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实质:外部不经济为例
• 右图表示外部不经济导致 的环境问题(上游造纸厂 价格 与下游渔民)
问题:
• 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企业排污,企业该不该赔? • 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企业排污,企业会不会赔? • 赔或不赔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 如果要赔,如何确定企业的赔付金额? • 如果企业可以选择排污后被罚或自行净化污水,
且两种方式支付代价有明显差异,企业会如何决 策? • 如果法律规定允许企业排污,而不给下游养鸭户 任何保护,养鸭户该怎么办?
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定义
• 一个行为人的生产或消费对其它行为人的生 产或消费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通过 市场交换发生的,因此它对产生这种影响的 行为人的成本或收益没有影响。
• 此时,市场机制导致 关于环境与健康以及抗争 • 环境污染成为公共第四大关注问题 • 中国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 就在杜老汉为鸭子的突然死亡而难过的时候, 村里又传来了另外6户,养鸭户的3000多只鸭 子,也同时死亡的消息。
鸭子怎么死了?
• 眼看着一年的收入打了水漂,养鸭户们心 急如焚,大家开始四处查找鸭子死亡的原 因。
• 怀柔县庙城镇畜牧兽医站兽医闫孝东: “从外表和内部解剖看,我的初步诊断是 中毒。”
外部性理论发展的三块里程碑
•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我们可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 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 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效率的 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部经济,后者为内部经济。”
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外部性矫正

随着牲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牧场
消失了荒漠化,畜牧业也难以为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于任何一 户牧民来说,每增加一头牲口所产生 的收益归自己,由此带来的生态本钱 却由大家分担。
“公地悲剧”的实质:资源的过 度利用,甚至鼓励人们去破坏和消灭 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消失“公
地悲剧”的事例。如卫生间里的手纸。
在共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 可以过度共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 其谈判的本钱很高。
国有产权也简洁导致外部性。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名义上归国 家全部,实际上由政治家或官员所选 择的代理人来行使。
代理人也可以过度共享财产的权 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本钱也比较高。
私有产权:依照法律,财产权利归 家庭或个人全部。
奥尔森从集体行动入手,认为外部性 表达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对立;
科斯从外部侵害入手,认为外部性问 题不是单向的;
博弈论从“囚徒逆境”入手,认为外 部性表达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全都。
迄今为止,有三个比较权威的定义, 这几个定义把外部性与经济学其他根本 概念联系起来。
Hal Ronald Varian(1984)的定义:
外部性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争论内 容,也是法学、社会学、人口学甚至政 治学的重要争论领域。
张五常和杨小凯却认为,外部性概 念模糊不清、同义反复、没有意义。
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后果
1、外部性的概念
某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未在 交易价格中反映的本钱或收益。
负外部性:某个人的行为给他
人造成额外的损害;
假设允许工厂冒烟,则居民会联 合给工厂安装除尘器。费用150元,低 于购置烘干机的费用,也低于污染损 失。
假设允许居民不受污染,工厂会 主动安装除尘器。安装除尘器比购置 烘干机廉价。
公共经济学课件PPT第二章 外部性理论

