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年代散文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十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十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13
• 其次,秦牧的散文 “形散”而 “神聚”,也就是体现了通常所说的 “形散而神不 散”
的散文基本特征。虽然秦牧在其一篇题为 《散文领域——海阔天空》的学术论文 中大 力倡导 “大散文”的理论观点,强调当代散文的一种突破性,竭力做到旁征博引, 然 而繁多的材料却能处处紧扣 “中心”,杂而不乱,真正做到寓控制于放纵之中,正如 翱翔天际的风筝始终牵引在放者的手中,这根线从看似庞杂的材料中寻到相通之处进 而将其牵引在一起。 《社稷坛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大开大阖、思接千古,如五色 土的历史缘由、屈 原等千百年来思想者的不断探求……看似天马行空、纷繁芜杂,但多 条思索的纹路统 一于一条抒情主线周围。始终以社稷坛、五色土为线索贯穿全篇,松 弛得宜,聚放自 如,形成大气磅礴、汪洋恣肆的散文风格。在叙事过程中夹叙夹议, 运笔轻重浓淡、 参差有别,在大起大落的变化中整合结构以实现形神的统一。作者把 美丽的幻想与深 刻的分析结合起来,情理交融,使想象的境界臻于深邃悠远,发人深 省,启人深思。
14
三、刘白羽
• 刘白羽 (1916—2005),北京人,部队作家,与杨朔、秦牧并称为 “当
代散文三大 家”。在小说、散文两方面均有建树。刘白羽的散文创作大致经历了 两个阶段:1936年 至1958年是刘白羽散文创作的早期阶段,以通讯、速 写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单篇散文 《关于长城的回忆》、《从黄昏到夜晚》、 《横 断中原》,通讯报告集 《游击中间》、 《环行 东北》和 《延安生活》等。其中 出版于1946年的 《延安生活》中的七篇作品较早地报 道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新 面貌新生活,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创作 了大量优秀的散文 作品,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散文集 《为祖国而战》、 《朝鲜在战火中 前进》、 《对和平宣誓》等,体现了刘白羽部队作家的本色;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题 材的有散文集 《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 《平明小札》等,享有极高声誉。 第二 个阶段是1959年以后,1959年 《日出》的发表标志着他由 “战地通 讯”向 “抒情散 文”的根本性转变。《芳草集》、《海天集》、《秋阳集》等先 后问世,表明了他对散文创 作的不懈追求。

第16章30年代的散文ppt课件

第16章30年代的散文ppt课件
3、丽尼、陆蠡、缪崇群的抒情散文:
(教材P249-250)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 。
初期采用散文诗的写法,倾吐自我的苦闷哀怨, 时或憧憬光明;后来,转向叙事,并融散文、小 说为一体。作品有《寻找》、《鹰之歌》、《圣 者》、《江南的记忆》等。
陆蠡(1908-1942),字圣泉,笔名有陆敏、六 角等,浙江天台人。散文集有《海星》、《竹 刀》、《囚绿纪》等。多写年轻人的回忆、幻想、 沉思;控诉不合理的旧世界。抒情委婉含蓄,节 奏舒缓,具散文诗风味。
▪ 孤寂苦闷的散文家以含蓄委婉、极富美感的文字勾勒出自己内心的感 受和情绪,整篇文章犹如一幅充溢着想象空间的印象派作品。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的描绘,朦胧而黯淡的色调,《独语》堪称是一篇现代 派美文佳作。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郁 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 以后——慢慢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 袤的社会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 为主。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 鲁迅杂文的风格也随着时代和社会以及 他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 。前期 风格热烈,后期风格变得深沉冷峻 。
▪ 运用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 理,是鲁迅杂文的显著特点之一。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全套PPT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全套PPT课件
中国社会(时代)
——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 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 马甚而不及牛马。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天下太平,有一 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 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
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 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明确:
“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 “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 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 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 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 “万分欢喜”了。这句话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
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是什么呢?
(12——14段)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百姓的愿望是什么?鲁迅又持何种态度?
明确: 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 代”。
②虽对现实不满,但“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 时代,丝毫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要求。
③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 凉,才不得不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 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郁达夫《怀鲁迅》
1936年10月,鲁迅逝
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 天,郁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 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格言的 文字。今天,我们学习鲁迅 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 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 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 国家”。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五猖会等16份)

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五猖会等16份)

