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20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1. 反传统和反古典,20年代散文的一大特点是对传统和古典
观念的反抗。
作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和约束,追求个性化
和创新的表达方式。
他们摒弃了古典主义的修辞和格律,更加注重
自由的写作风格和个人的表达。
2. 现实主义和写实,20年代散文作品强调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和描绘。
作家们关注社会问题、阶级冲突、城市生活、工业化进程
等现实主题。
他们通过真实、细腻的描写,力图展现出真实的社会
面貌。
3. 流派多样化,20年代散文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包括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实验性写作等。
自然主义注重对社
会现象的客观描写,现代主义则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实验性写作则尝试突破传统的叙述方式和结构。
4. 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20年代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散
文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特点。
作家们追求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探索
内心世界和个体的存在意义。
他们倡导自由思想,对传统观念和道
德规范提出质疑,试图突破社会束缚。
5. 简洁明快的语言,20年代散文作品的语言风格多以简洁明快为主。
作家们追求简明扼要的表达,避免冗长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
他们倾向于使用口语化的语言,使作品更贴近日常生活。
总的来说,20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和反古典、现实主义和写实、流派多样化、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以及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作家们的创新精神。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冰心散文• 早期散文:• 《往事》(一);• 《往事》(二);• 《寄小读者》;• 《山中杂记》。
• 爱的哲学:“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 1.歌颂祖国:• (1)赞美祖国的文化;• (2)浓浓的乡愁。
• 2.颂扬母爱:• “世上没有两样事物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测量;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怒,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
”(寄小读者.通讯十》)• 3.讴歌童真:• 4.赞美自然:•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 艺术风格:委婉细腻的抒情风格。
• “满蕴着温柔,• 微带着忧愁,• 欲语又停留。
”• 文体特征:“冰心体”(小诗体)• 1.构思美:巧于构思,善于以对事物特定情态的描绘为触发点,借物、借景抒情;• 《往事.七》《寄小读者.通讯十七》• 2.意境美:“海葬图”、“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放在一个空明莹澈的水晶棺里,用纱灯和细乐,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之夜,将这棺儿送到海上,在一片挽歌声中,轻轻的系下,葬在海波深处。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教学目标:1、把握整个20年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2、掌握重要作家如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的创作。
3、把握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重点:1、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2、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3、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2课时)教学重点:周作人的“闲话体”艺术散文风格。
一、20年代散文概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
朱自清则评价说: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这时期产生了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等现代散文四大家以及鲁迅、林语堂、徐志摩、梁遇春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到了三十年代则出现了何其芳的《画梦录》,四十年代又出现了张爱玲的《流言》,是现代散文家的队伍不断扩大。
二、简介五四前期的《新青年》“随感录”散文。
(1)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2)《新青年》随感录特点:a、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
此外还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
b:“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
周作人曾列举自己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毫不留情地指出“它只是顽强地主张自己的意见,至多说得理圆,却没有什么余情”。
(3)《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新青年》《语丝》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所谓言志指派散文流派,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与前一派自是路向不同;不过,在五四初期大体上还是取同一创作立场的。
20年代散文概述

20年代散文的成就:
1、散文样式自身的轻快便利。 2、中国散文自身悠久的历史 传统。 3、外国散文的艺术借鉴 4、时代风云的影响。
“随感录”作家群与现代杂文
时评、短论为主;论战、批判色彩浓重。形式多样, 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最早显示了白话文的艺术特质,奠 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影响
1、陈独秀:“随感录”文体的开创者。 主要作品有:《偶像破坏论》等。
周作人的双重人格 要想了解周作人的散文,必须首先了解周作人的人格。在周作人身上,显著地 体现着双重人格的现象。作为封建旧时代的“叛徒”,他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是激进的思想启蒙主义战士,是一个“流氓鬼”;而作为“隐士”,他又具有浓 厚的退隐思想,时刻想着退下来,放弃战斗,躲开纷纭复杂的现实矛盾,躲进 “苦雨斋”,闭门读书,做一个闲适的隐士,当一个“绅士鬼”。他曾经自我解 剖说,当“绅士鬼”在他心中占了上风时,他便“学习对淑女们的谈吐与仪容, 渐渐地由说漂亮话而进于摆臭架子。”而当“流氓鬼”占优势时,“我便跟了他 去彷徨,什么大街小巷的一切隐秘无不知悉,酗酒、斗殴、辱骂,都不是做不来 的,我简直可以成为一个精神上的‘破脚骨’。”在周作人的语境里,“绅士鬼” 是指维护社会现存秩序的上流社会的有教养的人士, “流氓鬼”是指对现存社 会秩序持叛逆精神、反抗态度的人。这两个鬼经常在周作人身上发生冲突、交锋, 使他摆脱不掉,他说:“我对于两者都有点舍不得(放弃),我爱绅士的态度与 流氓的精神。” 周作人之所以摆脱不掉两个鬼的纠缠,在行动上表现得既有“叛徒”的激进,又 有“隐士”的消极,主要是因为他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前进道路,并坚持走下去。 对于这一点,他在《寻路的人》一文中说得非常明白,“我是寻路的人。我日日 走着路寻路,终于还未知道这路的方向。” 由于不知道路的方向,所以只能在 “十字街头的塔里”,“不知所向”。(《十字街头的塔》)应该说,周作人对 自己的剖析是非常坦诚的。 1935年,他在《五十自寿诗》里说自己“半是儒家半释家”,道出了双重人格的 根源。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乌蓬船
