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查房
鞍区肿瘤术后护理(共9张PPT)

术切除病灶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一.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1.患者的体位
(1)术后全麻未醒应平卧,头偏向健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清 醒后血压正常者头部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 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代谢,是开颅手术患者的最佳体位。
总论
• 鞍区肿瘤位于颅内蝶鞍区的肿瘤,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 瘤.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异位松果体瘤等。肿瘤位于鞍内 者,仅有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月经失调,性功能低下,
侏儒或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水牛背、毛发异常、色素沉着等库欣综合征症状
等。侵及鞍口,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多为双颞侧偏盲。侵
2. 由于肿瘤的挤压和破坏,患者多有垂体功能低下,护士 和医生术前及术后准确及时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和甲状 腺功能并及时调整至正常水平。
6.正确并严格按医嘱使用激素
• 正确服用激素(名称,剂量,作用,用 法和副作用):切记自动停药,如停药 和减量,需根据医嘱执行),
7.血糖及尿糖的观测
尿崩症患者可能由于血容量不足而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应结合中心静脉压观察,及时补液,避免将尿崩症导致尿少的患者当做急性肾衰竭
检查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尿崩症患者可能由于血容 量不足而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应结合中心静脉压观察,及时 补液,避免将尿崩症导致尿少的患者当做急性肾衰竭来严格
限制入液量。
(2) 补液速度与途径 根据前一小时尿量决定补液速度,对尿量 达500ml/h患者多采用多条静脉通道补液,使用抗利尿剂尿量 减少时,即减慢输液速度。
4.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经碟肿瘤术后1--7天可发生脑脊液 鼻漏,尤其是拔除鼻腔填塞的纱条后,如发现鼻 腔有清亮液体流出或自觉又带咸味的液体流入咽 部,应考虑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
循证护理预防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效果评价

Ou c m e o d n e b s d nu s n n e e t o y e s u b n e a t r t o fEv e c - a e r i g o lc r l t s dit r a c f e
s r e y o elrr g o u o u g r fs la e i n t m r
h n r d a d o e p t n swi e lr r g o u r r m a 0 9 t c2 1 r n l d d i h t d .Amo g t e 。 u d e n n a i t t s l e in t mo s fo J n 2 0 o De 0 0 we ei c u e t e s u y e h a n n h m
日, 在 临床 护 理 中推 广应 用 。 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键 词 】 循 证 护 理 ; 区肿 瘤 ;水 电解 质 管 理 关 鞍
【 图分 类 号 】 R 4 36 中 7 .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D I1 .9 9Ji n 17—51 21 .3 03 O :03 6/. s. 623 1. 0 20 .7 s
d s u b n e a d me n h s i ls a .Th sme h d c n i r v a in a e it r a c n a o p t t y a i t o a mp o e p te tc r .
tv l . Re u t Oc u r n e o lc r l t i t r a c n a o p t l t y wa i n f a t o ri t d r u h n iey sl s c r e c fe e to y e d s u b n ea d me n h s ia s a ssg ii n l l we s u y g o p t a c y n
鞍区肿瘤显微手术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01
02
03
04
术后1个月
进行首次随访,评估患者的恢 复情况,了解是否有并发症出
现。
术后3个月
进行第二次随访,进一步评估 患者的恢复情况,了解是否有
复发迹象。
术后6个月
进行第三次随访,全面评估患 者的恢复情况,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术后1年
进行第四次随访,评估患者的 长期恢复情况,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意识状态观察
总结词
意识状态是反映患者术后脑功能状况的重要标志,可以通过呼唤、刺激等方法 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在术后每隔2小时左右呼唤患者,观察其反应情况。同时,可以给予疼痛刺激或 睫毛刺激,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患者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
瞳孔变化观察
总结词
瞳孔变化是反映颅内压和脑干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密切观 察。
。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高 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特殊情况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
针对糖尿病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量, 以维持血糖稳定。
营养不良患者饮食护理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量,促进患者康复。
鞍区肿瘤显微手术患者的术 后观察及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8
目录
