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
古书画鉴定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作,其内容包括对古书画的年代、作者、风格、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进行外观检验,包括古书画的纸张、墨迹、颜色、损伤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为真品。
2. 进行文献考证,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了解该古书画的年代、作者、背景等信息。
3. 对比分析,将该古书画与同一时期和同一风格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风格、技法、创作特点等方面的异同点。
4. 进行专业测试,如对古书画进行放射性测试、红外线测试、碳14测试等,以进一步确认其真伪和年代。
5. 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将以上分析结果进行综合,确定该古书画的真伪、年代、作者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古书画鉴定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定。
- 1 -。
书画收藏的等级价格及画家等级的划分

书画收藏的等级价格及画家等级的划分一、书画收藏的等级价格书画家的等级反映作品的档次,作品档次与作品价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进人拍卖市场的都是一、二、三级书画家的作品,因其等级不同,价格相差甚远。
假如一级画家的代表作品价值100万元,二级画家的代表作品可能价值50万元,三级画家的代表作品价值不过10万元。
这个概念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并非一级画家的所有作品都比二级画家作品价格高,二级画家所有作品都比三级画家的作品价格高。
因为决定作品价格的因素有多种,书画家的级别只是一个前提,还有三个制约价格的直接因素,那就是题材、画幅、品位。
如果一级画家的作品是普通题材,画幅较小,而且品位不高,而二级画家的作品不仅题材好,画幅大,而且艺术品位比较高,那么二级画家优秀作品的价格必然会超过一级画家的普通作品的价格。
所以衡量书画家作品的价值,不能单以等级而论。
等级只是书画家的艺术成就与艺术地位的反映,价格则是作品的艺术品位的反映。
每一件作品,都有一种不同的品位;每一件作品的价格也会有所差别。
同样是一级画家作品,其价格有规律的变化就有几十种,价高者可达100万元,价低者可到5000元。
二级画家、三级画家的作品,以此类可找出不同的价格规律。
老一辈的书画收藏家在这方面已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有以下三点共其借鉴。
1.不被画家的名气所迷惑:一般人收藏往往趋名而忘画,有些书画家?是一件“劣质产品”就很不划算了,还会始笑大方。
因此购货之时,要十分认真,千万不可大意。
2.购买书画莫贪便宜: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一分钱实一分货是绝对的真理。
作品的价格与画家的艺术水平、名声的大小、作品的精粗、画幅的大小成正比。
如果一幅画看去义大义好是名人之作,但价格不高,这里可能有问题,要仔细琢磨。
如果卖画大是画商,则极可能有假。
但也不是因为是名人的书画,价格高就是真品,也有人把假货当真货卖高价。
总之名人好作品,在市场上价格低,就不能图便宜,要认真鉴别。
字画鉴赏的10大标准

字画鉴赏的10大标准
字画鉴赏的10大标准如下:
1.作品的艺术水平:这是衡量其价值的最主要因素。
这涉及到书画的三个境界:景物境界、笔墨境界和人文境界。
一幅作品对山川自然“象其物宜”的描绘,是其景物境界的体现。
2.技法和章法布局:好的作品应该展现出精湛的技法和巧妙的章法布局,使画面富有美感和生动性。
3.笔墨境界:在景物的基础上,如果作品还能展现出“笔精墨妙”的笔墨境界,那就更好了。
中国的山水画以笔取气得其阳刚之美,以墨取晕得其阴柔之美。
4.气韵生动:书画作品的气韵生动是其高境界的体现,好的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和活力。
5.人文境界: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题材、画旨、画趣、诗词题跋等方面。
比如,李可染的《童趣》的题画诗“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一句题跋使整个画境因之鲜活,渗透出一股田园诗般的质朴深情。
6.作品的稀有性:一些存世量稀少或者难以得到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7.作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8.作品的保存状况:一幅保存完好的作品往往比破损严重的作品更有价值。
9.作品的历史背景:一些具有特定历史背景或故事的作品,如历史名人的题词、画家的代表作等,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
10.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一些具有独特风格或流派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具体鉴赏时还需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怎样赏识和评论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一次发了以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从头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成效。