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
2.能够准确理解和深入分析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感悟小说中的美、善、爱的主题。
3.能够从中体味作者通过刻画杜十娘和罗成对男女爱情的态度和“财爱”恩怨的情节来反映封建礼教的弊端,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文化谎言。
4.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1.文化背景、写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2.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
3.情节分析,主题分析,与现实的联系。
4.小说与唐诗词的联系。
5.学生阅读这部小说而对封建礼教的理解与反思。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授课讲解文化背景、小说结构、人物、事件、语言及其意义,梳理情节,抽丝剥茧,逐项剖析。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辩论,展开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
3.阅读法请学生遴选一段重要情节,进行解释、归纳、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小说介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作者、创作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第二步:讲解小说结构分析小说的结构,逐级分解人物关系,理解人物个性、性格及其背景设定。
并针对情节进行分析。
第三步:分析小说主题通过情节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文化谎言。
第四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让学生阅读小说并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整教学方向。
第五步: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理解作者借助语言手段所表达的意义,拓宽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第六步:讨论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如何理解小说中的“财爱”恩怨,如何反思封建礼教及其弊端。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针对小说主题及文化背景的分析、解释以及对现实的理解进行考察。
同时,通过口头表述、论文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课程时长:2个课时目标:1.了解古代戏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了解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古代戏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戏曲基本知识,包括唱腔、表演形式等。
3.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戏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1.理解戏曲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2.深入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戏曲音乐片段和视频,用于展示和欣赏。
2.教材和课件,用于讲解戏曲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联想和回忆古代戏曲的名称和特点。
2.展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戏曲音乐片段或视频,并引导学生欣赏。
3.鼓励学生对音乐和表演进行简要评价和描述。
步骤二:讲解故事情节(20分钟)1.讲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包括杜十娘的遭遇和她的复仇计划。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杜十娘、阮慕颜等。
3.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步骤三:讲解戏曲基本知识(20分钟)1.介绍戏曲基本知识,包括唱腔、表演形式等。
2.讲解戏曲表演的技巧和特点,如身段、手势、音调等。
3.范读一段戏曲台词,示范戏曲的表演方式。
第二课时:步骤四:戏曲表演练习(30分钟)1.分组进行戏曲表演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戏曲台词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表演的细节和技巧,如咬字清晰、声音响亮等。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同学观摩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上台表演他们的戏曲练习成果,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2.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一. 教学导入: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二. 介绍作家作品: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人等。
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
《苏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绍:“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
”在科场中,他的命运不太顺利,直到五十七岁,才考取贡生。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他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鼓动书商购印《金瓶梅》;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和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和编纂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等。
而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今天我们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三、速读法(设置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取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在阅读课文之前,先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读书在庠(xiáng):古代称学校。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入于北雍(yōng):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设在北京的国子监为“北雍”。
游资已罄(qìng):完、尽。
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黜(chù)逐:贬斥;逐退。
衣衫褴褛(lán lǚ):指衣服破烂,不堪入目。
钟馗(kuí):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
