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青蒿素的发现;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什么?它的成功有何意义?2.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3.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谁?4.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谁?【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阅读教材P90、P91,思考:(1)“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答案提示:“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取得成就的时间: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情感升华: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本节课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本节课内容,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 阅读材料:《探索历史》杂志中关于我国科技发展历程的专题文章,了解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视频资源:CCTV-10的《科技创新之路》系列节目,观看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研探索的,领略科技创新的魅力。
(3) 科普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科学的极致》、《未来科技》等科普书籍,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未来趋势。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研究性学习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历史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相关的电子教材、在线课程、教学课件等。
【最新】2018-2019学年度新人教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课程标准】
知道“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紧迫性;3、探究计算机网络给青少年网民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难点】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863计划
1、863计划倡导者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年月做出的,所以称为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选择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八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2.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合作探究】
1、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发展高新科技的研究?
2、你对互联网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堂练习】
1、关于863计划说法错误的是。
八年级历史下册 6.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863计划的制定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 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
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
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
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
1 “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
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 《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A.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B. 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学科自然渗透。
C. 由组内同学配合展示资料,进行情境表演或旁白解说等活动,体验合作探索的愉悦情感。
D. 组织全班学生记忆这些领域并进行“接龙”比赛。
E.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3页“练一练”,提醒大家凭印象果断书写,然后对照课文订正。
)1 根据课本91页“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A.巴金
B.老舍
C.路遥
D.莫言
10.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
材料二: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材料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形容袁隆平?(1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邓小平是如何使中国农民“吃饭”的。
(1分)
(3)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
(1分)
(4)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简述如何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1分)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一课的内容,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突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第六单元导学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目标】①了解“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和青蒿素;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
③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自主学习】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过程: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__________的试验。
③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____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_____。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右图人物是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他是谁?他获得了哪些荣誉?在他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1.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科学家__________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他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发展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一、863计划1.诞生: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的信后,邓小平立刻作了批示。
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研究领域: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发展: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
上网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2.应用: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资料,发送电子邮件,在屏幕上通话;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上课、看病等。
3.影响(1)积极: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
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2)消极: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1】当前,我国在经济上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探究:(1)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计划的出台,则突出地反映了世界各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因素。
(3)因此,新时期的中国也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即使在我国经济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仍要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去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跟踪新科技发展的进程,为21世纪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主动创造条件。
【问题2】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一股“上网热”。
关于学生上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上网能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不必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历史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船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
屠呦呦
.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
,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和莫言等科学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