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结构工程实验报告.doc

结构工程实验报告.doc

结构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实验类型:(3)(1)演示;(2)验证;(3)综合;(4)设计;(5)其他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孙奥伟专业班级:土木101学号:10434217指导老师:王新杰、谢静静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4次实验同实验者:申元畅、盛晓青、祁向楠实验时间20XX年4月23日实验四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一、试验目的(1)了解振动测试与控制实验系统的组成、安装和调整的方法。

(2)学会激振器、传感器与数采分析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钢梁的强迫振动频率。

本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振动与控制实验台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薄壁圆盘、单自由度系统、二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模型,配以主动隔振、被动隔振的空气阻尼减震器、单式动力吸振器、复式动力吸振器等组成。

(2)激动振系统与测振系统,激振系统包括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JZ-1接触式激器,JZF-1非接触式激振器,偏心电动机,调压器,力锤;MT-3T 型磁电式振动速度传感器,DH130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WD302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动态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系统、控制与基本分析软件、模态分析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1)安装偏心电动机。

偏心激振电机的电源线调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电源使用三芯接地插座),一定要小心防止接错,把调速电机通过安装底板安装在简支梁中部,电机转速可用调压器电压调节旋钮来调节,调节输出电压到110v 左右,调好后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改变电机转速。

(2)安装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

将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的输出电压调节旋钮左旋到最小位置,把激振器与输出接线柱相连。

(3)接测试系统。

将扫频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1-1通道。

将速度传感器布置在偏心激振电机附近,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接到数采仪的1-2通道。

设置频率类型,正弦扫频的起、止频率后按“确认”,设置好后按“开始”,调节电压信号到875mv.频率扫频点开始移动,此时观察梁的振动情况。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Engineering Structure Experimentation and Measuring)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G1113106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开课学期:6总学分:0.5总学时:8学时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的目的在于: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各种结构的试验方法;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

三、基本要求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仪器操作、记录格式、试验成果的检核、计算等,应向学生提严格要求。

对具体的实验内容要求见表1。

表1 试验内容与要求四、实验内容本课程实验以在实验室试验为主,以多媒体教学和现场观察测试为辅。

实验主要包括六个实验内容,除必修实验外(实验一、五),学生可以在选修实验(实验二、三、四、六)中任选一个实验。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桥路连接试验实验目的:(1)参观试验室,了解基本的大型试验仪器,了解试验的基本过程;(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学会防潮层的制作;(3)掌握半桥、全桥及四分之一桥的接法;(4)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1)正确处理基层、会进行应变片的粘贴与防潮;(2)学会单点、多点测量方法,半桥、全桥接法及四分之一桥接法;(3)画出半桥、全桥接法及四分之一桥接法示意图;实验学时安排: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必修。

实验二混凝土静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静态应变仪的工程应用;(2)能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桥路;(3)掌握测定混凝土的静弹性模量实验方法和泊松比的计算方法。

结构实验报告

结构实验报告

结构实验报告结构实验报告一、引言结构实验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

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实验研究,可以了解结构的性能、强度和稳定性等重要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结构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深度和见解。

二、实验目的结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加载和测试,验证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是否合理,以及探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机理。

通过实验,可以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重要参数,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安全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进行实验。

可以是桥梁、楼房、隧道等各类工程结构,也可以是小尺度的模型。

2. 搭建实验平台:根据实验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搭建相应的实验平台。

包括支撑结构、加载设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3. 加载和测试: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加载方式和测试方法。

可以是静力加载、动力加载或者模拟实际工况加载。

通过传感器采集结构的变形、应力和振动等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4. 数据分析和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结构实验的重要成果,可以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结果包括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破坏机理等方面的数据和图表。

1. 承载能力:实验结果可以直观地展示结构的承载能力。

通过加载实验,记录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可以得到结构的极限荷载和破坏形态等信息。

2. 变形特性:实验结果还可以反映结构的变形特性。

通过传感器记录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可以得到结构的刚度、挠度和位移等参数。

3. 破坏机理:实验结果还可以揭示结构的破坏机理。

通过观察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形态和破坏位置,可以分析结构的破坏原因和破坏模式。

