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过渡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结构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②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③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生成氧化物R 2O④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t 与比化合最容易⑤根据HF 、HCl 、HBr 、HI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的事实,推出F 、Cl 、Br 、I 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规律⑥碱金属都应保存在煤油中⑦卤素按F 、Cl 、Br 、I 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⑧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A.全部正确B.⑦⑧C.①③⑤⑥⑦D.①③⑦⑧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4462Sm 与15062Sm 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 与15062Sm 的质量数相同C. 14462Sm 与15062Sm 是同一种核素 D. 14462Sm 与15062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3.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X b 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b n a -含有的中子数为a+bB.X b n a -含有的电子数为a-nC.X 原子的质量数为a+b+nD.一个X 原子的质量约为23g 6.0210b ⨯ 4.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1991年,他准确测得In 的原子量为114.818,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

这是原子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原子量值。

已知In 的原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In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 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B.In 为长周期元素C.In 为过渡元素D.In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5.下列关于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由上到下性质发生递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6.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C.Cl2可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氯、溴、碘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7.下列关于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Ⅰ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②第ⅠA族元素都能形成+1价的离子③第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为+7④第ⅦA族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8.“玉兔”号月球车用23894Pu作为热源材料。

BChap过渡元素全解

BChap过渡元素全解
pH<1,生成[Ti(O2)(OH)(H2O)4]+,橙红 pH提高,则失水成Ti2(O2)2O(H2O)6]2+,
橙黄色;强碱性下无色
36
Ti(III)化合物
TiO2和TiCl4用H2或活泼金属还原,可得 Ti2O3和TiCl3
Ti(III)化合物一般均有色
[Ti(H2O)6]3+紫,[TiCl2(H2O)6]+绿
Nb和Ta存在镧系收 缩效应
V易形成多酸(类似 于Si、P)
39
氧化态和存在形式
氧化态
V
Nb
Ta
+2、+3
+4、+5
+5
+5
自然界存在形式
钒铅矿Pb5(VO4)3Cl、钒铀矿K(UO2)VO4、 绿硫钒石VS2
铌铁矿、钽钛矿FeM2O6
40
1. 单质
物理性质
均为银白色,熔沸点高,有较大的熔化热和 气化热
可降低Ti(IV)/Ti电极电势(次要原因) 破环氧化膜:TiO2+6HF=H2TiF6+2H2O 氧化膜破坏后,Ti极易溶解 Ti易溶于很稀的HF+HAc混酸中
26
化学性质
高温下Ti等很活泼 TiCl4
TiH2
600K
1000K
500K
Ti
TiO2
பைடு நூலகம்
1300K
TiB
1300K
TiC
TiN
精炼
Ti + 2I2 ~100oC TiI4,TiI4 >700oC Ti + 2I2
28
2. 化合物
+4
TiO2、TiOSO4、TiO32 TiCl4 TiF62-、TiCl62-、Ti(NH3)64+、Ti(NO3)4 ZrO2、HfO2、ZrF62-、ZrF73-

过渡元素(课后基础习题)

过渡元素(课后基础习题)

过渡元素1、钛的主要矿物是什么?简述从钛铁矿制取钛白得反应原理。

2、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Ti + HF →(2)TiO2 + H2SO4→(3)TiCl4 + H2O →(4)FeTiO3 + H2SO4→(5)TiO2 + BaCO3→(6)TiO2 + C + Cl2→3、完成下列反应(1)TiI4在真空中强热;(2)FeTiO3和碳得混合物在氯气中加热;得水溶液加入过量得氨;(3)向含有TiCl-26(4)向VCl3的水溶液加入过量的氨;(5)将VCl2的固体加到HgCl2水溶液中。

