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珍珠鸟》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珍珠鸟》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珍珠鸟》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2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爱之情。

3.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的方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深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珍珠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珍珠鸟的资料。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小组讨论,梳理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内容。

4.体会作者情感4.1学生找出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进行品味和感悟。

5.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的方法5.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或动物,尝试用课文中的方法进行描绘。

6.课堂实践活动6.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描绘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6.2各小组展示作品,全班投票选出最佳作品。

7.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实录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一段珍珠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朗读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环节4.体会作者情感环节5.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的方法环节6.课堂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描绘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各小组展示作品,全班投票选出最佳作品。

五、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设计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二)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珍珠鸟是一种胆子很大的鸟。

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听出珍珠鸟的胆子吗?“我把它(指鸟笼)挂在窗前。

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生:我听出来珍珠鸟的胆子其实并不大。

它只有躲进幽深的丛林才会感到安全。

师:一定是幽深的丛林吗?生:像幽深的丛林一样的地方也行吧。

师:课文中描述的是一丛繁茂的吊兰的垂蔓,就像幽深的丛林一样。

生:我也觉得珍珠鸟胆子小。

一丛吊兰的垂蔓要蒙盖在鸟笼上,它才会感到安全。

生:我从主人对珍珠鸟这么小心的照料中也可以看出,珍珠鸟胆子小。

只有胆子小的人才需要人的照顾。

师:这就会读书!读书就是要读出言外之意、体会到言中之情。

这段话,既暗含了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也包含着作者对鸟的喜欢。

现在我们再来朗读这段话,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读得也会更有滋味。

生:齐读。

师: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胆大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悟,注意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体会言中之情。

先看第四自然段,读一读,一共写了几句话?生:(读后)一共写了五句话。

师:谁愿意读第一句话?生:(读第一句话)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地来回晃动。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这一句话中能体会到写什么呢?注意这个“只”字。

生:我从这个“只”字中体会到珍珠鸟开始的时候胆子并不大,只敢在鸟笼四周活动。

生:鸟笼就像它的家,一有危险就可以躲到鸟笼里去,躲到它的父母身边去。

生:我也体会到小鸟胆子小,它害怕飞得远了会受到伤害,所以活动范围很小。

师:很有见地!在读读这三个一会儿,又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小鸟很快就胆子大了些,敢到屋子里活动了。

生:我发现珍珠鸟开始淘气了。

它发现没有人伤害它,没有人管它,就胆子大起来了。

生:我从三个一会儿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作者是不会生气的,反而很喜欢的。

《珍珠鸟》教学实录4篇

《珍珠鸟》教学实录4篇

《珍珠鸟》教学实录4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课堂实录篇一冯骥才的叙事抒情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

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文本写的非常有趣,但就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我班的有些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我们决定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朗读文本,赏析好词好句来理解文本的中心,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想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趣入手——小珍珠鸟怎样一点点地由对环境的熟悉逐步转变为对人的熟悉,最后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同时,“我”怎样使小珍珠鸟对“我”消除戒心,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者通过本文中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在让学生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也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情节时,由于教师的问题过于琐碎,使得学生难以有一个相对较为完整和独立的思维空间,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在概括小结,没有寄予学生应有的信任。

此环节过程如下:师:“我”为珍珠鸟做了什么?能让它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生:因为我没有去伤害它。

师:为什么说我没有伤害它呢?生:因为珍珠鸟经常打扰我的写作,我都没有责怪过它。

师:在这之前,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呢?看看前面的文章。

生:我知道了。

是在文中的第三小结:“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的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非常好,这也是我所想要的。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篇二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珍珠鸟》这篇课文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

这个单元都是写人与动物动物的佳作。

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

《珍珠鸟》课堂实录及反思

《珍珠鸟》课堂实录及反思

《珍珠鸟》课堂实录及反思《珍珠鸟》课堂实录及反思第一课时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哪课书,请把课题说一下。

生:珍珠鸟。

师:读得多清楚。

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读这个课题,脑子里一定闪现出来,这课书要讲一种小动物,是讲什么呀?生:鸟。

