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化学第二章
高等有机第二章立体化学原理

构象异构
3
H H H H H H H
HH H H
单键旋转 构象异构 (可互相转化)
H
叔胺翻转
R1、R2、R3是烃基
4
两种异构体A和B
A和B分子中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连接顺序吗? 否 构造异构体 是 立体异构体 A和B具有相互不能重合的实物与镜像关系吗? 否 非对映异构体
是
对映异构体
5
一. 对称性与分子结构
化合物的对称性可以用对称元素加以确定,而对称元 素又可以用一定的对称操作加以描述。对称元素可以 分为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和更迭对称轴(或旋 转反射对称轴)。 对称轴 Cn: 通过分子的一条直线,以这条直线为轴旋 转 360°/ n(n=2、3、4、…)角度,得 到的物体或分子的形象和原来的形象完全 相同,这种轴称为对称轴,并相应地称之 为n重对称轴。 例如:反-2-丁烯有一个二重对称轴C2(垂 直于碳碳双键中心)。
12
2. 含有其它手性原子的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四个键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的原子,若 四个基团不同就有旋光性。
CH2CH3 N CH(CH3)2 C6H5 CH3 CH2CH3 C6H5 N CH(CH3)2 CH3
CH2CH=CH2 P CH(CH3)2 C6H5 CH3
CH2CH=CH2 C6H5 P CH(CH3)2 CH3
外消旋体
非对映混合体
• 拆分酸时,常用的光学活性的碱,如天然的生物碱((-)奎宁、(-)-马钱子碱、(-)-番木鳖碱)和合成得到的光学 纯的胺类等。
27
• 拆分碱时,常用的天然的光活性酸,如酒石酸、樟 脑--磺酸等。 如a-苯乙胺的拆分:
NH 2 Ph + H CH3 (R-) OHNH2 Ph H CH 3 (R-) NH2 Ph H CH 3 (S-) + HOOC OH COOH NH 3+ Ph HOOC H CH3 (R-) NH 3+ Ph H CH3 (S-) OH HOOC COOOH COOOH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第2章

A. β-酮酸酯:如β-丁酮酸乙酯,即乙酰乙酸乙酯
B. 丙二酸酯:如丙二酸二乙酯(C2H5OOCCH2COOC2H5)
C. β-二酮:即RCOCH2COR。
(1)β-酮酸酯的烃基化 通常都是在乙醇中用C2H5ONa或C2H5OK将它们转化成
A. 碱的影响
叔丁醇钾特别适用于酸性适中活泼亚甲基的烃基化。对于那些 酸性较弱的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则需用更强的碱,如氨基钠的液氨 溶液等作催化剂。
不对称的二酮在过量的碱存在下,可生成两种不同的
双负离子,当与烷基化试剂反应时,往往以一种烃基化产 物为主,即烃基首先进入取代基较少的α-碳。
B. 烃基化剂的影响
常见的能使α-氢活化的基团,其活化作用的大小顺序大致如下: -NO2>-COR>-SO2R>-COOR=CN>-SOR>-Ph
当一个碳上连有两个这样的基团时,这个碳上的氢就更加活泼, 也就表现出有更大的酸性。
由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酸性甚至比醇的酸性还强,因此它们 与醇钠的无水醇溶液作用即可形成一定浓度的烯醇负离子。
常用的烃化剂是卤代物。伯卤烷、仲卤烷、烯丙基卤、 苄卤等反应结果较好。叔卤烷则主要发生消除反应。
若采用非碱性的氟化硼或过氯酸银作催化剂,则叔卤代 烷亦可顺利进行烷基化反应。
选用伯卤烷为烃基化剂,可以得到较多的碳烃基化产物。
不同卤素的RX相比,反应活性如下:
RI>RBr>RCl
C.溶剂的影响
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氧上烃基化比例增加; 在质子溶剂或非 极性溶剂中,碳上烃基化比例增加。
形成环状酮 (异常反应)
COOH COOH
有机合成化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有机镁试剂中碳是负电性的,具有强的亲核性。
A:错B:对答案:B2.由于醛反应活性高,一般较难直接制备,因此N,N-二取代甲酰胺与有机镁试剂的反应常用于合成醛。
A:错B:对答案:B3.有机镁试剂与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主要生成1,4-加成产物。
A:对B:错答案:B4.有机锂试剂与醛酮反应受空间位阻影响较大。
A:对B:错答案:B5. 1 mol羧酸能与2 mol有机锂试剂反应生成酮。
