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福柯“知识考古学”对于档案学的贡献

合集下载

认知考古学_活化的话语档案与断裂_省略_谱系发现_福柯_认知考古学_解读_张一兵

认知考古学_活化的话语档案与断裂_省略_谱系发现_福柯_认知考古学_解读_张一兵

一、 反对文本: 作为历史先验的话语档案
青年福柯想要说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历史生活中重要的话语实践系统, 可是, 新的更深

1926 - 1984 ) 的主要代表作有 《古典时代的疯狂史》 ( 1961 ) ; 《临床医学的诞生》 ( 1963 ) ; 《词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 — — 》 ( 1966 ) ; 《 》 ( 1969 ) ; 《 》 ( 1975 ) ; 《 》 ( 1976 - 1984 ) ; 《 与物 人文科学考古学 认知考古学 规训与惩罚 性史 生命政治的诞 ( 1978 - 1979 ) 等 。《认知考古学》 ( L' Archéologie du Savoir, Paris: Gallimard, 1969 ) 一书是福柯于 1966 年 9 月至 1968 年 生》 10 月在突尼斯大学任教时完成的, 《过去与现在: 再论人文科学的考古学》 , 福柯原计划写此书的续篇, 即讨论历史话语的 但这一计划并没有实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福柯在研究中曾对法文的 savoir ( 认知) 与 connaissance ( 知识) 这两个词进行 “知道 ” 、 “了解” , 了区分: Savoir 是动词, 其意为 福柯对该词的使用语境十分接近海德格尔存在 ( Dasein ) 意义上的规定; 而 connaissance 则是学理和体系知识的指称, 相当于海德格尔所说的现成的存在者( Seiend) 。在大部分的中译版本中, 都将这 “知识” 。我主张将 savoir 译为认知, 两个完全异质的概念无区别地译作现成的 但考虑中文译本书名, 本文在参考文献中仍 沿用现有书名。
① 在传统实在论的学术语境中, 。 可转换的整体( ensemble transformable ) ” 这个非物性的历史先

福柯的档案观

福柯的档案观

兰台世界2012·10月中旬□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范永康在福柯看来,档案不是指处理完毕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而是指支配这些“被说出的东西”的“话语网络”或“陈述系统”。

然而,福柯的档案观又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陈述或话语具有零碎性、偶然性、断裂性、差异性等特质。

福柯档案陈述话语摘要关键词福柯指出,“档案首先是那些可能被说出的东西的规律,是支配作为特殊事件的陈述出现的系统”[1]143。

一言以蔽之,福柯并不将表层的“被说出的东西”,而是将深层的、在“被说出的东西”背后起支配作用的“陈述系统”视为“档案”。

那么,福柯的档案观具体内涵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档案观的意图是什么?具备怎样的时代特质?弄清这些问题,对我们深入了解后现代档案观,推进档案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福柯档案观的理论内涵正如德勒兹所说,“这位新档案员宣布他将只注重陈述,而不去理会那些曾以千百种方式吸引老档案员的东西:命题和句子”[2]544。

要想了解福柯的档案观,必须从他的“陈述”概念入手。

显然,在福柯那里,“陈述”与提供一个明确意义或知识判断的“命题”和“句子”是有区别的,“陈述与句子、命题或语言行为并不具有相同的单位”[1]93。

第一,“陈述”为“命题”和“句子”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性的参照系统。

“陈述的参照系构成了地点、条件、出现的范围,构成了个体或对象分化的要求,事物的状态和被陈述本身涉及的关系。

它确定着赋予句子以意义,赋予命题以真实性价值的东西显现和规限的可能性。

”[1]99此即是说,陈述具有一种建构功能,它能够界划出言说的领域,制定出言说的规则,确定下言说的对象,等等,而这些正是命题和句子得以言谈的前提条件。

第二,“陈述”不像“命题”和“句子”那样有一个“表述的作者”。

陈述的主体不是确定某一句子是口头的或者笔头的这一现象的原因、根源或者起点,“陈述主体是一个确定的和空白的位置”[1]103。

用“主体的位置”来替代“表述的作者”,这确实是福柯的惊人之举。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档案学共同体”构建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档案学共同体”构建

2018.0125档案学基础理论Archives science BAsic Theory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档案学共同体”构建文 / 朱力摘要:作为社会资本、交往网络和权力组织的档案及其研究,也是一种“共同体”。

