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禾的文化翻译研究_福柯_知识考古学_的文本化实践_费小平

合集下载

认知考古学:活化的话语档案与断裂的谱系发现——福柯《认知考古学》解读

认知考古学:活化的话语档案与断裂的谱系发现——福柯《认知考古学》解读

认知考古学:活化的话语档案与断裂的谱系发现——福柯
《认知考古学》解读
张一兵
【期刊名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3(050)006
【摘要】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集中讨论了一种全新的观念考古学方法.这种认知考古学不是传统历史研究中面对物性遗迹时对古代历史的考证,不是对已经死去的文本、物、资料的考证,而是要从“档案”中捕捉在话语实践中曾经发生的“话语性的系统(système de la discursivité)”.在这里,福柯所说的“档案”并不是指作为传统解释学研究对象的文本,而是一种“非物性的”抽象存在,是无法直观到的规律和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福柯的考古学是一个更高层面中“描述思想的方法”——一种基于指认隐性话语实践的历史研究上的方法论自觉;而福柯所说的“认识型”只是这种认知考古学方法在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具体运用.在福柯那里,考古学与谱系学构成一个新史学方法论的整体,只是侧重点不同,考古学关注细部断裂和非连续性,而谱系学则是一种反对主体目的论、消除总体性话语、解构等级体系的新历史观.
【总页数】10页(P5-14)
【作者】张一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考古学和谱系学——福柯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
2.塑形:从认识型到话语事件场的转变——福柯《认知考古学》解读
3.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及其价值——知识考古学》解读
4.康吉莱姆医学史研究对福柯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的影响
5.福柯的知识观转变——由考古学研究转向谱系学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柯的知识观转变——由考古学研究转向谱系学思考

福柯的知识观转变——由考古学研究转向谱系学思考

在 普遍 的 结 构 。 然而 话 语 也有 自己的 规则 , 些 规则 控 制着 言说 者 。 这 因此 , 历 史性 是福 柯 话 语 分析 的 核 心 , 中心性 、 连 续 陛 、 非 非 断裂 、 散布 、 变化 是福 柯 话语 分析 的基 本工 具 。 是说 , 柯 否定 “ 验主 体 ” 【 d 也就 福 先 的存在 , 但是 却不 否 认话 语 实 践 中 的 “ 识型 ” 知 的先 验性 , 只是 强调 它 是 被 约束 在 具 体历 史之 内的, 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它与历 史交织在一起, 作为生产并运用知识的 基础, 同时也限制着人们对知识的产生和运用。 从上述论述 中, 可以看到福柯 在 关于 知 识 的 观 点上 与 马 克思 有 相 似之 处 。 后者 也 将 知 识划 人 历 史的 范 畴 内, 认为知识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 其受制于经济基础。 换言之 , 知 识是 受制 于 隐秘 的经济 关 系 。 然而 , 然福柯 强调 了 知识 的历 史性 , 虽 但他 并 不 认 同这 种 经 济决 定 论 观 点 。 因此他 在 与物 》 词 中通 过 对 话语 之 间 的结 构 共 型做 相对 封 闭 的研究 , 以试 图摆 脱这 种 模式 , 而 回答 知识 的 问题 。 进 福 柯 曾 说过 , “ 《 他 在 词与 物 中想 从 事 的是 秩 序 的历 史 , 的是 一 个 说 社 会借 以思 考事物 间的相 似性 的方 式和 事物 并依 据合 理 图式 而被 描 绘 的方 式 ”I 据福 柯 的分 析 ,6 纪 以来 。] S 根 l世 西 方知 识 史 出现 了两 次大 的断裂 , 一次 发生 在 l世 纪 中叶 , 7 另一 次 发生 在 1 9 世 纪初 。 两个 断 裂 时 刻划 分 出三 种 完 全 不 同 的知 识类 型 : 艺复 兴 型 、 这 文 古 典型、 代型。 现 依福 柯 的 考古 , 艺复 兴 时 期 的知 识 基 础是 以 “ 文 相似 ” 核 为 心 的知 识 型 , 古典 时 期 的知识 基 础 是 以“ 画 ” 核心 的 知识 型 , 描 为 现在 知 识 的 基 础是 以“ 史” 核心 的 知 识型 。 同 的知 识 型决 定 了 不 同 的知 识在 其 对 历 为 不 象 构造 、 达 方式 、 念 和主 题 策 略 上都 不 一 样 。 福柯 看 来 , 表 概 在 人们 的 关 注 点转 变 并不 是因 为人 们 的理性 变强 或趋 近于 事 物的本 质 , 因为 知识 型 的 而是 转 换。 种转 化 并不意 味 着人 类在 进 步 , 福柯 看来 , 更像 是一 种原地 踏 步 这 在 这 的 状态 。 就 是福 柯 知 识 考古 学 。 然 , 考 古学 并 不 仅要 说 明 “ 这 当 其 知识 型 的

