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对霉菌毒素的体外吸附效果评估
改性蒙脱石对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试验

改性蒙脱石对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试验姚志成;叶盛群;许家亮;马文杰;谌刚;韩秀山【摘要】本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试一种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 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体外吸附脱毒效果。
结果显示,该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素 B1和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其复合物稳定性也较好。
【期刊名称】《山东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改性蒙脱石;蒙脱石;吸附剂【作者】姚志成;叶盛群;许家亮;马文杰;谌刚;韩秀山【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县畜牧局461400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河南省太康县畜牧局461400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河南省太康县畜牧局461400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河南省太康县畜牧局461400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河南省太康县畜牧局461400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河南省太康县畜牧局461400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霉菌毒素(Mycotoxins)普遍存在于饲料及牧草中,会对饲料业、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霉菌毒素既可在谷物田间生长时产生(如镰刀菌毒素),也可在储存期间产生(如黄曲霉毒素)。
饲料中常见并对动物产生严重危害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um)等。
目前处理霉变饲料最成熟有效的方式是吸附法,即通过添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并与之紧密结合,因而使霉菌毒素在动物消化道时不被吸收直接排出体外,达到避免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的目的。
目前常见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是天然硅铝酸盐(如蒙脱石),或蒙脱石与有机吸附剂(如葡甘露聚糖类)改性及复合。
蒙脱石是一种国际上推荐用作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非金属矿物,具有无药物残留、无激素、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除对霉菌毒素选择性吸附外,对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轮状病毒及胆盐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对细菌有固定作用,能修复和提高胃肠黏膜对致病因子的防御功能。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
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为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必须进行有效的霉菌毒素脱毒。
目前,已经开发了一些体外方法来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效果。
本文将对这些体外方法进行评估。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也是一种常见的体外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霉菌毒素结合,然后使用酶标记二抗进行检测。
ELISA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等优点。
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相对较差。
核酸检测方法也可以用于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效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可以检测霉菌毒素产生菌株的存在,从而评估脱毒效果。
PCR方法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也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细胞实验也是一种常用的体外方法。
通过将霉菌毒素脱毒产品或样品与细胞培养物共同处理,观察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毒性等指标,从而评估脱毒效果。
细胞实验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但缺点是并不能真实反映人体内的毒素代谢和清除过程。
动物模型也可以用于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效果。
将霉菌毒素脱毒产品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其对小鼠的影响,从而评估脱毒效果。
动物模型能够更真实地模拟人体内的情况,但其操作复杂、时间周期长,并且存在动物伦理道德等问题。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有多种选择,每种方法都具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效果。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霉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系列的霉菌毒素脱毒产品。
评估这些产品的效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通常可以采用体外方法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体外方法来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
常用的评估方法是化学分析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检测霉菌毒素的含量和种类。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霉菌毒素的分子结构和含量,评估脱毒产品对霉菌毒素的去除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个霉菌毒素进行定量分析,对脱毒产品的性能进行评估。
细胞实验也是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重要方法。
通过将霉菌毒素添加到细胞培养液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活性的变化,可以评估脱毒产品对霉菌毒素的抑制效果。
