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合集下载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

2.能够准确理解和深入分析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感悟小说中的美、善、爱的主题。

3.能够从中体味作者通过刻画杜十娘和罗成对男女爱情的态度和“财爱”恩怨的情节来反映封建礼教的弊端,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文化谎言。

4.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1.文化背景、写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2.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

3.情节分析,主题分析,与现实的联系。

4.小说与唐诗词的联系。

5.学生阅读这部小说而对封建礼教的理解与反思。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授课讲解文化背景、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梳理情节,抽丝剥茧,逐项剖析。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辩论,展开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

3.阅读法请学生遴选一段重要情节,进行解释、归纳、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小说介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作者、创作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第二步:讲解小说结构分析小说的结构,逐级分解人物关系,理解人物个性、性格及其背景设定。

并针对情节进行分析。

第三步:分析小说主题通过情节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文化谎言。

第四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让学生阅读小说并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整教学方向。

第五步: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理解作者借助语言手段所表达的意义,拓宽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第六步:讨论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如何理解小说中的“财爱”恩怨,如何反思封建礼教及其弊端。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针对小说主题及文化背景的分析、解释以及对现实的理解进行考察。

同时,通过口头表述、论文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体会涓涓细流中蕴含的“大爱无声”的情感
•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述个人的看法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故事情节的讲解和分析
•情感的引导和沟通
•适当使用文学语言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准备
•课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课文研读笔记
•讲台、黑板、粉笔
•情感表达的准备与规划
教学过程
Step 1 教师引导
•问候学生并简单介绍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分享对“大爱无声”这一主题的理解与看法•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背景
Step 2 阅读课文
•教师口头介绍杜十娘的背景,以及故事的基本情节•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记录疑惑和感受
•学生分享和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内涵
•教师逐一解答学生的疑惑
Step 3 分析课文
•根据学生分析的情节和内涵,教师逐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大爱无声”的主题,并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探究杜十娘行为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Step 4 体验情感
•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转化理解为情感,共同寻找“大爱无声”的感受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表达自己对课文故事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给予学生合适的肯定和鼓励
教学总结
通过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学生对“大爱无声”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对文学情感的表达和语言表述也有了更多的提升。

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也能更加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大爱无声”的方式去呵护。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解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解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解读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杜十娘的形象,理解其怒沉百宝箱的原因。

2.难点:领悟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吗?她为什么要这么做?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分析杜十娘的形象,包括她的性格、遭遇等。

(2)提问:杜十娘的性格有哪些特点?她的遭遇有哪些?4.分析写作手法(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2)提问: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对比手法是如何运用的?5.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其内涵。

(2)提问:课文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何寓意?这一事件对当时社会有哪些启示?6.小组讨论a.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原因是什么?b.课文中哪些情节反映了社会现实?c.课文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8.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五、教学资源1.课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相关背景资料3.教学课件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结合课文内容,适当拓展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课程时长:2个课时目标:1.了解古代戏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了解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古代戏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戏曲基本知识,包括唱腔、表演形式等。

3.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戏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1.理解戏曲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2.深入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戏曲音乐片段和视频,用于展示和欣赏。

2.教材和课件,用于讲解戏曲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联想和回忆古代戏曲的名称和特点。

2.展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戏曲音乐片段或视频,并引导学生欣赏。

3.鼓励学生对音乐和表演进行简要评价和描述。

步骤二:讲解故事情节(20分钟)1.讲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包括杜十娘的遭遇和她的复仇计划。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杜十娘、阮慕颜等。

3.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步骤三:讲解戏曲基本知识(20分钟)1.介绍戏曲基本知识,包括唱腔、表演形式等。

2.讲解戏曲表演的技巧和特点,如身段、手势、音调等。

3.范读一段戏曲台词,示范戏曲的表演方式。

第二课时:步骤四:戏曲表演练习(30分钟)1.分组进行戏曲表演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戏曲台词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表演的细节和技巧,如咬字清晰、声音响亮等。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同学观摩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上台表演他们的戏曲练习成果,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2.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及说课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及说课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东郊中学管键教学目标:1.分析杜十娘等人物的形象。

2.培养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1.分析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2.如何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教学用具:电影《杜十娘》DVD光盘播放《杜十娘》歌曲。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悲怆、凄凉;有一种爱,超越世俗,至纯至真;有一种情,穿越时空,古今传唱!请听歌曲……《杜十娘》歌声声声入心田, 忧愁凄苦诉不完。

