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峰拖尾分析审批稿

合集下载

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

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

峰形后拖解决方案和实例继前一篇《峰形前拖解决方案》,我们对峰形后拖的情况及其解决方案也进行了总结。

与《峰形前拖解决方案》相同,在这里我们也同样的撇开所有的污染、塌陷、死体积等其它因素,假设系统是好的,柱子是新的、好的,单纯探讨液相方法与峰形后拖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液相方法来解决峰形前拖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厘清拖尾产生的根本原因,对峰形拖尾的问题提供一些经验上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峰形后拖的几种常见形式,三种常见的拖尾如下:系统是好的,柱子是好的,为什么会产生后拖?我们还是回顾一下,色谱分离的一般过程,正常的峰形应该是样品在色谱柱上均匀前移的情况下得到的,浓度分布在整个通过色谱柱柱床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呈正态分布,如下图所示:色谱分离是一个物理过程,样品分子经过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多次分配、吸附解吸,由于不同分子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而使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以此实现分离的目的。

相同色谱条件下,有些化合物容易产生拖尾,有些则不产生拖尾,这说明拖尾的产生跟样品本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通常非极性和弱极性的化合物能获得良好的峰形,而带有-COOH、-NH2、-NHR、-NR2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则比较容易产生拖尾。

可以想象一下,样品分子在分析过程所处的环境,一是流动相,二是固定相,流动相可以自由流动的,均一性比较好,因此可以认为样品分子四周都被相同组成的流动相所包围,其对每个样品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均匀的、对称的,不应该是引起浓度分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虑固定相,固定相中除了C18长链外还有填料键合时残余的硅羟基,由于C18长链是非极性的,其与样品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很微弱的范德华力,而硅羟基则具有一定的极性Si-Oδ-Hδ+,在pH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还会发生电离,形成-Si-O-形式的离子态。

Si-Oδ-Hδ+和-Si-O-对于极性化合物之间的作用力则是一种极性的静电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比范德华力要强得多,同时,因为硅胶表面键合了C18长链,由于空间位阻作用,样品分子中能接触到残余硅羟基的机会不会很多,只有少部分的分子才能与残余硅羟基产生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峰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高效液相色谱峰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高效液相色谱峰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峰形状不对、峰分离不良、信号强度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出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
1. 峰形不对: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和流动相选择不当、流速太快或太慢、进样量过大或过小、进样溶液中有杂质或有沉淀等。

2. 峰分离不良: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分离度不足、流速太快或太慢、温度不合适、进样量过大等。

3. 信号强度不稳定:可能的原因包括进样溶液中有杂质、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灵敏度不稳定、流速不稳定等。

4. 前峰过宽或拖尾: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老化、流速太快或太慢、流动相溶液中有杂质等。

5. 峰形对称度差: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老化、流速太快或太慢、流动相溶液中有杂质等。

6. 峰峰高不稳定:可能的原因包括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灵敏度不稳定、流速不稳定、进样量不稳定等。

7. 噪音过大:可能的原因包括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灵敏度不稳定、进样器和检测器中有杂质、流动相溶液中有杂质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尝试调整色谱柱和流动相的选择,优化进样条件,调整流速和温度等参数,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检测器来验证结果,以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解决。

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

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

气相色谱峰拖尾、响应低甚至不出峰的主要原因A) 系统污染、惰性下降系统惰性不好对活性组分峰形及响应的影响尤为明显。

建议选用惰性优异的低流失色谱柱和色谱耗件,如去活的衬管。

如果系统已经被污染,应及时对进样口和检测器进行维护。

恢复被污染色谱柱的方法主要有:将进样口端截去0.5~1 米,根据样品来源做进一步的判断,如果是半挥发污染物,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对色谱柱进行老化。

污染严重时可截去更长或用溶剂彻底清洗色谱柱(必需是交联键合固定相)B) 色谱柱安装不正确或系统其他部位存在死体积毛细管柱在进样口和检测器的安装位置不当将影响峰形,请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正确安装色谱柱。