4、根据下列实验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将一瓶TiCl4打开瓶塞时立即冒白烟。

向瓶中加入浓HCl溶液和金属锌时生成紫色溶液,缓慢地加入NaOH溶液直至溶液呈碱性,于是出现紫色沉淀。

沉淀过滤后,先用HNO3处理,然后用稀碱溶液处理,生成白色沉淀。

5、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V2O5 + NaOH−→−(2)V2O5 + HCl−→−(3)VO43- + H+(过量) −→−(4)VO2+ + Fe2+ + H+−→−(5)VO2+ + H2C2O4 + H+−→6、新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为什么会发生下列变化(1)Mn(OH)2几乎是白色的,在空气中变为暗褐色?(2)白色的Hg(OH)2立即变为黄色?(3)蓝色的Cu(OH)2,加热时为什么变黑?7、根据下述各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往Cr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析出葱绿色絮状沉淀,后又溶解,此时加入溴水,溶液就由绿色变为黄色。

用H2O2代替溴水,也得到同样结果。

(2)当黄色BaCrO4沉淀溶解在浓HCl溶液中时得到一种绿色溶液。

(3)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2O-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

放置时又变回绿色。

7(4)把H2S通入已用H2SO4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时,溶液颜色由橙变绿,同时析出乳白色沉淀。

过渡元素实验报告习题(3篇)

过渡元素实验报告习题(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过渡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过渡元素的一些典型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过渡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渡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具有独特的性质,如多种氧化态、较高的熔点和硬度、催化性能等。

这些性质使得过渡元素在化学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滴管、镊子、移液管等。

2. 试剂:FeCl3溶液、KSCN溶液、K4[Fe(CN)6]溶液、HCl、H2SO4、HNO3、CuSO4溶液、NaOH溶液、苯、乙醇等。

四、实验内容1. 过渡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1)实验原理:利用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观察血红色的Fe(SCN)3生成,说明Fe3+具有氧化性。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血红色。

(4)实验结论:Fe3+具有氧化性。

2. 过渡元素的配位性质(1)实验原理:利用K4[Fe(CN)6]溶液与FeCl3溶液的反应,观察普鲁士蓝的生成,说明Fe3+与[Fe(CN)6]4-形成配位化合物。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滴加K4[Fe(CN)6]溶液,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蓝色。

(4)实验结论:Fe3+与[Fe(CN)6]4-形成配位化合物。

3. 过渡元素的催化性质(1)实验原理:利用CuSO4溶液作为催化剂,观察苯与乙醇在CuSO4催化下的反应,说明Cu2+具有催化作用。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苯和乙醇,滴加CuSO4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体产生。

(4)实验结论:Cu2+具有催化作用。

4. 过渡元素在工业中的应用(1)实验原理:利用FeCl3溶液作为印染工业的染料。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第 13 章p 区元素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 13 章p 区元素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13 章p 区元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组10.1 下面给出第2 第3 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单位kJ mol-1) 试说明B Al的数值为什么低于左右元素解答同周期内,自左至右第一电离能I1 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的但中间有明显的跳跃性变化也就是说,由于自左至右核电荷依次增加半径依次减小I1 值必然依次增大但由于外围电子构型对电离能影响较大。

因此就出现和外围电子构型相应的跳跃式变化因ns2 ns2np3 ns2np6 属全满或半满状态比较稳定。

故此时的第一电离能就较大,如失去一个电子后成半满,全满或全空的稳定状态,则I1 值就较小物 4. 。

参看图1.1810.2 回答下列用途所依据的性质可能情况下并写出相关的反应式1 某些型号的分子筛用于干燥气体中的微量水2 担载在硅胶上的MnO 用于除去氮气和稀有气体中的微量氧3 甘油用于强碱滴定H3BO34 硫酸铝做为絮凝剂净化水5 硼砂用做定标准酸溶液的基准物6 硼钢用做核反应堆的控制棒7 BF3 和AlCl3 用做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参考第 5 章课文)解答1 基于分子筛的性质和选择性。