A:错B:对答案:B6.有机锂试剂与烯烃双键发生反应时,只能孤立双键反应而不能与共轭双键反应。
A:对B:错答案:B7.具有顺反异构的烯基卤化物与有机铜试剂发生偶联反应后,双键构型保持不变。
A:对B:错答案:A8.有机锌试剂易燃、易氧化。
许多反应中,有机锌试剂都需要现制现用,使用有机锌试剂的反应都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A:对B:错答案:A9.α-卤代酸酯可以与镁反应生成格氏试剂,也可以与锌形成有机锌化合物。
A: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β-酮酸酯的活泼亚甲基的烃化产物有两种水解方式:稀碱溶液中为成酮水解;浓碱溶液中为成酸水解。
A:错B:对答案:B2.对于可生成两种碳负离子的酮,在动力学控制条件下,烃化反应主要生成在位阻较小部位烃化的产物。
A:错B:对答案:B3.利用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可以合成防日光制品的原料联苯乙烯酮。
A:对B:错答案:A4.Michael加成反应是指亲核的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化合物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共轭加成反应。
A:错B:对答案:B5.Perkin反应产物为较大基团处于反位的烯烃。
A:错B:对答案:B6.芳环上取代基对Perkin反应有较大影响。
由于醛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以供电子取代基有利于反应进行。
A:对B:错答案:B7.α-亚烃基丁二酸单酯在强酸(如HBr-HOAc)中加热酯基水解脱羧,生成比原来的醛酮多三个碳的β,γ-烯酸。
A:错B:对答案:B8. Mannich反应的结果是活泼氢被胺甲基所取代,因此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
有机合成基础

2、氯甲基化反应:通过苯与甲醛、氯化氢在无水 氯化锌作用下反应生成氯化苄,转化基团可生成 多种化合物
ZnCl2 60 C
0
HCHO
HCl
CH2Cl
3、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
在格式试剂中,镁原子以共价键同碳原子相连,碳原子电负性大于 镁,因此成建电子向碳原子转移,使得C-Mg键高度极化,故羟基 是一种活性很高的亲核试剂,能够发生加成、取代、偶合反应。见 课本P8
α—呋喃丙胺
α—呋喃丙胺是治疗血吸虫的药物
c、克诺文盖尔(Knoevenagel)反应。
定义:在弱碱的催化作用下,醛、酮与含有双重
致活的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发生的缩合反应叫克诺
文盖尔(Knoevenagel)反应。
R' C=O + R Z' H2 C Z 弱碱 R' C=C R Z' + H2O Z
主要有机物之间转化关系图 烷
烯 炔
卤代烃
水解
醇
氧化
还原
醛
氧化
羧酸
酯 化
水 解
酯
2、正向合成分析法
此法采用正向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 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可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 推向目标合成有机物。
基础原料
中间体
中间体
目标化合物
正向合成分析法示意图
3、逆向合成分析法
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 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 化合物。 所确定的合成路线的各步反应,其反应条件 必须比较温和,并具有较高的产率,所使用物基 础原料和辅助原料应该是低毒性、低污染、易得 和廉价的。
O O NaOC2 H5 CH3 C CH2 C OC2H5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2卤化反应

2.5 饱和烃的取代卤化
2.5.2 一氯甲烷的氯化制多氯甲烷
以石油化工的廉价甲醇为原料,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再 将一氯甲烷氯化成多氯甲烷。除高温气相热氯化法外,也可用液 相引发氯化法。
2.5.3 氯化石蜡
是以C10~C30的正构烷烃为原料,经取代氯化制得的产物的总称。
每种产品都是混合物,其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平均值,商