五、实验应用结构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一、背景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对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在静态或动态载荷下进行实验性能测试的一种方法,通过试验得到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参数,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试验方案旨在针对某一具体建筑结构进行试验,对其静态和动态性能进行全面的评测。

二、试验对象本试验对象为一栋四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主体结构,包括梁、柱和板等各个组成部分。

建筑结构已经完成施工并通过验收,但为了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能和耐久性,需要进行全面的力学性能试验。

三、试验目的1. 评估结构的受力性能,包括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破坏模式;2. 测定结构的振动性能,包括自由振动频率和振动模态;3. 确定结构在特定荷载条件下的破坏载荷,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4. 分析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下的响应情况,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四、试验内容1. 静态试验1.1 施加逐渐增大的集中荷载,测定结构的承载力;1.2 施加逐渐增大的均布荷载,测定结构的变形情况;1.3 施加逐渐增大的侧向荷载,测定结构的位移和倾斜情况。

2. 动态试验2.1 振动台试验:利用振动台对结构进行自由振动实验,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2.2 冲击试验:利用冲击负荷,模拟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下的响应情况。

3. 破坏试验3.1 施加集中荷载,直至结构发生破坏,测定破坏载荷和破坏模式;3.2 分析破坏之前结构的受力性能,验证试验结果与设计参数的符合度。

1. 静态试验1.1 采用静态加载试验机,施加逐渐增大的集中荷载,测定结构的承载力,并记录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1.2 采用测量仪器,测量结构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记录荷载-变形曲线;1.3 利用测量仪器和位移传感器,测定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倾斜和位移情况。

2. 动态试验2.1 利用振动台设备,施加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激励,测定结构的自由振动频率和振型;2.2 利用冲击试验装置,对结构进行冲击试验,测定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下的响应情况。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范本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范本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范本一、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性能、变形性能以及抗震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以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为某地区一座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各种附件结构。

三、试验内容1. 结构静载试验:针对主体结构,进行静载试验,测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2. 结构动载试验:采用模拟地震动力学加载,测试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动态响应。

3. 结构材料试验:对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索等材料进行抗拉、抗压、抗剪等常规力学性能测试。

4. 结构连接节点试验:对结构连接节点进行静载和动载试验,验证其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5. 结构振动试验:对结构进行振动测试,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6. 结构损伤识别试验:采用损伤识别技术,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和损伤评估。

四、设备和仪器1. 静载试验设备:静载试验机、荷载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2. 动载试验设备:地震模拟台、地震模拟器、动态荷载传感器等。

3. 材料试验设备:混凝土试验机、钢筋拉力试验机、预应力索试验架等。

4. 连接节点试验设备:连接节点静载试验机、连接节点动载试验台等。

5. 振动试验设备:三维振动台、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

6. 损伤识别试验设备:结构损伤监测系统、损伤识别软件、损伤评估仪等。

五、试验方案1. 结构静载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2)试验方法:采用逐级加载法,逐渐增加荷载,记录结构的变形和荷载响应,以确定结构的荷载-变形曲线。

(3)试验步骤:首先对结构进行预压,然后逐级增加荷载,测量结构的位移和应力。

2. 结构动载试验(1)试验目的:测试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动态响应。

(2)试验方法:采用地震模拟技术,通过地震波形输入和动态响应记录,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3)试验步骤:根据结构的设计抗震等级,设置合适的地震波形输入,并记录结构的动态响应。