单元导学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注字音 猖獗 n 豪奢 考据癖 .jué 美髯 .rá .shē .pǐ 高跷 篡 改 cuà n 忐忑 开 zhà o .qiāo . ..tǎn tè 肇 . 蹊跷 ������ī 蹊径 ������ī 2.写汉字 ������������ā������ 姣好 ������������ā������ 蛟龙 摔������������ā������ 跤 强逼������������ǎ������ɡ 强敌������������á������ɡ 称������ℎ������ò娖 捕������ℎ������ō捉 局������ù促
单元导学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较完整地记录 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 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乃至当时社会的重要文 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五猖又称“五通”“五圣”。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 、蛇五种动物之精。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 “五通神”请出来巡游。这些迎神赛会当然是迷信活动。但在当时, 广大贫苦人民生活贫困,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这 种环境下,赛会也算作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本文主要记述“ 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 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2)心愿 志愿 ①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 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 ②每到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要在铺天盖地的高校 招生广告前徘徊。 提示二者都指愿望。“心愿”指一般的愿望;“志愿”指志向和愿望, 一般指较大的。 (3)界限 界线 ①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 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②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界线是太行山脉。 提示二者都指不同性质的分界。“界限”多指抽象的、范围大的, 又有“限度”之意;“界线”指具体的分界。

《故都的秋》一等奖课件ppt完整版

《故都的秋》一等奖课件ppt完整版
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探究北京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因素对郁达夫创作《故都的秋》的影响,揭示 地理环境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历史学背景知识补充
北平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介绍北平(北京)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等背景知识,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故都的秋》中所蕴含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 涵。
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
的眷恋。
优美的语言表达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将秋天的景色描 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
美的享受。
强烈的感染力
作品通过对故都秋天的 深情描绘,打动了无数 读者的心灵,引起了广
泛的共鸣。
06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文学地理学视角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构建
分析《故都的秋》中北京城的地理空间布局,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地理空间的描绘 来展现故都的韵味。
掌握《故都的秋》的散文特点,如抒情、写景、叙事等;学习鉴赏 散文的方法,如品味语言、感受意境、分析手法等。
故都的秋景描绘
详细分析课文中故都秋天的景色描绘,包括秋色、秋声、秋味等, 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意和情感。
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
了解《故都的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如传统文化中的秋 思、作者郁达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等。
教材。
教学需求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设计本课 件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课件特点
本课件结合多媒体手段,通过丰富 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生动展 现故都秋天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
作者简介及主成就
作者生平
文学风格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 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诗人。
THANKS
感谢观看
01

现代文学20年代散文完整ppt课件

现代文学20年代散文完整ppt课件
3. 朱自清散文风格:缜密细致,温柔敦厚,漂亮 精美,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情见长,重情 (“以情胜”),情景交融是其散文的主要特点。 但也有“着意为文”精细之嫌。
精选编辑ppt
26
• 4、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特贡献:
(1)真挚深厚的情感基调;《背影》《给亡妇》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荷塘月色》 (3)缜密精巧的构思。《冬天》 (4)清幽细密的语言。
精选编辑ppt
34
(三) 梁遇春的散文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 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 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文学活动 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
精选编辑ppt
9
A.小品文(随笔,美文):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 地”,是抒我之情的“言志”。他乐于饮苦茶、读杂书, 陶醉于他的“苦雨斋”那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去玄思冥想, 言志作文,在文学上寻找安慰。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 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B.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 产生了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精选编辑ppt
3
20年代散文创作概述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者。《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创作的是议论时政的杂 感短论。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成就也最高。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三.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 们以文字优美而著称。其他作家如许地山、叶圣陶等。
精选编辑ppt
20
5.周作人散文的影响:
•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周作人 这一流派。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丑石》、《月迹》、《商州初录》、《商 州又录》等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2《匆匆》PPT优秀课件