福柯—知识考古学

福柯—知识考古学

解构主义下的话语理论——读《知识考古学》米歇尔•福柯的关注点与索绪尔和巴尔特不同,他从“语言”转向“话语”。

斯图尔特•霍尔指出,“他要论证的是在‘话语之外,事物没有任何意义’。

”意义和意义的实践因而是在话语的范围内被建构的。

作为话语分析理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理解、陈述话语,包含着一套完整的话语分析和陈述描述方法。

《知识考古学》是基于解构主义的话语理论,可以说是对结构主义的反叛,提供了福柯解构主体的认识基础。

(一)话语理论——话语和陈述1.话语福柯定义的话语是陈述的整体,这个语句的整体不形成某个修辞的,或者形式的,可无限重复的单位和我们能够指出它在历史中的出现或者被使用的单位;它是由有限的陈述构成的,我们能够为这些陈述确定存在条件的整体。

话语对象、陈述形式、概念的形成和主题的选择组成了单一的构成系统,将分离的陈述组织成话语,这四个原则共同组成了话语形成规则。

福柯指出,话语形成的四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一方面,从对象、陈述形式、概念到主题依次形成一个垂直的等级序列,只有前面的层次允许的情况下,后面的层次才是有可能的,反之,这样的关系在逆向中也存在,低级层次并不独立于高级层次。

正是这样上下行关系,使话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陈述《知识考古学》对“话语事件”进行描述,离不开对话语基本单位即“陈述”进行描述。

知识考古学的基础概念是陈述,福柯的“话语”概念是建立在“陈述”概念基础之上的。

在福柯看来,陈述是属于符号领域的范畴,陈述是一种从属符号的功能。

书中提到,“陈述本身不是一个单位,而是一种功能。

”换言之,符号成为符号,就在于其陈述功能,没有陈述功能,符号就不会是符号。

“陈述的界限可能就是符号存在的界限。

”符号的根本属性就在于它在说什么。

陈述功能的实施包括陈述对象、主体、共存范围和物质领域四个方面的条件。

陈述的四个方面是与话语形成的四个方面相一致的。

陈述描述通向话语形成描述,两者可以相互理解、相辅相成。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体例分析与读书纲要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体例分析与读书纲要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体例分析与读书纲要《知识考古学》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969年。

福柯在本书中试图重构知识的历史,并通过对知识关系、权力统治和社会阶级的分析,研究知识如何在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维持和变革。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被视为其思想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后续许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文将对《知识考古学》的体例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份读书纲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

一、体例分析《知识考古学》的体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知识的历史分期:福柯试图通过对知识的历史进行分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中知识的生成、运作和变革。

他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中世纪知识的神学面向、近代知识的科学面向以及现代知识的人文面向等。

2. 两种知识形态:福柯将知识分为正规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两种形态。

他试图探究这两种知识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产生、传播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知识与权力:福柯强调了知识和权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通过对知识的考古学研究,揭示了知识对权力的辅助和支持作用,以及权力对知识的塑造和控制作用。

