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转化实验报告(3篇)

基因工程转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基因工程转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基因工程转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基因转化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基因工程转化实验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根据受体细胞的不同,转化方法也有所区别。

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三、实验材料1. 受体植物:小麦植株2. 转化质粒:含目的基因的质粒3. 农杆菌:具有转化能力的农杆菌菌株4. 实验试剂:氯化钙、CaCl2溶液、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抗菌素等5.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无菌操作箱、移液器、离心机、培养箱、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农杆菌活化与扩大培养(1)将冻存的农杆菌菌株复苏,在含有抗菌素的LB培养基中扩大培养。

(2)将培养好的农杆菌转移到无菌条件下,用移液器吸取适量菌液,加入含有转化质粒的LB培养基中。

(3)将菌液在摇床上振荡培养过夜。

2. 农杆菌转化(1)将小麦叶片进行表面消毒,用无菌移液器吸取适量菌液,滴在叶片表面。

(2)将叶片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在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5天。

3. 农杆菌侵染与再生(1)将共培养后的叶片转移到含有抗菌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

(2)待再生植株长出后,进行筛选,去除未转化植株。

4. 转化植株PCR检测(1)提取转化植株的总DNA。

(2)设计目的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3)观察PCR产物,判断转化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农杆菌活化与扩大培养实验中,农杆菌菌株在L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液呈均匀浑浊状。

2. 农杆菌转化共培养后,小麦叶片出现明显的不定芽,表明农杆菌已成功侵染植物细胞。

3. 农杆菌侵染与再生再生培养过程中,部分植株长出不定芽,表明农杆菌已成功转化植物细胞。

4. 转化植株PCR检测PCR检测结果显示,部分转化植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表明基因转化成功。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成功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麦植株。

基因工程复原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复原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复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复原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并验证复原的DNA序列是否与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一致。

实验原理:基因工程是一项利用生物技术对基因进行修饰、编辑或复原的技术。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CR技术进行目标基因的复原。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通过DNA聚合酶酶活性实现的体外DNA复制技术。

PCR技术的步骤包括DNA变性、引物结合和扩增。

首先,将包含目标基因的DNA样品变性,使双链DNA解链成两条单链DNA。

然后,设计两对引物,其中一对称为前向引物,另一对称为反向引物。

这两对引物分别与目标基因的两个末端互补,并在PCR反应中起到定位作用。

引物结合步骤是将引物与单链DNA互补配对,形成DNA引物-模板复合物。

接下来,通过加入DNA聚合酶和适当的反应缓冲液,将复合物暴露于适宜的温度下,使DNA聚合酶在引物模板复合物的作用下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这个过程是以引物为模板,由DNA聚合酶从3'端向5'方向合成DNA链,产生两条互补的新DNA链。

这个循环被多次重复进行,每次循环会使目标DNA 的数量扩增一倍。

最后,通过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

在凝胶电泳实验中,DNA片段会根据其大小在电场作用下向正电极方向迁移,用染料染色后可以可视化分析。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

2. 提取目标基因的源DNA样本。

3. 设计并合成适合的引物。

4. 设置PCR反应条件,并进行PCR反应。

根据目标基因的大小和要扩增的目标数量合理调整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引物和酶的浓度。

5. 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

将电泳所需试剂配置好,将PCR产物与DNA分子量标准品一同加载到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电泳结束后观察结果。

6. 提取目标基因的PCR产物。

7. 进行目标基因PCR产物的测序分析,验证复原的DNA序列是否与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一致。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电泳分析结果和测序分析的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复原实验是否成功,并验证目标基因的DNA序列是否与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一致。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DNA的提取、PCR扩增和基因克隆等基本实验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检测转基因植物的存在。

二、实验原理:1.DNA提取:采用传统的CTAB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目的是获得待测植物样品中的基因组DNA。

2.PCR扩增:选用合适的引物,利用PCR技术将待测基因扩增出来。

PCR反应中需要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试验样品,以确定PCR扩增结果的可靠性。

