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合集下载

7(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散文(阅读)

7(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散文(阅读)
《题辞》: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 ,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地火正在地下运 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 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鲁迅——《野草》
“美学风格 ”
象征 隐喻
如果我们可以把“象征 主义”的出现作为现代主 义诗歌开始的标志的话, 那么这种诗风的真正开创 者,就是鲁迅,而它的代 表作就是《野草》。
徐舒自如的语言
周作人散文
“他的作风,可用龙井 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 ,喝到口里,一股清香, 令人回味无穷,前人评诗 ,以’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说明神韵,周氏散文 ,其妙处正在神韵。”
周作人散文
《寻路的人》:
“这太残酷了,为什么不照例用敝车送的呢?为什么不 使他缓缓的走着,看沿路景色,听人家谈论走过应走的路程 ,再到应到的地点,却一阵风的把他送走了呢?这真是太残 酷了。”
20年代散文
语丝社:
从成员构成看,语丝同仁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 近,即提倡自由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 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 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 、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 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 和言论自由。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 虚”。
“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 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 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 写。这也就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 口,同时感到空虚’”
鲁迅——《野草》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乌蓬船

“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 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 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 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 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 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 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蓼 和白草,渔舍,各式各样的,困倦的时候睡在 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 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般只的招呼 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 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 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 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 想的行乐法。”
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 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 的熏陶。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
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 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 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 从容舒徐,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 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这种文风特点可归纳为: 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周作人的散文简单、
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 的阅读感觉。
评论选摘:

“看了他的小品,仿佛看见一个博学的老前辈在那儿 对你温煦的微笑”。(赵景深) 那众多篇章中仿佛有一位学者,“在路旁小小池沼 负手而行,对萤火出神”,“用平静的心感受大千 世界的动静”。而其中“所表现的僧侣模样、颇含 世情的人格,无一个人有与周先生相似处”。(沈从

20年代散文概述(五四时期)

20年代散文概述(五四时期)

周作人的两类散文:“浮躁凌厉”与“冲淡 平和” 周作人具有叛徒与隐士的二重人格。正如他 自己所说,心中有两个鬼,“其一是绅士鬼, 其二是流氓鬼”(《两个鬼》)。由此,形成 了周作人散文“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 种风格。五四前后及20年代谈时事的战斗的杂 文屑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而五四时期的杂感、 读书随笔及20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 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一类。
1、个性化。独抒性灵、率真自然的散文较多。
2、散文表现内容扩大
3、文体自由,风格多样。
4、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5、成就斐然。
朱自清:“有种种的样式,种种流派,表现 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 日新异月: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 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 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 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 此。”
创造社的散文创作
“创造体”:最为自由,最见个性的一种文体。 1、郁达夫:坦白、真诚、感伤,带颓废色彩。 《还乡记》 、《海上通信》
2、郭沫若:张扬自我、热爱自然、关心社会。
“小品六章” 本质上是一个抒情诗人,所以他

的作品无一不具诗情。他的散文与小说很难区分。
语丝派散文
语丝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
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
文学流派,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 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平和的小品散文 。 语丝体:幽默、泼辣
“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924年,陈源、徐志摩等在北平创办《现代评论》 杂志,围绕着它,20年代中期出现了“现代评论” 派散文,其成员多是留学欧美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 分子,政治倾向上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相 对立,这自然影响了他们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 “现代评论”派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有徐志摩、陈源 (陈西滢、现代女作家凌叔华的丈夫)、吴稚晖等。