师:我们读珍珠鸟,只能这样读,可我们把它放到句子里,就有各种各样的读法。

生:读: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他强调是鸟,他这样读。

谁读得和她不同。

生,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她强调的是送我一对。

生: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你强调的是什么。

生:什么都应该强调。

生: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朋友。

)师:还有别的读法吗?生读。

师:强调的是珍珠鸟,不是翠鸟,不是其他鸟,听老师读。

师: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生:强调了一对。

师:词放到句子中,有不同的理解,看你怎么读,假如把它放到…中,又有不同的理解,同学样一起读这两个句子。

生: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好吗?生:读真好。

多个同学读。

师读。

齐读。

所以好,是因为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这时候要强调什么。

生:一对。

师:一对什么?生:珍珠鸟。

师:现在,自身读几遍,放开来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

你能用你的气送你的声音吗?这样读,师范读。

生读。

师:我们把这个句子放到段落里去读,就又有新的体会了,不信,打开书,把第一段读一段,谁读好了,就起立读得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我给小鸟做了一个笼子,里面还有一堆干草。

她读得我们感受到我对小鸟怎么样?生:特别喜欢。

师:你把喜爱读出来。

生读。

师范读。

师:读书一定要大声地去叫吗?不一定,读书一定要那么激昂那么高亢吗?不一定,你看,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里,把句子放到段落里,再去读,你的想法,恐怕不是喜爱了,恐怕会读出新的意思,悟出新的道理来。

用自身的心去读书。

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把这个段落放到全文当中去读,就会发现,他不只仅是作者喜爱珍珠鸟,他还有深的意思,是什么意思?读了全文才知道,哦,原来作者要说这个。

薛法根《珍珠鸟》课堂实录评析

薛法根《珍珠鸟》课堂实录评析

薛法根《珍珠鸟》课堂实录评析【薛法根《珍珠鸟》课堂实录评析】薛老师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珍珠鸟》。

本文作者把握了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用两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把“我”和爸爸的矛盾,以及对爸爸的不满的情感变化过程展现出来。

薛老师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入动作表演,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

整堂课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的。

一、激趣导入,打开学生心扉。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主要讲述了:一位叫夏米的女孩从树洞里掏出了一只可爱的鸟,取名叫“珍珠”。

为了怕她无聊,“我”又买了两只活泼机灵的小家伙,让它们做伴。

不料“我”因为喜欢做家务,对“珍珠”疏于照顾,致使它被装在竹笼子里。

几天后,“珍珠”飞走了。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笼子门口的两只鹦鹉又进来了。

那是什么鸟呢?那是我养的宠物——一只娇贵的笼中鸟。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尾设置悬念,让人意犹未尽。

让学生用三言两语讲一个故事,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于是薛老师采用了导入法:“你们想不想听故事呢?”同学们纷纷举手,但还有少数学生仍然在沉默着,于是薛老师运用提问法:“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哪篇课文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

于是薛老师提出了问题:“夏米的遭遇让我联想到了你们之中会不会有夏米呢?请说出来!”“不会!”同学们异口同声。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薛老师说:“如果你们想当夏米,就站起来!”随即他转身大喊:“夏米,你给我站起来!”没人响应,只好“哼”地一声,算是回答了。

紧接着薛老师采用了情境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夏米来讲故事。

这样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夏米的无奈与烦恼。

最后在歌曲《小螺号》的旋律中引出:“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比如自由……”通过歌词,把课堂推向高潮。

第二自然段讲到了父亲用布盖鸟笼后,发现了惊人的秘密:它原来是“我”的“宝贝”!从此“我”便把它称作“我”的“知己”,同学们都羡慕极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老师一鼓作气,把整个故事重复一遍。

《珍珠鸟》课堂实录设计(5篇范例)

《珍珠鸟》课堂实录设计(5篇范例)

《珍珠鸟》课堂实录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珍珠鸟》课堂实录设计《珍珠鸟》课堂实录设计师:今天我们来上一堂特别而有趣的课,先请大家用你最充满爱的声音朗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珍珠鸟》师:大家悦耳的声音,传递给老师这样一个信息:同学们都是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的孩子,对小鸟一定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对吗?师: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你的思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随老师一起来到一个美丽奇特的地方。

