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英译汉常出现的问题
专业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详细翻译技巧)

英译汉几个常见问题如下:1)英译汉时语言组织不符合中文的讲话习惯。
在不改变原文绝大部分意思的情况下,不需要字对字或者严格遵守英语语序,在获得原句含意后务必采用中文的思维将译文写出。
要求是在读着看过译文后,不能让读着感觉到文章是翻译而得的,即不能留有丝毫翻译的痕迹。
2)英译汉时译文上下文的用词不一致。
尤其是学术文献或论文的翻译,除了学术用语和专业用语需要准确,更重要的是全文上下文中同一个词或者短句翻译出的用词或短语必须一致。
例如一开始将control panel翻译为“控制面板”,那么全文都不得改变这个译法。
3)英译汉时用词过于口语化。
除了剧本,台词,字幕等需要口语化用词的翻译稿件以外。
其余大部分翻译,例如文献,论文,合同,申请书,标书等,用词尽量书面化。
例如“weight”在统计学和分析学中不可翻译为“给予数值”,必须翻译为“赋权”,两者意思相近,但是采用后者。
4)英译汉时词汇含意理解产生偏差。
这是死记单词造成的后果。
翻译中,在无上下文的情况下,除非是专有学术名词(例“diabetes”基本上永远都是糖尿病的意思),其余的单词很难说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只能说某个词大概是对照中文某个词的感觉,但是决不可死认一个意思,死认单词意思造成翻译不通、翻译错误等。
当然也不能糊译,不能为了使句子翻译通顺而胡编一个意思。
5)英译汉时英语长句中的意群划分有误。
原版的英语资料中长句较多,往往40-50个词之间没有一个标点,修饰成分和意群划分的错误会导致理解错误和翻译错误。
原则上,英语中的各类从句,特别是状语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灵活,没搞明白其修饰对象就会错译。
汉译英几个常见问题如下:1)汉译英时字对字翻译。
这是翻译中最致命的错误,很多人以为认识对应的英语单词或者知道对应的英语单词,这句话才会翻译。
其实不是,原则上四千词汇量就能解释大部分英语单词的含义,只不过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用简单词汇造句去描述或解释高难度单词。
翻译硕士考研汉译英中常见问题 (1)

翻译硕士考研汉译英中常见问题汉英互译中有很多需要我们理解和注意的事情,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汉英互译中存在很多讲究,有一些问题话语我们是不可以单纯的站在一方角度去思考的。
跨考小编汇总了关于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需要我们注意的四个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不够委婉的语气有时有人讲话比较直率、唐突,直译可能会使人感到不太客气,甚至会失礼。
译员应学习委婉说法,在翻译时把握好语气。
但为外交斗争需要而使用针锋相对的语言除外。
例1 中国可作为贵国资源性产品的稳定市场,同时中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可满足贵国市场的需要。
直译:Your resource-based products can find a stable market in China and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s can meet the needs of your market.这么直译也许会让人担心,以为我们的工业品要去占领他们的市场。
同样的意思可以翻得更客气一些。
如:You may find a stable market in China for your primary products and may also get a number of industrial products from China to meet some of your needs.例2 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所关心的经济问题。
直译:I wish to talk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hich you are interested.这样翻译,显得讲话者太肯定听众会对他所讲内容感兴趣。
尽管讲话者知道听众是有兴趣的,但说得客气一点效果更好。
可译为:I would like to brief you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might be of interest to you.另外,我们打交道的人大多是上层人士,我们必须学会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否则,会产生距离、反感,从而失去朋友,有损我形象。
中英互译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或挑战?