• 术后观察 • 护理措施 • 营养与饮食护理 • 康复与心理护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
总结词
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 重要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 率和体温等。
详细描述
在术后24小时内,应每小时测量并记 录一次生命体征,确保各项指标稳定 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出现异常,应及 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查房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查房一、概述鞍区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鞍区结构复杂,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电解质主要是指血清中钾、钠、氯的含量,正常血清Na+浓度是130-150 mmol/L,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 mmol/L,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7-106mmol/L。
如果上述离子出现值的异常,就称之为电解质紊乱。
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为低钠血症;血清Na+浓度高于150 mmol/L为高钠血症;主要原因是水和钠不同比例的丢失,我科常见于水的摄入减少(如下丘脑损害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尿过多(尿崩症)、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为高钾血症,主要原因是由于钾的摄入不足(患者厌食偏食)、钾排出增多(尿液丢失)。
血清氯浓度值的异常一般与血清Na+浓度值的异常相伴发生。
二、病例简介患者林惠泉,男,56岁,于2011年9月18日18时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入院。
根据病史和2011年9月5日我院头颅MRI提示,诊断为左侧额顶叶术后改变;鞍上池上占位等,并做相关体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脱水,抗炎,对症,支持,营养等综合处理。
患者于9月28日在气管全麻下行“鞍上池区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行抗炎,止血,醒脑,营养神经,抗癫痫对症支持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第一天生命体征平稳,尿量约6500ml,查血常规、生化基本正常,术后第二天尿量约5755ml,入量约5000ml,复查血常规提示WBC:21.3×10^9,尿比重1.005,予垂体后叶素6U皮下注射,其他治疗同前。
术后第三天尿量约5700ml,入量约5000ml,复查血常规提示WBC:14.09×10^9,治疗同前。
至10月9日患者诉头晕,精神、睡眠差,尿量2400ml,复查血电解质提示Na 121.6 mmol/L,Cl 87.7 mmol/L,提示低钠低氯,补钠补氯,停用垂体后叶素、甲强龙等治疗,其余治疗继续。
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处理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电解质紊乱为术后两⼤并发症。
⽔电解质的紊乱很容易导致颅内⽔肿加重、抽搐、呕吐、腹胀等⼀系列问题,需要⼤家注意。
尿量>200ml/h或24h尿量⼤于>4000ml,尿⽐重<1.005,尿渗透压尿崩症定义:⼀般认为尿量尿崩症定义:⼉童>3ml/(h*kg)<200mmol/L,应视为尿崩症,⼉童尿崩症的处理:1、准确记录每⼩时液体输⼊量,饮⽔量,尿量,给垂体后叶素或弥凝的具体时间。
以及24⼩时总输液量、饮⽔量、尿量。
2、连续2⼩时,每⼩时尿量都超过所要控制的⽬标值即可给药;1⼩时内尿量超过⽬标值2倍也应该给药。
严重者或者不能进⾷者予垂体后叶素肌注,能进⾷者改为⼝服弥凝(醋酸去氨加压素⽚),期间根据尿量变化变化调整剂量,并控制液体量和饮⽔量。
尿崩症出现后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渴(⼀般会持续2到3天,甚⾄会更长),这时候⼀定要注意控制液体⼊量(饮⽔量+输液量),⼝服弥凝期间不限制液体⼊量容易⽔中毒。
⼉童患者极度的⼝渴会哭闹不⽌,家属可能会偷偷给患⼉⽔喝⽽不记录下来,因此要和家属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和后果,提⾼他们的医从性。
尿崩期间⼤量尿液的排出带⾛⼤量的电解质,极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要每天甚⾄每天数次复查电解质,并及时纠正电解质。
低钠⾎症我们先来说最常见的低钠⾎症注意:这是补钠公式,不是脱⽔的补液公式,分清两者的区别。
注意:中重度低钠或伴随其它急性症状需要及时纠正⾎钠浓度时,⼀般⽤3%浓度的NaCL,静滴,补钠量为:如果患者能⼝服,静滴再加⼝服10%的浓氯化钠。
平时纠正低钠⾎症予10%的浓氯化钠⼝服即可。
因为⼝服⽐静脉滴注安全,不必像静滴那样严格的计算,平时尽量选择⼝服补钠,对于加⼤剂量⼝服浓钠后仍不能改善者再予静滴。
正常⾎清钾(K+)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
通常⾎清钾<3.5mmol/L时称低⾎钾。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平衡紊乱的观察与护理

参考 文 献 :
作者简介 : 美丽 、 赵 武元 甲工作单位 :3 0 0 山 西省太原市 第 四人 民医 005 ,
院。
( 收稿 日期:0 7—1 20 2—2 ) 8
( 文 编 辑 郭 海瑞 ) 本
鞍 区肿瘤 术 后水 钠 平 衡 紊 乱的 观 察 与护 理
陈雅 萍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7 .3 文献标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2 8 82 0 )C一0 4 —0 17 —18 (0 8 1 27 2
以补充丢失的水 、 , 钠 不能饮水 的病人应给予鼻饲开水。②禁止摄 入含糖高的食 物, 以免使血糖增 高而产生渗透 眭尿 , 使尿量增加。
鼓励病人喝钾高的饮料 和吃含钠高的食物 , 如橙汁 、 菜。③准确 咸
测定血钠和尿钠 , 采血时间选择空腹和输液前 , 收集 2 4h尿液时间 选择 【 :o时, )0 7 保持 收集容器 清洁干燥 , 收集前 先在 容器 内加 入
1 %甲醛防腐剂 5n 0 ~1 L, 0m 及时加盖置于阴凉平稳处 , 2 将 4h
尿液充分混匀后 , 1 L尿液与血液一起送检 , 取 0m 并准确记录 2 4h
出入量 , 以准确 比较 结 果 , 血容 量变 化 , 时 修改 治 疗方 案 。④ 了解 及