3.基因克隆:将PCR扩增得到的目标基因与质粒载体进行连接,再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进行转化培养,最后通过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验证目标基因的克隆成功与否。

三、实验步骤:1.DNA提取:将待测植物样品加入CTAB提取缓冲液中,酶解并脱脂植物细胞,通过乙酰酚/氯仿法提取总DNA。

2. PCR扩增:设计合适的引物,进行PCR反应。

反应条件通常为94℃预变性5min,然后循环20-35次,每次循环包括94℃变性30s、56-68℃退火30s、72℃延伸1-2min,最后72℃延伸10min。

3.基因克隆:将PCR扩增得到的目标基因进行酶切,并与质粒载体进行连接,然后转化大肠杆菌进行培养。

通过PCR重放大和酶切验证目标基因是否成功克隆。

4.验证目标基因:通过测序等方法对目标基因进行验证,判断基因克隆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DNA提取:从待测植物样品中成功提取到总DNA,并进行酶切分析,可见DNA带状条带。

2.PCR扩增: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目标基因的特异性条带,并且也验证了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准确性。

3.基因克隆:通过酶切和重放大等方法验证了目标基因的成功克隆。

4.验证目标基因:通过测序结果,确认目标基因与已知序列一致,说明基因克隆成功。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成功进行了DNA提取、PCR扩增和基因克隆等实验过程,并通过测序等方法验证了目标基因的克隆成功。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姓名:杜琳颖学号:2017051141 学院:生命科学院专业:生化与分子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从目的基因克隆到蛋白质表达的实验流程及原理。

二、实验流程实验一、质粒提取载体DNA提取及酶切鉴定一、实验目的学习质粒的酶切及电泳分析。

二、实验原理质粒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具有双链闭环结构的DNA 分子。

它具有自主复制能力,能使子代细胞保持它们恒定的拷贝数,可表达它携带的遗传信息。

目前,经人工改造的质粒已广泛用作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载体。

质粒DNA 的提取是依据质粒DNA 分子较染色体DNA 分子小,且具有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特点,从而将质粒DNA 与大肠杆菌染色体DNA 分离。

现在常用的方法有:碱裂解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煮沸裂解法等。

实验室普遍采用的碱裂解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得率高的优点。

其主要原理:利用染色体DNA 与质粒DNA 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碱变性条件下,染色体DNA 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而变性,质粒DNA 氢键也大部分断裂,双螺旋也有部分解开,但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pH=4.8 的乙酸钠将其pH 调到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 又恢复到原来的构型,而染色体DNA 不能复性,形成缠绕的致密网状结构,离心后,由于浮力密度不同,染色体DNA 与大分子RNA、蛋白质-SDS 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限制性内切酶可以识别双链DNA 特定位点,并产生特异的切割,形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样有利于DNA 片段再连接。

限制性内切酶对环状质粒DNA 有多少切点,酶切后就能产生多少个片段。

因此,鉴定酶切后的片段在电泳凝胶的区带数,就可以推断切点的数目;从片段迁移率的大小可以判断酶切片段大小的差别。

用已知相对分子量DNA 为对照,通过电泳迁移率的比较,可以粗略地测出分子形状相同的未知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一)实验材料含载体质粒pET28a的大肠杆菌(二)试剂1、LB 液体培养基2、质粒提取试剂盒(天根生物科技)3、TBE 缓冲液4、点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10×)5、琼脂糖6、NcoⅠ酶,XhoⅠ酶(Takara)7、DNA回收纯化试剂盒(天根生物科技)(三)仪器1、Eppendorf 管、离心管架2、10,50,200,1000 μL 微量加样器3、Eppendorf台式高速离心机4、电泳仪系统5、恒温水浴箱6、凝胶成像仪7、摇床等四、实验步骤(一)质粒提取1、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P3 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μL 的平衡液BL,12,000rpm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分离目的基因实验报告(3篇)