只为薄情沉江底,留得青名万古传。

今天,就让我们伴着歌曲一同走进……(课题)二.复习回顾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1.(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甲: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国子监的学生叫李甲和京城名妓杜十娘两人一见钟情,杜十娘本来就有从良之意,遇到李甲后,便想办法赎了身,跟着李甲回家,在回家途中懦弱的李甲不敢把十娘带回家去见父母,听信了孙富的挑拨,把十娘卖给了孙富。

当十娘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怒投长江。

2.学生乙:要了解本文的内容,就要了解故事情节,本文的情节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情投意合——用计赎身——中途被卖——怒投长江三.人物形象分析(一)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杜十娘(肖像、语言、动作描写)(速读课文,然后找出最能体现杜十娘性格的描写语句,并概括其性格特征)明确:“浑身雅艳,遍体娇香”写出了杜十娘姿容的美丽;“杜十娘与李甲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可看出她的轻财好义,热情和善良;“用计赎身,不露富”可见其机智、聪明、颇有心计;“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是杜十娘绝望之时的表现,用死进行反抗,可见她的刚强、坚定。

总之,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

杜十娘的美丽,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一. 教学导入: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二. 介绍作家作品: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人等。

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

《苏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绍:“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

”在科场中,他的命运不太顺利,直到五十七岁,才考取贡生。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他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鼓动书商购印《金瓶梅》;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和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和编纂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等。

而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今天我们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三、速读法(设置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取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在阅读课文之前,先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读书在庠(xiáng):古代称学校。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入于北雍(yōng):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设在北京的国子监为“北雍”。

游资已罄(qìng):完、尽。

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黜(chù)逐:贬斥;逐退。

衣衫褴褛(lán lǚ):指衣服破烂,不堪入目。

钟馗(kuí):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

诟(gîu)骂:辱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高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使学生掌握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德育目标: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让血色怀念感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性格和是非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从情节发展、描写手法、人物对比中分析杜十娘的形象,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在文学的殿堂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女性太多的爱情悲剧,你能举出哪些例子呢?(学生回答)归纳: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祝英台泪洒黄泉路,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今天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又将给我们讲述一个女子的爱情悲剧。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介绍作家作品1、作家介绍冯梦龙(1574——1646),明末通俗文学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

他具有进步思想,推崇民间文学,重视小说、戏曲,对通俗文学有重大贡献:编选话本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增补长篇小说《平妖传》,改编《新列国志》等;刊印了两部民歌集《挂枝儿》和〈〈山歌〉〉;创作了传奇剧〈〈双雄记〉〉、〈〈万事足〉〉。

以‚三言‛的影响为最大,它对话本短篇小说的传播和推动拟话本的创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作品介绍‚三言‛是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

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三言‛的内容复杂,题材广泛,主要有:市民生活,婚姻爱情,政治斗争,狱讼案件等,歌颂了人民的美好品德及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残暴,反映了封建社会尔虞我诈的世态人情。

但有不少作品存在着封建说教和迷信、消极思想。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播放歌曲〈〈杜十娘〉〉,学生边听歌,边看歌词,进入课文情景。

(显示歌词)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生字难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并掌握有关冯梦龙以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小说的文学常识。

⑵分析杜十娘、李甲等典型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⑴理清杜十娘悲剧情节的发展。

⑵畅谈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3)利用多媒体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鉴赏杜十娘的人性美。

⑵挖掘杜十娘悲剧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杜十娘形象的成功塑造。

⑵了解封建等级制度扼杀人性的罪恶。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出现流行歌曲《杜十娘》的旋律及有关歌词)[活动] 请两名同学说听歌的感受。

(旋律、节奏)(旋律舒缓、悲伤,有助于表现主人公不幸。

)[小结] 这首旋律舒缓感情悲伤的歌就取材于明代拟话本中的优秀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多媒体展示二)欣赏这样的小说时,我们千万不要把小说中的人和事当作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

如果我们能带着感情和小说中主人公同悲同喜,带着思想去思考,我们就能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