鞍 区肿瘤相邻垂体柄 、 丘脑 等重要结 构 , 下 中枢性 尿崩 、 水 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其术后常见 的并发症 , 以水钠紊乱 为主 , 严重 影响病人 的预后 。本文 回顾 2 8例鞍 区肿瘤 术后发 生水 钠平衡 紊乱并发症的观察 、 护理要点 , 现报告如 下。
循证护理干预对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

循证护理干预对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作者:高莉萍李敏刘虎军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进行鞍区肿瘤手术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术后的常规性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比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要低于观察组的患者,而且对照组的患者当中出现了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有5例,观察组的患者当中有2例,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对鞍区肿瘤术后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对患者减少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影响鞍区是处于颅内的一个特殊的区域,其内不仅组织结构复杂,而且还与多条神经、血管相毗邻[1],因为血管较多,血流丰富,因此也是颅内肿瘤的好发的区域。
目前临床上垂体腺瘤、垂体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四种肿瘤的发病率较高,而其中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出现垂体腺瘤的患者,会出现颅内的压迫症状和内分泌功能的紊乱,还有部分患者会伴随出现有视力障碍。
对鞍区肿瘤的治疗,多是采取手术治疗为主。
按照患者的肿瘤生长的部位和大小等,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而在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多种术后的并发症,比如电解质的紊乱等,所以加强患者术后的护理,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的康复。
现就对我院使用循证护理干预对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从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进行鞍区肿瘤手术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男性17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25-58岁,平均年龄在38.5±2.5岁;患者患病的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时间为1.5年±15天;患有垂体腺瘤的患者18例,垂体瘤的患者10例,Rathke囊肿的患者4例,颅咽管瘤的患者3例;出现头痛的患者36例,呕吐的患者31例,内分泌异常的患者16例;观察组的患者男性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25-58岁,平均年龄在38.5±2.4岁;患者患病的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时间为1.5年±14天;患有垂体腺瘤的患者19例,垂体瘤的患者10例,Rathke囊肿的患者3例,颅咽管瘤的患者3例;出现头痛的患者35例,呕吐的患者30例,内分泌异常的患者17例。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护理诊断1. 疼痛: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头痛、颈痛等。
2. 感染:手术创口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如红肿、渗液、发热等表现。
3. 液体过负荷:鞍区病变手术后,患者可能存在液体过多导致的水肿、心力衰竭等问题。
4. 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后可能出现神经功能受损,如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
5. 焦虑和抑郁: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术后恢复、功能恢复等问题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1)评估疼痛程度和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给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提供舒适的环境,如调整床位、保持室温适宜等。
(4)采用非药物措施,如冷敷、按摩、放松技巧等缓解疼痛。
2. 感染预防:(1)进行手术创口护理,保持创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2)加强患者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合理清洁皮肤等。
(3)规范使用抗生素,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4)提醒患者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人、动物、污染的水等。
3. 液体过负荷处理:(1)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如体重、水肿、呼吸困难等。
(2)合理控制液体入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容量。
(3)监测尿量,及时发现尿量减少或增加异常情况。
(4)教育患者合理饮水,掌握饮水量的把握,避免过度饮水。
4. 神经功能障碍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视野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激素治疗等。
(3)提供适应性的康复训练,如视觉训练、康复运动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 焦虑和抑郁管理:(1)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2)提供情绪疏导的方法,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心理咨询等。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包括疼痛管理、感染预防、液体过负荷处理、神经功能障碍处理和焦虑抑郁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查房