分离目的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学习并掌握目的基因的分离方法,包括基因组DNA提取、目的基因的克隆、扩增和鉴定等步骤。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目的基因分离是指从生物基因组中提取出特定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扩增和鉴定。

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因组DNA提取:利用各种方法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出基因组DNA。

2. 目的基因的克隆: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并克隆到载体上。

3. 目的基因的鉴定: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等方法对克隆的目的基因进行鉴定。

4. 目的基因的表达: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进行表达和功能验证。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质粒载体、目的基因DNA模板等。

2. 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DNA测序试剂盒等。

四、实验步骤1. 基因组DNA提取(1)取适量生物组织,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提取的基因组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确保DNA提取质量。

2. 目的基因的克隆(1)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PCR扩增目的基因。

(2)按照PCR试剂盒说明书进行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

(3)将PCR产物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

(4)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3. 目的基因的鉴定(1)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验证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克隆。

(2)对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确定目的基因序列。

4. 目的基因的表达(1)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构建表达系统。

(2)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细胞,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

(3)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验证目的基因的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因组DNA提取:提取的基因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清晰的主带,说明DNA提取成功。

2. 目的基因的克隆: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摘要:提取小麦的总的RNA通过RT—PCR扩增出GAPDH截短体基因cDNA,PCR扩增cDNA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对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 GEX4T-1进行双酶切,通过电泳分离条带胶回收酶切的目的基因和载体,然后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构建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top10中大量复制目的基因;提取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SDS染色和Western杂交检验目的蛋白是否表达。

实验流程:小麦幼苗总RNA提取RT_PCR扩增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表达菌株转化(top10)从top10转入BL21诱导表达Wesern杂交一.目的基因的获得1.小麦总rna的提取(Trizol法)1在研钵中加入液氮,再将小麦剪成小片段在液氮中磨成粉末,用液氮预冷的钥匙取100ul粉末于已加入1ml的trizol的EP管中,充分混匀。

2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入2ooul的氯仿,剧烈震荡。

312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于新的EP管,加入500ul异丙醇,温和颠倒,室温放置10分钟,12000rpm离心10分钟。

4小心弃上清,加入75%乙醇,混匀,4度12000rpm离心5分钟。

5重复46弃上清,室温干燥5-10分钟,用30uldepc溶解rna。

2.rna电泳检测是否提取出rna(10ulrna+1ul buffer)图中出现明显的亮的条带的即表示提取出rna,其中我们提取的rna比较少条带不明显,可能是操作过程中被污染,所以在提取rna是一定要注意防止rna降解,因为空气中随处都是rna酶,所以要带上手套,快速操作,尽量不要暴露在空气中,使用处理过的试管,器材。

3.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3.1 rna反转录Total RNA 6ulOligo dt primer 1ulH2o 5ul65℃5min,补加下列试剂5×reaction buffer 4ulRibolock rnase inhibitor 1ul10mM dntp mix 2ul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ase 1ul42℃ 60min70℃ 5min3.2 PCR扩增目的基因(表达引物扩增 25ul)2×pcr mix 12.5ul 95℃1mincDNA 1ul 95℃10s引物GAPDH1-1 1ul 58℃ 20s 35cycle引物GAPDH1-2 1ul 72℃45sH2O 9.5ul 72℃10min通过图片的条带可以看出pcr扩增的产物;通过RT-PCR获得的目的片段,为连续表达的基因片段,去除了真核基因中的内含子序列,通过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可以直接在宿主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引言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的修改和重组,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体。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争议。

实验方法1. 筛选目标基因:首先,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对叶绿体功能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基因作为目标基因。

2. 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将目标基因从细菌DNA中放大,然后将其插入载体DNA中。