中英互译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或挑战?一、语言差异导致词义的歧义性中英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互译过程中产生词义的歧义性。
在中文中,有些词语含义十分丰富,一个词可以表达多种意思。
而在英文中,每个词往往只具有一种明确的意义。
因此,当我们进行中英互译时,就会经常出现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的问题。
解决办法:1. 了解被翻译语言的语音体系、语法规则和语义特点,准确抓住词义的核心。
2. 结合上下文和语境,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文化差异造成习语和俚语的翻译难题中英之间的习语和俚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就给中英互译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习语和俚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因此,要想将其准确翻译出来,就需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解决办法:1. 通过学习目标语言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其习语和俚语的使用场景和寓意。
2. 运用类比和类推的方法,将原文的习语和俚语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等效的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三、语法结构的不同导致句子翻译的困难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导致了在句子翻译中的困难。
中文注重整体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连贯性,而英文更加注重句子的时态和语态。
因此,在进行中英互译时,需要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语法结构进行灵活调整。
解决办法:1. 理解原文的表达意图,捕捉核心信息,并对其进行句法分析。
2.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表达,进行合适的句法调整,保持句子的意义和语感。
四、文化价值和情感色彩的不同引发翻译误差中英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色彩存在着差异,这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引发误差。
某些词语或句子在一个语言中可能呈现积极或正面的意义,而在另一个语言中可能却呈现消极或负面的意义。
解决办法:1. 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避免将文化误解带入翻译中。
2. 进行语境解释和适当注释,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含义。
分析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范本)

分析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上,有一篇文章以《英语六级译不出小海报?——大学生该增强应用能力了》为题,报道了扬州某高校为了迎接“三八”妇女节,特地邀请扬州市区一公司女经理做一场“创业报告会”。
负责的老师起草了海报的中文内容,让学生译成英语。
然而,四名大学生苦思冥想,译出来的内容各不相同,而且在译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部分也是一头雾水,结果他们的译文根本用不了。
为此,负责报告会的老师专门去该高校请英语系的教师帮忙翻译。
我们反思:英语教学一直都是注重应试教育,不断地追求分数,忽略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教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方法与技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一、翻译理论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绝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
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应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因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
茅盾说:“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文字,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英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表达很不容易;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
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翻译课程的本质是语言教学,是提高双语水平的有效手段。
翻译教学可以在英语语言学习和汉语语言意识方面使学生受益。
二、翻译即再创造第一,翻译时确切地再现他人的笔意和笔法。
译者翻译时既要对原文忠实,又必须发挥创造性;不可止于形同,更要追求神似。
翻译是再创造,而不是照相式地机械重复,所以翻译必然能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汉英翻译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翻译的重点,需要 遵循专业术语和行文规范。
详细描述
在商务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译文的语言表达需要规范 、准确、专业,符合商务文书的行文规范。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礼貌性和正式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注重译文的语气和措辞。
总结词
语法错误是汉英翻译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英 翻译时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例如,汉语中没有时态 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则需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达时 态和语态。此外,英语中还有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变 化等规则,也需要译者注意。为了避免语法错误,译者 需要对英语语法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仔细检 查和调整。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例如,诗歌的翻译需 要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传达其深层含义。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情感色彩和修辞手法是翻译的重点, 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情感色彩和修辞 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出与 原文相同的情感和修辞效果。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能 够将原文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例如,小 说翻译中,译者需要再现原作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叙事风 格,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
中国人最易犯的汉译英错误

9.忽 9.忽…忽, 这些日子天气多变,忽冷忽热。 这些日子天气多变,忽冷忽热。 The weather is suddenly cold and then hot those days. The weather is changeable these days, now cold, now warm. 他的情绪不断变化,忽喜忽悲。 他的情绪不断变化,忽喜忽悲。 His moods kept changing, now happy, now sad.
12.晒黑 12.晒黑 我的皮肤晒得比你黑。 我的皮肤晒得比你黑。 My skin has become blacker than yours. I’ve got a more tanned skin than you. I’ve got more tanned than you.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汉译英错误
1.容易 1.容易 冬天,人们容易感冒。 冬天,人们容易感冒。 In winter, people are easy to catch cold. In winter, people tend to catch. In winter, people are tending to catch cold. In winter, people a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pt to catch cold. In winter, people are liable to catch cold.
(3)体现或反映(某种方向或利益) (3)体现或反映(某种方向或利益) 体现或反映 例:三个代表 Three Represents The Party should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s advanc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lways represent the onward direc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always re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Chinese people.