工程结构实验1试验设计

工程结构实验1试验设计

三、试件数量 •鉴定试验: 鉴定试验: 鉴定试验
• 需要根据鉴定试验的目的与任务,确定试件数量,通常 需要根据鉴定试验的目的与任务,确定试件数量,
在相关的规范、标准里已经对试件的数量进行了规定。 在相关的规范、标准里已经对试件的数量进行了规定。如: 1、对于预制构件按《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 、对于预制构件按《 准》(GBJ 321—90)规定,确定试件数量。每批(不超 )规定,确定试件数量。每批( 过三个月的1000件同类型产品为一批)中随机抽取一件进 件同类型产品为一批) 一件进 过三个月的 件同类型产品为一批 中随机抽取一件 行检验。 行检验。 2、桥梁基桩完整性鉴定,规范规定采用低应变反射波 、桥梁基桩完整性鉴定, 法时,需100%检测,而如采用高应变确定基桩承载力时, 法时, 检测,而如采用高应变确定基桩承载力时, 检测 则规定最少试验的数量不能少于5根 则规定最少试验的数量不能少于 根。
• 1.8.1 试验设计概述 • 1、结构试验过程:试验设计、试验准备、试验实施和试验 、结构试验过程:试验设计、试验准备、
分析四个阶段。其中试验设计是结构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分析四个阶段。其中试验设计是结构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试验设计是结构试验成功与否
• 试件设计:试件形状、尺寸、数量 试件设计:试件形状、尺寸、 • 荷载设计:荷载图式、设计加载装置、选择试验方法与设备、 荷载设计:荷载图式、设计加载装置、选择试验方法与设备、 试验加载制度 • 观测设计:观测项目、确定测点部位与数目、选择测试仪器设 观测设计:观测项目、确定测点部位与数目、 备 • 误差控制:试件制作安装、材料性能、加载设备、测量仪器 误差控制:试件制作安装、材料性能、加载设备、 • 安全措施:保证试验人员、仪器设备安全 安全措施:保证试验人员、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一静态应变测量原理在电阻应测量中,如在电桥中仅接入一个电阻应变片,则实际测量值中含有由于温度变化时构件产生的应变,这是实验中所不希望的,通过适当的接线方式,可消除温度的影响,在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接线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设置专门温度补偿片,这种方式又可分为公共补偿与单片补偿两种,二是通过工作片间互相补偿,称为互相补偿或自补偿,接线要有一定的技巧。

掌握电阻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方式及不同接线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2、掌握电阻应变仪测量的基本原理;3、学会用电阻应变片作半桥测量的方法;4、掌握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1、DH3819型静态电阻应变仪;2、等强度梁;3、电阻应变片,导线。

三、实验内容进行两种电阻应变测量接线方法的实验,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不同接线基本原理,以及消除温度影响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接线不同测量数值理论依据。

四、试验方法1、1/4桥接线+公共补偿:单片补偿接线方法:将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1组,Eg、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2接于、0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标准电阻构成。

输入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导线电阻,应变片电阻。

公共补偿接线方法:断开补偿组的连线,将公共补偿接线连接于该组,将等强度梁的上侧应变片R1接于1组的Eg、接线柱,将等强度梁下侧应变片R3接、0接线柱。

2、半桥接线按应变仪的设计原理更换公共补偿端的接线方式,然后在每个测量桥路中接入两个电阻应变片。

本试验中,在一个测量桥路中按半桥方式接入等强度梁的上下测应变片。

五、实验步骤1、接上述接桥方法分别接通桥路;2、将电阻应变仪调平衡;3、作预加载1公斤,检查仪表和装置;4、正式试验,每级加载1公斤,加三级,记取读数,重复三次。

六、试验报告1、实验方案;2、实验过程;3、整理出实验数据,试验数据填入应变记录表。

(表格见下表)4、比较两种接线方法,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方案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方案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2. 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模式;3. 学习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分析。

二、实验原理在工程结构中,梁是一种常用的承重构件。

本实验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实验来了解其受力性能。

当梁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梁内部会发生弯曲变形,此时会对梁进行受拉和受压。

当超过了梁的承载能力时,梁会发生破坏,这种破坏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受压破坏或者钢筋受拉破坏所导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铰接梁实验机:用于加载试件并测量试件受力和变形;2. 单向传感器:用于测量试件的应变变化;3. 梁模具;4. 铁水混凝土;5. 钢筋;6. 称量设备;7. 砂浆称量设备;8. 其他辅助工具。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混凝土:按照规定的水泥、砂、石料的配比,进行混凝土的配制;2. 做模具: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混凝土梁的模具;3. 配筋:按照设计要求,在模具中放置钢筋;4. 浇筑混凝土:在钢筋的周围浇筑混凝土;5. 养护:等混凝土养护完毕后,将试件取出模具;6. 实验前准备:将试件安装在铰接梁实验机上,并连接单向传感器;7. 施加荷载:通过铰接梁实验机,施加逐渐增大的荷载,记录试件的受力和变形数据;8. 观察试件破坏模式:当试件达到承载能力时,记录试件的破坏模式。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利用单向传感器测得的试件应变数据,可通过应变应力关系式计算试件内部的应力分布;2. 利用实验测得的试件受力数据,进行受力分析;3. 比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混凝土配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2. 钢筋的配筋要准确,位置要正确;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4.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要准确。