诟(gîu)骂:辱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高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使学生掌握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德育目标: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让血色怀念感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性格和是非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从情节发展、描写手法、人物对比中分析杜十娘的形象,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在文学的殿堂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女性太多的爱情悲剧,你能举出哪些例子呢?(学生回答)归纳: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祝英台泪洒黄泉路,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今天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又将给我们讲述一个女子的爱情悲剧。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介绍作家作品1、作家介绍冯梦龙(1574——1646),明末通俗文学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
他具有进步思想,推崇民间文学,重视小说、戏曲,对通俗文学有重大贡献:编选话本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增补长篇小说《平妖传》,改编《新列国志》等;刊印了两部民歌集《挂枝儿》和〈〈山歌〉〉;创作了传奇剧〈〈双雄记〉〉、〈〈万事足〉〉。
以‚三言‛的影响为最大,它对话本短篇小说的传播和推动拟话本的创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作品介绍‚三言‛是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
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三言‛的内容复杂,题材广泛,主要有:市民生活,婚姻爱情,政治斗争,狱讼案件等,歌颂了人民的美好品德及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残暴,反映了封建社会尔虞我诈的世态人情。
但有不少作品存在着封建说教和迷信、消极思想。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播放歌曲〈〈杜十娘〉〉,学生边听歌,边看歌词,进入课文情景。
(显示歌词)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生字难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及说课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东郊中学管键教学目标:1.分析杜十娘等人物的形象。
2.培养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1.分析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2.如何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教学用具:电影《杜十娘》DVD光盘播放《杜十娘》歌曲。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悲怆、凄凉;有一种爱,超越世俗,至纯至真;有一种情,穿越时空,古今传唱!请听歌曲……《杜十娘》歌声声声入心田, 忧愁凄苦诉不完。
只为薄情沉江底,留得青名万古传。
今天,就让我们伴着歌曲一同走进……(课题)二.复习回顾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1.(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甲: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国子监的学生叫李甲和京城名妓杜十娘两人一见钟情,杜十娘本来就有从良之意,遇到李甲后,便想办法赎了身,跟着李甲回家,在回家途中懦弱的李甲不敢把十娘带回家去见父母,听信了孙富的挑拨,把十娘卖给了孙富。
当十娘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怒投长江。
2.学生乙:要了解本文的内容,就要了解故事情节,本文的情节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情投意合——用计赎身——中途被卖——怒投长江三.人物形象分析(一)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杜十娘(肖像、语言、动作描写)(速读课文,然后找出最能体现杜十娘性格的描写语句,并概括其性格特征)明确:“浑身雅艳,遍体娇香”写出了杜十娘姿容的美丽;“杜十娘与李甲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可看出她的轻财好义,热情和善良;“用计赎身,不露富”可见其机智、聪明、颇有心计;“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是杜十娘绝望之时的表现,用死进行反抗,可见她的刚强、坚定。
总之,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
杜十娘的美丽,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能说出故事情节的内容和悲剧结局的社会意义。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故事情节梗概人物形象和主题教学过程:1、导入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悲剧的女性形象,如《氓》中的女主人公、《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窦娥冤》中的窦娥,《祝福》中的祥林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小翠、婴宁等等。
她们善良、勤劳,也具有反抗意识,却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为什么?今天我们再随冯梦龙走进杜十娘的悲剧,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2、检查预习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教师总结(见幻灯片一)3、明确重点:故事情节梗概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4、学生读文,复述情节。
(要求:用小标题概括)(教师点击幻灯片三出示情节的组成部分:情投意合----用计赎身----中途被卖----怒沉宝箱,和各部分的电影画面剪辑)如果我们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看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话,那么情节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颗圆润的珍珠。
5、讨论问题,分析人物和主题(教师点击幻灯片五)杜十娘为什么要攒百宝箱?为什么不在故事的开始就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又为什么要连百宝箱一起沉?假如没看到孙富,杜十娘和李甲会白头偕老吗?李甲为何抛弃杜十娘?他大悔痛哭是对杜十娘有真情吗?为什么文章末写李甲重病,孙富暴死?(各小组开始讨论)(学生代表发表讨论意见,教师指导总结)质疑点:作者在小说的结尾为何让杜十娘选择死亡,这样做值得吗?哪个同学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活动)同学们大都认为杜十娘的做法有点不值得,那么我们就给杜十娘另设一个结局如何?拓展联想:(教师点击幻灯片八)根据你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发挥想象,给杜十娘另设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篇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篇3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过描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一个受侮辱、被损害人物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
小说较长,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只设计三个提问,一节课完成教学,长文短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三百两赎身银,为什么杜十娘只拿出一百五十两,另一半她还要李公子去借?在讨论时,学生提出这么几种说法:考验说杜十娘是为了考验李公子的真情。
她不想用金钱作为爱情的砝码。
尊重说这样做是出于对李公子的尊重。
杜十娘如果全出三百两银子,就等于说李公子无能,这样会造成对李公子自尊的伤害,这不是杜十娘所的愿望。
杜十娘是个温柔、体贴、多情、善良、聪明的女子。