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见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到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经过这类物化的手段达到创建境界、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利害,要点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足表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擅长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擅长用笔表现笔划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硬;而不擅长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简单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以为:“一点失所若佳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佳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持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必定要锋利,尖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散布之发笔宽,构造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划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边的笔划留有充足的地点。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构造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 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论述。
中国古代书画藏品的鉴定与收藏研究

中国古代书画藏品的鉴定与收藏研究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书画藏品的鉴定与收藏研究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书画的鉴定与收藏的意义、方法与技巧、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古代书画的鉴定与收藏的意义鉴定古代书画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提高古代书画的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
古代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具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
而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市场交易与博物馆展览的可能性。
因此,鉴定古代书画的真伪与价值,对于收藏者和文化传承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书画的鉴定与收藏方法与技巧1.外拓法:通过外形、形制、字画质地、笔迹特点、题跋、印章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其真伪。
外拓法鉴定主要依靠经验和技巧,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鉴别能力。
2.辅助科学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显微镜、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化学荧光、电子显微镜等对书画进行综合分析和检测,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历史考证法:从历史文献和传世文物中查找相关资料,比对题跋、作品风格、书画家的生平等信息,以帮助确定书画的真伪和价值。
4.专家鉴定法:请资深专家进行书画的鉴定,借助其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书画作出权威判断。
三、古代书画收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1.鉴别真伪:古代书画藏品市场存在大量的仿品和赝品。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鉴别真伪是一项难题。
可以通过请专家鉴定、与其他藏家交流、参考书籍与文献、观察细节等方式进行真伪鉴别。
2.防止腐蚀和损坏:古代书画作品易受到气候、湿度、虫害、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腐蚀和损坏。
可以采取调整湿度、适当照明、定期保养、使用材料环保等方式来保护藏品免受损害。
3.藏品估值:古代书画作品的价值受市场行情、流传性、作者和品相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广泛。
美术鉴赏中艺术品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美术鉴赏中艺术品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一、艺术品价值评估的意义艺术品价值评估是艺术品收藏和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艺术品的价值评估涉及到艺术品的传承、保存和交易,对于艺术品的收藏者、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品的价值因素艺术品的价值评估是基于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
其中,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是影响一个艺术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1.市场价值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不仅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反映着艺术品的珍稀性、稀缺性以及现实性需求。
艺术品市场价值涉及到艺术品的流行程度、供需关系、买卖价格等多方面因素。
2.历史价值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艺术品所蕴含的时代、地域、风格等历史因素上。
