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旧城改造案例
国内城市更新经典案例

国内城市更新经典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各大城市的更新工作也日益重要。
城市更新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下面列举了11个国内城市更新经典案例,展示了不同城市在更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
1. 北京:北京历史城区胡同的保护与更新。
北京胡同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更新胡同不仅涉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涉及居民的安置和城市功能的升级。
北京市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胡同保护与更新工作,保留了胡同的历史风貌,同时在保护区域内建设了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
2. 上海:上海外滩的改造与更新。
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地标和旅游景点,经过多次改造和更新,外滩焕发出新的活力。
上海市通过提升外滩的功能和形象,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商家,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3. 广州:广州市黄埔老厂区的改造与更新。
黄埔老厂区是广州市重要的历史遗存,通过改造和更新,将老厂区转变为创意产业园区,引进了众多的创新企业和文化机构,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 深圳:深圳华侨城的开发与更新。
深圳华侨城是深圳市的一处旅游景点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开发和更新,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创意企业,成为深圳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5. 成都:成都宽窄巷子的保护与更新。
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特色街区,通过保护与更新,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集旅游、文化、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6. 杭州:杭州西溪湿地的保护与更新。
杭州西溪湿地是杭州市的一处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与更新,西溪湿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7. 南京:南京夫子庙的保护与更新。
夫子庙是南京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保护与更新,夫子庙成为了一个集旅游、文化、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居民自主型城市更新的治理逻辑与实践表达:基于杭州浙工新村危旧房有机更新案例

居民自主型城市更新的治理逻辑与实践表达:基于杭州浙工新
村危旧房有机更新案例
周勇;杨雪锋;般子涵
【期刊名称】《中国名城》
【年(卷),期】2024(38)5
【摘要】城市更新作为国家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行实践模式上的探索。
以杭州浙工新村危旧房有机更新项目为案例,从宏
观角度审视其在城市更新中的特色与价值,将民主促民生的理念转化为政府决策,解
决城市更新中的民意变化问题。
此外,文章结合案例实践,分析杭州在工作机制、资
金平衡、政策模式等方面的尝试,有效破解城市更新存在的难题。
通过对比其他城
市居民自主型城市更新模式的实施情况,突出浙工新村在城市更新中的创新价值,旨
在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策略,并推广复制试点经验,在顶层设计、政策创新、资金筹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更广泛的居民参与和推进老旧小区自主更新。
【总页数】10页(P11-20)
【作者】周勇;杨雪锋;般子涵
【作者单位】杭州市拱墅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一核多元”合作治理导向的城市更新——基于对上海市长白新村228街坊协商征收案例的分析
2.基于城市治理的城市更新与法定规划体系协调机制思辨——广州市城市更新实践及延伸思考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景区型村庄:发展逻辑与治理困境——基于浙北W镇JL村发展经验的案例研究
4.走向治理型城市更新——制度变迁视角下城市更新的地方实践与启示
5.基于城市更新与治理的我国社区规划探析——以上海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社区规划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1. 北京胡同的活化更新案例:北京胡同是古老的传统街道,许多胡同一度陷入衰败状态。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政府开始了胡同的活化更新计划。
通过修缮老旧建筑,引入有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如咖啡馆、画廊、书店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居民。
现在,胡同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寻找独特体验的地方。
2. 上海老弄堂的活化更新案例:上海的老弄堂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保护老弄堂的历史建筑,同时与私营企业合作,在老弄堂中开设创意工作室、设计公司、中小型企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老弄堂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创业者前来租赁和开办自己的事业。
老弄堂成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也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3. 广州沙面老街的活化更新案例:沙面老街是广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完整的活化更新过程。
政府注重修缮建筑外观,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风貌。
在老街上开设了特色商铺,如手工艺品店、美食街、文创产业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消费。