激励说她是为了激励李公子拿出勇气去克服困难,大胆地冲破世俗观念,勇敢地追求幸福;激励李公子拿出真情来共同酿造爱情的甜蜜;激励李公子毅然地肩负起她所希望的对爱情的责任,成为一个值得她终生信赖的男子汉。
巩固说让李公子付出努力,付出真情,也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爱情基础。
理想说表明杜十娘追求理想的爱情,希望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爱、有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双方共同营造的幸福。
二、夜泊瓜洲渡口杜、李二人舟中小宴的情节有何作用?学生在把握小说整体情节的前提下,得出以下结论:1引出人物孙富出场;2形成情节的转换:在此之前,杜李的爱情是向幸福的方向发展,到此为高潮;此后便向悲剧方向发展;这是情节由喜剧向悲剧过渡;3写杜十娘在小宴上兴致勃发、歌调绝妙,表现杜十娘出众的才华和得到爱情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人物的形象;4形成对比,突出主题:舟中小宴,他们志趣相投、妇唱夫伴。
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幸福,与“怒沉”的悲剧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三、当“李甲不觉大悔,抱杜十娘痛哭”时,杜十娘为什么不回心转意,还要抱着百宝箱跳江自尽?为什么不带着百宝箱另谋出路?学生通过对情节、人物的分析理解,得到以下观点。
失望观杜十娘对李甲感到彻底失望了。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中学语文课程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进行的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讲述了杜十娘因被辱而放火烧了船,沉没了装满财宝的百宝箱的故事。
本文描写了杜十娘的爱情、个性和性格,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黑暗面,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
该文适合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和文学特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对人性与爱情等主题的认识,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文化价值。
•熟悉文中人物形象及其描写,能力较强者可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思想。
•熟练掌握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分析和领悟文学语言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能够写出一篇有观点、有意义的文章。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安排本课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导入环节:唐代社会背景介绍(10分钟)。
2.阅读环节: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并进行分析和讨论(30分钟)。
3.书写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写出对该文的感悟或心得体会(30分钟)。
4.总结回顾: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10分钟)。
2. 方法设计导入环节通过PPT或者其他多媒体讲解方式,向学生介绍唐代历史背景,分析唐代社会因素在文学中的反应与体现,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化和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环节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2.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并能够对于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明)冯梦龙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作家及其作品;(2)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区别;(3)了解塑造人物的方法,并以此分析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4)体味人物语言,揣摩本文朴实自然、口语化的语言特点;(5)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6)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文本阅读中体会杜十娘的悲剧爱情,从而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牺牲性命的妇女的同情;(2)学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3)培养学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分析杜十娘的形象(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2、分析人物的方法(细节描写、环境烘托、心理状态等);3、理解杜十娘悲剧的双重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
三、教学难点:1、“百宝箱”的多重含义;2、文章结构分析;3、通过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教学的一种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制Powerpoint 课件)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问题相互交流意见,互相启发从而获得知识和提高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样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幸福的女人是相似的,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
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虽然从了良,却独守空房,满心凄凉;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虽然没有和阿尔芒在一起,却拥有了他的爱。
她们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而在中国古代一位作家的笔下,却塑造了一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妓女形象,在她身上体现出深刻的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看看这位刚烈的女子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世人记住了她。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相关知识。
2、作者介绍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顾曲散人,长洲人(今江苏吴县)。
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
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
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他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鼓动书商购印《金瓶梅》;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和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和编纂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等。
而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
今天我们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3、故事情节介绍杜十娘是京城名妓,久有从良之志意,自从遇见李甲之后,要求跳出火坑,从李甲为妻。