6二十年代散文

6二十年代散文

风格:玄妙的哲理与感伤 的思绪的融合,独抒性灵,用 笔细腻,意境朦胧灵动。但有 时过多铺饰,少了天然之趣。 被周作人成为“近年来的第三 派新散文的代表”。
冰心 宣扬爱的哲学。冰心体散文文 字清丽畅达、情感真诚温柔、情绪 雅致婉约。如作品:《笑》、《往 事》(2篇)、《山中杂记》、《寄 小读者》等。用通讯的形式写的文 艺散文,表现对祖国母亲大自然的 爱,表现爱的哲学,成为冰心体。
6、 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特点 1)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 2)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 3)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 构成了冲谈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 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 涩味”:a.文词的涩与简单 b.心绪的 涩 c.文章的涩)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 1、生平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 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 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
2、美文概念的引入。 周作人的所谓“美文”,其实 也是含有冷嘲和批判的。但主 要以自然平淡的态度出之。 幽 默、雍容、漂亮、缜密,便是“ 美文”的主要特点。周作人自己 首开风气,写出了许多抒发性 情的文字。
3、作品:《自己的园地》、《谈虎 集》、《谈龙集》、《泽泻集》、 《 永日集》、《北京大茶食》,《 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 》、《乌篷船》、《雨天的书》等 。 4、散文的两种风格:浮躁凌厉与和 平和冲淡
5、周作人这种风格的散文带动了一 个“闲话风”气候的形成。 周作人带动了散文中闲话风的 形成。如饮酒、品茶,使平淡的 生活充满了艺术性和风雅,同时 也隐含了无奈和苦笑的复杂态度 。苦涩是周作人最基本的生命体 悟,也是周作人散文最基本的文 化品格。
人道主义的哲学观念,民主主义的政 治观念和人的文学观念,构成了周作 人的三大精神支柱。 艺术的品味人生和人生的艺术品味。 周作人的散文是其人生况味的表达, 而其散文的艺术品味又进入到了作者 的人生之中,周作人的散文与其生命 具有互为关照的关系。

6-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6-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三、“冲淡平和”: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 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 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却是冲淡平和的一类 散文。
北京的茶食
周作人(1924年2月)
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 翰》,中间说起东京的茶食店的点心都不好吃了,只有几家如上野山 下的空也,还做得好点心,吃起来馅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在舌头上 分不出各自的味来。想起德川时代江户的二百五十年的繁华,当然有 这一种享乐的流风余韵留传到今日,虽然比起京都来自然有点不及。 北京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 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即以茶食而论,就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有滋味 的东西。固然我们对于北京情形不甚熟悉,只是随便撞进一家饽饽铺 里去买一点来吃,但是就撞过的经验来说,总没有很好吃的点心买到 过。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的茶食,还是有而我们不知道呢?这也未必 全是为贪口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 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 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
《野草》是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连《题辞》共24篇, 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连载于《语丝》上。这一 时期的鲁迅,正处于理想与现实、前进与彷徨、希望与绝 望的矛盾之中,《野草》真实地记录了他精神探求的苦闷 和心灵呼唤的声音。鲁迅在1932年10月14日所写的 《〈自选集〉自序》中曾经描述了当时的心境: “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 隐,有的前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 变化, 并且落得一 “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 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 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

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1)众体兼备: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实践,曾对各种各样的散文体式做过尝试。

政沦、随感、游记、速写、书信、序跋等,都进行过探索并获得广泛的成功。

这一点,在同时期的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2)取材范围十分广泛。

大至社会人生的重要问题,小至酿酒品茗的身边琐事,真是"无意不可入,无辜不可言"。

而在取材广泛,体式多样的作品中,作者的独特艺术风格一以贯之。

3)广泛的知识性。

海阔天空,上下古今,旁征博引。

不仅内容充实丰富,也以广泛的知识开阔了读者的眼界。

特别是大量的外国民主主义思想与文学艺术的知识,对于唤起个人的与国民的自觉",是有进步意义的。

4)丰富的幽默性。

他善于以庄谐杂出之笔,自然质朴的抒情方式,创造含蓄隽永的意境,因而形成了冲淡清涩的风格特征,从而把广泛的知识性和丰富的幽默性统一起来。

5)独特的语言风格: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2、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

主要艺术特色与风格有:1、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今人古籍、伟人平民等无所不谈。

充分体现了语丝派自由随便、无所顾忌的创作态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广见博识。

2、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

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土之恋。

3、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含蓄耐读的“简单味”,有一种寓庄于谐、寓谐于庄。

4、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

3、简答朱自清散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的思想和艺术。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是朱自清反映现实、富有社会意义的散文,表现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

这类散文在艺术上善于以小见大,从一个生活断片、一件小事深入开掘出重大深刻的主题。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鲁迅: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 乎在 小说戏曲、诗歌之上。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 钱玄同:批评儒家思 想的—员猛将,其 《随感录四十四》、 《随感录四十五》, 是痛快淋漓的文字, 颇适合当时激进的阅 读心态。
• 鲁迅 :“颇汪洋, 而少含蓄”慨括其文 风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 作家散文
• (一)冰心 (1900-99) • 1、简介: • 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 1、 《语丝》 • 1924年11月创刊的《语丝》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
《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与周作人都 是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上,语丝派是 比较执著的。 • 2、语丝体 • 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 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 “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 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 排击,”

006现代部分第六章 散文(一)

006现代部分第六章 散文(一)

