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神经触激术规范化治疗共91页文档

合集下载

(修改)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11.23

(修改)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11.23

颈部关节
寰枕关节
颈部关节
颈部关节
钩椎关节
颈部关节
关节突关节
颈部关节
寰枕关节可使头作俯仰和侧屈运动; 寰枢关节可使头作俯仰、侧屈和旋转运动; 关节突关节可作微量运动。
颈部韧带
颈部的筋膜
颈筋膜由浅至深可分为封套筋 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 3 层。
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形成一个 完整的封套结构;
气管前筋膜:又称内脏筋膜,位于舌 骨下肌群深面,包裹着咽、食管颈部、喉、 气管颈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等器官,并 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筋膜的浅、深层融合;
椎前筋膜:位于颈深肌群浅面,向上 附于颅底,向下续于前纵韧带和胸内筋膜。
颈部的肌肉
颈部肌肉包括颈部固有肌和外来肌
颈部的肌肉
颈部运动模式包括矢状面上屈与伸、额状面上侧弯及水平面上旋转 等运动,每个方向的运动依赖于主动肌、固定肌及拮抗肌协同作用。
常规针刀治疗
操作:
带无菌口罩、帽子,一次性无菌手套,治疗点及操作范 围常规消毒铺巾,用 2% 利多卡因于每个治疗点行局部麻醉, 每处 0. 5 ~ 1 ml。 要求脊柱纵轴、刀口线、血管神经肌 纤维三者保持方向一致。
治疗医师以左手固定治疗点,在对治疗点充分对准的前 提下,将刀头快速刺入患者皮肤之中,将针刀缓慢刺入。在 发出 3 ~ 4 个突破声之后,可以达到患者骨面,此时将针 刀与骨面贴紧,此时进行三次纵向横摆,患者会出现松动感, 产生上肢放射感、酸胀感,达到针刀治疗目的。
颈部的肌肉
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等使头颈前屈的主动肌群。
颈部的肌肉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头后大、小直肌等使头颈后仰的主动肌群;
颈部的肌肉
头颈部侧弯为同侧颈部屈肌和伸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刀触激术

针刀触激术
术者坐或立于患者前侧方,左肘托肘并肩外展90 度。手指附于肩后备用,右手靠近腋窝部弹筋, 先见明显的肌肉线条(赤白肉际),于其下可摸 到弦索状物,触碰既有串感,正式提弹时,用拇 食指将该弦索状物提起,有时需要肩后的左手指 向前顶压配合,将麻筋钳入拇食指之间提起后迅 速弹放、其电串感非常强烈,在不同高度提弹三 下左右,可见腕指部明显地向掌侧屈曲弹动几下。
■拨麻筋与弹麻筋
利于消减有关根性症状及无力酸楚等感觉。﹙以 右侧为例﹚
■拨麻筋方法:
患者座位,医立患者后方,右手握腕上提,使上 臂外展约呈90度,左虎口骑于上臂、四指在上作 固定,拇指在下于桡神经沟处(三角肌止点后外 侧约1.5—2公分处)寻找桡神经(麻筋)、找准 后,用拇指甲拨动该神经往返三下左右,在其神 经于2—3公分的不同高度拨,均有较强的电串感 直达拇食指,并可见指腕向桡侧弹动。
■对脂肪过丰或神经变异的
从以下三处寻找(找到一处即可)
左手托右肘,右手虎口骑于肩区,拇指在上固定、余四指 由前上方进入腋窝,主要用食指拨腋窝的桡侧,直至找到 麻串为止。
在肘关节上方掌面桡侧再找,右手握腕,左手托肘,拇指 在上于肘前推肌肉向内,于其下寻找麻筋,此处是桡神经 沟转到肘前,于肱桡肌深面分支处,拨之也有电串感。
江西省南昌铁路中心医院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 哈尔滨朝鲜民族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益康颈腰椎病防治研究所 吉林省白城市中医院 吉林省白城市中心医院 广东省阳江市武警支队卫生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天津门诊部 天津河西区土城医院 广西田东县卫生协会 四川省成都市益康颈腰椎病诊所 山西盂县中医院 韩国安刚教授
质疑
■ 2001年成都学术会上有人提出: □用针灸针可以行触激术吗? □损伤脊髓怎么办? □针刀传统的说法都是避开神经血管施术,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背部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腰痛、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这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是一种通过电热能将坚硬的腰椎间盘变成粘稠状态,从而减少椎间盘突出的物质刺激神经,使患者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而神经根阻滞是一种通过阻断神经来减轻疼痛的方法。