Cl
Br
Cl2 , 15 ℃ 1,2- 二 氯 乙 烷 溶 剂 四 氯 化
HO
CH3 C CH3
OH
• -X(-Cl)
亲核置换 -NH2,-OH,-F,-OR,-OAr
OH
Cl
δ+
OH
OCH 3
OCH3 NH3
NH 2
2.1 概 述
(1) 氯化剂
2.1.1 卤化剂
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氯气,价格低廉,供应量大。 液态SO2Cl2,反应温和、加料方便、计量准确,但价格太贵 在水介质中进行时,可用盐酸加双氧水、次氯酸钠和氯酸钠 (2) 溴化剂 最常用的是分子态溴,特别用于制备含溴的阻燃剂。 (3) 碘化剂
催化剂是废铁屑、废铁管。
(2) 苯的二氯化制对二氯苯催化剂:苯的二氯化时,如果用FeCl3作催化剂, 对/邻二氯苯的比例仅1.49 ~ 1.55︰1;Sb2S3,对/邻之比为3.3 ~ 3.6︰1; Sb2S3-I2,对/邻之比为7.5︰1;经氯氧混合气处理过的硫化铁-硅铝胶,对/ 邻之比为8.0︰1;经二氯乙酸钠等羧酸盐处理过的沸石,对位收率可达 95.7%。 (3) 甲苯的氯化制对氯甲苯:Lewis酸催化剂,对位选择性只有24% ~ 37%;
H-X + FeCl3 H+ + FeCl4-
有机合成与推断--高考精品班理科综合百日冲刺班辅导《化学》第二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小学教育网
高考精品班理科综合百日冲刺班辅导《化学》第二章第一节讲义
有机合成与推断
一、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及改变
1.官能团的引入
①引入C —C 键:
键或—C≡C — 键与H 2加成。
②引入键或—C≡C—键:
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③苯环上引入官能团:
④引入—X :
a.饱和碳原子与X 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
b.不饱和碳原子与X 2或HX 发生加成反应;
c.醇羟基与HX 发生取代反应。
⑤引入—OH :
a.卤代烃水解;
b.醛或酮加氢还原;
c.
与H 2O 加成。
⑥引入—CHO 或羰基:
a.醇的催化氧化;
b.—C≡C—与H 2O 加成。
⑦引入—COOH :
a.醛基氧化;
b.—CN 水化;
c.羧酸酯水解。
⑧引入—COOR :
a.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
b.酚酯由酚与羧酸酐反应。
⑨引入高分子:
a.含的单体加聚;。
有机合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

有机合成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列关于烯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经臭氧化-还原得到醛或酮2.下列关于芳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3.下列关于卤代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可经氢化锂铝还原为烷烃4.醇与二氯亚砜的反应一般不发生重排。
()参考答案:对5.卤苯一般不容易水解,但当邻对位有强吸电子基取代时,可在较温和条件下水解()。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下列关于傅克烷基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容易得到重排产物;容易得到多取代产物成2.下列关于傅克酰基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傅克酰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3.在频哪醇重排反应中,基团迁移速度是烷基>芳基()。
参考答案:错4.联苯胺重排是分子间反应。
()参考答案:错5.在强酸条件下,醛酮均可以发生施密特重排反应,但羧酸不可以()。
参考答案:错1.下列关于羟醛缩合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苯甲醛不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2.下列关于碱催化缩合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酯在碱性条件下自身缩合得到1,3-酮酯的盐3.下列关于碱催化缩合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苯甲醛与乙酸酐反应制肉桂酸时,可用浓强碱促进反应4.下列反应体系可用于制备肉桂酸的是()。