此外,政府还引入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街头艺术表演、音乐会等,让老街变得更加热闹。
沙面老街成为了一个文化遗产和商业地标,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经典案例都展示了对老街的活化更新如何保护历史遗产、振兴经济,创造了新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这些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老街更新提供经验和启示。
4. 成都宽窄巷子的活化更新案例: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成功的活化更新。
政府对宽窄巷子进行了翻修和保护,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和风貌,同时引入了特色商业和文化活动。
现在,宽窄巷子成为了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在宽窄巷子中,可以找到传统的四川美食、特色的手工艺品店、茶馆等,同时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这使得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生活的聚集地。
5. 杭州南宋御街的活化更新案例:南宋御街是杭州市的一个历史街区,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

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的开发,改造与维护面临巨大的挑战.而随着气候变化、城市下沉等问题的出现,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解决城市工程排水及自然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杭州若干海绵城市项目的案例分析,探讨这些城市项目的特点、成效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雪堰塘综合服务区雪堰塘位于杭州西湖区凯旋路一侧,该区域因路面排水问题引起了业主及周边居民的关注。
响应国家建设美丽村庄与美丽城市的要求,雪堰塘在2016年开工建设,致力于打造海绵城市、绿色示范区等。
项目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商铺、水体修缮、雨水沉淀池、绿化等。
其中,针对雪堰塘成为小绍兴“新十景”中的代表水乡,项目从保护和修缮水体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进行生态园林和河道绿化、清淤清污工程、改善河道生境等。
同时,针对当前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和排放,项目还提出了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建议,以推广低碳环保的理念,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绿岛湖公园绿岛湖公园是杭州滨江区首个海绵城市项目,也是杭州完全自主开发的首个海绵城市项目,该项目以杭州滨江保护区为背景,首次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一个城市公园中去,为城市生态发展提供示范。
项目主要包括绿岛湖景观园林、雨水花园、雨水湖泊、板块式沉积池、浸渗池等。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平衡效应,项目充分发挥了湖泊的污染减缓作用。
在项目中,湖泊起到了减缓和调蓄雨水、减少城市洪涝的作用,同时使绿岛湖充满生态活力,更适宜各年龄、各人群的健身活动。
三、三里亭公园三里亭公园项目位于萧山区兴浦街道,该项目创新性的将城市公园与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起来,通过植树造林、土壤修复、绿地雨水渗滤及储水,使得城市公园中的雨水达到循序渐进的处理。
项目主要包括景观绿化、道路排水、雨水花园等,特别是对于雨水的收集、渗透和回收创新研究。
综上所述,杭州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杭州生态与环境的改善,珍爱城市的生命力做出了不朽贡献。
杭州旧城改造案例

杭州旧城改造案例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便是杭州旧城改造。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杭州的旧城区面临着建筑老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急需改造。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旧城进行全面改造,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杭州旧城改造的背景、目标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们来了解杭州旧城改造的背景。
杭州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景。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杭州的旧城区逐渐出现问题。
建筑老化、基础设施滞后、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使得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逐渐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杭州市政府决定进行旧城改造,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杭州旧城改造的目标。
杭州旧城改造的目标是通过破除传统城市规划的束缚,推动城市更新和功能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
首先,杭州旧城改造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传统建筑和街区的原貌,让游客和居民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其次,旧城改造要注重提升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进行改善,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最后,旧城改造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旧城改造的深入进行,杭州取得了许多成绩。
首先,旧城区的建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