它具有共同的历史使命、价值理念、学术规范和学术尊严;而传统档案观的狭隘、“资料体”的残缺,加上“重藏轻用”,显示了构建“档案学共同体”的必要性。

从档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制度安排来看,构建“档案学共同体”是完全可行的。

在构建“档案学共同体”的过程中,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均需充分发挥“档案人”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知识考古学”;“档案学共同体”;“话语档案”;“档案人”;“资料体”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1-0025-03传统观念里的档案,是指那些已经“死去了”的资料。

而现代观念中的档案,并非全然就是遗迹和文物。

尤其是福柯提出“知识考古学”后,这种现代档案观念渐渐为档案学界所接受。

福柯说:“我们在话语实践的深度中看到一些把陈述当作事件(因为它们具有出现的状况和场域)和看作物(因为它们包含使用的可能性和范围)的系统。

这些都是陈述系统(一部分是事件,一部分是物),我主张把它们称为档案。

”[1]质言之,福柯“知识考古学”视域里的档案,是一种现代性的关于“考古”知识的档案,是话语性的系统及其规律,与其他考古文物一样,成为逝去年代的意识、精神、思想和意义产品的佐证。

所以,福柯说:“档案首先是那些可能被说出来的东西的规律,是支配作为特殊事件的陈述的系统”,“是那些在陈述一事件的根源本身和在它赋予自身的躯体中,从一开始就确定着它的陈述性的系统的东西”。

[2]而在实践中,“陈述出现多样性”,但多样性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始终受制于“书写权力”的规训和检查。

“他要求突破线性和等级逻辑下的档案及其历史叙述,强调全景敞开权力,充分发掘和利用被传统和主流范式所遗弃和遮蔽了的非连续性、边缘性历史文化信息”[3]。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概念,特别是从《知识考古学》这一重要著作出发,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福柯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话语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传统的话语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从《知识考古学》这部著作入手,通过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梳理和评价,揭示其对话语、知识和权力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这些见解对当代社会科学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介绍福柯话语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阐述话语、知识和权力在福柯理论中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知识考古学》的解读,分析福柯如何运用话语理论揭示知识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建构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福柯话语理论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如何重新审视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的目标不仅在于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深入解读,更在于通过这一理论框架,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福柯理论概述米歇尔·福柯,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以其对话语、权力和知识关系的独到见解,在当代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柯的理论视野广阔而深邃,尤其在其作品《知识考古学》中,他提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认知的话语理论。

在福柯看来,话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权力的体现。

他强调了话语在构建和塑造知识、权力关系以及社会认同中的核心作用。

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权力斗争的场所。

在这个场所中,不同的声音、观点和利益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而多变的话语网络。

福柯进一步指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过程。

他提出了“知识考古学”这一概念,旨在揭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深层结构和运行机制。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 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 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 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 宾斯万格尔等思想家接触。 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师范大学学生,他在1950年 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 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 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1950年福柯通过毕业考试,他在师范大学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 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 杜梅泽尔为他找到了 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 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 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 德菲。只要他在法国,他后来就 一直与德菲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 福柯后来在美国待了很久,首先在水牛城大学,后来在柏克莱加州大学。福柯在 旧金山的同性恋社群中,尤其在BDSM社群中的活动使他染上了爱滋病,因为当 时人们还不知道这种病。1984年福柯在逝世于巴黎,一开始一些他的朋友和家 庭成员否认他死于艾滋病。
社会学观点 :



福柯主要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关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权力怎样通过话语权表 现出来,并配合各种规训的手段将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节中去,比如监狱制 度、性问题等。福柯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 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 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 权力分布。对米歇尔· 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 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 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 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 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 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 社会的不同的方式。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 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 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 “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

论福柯的考古学历史分析方法

论福柯的考古学历史分析方法

论福柯的考古学历史分析方法赵春玲【摘要】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它受新吏学的影响,与传统史学有着完全不同的史学观念.它反对连续,提倡断裂和去主体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分离出一个独特的分析层次.考古学历史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对话语规律的探讨,福柯用考古学的方法去分析文献、话语乃至陈述在不同条件、环境和关系中的形成规律.【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9)001【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米歇尔·福柯;考古历史分析方法;新史学;史学观念;陈述【作者】赵春玲【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图书馆,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C0《知识考古学》是一本由米歇尔·福柯创作并于1969年出版的理论专著。