使用MTT法可以评估细胞的代谢活力,细胞荧光染料法可以评估细胞的凋亡程度,细胞孔径法可以评估细胞的形态变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反映脱毒产品对细胞的保护效果。
动物实验也是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通常会选择小鼠、大鼠等常用的实验动物,给予它们一定剂量的霉菌毒素,并观察动物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
通过观察动物的体重变化、血液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来评估脱毒产品的保护效果。
还可以使用动物行为学测试来评估脱毒产品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包括行为习性、记忆力等方面。
还可以使用生物传感器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效果。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通过生物识别组分来检测特定物质的技术,可以检测霉菌毒素的存在和浓度。
常用的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霉菌毒素进行快速检测,并评估脱毒产品的效果。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脱毒产品的效果,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体外方法评估的结果仅供参考,最终还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来验证。
蒙脱石对霉菌毒素吸附原理与指标的关系

蒙脱石对霉菌毒素吸附原理与指标的关系齐国友(赤峰和正美化工有限公司)蒙脱石被称为“霉菌毒素吸附之王”,对一些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表面带有粒编码蛋白(CS31A)的带电致病病原菌有吸附作用,对病菌产生的毒素有固定作用,然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肠粘膜损伤,起到了治疗腹泻的作用。
201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制定了《饲料原料目录》将蒙脱石列入饲料原料,编号为11.1.7。
标识要求有:吸蓝量、吸氨值。
然而,目前市场上,在竞争环境下,各厂家推出了一代、六代、八代蒙脱石,推出了改性、改色、改离子蒙脱石,推出了325目、800目、2000目蒙脱石……更应用了蒙脱石含量、吸附力、阳离子交换量、膨胀倍、膨胀容、胶质价、比表面积等十几项技术指标反映蒙脱石性能,让用户不知考虑哪些指标,让用户不知如何选择。
那么,究竟哪些指标是饲料用蒙脱石应该关注的?哪些指标影响饲料中蒙脱石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呢?我们需要清楚两点:一、蒙脱石的特殊结构;二、蒙脱石对致病菌的吸附机理。
一、蒙脱石的特殊结构蒙脱石(montmorillonite)又名微晶高岭石其结构式 Ex(H2O)4{(Al2-x,Mgx)2[(Si,Al)4O10](OH)2},式中E为层间可交换阳离子,主要为Na+、Ca2+,其次有K+、Li+等。
x为E作为一价阳离子时单位化学式的层电荷数,一般在0.2~0.6之间,呈层状结构,不规则片状结晶。
Al2-x,Mgx为八面体中的阳离子;Si,Al为四面体中的阳离子。
蒙脱石由二层共顶联接的硅氧四面体片夹一层共棱联接的铝(镁)氧(氢氧)八面体片,构成2:1型含结晶水的T-O-T周期性层状排列结构硅酸盐矿物,属单斜晶系,a0=5.17nm,b0=0.894nm,c0=1.52nm。
由于异价类质同晶置换,其结构四面体中Si4+被Al3+的取代;八面体中Al3+被 Mg2+、Fe2+等取代,造成晶格电荷不平衡,端面产生强弱不同的永久性负电荷。
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研究

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研究张亚坤1,王金荣1*,赵银丽1,陈勇江1,黄进1,李林儒1,高温婷1,黎莉莉2(1.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2.内蒙古宁城天宇膨润土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宁城024200)摘 要:本试验旨在探究4种不同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体外吸附性能。
采用体外吸附试验,在霉菌毒素污染的喷浆玉米皮中添加4种改性蒙脱石,检测AFB1和ZEN的浓度变化,以探究不同种类及不同添加比例改性蒙脱石对AFB1和ZEN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4种改性蒙脱石对AFB1和ZEN均有显著吸附作用,其中膨润土经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制备的复合改性蒙脱石II型对AFB1和ZEN的吸附效果最好,在添加量为1%时,对AFB1和ZEN的吸附率分别为62.60%和43.38%。
在本体外试验条件下,4种改性蒙脱石对喷浆玉米皮中AFB1和ZEN均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降低喷浆玉米皮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为改性蒙脱石在饲料脱毒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性蒙脱石;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喷浆玉米皮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206-04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饲料中常见的2种真菌毒素。
AFB1是目前已知自然界中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1],其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降解[2]。
家禽采食AFB1污染的饲料会导致自身肝脏损伤、繁殖力和生殖效率受损、产蛋量下降[3]、蛋壳质量降低[4]、胴体品质低劣和疾病易感性增加[5]等问题。
猪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一般表现为肝损伤、肝出血[6]、肾衰竭,严重时可致猪死亡[7]。
AFB1对牛的影响主要是体增重减少以及肝和肾损伤,同时牛奶产量也会减少[8]。
ZEN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效果,可使畜禽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9-10],给畜禽业造成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评价方法

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评价方法作者:涂威方热军来源:《湖南饲料》 2011年第2期涂威方热军★(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饲料安全与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128)摘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已经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控制霉菌毒素的方法是在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然而,并非所有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都接受了充分的检验。
