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教育路上,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

教育路上,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发表时间:2016-08-08T09:41:06.65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作者:高源水[导读] 无论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师者,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教育路上放慢脚步,等等我们那疲惫不堪的灵魂!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712000一个西方考察队到神秘的原始森林探险。
他们当时请了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做向导。
在疾行三天后,土著向导要求队伍停下来休息一天。
问其原因时,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是啊,如今的家庭、学校教育路上,我们带着孩子、学生何尝走得不快啊!一路疾行中,我们还能顾及孩子那幼小而又疲惫的心灵吗?——题记现如今,神速的交通、迅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也如此神速!孩子天真的话正反映了这一点,一个字概括——“快!”、“快讯”、“快报”、“快餐”、 “快递”等等新生事物更是推波助澜,以至于早晨挤车要快,慢了没座位是小事,挤不上公交是要迟到罚钱的;中午吃饭要快,不然学生都进宿舍了还不见老师踪影,危险;晚上改作业要快,不然第二天既赶不上进度,又有一大堆新作业等着你!在这样的节奏下,你还有多少闲情逸致来安慰那颗“砰砰”狂跳的心!敢问你还记得上一次晨曦中登上高峰观日出是什么时候吗?你还记得上一次到田间挖野菜是什么时候吗?在座的女士们,你还记得上一次闻一朵花的芬芳是什么时候吗?在座的男士们,你们还记得上一次和朋友踢球打比赛是什么时候吗?在座的儿女们,还记得上一次抚平父母脸上的皱纹、拔掉他们头上的白发是什么时候吗?在座的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还记得上一次专注地看孩子微笑、玩耍是什么时候吗?在座的老师们,还记得上一次沏一壶清茶品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什么时候吗!我不记得了!我真的没有功夫去回忆!多少人说“人在江湖走,身不由己呀”!不仅我们这些成年人被经济大潮、功利思想裹挟、俘虏,甚至失去方寸和方向、感到迷茫和迷失,就连我们的孩子,都被催促着:“不许开小差,不许磨蹭,快!”“时间就是成绩,不能落后!快!”“快点儿,快点儿,再快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快!”于是微信圈里有了病中的妈妈一只手转方向盘、一只手挂吊瓶接送孩子赶培优班的一幕。
让灵魂跟上脚步

让灵魂跟上脚步有时候我们的身体在一个地方,而我们的心灵却在另一个地方。
这种情况下,我们感觉到的就是灵魂没有跟上脚步。
灵魂的追赶,意味着我们要找到平衡,让内心的世界与外在的世界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生活状态。
如何让灵魂跟上脚步呢?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我们通常会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外界的压力和纷扰让我们无暇顾及。
当我们不停地忽视内心的声音时,我们就会感到疲惫和无助。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出一些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可以通过冥想、阅读、写作等方式来静心,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滋养。
与他人建立真诚和深刻的连接也能够让灵魂跟上脚步。
人是社会动物,与他人的互动对于我们的心灵健康非常重要。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也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这种相互的支持和理解,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此我们还需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希望实现的梦想。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梦想,选择适应现实的生活。
当我们背离自己的梦想时,我们的灵魂就会感到迷失和空虚。
我们应该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寻找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灵魂跟上脚步,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我们还需要定期对自己进行反思和修正。
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来适应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时候,我们的灵魂可能会落后于自己的成长,导致我们感到不安和困惑。
我们应该定期回顾自己的生活和目标,并对自己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灵魂跟上脚步,与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保持一致。
让灵魂跟上脚步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
只有当我们关注内心的需求、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连接、追随自己的梦想、定期反思和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时,我们才能实现灵魂与身体的一致,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行走的脚步