分子筛是具有分子那般大小孔经(微孔)的一类结晶铝硅酸盐。

当分子筛(例如4A 或5A)的微孔使水分子能穿过时,就对水分子产生了极强的亲合力(收附力)且吸水容量大。

2 MnO高度分散在硅胶上,能与杂质O2 在室温或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迅速反应:6MnO+O2===2Mn3O4而这一反应一般是在高温下才能进行的。

担载MnO也可再生使用。

3 H3BO3 的酸性极弱,不能直接用NaOH滴定。

甘油与之反应生成稳定配合物而使其显强酸性从而使滴定法可用于测定硼的含量。

4 硫酸铝在水中易水解生成胶状Al(OH)3 沉淀,可吸附水中杂质。

5 硼砂易制得纯品,稳定,易溶于水并水解使溶液显强碱性,可配得极准确的浓度,因而可作基准物。

例如Na2B4O7.10H2O+2HCl===4H3BO3+2NaCl+5H2O6 基于硼吸收中子的能力。

无机化学课件: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

无机化学课件: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

铬族元素
全水将解含为有Cr[2COr3(·OxHH2)O4]沉- 水淀溶 液 加 热 煮 沸 , 可 完
在碱性溶液中,[Cr(OH)4]-有强还原性2,例如:
2[Cr(OH)4]-+3H2O2+2OH→2CrO4 +8H2O
(亮绿)
(黄)
在酸性溶液中,Cr3+需用很强氧化剂 ,如
S2O82-(过二硫酸根)才能将其氧化:
Na2TiO3+2H2O → H2TiO3+2NaOH
TiOSO4+2H2O → H2TiO3+H2SO4
钛族、钒族元素
(气3)和T焦iC炭l4 高最温重反要应的而Ti得卤。化物,通常同TiO2、氯 结为构共:价Ti化Cl合4中物T。i取sp3杂化,形成正四面体构型,
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 23.2℃,沸点
BaCO3+TiO2 → BaTiO3+CO2
TiOSO4为白色粉末,可溶于冷水,在溶液或晶 体中实际上不存在简单的钛酰离子TiO2+,而是以
TiO2+聚合形成的金属齿状长链(TiO)n2n 形式存在。
在晶体中,这种长键彼此间由SO
连接2 起来。 4
两类盐都水解(因TiO2酸碱性均很弱),形成白 色偏钛酸(H2
许多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催化 性能,催化作用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反应过程 中,过渡元素可形成不稳定的配合物,这是配 合物作为中间产物可起到配位催化作用;二是 接触催化:过渡元素通过提供适宜的反应表面, 如V2O5催化制H2SO4。 (九)磁性
多数过渡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有未成对电子, 所以具有顺磁性,未成对电子越多,磁距μ越 大。
第二过渡 系元素

第19章过渡元素(一)

第19章过渡元素(一)

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
33 酸性溶液中,钒的电势图如下:
+1.00 V
+0.36 V
-0.25 V
-1.2 V
VO
2
─────
VO2+
─────
V3+
─────
V2+
─────
V
并已知 Zn2+/Zn) = -0.76 V, Sn2+/Sn) = -0.14 V
27 下列物质的颜色是:
TiO2 _________; V2O5 ________;CoCl2·6H2O________; [Fe (CN)6]3-_________。 28 在三份 Cr2(SO4)3 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溶液,得到的沉淀是:
(1) 加入 Na2S 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入 Na2CO3 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入 NaOH 得到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 NaOH 生成______________。
(C) PbS
(D) CuS
0.56 V
2.26 V
0.95 V
1.51 V
-1.18 V
MnO
4
───
MnO
2 4
─── MnO2
─── Mn3+
─── Mn2+──── Mn
1.70 V
1.20 V
2
可以看出,在酸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的物质是„„„„„„„„( )
(A) MnO
4
(C) Mn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学13章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13章课后答案