3. 转化目标生物体:将重组的载体DNA转入植物叶片细胞中,借助几丁质体、热激冲击等方法促使基因转化成功。

4. 筛选阳性转化率:通过筛选培养基中的抗性选择制剂,筛选出转化成功的阳性细胞。

5. 验证目标基因的表达:通过PCR扩增和基因芯片技术验证目标基因在转化植物中的表达情况。

实验结果1.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将目标基因插入到植物叶片细胞的染色体中,并且获得了一定比率的阳性转化植株。

2. 鉴定转化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证实鉴定,确保目标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基因组中,且稳定表达。

3. 表达验证:通过PCR扩增和基因芯片分析,确定目标基因在转化植物中得到了表达,并且表达量较高。

4. 性状鉴定:对转化植物进行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转化植物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

讨论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本次实验展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将具有耐逆性、抗病虫害等功能基因导入植物,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潜在风险和争议:但是,基因工程也伴随着一系列争议和风险,如转基因植物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因此需要严格的监管和评估。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验证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展示了其在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基因工程技术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争议,需要谨慎评估和监管。

基因工程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实现其最大的利益。

愿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生命学院生技114班摘要:一、本次试验内容概况如下:(1)准备植物材料:小麦幼苗(2)对基因进行双酶切,准备的载体进行双酶切,转移Top10菌株。

(3)进行PCR检测,查看检测结果是否成功,成功则证明转入了BL21菌株,进行表达过程。

(4)进行电泳。

(目的蛋白的大小会知道,高诱导。

证明符合预期结果。

说明此区域该目的基因大量表达,其他区域目的基因没有大量表达。

)(5)用Weatern杂交去证明。

因为载体是已知的,在相应位置杂交出杂带,证明的该目的基因确实克隆到了载体上,并且蛋白质进一步进行了表达。

二、实验流程:用Trizol 法提取小麦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GAPDH截短体基因→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片段胶回收→表达载体pGEX4T—1的构建→表达菌株转化→诱导表达→Western杂交关键词:RNA提取、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琼脂糖电泳、质粒提取、表达载体的目的片段的酶切、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及转化、目的基因诱导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的传化与回收、培养基制备和细菌培养具体实验过程:一、<一>小麦总RNA提取1、材料设备:小麦幼苗、高速冷冻离心机、低温冰箱、核酸电泳设备、液氮罐、研体、剪刀、镊子。

2、试剂:(1)0.1%的DEPC H2O(DEPC:焦碳酸二乙酯)(2)器具处理:试剂瓶、量筒、研钵、大小枪头和1.5ml和0.2ml 的EP管等用纱布包裹,在0.1%的DEPC H2O中浸泡过夜(37℃),高压灭菌,80℃烘干备用。

剪刀、镊子和药匙等160℃烘烤6h以上。

(3)无RNA酶灭菌水(DEPC H2O):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装重蒸馏水,按0.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后高压灭菌。

(4)Trizol(5)75%乙醇:用新打开的无水乙醇和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75%乙醇(用高温灭菌器皿配制),然后装入高温烘烤的玻璃瓶中,存放于低温冰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小麦GAPDH截短体的重组与表达摘要: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手段对小麦总RNA进行提取、PCR扩增及与质粒载体的重组构建的操作,并将重组质粒以氯化钙法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在蛋白水平进行Western检测。

通过本对实验的实践,我们对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小麦基因;载体;感受态前言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为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一)实验过程1.实验部分流程:2.小麦总RNA提取(Trizol法)2.1 材料小麦幼苗2.2 试剂配制及器具处理① 0.1%的DEPC H2O(DEPC:焦碳酸二乙酯)②器具处理:试剂瓶、量筒、研钵、大小枪头和1.5ml和0.2ml 的EP管等用纱布包裹,在0.1%的DEPC H2O中浸泡过夜(37℃),高压灭菌,80℃烘干备用。

剪刀、镊子和药匙等160℃烘烤6h以上。

③无RNA酶灭菌水(DEPC H2O):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180℃×2h)装蒸馏水,然后加入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④Trizol⑤ 75%乙醇:用新打开的无水乙醇和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75%乙醇(用高温灭菌器皿配制),然后装入高温烘烤的玻璃瓶中,存放于低温冰箱。

