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记录片等等。
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
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
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
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
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具体的方向选择,可以参考专帖《电视栏目分析》!)1·节目内容。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
3·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
4·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电视节目分析范文题目:观看专题片《千年沧桑》第二集,并对此片作出分析,1000字左右。
跨越十一世纪--浅评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作者:山东有线电视台钱景芝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的第二集把十一世纪时世界的样子缓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专题片以深邃的主题、精美的镜头,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远古的时代是古雅的,又是沉重的。
而人类的先进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史传承中慢慢堆积呈现了。
所以在这期节目里,我们看到听到的历史面貌,既是厚重的,又是灿烂多姿的。
本片的编导作者自然贴切的调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让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出色。
一、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本片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主题,为了使观众理解的更加清晰明白,全片重点采用了解说词加画面的表现手法。
电视专题片整理

填空:1.电视专题片的分类(按照广播电视节目“四分法”传统来划分):电视新闻专题片;电视文艺专题片;电视社教专题片。
2.一般电视专题片的模式:政治拍摄式和商业拍摄式。
3. 解说词的作用:○1表达主题,统领全篇;○2放大画面,点明信息;○3转场过度;○4升华画面内涵。
4. 解说词的体式:○1说明式:准确精细;○2政论式:逻辑严密;○3抒情式:优美雅致;○4叙述式:自然平实。
5.电视专题片的剪辑技巧:再现性剪辑;表现性剪辑。
6.电视专题片剪辑的常用手法:隐喻法;对比法;累积法;交叉法。
7.电视专题片剪辑的转场技巧:特技转场;情绪转场;空镜头转场;多画屏转场。
8.电视纪录片的主要拍摄手法:跟踪拍摄;交友拍摄;摆拍;长镜头拍摄。
9. 二度纪实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1)“情景再现”的实现基础。
(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录音资料;遗物遗迹)2)“情景再现”的常用手段。
(真人模拟;电脑制作)10.按照创作风格来划分: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式;访问式;反射式。
11.电视专题栏目的主要类型:1)按照传统“四分法”来划分(新闻类;文艺类;社教类;服务类);2)按栏目对象来划分(对象型栏目;公共型栏目);3)按表现形式来划分(电视杂志栏目;电视谈话栏目;电视竞赛栏目)12.中国电视专题频道的主要类型:1)按内容来划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综艺频道;科学教育频道);2)按对象来划分(少儿频道;老年频道;女性频道)13.电视专题栏目策划的内容:一)市场分析;二)栏目宗旨;三)栏目定位(受众定位;内容定位;形态定位;播出平台与时段定位);14.电视专题频道包装的主要内容:频道理念包装;频道视觉包装(频道标识;频道形象宣传片;频道界面人物形象包装;频道识别色彩;频道标识声响包装;品牌栏目包装)15.栏目主持人的表达技巧:开场导入技巧(开宗明义式;渐进式;接力式;交流式;回顾式)16.话题结束技巧:归纳点评;联想引思;直接宣布;悬念设置。
关于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视媒体的日新月异,电视专题片创作也迎来了新的形势。
新的形势下,电视专题片创作需要注重新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以更好地适应观众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本文将从创作理念、内容表现、制作手法和市场变化等方面对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创作理念在新形势下,电视专题片创作需要更加注重观众需求和社会热点。
观众在信息获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通过专题片了解更多的新知识,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专题片的创作理念应该更注重价值导向,注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突出人文关怀,探索人类命运。
专题片的创作也应该注重与时代的契合度,准确把握当下社会的思潮和人们的情感需求。
二、内容表现在新形势下,内容的表现形式也需要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专题片内容大多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主题展开,内容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往往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
而在新形势下,专题片可以更加注重细分领域,将目光聚焦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让观众通过专题片更好地了解各种社会问题的发展变化和解决方案。
内容的表现也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纪录片形式,也可以采用故事叙事、实景演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增强专题片的吸引力和可看性。
三、制作手法在新形势下,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手法也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技术提升。
传统的专题片制作大多采用固定的拍摄手法和后期剪辑技术,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观众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
在新形势下,专题片的制作手法可以更注重运用新技术和设备,例如无人机拍摄、VR/AR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来提升专题片的内容表现和观赏性。
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将专题片打造成为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体产品,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元需求。
四、市场变化在新形势下,电视专题片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专题片的播出主要依赖于电视台和传统媒体的播放渠道,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专题片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和广泛化。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篇1 北方机电工业学校暨国土资源部张家口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拥有50多年历史、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有着光辉一页的功臣学校。
由于他在为中国地质机械工业中的卓越地位,被誉为中国地质机械工人的摇篮。
然而,如今的北机电人已不再把昨天的辉煌作为今人的口头禅,他们打包起历史,只是作为一种珍藏。
而真正令他们振奋,令他们翘首,令他们骄傲的,是他们在“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窘态中直面市场,所走过来的一条值得珍惜、值得欣慰、值得教化后人的跨越之路。
(出片名)历史的跨越 学校在历年的省、部级评优活动中榜上有名,诸如“文明单位”、“先进技工学校”、“先进单位”、“文明校园”,“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
2003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2000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批准为国家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应用)培养培训基地和国家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应用)数控编程培训点! 现实是令人振奋的。
而在这一个个荣誉的背后,记载着的是北机电人不畏困难、直面市场、使一个濒临绝境的学校,起死回生再现辉煌的感人故事。
