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新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实录与品析课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上节课我们自学了生字、新词。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就会了解。
(教师出示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小兴安岭树木非常多、种类非常多。
师:你是怎样看出小兴安岭的树木多的?生:从“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还有哪些词?生:“词的海洋”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是怎么知道小兴安岭的树木种类多的?生:我看到栎树的后面有省略号师:这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这几名同学把小兴安岭的特点很快就归纳出来了。
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小兴安岭的特点:一片绿色、广阔无垠,非常美丽。
请同学们齐读读第一段师: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这是小兴安岭哪一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季师: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生: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生:树木、积雪师:还有哪些描写。
生:小溪、小鹿。
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哪些词。
生:可以换成“长出”师:对,可以换成“长出”。
但同学们看一下它们两个词哪一个更贴切、形象生动。
生:“抽出”师:对,“抽出”把枝条快速长出的样子写出来了。
所以它更形象生动。
请一名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点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上课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开放性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来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夏天的树木耐不住寂寞,也展开了。
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生:树木、晨雾师:好,还有谁能说?生:太阳、草地、野花师:谁能分别把这些语句读出来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师:哪些同学能从这一段中找出描写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特点的词来?生:“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师:还有哪些字也能体现出来,请你找找?生:“封”“挡”生:“遮“师:同学们阅读的很仔细,老师太佩服你们了,这些词表现了小兴安岭树木茂密的特点。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 )的小鸟( )的国旗 ( )的铜钟参考答案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2.56 55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d ǎi z ú 景颇族 d é án ɡ z ú 阿昌族ā ch ān ɡ z ú 傣族j ǐn ɡ p ō z ú 德昂族 h àn z ú 汉族 2.我能填。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与评析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堂实录与评析一、创设情境走进秋天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出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这是一个金色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季节。
生:这是景色宜人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满树黄叶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
生:这是一个硕果累累、凉风习习的季节。
[教师注重调动和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既有语汇,使秋天成为一幅幅鲜活亮丽的画,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符合中年级学习规律。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谁来读课题?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不仅要看,还要“听”,声色俱佳,巧妙的过渡。
]二、自学课文,聆听秋声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生:自读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读一读?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的体会和同学分享,还可以仿写诗句。
师:要想有感情朗读,首先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自己练习一下好吗?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想一想,这首诗都写了哪些声音呢?读吧,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教师的有效激发,老师不断地启发、调动和激发学生,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思考,去发现,为进一步的阅读品悟奠定了基础。
]师:这首诗都写了谁的声音呢?生:黄叶落下来的声音生:蟋蟀叫的声音生:大雁的声音生:秋风的声音师相机板书,并指导“蟋蟀”的写法,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最新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精品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精品练习(27课全)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订正栏轻松起跑1.写出下列汉字的音节。
晨()绒()艳()影()凤()2.比一比,再组词。
汉()球()静()扮()汗()求()精()伴()快乐提升3.省略号有以下常见的作用,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A.表示引文的省略;B.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C.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说话的断续;E.表示语意未尽。
(1)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2)他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你……你们……快……快去看看。
”()(3)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4)她轻轻地哼起《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鸟被大家招引来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用加点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敢闯关5.我国共有_____个民族,_____个少数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花的学校订正栏轻松起跑1.看拼音,写词语。