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一下神经根阻滞的方法。

神经根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阻止神经信号传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被用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疼痛。

通过准确定位,将药物注射到病灶所在的神经部位,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的治疗方法来获得良好的疗效。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诊病情。

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

在术后的恢复期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休息和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

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通过这种治疗方式,大部分的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疗效,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接受这种治疗之前,患者需要对相关的手术风险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能够更加理智地判断是否接受这种治疗。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早日康复。

针刀神经触激术与应激反

针刀神经触激术与应激反

针刀神经触激术与应激反应广西中医药大学周学龙“针刀神经触激术”为恩师任月林教授所创,于1996年提出至2002年通过国家级鉴定。

该术由早期的脊神经触激术发展至现在的交感神经、神经干(丛)触激术,由此拓宽了针刀治疗疾病的种类。

按传统理念,针刀破皮刺入后都是要避开神经和血管进行操作,而针刀神经触激术在操作上恰好是要贴近神经并对神经进行触激(并非刺激),这一操作也让不少医者和患者担心是否会伤及神经,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刀神经触激术不但没有伤及神经的忧虑,而且具有明显的止痛和解痉作用。

这一现象与应激反应有关,为此笔者特收集有关文献,并将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一、应激理论的发展及概念的演变(一)应激的概述“应激(Stress)”一词最早是用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抗力。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claude bernard)研究了生命如何依赖于精神的生理调节机制,他指出必须观察体内所有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探索机体生理的整体性奠定了基础。

随后,哈佛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walter cannon)把“应激”这个术语引入了社会领域,他于1926年提出了“稳态”(homeostasis)这个概念,即机体有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的机制,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交感神经对内分泌的控制,内分泌对代谢的影响。

坎农还指出:机体的紧急反应状态为“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此反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机体和保证生存。

坎农的开创性研究为后来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ans selye)所继承和发展,塞里于1936年首先提出了“应激”的概念,并根据对动物和人的大量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应激学说—塞里学说”。

他把“应激”定义为:“一组特殊症候群所表现的机制状态,它包括生物系统内产生的所有非特异性改变。

”目前在相关文献文献中,“应激”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应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第二,应激是指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第三,应激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这是坎农和塞里研究意义上的解释。

针刀医学神经触激术规范化治疗2讲课文档

针刀医学神经触激术规范化治疗2讲课文档
第二十页,共86页。
能量释放
■ 局部张力大、压痛明显常是因为软组织损伤后代 谢物质的积聚,引起循环通道阻塞所致,不通则 痛。针刀对病灶的切割松解,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这就是能量释放现象。
■ 循环通道的阻塞和代谢物质的积聚,造成局部内压 很高,用针刀刺入病灶轻轻一剥,患者就会感到局部 出现严重的酸胀,这是能量推动代谢物质向周围辐射 所产生的感觉,病人马上感到原来的症状基本消失。 就象我们用针在绷得很紧的气球上扎了一下,气球马 上瘪了一样,这就是针刀治疗能量释放的原理。
《内经》上说的“按之肤然”、“按之应手而 痛”即是压痛点的定义,《太素·气穴》扬 上善注:“纵微有不应寸数,按之痛者为 穴”,在当时称为穴即是以压痛点为主要依 据,将压痛点视为穴位。
第三十四页,共86页。
□阿是穴是指按压痛点取穴《千金炙列》:
“吴蜀多行炙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 便快或痛处即阿是。”在其疼痛部位按压疼 痛,即压痛;在其疼痛部位按压舒适为阿是 穴,均为治疗的部位。近代有人提出局部取 穴,在疼痛所在的部位上选取有关穴位这是 《内经》中“以痛为输”、“随而调之”, 选穴原则的应用。
第四页,共86页。
針刀疗法定义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外科手术理论, 以 針刀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疗法。
第五页,共86页。
針刀闭合性手术定义
■是針刀疗法治疗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方法学内 容,吸收了西医解剖学、手术学知识,是中 医现代化临床新疗法。
第六页,共86页。
針刀医学定义
■针刀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 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 系和实践活动。体现了中医现代化的实践活 动和科学内涵的双重性,是在中医理论指引 下新的医学学科。