参考答案:苯甲醛与乙酸酐在乙酸钠作用下;苯甲醛与丙二酸在哌啶作用下5.下列关于碱催化的烃基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卤苯活性差,不易与丙二酸酯反应1.下列关于格氏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烯丙基格氏试剂的制备一般在无水乙醚中顺利完成2.下列关于有机铜锂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与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中,R2CuLi的R基团的构型不发生改变3.下列关于有机磷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具有高度的位置专一性4.有机铜锂试剂与α,β-不饱和酮主要发生1,2-加成。
有机化学综合练习五(有机合成)

第二章 烷烃1. 化合物A (C 6H 12),在室温下不能使高锰酸钾水溶液裉色,与氢碘酸反应得B (C 6H 13I )。
A 氢化后得3-甲基戊烷,推测A 和B 的结构。
答案:第三章 立体化学20. 有一旋光化合物A (C 6H 10)能和Ag(NH 3)2NO 3作用生成白色沉淀B (C 6H 9Ag),将A 经过催化加氢,生成C (C 6H 14),C 没有旋光性,试写出A 的Fischer 投影式,B 和C 的构造式 答案:CCH 2CH 3CH 3HCH CCH 2CH 3H H 3CCH A:B:CH 3CH 2CH(CH 3)CCAgCH 3CH 2CH(CH 3)CH 2CH 3C:第四章 卤代烷2:化合物分子为C 8H 17Br ,用EtONa/EtOH 处理生成稀烃B ,分子式C 8H 16,B 经过臭氧化、锌/水处理生成C ,催化氢化时吸收1mol H 2生成醇D ,分子式C 4H 10O ,用浓硫酸处理D 主要生成两种稀烃的异构体E 和F ,分子式为C 4H 8,试推测A 到F 的结构。
答案:A: B:C: D:E+F: +第五章 醇和醚3. 化合物A (C 5H 12O )在酸催化下易失水成B ,B 用冷、稀KMnO 4处理得C (C 5H 12O 2)。
C 与高碘酸作用得CH 3CHO 和CH 3COCH 3,试推测出A 、B 、C 的结构。
答案:A:CH 3CCH 3CH 2CH 3CH 3CCH 3CHCH 3CH 3CCH 3CHCH 3B:C:4. 化合物,分子式为C 8H 18O ,常温下不与金属钠作用,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共热时,只生成一种碘代烷,此碘代烷与湿的氢氧化银作用生成异丁醇,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答案:CH 32OCH 23CH 3CH 3第六章 稀烃5. 有两种分子式为C 6H 12的烯烃(A )和(B ),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A )只生成酮,(B )的产物中一个是羧酸,另一个是酮,试写出(A )和B )的结构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一个碳原子
优先生成β-碳为较大的取代基与酯基成反式的产物
(3)Claisen 缩合反应
羧酸酯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与含有活泼亚甲基的羰 基化合物缩合生成β-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总称为 Claisen缩合反应
① 酯-酯缩合
② 偶合反应
格氏试剂与饱和卤代烃反应的产率不高 但是与活泼卤代烃反应的收率较好
与硫酸酯、磺酸酯等进行偶合反应
(2)有机锂化合物
凡是有机镁合物能够发生的反应有机理化合物 都能够发生,而且有机锂化合物更活泼 ① 与酮反应 有机锂化合物与酮反应不受空间位阻影响
异丙基溴化镁不反应
②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
① 丙二酸二乙酯的烃基化
被1个硝基或2个以上羰基、酯基、氰基等活化的亚甲 基具有较强的酸性,烃基化条件温和
② 乙酰乙酸乙酯的烃基化
稀碱的存在下成酮分解
稀碱的存在下成酮分解 浓碱的存在下成酸分解
③ β-二酮的烃基化
(2)酰基化反应
反应历程如下
反应中常用的碱:醇钠、氨基钠、氢化钠等 酰基化试剂为酰氯、酸酐和酯等
停留在酮的阶段
④ 对环氧化合物加成
异侧加成 进攻空间位阻较小的碳原子
(4)有机锌化合物
有机锌化合物的反应活性较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 剂低,易与酰氯反应