kuáng huān kǒu dí huāng yě fàng jià shǒu bì()()()()()2.用下列词语造句。
(1)狂欢:(2)簌簌:快乐提升3.“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第13画是_____。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
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去过杭州的西湖,感受过它的平静与旖旎。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生:读课文。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师:请你谈谈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生1: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富饶的地方。
生3: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4: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树木多的地方。
师: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课件出示)生: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生: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师:谁能用“是……也是”关联词语造句。
生1:我是爸爸的儿子,也是妈妈的儿子。
生2:赵教师是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生3:邹亮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周立新的好朋友。
……(点评:教师从简单问题出发,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的情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本领。
)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圃,也是一座宏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现在我们来研究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能来读一读?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师: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有哪些景物?让我们先来观赏一下春天的景色。
(课件观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生:我看到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师: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问题: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
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
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句子中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
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2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2听听、秋的声音_人教版新课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上节课,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
师: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首诗歌(板书:听,秋的声音)同学们说老师写得对吗?生:(一部分)对。
师:大家翻开课本,看看。
生:不对,少了一个字“听”。
师:那为什么要两个“听”字?生:要让同学来听听。
师:我们来读读(全班齐读:“听,秋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这“听听”是——生:叠词。
师:这让人感到很——生:亲切。
师: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找诗歌里还有哪些叠词(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师:老师看到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叠词,带老师的第二个任务默读诗歌:把小节标出来,画出带有拟人化写法的地方,找找自己难认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句,用线圈起来。
(生默读诗歌,完成作业)师:第一节有几个叠词?生:三个,“听听”“抖抖”“刷刷”师:这是诗歌的特点,请同学们来读读,每人读一小节。
(生个别读,师纠正生读错的字。
)你们还有哪些难认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生:“蟋蟀”师:(带领学生书空)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还有------生:瞿瞿师:这是什么声音?生:蟋蟀的声音。
师:你在第几排。
生:第二排。
师:这样不就记下了吗?现在,我们每组读一小节,没轮到的同学找找近义词。
(生朗读,找词)老师发现第一遍同学们的声音都有所保留,我们再来一遍吧!(生朗读第二遍)这一次就好多了,让老师也来读一读吧。
(师范读)读诗歌应注意节奏,大家试着读读,能背诵的马上背诵。
(生自由读)师:你们找到了哪些近义词?生:“告别”与“道别”“叮咛”与“歌吟”(师板书)师:这“叮咛”与“歌吟”构成近义词吗?“叮咛”是什么意思?生:叮嘱,嘱咐师:而“歌吟”则是歌唱,吟咏,书本中还有一个词,大家找到了吗?(师板书)师;走进秋天,像是走进-------,把秋天比做-------生:音乐厅(师板书)师: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音乐厅,这里可以-------生:听音乐,唱歌,点歌师:好,大家齐读,感受进入音乐厅的感觉。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全册(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全册)1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划去不正确的汉字读音。
二、读拼音,写词语。
xiān yàn yī fu zhuānɡ bàn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的学校。
四、重点段落品析。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这段文字是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的学校。
思维创新大拓展五、你们学校是什么样的?你们都在学校干什么?我们的学校是一所()。
上课了,我们在教室里(),下课了,我们在()做游戏。
参考答案:一、lónɡ suāi jiē二、鲜艳衣服装扮三、美丽团结欢乐祥和四、1.安静——热闹 2.祥和欢乐五、祥和的学校静静地听讲操场上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扬()臂()棠()场()壁()二、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
花儿们每天在()学校里()做功课,当()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他们穿着各色的衣服(),在()上跳舞、狂欢。
他们的家在(),在()所住的地方,他们的妈妈在家里着急地等着他们。
四、重点段落品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我想知道海滨小城在哪里?生:我想知道海滨小城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海滨小城是什么样?