2、“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 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集》、《自剖
集》、《巴黎的鳞爪》、《秋》。 • 特色:想象丰富,结构繁复,语言铺张, 词藻华丽,感情强烈。
20年代散文的特点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
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自 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 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1) 谈论知识,探索人生,语言机智而 有文彩。 (2)善于在小题目里开掘微言大义,引用 外国的经典、警句信手拈来,却又处处 切题。
(3)折射出作者的孤傲气:懒散的绅士风
度,不愿受约束的个性,享受人生的生
活主张。
• 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某种哲理,又喜作反
语,表面看似是标新立异,实质上是一 种很成熟的愤世嫉俗。
2、瞿秋白(1899——1935)
• 《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 开中国报告文学之先声
•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 散文
1、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
《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 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 “语丝文体”
出清丽的文字,雅俗并出,很有风致。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 会”作家散文
1、冰心的散文集《往事》与《寄小读者》、 美文小品《笑》;冰心散文中的“爱的 哲学”;“冰心体”。
2、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与《你我》; 朱自清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3、丰子恺、梁遇春、许地山、瞿秋白的散 文
一)朱自清的散文
• 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
寓深情厚意。
• 《背影》
• 一篇回忆性的抒情 散文 •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在描写无微不 至的父爱的同时, 写出了独特的人生 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神秘,但表 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
(4)《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 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文。
陈西滢:闲话式的幽默散文。有《西滢闲
话》。
八、《野草》
《野草》(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间,是鲁 迅“彷徨期”的作品,是他用象征的手法表达 自己的感情、对人生和现实进行哲理思考的结 果。直面现实,既直面社会的黑暗,又直面自 己内心的痛苦,是《野草》的基本倾向和精神 特征。
《野草》开“独语体”散文之风:
创作集结地,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新青 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周作人都 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 点,语丝派是比较执著的。
语丝文体——主要特色是作文明批评和社会
批 评 ,“ 任 意而 谈 ,无 所 顾忌 ” ,文 字 中 “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
林语堂(1895——1976)语丝时期,介绍
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 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 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 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 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 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 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二、《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其他作家
丰子恺 :染有佛理 。 梁遇春 :耽于沉思。 许地山 :渗入宗教气氛。 叶圣陶、郑振铎、茅盾 :写实风格最强。
五、郁达夫与创造社作家散文
无所隐饰暴露赤裸裸的自己。散文很恣肆放 达,靠才情动人。
郁达夫:率真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
六、语丝派散文
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
《野草》的艺术特色:
( 1 )《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象征 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 复杂的内心感受。例:人物如过客;自然景 物如天空、枣树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 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
(2)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 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 的告别。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一、“五四”散文状况总评
朱自清: 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 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 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 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 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 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鲁迅:
“独语体”散文是不需要听者或读者的,甚至 是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紧张与排拒作前提的。
《野草》的思想内容:
(1)《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 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 战斗、追求、牺牲精神。
(2)《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 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 悦目,陶醉 于秦淮河入夜的景色。而后妓船的出现,使 得作者的心绪起了很大得转折,由对美景的 沉醉转为落入现实的怅惘。
散文艺术特点:
1、文中有画。意境幽美,景物描写细致而有 神韵,使人可感可触,如身临其境。 2、 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似诗如画的美景中, 流露出作者的复杂情思。 3、 文字优美清丽,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多样。 比喻新鲜生动,运用通感的手法。
(3)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 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 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
《野草》中的主人公形象也大多与"枣树"和"
影"一样,都是尼采式的"孤独者",比如《过 客》中一往直前的"客"、《这样的战士》中高 举投枪的"战士"、《雪》中的"朔方的雪"等等。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思考题: 1、找出文章的游踪。 2、指出作者的情绪脉络。 3、分析艺术特色。
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
写起,巧妙地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索,由 利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 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
同时,其中又贯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开始
3 、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 一种涩味与简单味。 4、有一种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四、冰心、朱自清与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冰心: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 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 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朱自清: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
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
过许多西方幽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 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有《剪拂 集》。
七、现代评论派散文
“现代评论”派——20年代中期出现,多是欧 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 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对立,这自然也影 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代表作家徐志摩、 陈西滢、吴稚晖等。
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自由而华丽的散
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周作人的散文观: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后又形 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质:
1 、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 2 、选材平凡琐碎,但有特别情趣。那种情趣 可能未免落寞、颓废,但适合所谓中年心态。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使杂文承担了社会
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 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
先驱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 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 代表性。
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