许多古建筑和街区恢复了原貌,成为杭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其次,杭州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道路宽阔畅通,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旧城改造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自然景观和空气质量。
总之,杭州旧城改造是中国城市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旧城改造案例:清河坊历史街区—《建筑法规》课外拓展建筑091 马梦尧09142117日期:2011年11月2日背景介绍:清河坊历史街区坐落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北麗,南面繁华得延安路特色商业街,毗邻西湖、柳浪闻莺、城隍阁等杭州著名得风景区,坐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美妙得自然山水,占地面积13、66公顷。
它就是杭州保留较为完整得历史街区,就是杭州悠久历史得缩影。
这里得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得时代印记。
名人、老巷、旧居、百年老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得历史人文遗产。
杭州得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与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
街区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钱江第一井、唐朝天门、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点。
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就是杭州市创历史文化名城得重大举措,也就是杭州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得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得保护与修缮将着重保留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再现古城风貌,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建成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范、古风扑面得步行街区,其最终目标就是杭州老城得缩影、传统文化得代表、城市旅游得经典。
清河坊之地,历史上曾就是两朝建都,就是杭城文脉所在与吴越文化得发源地,拥有这个城市最辉煌得历史文化,有代表这个城市最古老、传统得生活方式。
明朝书画家徐渭所言“八百里湖山知就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正就是当年对清河坊得繁华盛世得描绘。
杭州质量生活点评清河坊:她就是这座城市呼唤挽留以后得一段记忆,她就是这坐城市被定格了得历史,它就是生活,也就是场景。
保护情况:20世纪90年代,国内得许多城市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得高速发展时期,在风起云涌得“旧城改造”声潮中,一些历史地段在推土机下逐渐消失,清河坊历史街区也不例外,但在关键时节,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出了英明得决策,毅然扼住了推土机得车头,把清河坊从改造中挽救出来,从此走了保护得历程。
全国城市更新案例

全国城市更新案例全国城市更新案例:1. 北京市朝阳区CBD国际贸易中心更新:该项目将原有的旧建筑拆除并重新建造,引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使得整个CBD区域焕然一新,成为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首选办公地点。
2. 上海市虹口区老工业区更新:虹口区原有的老工业区被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文化和娱乐场所进驻,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更新:珠江新城是广州市的核心商业区,通过更新改造,引入了大量的高档购物中心、酒店和办公楼,成为国内外游客和商务人士的热门目的地。
4. 成都市锦江区宽窄巷子更新: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更新改造,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风貌,同时引入了各种特色店铺和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5. 南京市玄武区夫子庙更新:夫子庙是南京市的一处历史文化景区,通过更新改造,夫子庙周边的建筑得到修缮和保护,同时引入了各种特色店铺和美食街,成为游客和市民品味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6. 杭州市西湖区湖滨更新:湖滨是杭州市的核心景区,通过更新改造,湖滨地区的建筑得到升级和改善,同时增加了休闲广场和公共设施,使得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西湖风景。
7. 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更新:橘子洲是长沙市的一处历史文化景区,通过更新改造,橘子洲公园得到了升级和改善,同时增加了文化展览和娱乐设施,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和休闲。
8. 武汉市江汉区江滩更新:江滩是武汉市的核心商业区,通过更新改造,江滩地区的旧建筑得到了改善和更新,同时引入了各种商业和文化设施,成为市民消费和娱乐的好去处。
9. 青岛市市南区栈桥更新:栈桥是青岛市的重要景点,通过更新改造,栈桥地区的建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同时增加了休闲设施和文化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10. 大连市中山区星海广场更新:星海广场是大连市的标志性建筑,通过更新改造,星海广场的建筑得到了升级和改善,同时增加了购物中心和娱乐设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建 继续城市更新与改造案例赏析

二建继续城市更新与改造案例赏析《城市更新与改造》案例赏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与改造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更新与改造的过程中,涉及的方面众多,包括城市规划、建筑保护、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城市更新与改造中的实践与挑战。
案例一:老旧小区改造近年来,我国大量老旧小区面临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各地政府纷纷开展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以上海某老旧小区为例,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存在管线老化、屋顶漏水、绿化缺失等问题。