“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 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 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 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 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 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 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蓼 和白草,渔舍,各式各样的,困倦的时候睡在 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 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般只的招呼 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 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 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 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 想的行乐法。”
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 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 的熏陶。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
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 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 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 从容舒徐,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 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这种文风特点可归纳为: 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周作人的散文简单、
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 的阅读感觉。
评论选摘:
“看了他的小品,仿佛看见一个博学的老前辈在那儿 对你温煦的微笑”。(赵景深) 那众多篇章中仿佛有一位学者,“在路旁小小池沼 负手而行,对萤火出神”,“用平静的心感受大千 世界的动静”。而其中“所表现的僧侣模样、颇含 世情的人格,无一个人有与周先生相似处”。(沈从
第四章:20年代散文

第四节 冰心的散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冰心是散文小品方面最早取得成
就的文研社作家。 冰心的《笑》,一九二O年, 《小说月报》,是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引人注目的美文小品。
冰心散文中最能表现冰心个性的,是她的“爱的哲
学”。对母亲、兄弟、弱小者,对人类和自然的爱, 是冰心20年代散文创作的中心。 她的散文是重情、含蓄、简练,哀而不伤,柔和、 委婉,形成了最具个性的 散文风格。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
《谈虎集》《谈龙集》。
四、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周作人散文风格最突出之点便是它的平和冲淡。首 先是感情的淡化。平淡是超然与冷漠逃避的结合。 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蕴涵着无穷的韵味。 他的散文融智慧、知识、教养,中西文化为一体 。 1、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 2、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 3、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冲谈 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 “涩味”。
。
文章中极力淡化对于故乡的眷念,却在另一面常 常表现着对故乡的草木、风土熟悉至入微的境地, 凸现着感情的丰腴沉着,显示出一腔深情。
以质朴的语言对民俗的东西忠实地记述, 以存野趣;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去芜存精,是 这篇散文以及周作人若干散文化野趣为雅趣 的契机之一。 把浙东的民俗推广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 去。《故乡的野菜》虽然只不过千二百字, 引文却占据了将近六分之一。 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野菜”。 平和冲淡的“野菜”。
由于人生追求与艺术旨趣相近,在散文创作中已形 成了一个“白马湖作家群” 。
第一节 20年代散文概述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瞿秋白的《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郁达夫《还乡记》、《还乡后记》、 《立秋之夜》,郭沫若“小品六章”,梁遇春《春 醪集》与《泪与笑》,徐志摩的《落叶》、《自 剖》、《巴黎的鳞爪》陈西滢的《西滢闲话》等都 是20年代散文的名篇佳作。 五四散文的特点:突出表现了作家个性,革新了散 文的内容 ;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文体多样,表 现自由,不拘一格;受世界文学广泛影响;表现了 作者们深厚的学养。
现代文学20年代散文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创作的议 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 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 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 迅是其中主要作家。此外还有李大钊、 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表的政治杂文、 杂感。 《新青年》——《莽原》——《语丝》— —《萌芽》、《太白》、《中流》 • 后分化为自由主义作家群:《语丝》—— 《骆驼草》、《水星》、《论语》
俞平伯
(三)痴情于乡村生活的废名 小说的散文化追求,注重意境的传达,清新 素朴,抒情浓郁,融合古典诗歌的象征手法 与西方的现代技巧,追求一种朦胧的散文意 境,语言晦涩,“有意低徊,顾影自怜”, 鲁迅批评此之为“废名气”。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 文
(一)冰心 1、宣扬爱的哲学 2、文学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白话文的雅 化,文学化,艺术化;中文的西文表达法,西文表 达的中文化。 3、冰心体散文:文字清丽畅达、情感真诚温柔、情 绪雅致婉约。 4、作品:《笑》、《往事》(2篇)、《山中杂 记》、《寄小读者》等