其他与毛细管柱相连接的部位也应注意降低死体积。

C) 系统漏气需定期检查系统气密性、更换进样口备件。

使用非纯石墨密封圈时,注意安装后的几次温度升降之后追加一次拧紧。

D) 方法条件不佳对于低挥发性样品,需注意提高进样口和/或检测器、色谱柱、传输管线等处的温度,防止冷凝现象。

有些样品在某些检测器的响应确实不高(甚至没有响应),如果样品不出峰,又没有参考响应值,应加大进样量确认出峰位置,并利用标样考查样品的响应值。

E) 其他可能导致峰拖尾的原因:²不分流模式下,分流放空阀开启过晚(通常应在0.5~1.0 分钟之间)²手动进样速度过慢²检测器尾吹气流量不足² PLOT 色谱柱样品过载²组分共流出²含磷化合物在NPD 白色铷珠上易拖尾,建议使用黑色铷珠。

可以提高传质速率,提高柱效,但柱温过高又会使组分间分离度减小。

采用较低的柱温,减少固定相的用量和适当增加载气的流速,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2汽化温度应以能使试样迅速汽化而不产生分解为准,通常比柱温高20-70℃,柱温应比试样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低20-30℃, 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用程序升温;增加柱长会提高分离度,但分析时间增长,因此,一般在满足一定分离度的条件下尽可能用短柱子;进样应在1秒以内完成,以减小峰变宽;3点火氢焰气相色谱仪,开机时需要点火,有时因各种原因致使熄火后,也需要点火。

液相色谱峰形问题 减少拖尾

液相色谱峰形问题 减少拖尾

液相色谱峰形问题减少拖尾2010-09-17 06:46:08| 分类:03液相色谱问答 | 标签:液色迷人液相色谱专家四极杆液质联用仪液相色谱品牌排名|字号订阅液相色谱峰形问题减少拖尾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液相色谱峰形问题- 夜色砖家的日志- 网易博客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家专注hplc药物分析液相...在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能显著的改善...四烷基季铵盐(如四丁基硫酸氢铵、四...3)增加流动相中缓冲盐的浓度增加缓冲/hplc2@126/blog/static/108348 ... 2010-12-26 - 百度快照三、峰形问题峰形对称性的优劣对峰面积和分离度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引起峰形异常的因素很多,柱外死体积引起峰形异常有个特点:对先出的峰影响大,对后出峰影响小;柱头塌陷、柱头和筛板污染会引起所有的峰形都异常,而硅醇基次级保留只引起部分峰拖尾。

相塌陷除了引起保留下降外,也会造成峰拖尾。

色谱实践中,大部分的峰形问题都不是色谱柱的问题,仪器参数设定、色谱条件和方法正确与否对峰形有很大影响。

1. 峰后拖常见的3种拖尾情况:次级保留引起峰拖尾的机理解析:反相色谱中,通常非极性和弱极性的化合物能获得良好的峰形,而带有-COOH、-NH2、-NHR、-NR2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则比较容易产生拖尾,原因是硅胶表面残留硅羟基对极性和碱性样品分子产生次级保留效应。

反相填料表面有残余的硅羟基,具有一定的酸性,其pKa约为4.5~4.7。

根据电离规律,流动相的pH-pKa>2即pH>6.7时,99%以上的硅羟基应该是呈离子状态的,即Si-O-,而pKa-pH>2即pH<2.5时,酸性环境抑制了硅羟基的电离,99%以上的硅羟基应该是呈分子状态的,即Si-OH,但其极性仍然存在,即Si-Oδ-Hδ+。

Si-Oδ-Hδ+和-Si-O-对于极性化合物之间的作用力则是一种极性的静电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比范德华力要强得多。

改善反向液相色谱峰拖尾的方法

改善反向液相色谱峰拖尾的方法

改善反向液相色谱峰拖尾的方法改善反相HPLC中的峰拖尾一、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引起的拖尾现象:1、先流出的峰的拖尾较后流出的峰拖尾严重; 分离碱性化合物、通过HPLC分析药物成分时是经常产生拖尾2、进样量减少或样品经流动相稀释后进样峰拖尾情况减轻。