政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小区进行了整体改造。
改造内容包括管线更新、屋顶防水处理、绿化提升、增设休闲设施等。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案例二:历史建筑保护在城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以北京某历史街区为例,该街区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在城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些古建筑。
包括资金支持、修缮维护、合理利用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居民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案例三: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更新与改造中,生态环境治理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以杭州某河流为例,该河流在过去几十年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清理河道垃圾、推广生态农业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和经验教训。
同时,也希望这些案例能为今后的城市更新与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案例
说起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一定少不了杭州。
杭州是一座具有悠远历史古韵的城市,而杭州又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市。
杭州不仅有闻名世界的世界遗产西湖,还有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京华大运河,众多的古历史建筑在杭州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随处可见。
旧城改造在杭州这所城市,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接下来,一鸿城市改造研究中心将对杭州运河边的拱宸桥旧城改造的过程进行介绍。
15年,“棚户区”变身品质生活新家园
拱墅区锦秀兰庭小区异常热闹,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最后一批回迁户拿到了新房钥匙,即将搬迁入户。
这也标志着历时15年的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正式宣告完成。
在老杭州的记忆中,拱宸桥地区浙江麻纺织厂、国营825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暨印染厂)等一批大厂云集在这里。
老杭州的一些家庭,多半是这些大厂的职工,拱宸桥地区作为杭州运河工业文明中心,一度呈现繁荣喧闹的景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杭州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外迁,这些老厂区逐步走向衰落。
拱宸桥地区一时竟沦为破落的棚户区,运河两岸居住密度很高,10平方米的小屋要挤至少3个人;公共设施建设几乎为零,道路泥泞,地势低洼,每到雨季大量积水,消防、公安都要紧急出动救急搭桥。
1997年12月,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15年来,由政府主导的改造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安置房回迁100多万平方米,让10000多户棚户区的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新房,同时也为杭州的旧城改造,书写出一份值得载入史册的经典案例。
条条道路通向未来连接历史
随着杭州旧城改造,曾经的棚户区已成了高品质小区。
拱宸桥地区最后一批252户回迁户陆续拿到新房钥匙,历时15年的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也由此圆满收官。
拱宸桥地区曾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但随着城市发展,这里的道路、住宅小区、基础设施等日显落后。
1997年,杭州启动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改造范围南至登云路,
北至石祥路,东至上塘路和红建河,西至衢州路,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
15年来,拱宸桥地区新建学校、农贸市场、公交中心站等公建配套30万平方米,新建和拓宽道路17公里,区域内人民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今日的拱宸桥地区有四条主干道,呈“井”字形把整个区域划分得整整齐齐。
南北向穿越而过的是丽水路、通益路,湖州街、登云路则东西向穿过。
2000年,丽水路的拓宽改造正式实施。
其中,丽水路下穿工程是杭州市第一次市级道路通过地下隧道的形式穿越广场,有效解决了道路和景观的矛盾。
湖州街于2000年8月率先建成并正式通车。
2007年8月21日凌晨,横跨运河的轻纺桥顺利合龙,当年9月底通车,成为连接拱宸桥桥西和桥东的重要通道。
新拱宸桥地区的路网比较密集。
桥西还有南北向的小河路、吉祥寺路,东西向的桑庐街、桥弄街、吉如街、昼锦街等。
桥东的路也是四通八达,金华路、温州路、嘉兴路、舟山路,把浙江省内的城市名“一网打尽”。
在运河岸谋划最具创意的事业
沿着运河从北至南,渐次有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浙窑公园、运河天地、西岸国际艺术区和LOFT49创意园。
当机器轰鸣的工厂纷纷迁到城外,一切静寂下来后,艺术人士来了,时尚人士来了。
曾经辉煌过的老厂房,作为历史的见证和延续,也在最美的地方获得了完美的新生。
除了桥西的LOFT49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祥地之外,新拱宸桥地区的西北角,有一个浙窑公园曾经是杭州运河船舶修造厂,被习惯性地称作“石祥船坞”。
遗留下来的几幢厂房,经过修缮后,成为浙窑陶艺公园。
运河天地创意园由大河造船厂转身而来,西岸国际艺术区的前身则是长征化工厂,拱宸桥西岸正成为了杭州的“798”艺术区。
15年时间很短,短到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而15年时间又很长,对于拱宸桥的市民来说,15年的旧城改造无疑改变了大家的生存条件,使居民生活更加和谐。
而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旧城改造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