4. 知识与社会阶级:福柯试图剖析知识在不同社会阶级中的分布和运用情况,揭示知识如何成为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表征。

二、读书纲要1.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论: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福柯对知识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论。

在这两章中,福柯强调了对知识的历史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他对知识与权力、知识与社会阶级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2. 中世纪的神学面向知识: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中世纪时期的知识形态和知识权力结构。

在这两章中,福柯试图通过对神学面向知识的考古学分析,揭示了中世纪的知识体系和其对社会的影响。

5. 知识、权力与社会阶级:最后几章主要关注了知识、权力和社会阶级之间的交织关系。

在这几章中,福柯试图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知识形态的对比研究,揭示了知识、权力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内在关系。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概念,特别是从《知识考古学》这一重要著作出发,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福柯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话语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传统的话语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从《知识考古学》这部著作入手,通过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梳理和评价,揭示其对话语、知识和权力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这些见解对当代社会科学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介绍福柯话语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阐述话语、知识和权力在福柯理论中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知识考古学》的解读,分析福柯如何运用话语理论揭示知识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建构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福柯话语理论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如何重新审视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的目标不仅在于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深入解读,更在于通过这一理论框架,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福柯理论概述米歇尔·福柯,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以其对话语、权力和知识关系的独到见解,在当代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柯的理论视野广阔而深邃,尤其在其作品《知识考古学》中,他提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认知的话语理论。

在福柯看来,话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权力的体现。

他强调了话语在构建和塑造知识、权力关系以及社会认同中的核心作用。

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权力斗争的场所。

在这个场所中,不同的声音、观点和利益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而多变的话语网络。

福柯进一步指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过程。

他提出了“知识考古学”这一概念,旨在揭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深层结构和运行机制。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 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 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 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 宾斯万格尔等思想家接触。 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师范大学学生,他在1950年 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 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 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1950年福柯通过毕业考试,他在师范大学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 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 杜梅泽尔为他找到了 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 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 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 德菲。只要他在法国,他后来就 一直与德菲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 福柯后来在美国待了很久,首先在水牛城大学,后来在柏克莱加州大学。福柯在 旧金山的同性恋社群中,尤其在BDSM社群中的活动使他染上了爱滋病,因为当 时人们还不知道这种病。1984年福柯在逝世于巴黎,一开始一些他的朋友和家 庭成员否认他死于艾滋病。
社会学观点 :



福柯主要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关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权力怎样通过话语权表 现出来,并配合各种规训的手段将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节中去,比如监狱制 度、性问题等。福柯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 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 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 权力分布。对米歇尔· 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 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 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 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 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 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 社会的不同的方式。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 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 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 “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

福柯知识考古学

福柯知识考古学

福柯知识考古学福柯(Michel Foucault)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国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众多领域,包括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

其中,福柯知识考古学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项重要成就。

本文将从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定义、核心概念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定义福柯知识考古学是福柯研究知识与权力关系的一种方法论,试图揭示知识与权力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它通过对知识的历史考察,探寻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背后的权力运作方式。

福柯将知识看作是一种社会产生的权力机制,他认为知识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与权力紧密相连的。

通过对历史文献、制度、制度安排等的考察,福柯试图揭示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涉及的权力关系。

二、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核心概念1. 知识场域(episteme)福柯将知识场域定义为某一历史时期特定的知识范式。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知识场域,它决定了人们对于真理、权力和身份的理解。

福柯主张通过研究知识场域的变迁,可以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中权力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2. 实践领域(discourse)实践领域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关于特定主题的知识形态。

福柯认为,实践领域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具体历史背景以及权力关系的存在。

通过对实践领域的考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的运作方式以及权力的作用。

3. 文献(archive)福柯认为,文献是知识考古学中的重要材料,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还原出不同历史时期中的知识场域和实践领域。