⑥氯仿(最好用新的)。

⑦异丙醇(最好用新的)。

2.3 操作步骤:①先在研钵中加入液氮,再将小麦叶片剪成小段在液氮中磨成粉末,用液氮预冷的药匙取50~100mg组织粉末加入已盛有1ml的Trizol液的EP管中(注意研磨粉末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充分混合均匀。

②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入200µL的氯仿,盖紧EP管并剧烈摇荡15秒钟。

③ 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水相于一新的EP管中(千万不要将中间的沉淀层和下层液混入,否则重新离心分离),加入500µL异丙醇,温和颠倒混匀。

室温放置10min,12000rpm 离心10min。

④小心地弃去上清液,加入1ml的75%乙醇,涡旋混匀,4℃下12000rpm离心5min。

⑤重复步骤④。

⑥弃去上清液(尽量将残余液体除去),室温或真空干燥5~10min(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

用30µL DEPC处理过的水将RNA溶解,必要时可55℃~60℃水浴10min。

RNA可进行mRNA分离,或贮存于70%乙醇并保存于-70℃。

3. 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3.1 试剂① RNA模板②Olig(dT)18③反转录缓冲液④dNTP⑤ M-MULV反转录酶⑥ RNA抑制剂(RNasin)⑦Premix EX Taq DNA聚合酶⑧ PCR特异引物3.2操作步骤:3.2.1 RNA的反转录采用Thermo Scientific(Fermentas)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Total RNA 6µL(需加入RNA约1μg)OligodT primer 1µLH2O(nuclease-free)5µL12µL65℃ 5min,补加下列试剂:5× Reaction buffer4µLRibolockRNase Inhibitor 1µL10mM dNTP Mix 2µLRevertAid M-Mu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1µL20µL42℃ 60min70℃,5min,﹣20℃保存3.2. 2 PCR扩增目的基因用表达引物扩增目的基因(25µL体系)2×PCR Mix 12.5µL 95℃ 1min 95℃ 10s 58℃ 20s 72℃ 45s 72℃ 10min 16℃∞cDNA1µL 引物GA22PDH1-1 1µL 引物GAPDH1-2 1µL H 2O 9.5µL total 25µLPCR 产物经胶回收。

4.核酸琼脂糖电泳分析 4.1 试剂① TAE 缓冲液(50×):用时需稀释50倍 ② 点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 (10×):含0.25%溴酚蓝和40%甘油 ③ 溴乙啶染色液(EB):10mg/ml 溴乙啶,注意EB 具致癌作用。

④ 琼脂糖 4.2 操作步骤4.2.1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称1g 琼脂糖加入100ml TAE 缓冲液中加热熔化。

4.2.2 胶板制备将凝胶槽清洗干净,在一端插好梳子。

然后倒入熔化好的琼脂糖,待凝胶完全凝固后,将凝胶槽移至电泳槽(槽中已加入TAE 缓冲液),拔掉梳子。

注意:缓冲液要高出胶面2mm 。

4.2.3 点样每个样品中加入1/10体积Loading buffer (10×),混匀后小心地加入点样孔中,要避免相互污染。

4.2.4 电泳接通电源,80V 电压电泳40min 左右,当溴酚蓝到达凝胶前沿约2㎝处时停止电泳。

4.2.5 观察及照相将凝胶取出,在EB 溶液中浸泡10min 后,用凝胶成像系统照相。

5.pGEX 4T-1质粒的提取5.1 实验材料含质粒的大肠杆菌 5.2 试剂质粒提取试剂盒(天根生物科技)35cycles5.3操作步骤5.3.1培养细菌将带有质粒的大肠杆菌接种于 LB 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 24 h,然后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 5 mL 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 12 h。