峰拖尾可以引起分离度降低、灵敏度减弱、精密度和定量变差。

(峰之间的分离度和灵敏度与峰拖尾成负相关;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数据系二、由样品量(进样量超过柱子容量)过载引起的峰拖尾统无法准确识别峰的起点和终点而受到影响)现象: 峰拖尾原因及解决方案1、样品峰呈现直角三角形,当更多的样品量注入时,峰前端变尖、编号原因解决方案后端拖尾更严重。

2、色谱柱过载后,保留时间随样品量的增加而提前。

(见图3) 样品溶剂在流动相中溶解样品,或者将样品经解决方案:减少进样量一极性强于流流动相稀释至进样后峰拖尾符合要求,动相总之尽可能降低样品溶剂的强度柱直径(mm)参考最大样品样品量过减少进样量,参考表2中推荐的不同ID 量(mg) 二载柱型对应的不同进样体积 10 35-65 1.调节流动相的pH<3.0。

4.6 4.5-9.0 2.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25mM,3.0 2.0-4.0 50mM。

表2 HPLC色谱柱的直径、参考的最大进样量、进样量的范围硅醇基与因为实际进样量依赖于柱子的填料(具有高的表面积的填充材料三胺类物质的3.流动相中增加竞争性的胺类,10mM可以具有大的进样量),分析物质(分子量大的进样量要少),和其他结合的TEA(三乙胺)。

的因素比如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溶解性。

4.选择低硅醇活性的固定相。

参照图6 C18柱按固定相硅醇活性分级。

1.增加流动相中盐的浓度,25mM,50mM。

酸性物质四在硅胶上的2.调节流动相的pH<3.0 吸附 3.增加竞争性的有机酸,1%醋酸或者是0.1%TFA(三氟乙酸) 更换新的色谱柱五柱子空隙尝试填充空隙很少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

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

液相色谱峰形拖尾解决方案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境、化学等领域。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峰形是评判分离效果和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液相色谱峰形有时会出现拖尾(tailing)现象,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峰形拖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峰形拖尾的原因液相色谱峰形拖尾常常由以下原因引起:1.柱温过高:柱温过高会导致样品在柱中停留时间过长,进而引发拖尾。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分析物的性质和柱的温度稳定性进行合理控制。

2.样品溶液中存在离子:样品溶液中存在离子可能会与色谱柱填料表面形成静电吸附,导致峰形拖尾。

此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移动相和调整离子强度来减轻或消除拖尾现象。

3.色谱柱填料表面活性:色谱柱填料表面的活性可能导致部分化合物与填料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造成峰形拖尾。

此时可以选择活性更低的色谱柱填料或在样品中添加适量的对应剂以减轻或消除拖尾现象。

4.柱寿命过长:使用时间过长的色谱柱填料可能会出现表面酸化、损伤等现象,导致峰形拖尾。

在实际操作中,及时更换色谱柱填料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液相色谱峰形拖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柱温:合理控制柱温可以有效减轻峰形拖尾。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柱的稳定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柱温进行实验。

2.调整流速:合适的流速可以改善峰形拖尾。

通常情况下,过高的流速会导致色谱峰扩展和形状变化,而过低的流速会增加分析时间和柱寿命。

因此,通过选取适当的流速范围,可以寻找到最佳条件。

3.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移动相:色谱柱的固定相和移动相的选择对峰形拖尾有很大影响。

合适的固定相可以提供最佳相互作用,减少拖尾的发生。

移动相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到离子强度、酸碱度等因素。

4.降低样品浓度:如果样品浓度过高,液相色谱峰形可能会出现拖尾现象。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适当稀释样品,以降低浓度,改善峰形。

液相色谱仪色谱峰拖尾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液相色谱仪色谱峰拖尾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液相色谱仪色谱峰拖尾是指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峰形变得不规则,尾部扩展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1、筛板阻塞:色谱柱内的筛板可能被样品或沉淀物阻塞,导致色谱峰拖尾。

解决办法:①反冲色谱柱:通过反冲清洗色谱柱,去除阻塞物。

②更换进口筛板:选用孔径分布合适的筛板,以降低阻力。

③更换色谱柱:如果阻塞严重,考虑更换新的色谱柱。

2、色谱柱塌陷:色谱柱内的填充物可能因长时间使用、温度变化等原因导致塌陷,从而影响峰形。

解决办法:填充色谱柱:重新填充色谱柱,确保填充物的均匀性。

3、干扰峰:样品中的其他组分可能与目标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竞争,导致色谱峰拖尾。