文献不仅包括书籍、文件,还包括日志、信件等各种形式的文字记录。

福柯提倡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揭示出不同时期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三、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应用范围福柯知识考古学可以被应用于众多领域,包括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

以下是其中几个具体的应用范围:1. 历史研究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历史研究中,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中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对某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和制度进行研究,来理解当时权力关系所依赖的知识形态。

福柯知识考古学

福柯知识考古学

福柯知识考古学福柯(Michel Foucault)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人文社科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福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考古学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围绕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展开论述,以探讨这个重要概念在福柯哲学体系中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福柯对知识的考古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他认为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不断演变的历史现象。

福柯提出的知识考古学旨在揭示知识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探究知识产生的指向性和权力机制。

他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文本、话语和实践的考察,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中的权力关系和知识结构。

福柯认为真理并不是超越权力的客观存在,而是由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权力关系所决定的。

其次,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强调了权力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知识并非纯粹客观的存在,而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的。

福柯通过对各种知识形态的考察,揭示了权力如何通过知识来实施各种规训和调控。

他分析了知识权力结构的运行机制,揭示了知识如何成为权力的工具和手段。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提示我们应当警惕知识背后隐藏的权力机制,反思知识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福柯还就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主张将知识考古学与批判哲学相结合,通过对历史文本和话语的解读,揭示潜在的权力机制和认识形态。

同时,福柯强调了对话语和话语实践的关注,认为话语并非单纯的表达工具,而是构建和制约知识的力量。

他通过对知识话语结构和表述规则的研究,揭示了话语如何被用来界定真理和权力,并影响社会福利和治理策略。

福柯的方法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知识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方法。

最后,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不可忽视。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产生、传播和使用日益复杂而庞大。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今社会如何形成和运行,并帮助我们审视和批判现存的知识体系。