历史价值是由社会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承所决定的。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圈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历程。
3.文化价值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艺术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社会思潮和文化内涵上。
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品的历史价值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
它体现了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和一种文明的精神内涵。
三、艺术品的价值评估方法艺术品价值评估需要一些专业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根据不同的艺术品类别,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
1.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针对艺术品整体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考虑到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考虑到艺术品的制作技法、纪念性和珍稀性等因素。
2.市场比照法市场比照法是一种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按照同类艺术品的价值水平来确定价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动,通过比较同类艺术品的交易价格来确定价值水平。
3.内部审定法内部审定法是针对一些无明确市场交易价格的艺术品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艺术品的制作历史、艺术家背景、材料、技法、画面内容等因素进行研究,结合一些参考文献来确定艺术品的价值水平。
4.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通过请专业艺术品评估师或艺术专家对艺术品进行评估的方法。
书画的科学鉴定

书画的科学鉴定书画鉴定是一门科学,它集材料学、墨迹学、印章学、风格学、史学和艺术鉴赏为一体,通过观察、比较和研究文物的材料、风格、印章、墨迹等方面的特征,对书画的真伪、年代和价值进行评估。
以下是关于书画科学鉴定的主要方面:一、材质鉴定书画的材质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书画所使用的纸张、绫绢等材料都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纸张的纹理、厚薄、颜色、质地等方面,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产地。
例如,宋代的纸张多采用手工制造,质地较为粗糙,而明清时期的机制纸则质地细腻,表面平滑。
二、墨迹鉴定墨迹是书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墨迹特点都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墨迹的深浅、浓淡、干湿、用笔力度等方面,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作者。
同时,墨迹的新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新墨和旧墨在颜色、光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三、印章鉴定印章是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印章都有其特点。
鉴定印章需要从印文的内容、风格、刻工等方面入手。
例如,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印章刻工精细,而清代书画家石涛的印章则风格豪放。
同时,印章的新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风格鉴定风格是书画的核心特征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书画风格都有所不同。
鉴定风格需要从用笔、构图、色彩等方面入手。
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画风简远,用笔松动;而明代画家沈周的画风雄健,用笔粗犷。
通过对风格的比较和研究,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作者。
五、历史考证历史考证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书画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经历等方面进行考证,可以进一步证实其真伪和价值。
例如,明代画家唐寅的《庐山观瀑图》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且与文献中的描述相符,这进一步证实了该画的真伪和价值。
总之,书画的科学鉴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不能仅凭一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鉴定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准确地进行鉴定工作。
书画收藏如何评估价格

书画收藏如何评估价格书画的收藏价值是个重要因素,你知道书画收藏品的价格是怎样评估的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下啦小编为你推荐的书画收藏如何评估价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画收藏如何评估价格一、书画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水平。
例如艺术水平高的齐白石书画,要比王雪涛书画的价格贵得多,要高数倍至上百倍。
但王雪涛书画中的精品可能要比齐白石差的作品贵,齐白石自己书画中的艺术水平高的精品,又要比自己普通的作品贵数倍至几十倍。