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行走的脚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苦乐得失,只有自己知道。
不同人生思考的选择,决定了社会评价和自己的幸福指数。
类似于罗马帝国的皇帝尼禄,以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赢得遗臭万年。
而搞教化的孔子等却得以流芳百世。
所以,过去儒家推崇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以立德最会骗人,因为是他立的标准,后来的弟子过滤掉了他不好的言行,所以成就了圣人。
物质的富足使人更易手沉溺于享受,所以佛家的六度,第一条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要戒除贪吝。
还有,佛祖在修行的时候,也是在百家递次乞食,不要财产的。
所以在这里,特别想说一句,以后到了庙里,不要侮辱我佛及菩萨,给他上贵重的香火。
因为这不是佛家本意。
对于在世修行的人也不好,你想,我们敬的香油钱,是对和尚的四事供养(饮食,医药,衣服,卧具),你给他供养得太好太舒服,此岸不错,为啥还去彼岸?这里生活不错了,他没有心思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了。
成佛道, 了生死的道心没有了。
这样做,是在破坏佛法,还以为自己做了功德。
就象佞佛的粱武帝一样,三次赎身事佛,最后饿死了事。
现在,科学技术和交换分工的发展,使人类创造出了更多的物质文明,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使社会病态的贪婪占有物质财富,更使很多人因此迷惘、焦躁,少了很多心灵的安定和生活乐趣。
传说中的一群达人,为了远离物质的诱惑,远离繁杂的尘嚣,去寻找所谓的世外桃源。
他们到了南美洲的一个土著部落,找到了一位向导,让他带路到所谓的目的地。
这个向导每行走两天,都要休息一天,哪怕行走的强度并不高,他们就劝说他,他每次都非常执拗地拒绝第三天的行走之旅。
他说: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行走的脚步”。
我想这不是他偷懒的拖辞,这应该是他这个部落传承已久的习俗,有些宗教的神秘性。
应该感谢物质化没有波及到他们居住的部落,所以, 他们的习惯,没有和我们的很多传统一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和多媒体的交互使用,人们的行程和交往方式何止一日千里。
让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

让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作者:王石来源:《肝博士》 2013年第3期一位欧洲的探险者到南美去探险。
为了穿越一片雨林,他雇佣两个印第安人作向导,一路上非常顺利,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
然而走到第四天的时候,眼看着就到森林的边缘了,两个印第安人说什么也不走了。
探险者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 一个印第安人回答说:“在我们印第安部落有一个规矩,旅行三天之后必须要休息一天,这样才能让灵魂跟得上我们的脚步!”读到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的灵魂跟得上你的脚步吗?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转型期的烦恼、繁重的工作,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又让我们很难把自己的忧郁和孤独及时地排解出去。
毫无疑问,心理压力,正在成为破坏我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
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我们会感到紧张不安,失去热情,容易疲劳,孤独抑郁。
长期的精神紧张还会引发心脏病、胃肠疾病等多种疾病。
精神不振、多病,会导致我们工作效率低下,人际关系不良,难以适应工作与生活。
格林童话中有一个“红舞鞋”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喜欢跳舞的女孩子,穿上了一双有魔力的红色舞鞋之后,无法驻足,只有不停地跳下去,直到累死。
其实,我们中的许多人,又何尝不是穿着类似于这样的一双鞋呢?其实我们并不是天生的工作狂,然而迫于生活与竞争的现实压力,只好不停地跳下去。
在许多人的内心中都有一种恐惧:一旦自己脚下的“红舞鞋”停止了旋转,等待自己的很可能就是被淘汰!于是,在不停跳下去的过程中,身心俱疲,也许会重蹈那个女孩的命运。
这时候我们就会对这个童话有更深的认识了。
印第安人是聪明的,他们知道,水倒得太满会溢出来,弓拉得太开会折断,三天劳作后的一次休息,正是为将来积蓄更多的力量。
这也正是我们的目的,了解自己、关爱自己,把自己从沉重的精神枷锁中解救出来。
恰当地释放心理压力,让灵魂跟得上你的脚步!。
提升幸福感知力名言