COO
NO2
NH3
Fe+HCl (3)
NaOH
NH3
H HOOC(CH2)2 C
COO
NO2
NH2
NO2
NH2
(4) CH3CH2CH2CONH2 Cl2 NaOH
CH3CH2CH2CH2NH2
N NCl
OH
(5)
+
CH3
(6)
CH2CHCOOH NaNO2 H2O
NH2
O CH3
CH2CHCOOH N2OH
(3) (CH3CH2O)3P O + BrCH2COOC2H5
O CHO
命名下列化合物:
习题
(1) CH3CH2NCH2CH3
CH2CH3 Cl
(3) Cl
NH2
(2) CH3CHCH2CH2CHCH3
CH3
NH2 NH2
(4) H3C
COOH
Cl OH
(5)
NN
CH3 (6)
(7) CH3CH2CH2P(OCH2CH3)2
Tyr·Gly·Gly·phe·Met(或LeU):
H
H
H
H
H
H2N CONH CONH CONH CONH COOH
H
H
CH2CH2SCH3
OH H
COHN COOH CH2CH(CH3)2
问题 14.17 合成三肽甘氨酰缬氨酰苯丙氨酸。 答案:
H H2N COOH
H
OCOCl
H
H
BnOOCHN CONH COOH
(8)
答案: (1)三乙基胺 (3)2,4,6-三氯苯胺 (5)4-甲基-2-羟基偶氮苯 (7)丙膦酸二乙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 过渡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1.解:(1) TiO 2+ H 2SO 4(浓) −→−∆TiOSO 4+ H 2O (2) TiCl 4 + 3H 2O → H 2TiO 3↓ + 4HCl↑ (3) VO 43-+ 4H +(过量) → VO 2+ +2H 2O(4) 2VO 2++ SO 32-+ 2H + → 2VO + +SO 42-+H 2O (5) 5VO 2++ MnO 4-+H 2O→ 5VO 2+ + Mn 2++ 2H + (6)V 2O 5 + 6H + + 2Cl - → 2VO 2+ + Cl 2↑+ 3H 2O(浓HCl)(7) V 2O 5 + 6OH -−→−冷2VO 43- + 3H 2O V 2O 5 + 2OH -−→−热2VO 3- + H 2O 2.解: 最终产物分别为VO 2+、V 3+ 、V 2+3.解:(1) 2[Cr(OH)4]- + 3Br 2+ 8OH -→ 2CrO 42- + 6Br -+ 8H 2O(浓HCl)(2) Cr 2O 72- + 3H 2S+ 8H + → 2 Cr 3+ + 3S ↓+ 7H 2O (3) Cr 2O 72-+ 6I -+ 14H + → 2 Cr 3+ + 3I 2 + 7H 2O (4) Cr 2O 72- + 14H + + 6Cl - →2 Cr 3++ 3Cl 2↑ + 7H 2O(浓HCl)(5) Cr 2O 3+ 3K 2S 2O 7+ 6H + → 2Mn 2+ +5O 2↑+ 8H 2O (6) 2Cr 3++ 3S 2-+ 6H 2O → 2 Cr(OH)3↓+ 3H 2S ↑ 4.解:5.解: f K ([Fe(bipy)3]2+)=4.32⨯1018; 即[Fe(bipy)3]2+更稳定 6.解:A 是K 2MnO 4(1)3 MnO 42- + 2CO 2 → MnO 2↓+ 2MnO 4- + 2CO 32-(A) (B) (C) MnO 2 + 4HCl(浓) → MnCl 2 + Cl 2↑+ 2H 2O (B) (D)(2)3Mn 2+ + 2MnO 4- + 2H 2O → 5MnO 2↓ + 4H +(C) (B)Cl 2 + 2MnO 42- → 2MnO 4- + 2Cl - (D) (A) (C) 7.解:(1) 2MnO 4- + 16H + + 10Cl - → 2Mn 2+ +5Cl 2↑+ 8H 2O(浓HCl)(2) 2MnO 4- + 3NO 2- + H 2O → 2MnO 2↓+ 3NO 3- + 2OH -(3) 2Mn 2+ + 5NaBiO 3 + 14H + → 2MnO 4- + 5Bi 3+ + 5Na + + 7H 2O (4) 2MnO 4- + NO 2- + 2OH - → 2MnO 42-+ NO 3- + H 2O (5) 2MnO 4- + 5H 2O 2 + 6H + → 2Mn 2+ +5O 2↑+ 8H 2O 8.解:此棕黑色粉末为MnO 2。