Reformatsky反应
醛、酮的羰基碳上增加两个碳原子
2.1.1.5 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反应
饱和碳原子上连有硝基、羰基、氰基、酯 基、苯基等基团时,与该碳原子相连的氢 原子具有一定的酸性,也就是说这个碳原 子被致活了,叫做活泼亚甲基化合物
第二章 有机合成基础
参考教材
现代有机合成 方法与技术
薛永强 王志忠 张 蓉 等编著
有机合成基础
分子骨架的形成 有机合成
官能团的转换
2.1 分子骨架的形成
主要内容: 碳碳单键、碳碳不饱和键及 碳环和杂环的形成方法
2.1.1 碳碳单键的形成 重点: 傅-克反应、活泼亚甲基化合物 的烃基化与酰基化反应、缩合反应等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α,β-烯醛(酮)、 α,β-烯腈、α,β-不饱和硝基化合物等
醇钠过量的情况下可发生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
弱碱副反应少 但反应较慢
(5)Mannich反应
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与甲醛及氨、伯胺、仲胺进行缩 合,活泼氢原子被胺甲基所取代 - Mannich反应, 也称为胺甲基化反应。
酰氯、酸酐、氯化氰、氯甲酸乙酯等 1,3-二羰基化合物
2.1.1.7 缩合反应
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通过反应生成一个 较大分子同时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醇、盐) 的反应,或在同一个分子内部发生分子内反应形 成一个新的分子的反应,都可称为缩合反应
(1)甲醛与含α-氢的脂肪醛、酮之间的缩合
(2)Darzen反应
氨或胺一般以其盐酸盐的形式参与反应,得到的 产物β-氨基羰基化合物称为Mannich碱
增加一个碳原子
2.1.2 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双键的形成
2.1.2.1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 - 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两个原子或基团的反 应。包括α-消除、β-消除、γ-消除和1,4-消除等
β-消除 - 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两个原子或基 团形成重键的反应。
反式消除
(4)邻二卤化物脱卤
(5)羧酸酯的热解
?
顺式消除
季铵盐及其碱的热解、氧化叔胺热消除、黄原酸 酯热消除、α-二醇消除羟基、β-羟基酸脱羧、脱 水等消除反应也可生成碳碳双键
2.1.2.2 Wittig 反应
磷叶立德与醛、酮作用生成烯烃和氧化三苯 基磷的反应称为Wittig反应或羰基烯烃反应
磷叶立德是Wittig反应的重要中间体,称为Wittig试剂
傅-克烷基化反应常用的催化剂 路易斯酸: 主要为金属卤化物 AlCl3 > FeCl3 > SbCl5 > SnCl4 > BF3 > TiCl3 > ZnCl2 质子酸: 如 HF、H2SO4、H3PO4等
当烷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时反应活性: 当卤原子相同而烷基不同时活性顺序:
傅-克烷基化反应具有可逆性 烷基苯在强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够发生 烷基的歧化和转移
③ 与二氧化碳反应
主要生成1,2-加成产物
对称酮
④ 与卤代烃反应
比格氏试剂剧烈
与格氏试剂相似,有机锂化合物同样能够与 醛、环氧烷和羧酸酯反应制备各种醇类物质 与格氏试剂相比具有产率高、易分离的特点
(3) 有机铜化合物
优点
选择性 一些活泼基团如羟基、羰基、酯基、氨 基等都不与它反应,反应时不需要将这些基团保 护起来 立体选择性 有机铜化合物能够保持其自身或反应 物原有的构型,生成构型保持的产物
当烷基化试剂的碳链多于两个碳时,生成多种异构 产物,这主要是烷基正离子发生重排的结果
当芳环上连有 NO2、CN 等吸电子基团时,反 应不易进行,甚至不能发生
(2)傅-克酰基化反应
不会生成多元取代苯的混合物 酰基化反应是不可逆的 不发生重排
常用的酰基化试剂是酰卤和酸酐
常用的催化剂为路易斯酸 如 AlCl3、BF3、SnCl4、ZnCl2 等
遵循查依采夫规则
H
Wagner-Meerwein 重排
非质子性试剂
如二甲亚砜(DMSO)和六甲基磷酰胺(HMPA) 高效、高选择性,可合成有空间位阻的烯烃
工业生产中常采用醇的气相催化脱水 Al2O3催化脱水主要生成多取代烯烃 ThO2作催化剂则主要生成少取代烯烃