提升幸福感知力名言1.感到满足和自豪,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2.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是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3.感知幸福的能力,需要灵魂与身体一起在场。
等一等,让灵魂跟上来。
4.感知幸福的能力,是需要灵魂和身体一起在场。
有时候,我们是要去等一等,让灵魂跟上来。
5.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
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6.幸福感并不完全来自物资生活的丰富,幸福感来自内心,幸福感来自珍惜眼前生活的心态,来自知足的心态。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痛苦很多,焦虑很多。
痛苦多了,焦虑多了,身体就不健康。
7.幸福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满足。
一个人是否幸福,最终都得回归自己的内心,经受心灵的锤打和考问。
相信自己是幸福的,你才会幸福。
8.所谓幸福,并不是吃好的,用好的,住好的。
而是我们俩能感觉的到的。
9.真正的幸福感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富足。
10.知足心是幸福的感应器,拥有它就能时时处处接收到幸福的信号。
11.当我们分享快乐,我们获得的幸福感会成倍增加。
12.真正的幸福感源自人天性的兴趣以及身心的舒展,还有个体需求的真正满足,而不是通过外界的比较得来的。
13.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能带来深深的幸福感。
14.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是提升幸福感的最简单方式。
15.生活中的小确幸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发现并珍惜这些美好瞬间。
16.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因一步接近目标之故,我们疲乏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17.如果幸福的感觉在于肉体的快感,那麽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感觉的。
18.对幸福的渴望和期待,比幸福的本身更能激荡人们的心扉。
19.对于人的幸福和安乐来说,物质条件固然不可少,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充实和愉悦。
人活得有信念、有品位,即使没有富贵权势,也会有幸福的人生。
20.幸福更是一种体会,需要用心去品味。
鞋子穿得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幸福亦如此。
21.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安康。
材料作文《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材料作文《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活着的意义不在于用脚步去丈量路的长短,而在于用内心真正体会世间百态。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①不少于800字;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例文: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当你走得太快的时候,请停一下脚步,让你的灵魂跟上来!”这句话是来自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的人作为向导在从林中探寻,那些印地安人尽管背负笨重行李,但仍是健步如飞,这样连续行走三天,到了第四天,那些土著人不愿意继续前行了,而是停下来就地歇息了,那位探险家百思不得其解。
当地的向导向他解释到,当地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疲惫的身体。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盲目赶路,灵魂没有跟上我们的身体,以致于我们随波逐流、疲于奔命。
在这个没有信仰、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的年代,我们的灵魂安在?何处是安放我们灵魂的家园呢?当灵魂不在,我们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每个个体会变得冷漠、自私、无趣。
很多时候,当我们需要放缓脚步,放松身心的时候,灵魂其实已经离开躯体有些时日了。
我们焦虑、杂乱、功利过着每一天,没有想过停下来抖抖身上的浮尘,捋捋我们杂乱的思绪。
我们始终以埋头前冲的姿势行走,没有顾得上路边的风景、头顶的蓝天白云、清风明月。
我们生存的环境早已容不下诗意的理想,但我常常奢想,回到过去,哪怕回到农耕时代。
一块农田,一圈篱笆,种下我们生活所需的蔬菜瓜果,没有农药、没有添加剂,屋前屋后,种桑麻植花树,四季分明,看惯春花秋月,寒来暑往。
我想那块农田、那圈篱笆便是且是我们心灵的归处。
很多年前我们拥有过,很多年后我们自己迷失了方向。
让灵魂跟上脚步