二、书画的大小和品相。
同等艺术水平的书画作品,大的比小的贵。
品相指书画作品的相貌,书画作品底子上有残、缺。
破、脏、掉色、涂改、添、挖补的称为品相不好,当然品相好的比品相不好的要贵,但成扇、册页、手卷比同水平、同大小、同品相的挂轴书画要贵。
三、书画作品是否珍稀。
高水平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传世越少越贵,所谓“黄金有价艺无价”就是这个道理。
四、书画是否传承有绪,是否有名人上款和题跋。
同等艺术水平的书画中那些传承有绪、有名人上款、名人题跋比没有的贵。
五、书画是否得到收藏者的共识和需求。
得到收藏者共识和需求的书画比没有得到的要贵。
元朝吴镇的书画在没有得到收藏者共识和需求前很不值钱,在得到收藏家正确的共识和需求后就非常值钱。
像黄宾虹、陆俨少,钱松喦等都有这种情况。
有的人的书画被画商“炒”得很贵,但得到收藏者的正确的共识后就不值钱了。
有的书画价格其作者活着时贵,去世后更贵;有的书画价格其作者活着时不值钱,死了以后很值钱。
有的书画家作品常年不增值或增值很慢,甚至于贬值,这些都是前述道理造成的。
六、书画作品所处的社会状态和出售者的综合状态。
书画处在经济繁荣的社会状态时就高,反之就便宜。
现在中国人“百万之户”过百万了,傅抱石画的一幅《丽人行》卖了1078万元就是国内人买的。
收藏者综合状态好时就比不好时要价高得多。
溥心番卖给张伯驹《中复帖》,是在经济状态好时,绝对不会只卖同万白洋。
能正确评估书画的价格,就会正确对待那些贵得离谱的书画,也能正确对待那些便宜得离谱的书画,因为这类书画假的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中华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收藏网总裁龚经强)摘要收藏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收藏行为具有精神、物质两方面含义:一是收藏品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其内涵是永恒的;二是收藏品作为商品是投资对象,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收藏活动也可被视为商业行为。
但不管是精神载体还是投资对象,收藏都离不开大众的鉴定与评估。
论文将着重讨论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首先从书画作品分类切入介绍书画收藏,其次概述目前书画作伪方式和如何鉴定,再次谈谈如何对书画价值进行评估以及我国评估机构的现状,最后将列举两个书画鉴定的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书画;收藏;鉴定;评估目录一、书画的收藏 (1)(一)书画作品的三大种类 (1)1.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 (1)2.群星璀璨的近现代书画 (1)3.良莠不齐的当代书画 (1)(二)收藏的注意事项 (2)1.鉴定证书不可全信 (2)2.出版物不是“保险柜” (2)3.作品价格不代表作品水平 (2)4.收藏精品而不贪图大幅作品 (2)二、书画的鉴定 (2)(一)造假方式 (2)1.完全作伪 (3)2.改头换面 (3)3.偷梁换柱 (3)4.新画做旧 (3)5.投影作伪 (3)6.印刷作伪 (3)(二)鉴定方式 (3)三、书画的评估 (4)(一)评估方法 (4)1.按质地论价 (4)2.按内容论价 (5)3.按作品的尺幅论价 (5)4.按款识论价 (5)(二)我国评估机构现状 (5)1.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5)2.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5)3.书画鉴定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5)四、书画鉴定与评估案例 (6)(一)张宏《华子冈图》 (6)(二)赵少昂花鸟画作 (7)五、结束语 (7)参考文献 (9)书法绘画统属为书画范畴,尤以中国独有的书画书画独具魅力,其审美价值和投资价值共存的特征,为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投资者所了解。
中国字画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它的神秘而又亲切、深厚而又直观的文化氛围之中,使收藏者获得一种难以言传的拥有和满足及审美的愉悦,而书画艺术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它有着坚挺上扬的市场价格,正因如此,诱人的收藏热和由此产生的“收藏文化”也就不难为人所理解。
一、书画的收藏(一)书画作品的三大种类按书画艺术家主要艺术活动年代不同,我国书画作品可分为三大类,即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
在书画艺术史上,众多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尤其是当今,全国从事书画创作的人数达几百万之众,大量书画作品不断推向市场。
面对众多的书画作品,我们应该了解其特点,做好收藏定位。
1.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古代书画是指19世纪中叶以前,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画艺术家的作品。
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古代书画精品,都经过历史检验,深受收藏家欢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从近几十年的价格走势看,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价格始终保持上升态势。
从近几年书画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古代书画板块不缺资金,不缺竞争者,所缺的是精品。
判断古代书画真伪需要较高的鉴赏水平,收藏时应请有经验的收藏家或专家“掌眼”。
初入书画收藏市场或者资金较少的收藏爱好者,不宜投资古代书画。
2.群星璀璨的近现代书画近现代书画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期间,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画艺术家的作品。
