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基本知识共35页
武术常用基础知识

1.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产生:武术是我们的祖先在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3.武术是一种教育:一种完美的人生教育体系,武术之道即人生之道,成功之道。
4.武术精神:爱国修身,崇德尚武,自强不息。
武术不光是外面的架势,而更重内在的精神。
武术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竞争和创造精神。
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进取和超越自己。
5.武术是一种文化: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武术是以呵护生命为主的科学。
一个真正的武术家,必定是一个头脑聪慧,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功高技巧,正气凛然,尊长敬幼,博古通今,文武兼修,德艺双馨,慈善儒雅,集众家所长于一身的大家。
6.武术的含义:武术又称国术和武艺,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
武指勇猛,气势。
术指技艺,动作方法。
止戈为武,以武为修行,以武平息干戈,化解矛盾,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稳定,阻止战争,统一目标。
武不是暴力,是不得以而为之。
7.武术的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
2)内外合一,形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3)广泛的适应性。
8.武术的作用:1)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2)锻炼身心,增强体质。
3)掌握技击,提高防身技能。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9.三节:武术中将人体和四肢分称“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
就全身而言,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腿为根节;就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就下肢而言,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武术中素有“三节要明”之说,意即掌握好运动规律和动作顺序。
如冲拳要求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蹬腿则要由根节到梢节,节节贯穿。
明白人体三节的分法,通过各节的协调运动来体现“四体百骸总为一节”的整体性。
10.四击;是指武术中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
武术理论基本知识.doc

武术理论基本知识.doc武术复习资料该字体代表只需了解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运动的作用:(一)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二)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三)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四)具有观赏娱乐的作用具体的也要了解,如果考到论述则具体答11武术的分类:(一)形式与类别分类:1、套路运动2、搏斗运动(二)功能分类:1、竞技武术 2、健身武术3、学校武术4、实用武术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称为套路。
套路运动按照演练形式的不同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套路分类:拳术短器械长器械单练包括:(1)拳术(2)器械:1、短器械,短器械主要有刀、剑匕首等;2、长器械,长器械主要有棍、枪、大刀等。
传统器械分类: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拳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
一类拳术: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二级拳术:通背拳劈卦拳翻子拳三类拳术:地趟拳象形拳四类拳术:查拳五类拳术:其他太极拳长拳定义:是以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以及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与技术组成的拳术。
特点: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太极拳定义:是一种柔和、缓慢、连贯、圆活的拳术。
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集体演练:集体进行的徒手的、或者器械的、或徒手与器械结合的套路练习。
搏斗运动(也叫格斗):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三项。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基本手型:拳、掌、勾手中国武术的基本内容: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和功放技术,且以技击性为主。
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中简史了解17唐代长安二年开始实行武举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对宋以来的武艺技法和教学训。
武术基本动作整理版

一、手型(一)拳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二、手法(-)冲拳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三)推掌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三、压肩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
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要点:挺胸、塌腰,臂、腿要伸直,振幅逐步加大,压点集中于肩部,增加外力时由小到大。
易犯错误:压肩幅度小、拉不开。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总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武术知识点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
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二、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4.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二、提高防身能力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5.内容与分类: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抱拳礼的含义: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三种手型:拳、掌、勾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

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第三章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本章导读:你在自学时是否遇到过看不懂书中的图片和术语而苦恼呢?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你了解如何去读懂武术的图解,如何去理解武术的基本术语,如何去掌握各种套路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广大武术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和训练中累积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
通过以下基础练习,可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术,一定使你在自学过程中少走弯路,使锻炼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节如何看图习武武术图解是记录武术动作和套路的主要方法。
由文字说明和插图两部分组成。
文字说明叙述动作的详细过程和要领。
插图描绘动作姿势和身体各部位(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
正确掌握武术图解知识,不仅能提高自学能力和训练水平,而且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有积极作用。
一、武术图解知识武术图解知识一般包括运动方向、运动路线、叙述顺序、动作名称和术语以及要领说明等方面内容。
(一)运动方向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以及躯干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图中人的胸前为前,胸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向地心为下,离地心为上。
另外,还有左前、右下、左上、右后等方向。
转体时,以转后身体姿势为准,如“弓步搂手冲拳”,就是以左转后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依次类推。
武术图解中,以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的。
这与看地图的方向是一致。
(二)运动路线武术插图一般用实线()或虚线()表示某部位下一个动作的行进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
实线表示人体右侧肢体(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虚线表示左侧肢体(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
有的插图右上肢和左下肢用实线表示,左上肢和右下肢用虚线表示;有的插图上、下肢分别用虚线和实线表示;有的插图上、下肢分别用虚线或实线表示。
目前已逐步统一采用左虚右实法。
此外,有的插图还附有足迹图,用来表示脚在运动中着地位置的变化。
武术理论知识 PPT