针刺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2019年文档资料

针刺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2019年文档资料

针刺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1 一般资料1999年2月―2007年2月,8年共观察90例,均为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全部病例为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其中男35例,女5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

纳入标准:(1)腰骶部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及排便)时疼痛加重。

(2)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3)神经体征:下肢感觉异常,腱反射异常,运动无力等。

(4)CT或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5)实验室检查无炎症反应表现(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等在正常范围内)。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活动性出血、肿瘤、结核、精神病患者、妊娠妇女及不愿接受针刺者。

2 治疗方法定位:依据CT、MRI、X线片,结合临床体征,确定病变椎间隙,以病变椎间隙的后正中线至椎板外迹或小关节内外缘、小关节间隙的横向距离,用碳素笔在皮肤上做标记。

体位:病人俯卧于治疗床上,下腹部垫一枕头使其增高10~15cm左右,以病人舒适为度,双上肢自然摆放在头颈部两侧,头偏左或偏右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医者站于病人的左侧,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采用夹持进针法迅速将0.45mm×75mm毫针垂直刺入标记点皮下,然后缓慢进针,至病人突发触电感,稍提针尖,留针20分钟,配合环跳、阳陵泉、昆仑、殷门、承山。

每天针刺1次。

3 治疗效果治疗15次后,参照国家中医药XX局,XX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阳性体征转为阴性,直腿抬高70°以上,恢复工作,计54例,占60.0%;好转:症状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50°~70°,可从事一般性工作,计34例,占37.8%;无效:治疗后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30°以下,计2例,占2.2%。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多发于中青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副作用大、效果不稳定、易复发等问题。

近年来,针刀脊神经触激术和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从针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来论述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受损或退行性改变引起,使椎间盘的外层纤维环受损,纤维环内的黏液核移位,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或脊髓,引起相应的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无力、腰椎活动受限等。

症状轻重取决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及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情况。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PENS)是一种通过针电极对脊神经进行刺激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刺激脊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内分泌物质,改善疼痛传导通路,达到镇痛的目的。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PENS可以针对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脊神经触激,改善椎间盘压迫神经的情况,从而减轻疼痛。

研究表明,PEN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临床实践中,患者在接受PENS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甚至疼痛完全消失。

PENS治疗的优势在于创伤小、风险低、疗效持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及疗效针刀脊神经触激术与神经根阻滞的联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可以通过改善疼痛传导通路缓解疼痛,神经根阻滞可以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减轻疼痛,两者相结合可以互补优势,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结语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优势在于治疗效果稳定、疗效持久、风险低等。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针刀脊神经触激术和神经根阻滞的原理、治疗方法及疗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患者更加全面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和特点。

一、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电刀或超声波刀等设备刺激脊神经,改变其传入的疼痛信息,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该技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疼痛传导,同时通过刺激脊神经,激发大脑内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的治疗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定位:确定腰椎椎间隙和触发点的位置;2.麻醉:对治疗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3.导丝穿刺:通过X线引导下,将导丝准确地穿刺到目标位置;4.电刀触激:将电刀或超声波刀等设备传导到脊神经上,进行局部触激治疗;5.结束治疗: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确定治疗效果。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适用于各类腰椎病变所致的疼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通过刺激脊神经,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神经根阻滞神经根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麻醉剂或消炎药物等药物到椎管旁或椎间孔周围,产生局部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手段通过药物的局部作用,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受压造成的疼痛,达到镇痛的效果。

神经根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症的治疗中。

神经根阻滞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腰硬联合穿刺:通过在腰硬联合区域穿刺,将药物注射到椎管旁,达到神经根阻滞的效果;2.神经根周围阻滞:将药物注射到神经根周围,直接作用于受压的神经根,缓解疼痛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