现在把课文内容的信息作了一个筛选整理,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三)筛选出的信息有:1、明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婚姻父母包办制度2、小说的线索是百宝箱以及它的其它象征意义3、小说中的情节以描写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悲剧为主4、小说中的人物有杜十娘、李甲、孙富、柳遇春以及从未出场却有影响力的李甲的父亲5、杜十娘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与李甲的犹豫不定、没有主见形成对比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原因、经过7、作者安排李甲病和孙富死的情节的意图8、杜十娘和百宝箱的关系9、小说的作者冯梦龙,及其代表作[总结]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大家分析一下,我们筛选出的内容是倾向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节? (学生:故事情节)那么我们就把本文的故事情节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目的:1.理解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几个人物形象;2.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刻画的方法;3.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在描写中表现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作家作品: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

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

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

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

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

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

三.预习检测: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在庠(yang)薄赆(jin)谄笑(chan)B.莲萼(e)名姝(shu)宝珥(er)C.钟馗(kui)贾竖子(gu) 隐讳(hui)D.贫窭(ju)亵渎(xie)教坊(fa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纳栗入监权作浮居屏去左右素性方严B.教坊落籍山水之废观者如堵惑于浮议C.凑聚将来剪江而渡鸾呜凤奏萍水相逢D.仓猝难范说得入港疏不间亲命之不辰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因在京坐监(坐监牢)可怜一片无瑕玉(玉上的斑点)B.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任意挥霍)郎君游资虽罄(旅费)C.连下处也没有了(寓所)落得一场亵渎(污辱)D.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乞求借贷)倘得玉成,决不有负(好意成全)4.对原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A 杜十娘虽为名妓,但不甘作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

B 李甲是一个忠于爱情,庸懦自私的纨绔子弟。

C 作者将杜十娘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运用细节、言行等描写,并与李甲对比,使塑造的形象个性鲜明。

D 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对真正爱情和人性尊严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丑恶。

四.分析情节: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

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

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

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结局:最后一段。

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

五.情节设疑,学生思考后口头作答: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

)2.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提示:试探李甲的诚意。

)3.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

)4.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5.杜十娘是爱李甲的,为什么不在把百宝箱送给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提示:她已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选错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把东西留给李甲那?)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情节二.分析评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1.杜十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结合课后练习二,先列提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鼓励多种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杜十娘美丽。

(外貌描写)杜十娘热情,心地善良。

(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杜十娘聪明。

(不露富,考验李甲)杜十娘刚强、坚定。

(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2.李甲的人物形象: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3、孙富的形象: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

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4鸨母的形象: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5、柳遇春的形象: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三、综合分析,鉴赏1、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

2、小说末尾,写李甲、孙富不久死去,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

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

3、杜十娘为什么要投河?除了投河还有其它办法么?杜十娘投河是因为她对爱情的彻底失望。

她追求的不仅仅是婚姻,而是爱情。

否则区区一千两卖价,完全可以自行加倍买回。

那盐商孙某若死贪美色拒收金钱,杜完全可以买通官家,将此不识趣者锒铛入狱。

若白道走不通那咱们走黑道,雇个游侠,将李甲孙某在月黑风高夜杀了灭口,所有凭证取回。

婚姻证件自然作废,买卖合同以无效处理,当船只靠岸,杜十娘已彻底回归自由身,不受命于妓院,不受命于夫君,成为单身贵族。

此后,杜十娘可以作N种选择。

★回到最熟悉的地方。

原来的鸨妈是欢迎她的,做为妓院花魁,卖价仍然高。

况且已是自由人,不需要再次卖身,不过是做妓院的客座红牌。

只是将心比心,对旧式妇女来讲,面子上似乎过不去。

当初赎身从良,已经断了与旧院子的恩义,这样子再回去,自己给自己耳光。

那么,或者去别的妓院谋生活。

身上所携财富,做为养老用。

重新开始接客生涯,不过是为了有些事情做,每天不致寂寞空虚。

以其美貌姿色,到哪里都可以红起来。

因不愁衣食,所以店大欺客,看谁顺眼挑谁,心下不会太勉强。

这样的职业,算得优差。

★创立自己的企业:杜之本意,是嫁与李甲,如果夫家接受她,她就扮贤妻良母做她的夫人,如果夫家不接受她,她完全可以带李郎自立门户,如白娘子般在背后出钱出力,过完美丰裕的二人世界。