师:这里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这里百鸟争鸣,百花盛开,犹如人间的仙境。

这里就是澳洲的东部。

在这儿,生活着一种小鸟,当地的人们称之为“锦花鸟”,意为“锦上添花”,可见人们赋予了它们更多的美丽。

它们羽毛艳丽,五颜六色,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它门常常躲在繁花绿叶当中,和着春风,歌唱春天,歌唱生活。

它们生性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里,悄悄的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吱”的一声钻进了树林里,洒落一片歌声。

这啊,就是美丽的珍珠鸟。

更神奇的是,今天,还有两只还从遥远的澳洲大森林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做客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吧。

师展现出自己画的珍珠鸟的图片,栩栩如生。

生笑:好漂亮的小鸟师:大家喜欢吗生:喜欢师:是啊,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鸟,谁又能忍的住满心的欢喜呢?同学们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走近珍珠鸟了吧?或许想跟珍珠鸟来一个亲密接触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珍珠鸟的温情与美丽吧!师: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我们该怎样来读呢?请大家推举一位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生:我认为应该用情来读,用一种喜爱的感情来读师:是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如果有了情感,就有了灵魂。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设想读者如文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之,由文入情,就会与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心相应的境界了。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用你最喜爱的语气来读一读。

2023年《珍珠鸟》课堂教案实录(精选10篇)

2023年《珍珠鸟》课堂教案实录(精选10篇)

2023年《珍珠鸟》课堂教案实录(精选10篇)《珍珠鸟》课堂教案实录篇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描写珍珠鸟可爱的句子,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明白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了解“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阅读描写珍珠鸟可爱的句子,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明白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重点)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描写珍珠鸟可爱的句子,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明白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猜鸟。

出示多张鸟的照片,猜那张图片上的是珍珠鸟。

教师口述: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珍珠。

我想珍珠鸟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板书课题:4.珍珠鸟。

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

出版《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课文《珍珠鸟》就是一例。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老师检查初读情况4.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及反思

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及反思

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及反思一、引言本文是关于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及反思的文档。

该课文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涉及丰富的知识点,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具体的实录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录1. 课前准备在教学开始前,我认真备课,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与预习(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珍珠鸟》,请大家先预习课文,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学生):(各自预习并思考)(教师):好,现在请你们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的提到了鸟类、种类、特征等,有的提到了珍珠的意义等)3. 正文阅读(教师):现在,请大家开始朗读课文《珍珠鸟》。

(学生):(齐声朗读)(教师):很好,你们读得很认真。

现在请你们再读一遍课文,注意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学生):(读两遍课文并思考)4. 文章分析与讨论(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回答一下问题。

珍珠鸟有哪些特点?它们为什么叫珍珠鸟?(学生):(积极发言,提到了珍珠鸟的喜好、吃珍珠的行为等)(教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很棒!请你们再看一下课文中关于珍珠的描述,你们觉得珍珠在这篇文章中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提出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代表珍贵、有的认为代表美丽等)5. 拓展活动(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珍珠鸟更感兴趣了吗?我这里有一段珍珠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观看视频,关注其外貌、习性等)6. 总结与评价(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课文《珍珠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讨论等活动,你们对珍珠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你们觉得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各自回答,有的提到了了解鸟类、珍珠的形成等,有的提到了阅读理解的技巧等)三、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珠鸟》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一教时
师:同学们,你家养鸟吗?
生:养。

师:养的什么鸟呀?
生:鹦鹉
生:黄鹂鸟
……
师:你能简要说说,你家是怎么养鸟的呀?
生:清晨,我爷爷会提着鸟笼去公园溜鸟,中午,会喂鸟儿专门的饲料。

师:是呀,养鸟是一种乐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鸟的文章。

(学生齐读课题:珍珠鸟)
[评:语文来源于生活,用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把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拉近,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

]
师: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现在我们来交流读书的情况,课文共有7节,请7位同学来读,其它同学当好小老师听听他们是否读正确、读通顺了。