曾几何时,就是这所学校,年招生还不足200人!这与皇皇6000多万元固定资产和50多年的厚重历史不能同日而语的尴尬,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它让北机电人震惊!让北机电人迷茫!让北机电人不知所措!可巧的是,这时,也正逢新的领导班子刚刚建立。
很显然,这对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新一届领导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希望的新生代!他们没有张扬的就职演说,没有落地铿锵的豪言壮语,他们在不露声色之中,认真分析了导致学校滑坡落谷的真正原因,在默默无闻的扎实工作中,探索着学校新的崛起。
这是一个团结务实的集体,这是一个凝聚实干的重拳!这是一个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去认真想事、做事,并具有现代意识,善于抓机遇、求发展的坚强核心! 他们认为,使学校走入低谷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办学观念的陈旧导致的与市场经济的格格不入。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解说词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解说词摘要:一、引言1.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和背景2.节目制作的初衷和目的二、节目的结构与内容1.十六集的划分2.每集的主题和内容概述三、节目的亮点与特色1.独特的叙事手法2.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3.权威的专家解读四、节目的社会影响1.提高观众对国家发展的认识2.激发国民爱国热情3.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引导五、节目的总结与展望1.对节目成果的总结2.对未来类似节目的期待与展望正文:电视专题片《领航》是一部以国家发展为主题的大型专题片,共包含十六集。
该片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影像画面以及权威专家的解读,全面展示了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提高国民的爱国热情,激发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
在节目的结构与内容方面,制作团队将十六集划分为不同的主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
例如,第一集《启航》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第二集《破冰》则着重介绍了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的艰辛努力;第三集《创新》则聚焦于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国家发展等。
每一集都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观众深入了解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
《领航》电视专题片的亮点在于其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以及权威的专家解读。
在节目中,观众不仅能看到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还能听到来自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国家发展历程的深入剖析。
这些专家站在时代的高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国家发展画卷。
《领航》电视专题片自播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观看这部专题片,他们更加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深感自豪,并激发了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这部专题片不仅提高了观众对国家发展的认识,还积极引导了社会风气,传递了正能量。
总之,电视专题片《领航》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佳作。
它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分析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
电视纪录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向受众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
电视纪录片要有效实现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而叙事结构则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的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是体现文气的内部因素,如思路、线索、情感、气韵、逻辑等,它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外部结构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因素,如层次、照应、开头、结尾等,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它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
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
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安排,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纪录片各个部件的框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存在,但它的存在意义并不仅仅是装载内容,还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记录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记载,而是创作者“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是承载并体现了某种“意义”的,既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其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体现。
结构,作为对内容有主动表现力的形式呈现,关系到作品的整体形态,影响到作品整体的表现意义,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说,结构是衡量电视纪录片艺术质量的标志,是体现创作者思想能力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固有存在方式以及各种联系和秩序,直接制约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生活的流程来建构,这也使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具有浓厚的客观规定性;但是创作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映射客观事物,而是有所选择的主观能动行为。
关于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分析1. 引言1.1 新形势下电视专题片创作的重要性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可以帮助观众深刻了解当下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通过专题片的形式,可以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解析复杂的社会现象,为观众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信息。
这不仅可以丰富观众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引导他们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现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传递信息、展现事实的工具,更是引导社会关注、促进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重视和支持电视专题片创作,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1.2 当前电视专题片创作面临的挑战当前电视专题片创作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专题片的传播渠道受到影响,观众的选择面更加广泛,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成为创作者们面临的难题。
随着社会对品质内容的需求不断提升,电视专题片创作越来越需要深入挖掘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创意元素,但受到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成为制作团队的挑战。