常见的汉译英错误

常见的汉译英错误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偏偏在翻译中还是有一些译员或由于粗心,或由于思维定式,或由于经验不足,总会犯不少错误。
不信?听我细细道来。
从最基础的词汇说起,可能同一个词,在一个国家表达的是好意,引起人们好的联想和情感,在另一个国家转达的可能是坏意,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和情感。
比如:“东风”一词,在中国则是春风拂面,杨柳依依,但在英国则有“西北风”之嫌。
这是由于两国国家的地理环境不同,中国的春天常刮东风,而英国的冬天则“东风凛冽”。
如果翻译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
接下来,我们说说各种问候。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吃过了吗? Have you had breakfast (lunch, supper)?到哪去?Where are you going?外国人见面决不会这么问,因为外国人会认为这是打听别人隐私的做法,会对问候者产生反感。
当然,从刚学英语那会儿,我们就知道,外国人会问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How have you been doing? Hello! Hey!在对病人的问候方面,中外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喜欢深表同情,但外国人则不轻易“示弱”,对他们表达过分同情的话未必会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中国人在听说一个人生病后可能会说:得知贵体欠佳,深感不安和关切……直译就是:I was rather disturbed by and concerned about your illness.但这样翻译会使感到病情很重,只能加重病人的顾虑,达不到安慰病人的目的。
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可译为:I am sorry to hear about your illness and wish you a speedy recovery.这样翻译既表达了讲话者的难过心情,又表达了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愿望。
语气是否委婉也是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时有人讲话比较直率、唐突,直译可能会使人感到不太客气,甚至会失礼。
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范例
正:阿伯特·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他是通过数学得出这一理论的。
范例
一.要做出决定,应该考虑各种因素。 二.To make a decision, ever ything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三.To make a decision, you must take ever ything into
consideration. 四.这本书需要翻译成英语 五.The book is required to put into English. 六.The book is required to be put into English.
添加标题
虽然不定式没有语法上的主语,但有逻辑主语。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 语要一致。
添加标题
为了在搞科研中取得成功,需要坚持不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误:To succeed in a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persistence is needed.
正:To succeed in a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ne needs to be persistent.
误:地球上任何有文化的人,如果不懂英语将被剥夺很多东西。 正:世界上任何有文化的人,如果不懂英语就算不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句中的deprived=underprivileged,意为所受教育少的,是系表结构,不是被动语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译汉常出现的问题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文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文的“雅”。
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这祥的译文是否就是完美的译文呢?有许多忠实通顺的译文,却不地道,不自然。
现将常出现的问题举例结构不合理,句子不自然(1)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全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过幸福生活的一天是会到来的。
译文主语的定语长,使得整个句子头重脚轻。
试译为:全世界人将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过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2)The sun,which had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那个整天躲在云层里的太阳,现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原文里的定语从句,是补叙性的,译成汉语,不一定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
原文没有“又”这个意思,应去掉。
试译为:太阳一整天都躲在云里,现在出来了,光芒四射。
(3)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二者都出故障。
“我曾碰到过”,句子突然中止,好象无宾语,但实际上宾语却是很长的三个分句,这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
可在“碰到过”后加上“这种现象”或将宾语提前。
试译为: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者它们都出故障,这些我都碰到过。
(4)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身上缴获的文件,加上近几个月从战俘那里得到的口供,使人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扩大了。
译文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文的结构,“文件”和“口供”作主语,前边的定语都比较长,所以,主语就显得过长,读起来不上口。
试译: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员身上缴获了一些文件,近几个月来,也从战俘那儿得到了一些口供,这些使我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是扩大了。
2.选词不准确,表达不地道(1)After Aunt Lena had heard about the family trouble,she agreed to look for a job.丽娜姨听见了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同意去找工作。
“听见了”可改译为“闻知”,“家庭”可改译为“家里”。
试译为:丽娜姨闻知家里的困境之后,同意去找工作。
(2)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青少年们不邀请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人。
“青少年”属集合的概念,反映青少年的集合体,而不反映个体,所以,不可在它的前边加上数量词或在后边加“们”。
teenagers在汉语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可译为“年轻人”。
试译为:那些年轻人不让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家伙。
(3)These planes were held back to protect the enemy‘s home islands instead of being used where they were badly needed.这些飞机被留在后方保卫敌人本岛,未用于其它急需的地方。