外 2. 张五常的合约理论 部 1970年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合约结构与非专有资源 性 理论》一文中,对外部性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每一经 理 济行为都有外部效应,产生大量外部性的原因主要是: 论 一、当事人缺乏签约权; 的 二、合约存在,但合约条款不全面; 发 三、有些条款不知什么原因与一些边际等式不相符。 展
外 假设二:
部 当边际外部成本MEC不等于0,或边际外部收益MER
性 不等于0时,MSC=MPC+MEC,即边际社会成本=边
存 在 的
际私人成本+边际外部成本;MSR=MPR+MER,即 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收益+边际外部收益。则存 在外部性。
条
件
外 假设三:
部 当边际外部成本MEC>0,边际外部收益MER=0时,
进
外 这种报酬递增循环现象,是“市场规模——劳动分工—
部 —报酬递增”迂回生产机制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生产的
性 单位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市场规模。
理 论 的 演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收益递增与长期增 长》一文中发展了马歇尔外部经济思想中的知识外溢 效应,构建了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罗默构建的竞争 性动态均衡模型,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的内生变量 和知识积累的结果,运用知识外溢效应解释了报酬递
外 张五常主张用合约理论代替外部性理论,认为: 部 一、合约就是当事人双方在资源情况下的某些承诺。 性 二、由于交易与生产的情况、制度安排、合约规则的 理 执行与谈判等因素的差异,使得不同合约安排会有不 论 同的交易费用。 的 三、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所掌握的信息通常 发 具有不完全性与不对成性获取完全信息的可能性小且 展 成本昂贵。
公共经济学课件:外部性

2020/9/26
Public Finance
3.3 外部性的对策
9
私人对策
• 交易谈判与科斯定理 • 合并 • 社会规则约束
公共对策
• 税收 • 补贴 • 总量控制与交易 • 规制
2020/9/26
Public Finance
外部性对策中的关键点
10
• 1 外部性无处不在,而其影响在不同处境 中会有很大区别。并非所有的外部性都 值得干预。
外部效应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
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 在有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关键方面是相互影响而又没有相应的补偿。 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 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的边际效益与成本会 同社会的边际效益与成本发生偏离,由此会导致资源 配置的扭曲。
2020/9/26
Public Finance
案例: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
4
•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 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 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 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 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 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2020/9/26
Public Finance
3.2 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
5
• 以厂商产生的负外部性为代表
• 假定一家钢铁厂向河水中排污,对下游的渔业产 生影响
• 假定——竞争市场,钢铁厂和养鱼厂的目标分别
是最大化各自利润
•MB = marginal benefit to steel firm 厂商边际收益 •MPC = marginal private cost to steel firm厂商个人边际成本 •MD(MEC) = marginal damage to fishery 污染的边际损害 •MSC = MPC+MD = marginal social cost 边际社会成本
外部性理论综述

外部性理论综述摘要:外部性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其思想可以追溯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而真正提出外部性概念并对外部性理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马歇尔、庇古和科斯三位经济学家,本文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并进行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外部性;外部经济;庇古税;科斯定理一、导言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因为外部性不仅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外部性思想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这可以算作外部性思想的萌芽。
1887年,西奇威克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他在该书中说,个人并不总能通过自由交换得到与他所提供的劳务适当的报酬,这一论断也体现了外部性思想①。
1890年,马歇尔在其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该企业所在产业的普遍发展,另一类则为单个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他将前一类称为“外部经济”,后一类为“内部经济”。
外部性理论从此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20年,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和内容,庇古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出发,正式提出和建立了外部性理论。
1952年,英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其出版的《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对他以前的外部性理论进行了综述性研究。
他认为在某地某种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单个厂商扩大生产而其他厂商情况不变,那么由于该厂商生产扩大导致资源的减少会使其他厂商的生产成本提高,这时就出现了外部性。
1960年,科斯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外部性的相互性,在庇古的基础上提出试图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外部性理论最新精选PPT课件