•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 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 • “美文”就是记叙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美文可 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 己的“思想”。 • 周作人所提出的“美文”就是通常说的散文小品。 特点是“真实简明”,又幽默、雍容、漂亮、缜密。 • “美文”的提出,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要求在散文 创作上的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给新文学开辟 了一块新的土地”。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佛理与清淡春醪集泪与笑绅士风情许地山空山灵雨宗教与哲理写实风格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藕与莼菜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山中杂记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瞿秋白饿乡纪程郁达夫的散文郁达夫的散文率真坦诚文笔恣肆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散文

情主人公的形象。
3,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创作形式自由
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以人格化的自然为主,也化用了古
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新颖。
4,由于《女神》的创作环境主要是“盲目欧化的日本”,这多少影响
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作“理智的爱”的辩证态度,夹用英文偏多,
有些“过于欧化”,有些诗作稍嫌粗糙。
声音
我要时时刻刻想着我是个中国人,我要做新诗,但是
中国的新诗,我并不要做个西洋人说中国话,也不要
人们误会我的作品是翻译的西文诗。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
《前茅》
1928年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 所收诗歌创作于1921年— 1924年,多数为1923年所作。 它们是诗人告别《星空》中 那种苦闷、矛盾后的希望战 歌,《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太阳没了》《上海的早晨》 等诗预示了诗人诗风的转变。
《女神》在形式方面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主
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 相一致的。它没有固定的格律和形式,完全服从诗人感情 自然流泻的需要。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1,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
时代精神。
2,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
作。……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揉进了他所谓的 “泛神论”。
(孙党伯《郭沫若对现代学术思想的贡献》)
.
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在五四时代氛围中,诗人
反抗、叛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张扬。诗人对太阳、山河、海洋、 生、死、火山、光明、黑夜等一切具有破坏与创造力量的事物, 都无比祟拜。(《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 边上放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 发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 自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 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散文的特点
(三)文体自由,风格多样。有闲适、 幽默、犀利等等风格。 (四)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受英 国的小品文、蒙田的随笔、屠格涅夫、 泰戈尔散文诗等文体的影响。 (五)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散文成 就斐然。
(三)其他作家
1、俞平伯
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等。
刻意模仿明人小品,显示出名士风度。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朦胧、空灵的意 境中,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
2、钟敬文
第一本诗文集《荔枝小品》。
有隐逸思想,冲淡而轻松。
3、废名
早先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的生活,对小人 物寄予同情,后追求朦胧枯涩的风格。
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
内在联系的纽带。如《给亡妇》
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 寓深情厚意。
《背影》
一篇回忆性的抒情 散文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在描写无微不 至的父爱的同时, 写出了独特的人生 感受。
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
《荷塘月色》选择了极有象征意义的景
物来寄托作家的情思,即明月与荷花。
第五章
20年代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
一、“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总貌
1、 现代散文的出世
第一个十年里,散文创作数量大,范围广, 名家多,文体丰富,风格、流派绚烂多彩。
2、“随感录”
3、“闲话风”
二、“五四”散文空前发达的原因
1、中国散文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
2、外国散文的艺术借鉴 3、散文样式自身的轻快便利
思想矛盾与二种散文体式
周作人曾说他的灵魂里有‘叛徒’和‘隐士’, ‘流氓’与‘绅士’两个鬼。 很自然地使他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与‘冲 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 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十分积极;后者, 多收集在〈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永日 集〉等散文集中。
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
2. 《荷塘月色》 A意蕴:知识分子对南方动乱的不满与忧思。 B艺术:描写细腻,情景交融,通感手法。
[例6]
荷塘月色 (节选) 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 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 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 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象是画在荷 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周作人的散文观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大力倡导‘记 叙的’、‘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形成了自己的 一套理论。 首先,他认为散文当以自我为中心,以‘言志’为本。 其次,他主张小品散文应集知识、哲理、趣味于一体, 溶叙事、说理、抒情于一炉。 另外,在小品文的风格上,他多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 随笔的笔调,作闲谈体。推崇‘涩味与简单微’,追 求‘平和冲淡’的境界,可用‘闲适’两字来概括。