一、概述
鞍区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鞍区结构复杂,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电解质主要是指血清中钾、钠、氯的含量,正常血清Na+浓度是130-150 mmol/L,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 mmol/L,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7-106mmol/L。
如果上述离子出现值的异常,就称之为电解质紊乱。
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为低钠血症;血清Na+浓度高于150 mmol/L为高钠血症;主要原因是水和钠不同比例的丢失,我科常见于水的摄入减少(如下丘脑损害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尿过多(尿崩症)、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为高钾血症,主要原因是由于钾的摄入不足(患者厌食偏食)、钾排出增多(尿液丢失)。
血清氯浓度值的异常一般与血清Na+浓度值的异常相伴发生。
二、病例简介
患者林惠泉,男,56岁,于2011年9月18日18时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入院。
根据病史和2011年9月5日我院头颅MRI提示,诊断为左侧额顶叶术后改变;鞍上池上占位等,并做相关体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脱水,抗炎,对症,支持,营养等综合处理。
患者于9月28日在气管全麻下行“鞍上池区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行抗
炎,止血,醒脑,营养神经,抗癫痫对症支持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第一天生命体征平稳,尿量约6500ml,查血常规、生化基本正常,术后第二天尿量约5755ml,入量约5000ml,复查血常规提示WBC:21.3×10^9,尿比重1.005,予垂体后叶素6U皮下注射,其他治疗同前。
术后第三天尿量约5700ml,入量约5000ml,复查血常规提示WBC:14.09×10^9,治疗同前。
至10月9日患者诉头晕,精神、睡眠差,尿量2400ml,复查血电解质提示Na 121.6 mmol/L,Cl 87.7 mmol/L,提示低钠低氯,补钠补氯,停用垂体后叶素、甲强龙等治疗,其余治疗继续。
至10月14日患者诉头晕缓解,烦躁,睡眠差,尿量7200ml,复查血电解质提示Na 157.6 mmol/L,Cl 112mmol/L,生命体征尚稳。
予补充糖水降血钠血氯及弥柠控制尿量,定期复查电解质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观察与护理
1 ,严密观察意识的变化
因为在生命体征中意识的变化可最明显且直接反映血钠紊乱。
例如有些患者首先表现为烦躁,乱说乱动,不听劝阻等精神症状,继而出现表情淡漠,嗜睡状态,护士通常以为是闹累了,其实不然,是血钠紊乱加重的表现,此时如果不及时纠正血钠紊乱,意识障碍会进一步加深,而进入昏迷状态。
因此如患者出现意识异常的变化,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严格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患者使用的饮水杯,尿壶都要有标准的测量刻度。
严格记录尿量,
必要时测量每小时尿量。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常引起尿崩症。
患者发生尿崩症时一般24h 尿量在4000~8000ml, 多者可达10000ml。
如发现连续每小时尿量> 250ml , 或24 小时尿量>4000ml 时,应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利尿剂:如垂体后叶素,口服弥凝等药物以控制尿量,避免电解质的流失。
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进行补液。
并观察尿液的颜色, 必要时测尿比重。
3,定时抽取血生化标本
术后遵医嘱按时抽取血生化标本, 及时送检验科化验, 及时取回化验报告。
掌握检验结果的正常值, 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4,低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般术后2-10d易发生。
轻度低钠血症或低钠发展缓慢时,症状不明显。
一般表现为疲乏、嗜睡、面色苍白、厌食、恶心、呕吐,尿量增多、尿比重下降,体温低下等,重症患者会出现抽搐症状。
于术后一周内定时抽静脉血监测电解质的变化,遵医嘱进行静脉补充等渗盐水或高渗盐水,具体用量依血钠水平进行调整。
清醒后可进食时,给予常规口服补液盐,食用含盐、钾高的饮食或在饮水中加入食用盐,水中盐浓度宜为0. 9 %左右,意识障碍者采取经胃管鼻饲盐水,适当限制水的摄入。
5,高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表现为乏力、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弹性降低、尿少、易激动兴奋等。
因此,术后至少一周要注意监测血清电解质。
当血清钠>
145mmol/ L 时,遵医嘱停输含盐液体及补液,静脉输入5 %或10 %葡萄糖溶液,注意补液的速度。
鼓励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经口服白开水,不能口服的患者每2 小时鼻饲蒸馏水或白开水200ml 。
必要时给予无盐饮食。
6,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交替出现的观察及护理
根据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的特点,同样应密切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及饮食。
7,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做细致耐心的解释反复抽血及保留尿液是为医生
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不得已而为之的,尽量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我们也应注意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使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8,做好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保持床单位和衣着的平整、清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和被服。
尽量满足病人住院期间的合理要求。
鼓励患者主动进食,以保证机体营养的供给,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