因此,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
本文将对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评价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次生物,目前已知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约有100多种,主要为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所产的多种霉菌毒素,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单端孢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
世界上至少有250/0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如何消除霉菌毒素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降低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保证畜产品安全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消除霉菌毒素污染最实际、有效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吸附剂,吸附剂在体内结合霉菌毒素形成复合物,使毒素经过消化道时不被吸收,直接随着吸附剂排出体外。
对其吸附能力和吸附特异性的研究证实,这些吸附剂能不同程度的清除霉菌毒素。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1)吸附功能单一,不能同时吸附饲料中存在的多种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2)添加量大,占用过大配方空间;(3)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与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结合,干扰营养物质利用;(4)可能含有二恶英和其他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污染饲料。
存在的这些缺陷都是评定霉菌毒素吸附剂有效性的依据。
1常见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目前用于霉菌毒素吸附的物质主要有活性炭、铝硅酸盐类、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等)及其它树脂类(如消胆胺等)。
霉菌毒素的克星--中联蒙脱石

霉菌毒素的克星—中联蒙脱石一、关于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人类和作物具有较大毒性的次级代谢物。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种类超过300多种。
各种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各不相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其中,毒性最大的有: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蛇形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稀酮、呕吐毒素、T2毒素等。
这些毒素像幽灵一样时刻萦绕在畜牧业的周围,对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
二、深入剖析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不同猪群的临床症状:霉菌毒素对猪造成的危害:<1>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猪瘟、衣原体病、弓红虫病等经常困扰。
<2>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下降或者拒食,导致猪群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瘦肉率也大大降低。
<3>机体组织器官受损:肠道损伤,腹泻增加;肾脏病变,血尿水便;肝脏损伤,功能下降;肺脏受损,急性肺水肿增多等。
<4>猪群免疫力下降:疫苗的保护力大大降低,猪群混染严重,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大大增加。
(二)霉菌毒素对鸡的影响不同鸡群的临床症状:霉菌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危害:<1>霉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
引起新城疫、流感等免疫失败。
<2>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大大减少,体重大大下降。
<3>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
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
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
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4>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
饲用蒙脱石的质量判断和价值评估

饲用蒙脱石的质量判断和价值评估首先,对于饲用蒙脱石的质量判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外观质量:饲用蒙脱石应为白色、灰白色或浅黄色的颗粒状物质,具有一定的均匀性和颗粒度,不应有明显的异物、杂质和不良反应。
2.纯度:饲用蒙脱石应具有较高的纯度,不含其他的矿物质、重金属、细菌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
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和重金属残留检测等方法来判断其纯度。
3.纳米级分散性:饲用蒙脱石的分散性对其吸附、抗菌和增效等功能极为重要。
可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分散状态,或者使用分散剂进行分散性测试,并结合相关理化指标来评估其分散性。
4.吸附能力:饲用蒙脱石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吸附毒素,因此其吸附能力是评价其质量的关键参数。
可以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动态吸附实验以及毒素吸附能力测定等方法来评估其吸附能力。
其次,对于饲用蒙脱石的价值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促进消化吸收:饲用蒙脱石可以通过增加饲料的比表面积、调节胃肠道环境和改善微生态环境等方式,提高畜禽对饲料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生产性能。
2.改善饲料品质:饲用蒙脱石可以吸附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重金属、细菌等,减少其对畜禽的危害,同时还可以增加饲料的机械强度,降低颗粒粉碎率,提高饲料的品质和稳定性。
3.预防肠道疾病:饲用蒙脱石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以通过吸附和灭活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和防止肠道黏膜炎症等方式,减少畜禽的肠道感染和疾病发生。