通过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研究方法,我们能够看到知识背后的权力关系,认识知识的局限和潜在的意识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inary “border”studies.
Key words: Michel Foucault;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Lydia H. Liu; textualization
刘禾女士,这 位 建 构 了 一 套“新 翻 译 理 论 ”的 著 名 北美华裔批评家,成功运用福柯“谱系学”( genealogy) 来 研究“语际书写”或“跨语际实践”,以实践她的“问题意 识”( 费小平 2010: 37) 。福柯视野中,“谱系学”与“知识 考古学”(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几乎同义,因为“谱 系学”是“权力分析的谱系学”( 萨拉森 2010: 141) ,“知 识考古学”也 几 乎 可 以 说 是“权 力 考 古 学 ”,理 由 是“福 柯……谈及尼采的解释理论,借此将《知识考古学》中由 话语分析挑起的权力问题予以极端化”( 萨拉森 2010: 139) 。二者均关注“话语”,“热衷于从……话语……与 知识、主体之间变化着的斗争性的联系方式来探讨权力 是如何运作的”( 鲍尔德温等 2004: 288) 。刘禾自己在 讨论“衍指符号”翻译议题时明确指出: “福柯在《知识 考古学》里讲 到 的 话 语 跟 欲 望 的 具 体 联 结 方 式 ,可 以 帮
·58·
究是一种译介学研究( 费小平 2002: 27) ,必须研究“陈 述”,研究“话语”,研 究“档 案 ”,研 究“话 语 实 践 ”,着 力 关注“从各 个 方 面 积 极 地 建 造 或 积 极 地 构 筑”“中 国 社 会”的“过 程 ”,以 及“一 个 社 会 或 一 个 机 构 ”中“多 种 话 语实践”的“相互依赖性”,以进行话语分析,去寻找翻译 行为发生过程中 的“规 律 性 ”和 作 为“存 在 条 件 ”的“形 成的规则”,最后重建一种“知识”,一种“使知识得以可 能的结构”。
H. Liu is obviously a textualization of Michel Foucault’s“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Therefore,it may teach us how to ef-
fectively approach Michel Foucault’s“archaeology of knowledge”,especially how to effectively put Michel Foucault’s “ar-
摘 要:福柯“知识考古学”具有强烈解构色彩,其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就是要研究“陈述”,研究“话语”,研究“档案”,
研究“话语实践”,着力关注“从各个方面积极地建造或积极地构筑”“中国社会”的“过程”,以及“一个社会或一个机
构”中“多种话语实践”的“相互依赖性”,以进行话语分析,去寻找翻译行为发生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作为“存在条
的“翻译描写”和当然的“翻译研究结论”予以质疑和批判。所以,这样的翻译研究能使跨语言概念的生成过程获得清
晰的理论表述,有利于展示帝国碰撞与文化交融之间的必然联系,为跨学科的“边界”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福柯; “知识考古学”; 刘禾; 文本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文章编号:1673-9876(2011)03-0057-04
quently,Lydia H. Liu’s translation studies is sure to crystalize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cesses of translingual
concepts-generating,exhibit the linkage of clashes of empires to cultural integration,and provide experiences for tansdisci-
助我们思考皇帝的宝座作为符号时所体现的那种能量” ( 刘禾 2009: 289) 。作为话语政治学的“知识考古学”, 聚焦权 力 化 的 体 制 性 实 践,而“权 力 散 布 于 社 会 之 中 ……。……权力的特征……本质上是压抑性的”( Elaine Baldwin et al. 2004: 284) 。刘禾在讨论“跨语际实践”翻 译议题时又明确指出: “如果我们从福柯那里学到了什 么,那么显然我们必须要正视体制性实践的各种形式以 及知识 / 权力关系,这些形式和关系在将某些认知方式 权威化的同时,也压抑了其他的认知方式”( 刘禾 2008: 4) 。福柯对知识 / 权力之间变化着的模式如此关注,以 致于 在 写 出《疯 癫 与 文 明 》( 1961) 、《诊 所 的 诞 生 》 ( 1963) 、《事物 的 秩 序》( 1966 ) 三 部 著 作 之 后,在 1969 年推出专著《知识考古学》( 又译“知识考掘学”) ,以便 “使用‘考古学’这个术语去描述所有这些工程”( 鲍尔
件”的“形成的规则”,最后重建一种“知识”。著名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的所有翻译研究,几乎都可以说是福柯“知识
考古学”的文本化实践。它能给我们提供如何触摸福柯“知识考古学”要义的有效门径,特别是如何将“知识考古学”
理论与中国现代性想象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更有价值的是,能启发我们如何对“既定的翻译事实”及浮光略影
Abstract: As a deconstructive method ,Michel Foucault’s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is concerned with a question about