七、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钢筋混凝土梁在受弯荷载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从而评价其受力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工程结构综合试验》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实验分组
专业班级
系别
指导老师
试验日期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第一部分试验基础知识
1、结构试验的任务
2、建筑结构试验的作用
3、建筑结构试验的分类
4、结构静力试验分哪两种?各自的作用又是什么?
5、结构动力试验的作用?目前有哪些结构动力试验的方法?
6、真型试验、模型试验的概念?二者的优缺点?
7、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层及其作用?
8、简述试件试件时如何确定试件数量?
9、在进行结构动力模型试验试件设计时,相似条件有哪些?
10、常见的结构静力试验有哪些?
第二部分试验
实验一、常用仪器设备的认识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建筑结构常用试验方法及其特点;
2、了解加载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结构实验室现有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用途
1、500t长柱压力机:压板间最大净高4米,加荷500t以内,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电脑自动数据
采集。

可以做4米以下长度,500t以内吨位的各类长短柱的静压试验;配上特制的加载大梁,可以做各类受弯构件的静载试验。

2、20t千斤顶加载反力架:可以可以做各类受弯构件的静载试验和2米以下、20t以内各类柱的
轴压试验。

3、20t电液伺服加载反力架:可以可以做各类受弯构件的静载试验和2米以下、20t以内各类柱
的轴压试验,以及20t以内的轴向拉伸试验。

4、WYC-300万能试验机:可以做300t以内的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的抗压试验。

5、WYC-60万能试验机:可以做60t以内的拉伸、压缩试验。

6、应变仪:DT515、DH3818、DH3816,作用:测量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配位移计测位移。

三、画出常用拟静力试验装置
加载设备:双向千斤顶;反力墙;试验台座;荷载架等;如图示:
(a)墙片试验装置(b)梁式构件试验装置
(c)梁柱节点试验装置(d)测P-△效应的节点试验装置加载系统
四、问题讨论(题目自拟)
实验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破坏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常用静力加载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2. 熟悉简支梁斜截面抗剪破坏试验的各个环节;
2. 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设计简支梁斜截面抗剪破坏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并根据试验的设计要求选择试验测量仪器仪表;
3.观察简支梁斜截面抗剪破坏试验试件从开裂、裂缝发展到主斜裂缝形成及试件破坏这几个阶段的受力与破坏全过程,掌握梁剪压破坏受各个临界状态截面应力应变图形的特点;
4.根据规范理论计算公式和试验结果,对试件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及反力架 2.加载用液压千斤顶 3.荷重传感器及显示仪器 4.DH3818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5.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6.荷载分配梁、支座及支墩 7.导线、钢板尺等其它仪器 三、试件特征及试验方法 1.试件特征
梁截面为矩形200mm×300mm ,梁长为2000mm 。

梁的主筋采用3Φ22(HRB335),箍筋采用Φ6 @200,混凝土强度C30
A
A —A
图2-1 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
2.试验准备
(1)按照加荷方案配备加荷设备,安装试件,固定加荷系统; (2)用石灰水给试件的正反两个观测面刷白;
(3)用墨线弹出一定尺寸的方格网(方便观察裂缝发展)。

(4)按照观测方案,安装、调试测试仪器及仪表。

(5)将各测点进行编号,并记录试件初始缺陷或裂缝等。

3.试验装置
利用静载反力试验台上液压设备和荷载分配梁系统,对梁跨三分点处施加集中荷载,以便在跨中形成纯弯段。

载荷装置如图2-2所示。

P
100600600
100
300300
图2-2 加载装置及测点布置
1-百分表;2-混凝土电阻应变片
4.加载方法
荷载分级原则上是以正常使用阶段荷载标准值的20%为一级,开裂荷载附近加载量应适当减少,不宜大于正常使用阶段荷载标准值的5%。

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后,每级加载量减少至荷载标准值的10%,接近极限承载能力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5%。