解决办法:①使用更长的色谱柱:增加色谱柱长度,提高分离效果。

②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优化流动相组成,选择适合目标化合物的色谱柱。

4、流动相 pH 选择错误:流动相的 pH 值会影响样品的离子化程度,从而影响色谱峰形。

解决办法:调整 pH 值:对于碱性化合物,降低 pH 值有利于得到对称峰。

5、样品与填料表面发生反应:样品可能与色谱柱填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色谱峰拖尾。

解决办法:①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改善样品与填料的相容性。

②换柱子:选用与样品相容的色谱柱。

6、柱温低:低温会导致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从而导致色谱峰拖尾。

解决办法:升高柱温:适当提高柱温,缩短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

7、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不合适的样品溶剂会影响色谱峰形。

解决办法: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确保样品在色谱柱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要解决液相色谱仪色谱峰拖尾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通过对色谱条件、色谱柱和样品处理等方面的调整,可以有效改善色谱峰形。

液相色谱峰拖尾分析

液相色谱峰拖尾分析

w液相色谱峰拖尾分析从色谱柱分离机理角度造成拖尾的原因多数是因为要分离的化合物是碱性的。

硅胶表面的硅羟基pKa值是2-3,也就是当流动相的pH值大于这个值,硅羟基就会解离,这时这个氧带的外层电子对碱的吸附是特别强的,很多人知道硅羟基对碱性物质吸附,解决办法:应选择封尾的柱子,但是即使封尾,不管工艺怎么好,都不会是100%能封住。

那么就争取从pH值角度考虑,减小流动相pH,或者说加三乙胺,三乙胺容易被这个解离的硅羟基吸附,其实作用相当于对色谱柱封尾。

从流动相的角度用甲醇做碱性物质要相对比乙腈好,因为甲醇含有-OH,多少能抑制硅羟基解离,加缓冲盐的目的也是抑制硅羟基解离。

所以说种种方法都是抑制硅羟基解离或竞争吸附,尽量减少解离的硅羟基对碱性物质的吸附。

前沿峰图非常有可能是色谱柱的硅胶溶解造成的。

前沿峰还有可能是由溶解性效应引起,就是溶解样品的溶液对样品的溶解性远大于流动相。

现在市场上有种色谱柱经过表面处理之后残留的硅羟基pKa值能达到5.5-6我不说哪家生产的,用这种柱子做你的流动相pH控制在5.5以下拖尾的效果非常好,另外建议做碱性化合物时选择色谱柱尽量选择比表面积小,含碳量低些的色谱柱,效果会好。

A、峰拖尾1、筛板阻塞(a、反冲色谱柱b、更换进口筛板c、更换色谱柱)2、色谱柱塌陷(填充色谱柱)3、干扰峰(a、使用更长的色谱柱b、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4、流动相PH选择错误(调整PH值。

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a、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b、换柱子)B、峰前延1、柱温低(升高柱温)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3、样品过载(降低样品含量)4、色谱柱损坏(见A1、A2)C、峰分叉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图(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

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

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色谱峰拖尾分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w液相色谱峰拖尾分析
从色谱柱分离机理角度
造成拖尾的原因多数是因为要分离的化合物是碱性的。

硅胶表面的硅羟基pKa值是2-3,也就是当流动相的pH值大于这个值,硅羟基就会解离,这时这个氧带的外层电子对碱的
吸附是特别强的,很多人知道硅羟基对碱性物质吸附,解决办法:应选择封尾的柱子,但是即使封尾,不管工艺怎么好,都不会是100%能封住。