4.提高免疫力:饲用蒙脱石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和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饲用蒙脱石的质量判断和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其外观质量、纯度、纳米级分散性和吸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选择高质量的饲用蒙脱石,并了解其在促进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预防肠道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价值,为畜禽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脱石对霉菌毒素的体外吸附效果评估
李彦杰王晓晨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由于当前全球气候异常,加重了饲料原料的霉菌污染。
霉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目前已知的300余种霉菌毒素中,仅有20 余种对动物生产产生危害,尤以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 毒素和呕吐毒素等为代表。
其实,霉菌本身对动物生产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上述以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为代表的20余种霉菌毒素却会导致动物生产性能降低、临床疾病,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在生产实践中,霉菌无法完全去除。
使用防霉剂虽可有效防止饲料霉变,但不能降低已存在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且膨化制粒等处理工艺并不能达到降解霉菌毒素的目的。
从技术角度考虑,目前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霉菌毒素降解剂/裂解剂。
鉴于此,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是降低霉菌毒素危害、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有效手段。
虽然霉菌毒素对畜牧生产危害甚大,但国内有关体外快速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而且主要局限于黄曲霉毒素B1。
本试验在模拟体内胃肠道环境下,系统研究了以高纯蒙脱石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O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和烟曲霉毒素B1(FUMB1)的吸附情况,为业内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实际选择与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
1.1 霉菌毒素吸附剂
由赤峰和正美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提供两种纳米蒙脱石,分别标记为样品A和样品B。
1.2霉菌毒素标准品
AFB1、ZON、DON、OTA和FUMB1,由新加坡罗马实验室(Romer Labs)提供。
1.2.1缓冲溶液配制
(1)柠檬酸缓冲液:80.3%的0.1M柠檬酸溶液于19.7%的0.2M磷酸氢二钠溶液混合,调节至pH=3.0。
(2)磷酸氢钠缓冲液:65.3%的1/15M磷酸二氢钾溶液于34.7%的1/15M磷酸氢二钠溶液混合,调节至pH=6.5。
1.2.2标准霉菌毒素反应液
在pH3.0柠檬酸缓冲液和pH6.5磷酸氢钠缓冲液配制霉菌毒素反应液,反应液中霉菌毒素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反应液中霉菌毒素含量
1.3主要仪器及试剂
岛津LC-20AB(Shimadzu LC-20AB,日本岛津公司),配荧光检测器、自动进样器、恒温柱温箱、振荡器、离心机;所用化学试剂均为色谱纯,水为去离子水。
2 方法
参照新加坡罗马实验(Romer Labs)提供方法进行。
2.1 吸附试验原理
试管中称取一定量的蒙脱石样品,加入(按0.1%(w/v)比例)预先已配制的反应液(含有所要求的标准霉菌毒素浓度),37℃下震荡培养1.5h后离心。
取离心后的上层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所含不同霉菌毒素的浓度,从而计算出蒙脱石产品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吸附率。
2.2 吸附实验步骤
(1)分别在两种蒙脱石样品中加入10ml霉菌毒素标准缓冲液,并预留2支试管用于霉菌毒素标准缓冲液空白组(不含吸附剂);(2)将试管在37℃水浴恒温振荡器中震荡1.5h,震荡过程中确定试管被固定;用离心机在2000rpm/min下离心10min后,小心称取上清液200μL(避免下层混浊物带入上述液体),然后加入5ml流动相,混合均匀后装入进样瓶,取样100μL,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析。
每种蒙脱石的用量为0.1%。
每种蒙脱石的溶液配制时做重复处理,并同时在2个pH水平上也进行3个重复处理。
3 结论和结果
如表2所示,pH3.0条件下,2种蒙脱石吸附剂对AFB1、ZON、DON、OTA和FUMB1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
除了AFB1外,样品A的吸附能力均略大于样品B。
表2 pH3.0条件下2种蒙脱石样品对不同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
如表3所示,同PH3.0条件下情况相似,pH6.5条件下,2种蒙脱石吸附剂对AFB1、ZON、DON、OTA和FUMB1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
并且吸附效果也不尽相同,样品A略优于样品B。
表3 PH6.5条件下2种蒙脱石样品对不同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
4小结
(1)本实验条件下,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pH3.0柠檬酸缓冲液条件下,还是pH6.5磷酸缓冲液条件下,两种蒙脱石吸附剂对所测几种霉菌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
在两种条件下,样品A的吸附能力均略优于样品B,但差异并不显著。
(2)蒙脱石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材料,对于具有刚性共面苯环结构霉菌毒素吸附能力优于部分共面结构和没有共面的杯状结构霉菌毒素。
参考文献
[1]Smela M E,Currier S S,Bailey E A,et al.The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aflatoxin B1:from
mutational spectrometry to carcinogenesis[J].Carcinogenesis,2001,22(4):535-545.
[2]Mishra H N,Chitrangada Das.A review on biological control and metabolism of aflatoxin
[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03,43(3):24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