2《匆匆》PPT优秀课件

主题思想启示
从《匆匆》的主题思想中 汲取启示,引导读者思考 如何更好地珍惜时间、追 求梦想和实现人生价值。
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概述
简述了《匆匆》中的故事 情节,包括主要事件、情 节转折和结局等。
故事情节分析
分析了故事情节的逻辑关 系、情节推进和节奏把握 等方面的特点。
故事情节评价
对故事情节的创意、完整 性和吸引力等方面进行了 评价,并探讨了其成功之 处。
05 《匆匆》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影响
朱自清的《匆匆》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众多作家对时间、生命 和人生的思考。
教育价值
《匆匆》被广泛选入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培养学生阅 读、写作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素材,有助于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匆匆》PPT优秀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匆匆》的作者介绍 • 《匆匆》的创作背景 • 《匆匆》的内容概述 • 《匆匆》的艺术特色 • 《匆匆》的影响与评价 • 《匆匆》的教案设计
01 《匆匆》的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 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等职。他致力于古典文 学研究,主张“真、善、美”的文学艺术追求,反对虚假和低俗。他的作品以清 新自然、真挚感人而著称,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的主要作品
《背影》
《绿》 《匆匆》
《荷塘月色》 《春》
作者的文学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美文”的提出,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要求在散文 创作上的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给新文学开辟 了一块新的土地”。
2.周作人的散文作品:
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他在20年 代出版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 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影响之一,是创造了 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 来。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 一般特征。
• 主要是以鲁迅为旗手和代表的政治杂文、 杂感。 《新青年》——《莽原》——《语丝》— —《萌芽》、《太白》、《中流》
• 后分化为自由主义作家群:《语丝》—— 《骆驼草》、《水星》、《论语》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 (一)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 人。他因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对新文学的 建设作过多方面的贡献而受到人们的赞颂; 因在30年代反对左翼文学而引起过人们的 争议和批评;也因在抗战时期投敌变节而 受到人们的唾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毁誉 交加的一个著名作家。
举例:《喝茶》
•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 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 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 何况又加糖——与朱奶?……红茶带‘土斯’ 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 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绿茶,在鉴 赏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 果腹了。”“喝茶当于瓦屋纸宵下,清泉绿 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 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 不可,但偶然的片刻的优游乃正亦断不可 少。”
现代文学年代散文
• 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过程中,过 渡最自然,最成功的是散文。从传统文学中 自然的过渡,保持了与传统更多的联系。
• 鲁迅在30年代曾这样评说:“到五四运 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 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总貌
20年代散文创作概述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者。《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创作的是议论时政的杂 感短论。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成就也最高。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创作的议 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 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 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 迅是其中主要作家。此外还有李大钊、 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4.平和冲淡的小品文
(1)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平 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举例:《北京的茶食》
• 总觉得住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 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限,
•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 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 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 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 且是愈精炼愈好。
A.小品文(随笔,美文):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 地”,是抒我之情的“言志”。他乐于饮苦茶、读杂书, 陶醉于他的“苦雨斋”那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去玄思冥想, 言志作文,在文学上寻找安慰。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 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B.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 产生了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三.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 们以文字优美而著称。其他作家如许地山、叶圣陶等。
四. 创造社的散文作家:以郁达夫为代表,真正显示其散 文独特艺术成就的是游记。20年代的散文以《还乡记》 和《还乡后记》为代表。30年代代表作是《屐痕处处》 《达夫游记》。其他作家如郭沫若。
• 周作人的散文不追求文字表面的漂亮和雕琢,而 是凭渊博的学识和恬淡的趣味,把文体发展到任 心闲话、着手成春的境地。
4.平和冲淡的小品文
• 周作人带动了散文中闲话风的形成。如饮 酒、品茶,使平淡的生活充满了艺术性和 风雅,同时也隐含了无奈平和冲淡和苦笑 的复杂态度。苦涩是周作人最基本的生命 体悟,也是周作人散文最基本的文化品格。
C. 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实验了一种“文抄公体”的散文形 式,文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 其间的是周作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或两 者兼而有之。
3、周作人散文的两种风格:
• 周作人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 两体。他最擅长的为“冲淡平和”的闲谈体,意 蕴深远、风格独到、造诣极高。
• “浮躁凌厉”的杂感(多收入《谈龙集》《谈虎 集》)
• “冲淡平和”的小品(重点) • 从内容上看分别对应:注重议论、批评的杂感和
偏于叙事抒情的小品两类。
4.平和冲淡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文
• 平和冲淡,闲适自如的优裕文风,飘逸洒脱而又 自成定格。
• 周作人散文的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蕴涵 着无穷的韵味的浓,初看平淡无奇,凝神观之, 里面蕴涵着无穷的大千世界。
举例:《乌蓬船》
•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 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 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 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 贺家池,壶筋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 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 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 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 …… )夜间睡在 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 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 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 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 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
1.“周作人的散文观:“美文”概念的提出
•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 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
• “美文”就是记叙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美文可 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 己的“思想”。
• 周作人所提出的“美文”就是通常说的散文小品。 特点是“真实简明”,又幽默、雍容、漂亮、缜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