有关反应式:2MnO 2 +2H 2SO 4 (浓) −→−∆2MnSO 4 +O 2↑+ 2H 2O 棕黑色2Mn 2+ + 5PbO 2 + 4H + + 5SO 42-−→−∆5PbSO 4↓+2MnO 4- + 2H 2O 2MnO 4- + 5H 2O 2 + 6H + → 2Mn 2+ +5O 2↑+ 8H 2O9.解:由题意知:Mn 3+ + e - Mn 2+E = 1.5V[Mn(CN)6]3- + e - [Mn(CN)6]4-E = –0.24V Mn 3+ + 6CN - [Mn(CN)6]3-c (Mn 3+)={}3663f 6([Mn(CN)])([Mn(CN)])(CN )c K c -- -10.解:(1)12MoO 42- + 3NH 4+ + PO 43- + 24H +→(NH 4)3PO 4·12MoO 3·6H 2O + 6H 2O(2) 2MoO 42- + 3Zn + 16H + → 2Mo 3+ + 3Zn 2+ + 8H 2O(3)WO 3 + 3H 2−→−∆W + 3H 2O (4) WO 3 + 2NaOH → Na 2WO 4 + H 2O (5) WO 42- + 2H + + x H 2O → H 2WO 4·x H 2O↓(6)MoO 3(s) + 2NH 3 + H 2O → (NH 4)2MoO 411.解:A 为Co 2O 3。

(1) Co 2O 3 + 6HCl(浓)→2CoCl 2 + Cl 2↑ + 3H 2O (A) (B) (C) Cl 2 + 2I - → 2Cl - + I 2 (C) 在CCl 4层中呈紫红色 (2) Co 2+ + 2OH - → Co(OH)2↓ (B) 粉红色(3) Co 2+ + 6NH 3·H 2O(过量) → [Co(NH 3)6]2+ + 6H 2O (B) 土黄色4[Co(NH 3)6]2+ + O 2 + 2H 2O → 4[Co(NH 3)6]3+ + 4OH - 红褐色(4) Co 2+ + 4SCN -−−→−丙酮[Co(NCS)4]2- (B) 宝石蓝12.解:(1)2Fe 3+ + H 2S → 2Fe 2+ + S↓ + 2H +(2) 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3) Co 2+ + 4SCN -−−→−丙酮[Co(NCS)4]2- (4) Ni 2+ + 6NH 3·H 2O(过量) → [Ni(NH 3)6]2+ + 6H 2O(5) 4[Co(NH 3)6]2+ + O 2 + 2H 2O → 4[Co(NH 3)6]3+ + 4OH - (6) 2Ni(OH)2 + Br 2 + 2OH - → 2NiO(OH)↓+ 2Br - + 2H 2O (7) Co 2O 3 + 6H + + 2Cl - → 2Co 2+ + Cl 2↑ + 3H 2O (8) [Fe(NCS) 6]3-+ 6F - → [FeF 6]3- + 6SCN -13.解:(1)分别用Na 2S(过量),(NaOH ,H 2O 2),HNO 3,NH 4Cl (S ); (2)分别用NH 3·H 2O ,HOAC ,(NaOH ,H 2O 2);(3)分别用(NH 3·H 2O(过量), NH 4Cl (S )),CrO 42-,OH -14.解:(1)2Cu +湿空气O 2H 2CO 2O ++ → Cu 2(OH)2CO 3↓(2) Cu 2O + 2Cl - + 2H + → 2CuCl 2↓+ H 2O(3) Cu 2O +2H + → Cu 2+ + Cu↓+ H 2O (4) 2Cu 2+ + 4I - → 2CuI↓+ I 2(5) 2Cu 2+ + 6CN -(过量) → 2[Cu(CN)2] - + (CN)2↑ (6) AgBr + 2S 2O 32- → [Ag(S 2O 3)2] 3- + Br - (7) Zn 2+ + 4NH 3·H 2O(过量) → [Zn(NH 3)4]2+ + 4H 2O (8) Hg 2+ + 4I - (过量) → [HgI 4] 2- (9) Hg 22+ + 4I - (过量) → [HgI 4] 2- + Hg↓ (10) Hg 2+ + 2OH - → HgO↓+ H 2O (11) Hg 2Cl 2 + SnCl 2 → 2Hg↓+ SnCl 4 (12) HgS + S 2- → [HgS 2]2- 15.解:简单工艺流程如下:(1) 配制工业纯ZnCl 2溶液,用稀HCl 调节溶液pH = 1~2,加入少量Zn 粉,除去重金属离子(Pb 2+、Cu 2+等)杂质。