四、测试内容(画出测点布置图)
在梁的剪跨段粘贴混凝土应变片,粘贴位置如图2-2,应变片的型号为Sz120-60AA, 电阻值、灵敏系数分别为199±0.2%Ω、2.086±0.20%,栅长×栅宽为5×60。

为了防止梁两端支座处的位移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在梁两端支座中心处各布置一个百分表,测量支座的位移;梁纯弯段相对支座变形较大,布置三个百分表,测定梁对应位置的挠度,具体测点布置如图2-2。

五、试验结果整理
1、试件破坏过程
试验过程中,在弯剪段的受拉区边缘首先出现沿梁截面宽度方向的垂直裂缝,它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斜向上延伸形成一些斜裂缝,裂缝出现时的荷载约为90kN。

当荷载增加到约200kN时,产生一条较宽且贯穿的主斜裂缝,而且主斜裂缝迅速向加载点延伸;同时,混凝土应变片的应变值迅速增大,最后混凝土应变片的应变值发生溢出并被拉断;荷载达到约245kN时,构件发生剪切破坏。

2、裂缝图
3、荷载-位移特性
荷载-挠度曲线
F
(kN)
f(mm)
4、荷载-混凝土应变特性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荷载/kN
应变/µε
荷载/kN
应变/µε
荷载/kN
应变/µε
荷载/kN
应变/µε
5、承载力分析
六、讨论题
1.通过实测荷载-挠度和荷载-应变关系曲线,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具有什么特征。

2.对试验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题目自定)
实验三、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破坏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常用静力加载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2. 熟悉简支梁斜正截面抗弯破坏试验的各个环节;
2. 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设计简支梁正截面抗弯破坏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并根据试验的设计要求选择试验测量仪器仪表;
3.观察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的受力与破坏全过程,掌握适筋梁受弯破坏各个临界状态截面应力应变图形的特点;
4.根据规范理论计算公式和试验结果,对试件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及反力架 2.加载用液压千斤顶 3.荷重传感器及显示仪器 4.DH3818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5.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6.荷载分配梁、支座及支墩 7.导线、钢板尺等其它仪器 三、试件特征及试验方法 1.试件特征
梁截面为矩形120mm×180mm ,梁长为2000mm 。

梁的主筋采用2Φ20(HRB335),箍筋采用Φ6 @150,混凝土强度C30。

120
2000
图3-1 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
2.试验准备
1、按照加荷方案配备加荷设备,安装试件,固定加荷系统;
2、用石灰水给试件的正反两个观测面刷白;
3、用墨线弹出一定尺寸的方格网(方便观察裂缝发展)。

4、按照观测方案,安装、调试测试仪器及仪表。

5、将各测点进行编号,并记录试件初始缺陷或裂缝等。

3.试验装置
利用静载反力试验台上液压设备和荷载分配梁系统,对梁跨三分点处施加集中荷载,以便在跨中形成纯弯段。

载荷装置如图3-2所示。

P
100600600
100
300300
图3-2 加载装置及测点布置
1-百分表;2-混凝土电阻应变片
4.加载方法
荷载分级原则上是以正常使用阶段荷载标准值的20%为一级,开裂荷载附近加载量应适当减少,不宜大于正常使用阶段荷载标准值的5%。

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后,每级加载量减少至荷载标准值的10%,接近极限承载能力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5%。

四、测试内容(画出测点布置图)
在梁的跨中按一定标距粘贴混凝土应变片,粘贴位置如图3-2,应变片的型号为Sz120-60AA, 电阻值、灵敏系数分别为199±0.2%Ω、2.086±0.20%,栅长×栅宽为5×60。

为了防止梁两端支座处的位移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在梁两端支座中心处各布置一个百分表,测量支座的位移;梁纯弯段相对支座变形较大,布置三个百分表,测定梁对应位置的挠度,具体测点布置如图3-2。

五、试验结果整理
1、试件破坏过程
2、裂缝图
3
荷载-挠度曲线
F
(kN)
f (mm) 4、荷载-混凝土应变特性
5、平截面假定验证
截面高度/mm
应变/µε
截面高度/mm
应变/µε
5、承载力分析
六、讨论题
1.通过实测荷载-挠度和荷载-应变关系曲线,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具有什么特征。

2.对试验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题目自定)
截面高度/mm
应变/µε
截面高度/mm 应变/µ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