? 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也叫苛性钠,是 一种可以溶于水,并且具有强烈腐蚀作用 的物质。火碱的腐蚀性质,使得它具有杀 菌消毒的作用,但如果人或动物不小心喝 了这种溶液,就会烧坏肠胃,严重的会导 致死亡。
局限性:合并后的企业规模必须足够大,另外双 方可能会在谈判分配合作剩余等方面不能达成一 致意见而使得合并不能够得到实现。 ? 外部性内在化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但关键 在于内在化的成本的高低。 ? 在交易成本较高的时候,政府的介入可能是可行 的办法之一。
外部性的解决思路:征税和补贴
? 以工厂排污造成外部性 社会成本为例,政府可 以把污水排放造成的社 会成本转换为适当水平 的税费,向排放企业征 收,从而消除外部性。
? 既然鸭子是中毒而死的,那么毒又是从哪 里来的呢?乡亲们想到了天天放养鸭子的 怀河。
? 于是乡亲们请来了怀柔县环保局的同志对 河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监测站站长李山 林:“现场进行的是试纸法的酸碱度检测, 当时检测结果报告里 PH值等于9.2。”
鸭子怎么死了 ?
? 一般说来,PH值在6.5-7之间的液体呈中性, PH值超过7就为碱性,并且具有腐蚀作用。 PH值越高,碱性就越强,腐蚀作用也就越 大。
路以来,渔民在主航道(乘潮进出的鳗苗大多集中在主航 道中)上捕捞属违法行为。 ? 二是海事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对发生在航道内影响船 舶正常通航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反应快,处置果断。 ? ? 作者:顾立刚 丁亚鹏 来源:新华日报, 2005-3-14 ? /xhby/content/200503/14/content_716948.htm
公共经济学—外部效应理论

附图1 市场均衡: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返回
2、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的效率
小结: 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 (1)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外部边际成本。 (2)产品供给高于资源有效配置时的产量水平,导致
产量过剩.
13
3、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的效率
图2:民众可得益的疫苗接种服务
价
格
、 效 45
MPC+MEC=MSC G S=MPC
B
10
A
MPC:私人边际成本 MSC:社会边际成本 MEC:外部边际成本 MSB:私人边际收益(假定 等于社会边际收益)
私人最佳产量:A点 社会最佳产量:B点
D=MSB
意味着:如果政府不干预,
则私人造纸业主将过度生产,
从而无法达到社会资源的最 优配置。
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Q
P
价 格
效 益
成 本 ︹ 美 元 ︺
0
Q 纸张的产量(万吨)
8
图1: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造纸业为例
P
价 格 110
效 105
益 100
成
本
︹
美 元
︽
︺
0
S=MPC A
D=MSB ︽
Q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9
图1: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造纸业为例
P
价 格 110
效 105
益 100
成
本
︹
美 元
︽
︺
0
MPC+MEC=MSC
G
B
10
A
S=MPC
D=MSB ︽︽
4.5Biblioteka Q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公共经济学-外部性浅析