(2) 过滤,除去重金属离子后的清夜中加入少量H 2O 2(3%),将Fe 2+氧化为Fe 3+。

(3) 用NH 3·H 2O 调节溶液pH = 4,通H 2O(g)加热,使Fe 3+沉淀完全,过滤除去Fe(OH)3。

(4) 滤液中加入饱和NH 4HCO 3溶液,调节溶液pH = 8,生成白色沉淀。

(5) 过滤,将沉淀离心甩干,再用热水洗涤多次,直到用AgNO 3试剂检查Cl -含量达标为止。

(6) 沉淀经干燥焙烧,即得产品ZnO 试剂。

16.解:(1) Zn 2++2OH -(适量) →Zn(OH)2↓Zn(OH)2+2OH -(过量) →[Zn(OH)4]2-(2) 2Cu 2++2NH 3·H 2O+SO 42- → 2Cu 2(OH)2SO 4↓+2NH 4+Cu 2(OH)2SO 4 +8NH 3·H 2O (过量) →2[Cu(NH 3)4]2+ +2OH -+SO 42-+ 8H 2O (3) 2HgCl 2 + SnCl 2 → 2 Hg 2Cl 2↓+ SnCl 4; Hg 2Cl 2 + SnCl 2 → 2Hg↓+ SnCl 4(4) HgCl 2 + 2I - → HgI 2↓+ 2Cl - HgI 2+ 2I - (过量) → [HgI 4] 2-17.解:因混合液中含有大量F -,它可与Fe 3+配合,使c (Fe 3+)降低,导致Fe 3+的氧化能力下降,所以加入KI 溶液时,Cu 2+可氧化I -而生成白色CuI 沉淀和单质I 2。

反应式如下:Fe 3+ + 6F - → [FeF 6]3- 2Cu 2+ + 4I - → 2CuI↓+ I 2 这可用电极电势值说明。

已知:Fe 3+ + e -Fe 2+E = 0.771V[FeF 6]3-+ e - Fe 2+ + 6F -将两电极组成原电池,电动势为零(E = 0)时,则: E (Fe 3+/Fe 2+) = E ([FeF 6]3-/Fe 2+)E (Fe 3+/Fe 2+) + 0.0592V × lg)Fe ()Fe (23++c c=E ([FeF 6]3-/Fe 2+) + 0.0592V× lg6236)}F ()}{Fe ({)]FeF ([-+-c c cE ([FeF 6]3-/Fe 2+) = E (Fe 3+/Fe 2+) + 0.0592V× lg)]FeF ([136fK = ―0.076V<<E (I 2/I -) = 0.536V查表:E (Cu 2+/CuI) = 0.86V >E (I 2/I -)故有Cu 2+氧化I -的反应发生,而无[FeF 6]3-氧化I -的反应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