那么就争取从pH值角度考虑,减小流动相pH,或者说加三乙胺,三乙胺容易被这个解离的硅羟基吸附,其实作用相当于对色谱柱封尾。

从流动相的角度
用甲醇做碱性物质要相对比乙腈好,因为甲醇含有-OH,多少能抑制硅羟基解离,加缓冲
盐的目的也是抑制硅羟基解离。

所以说种种方法都是抑制硅羟基解离或竞争吸附,尽量减少解离的硅羟基对碱性物质的吸附。

前沿峰图
非常有可能是色谱柱的硅胶溶解造成的。

前沿峰还有可能是由溶解性效应引起,就是溶解样品的溶液对样品的溶解性远大于流动相。

现在市场上有种色谱柱经过表面处理之后残留的硅羟基pKa值能达到我不说哪家生产的,用这种柱子做你的流动相pH控制在以下拖尾的效果非常好,另外建议做碱性化合物时选择色谱柱尽量选择比表面积小,含碳量低些的色谱柱,效果会好。

A、峰拖尾
1、筛板阻塞(a、反冲色谱柱 b、更换进口筛板 c、更换色谱柱)
2、色谱柱塌陷(填充色谱柱)
3、干扰峰(a、使用更长的色谱柱 b、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
4、流动相PH选择错误 (调整PH值。

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
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a、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b、换柱子)
B、峰前延
1、柱温低(升高柱温)
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3、样品过载 (降低样品含量)
4、色谱柱损坏 (见A1、A2)
C、峰分叉
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图 (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

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

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
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 (改变样品溶剂。

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
D、峰变形
1、样品过载 (减少样品载量)
E、早出的峰变形
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a、减少进样体积 b、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
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
1、柱外效应(a、调整系统连接(使用更短、内径更小的管路) b、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
G、 K’增加时,脱尾更严重
1、二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c、加入盐或缓冲剂(或离子化样品)d、更换一支柱子)
2、二级保留效应,正相模式(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c、加入水(或多官能团化合物)d、试用另一种方法)
3、二级保留效应,离子对 (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
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1、缓冲不合适(a、使用浓度50-100mM的缓冲液 b、使用Pka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
I、额外的峰
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 (正常)
2、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 (a、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 b、提高流速)
3、空位或鬼峰 (a、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 b、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c、减少进样体积) J、保留时间波动
1、温控不当 (调好柱温)
2、流动相组分变化 (防止变化(蒸发、反应等))
3、色谱柱没有平衡 (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
K、保留时间不断变化
1、流速变化 (重新设定流速)
2、泵中有气泡 (从泵中除去气泡)
3、流动相选择不恰当 (a、更换合适的流动相 b、选择合适的混合流动相)
L、基线漂移
1、柱温波动,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的波动。

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

(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在
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图)
2、流动相不均匀,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

(使用HPLC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

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使用中使用氦气。

)
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 (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

如有需要,可以用1M
的硝酸。

(不要用盐酸))
4、检测器出口阻塞,高压造成流通池窗口破裂,产生噪音基线 (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子。

参考检测器手册更换流通池窗)
5、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 (更改配比或流速,定期检查流动相组成及流速)
6、柱平衡慢,特别是流动相发生变化时 (用中等强度的溶剂进行冲洗,更改流动相时,在分析前用10-20倍体积的新流动相对柱子进行冲洗)
7、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 (检查流动相的组成。

使用高品质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
8、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高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线。

(使用保护柱,如有必要,在进样之间或在分析过程中,定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
9、使用循环溶剂,但检测器未调整(重新设定基线。

当检测器动力学范围发生变化时,使用新的流动相)
10、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将波长调整至最大吸收波长处)柱头有空隙。

解决办法:使用填料或玻璃珠填充柱顶部
柱上样品超载。

解决办法:使用更高负载量的固定相。

增加色谱柱内径、减少样品量、
单峰- 存在干扰性组分。

解决办法:净化样品;预分离
存在未扫的死体积。

解决办法:减少接头的数量、确保进样器密封垫紧密、确保接头正确固定
碱性化合物- 硅醇相互作用。

解决办法:换成聚合物固定相
碱性基质- 硅醇相互作用。

解决办法:使用更强的流动相或添加竞争碱(例如,三甲胺)
硅胶基- 柱降解。

解决办法:使用特种色谱柱;聚合物柱或空间位阻硅胶基- 柱降解。

解决办法:使用特种色谱柱;聚合物柱或空间位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