但是李甲鼠目寸光,无福消受。

那么杜以雄厚资产,若不愿再入虎穴,完全可以创立自己的妓院。

若喜欢忙碌与社交,那么就亲任鸨母,若不愿辛苦,那么就做董事长,让下面的人打理一切,每年坐收渔利。

将来碰到另外的可心人,可以如李瓶般携丰厚资产嫁过去。

★隐瞒出身,再世为人:隔了遥远的时间,我很难真正体会当初杜十娘的心态。

也许对那时候的妇女而言,社会压力庞大,名声最要紧,不象现在这样,笑贫不笑娼。

有了花寨历史,总归是一样霉点,难以洗净。

杜小姐大可以从京城消失,找另外的城市东山再起。

当初应该还是属于户籍管理制度。

可是因交通不方便,信息传送缓慢,人口流动的管理非常差。

比如到扬州买个院子,闭门不出,买几名奴仆管家,用钱买下个干妈,从此自称富裕双亲早死,被干妈在闺中养大,清白无辜。

有才有貌有嫁妆,不愁嫁不到好男人。

从此不再抛头露面,在家相夫教子。

若丈夫日后不幸有外遇,自己有余钱,也不必怕,完全可以离婚一嫁二嫁三嫁。

★爱情面前不必讲自尊。

我替杜十娘设计了N种生活,然而,没有计算之内的,是她真正爱李甲这个人,且是唯一的爱。

李甲的错误,在于钱都在父亲大人手里,父亲不认儿媳要断绝经济支持,他立刻无计可施,手头拮拘,不得已出此下策,将身边女人卖掉。

他事前可不知道杜十娘腰缠万贯。

夫妻之间,贵在沟通。

都怪杜十娘不早告诉他,既免了他数月来为钱烦恼,也免了她自己的被转手。

杜十娘如果真爱这个人,以今日已婚妇女标准,还是可以挽回的。

李甲不是痛苦流涕表示一万分的忏悔了吗?他又不是爱上了别的女人。

杜十娘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旧事不提,再给他次机会吧。

也许从此真的就执子之手白头到老了。

这么多种计算,这么多条路,条条大路可通自由幸福生活。

我替杜十娘惋惜。

她几乎具备所有做幸福快乐女人的资本:年轻,美貌,富有。

然而她眼光不准,遇到克星,从此香消玉殒命归黄泉魂飞魄散。

也许对她而言,世间最在乎的人背叛了她的感情与信任,对于性情刚烈的她已是致命打击,爱情上如果绝望,悲愤交集之下,金钱美貌等同于尘土,此世已无丝毫可留恋。

因此,我在这里用一颗现代女性的心一个冷静女人的头脑计划着她的财富设计着她可以走的路,但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她最终还是在那船上心碎落泪,挥手散尽身边物,怒投江心,找寻她无嗔无怨的世界去了。

4、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根据是什么?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

她是京华名妓,以自己的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到了公子王孙们的欢心。

但是她不愿过那种非人的生活,“久有从良之志”,遇到性儿温存、忠厚志诚的李甲,就把真正的爱情献给了他。

在李甲“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遭到虔婆驱逐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命运与李甲紧紧地结合起来,并对李甲反复地进行爱情的考验,终于完全信赖李甲是个忠实的情侣,于是协助李甲设法把她从火坑中赎出,结成真正的夫妻。

她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跟着经过急难考验的情侣,奔向了自由的天地。

李甲之父李布政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虽然没有出场,却客观存在,使怯懦的李甲精神上产生恐惧感。

他既爱杜十娘,又不敢带她同归故里。

富商子弟孙富利用这种潜在的封建势力和李甲的矛盾心理,从中进行破坏,企图以重金买取杜十娘。

市侩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逼迫,必然导致杜十娘的悲剧。

故事的思想性还在于对封建势力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李甲决定把杜十娘卖给孙富,一场交易似乎已经做定,好像杜十娘的命运是注定了。

这时,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作了最后的搏斗。

自杀,是杜十娘当时惟一能摆脱“商品”命运的办法。

她一死,孙富不能满足淫欲,李甲无法得到千金,杜十娘也可以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生活。

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向旧社会作了鞭挞、控诉和抗争。

宁愿反抗而死,不愿屈辱而生,这种和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光照千古,具有震慑人心的感情力量。

三、总结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

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

小说是把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众姐妹以及孙富等人的关系,立体地编织成一个社会生活的整体来加以表现的。

它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活动、爱好、习惯等,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面貌。

把人和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就变得那样栩栩如生,那样真实可信,那样具有典型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