5.3.2提取步骤①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 CP3 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µL 的平衡液 BL,12,000rpm(~13,400×g)离心 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请使用当天处理过的柱子)②取1-5 mL过夜培养的菌液,加入离心管中,使用常规台式离心,12,000rpm(~13,400×g)离心 1min,尽量吸除上清(菌液较多时可以通过多次离心将菌体沉淀收集到一个离心管中)。

③向留有菌体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250µL 溶液 P1(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 RNaseA),使用移液器或涡旋振荡器彻底悬浮细菌沉淀。

④向离心管中加入250µL 溶液 P2,温和地上下翻转 6-8 次使菌体充分裂解。

⑤向离心管中加入350µL 溶液 P3,立即温和地上下翻转 6-8 次,充分混匀,此时将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12,000rpm(~13,400×g)离心 10min,此时在离心管底部形成沉淀。

⑥将上一步收集的上清液用移液器转移到吸附柱 CP3 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注意尽量不要吸出沉淀。

12,000rpm(~13,400×g)离心 30-60 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⑦吸附柱 CP3 放入收集管中。

⑧向吸附柱 CP3 中加入600µL 漂洗液 PW(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rpm(~13,400×g)离心 30-6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 CP3 放入收集管中。

⑨重复操作步骤 7。

⑩将吸附柱 CP3 放入收集管中,12,000rpm(~13,400×g)离心 2min,目的是将吸附柱中残余的漂洗液去除。

⑪将吸附柱 CP3 置于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的中间部位滴加 50-100µL 洗脱缓冲液 EB,室温放置 2 min,12,000rpm(~13,400×g)离心 2min 将质粒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5.3.3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提取的质粒DNA6表达载体和目的片段的酶切6.1试剂①BamHⅠ②SalⅠ③BamHⅠ buffer④质粒提取试剂盒6.2操作步骤6.2.1在 LB 液体培养基中接入带pGEX 4T-1 质粒的菌种,在 37℃下 200rpm 摇菌过夜。

参见实验 8 的方法提取质粒。

7载体和外源 DNA 的连接反应7.1试剂①目标 DNA 片段(PCR 扩增产物)②载体(pGEX 4T-1 酶切回收产物)③10×ligation 缓冲液④T4 DNA 连接酶⑤ddH2O7.2操作步骤取一个200µL 的 EP 管依次加入下列试剂:8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8.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Top 10 或 BL21(DE3)PlysS8.2试剂① LB 培养基(液体和固体培养基配置方法参见附录 2)② 氨苄青霉素8.3操作步骤8.3.1感受态的制备①从 LB 平板上挑取单克隆于 5ml LB 培养基中,37℃ 200rpm 摇菌 12~16h。

②将活化过的菌按 1~5%的体积比接种到新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37℃ 200rpm 摇菌约 2h,OD 600 约为 0.4。

③取 1.5ml 摇好的菌液于一个1.5ml 的 EP 管中,4℃ 4000rpm 离心 3min,弃上清。

④加250µL 0.1M 的 CaCl2(灭菌预冷)温和悬浮菌体,4℃ 6000rpm 离心 1min 弃上清。

⑤加200µL 0.1M 的 CaCl2(灭菌预冷)温和悬浮菌体,即为感受态细胞。

置于4℃ 存放。

12h 内使用效果最佳。

注意:无菌操作和保持低温。

培养物处于对数生长期是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关键。

如果要求高转化效率,不建议使用简单深冻保存的感受态细胞。

8.3.2转化①将盛有感受态细胞的 EP 管放置于冰上 10min,加入10µL 连接产物(若加质粒,则只需加1µL),温和混匀,冰浴 20~30min。

②42℃热激 90S。

冰浴 5~10min。

③加入800µL LB 液体培养基,37℃培养 45~60min。

4000rpm 离心 2min,弃去800µL 上清液,剩余混匀用来涂板。

④取含有 50~100g/ml Amp 的 LB 平板培养基(若进行蓝白斑筛选,在培养皿上先涂布4µL 200mg/ml 的 IPTG 和40µL 20mm/ml 的 X-Gal),涂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