按照我们平常的理解所谓“考古学”是指根据发掘出来的或古代流传下来的遗物、遗迹和文献研究古代历史的科学。

但是福柯的“考古学”并非如此解释,它是一种与传统历史分析方法完全不同的新的历史分析方法。

考古学作为一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并非始于而是终于《知识考古学》,因为福柯在撰写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在《疯狂史》、《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这些著作中实施着考古历史分析方法的工程,而这种分析方法却在《知识考古学》中被系统地、理论地阐述出来,并且在此之后福柯又转向了系谱学分析方法。

福柯用考古学的方法书写历史,不是直接去探究历史的本源,而是试图去发现文献、话语乃至陈述在不同条件、环境和关系中的形成规律。

因此从根本上说,考古学历史分析方法就是对话语规律的探索。

一、考古学与新史学福柯的考古学历史分析方法虽然是标新立异的,有其独到之处,但它并非是由福柯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产生于一个由新史学代替传统史学、新史学迅猛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氛围当中。

总的来说,传统史学“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和进步的发展过程,并且以政治史为主线,因为国家是历史演变的主角,历史学的任务就是叙述国家的演变的事实。

李银河论述福柯是档案学者

李银河论述福柯是档案学者

56
参考文献 1.大农:《公开密钥加密系统》,《计算机世界》 1998年第4期。 2.周新华:《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舰船 电子对抗》2000年第4期。 3.张照余:《电子文件的安全可靠性分析》,《档案 学研究)2000年第4期。 4.谢华:《电子档案的智能化初探》,《机电兵船 档案》1999年第6期。 5.蔡微洁:《建立网上档案馆的设想》,《船舶工业 档案学会论文》2001年第4期。
内容摘要美国教授李银河在其所著《福 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中,从福柯利用档 案进行人类性行为研究的角度论述了法国哲学 家、历史学家福柯也是一位档案学者。 关键词福柯档案学者 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 学院社会学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银河, 在所著《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中,论 述了福柯是档案学者。 福柯(1926~1984年),法国哲学家、历史 学家,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福柯为什么 写《性史>?《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一 书的封面语是这样说的:“在《性史>中,福柯所 写的并不是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他探讨 的是:这么多世纪以来,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 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 到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 李银河在书中写道: 说’, “福柯的好友及传记 作者德勒兹指出,他所做的是‘无参考点之言 ‘这位档案学者极力避免去摘引名人之 言。因为他所选取的基础词汇、句子及命题并 非根据发出他们的结构或作者主体,而是根据 它们在某一整体中所发挥的简单功能,例如, 疗养院或监狱的枸禁规则;军队或学校的规训 法则……’福柯考古学方法所考察的对象是大 量的原始档案,他像一位挖掘古墓的传统考古 学者那样,在积满尘土的档案堆中执着地挖掘 着,从被大多数学者忽视的故纸堆中发掘出有 万方数据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是小编准备的人文社科的论文,欢迎各位写作者参考!摘要: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贯穿了福柯思想的始终。

它以话语实践作为它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对语言与陈述两个理论体系的建构来阐述知识考古学,从而实现对中心化的主体的解构。

关键词:知识考古学语言陈述主体《知识考古学》一书是福柯前期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总结。

这部书明确地提出了知识考古学这一方法论,它将思想史还原到话语事件和陈述行为,从而实现对中心化的主体的解构。

(一) 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方法:语言分析知识考古学(Are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arkhaiologia,arkhaio(古)logia(理论)构成,即关于古的理论。

它不是对历史的考古,目的不是为了找回未被污染的、原始的历史,而是对知识的考古,是一种话语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福柯认为人类只能对人类的认识史做考古学的研究,探索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即支配我们思想和话语实践的被组装起来的各种规则是什么。

知识考古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贯穿福柯思想的始终。

它作为系统的方法正式提出是在1969年出版的《知识考古学》一书之中。

这部著作对这一理论有较为通透的解释。

在这部著作出版之前,考古学的方法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1961年),《诊所的诞生》(1963),《词与物》(1966)等著作中都有全面的贯彻和详细的说明,而1975年写的《规训与惩罚》中,其知识考古学方法的运用更加自觉与娴熟。

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明确地提出:第一,考古学所要确定的不是思维、描述、形象、主题,萦绕在话语中的暗藏或明露的东西,而是话语本身,即服从于某些规律的实践。

它探讨话语,但不是把它们看作为资料,看作为它的’符号,考古学在话语本身的体积中针对作为建树的话语。

①第二,考古学不试图发现连续的和不知不觉的过渡,这个过渡缓和地把话语同它前面的、周围的和后面的东西联系起来它不是一部光荣经,而是对话语方式作出差异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