how human knowledge is reconstructed through discourse. Translation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perspective of it covers“state-
chaeology of knowledge”in practices of modernity-imagining of China. What’s most significant,it may inspire us to question
and citicize“given facts”,“superficial descriptions”and“taken-for-granted conclusions”in translation studies. And,conse-
tion so as to make discourse analysis through which to seek for“rules”in translation and“formative rules”as“existing condi-
tions”and finaly reconstruct a sort of“knowledge”.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of the distinguished American Chinese critic Lydia
ments”,“discourses”,“archives”and“discursive practice”and observes the processes of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ctively from all aspects and the“mutual dependency”of various discursive practices existing in a society or a institu-
刘禾的所有 文 化 翻 译 研 究,在 某 种 程 度 上,几 乎 都 可以说是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文本化实践。这似乎再 现了作者一个始终不渝的初衷: “理论的创造应落实在 历史文献和具体文本之上”( 刘禾 2009: 2) 。
2011 年 9 月 第 19 卷 第 3 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ept. 2011 Vol. 19. No. 3
刘禾的文化翻译研究: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文本化实践
费小平
( 四川外语学院 翻译学院 重庆 400031)
·57·
德温 2004: 30) 。当然,福柯“知识考古学”首先是对源 远流长的西方考古学资源的继承和发展。“来源于尼采 主义”的福柯“知识考古学”( 埃利亚、萨尔法蒂 2006: 119) ,超越了传统考古学的内涵和外延,推进了“现代考 古学”之路,使其成为所谓“后现代学问”。
颇得尼采“真传”的福柯“知识考古学”,是“一门探 究无声的古迹、无 生 气 的 遗 迹、无 前 后 关 联 的 物 品 和 过 去遗 留 事 物 的 学 科,与 历 史 十 分 相 似,…… 重 建 某 一 历 史话语”( 福 柯 1998: 7-8 ) 。从 最 主 要 的 层 面 来 讲,它 “所要确定的 …… 是 话 语 本 身,即 服 从 于 某 些 规 律 的 实 践”( 福柯 1998: 177) ; “沿着话语的外部的边缘追踪话 语以便更清楚地确定它们。……对话语方式作出差异 分析”( 福柯 1998: 178) ; “确定话语实践的类型和规则” ( 福柯 1998: 178) ; “是 对 某 一 话 语———对 象 的 系 统 描 述”( 福柯 1998: 179) 。“知识被拆开并被重新组合进入 了福柯的术语: ……档案、话语、陈述、陈述的功能这些 术语充斥在……字里行间”( 萨义德 2001: 5 ) 。以上诸 “点”是对西 方 哲 学 认 识 论 的 重 大 贡 献。 “话 语 ”和“话 语分析”是其不可回避的两大概念。但何为“话语”? 一 种是“建构性 的 话 语 观,它 涉 及 到 将 话 语 看 作 是 从 各 个 方面积极地建造或积极地构筑社会的过程”( 费尔克拉 夫 2003: 38) ,一种是“强调一个社会或一个机构的话语 实践的相互依赖性”( 费尔克拉夫 2003: 38) 。但是福柯 更为关注的是“不同的话语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结 合起来,以 建 造 一 个 新 的、复 杂 的 话 语”( 费 尔 克 拉 夫 2003: 3) 。即,“话语……‘是有着自身规则的话语实践 的总体’”( 萨拉森 2010: 116) 。何为“话语分析”? “福 柯的考古学 …… 将 话 语 分 析 看 作 是 从 事 分 析‘陈 述’ ……的过程。陈述分析是一种包含一系列分析‘语词特 性’之方法的分析”( 费尔克拉夫 2003: 38-39) ,“力图实 现一个‘描 述 话 语 事 件 ’的 计 划”( 埃 利 亚、萨 尔 法 蒂 2006: 115) 。简言之,何谓“知 识 考 古 学”? “知 识 考 古 学”就是 关 注“话 语 ”,就 是“话 语 分 析 ”,就 是“陈 述 分 析”,分析作为“事件”的“陈述”,“致力于描述……使知 识得以可能的结构”( 萨拉森 2010: 114) 。但“陈述”如 何进行? 福柯说道: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定数目的陈述 之间,描述这样的散布系统,如果我们能够在对象、各类 陈述行为、这些概念和主题选择之间确定某种规律性的 话( 次序、对应关系、位置和功能、转换) ,按习惯我们会 说我们已经涉及到了话语的形成,……我们将把这种分 配的成分 …… 所 屈 从 的 条 件 称 为 形 成 的 规 则”( 福 柯 1998: 47-48) 。这里明显看到,“陈述”就是为了“确定某 种规律性”及其相关的作为分布于“话语”中的“存在条 件”的“形成的规则”。顺而推之,“翻译”本身就是一个 作为“事件”的“陈述”,一个被建构的“话语”,一个“从 各个方面积 极 地 建 造 或 积 极 地 构 筑 ”中 国 社 会 ”的“过 程”,以及“一个社会或一个机构”中“多种话语实践”的 “相互依 赖 性 ”。 为 此,“知 识 考 古 学 ”层 面 上 的 翻 译 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