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知识简介 (1)共32页

合集下载

初中武术知识点总结

初中武术知识点总结

初中武术知识点总结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武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初中阶段是我们学习武术知识的一段关键时期。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初中阶段的武术知识点。

1. 历史渊源:武术源远流长,起源于遥远的古代。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是古代战争和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武术也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和儒家的思想。

2. 武术分类:武术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大类。

内家拳强调内功修炼,注重意念、气的运用;外家拳则侧重于肢体的力量、速度和技巧。

代表性的内家拳有太极拳和八卦掌,外家拳则有少林拳和咏春拳等。

3. 武术基本功:武术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它是武术技击的基础。

基本功包括站桩、握拳、脚步、步法等。

其中,站桩是锻炼身体力量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握拳是练习拳法的基本功,通过握拳可以发散出内力;脚步和步法则是学习武术套路时必不可少的部分。

4. 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武术技击的表演形式,也是独特的艺术形式。

套路中包含了各种动作的组合,通过不同的动作展示技击的技巧和力量。

初中阶段,我们会学到一些简单的套路,如太极拳的24式和八卦掌的八卦掌基本步。

5. 武术比赛和表演:武术比赛和表演是展示武术技能和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的武术比赛或者组织的表演活动。

通过比赛和表演,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6. 武术精神: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武术讲究的是集中、坚毅、较劲、刚柔相济的精神。

通过学习武术,我们可以培养意志力、毅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锻炼身心,提高自己的素质。

总结起来,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武术的历史渊源、分类、基本功、套路、比赛和表演以及武术精神。

通过学习和练习武术,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出坚毅的意志,培养出自信心。

同时,武术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武术的常识 (26页)

武术的常识 (2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武术的常识篇一:武术理论知识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武术基础常识

武术基础常识

武术基础常识引言: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武道技艺,武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防身自卫的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武术的基础常识。

一、起源与发展:武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战争。

在古代,武术主要用于战争中的格斗和防身自卫。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技艺,并融入了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武术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二、分类与门派:武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和风格进行分类。

在中国,武术通常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大门派。

内家武术注重内力和内功的修炼,强调以柔克刚,如太极拳、八卦掌等;外家武术则注重力量和技巧的发挥,如少林拳、咏春拳等。

不同的门派有着不同的技法和传承方式,每一派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三、基本功与套路:武术的基本功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包括站桩、打坐、基本步法、基本招式等。

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反应速度。

套路是武术中的拳法动作组合,通过练习套路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战斗的意识和技巧。

不同门派有着不同的基本功和套路,每一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四、武术哲学与道德准则: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身之道。

武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内外修养的平衡。

它追求的是身心合一、力量与柔和的结合,通过修炼武术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在武术中,还有着许多道德准则,如尊师重道、礼仪廉耻等,这些准则不仅适用于武术训练,更是人生的处世之道。

五、武术与健身养生:武术作为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武术的训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协调性和灵敏度,改善身体机能和延缓衰老。

同时,武术的修炼也可以舒缓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武术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防身自卫的技能,更是一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语: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武术基本简述

武术基本简述

(1)徒手对练
这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 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如对打拳、对擒 拿、南拳对练、太极拳对练、八极对接等。
(2)器械对练
这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术组成的对练套路, 主要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 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 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长 拳
长拳它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 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其基本步 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 和跌仆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 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 它是在总结传统的查拳、华拳等拳术技术 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有各种适应普及的 初级、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 路和自选套路。也是我们主要学习的套路
(3)徒手与器械的对练 一方徒手,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 练。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 双枪等。
4、集体表演
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
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 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希望大家喜欢武术!
喜欢我!谢谢大家!
Thanks for Watching!
南 拳
这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节短势烈 的拳术。南拳拳种和流派颇多,各自又有 不同的特点。其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 拳势激烈,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
2、器械

器械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长器械、 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刀、枪、剑、棍是现在重点的竞赛项
目。
刀术

刀术短器械的一种。它由刃、背、尖、护手盘 和刀柄等而构成。刀的长度是以直臂垂肘抱刀 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运 动方法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挂、 戳、刺等基本刀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 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勇猛快 速,刚劲有力。

武术基本功知识,你了解多少?

武术基本功知识,你了解多少?

武术基本功知识,你了解多少?武术基本功是初学者的入门功夫,更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武术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和步法等主要内容。

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步法是下肢运动变化的动作方法,是武术各种动作变化的关键。

初始准备式预备姿势:双脚左右开立,双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

手型——拳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 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手型——冲拳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 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手型——掌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 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手型——推掌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手型——勾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步型——弓步动作说明:前脚微内扣,全脚掌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膝部约与脚面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两手抱拳手腰间。

武术基本知识

武术基本知识

武术基本知识武术基本知识----------------------------------------------------------------------第一节武字及武术基础训练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遍及我们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也就是说大江南北都有许许多多的群众在练习武术、表演武术、甚至在比赛武术。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武术也同样是因地域的不同也有许多特点是不一样的,就象俗称的“东枪西棍、南拳北腿”。

就我们陕西来讲也同样是这样。

我们陕西曾经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它的文化更是这样,武术是它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要讲的是“武术它既是体育又是文化”。