信息传播日益快速,观众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及时把握时事热点,创作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电视专题片成为创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受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视专题片创作面临着政策导向性、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创作者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加强团队合作,积极拓展创作思路,才能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2. 正文2.1 新形势下电视专题片创作的特点1. 多样化题材:新形势下,电视专题片创作呈现出题材多样化的特点,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纪录片题材。
创作者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的作品。
2. 多元化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专题片创作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变化。
除了传统的纪录片形式外,还出现了互动式、虚拟现实等多种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观影体验。
关于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电视产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也必须与时俱进,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提高专题片的质量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现状、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现状电视专题片是通过电视媒体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和报道的节目形式,具有报道性、独特性和深度性的特点。
传统的电视专题片创作主要依托于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制作机构,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求较高。
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政策、审查、宣传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真正做到深度挖掘和客观报道。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媒体的观众和市场份额也受到了冲击。
观众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内容,传统电视专题片的受众面临着下降的趋势。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现状面临着从制作方式到受众群体的双重挑战和调整。
二、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形势下,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通过新媒体平台,电视专题片可以实现多终端传播,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观看。
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可以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提供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和创新元素。
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参与讨论、评论、分享,提供反馈和意见,为电视专题片提供更多创作灵感和素材。
电视专题片创作还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定制化创作,提高节目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通过适应新形势下的趋势和发展,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可以更好地融入时代潮流,引领媒体创新。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新形势的到来,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专题片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
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记录片等等。
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
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
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
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
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具体的方向选择,可以参考专帖《电视栏目分析》!)
1·节目内容。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
3·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
4·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电视节目分析范文
题目:观看专题片《千年沧桑》第二集,并对此片作出分析,1000字左右。
跨越十一世纪
——浅评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作者:山东有线电视台钱景芝
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的第二集把十一世纪时世界的样子缓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专题片以深邃的主题、精美的镜头,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远古的时代是古雅的,又是沉重的。
而人类的先进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史传承中慢慢堆积呈现了。
所以在这期节目里,我们看到听到的历史面貌,既是厚重的,又是灿烂多姿的。
本片的编导作者自然贴切的调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让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出色。
一、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本片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主题,为了使观众理解的更加清晰明白,全片重点采用了解说词加画面的表现手法。
全片要表现的是十一世纪一个世纪的文明,时间跨度大,于是又细分为分为:文明、宗教、科学、经济四个方面来分别阐述,每一个素材的指向性都很强,如经济方面的中国的四大发明,欧洲基督教的兴起等。
同时为了增加叙事的真实性,本片采用了多种手法:1、人物扮演:找一个人来扮演孔子,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
为了更好的表现对外战争的残酷性也是采用了扮演的手法,增强视觉的震撼力。
2、图配乐: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单纯的介绍一副作品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为此给它配上舒缓的乐曲,琴声悠悠把观众带入那个国泰民安的世界。
3、权威人士说明:为了更好介绍北宋的文化,请了王渝生研究院等来介绍这方面的文化,增强了认同感、权威性。
4、脸谱化:选取有标志性的道具去表现,如为了表现北宋的繁华选用开凿大运河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来表现。
5、动画制作:为了使画面更形象生动,在介绍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相对比较抽象的文化的时候还采用了动画制作来表现。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主题,以上这些叙事手法使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文化历史类专
题片也变得丰富好看,富于变化,这不得不说是《千年沧桑》这个专题片最为成功的部分。
二、镜头语言生动丰富。
本片在表现手法的成功之外,还充分发挥调动了多种镜头语言,视觉听觉效果丰富。
全片以全、远景居多,使内涵更丰富,同时注意光效的变化,选取了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的光影效果来表现不用的内容。
拍摄角度也非常丰富,如拍摄大运河时的空中拍摄,让人们更直观的看到了大运河的全貌,理解起来更容易。
色彩上根据地域来变化,如北宋的黄、伊斯兰的篮。
声音上以模拟为主,解说词在其中起着推动全片发展的作用,担纲全片。
通过编导的以上努力使这个文化历史类专题片变得生动好看,不枯燥,似流水般涓涓而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跨越十一世纪,领略到古老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