师:下面请同学观察插图,看看作者与珍珠鸟的关系怎样?
生: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我从图上珍珠鸟站在作者的肩上,而作者脸带微笑地看着珍珠鸟这幅情景看出,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评:此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动物和人融洽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他们关爱鸟类、关爱动物的思想意识。

因此,
插图中也渗透着人文精神素材。

教师要努力发现并运用文中的人文素养,去滋养下一代。

]
师: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写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课文的第四、第五、第六节。

师:请三位同学把四、五、六三节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节写的珍珠鸟与作者的关系是不是一样?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生:先是珍珠鸟和作者交朋友,后来讲他们成了好朋友。

师:好,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样交上朋友的。

(出示:起先……小桌上)
师:请学生默读这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

生:起先、随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渐渐地。

师:请同学读这段话,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刚开始,珍珠鸟与“我”的关系并不密切,后来它看到“我”不去伤害它,就不怕“我”了。

师:这是从珍珠鸟作者距离不断缩短,关系也不断接近。

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珍珠鸟与作者不断接近的关系读出来。

(出示: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反而友好到啄两下我的手指。

)
师:请同学们再默看这一段课文,跟刚才一样,先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生:先是、然后、再、后来。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课文,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珍珠鸟与“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师:谁能把珍珠鸟与作者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一段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过程写得非常细腻,非常生动。

下面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一段
(师引读:起先……随后……)
师: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试着把这一段记下来。

[评:通过这个教育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和作者建立关系的。

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领悟、读中欣赏,善于积累”的学习过程。

“新大纲”特别强调背诵,强调语言的积累。

]
师:文章5、6节写珍珠鸟与作者成了好朋友,也写得非常传神,下面请同学读读这两节,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呢?
生:我觉得第5小节第一句写出了珍珠鸟和作者的关系很密切。

师:为什么父母要“再三呼唤”它才回去?
生:说明珍珠鸟和我的关系非常好,甚至和父母的感情一样了。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意思来吗?
生:我觉得“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和珍珠鸟的关系很密切。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意思通过朗读表达出吗?
生:(朗读)“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

生:我觉得“不一会儿,……大概在做梦呢?”这里写珍珠鸟睡觉的样子很可爱,它对作者十分信任,因此,睡得很香。

(出示句子)比较:这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指名读。

)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示珍珠鸟对我十分信赖,使我出乎意料。

生:“居然”。

[评:这个细节,使学生明白了读课文,要前后联系;也是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评:学生自由交流读懂的内容,气氛热烈。

这个教育环节主要告诉我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时始终要作好学生和教材的“介绍人”,让学生和教材真诚地对话。

二、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创设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他们的潜能便能惊人地发挥。

]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插图就描绘了这幅情景,看着珍珠鸟对作者如此信任,你的内心怎样?(指导看图)
生:哎呀!珍珠鸟你对作者真是信任。

生:我被作者和珍珠鸟亲密的关系感动了。

生:原来,人和动物也可以和睦相处。

[评:这里教师又一次抓住课文的知识内容与人文因素的联结点,通过朗读、交流、看图、谈体会,进一步深化了学生,人类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的意识。

]
师:是呀,作者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发出了一声呼唤,文中哪个词表达这个意思?
生:“不由自主”。

师: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什么呼唤?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为了加强语气,谁来把这句话中的问号读出来。

生:(朗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看着珍珠鸟在作者的肩上熟睡的样子,我们也被它对作者的信赖所感动,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文章编成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简析]
这堂课主要体现了新大纲的几点思想:一、关注了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

在看图训练中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善于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来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感知形象中受教育;其次,在语言文字品味中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和,善于抓住情节和叙述的内容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教育点,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变为自觉行动。

二、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

主要表现在教师善于把握教材和学生的联结点,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来感悟文章,达到与作者的交流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导相结合,使学生的学有据可依,学得扎实,悟得深刻。

三、注意了积累语言文字方法的指导。

这中方法的指导是在事实在在的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的,而不是照本宣读的。

因此,学生的掌握程度是较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