【点评】教师激情满怀的导语,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教师挥动着导游旗,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进入角色创造良好的开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是自己的需求,自己也就能主动去探究问题答案。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站在小街的尽头,先远望大海,再近看沙滩。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色彩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海滨的景物时都加上了表示颜色的词语,突出了海滨景物的色彩美。
[点评]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个体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共同探讨,合作解决,其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
师:说得很好。从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理解词语不能只看它的字面意思。生:我体会到理解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
生:我体会到理解同语还要联系上下文。
生:我体会到理解词语还要看它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思考。我们理解词语,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点评】对词语的理解并没有用通常的方法,而是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来进行,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来概括这些颜色,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海滨的美。
[点评]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写景的文章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更好地体会文中描绘的美景,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妙。
(二)
师:这美丽的海滨是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把自己家乡的这个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如果你也生活在这座海滨小城,大家去你的家乡游览,你怎样向大家介绍海滨的景色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好,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马上看谁能当小导游。(学生互相当导游练说)
[点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课言语自身特点,引导学生用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海滨,可激发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兴趣。学生要当好导游,就就要阅读,熟知课文,就要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环境中,就可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我语言,以其外化的表达促其内化的吸收。师:(出示CAI课件:海滨美景图)(挥动着导游旗)谁愿意给我们当导游?(学生纷纷举手)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师:请同学们看今天的自选作业。(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好,下课。
[点评]
作业1是巩固练习,作业2是积累语言练习,作业3是学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拓展性练习。作业的设计富有弹性和层次性。可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体会小城的美。(生自读课文)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观察小城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分析、探究,比较一下作者观察小城和观察海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点评]如果说引导学生学习、总结作者观察海滨的方法是教师“扶”着学生学走路的话,那么在此处让学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则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走路。进行学法迁移训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屏显: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师:请各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是站在街道的尽头观察的。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课文中说“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海滨小城》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河南/李燕 指导和评析:河南/方长洲
【使用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8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师: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小城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下面开始互相交流、评议。(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我拍的是小城的庭院。庭院栽了很多树,初夏时节,满院飘香,风凰树花开得火一样红、真美啊。(出示CAI课件:庭院美景图)
[点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学法指导的渗透,旨在体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学习。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海滨,现在我们再到小城里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这具有南方特色的小城风光。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写小城景色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生读书、勾画、交流)
师: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又是写小城的?
生:大海、沙滩是写海滨的,庭院、公园、街道是写小城的。
【点评】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要体现时代性,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围绕问题广泛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探究的能力,获得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师: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迷人的海滨小城(出示CAI课件:根据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制作的数幅美景图,动感显示,音乐伴奏。)
师:最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体会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
【点评】教师简明扼要的结束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地欣赏海滨小城的画面,最后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体会,升华情感获得整体感受和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奇丽的五彩池,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出示CAI 课件:海滨小城全景图)大家想去吗?(拿出写有“海滨之旅”字样的导游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有大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
生:还有贝壳、鱼、虾、蟹和海螺。
师:大海有什么特点?
师:(出示CAI课件:大海图)看,这就是浩瀚的大海。“浩瀚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
生:无边无际的大海。
师:那“浩瀚”是什么意思?
生:无边无际的样子。
生:我拍的是小城的公园。公园里榕树很多,环境优美。榕树叶像撑开的绿绒大伞,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出示CAI课件:公园美景图)
生:我拍的是小城的街道。街道十分干净,它是用细沙铺成的,走在上面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非常舒服。(出示CAI课件:街道美景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小城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这座小城所特有的美丽与整洁。[点评]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拍照”,也就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选择自己欣赏的语言文字品味,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诱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总评]
一、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让学生选择适台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练习等等,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牛”、“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师:作者在描写其他景物时,都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颜色。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蓝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
生:各种花纹、银光闪闪也表示颜色。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颜色。
生:五颜六色。
生:五光十色。
牛: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
生:色彩斑斓。
师:这一部分对海滨景色的描写突出了颜色,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展示了海滨的美丽。
生:贝壳不仅很多,而且很美。
生:课文中说,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沙滩上都有,写出了贝壳的色彩美。
生:这说明多姿多彩的贝壳把沙滩打扮得很美丽。
生:这和下文“船队-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形成了对比,也写出了沙滩的美。
生:作者写贝壳寂寞,实际上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
生:对,贝壳的“寂寞”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而船队的“喧闹”则写出了沙滩的动态美。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少年儿童大都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构建自我实现的平台,尽情展现他们个性的光彩,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三)
师:美丽的海滨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难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