末端烯烃
(3)β-卤代醇消除次卤酸
β-卤代醇与 Sn(II)、Ti(II) 或 Zn-乙酸作用,可消 除次卤酸生成烯烃,其中β-碘代醇的产率最好
常用的烃基化试剂的相对反应活性次序如下
磺酸酯和硫酸酯具有较高的沸点,适合高温条 件下的烃基化反应
环氧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
引入烃基的顺序
若引入的两个烃基都是伯烷基,应先引入较大的伯 烷基,后引入较小的伯烷基
若引入的两个烃基分别为伯烷基和仲烷基,则应先 引入伯烷基,再引入仲烷基
若引入的两个烃基都是仲烷基,则应选择活性较大 的活泼亚甲基化合物
氯化铵水溶液中反应含碳较少的酰基被除去 水溶液中加热回流,可去掉乙氧羰基
2.1.1.6 生成烯胺的 碳烷基化和碳酰基化反应
醛或酮 仲胺
烯胺
亚胺正离子
醛酮经烯胺进行烃基化的优点:
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强碱作催化剂,从而 避免了醛酮的自身缩合
不对称酮经过此过程,烃基化高选择性地发 生在取代基较少的α-碳上
活泼亚甲基化合物α-碳上的氢具有一定的 酸性,可以生成碳负离子 - 烯醇负离子
吸电子基团的活性强弱次序 常见的活泼亚甲基化合物
RL可以是卤代烃、磺酸酯、硫酸酯等烷基化试 剂,也可以是酰基化试剂
当R为烃基时,为烃基化反应 当R为酰基时,为酰基化反应
(1)烃基化反应
叔卤代烷很少用于烃基化反应,它主要和碳负离 子进行消除卤代氢生成烯烃的反应
① 加成反应 a. 与醛、酮的反应 生成醇
b. 与羧酸衍生物的反应先生成酮,再生成醇
1 Mol 格氏试剂与酰氯在低温下反应,反应可生成酮
c.与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增加2个碳原子的伯醇
增加3个碳原子的仲醇
d.与CO2的反应生成羧酸
e.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增加1个碳原子
α,β-不饱和醛通常起 1,2- 加成反应 空间位阻效应
a. 酯的自身缩合
b. 酯的交叉缩合
β-酮酸酯和β-二酮
② 酯-酮缩合
不含活泼α-氢的酯与酮之间的缩合 易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一产物
(4)Michael反应
活性亚甲基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在碱 的催化下发生的缩合反应称为Michael缩合反应
活性亚甲基化合物: 丙二酸酯、乙酰乙酸乙酯、 氰乙酸酯、硝基烷类等
(1)卤代烃脱卤化氢
脱HX活性: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伯卤代烷 遵循查依采夫规则
β-碳上连有空间位阻较大的基团时 则优先生成少取代烯烃
反 式 消 除
1,5-二氮双环[4.3.0]-5-壬烯(简称DBN)
用吡啶或喹啉不能使氯代酯脱卤化氢
(2)醇的脱水
常用的脱水剂: 酸(硫酸、磷酸、草酸) 盐(硫酸氢钾) 碱(氢氧化钾) 无机酰卤(亚硫酰氯、三氯氧磷)
有机铜化合物: 烃基铜、烃基铜配合物和二烃基铜锂 二烃基铜锂的制备
二烃基酮锂由于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较高的活 泼性和选择性,有机合成中常用
① 烃基取代反应
在二烷基铜锂中,二甲基铜锂进行甲基化的产率最 高,其次为伯烷基,仲烷基和叔烷基铜锂试剂
②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
主要发生1,4-加成
③ 与酰氯反应
制备芳烃的烷基衍生物
2.1.1.2 氯甲基化反应
2.1.1.3 炔烃的烃基化反应
卤代烷烃反应活性次序为
金属炔化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
2.1.1.4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指金属原子和一个或多个碳原 子直接键合的化合物
(1)有机镁化合物 有机镁化合物--格氏试剂
镁原子以共价键同碳原子相连,C—Mg 键高度极化 烃基亲核活性很高,易发生加成、取代、偶合等反应
维生素A1乙酯
2.1.2.3 缩合反应
(1)醛酮自身缩合 含α-活泼氢的醛或酮,在碱或酸的催化下与另一
分子的醛或酮反应,生成β-羟基醛或酮,或进一步 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或酮 - 羟醛缩合反应(或 Aldol缩合)
不对称酮反应主要发生在取代基较少的α-碳原子上
(2)芳香醛与含α-氢的脂肪醛、酮缩合
Claisen-Schimidt反应 芳香醛与含α-氢的脂肪醛、酮在碱催化下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