(二)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内:精神、意识、气息。外:手眼身步的形体活动。
(三)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不受时间、季 节、场地限制。
二、武术的作用 (一)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二)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三)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 (四)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
(三)近代武术发展概况
近代中国时局动荡,战火不断,在这一段特殊 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 负面影响,但在“强种强国”理念的号召下, 武术曾一度兴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 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1910年上海成立“精武会”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
(六)武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
1952年国家体委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 1983年至1986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武术挖掘整理工作, 查明全国拳种129个。 1986年成立了中国武术研究院。 1987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 1997年武术学科首先在上海体院招收武术博士研究生。
目前武术科学研究正向多学科、多层次的立体型研 究深入发展,武术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技术体系的理 论建设已见成效。
1985年8月在西安举行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
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 北京成立。
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每 四年一次。
1999年6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承认国际武术联 合会为“被承认的联合会”。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最新消息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参 加中国第十届全运会期间 说:武术将作为比赛项目 出现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 其全称是“北京2008奥运 会武术比赛”。他说,尽 管武术比赛有别于奥运会 其他28个大项的比赛,但 这毕竟是武术走向奥林匹 克舞台的重大突破。同时 也澄清了“武术将成为 2008年奥运会表演项目的 传闻
中小学体育武术理论知识

要求与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跃步时两手要与跃步动作自 然相随。
4.弹踢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在膝盖接近水平时,脚 背绷平猛力向前弹踢,力达脚尖;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 右拳收抱于腰侧;目向前平视(图7-2-5)。
• 要求与要点:弹踢与冲拳同时完成,力点准确。 • 5.马步横打
变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力达掌外沿;右勾变拳收抱于腰 • 侧;目视前方(图7-2-8)。 • 要求与要点:转体、上步与推掌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8.搂手勾踢 (1)右拳变掌前伸于左腕上使两腕交叉 (图7-2-9①)。
• (2)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两臂迅速向后分掌搂手至体后成 勾手,勾尖向上,身体随之半面向左转;同时右脚尖上勾,脚跟 擦地面向左斜前方踢出;目视左前方(图7-2-9②)。
• 套路运动包括:拳术(长拳、太极拳等)、器械(刀、枪、 棍等)、对练(2人以上的徒手、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六 人以上徒手或器械,伴有音乐和队形变换,要求动作、队形 整齐、协调一致)
•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 力的对抗形式(散打、推手等)
• 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
动作方法和要领
• 预备势:直立抱拳,目视左方(图7-2-1)。 • 1.抡臂砸拳 • (1)左脚向左跨一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
方伸出,掌心向右(图7-2-2①)。 • (2)上动不停,向左转体180°,同时左手经上、向下绕环屈臂停
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拳向上抡起下砸,拳背落于左掌上,右腿 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 视前下方(7-2-2②)。
第一章武术概述
•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基本动作讲解

你看看,还差的东西跟我讲哈!武术基础动作一、基本手型1、拳:握拳拳指紧又牢,食中拇各指相靠。
2、掌:四指伸直并一道,拇指屈扣腕上翘。
3、勾:五指之间紧贴牢,尽量屈腕似镰刀。
二、基本步型1、弓步:前后开立弓步站,两脚相距三脚半,后脚内扣勿拔跟,用力蹬直一条线,前腿膝盖对脚尖,挺胸塌腰向前看。
2、马步:左右开立三足宽,两膝平对两脚尖,两脚平行正向前,开裆扣膝大腿平,挺胸塌腰眼前看,身体重心落中间。
3、仆步:一腿伸直一腿蹲,不能提起两脚跟,全蹲之脚是外展,仆步脚尖向里扣,挺胸塌腰眼侧看,沾腕转体紧相连。
4、虚步:后腿半蹲膝外展,前脚脚尖点地面,前膝微屈稍内旋,挺胸塌腰眼平视,后脚掌底紧紧贴地,身体重心在后脚。
5、歇步:两腿交叉左右分,后腿提踵膝下蹲,臀部落在后脚跟,前脚外展不离地,后膝紧贴前膝外,挺胸塌腰拧转身。
6、坐盘:左腿倒叉左后伸,两臂侧平两掌分,前腿膝盖靠胸襟,左腿臀部均着地,屈膝下蹲折叠深,挺胸塌腰俯转身。
7、丁步:右腿半蹲立地面,左腿半蹲绷脚面,两腿分开成半状,挺胸塌腰脚尖点,身体重心落后边,挺胸塌腰体向前。
三、基本手法1、并步抱拳:握拳屈肘抱腰间,拳轮紧贴肋两边,两手拳心正向上,挺胸塌腰紧收臀,两腿并齐又伸直,头正颈直松两肩。
2、冲拳:握拳屈肘抱腰间,两手拳心朝上边,冲拳小臂贴肋前,肘尖离肋臂内旋,拧腰顺肩拳平肩,冲拳力点达拳面。
3、推掌:握拳屈肘抱腰间,两拳拳心向上边,推掌小臂贴肋走,顺肩推出翘手腕,力点达于小指侧,掌指高度齐眉尖。
4 、顶肘:握拳屈肘抱腰间,两拳拳心向上边,哪边弓步,哪边顶,手臂曲肘向前顶,力达肘尖,另一手按拳面上。
四、基本腿法1 、蹬腿:两脚并立,两手叉腰。
一腿屈膝提起,大腿与腰平,当脚提起接近水平时,迅猛挺膝,向前蹬出,勾脚尖,力达脚跟。
2 、弹腿:两脚并立,两手叉腰,提膝接近水平,迅猛挺膝,向前弹出,绷脚尖,力达脚尖。
3 、里合腿:两脚并立,两臂侧平举,一脚向前方上半步,另一脚尖勾起里扣踢起,经脸前向另一方直腰摆动,手向上方迎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