摘要外部性是影响人们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理论,在一定的情况下,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
在公共管理中,通过外部性分析,公共管理者干预市场,积极引导、管理公共事务,调控社会主体行为,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健康运转。
本文疫苗普及为例,论述公共管理者实施疫苗相关政策的必要性、人民接种疫苗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原理和相应结果,基于疫苗的公共产品属性,得出其正的外部性在积极的公共政策下能够产生正的社会收益,疫苗研发和相关政策的合理实施并作为公共产品提供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外部性、疫苗、收益、公共物品和服务一引言1.1外部性定义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由布坎南、斯塔布尔宾在《外部效应》一文中提出,即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便存在外部效应。
简单来说,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它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的现象,更具体一些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效应指对交易双方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性指的是对交易双方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反映的成本费用。
1.2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外部性我们这里基于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范畴,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外部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具有完全不同的三种特性:(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
(2)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妨碍或减少其他人或群体对这种产品同时享用,即新增加的消费人数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3)收益的非排他性,即无法将另一些人或群体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是因为实现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或者是由于实现排他的成本过高。
因此,公共产品往往呈现出外部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科斯定理: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 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和自愿协商 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不 为零,制度安排与选择是重要的。这就 是说,解决外部性问题可能可以用市场 交易形式即自愿协商替代庇古税手段。
2.外部性的分类
• 按照外部性的效应分类, 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外部正效应) 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外部负效应)
• 按照外部性的产生领域分类, 生产领域的外部性 消费领域的外部性
主要内容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外部性的含义与分类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纠正
二、外部性的含义与分类
1.外部性的含义(Externality )
•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部效应,是指 经济活动中私人边际成本(或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 (或收益)的不一致,即某些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 了其他个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 没有获得相应报酬的现象。
二、外部性的含义与分类
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存在外部性时,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 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发生偏离。决定个人和厂商的经济 选择是私人边际收益和私人边际成本。个人和厂商仅从自 身利益出发,忽略外部性带给他人的收益和成本,决策可 能会使资源配置失效。
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 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见图3)
第二是“外部经济”,是指由企业外部(一个行业、 一个区域)的各种因素(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市场容 量、运输、通讯、产业链、配套企业……的聚集效应) 导致生产费用减少、产量增加的经济。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2.庇古的“庇古税”
庇古在马歇尔“外部经济” 基础上提出了“外部不经 济”,并从社会资源最优 配置的角度出发,应用边 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 社会净产值和边际私人净 产值,对外部性产生的原 因、类型、影响及其解决 方案展开探讨。
种合约安排。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杨小凯
(1948年-2004年),澳大利 亚华人经济学家,最突出的贡 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 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专业 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 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 分析》。曾被两次提名诺贝尔 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 负外部性就是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 它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 •外部边际成本(marginal external cost,MEC)是 指,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 三方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见图2)
MEC
三• ME、C不外变 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0
• MEC递增
离开这一初始状态。
③应该用内生交易 费用与外生交易费 用来替代外部性概 念,或者说把外部 性内生化。杨小凯 把所有经济问题的 本质都看作是交易
费用问题。
主要内容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外部性的含义与分类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纠正
主要内容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外部性的含义与分类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纠正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①在交易费用为零 的情况下,不同的 产权安排都能导致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 最优。既然交易费 用为零,就不存在 外部性。如果存在 外部性也只是想像 中的初始状态,由 于自愿协商会马上
②有了交易费用概 念就不需要外部性 概念,传统的外部 性问题实质是交易 费用问题,即节省 界定产权的外生交 易费用与节省产权 界定不清引起的内 生交易费用之间的 两难冲突问题。
第二章 外部性理论
主要内容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外部性的含义与分类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纠正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①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
② 庇古的“庇古税”
③
科斯的“科斯定理”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原理
④张五常、杨小凯关于“外部性”的批判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1.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
1890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 中提出,除了土地、劳动和资本这 三种生产要素外,还有第四种要素 “工业组织”。
O 1 2 3 4 5 6 产量
MEC
• MEC递减
O
ME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2
O
产量
产量
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价 格
S’= MSC = MPC + MEC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①在产权没有明 确界定的情况下 谈外部性问题, 这时,外部性概 念是模糊不清的 ,到底是谁对谁 产生外部性呢?
②之所以外部性概 念模糊不清,是因 为合约本身的不完 全性或不完善性, 之所以不完全或不 完善是由于获取信 息是需要支付成本
的;
③既然外部性概念 是模糊不清的,以 合约理论取代外部 性理论更加符合真 实世界,在张五常 看来,所有经济活 动都可以看作是一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4.张五常和杨小凯关于“外部性”的批判
张五常
(1935年-),香港经济 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 人物之一。他以《佃农理 论》和《蜜蜂的神话》两 篇文章享誉学界。另有 “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 的道路吗?”(英文, 1982) 《卖橘者言》(1984) “中国的前途”(1985) “再论中国的前途” (1987)等 。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庇古税”:政府应采取经济政策, 对边际私人成本(内部成本)小于 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 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 对边际私人收益(内部收益)小于边 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 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以补贴。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3.科斯的“科斯定理”
“工业组织”包括分工、机器的改 良、有关产业的相对集中、大规模 生产、企业管理。
一、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工业组织” 导致产量的增加
第一是“内部经济”,通过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 和效率增加或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工作技能的 提高、内部分工协作的完善、先进设备的采用、管理 水平的提高和管理费用的减少)等等而导致生产费用 节约、产量增加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