合的不同,社会需要有各种才能的人,需要丰富多彩。
教育不可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消除差异不是教育的目标,而应根据学生天赋、智能组合的不同,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个理论使我们理解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而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智能组合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或因“才”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相同的发展水平。
以这个观点来审视我们的“分层次教学”就会明白,这还仅仅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因“材”施教,因为这里所谓“分层”是指考试成绩所表现出来的学生水准不同的分层,这个“材”还是建立在狭窄的智能观基础上。
八种智能的情景化评估,应用于办学,可使我们明确自己学生的优势方面,结合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从而明确我们的办学方向,集中有限的经费投入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形成学校特色。
5、启示之五: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观察学生不规则的表现可发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学生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爱涂涂画画;人际关系智能发达的学生爱与人交往;身体运动智能发达的学生爱做小动作等等。
6、启示之六: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转换评价方式。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教育学生达到目标的手段。
传统评价“客观而严密”的观点必须清算,理应重视从实现教育目标的角度去考察学习者的实态。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是指认知过程中存在多个独立的智能类型,每个人具有不同程度的多元智能。
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类型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
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为幼儿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将智力的定义从传统的单一智能观念转变为多元智能的概念,强调每个人在不同智能类型上都可能具有独特的才能和优势。
通过了解幼儿在各种智能类型上的特点和表现,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深入了解多元智能理论还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培养他们在多个领域的潜能和能力,为其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1.2 幼儿教育重要性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幼儿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的黄金发育期,良好的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发展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和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技能,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
幼儿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幼儿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独立和成功。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才能真正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者应该重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为每个幼儿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让他们在快乐、健康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实现自身的潜能。
1.3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多元智能理论”的借鉴及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借鉴及启示导读:应重视培养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幼儿各自的潜能优势,让每一位幼儿都认为“我也行,我也棒”。
才能在富有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某个社会重视的产品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孩子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
儿童都是具有不同发展潜质的平等个体,没有好差之分。
没有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人是无能的。
正常的人都具有多元智能,但有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之分。
智慧大厦不是只有一扇门,通向智慧大厦的路是多条的,总有一条适合“你”的发展。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教育界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幼儿教育发展开拓了空间,也为教师评估孩子能力提出了挑战。
具体来说,加德纳的智能新概念为幼儿园教师的观念起到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一.教师要树立在“智能面前人人平等”的儿童观。
现代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面对千差万别的幼儿,教师要真正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平等对待,需要在强有力的理论背景下形成的深刻观念予以支持,让教师充满信心地面对每一个幼儿。
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意义表现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
这促使教师要走出以片面的、单一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误区,开始以多元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幼儿,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和信任每一个幼儿。
多元智能理论又指出,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使我们达成了共识:幼儿园里没“笨孩子,他们是各具智力特点,有不同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幼苗的汇集。
我们要相信“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只要教师运用适宜的方法去开发幼儿的潜能,幼儿将不断进步与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主张人类智力是多元化的,包含不同的智能类型,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在这些不同的智能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擅长之处,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和发展每个人的多元智能,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和展现自己的潜力。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的智力观念,不再将学习和智力局限于语言和数学能力,而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擅长不同的领域。
这种理论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提倡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机会。
这将有助于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塑造孩子性格、思维的重要阶段,更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幼儿教育能够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促进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孩子的情商和智商,为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发育期,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教育影响深远。
一个优质的幼儿教育环境能够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孩子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打造一个优质的幼儿教育环境,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
【字数:263】2. 正文2.1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类型的智能,如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文字智能、空间智能等,因此教育者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智能进行培养和发展,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幼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启示
【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研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路的多元智力理论,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以及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教育启示
智力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绝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归属于个性的范畴,突出其两大特点:一为成功地解决问题;二为有良好的适应性。
皮亚杰明确指出,智力的实质就是适应。
我国的朱志贤教授将智力定义为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1]。
关于智力的结构,是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个课题。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写了一本《智力结构》的书,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在国际心理学界,掀起一番新的评论,对智力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美国哈
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反驳了上述观念,并提出了与此相对的智力定义。
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
的能力”[2]。
据此,加德纳提出智力具有多元性,人有七种基本智力。
这七种智力是:(1)言语—语言智力(2)逻辑—数理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节奏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自我反省智力。
加德纳在提出这一理论十年以后,又提出了另外两种智力,即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
(8)自然智力: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9)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和终极世界的倾向性。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九种智力潜能,教育和训练对于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
他还认为几乎所有人身上都体现着多种智力的组合,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
2.多元智力理论的特征
2.1注重整体性。
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因而他呼吁对这七种智能给予同等注意力。
2.2强调差异性。
尽管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能,但由于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
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3]。
2.3突出实践性。
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4重视开发性。
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而帮助每个人彻底地开发他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确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
学校教育应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3.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3.1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他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
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4]。
教育就应当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发展他们的各项智能,扬长避短,优化他们的智力结构。
3.2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比较重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这一模式不仅使多数学生存在片面发展的倾向,而且压抑了学
生的个性和创造性[5]。
多元智力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模式设计思路: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进行课程模式设计时,要求我们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多种智力领域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
3.3确立“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
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6]。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3.4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评价的导向作用或者说“指挥棒”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应建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
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而应该考虑多元智力的另外几个方面。
其次,在评价的方式上,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而不能只注重卷面的考试。
最后,
在选拔的依据上,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以关注个体成长历程的记录进行评价,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不仅仅是着眼于学生一时一事的静态表现。
4.关于加德纳多元智力观的几点思考
4.1智能的范畴问题
智能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智力”范畴,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语言、数学、音乐、体育、航海等等领域,个体只要能在某一种或数种困难的领域中获得高水平的能力,即使他在其它领域能力水平较为低下,我们也不能下该个体智力落后的结论,而只能说他智力发展不全面。
近些年来掀起的以eq代替iq 的“运动”。
声称iq只能决定成功的20%,而关键性的80%是由eq 决定的[8]。
关于这些轮番登场的理论的科学性尚有待于商榷,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点: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仅用智力测验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智力程度的唯一标准,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智慧的综合能力方面。
4.2智力的文化取向问题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其思想和行为无不深受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人的智力行为也毫不例外。
在一种文化背景下是智力行为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则属于非智力行为,这取决于该行为是否被文化环境所珍视。
评价智力发展的程度首先应站在测验实施对象的文化立场上,这一点已逐渐成为智力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识。
4.3智力是一种潜能
至今为止,有将智力看成是一种综合潜能的趋势,认为智力是各种基本认知能力的综合,加德纳对智力的理解就反应了这一点[9]。
他认为智力是一种潜能,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的发展,就是个体对自己内在潜能的不断挖掘的过程,通过恰当的教育介入可以促进或激发这种发展。
看来,智力到底是什么,虽然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但将智力看成是一种综合潜能的观念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5.小结
多元智力理论目前正风靡美国等国,已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多元智力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不仅如此,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很快在教育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多元智力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势不可挡。
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路的支持。
相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能够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提供一个积极的参考,同时为我们构建适应21世纪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模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2]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冷英,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及其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1);
[4]夏惠闲神话与使命—对多元智力的认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1,(6);
[5]金丽,周国宝.多种智力论与素质教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1);
[6]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o0,(9);
[7]裴祈宁,张桂春,“多元智力”:教育学的关注与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
[8]斯腾伯格俞晓琳,吴国宏译超越iq一一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赵俊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