“保卫”是一个褒义词,不应用在此句。
“敌人本岛”不合乎汉语习惯表达。
试译为:敌人没有把这些飞机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把它们留下来,在岛上守卫他们的老巢。
3.音节不匀称,句子较生硬(1)This failure was the making of him. 这次不成功是他成功的基础。
把failure译为“不成功”,是画蛇添足,这不但使句子的音节不够整齐,而且在这短短的句子里,有两个“成功”相连,读起来不顺,听起来也不悦耳。
试译为:这次失败促使了他的成功。
(2)In the negative,right and left,and black and white are reversed.照片底片上,左右黑白与正片恰好相反。
“照片”与“底片”连在一起,使词误的声音搭配不好。
试译为:底片上的左右黑白,与照片上的恰好相反。
(3)They drove in a black limousine,passed groves of birch trees and endless rows of identical new buildings.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梆树和看不到尽头的一排排千篇一律的新住宅。
“新住宅”前的定语过长,句子的音节也不匀称,节奏感不强,因而,句子无气势。
试译为: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烨树和一排排的新楼房。
这些楼房,千篇一律,望不到头。
由以上译例看来,英译汉光讲“忠实通顺”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讲“雅”。
“雅”是指句式结构的合理性,选用词语的确切性和语言声音的和谐性。
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更加完美,同时也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对英译汉技巧的探讨要真正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非易事。
这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是英文理解难,这是学习、使用英文的人的共同感觉,由于两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颠颠倒倒、断断续续,极为别扭。
二是中文表达难,英译汉有时为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等词汇,往往被弄得头昏眼花,好象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另外,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我们所翻译的文章,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领域多半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外国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难免不出现一些翻译中的差错或笑话。
正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翻译实践,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况和总结,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而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
一、词义的选择和引伸技巧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同一个词在同一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完全符合汉语习惯的说法;选择确定词义通常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们相似极了。
(形容词)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
(动词)Wheat, oat, and the like are cereals .小麦、燕麦等等皆系谷类。
(名词)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怎么也不该怪他。
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我怎么也没料到会在这个地方见到你。
词义引伸是我们英译汉时常用的技巧之一。
翻译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辞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果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就会使译文生硬晦涩,不能确切表达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
这时就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的根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伸,引伸时,往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1、词义转译。
当我们遇到一些无法直译或不宜直译的词或词组时,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引伸转译。
The energy of the sun comes to the earth mainly as light and heat .太阳能主要以光和热的形式传到地球。
2、词义具体化。
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把原文中某些词义较笼统的词引伸为词义较具体的词。
The last stage went higher and took the Apollo into orbit round the earth.最后一级火箭升得更高,把“阿波罗号”送进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
3、词义抽象化。
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把原文中某些词义较具体的词引伸为词义较抽象的词,或把词义较形象的词引伸为词义较一般的词。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甜有苦。
二、词类转译技巧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逐词对译,只能将词类进行转译之后,方可使译文显得通顺、自然;对词类转译技巧的运用须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转译成动词。
英语中的某些名词、介词、副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动词。
The lack of any special excretory system is explained in a similar way .植物没有专门的排泄系统,可用同样的方式加以说明。
(名词转译)As he ran out ,he forgot to have his shoes on .他跑出去时,忘记了穿鞋子。
2、转译成名词。
英语中的某些动词、形容词,翻译时可转换成汉语中的名词。
The earth on which we live is shaped a ball.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象一个大球。
(动词转译)The doctor did his best to cure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 .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治疗病号和伤员。
(形容词转换)3、转译成形容词。
英语中有些作表语或宾语的抽象名词,以及某些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往往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
另外,当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名词时,原来修饰该动词的副词也往往随之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