她以全副的身心、智慧和自己的钱财赎出身来,随李甲南归。
可是李甲薄幸,出于个人利害的考虑,竟将杜十娘卖给了孙富。
杜十娘看透李甲,看透世情,于是怀抱自己积蓄的万金之宝愤然投江。
她的死不是怯懦轻生,而是宁死不屈的性格的体现。
她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她以整个生命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4、课文分析(1)、字词读书在庠(xiáng)入于北雍(yōng)游资已罄(qìng)愀(qiǎo)然黜(chù)逐衣衫褴褛(lán lǚ)钟馗(kuí)诟(gòu)骂莲萼(è)合具薄赆(jìn)亵渎(xièdú)贫窭(jù)收佐中馈(kuì)屏(bĭng)去左右(2)、带着问题通读课文(文章中的生字词我们已经学习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通读课文)——答案相近即可。
①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答案:厌倦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妓女生活,希望摆脱妓女生涯,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正常人的生活。
②杜十娘为什么要李甲去措办三百两(后来是一百五十两)银子?既然都成夫妻了,为什么还要瞒着百宝箱的真相?答案:A、用计考验李甲对她的真心;B、不相信李甲,不希望她和李甲的爱情沾染上金钱的气息,她所渴望的是彼此珍爱与尊重的真情。
③后来李甲痛悔了,杜十娘为什么还要“怒沉百宝箱”?为什么要孙富兑足千两银子后才“怒沉百宝箱”?答案:A、杜十娘看透了李甲的本性,她清楚地知道李甲此时的悔恨,并非为了山盟海誓的昔日之情,更不是因为自己的薄情寡义,而是为了这上万两的金银珠宝。
而且杜十娘还要让他意识到千两银子与价值不下万金的“百宝箱”的巨大反差,让他在悔恨和痛苦中煎熬,惩治负心郎。
B、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杜十娘要他人财两空。
④拥有“百宝箱”,还可以再重新选择,杜十娘为什么一定要自尽?答案:她渴望过正常的“人”的生活,渴望真挚的爱情。
当她得知自己被卖后,那份洁净、高尚的爱的追求被击得粉碎,于是怒沉珍宝,举身投江,以此来表达她对不公平遭遇的抗争。
这是纯厚的挚爱与金钱的对抗,在对抗中杜十娘是个失败者。
(3)、分析课文结构A、情节结构B、文章结构1.外在形式的结构“出院”与“沉江”两部分的对应叙述构成2.內在的思路结构杜十娘与李甲两个角色在社会地位与道德水平上的对应关系3.整部作品采用这种对应式的叙述(1) 揭示故事角色之间社会地位与道德水平之差异;(2)更强调了角色道德水准之差异从而有效地彰显作品的寓意。
第二课时4、课文分析①容貌美“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②性情美➢那杜十娘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不嫌贫爱富)➢十娘道:“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此妾私蓄,郎君可持去。
”➢次日,又大排筵席,遍请院中姊妹。
➢十娘道:“父子天性,岂能终绝?既然仓卒难犯,不若与郎君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
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彼此安妥。
”(孝顺)③智慧美➢用计赎身(聪明机智)➢ 准备行资(心思细密)➢ 计议将来(有胆有识)④悲剧美➢ 怒斥孙富、李甲①庸懦自私:没钱为杜十娘赎身,最后的钱还是杜十娘出一半,柳遇春帮忙凑齐的;遇事只会逃避。
②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私自转卖杜十娘,辜负杜十娘对他的一片真心,猪狗不如。
①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
➢ “十娘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再说杜妈妈,女儿被李公子占住,别的富家巨室,闻名上门,求一见而不可得。
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大差大使,妈妈胁肩诌笑,奉承不暇。
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 “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
”那杜十娘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妈妈也几遍教女儿打发李甲出院,见女儿不统口,又几遍将言语触突李公子,要激怒他起身。
➢ “彼一时,此一时,你只教他今日费些小钱儿,把与老娘办些柴米,养你两口也好。
别人家养的女儿便是摇钱树,千生万活,偏我家晦气,养了个退财白虎。
开了大门七件事,般般都在老身心上。
到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你对那穷汉说,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② “无义”➢ 杜十娘赎身之后,首先就感到可以“省受虔婆之气”;➢ 杜十娘赎身后,“才下床,尚未梳洗,就被推出房门”,还要来锁子把门给锁上。
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爱憎分明,乐于助人,成人之美,颇有君子之风。
(5)、艺术成就①情节曲折,艺术性强。
(一波三折,引发读者的兴趣)②通过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③善于运用对比。
(杜十娘的美好与李甲、孙富的卑鄙无耻的丑恶形象之间的对比)(6)、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及“百宝箱”的多重含义?①本文通过的悲剧故事,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的合理的美好的人生追求,在这追求中塑造了一个美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义愤表现了这个美的人生追求怎样被毁灭。
全文寄予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牺牲性命的妇女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憎恨。
②“百宝箱”的多重含义:首先,“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
其次,“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
最后,“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7)、课文小结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任人欺凌的对象,她把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爱情寄托在李甲身上,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
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真正地尊重自己、关怀他人,才能产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
虽然她的爱情李甲没有珍惜,但是她的精神却感动了无数的人,她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人,人的人格尊严是那么的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我们为她鼓掌!(8)、拓展训练明代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和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形象的比较参考答案:①性格¤杜十娘聪明能干,有心计,会安排。
她虽然误落风尘多年,但对未来、对人生仍抱有希望,很早就有跳出火坑从良嫁人的打算。
为此,她瞒着鸨儿,把自己出卖肉体得宋的金银首饰和珍宝古玩私藏起来,既在百宝箱里藏匿金银珠宝,又在被褥花絮中藏有碎银,以便日后遇到意中人作为终身相托的物质基础。
当她发现李甲“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时,并没有马上许以终身,而是设法考验李甲对她的爱情是否忠贞。
杜十娘深知旧礼教的力量,估计和李甲一起回乡会遭到李甲父亲的反对,所以她对日后也作了种种安排。
这些都说明杜十娘是个精明能干,识大体,会思考,为追求正常的爱情生活费尽心计的人,虽然最后仍然没有冲破卖淫制度和封建礼法的罗网,但这种聪明、冷静和沉着的性格令人赞叹。
此外,杜十娘对享乐放荡的生活十分厌恶,一旦有了意中人以后,就不顾鸨儿的责骂威逼,坚决不再接客,把自己的爱情全部寄托在李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