陈鲁民,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河南杂文学会会长,郑州作家协会 副主席、本千U特邀专栏作者
专栏Column
后,悔不当初,痛心疾首,曾这 样剖析自己:仕途上的成功让自 己沾沾自喜,却忽略了对理想信 念的坚守,人生观、价值观也没 有随着职务的提升而提升,相 反,却日益痴迷于权势利欲,以 权谋私,收受贿赂,迷失了本 性,忘记了初心,朝着私欲膨 胀、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方向 变化……一言以蔽之,“虽然职 务上去了,灵魂却没有跟上。” 他的忏悔反思,声泪俱下,字字 惊心,但愿能提醒更多还在仕途 上猛冲的人放慢脚步,带上灵 魂。
中因测徐
10 July 2019
让灵魂跟上脚步
文/陈鲁民
有一支西方考察队深入非洲 腹地考察,雇用当地部落的土著 人做背夫和向导,他们很能吃苦 耐劳,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物资 依然健步如飞。一连三天,考察 队都很顺利地按计划行进。可是 第四天早上,考察队准备出发 时,土著人却不走了,好说歹说 就是不愿出发。队员们很奇怪, 这几天大家相处得很好啊,是不 小心触犯了他们还是要坐地加 钱?这时,土著人头领解释道, 按照他们部落世代相传的传统, 假如连续三天赶路,第四天必须 停下来休息一天,以免灵魂赶不 上脚步。
还有的人,在发财的路上跑 得很快,一骑绝尘,腰缠万贯, 但却把灵魂丢在了路上,无限迷 茫,不知所措。而对于一个没有 灵魂的富人来说,奉献社会、报 效国家、济危救困等义务责任, 自然都不在他的视野里。他们有 兴趣的,无非是斗富比阔、吃喝 嫖赌。看似生活潇洒,其实浑浑 噩噩,浑身散发着铜臭味,精神 极端空虚,无怪乎有富人哀叹 说,自己穷的就剩下钱了。当 然,不忘带着灵魂前行的富人也 不在少数,他们富了不忘根本, 不忘社会国家,做了很多利国利 民的好事,成了备受赞扬的儒商 义贾。
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的原话

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的原话
这句话的原话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在路上即旅行的意思,在旅途中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让人要不断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就是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去学习,去丰富自己的内涵。
去旅行,这是身体的在路上,可以拓宽人的眼界;或者读书,这是灵魂的在路上,让心智成长。
这句话出自电影罗马假日美国新闻社的穷记者乔·布莱德里恰好经过这里,乔刚刚从朋友那里打牌归来,以为这是一个在狂欢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辆出租车想把她送回家。
可是公主睡得特别沉,怎么也叫不醒,无奈之下,乔只好把她带回了自己的住所,并对她睡自己的床感到不满,于是将安妮公主放到了沙发上。
公主在醒来的时候就说了这句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我是一位从教十五年的教师了,日复一日的劳累,我感觉自己有时会很疲倦,压力也很大,面对每一次考试的排名,我比学生还紧张,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自己的职称上岗,涉及到领导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等。
作为提倡素质教育的我来说,我不会去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从不跟其他的老师争抢学生业余时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是学校的考评制度唯分数至上,学生考得不好教师总是要受委屈的。
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不是很好,精力也很有限,我感觉自己教书教得越来越累。
学完课程《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让我豁然开朗。
课程深刻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压力的来源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
者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不管外界对教师身心健康关注程度如何,作为教师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教师自己应该自觉进行调适,不能让过重的职业负担压垮了疲惫的身躯。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中的一个小故事——有一位考古学家,千里迢迢去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
他雇佣了一些当地的土著人作向导,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进发。
到了第四天,土著人开始拒绝行动。
原来,这里自古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3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那是为了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3天路的疲惫身体。
”
读到此处,我的思绪不禁起了层层涟漪。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还有一个自由的自己,他真正地洞悉我们人生的来龙去脉,他真正懂得我们心中的梦想和宿愿。
他——就是我们的灵魂。
作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匆匆赶路的教师,更应该停下脚步来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幸福在哪里?真的只能建立在领导的评价、政府的态度、家长的理解上?舍此之外就没有幸福感?依我看,教师的幸福,其实就在日常真实的教书育人生活中。
作为教师,我想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点去审视我们的教育体制。
让我们想清楚分数与做人那个更重要?名利与幸福那个更重要?标尺应该在每个教师自己心中。
作为教师,就应该有点崇高感,有点教育理想,有点精神追求。
要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和价值观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向权利金钱媚俗低头,要保持自己的独立的清白的人格。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本身就看作是幸福的活动和体验。
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就在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