我们陕西流传有两个拳种,在咱们中国武术里面介绍武术的拳术系列里有四大拳系。

其中之一就是长拳系。

长拳系它有四个拳系:查拳、花拳、炮拳、洪拳。

我们陕西占两个拳系:洪拳、炮拳。

洪拳,大家平时说“来一段小洪拳”,洪拳在我们陕西俗称“软拳”,它的动作小巧玲珑,轻巧绵软;炮拳俗称“马闯”,动作属力量型,正是我们北方人勇猛剽悍的一个表现。

练武术的陕西人比较多。

我们国家对武术比较重视,在前几届全运会不光是武术、还有其它非奥运会比赛项目,象中国式摔跤、中国式射剑、马术等,都是属非奥运会项目,但都是在全运会里设的有。

第八届全运会中已经没有了,主要是向奥运会靠拢,只剩下27个奥运会项目,还留下一个就是武术。

说明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而且也说明武术在我们祖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都喜欢练武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练武术、它的特点、它的作用、它的内容,后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现在从武术来讲已经打入世界,世界武术锦标赛已经进行了四届了。

第一届是在我们的北京,第二届是在香港,第三届是在美国的巴尔的摩,第四届是在菲律宾的马尼拉。

将来亚运会的比赛,竞赛项目之一将是武术,还有武术进入奥运会问题。

后面讲武术的全民健身、武术的奥运会争光都包含在内。

武术基础知识

武术基础知识

武术基础知识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基础。

基本功训练时,有一系列专门的综合性练习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具有鲜明的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

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和桩功等主要内容。

一、腿功(一)正压腿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压。

(二)侧压腿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三)后压腿背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后伸,脚背放到物体上,两腿伸直,上体向后下振压,并逐渐增大振压幅度。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头随上体后仰。

(四)仆步压腿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腰部挺直,左转前压(图5-14)。

左右仆步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直腰抬头,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两脚压紧地面。

(五)正搬腿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扶膝,右手抓住左脚,然后将左脚向前方伸出,直至膝关节挺直,左脚外侧朝前。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被搬腿的脚尖勾紧。

(六)侧搬腿左腿伸直支撑,右腿从体侧抬起,右手经右小腿内侧绕脚后抱住右脚跟,将右腿伸直,脚尖勾紧。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身体直立平稳。

(七)竖叉两腿伸直前后叉开成直线。

左腿后侧着地,脚尖上翘;右腿前侧着地,脚背扣在地上,两臂立掌侧平举。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立腰挺胸,沉髋挺膝。

(八)劈横叉两腿伸直向左右两侧又开下坐成直线,两腿内侧着地。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

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改善和增强体质4•作用:一、提高防身能力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5.内容与分类: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 抱拳礼的含义: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 三种手型:拳、掌、勾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要领:指尖捏紧,尽量屈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各流派林立、 拳种纷呈,除众多的徒手拳法外,还有 丰富多彩的器械套路。
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组织,如1910 年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1927年国民政 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等。1936年中国 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 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 重视和热情关怀。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 京成立。1958年,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武 术竞赛规则》。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把武 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 会在北京成立。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 界武术锦标赛。这些标志着武术已经走向世界。
(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
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 乐见。
(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
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 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 的交流。
五、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根据武术运动的形式,将武术 分为如下两大类: (一)套路运动 1、拳术 2、器械 3、对练 4、集 体项目 (二)搏斗运动(对抗性运动)
3、对练:是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 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攻防的假 设性实战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 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4、集体表演: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 械集体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 音乐伴务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如集体基本功、集体拳、集体剑、集体 大刀等。
武术基本知识简介
编写:胡容娇 2019年12月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在原始 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 就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与自然界搏斗,这些原 始形态的攻防技能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 产技能的范畴,但却是武术技术的萌芽。在漫 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斗争紧密相连, 战争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二、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 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 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 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
◆再次,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武术的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
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 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 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 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套路运动
拳 器对集 术 械练体
演 练
搏斗运动
散推长短 打手兵兵
器械
器械的种类很多,分为长器 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 械。刀、枪、剑、棍是长、 短器械的代表。目前在武术 竞赛中,刀、枪、剑、棍也 是重点竞赛项目。

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 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 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 一种兵器。现在作为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 为细长的钢条,顶端为一小圆球,无刃。
武术剑是一种表演与武术训练用剑, 剑身非常薄,无强杀伤性。

武术刀是武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武术用 具,刀,武术短器械,现代刀为钢制, 由刀身、护手盘、刀柄、刀首等构成。
武术刀包含双刀、 朴刀 、春秋大刀、 南刀 、苗刀、 八卦刀 、太极刀等
双刀
朴刀
春秋大刀
难刀
苗刀
八卦刀
太极刀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采,根据武术的运动形式将 其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
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武王伐纣前夕, 即以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练兵习武活动在军 队和民间得到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
秦汉以来,盛行角抵、手搏、击剑等。
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 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 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
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
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 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 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
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
样,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 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 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 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受时间、 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 泛的适应性。
四、武术的作用
(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
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 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 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
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一)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 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 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 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套路运动是武术 的主要内容。
1、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 很多,主要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 八封掌、通背拳、象形拳等。
2、器械:器械的种类很多,分为长器械、短 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刀、枪、剑、棍是长、 短器械的代表。目前在武术竞赛中,刀、枪、 剑、棍也是重点竞赛项目。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 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 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 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 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 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 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