返回
返回
五四阶段,周作人的杂文讽喻现实,针砭时弊, 充满战斗活力,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
五四落潮后到27年,周作人处在封建传统的
“叛徒”和隐逸世外的“隐士”的摇摆和转变
之中,艺术情趣也呈现出向恬淡转化的趋向。
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既有“金刚怒
目”的杂文类,也有“悠然南山”小品类 ,
(3)钱玄同(1887—1939)
(4)刘半农
2、《语丝》派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 《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倡导 思想和言论自由。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 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古雅的小品 散文 。
20年代散文的特点
返回
返回
(一)主要内容
1.揭开黑暗社会帷幕的一角,予 以无情暴露和批判。
直涉现实,痛砭锢弊。如《执政府 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 骄子》 、《生命的价值——七毛钱》 等。
2.写家庭,写朋 友,写山水,在 景物人情中抒发 自己的情怀,揭 示人生真谛。
(二)艺术成就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
3.独具风采的散文创作 散文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息 A 杂文:触及现实,信笔直书——“浮躁凌厉“的战斗气 B 小品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平和冲淡的隐士之
风 (1)取材广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写法随便:“散谈”式的体式 (3)真率自然:篇章简洁,文字质朴 (4)幽默味:寓庄于谐,寓谐于庄 4.分析名作《乌蓬船》 A传统文化的眷恋 故乡的风物民俗——清闲优游的情趣 B平和冲淡的格调 书信体的 “ 散谈 ” —— 广博的知识 —— 先抑后 扬之法 —— 不作藻饰的语言
[例5]
背
影 (节选) 朱自清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的背影。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流了下来。 3.望着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 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4.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 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见面。 “背影”是散文的线索,是情感的焦点。文章中四次 叙写背影。第一次写“难忘”,引出往事;第二次写买 橘,表现真挚的父爱;第三次写分别,表现离绪和伤感 ;第四次写幻觉,与第一次照应,表现深深的怀念。
3.徐舒自如的语言
看似从容自在,信笔而出,没有雕琢
的痕迹,但在字里行间之中,却有一
种耐人回味的神韵。
极力追求“平淡自然”的境界,同时 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 味”。
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境界
4、他的闲适、幽默、中庸精神、博学多 才,把外来文化、传统文化融化为一体, 形成了他的性格,表现在散文中就此为 了冲淡平和的艺术格调。
荷花与明月在传统审美经验中已构成固
定的象征意义: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
明月的洁白无暇,都是清高廉洁、清风
亮节的士大夫人格对应物。
3.结构的精致巧妙美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景写情,表 现了很强的时空顺序,描写秦淮河上的 水色、天光、月态、灯影。 《春》从三个层次描写春天: “盼春”——“描春”——“颂春”。 在作为重点的“描春”中,又分写了春 草、春花、春风、春雨构成一种匀称稳 定的结构美。
美文概念的引入 在《美文》(《谈虎集》)中提出美文一概念。记叙的 艺术的叙事、抒情的真实简明的文字。特点是幽默、雍 容、漂亮、缜密。后统称“散文小品” 2、作品:《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 〈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 〉、《周作人集外集〉 上、下。名篇:《北京大茶食》,《故乡的野菜》、 《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
一、周作人
(一)创作简况
初名槐寿,字星杓,入 南京水师堂时改名作人
别名有遐寿、启孟、启 明、知堂、药堂等。
1.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浙江绍兴人 。1903年赴南京求学 ,1906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任中学教 员、大学教授。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1931年九一 八事变后,执留北平,出任伪职,堕落为汉奸文人。抗战 后被捕。1949年出狱,定居北京。
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
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
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
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
逃逸和否定。
1.“写人生”的创作宗旨 A触及社会现实,表现反帝反封建意识,如《生命的价 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 大屠杀记》等。 B描述家庭生活,抒写个人感受,反映社会人生,如 《背影》、《荷塘月色》等。 2.多色调的艺术风格 A以事传情,朴实平淡:如《背影》、《给亡妇》。 B借景抒情,清新优美:如《荷塘月色》、《绿》。 (三)分析代表作 1.《背影》 A意蕴: ①旧社会下层人民的惨淡境况; ②父子亲情,展示人性的真善美。 B艺术:①构思精巧;②白描手法;③质朴平淡的风格
“浮燥凌厉”(杂文)触及现实,信 笔直书——“浮躁凌厉“的战斗气息
“冲淡平和”(小品文)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平和冲淡的隐士之风
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 船》、《故乡的野菜》等。
(二)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1.平和恬淡的抒情
散文中传达的感情,
是舒缓节制、隐而不
显、含而不露的淡淡
的闲情、逸情 。
3、“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思考题
1、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
2、试述周作人散文的主要特点。
二、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 号实秋。祖籍浙江绍 兴,生于江苏东海 因祖、父两辈定居扬 州,故自称杨州人
六. 朱自清及其创作 (一)作家•学者•斗士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自称 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期间开始写 作新诗。1925年转向致力于散文(“ 美文 ”)创作,40 年代改写杂文,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于1925年先后 任清华大学 、西南联大教授 ,抗战胜利后 ,积极投身爱 国民主运 动,病危之际,仍拒绝美援,表现了高尚的民族 气节。 (二)朱自清的散文成就 散文集:《背影》、《踪迹》(诗文合集)、《欧游 杂记》等。 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绿》、《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