我国近现代书画界名家辈出,姿彩纷呈,涌现出虚谷、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众多名家大师,他们在绘画理念和技法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一页。
从美术史角度看,他们的地位已经确立,收藏者对他们认可度也很高。
其中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艺术性与经济价值被捧至臻峰,价格直线上升,甚至部分作品价格超过古代书画。
当然,他们中间还有一些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其作品价格不高,上升空间还较大。
同时,许多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更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收藏机会[1]。
3.良莠不齐的当代书画当代书画主要是指书画创作者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作的作品。
这些创作者的年龄主要在30岁到80岁,多数为各级美术家协会或书法家协会会员。
从年龄上,可分为老、中、青三代。
老一代艺术家如吴冠中、白雪石、娄师白、崔子范、张仃、王学仲、韩美林等,他们基本上一生潜心于书画艺术创作,致力于探索有自我特色的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基本得到公众认可。
其中少数人的作品价位较高,但多数人因其艺术创作不以取悦市场为目标,作品的价格与其艺术成就极不相称,后期价位将呈稳步上升趋势,升值空间较大。
中年艺术家的年龄在50岁到70岁,人数较多,是当代书画界的中坚力量。
他们处于精力旺盛、艺术风格逐步成熟的阶段,其中不乏真才实学、艺术造诣较高的艺术家,如李乃蔚、贺成、党禺等,他们作品价格不高,收藏者可留意从这批书画艺术家中发掘黑马。
50岁以下的青年书画创作者,是当代书画界中人数最多、精力最旺盛、成分最为复杂的一个群体。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终将默默无闻,被市场淘汰;少部分人通过潜心研究书画艺术、不断学习提高,可能会被市场认可,或成为名家大师。
目前,他们的作品价格较低,成交活跃,收藏投资的风险也较大。
(二)收藏的注意事项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为书画收藏者提供了更多的收藏机会,相应地风险也增大了。
所以,在购买书画中决不能掉以轻心。
1.鉴定证书不可全信市场上许多书画作品都有鉴定证书,以证明该作品的真实性。
收藏时要注意,首先鉴定证书有真有假,其次是仿作也可能有鉴定证书。
最有效的方法是先看书画作品质量,再核实证书真假,并判断证书出具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现在经常有不良鉴定机构出具虚假证书,将仿作定为原作。
2.出版物不是“保险柜”近几年出现了以出版物为证,达到以假乱真的现象。
作伪者利用藏家相信出版物的心理,先将仿制的书画作品和真作一起交给出版社出版画册,也有作伪者造出一批伪作后直接印刷画册,然后以出版物为证售卖伪作。
这种造假方式隐蔽,仅以出版物和作品对照是难以识破伪作的,需要核查出版机构的真伪、判断其权威性、对比同类出版物等方式来鉴别[2]。
3.作品价格不代表作品水平收藏界普遍认为“黄胄之后无大师”,当代书画中常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平尺的作品,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一般讲,在世的书画家作品价格不会太高,因其在艺术史上的定位不明确,同时还在不断地创作。
总之,收藏者应牢记收藏不能跟风,要自主收藏、理性地收藏,才能在众多书画创作者中去发现黑马。
4.收藏精品而不贪图大幅作品书画家一生创作的作品可能很多,但真正的精品却不多,尤其是大幅作品更难出精品。
现行收藏界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偏重于以作品尺寸论价格,贪大不求精。
真正的收藏家更注重书画作品质量,收藏精品,以获得更好的精神享受,增值空间也会更大。
二、书画的鉴定(一)造假方式在书画鉴定方面,为了辨别作品真伪,首先要了解的是如何造假。
现今伪作中,既有传统的作伪手法,也有用现代科技的作伪手法,使作伪规模和仿真水平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现行作伪手法主要有六类:1.完全作伪主要手法有临、摹、仿、造。
临是对照原作临写,对临虽然比较灵活,但作伪者造型能力会与原作者有差距,经常露出临写者自己的风格。
摹写容易得形似,但画面会显得呆滞。
仿是没有蓝本,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和构图,自由创作而成。
造就是凭空伪造,根据需要写上一位名家款识,现行常见到岳飞、文天祥、海瑞、齐白石、启功等名款,也有伪造非名家的古画。
2.改头换面将书画作品原有的旧裱保留,只将画心换成伪本嵌装进去;或者是名家书画作品破残不能装裱复原,但落款还完好时,找来时代、风格、纸绢颜色等相近的一般书画作品,将名家的题款接上;也有将一般书画作品的款识去掉,加上名家款识。
识别这类作品首先要看作品是否有裁剪迹象,画面与款识的用墨是否一致等。
3.偷梁换柱作伪者利用书画作品的外包装或部分书画原作,仿制书画作品原件中的部分内容,如扇面拆换、册页拆换等。
其中扇面拆换是将扇骨拆下,换上作伪的扇面;册页拆换是将册页中的部分画作拆下,换上伪作,组成一套,同时还可将拆下的真迹装配在另一册页中,组成另一套。
4.新画做旧主要是用古纸仿作、茶水做旧、虫蛀鼠咬等方法仿制古画。
颜色是判断书画作品年代的依据之一,仿制者常选择古纸古墨仿造古书画作品。
茶水做旧是用隔夜浓茶刷纸,画好后再用烟熏或放置潮湿处让其发霉,以仿制出各个年代画作的颜色。
虫蛀鼠咬是将仿造的画作放入有虫的稻谷、麦面之中,因为裱画时要使用糨糊粘贴,容易被虫类老鼠吃咬,使画面有年代久远之感。
5.投影作伪利用投影机投射原作影像到宣纸上,再按投射的影像来描绘。
这类伪作仿真度较高,辨识较难[3]。
因在描绘时容易出现笔误,且行笔较慢,鉴别时需要参考书画家的原作,从画面细节上来判断。
6.印刷作伪利用高分辨率的摄像和印制设备,将名家作品复制后,将复制品当原作卖。
这类复制品缺少原作的笔触感,画面没有水墨气,宣纸上会有油墨反光,仔细辨识不难发现破绽。
(二)鉴定方式从作伪的角度来说,也许可以将被作伪者的笔墨,包括它的粗或细、徐或疾、松秀或刚劲等等的外部特征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其内涵的韵味则是很难达到一模一样,因此,笔法的优劣是衡量书画艺术水平高下的最重要准绳。
鉴定书画的真伪是非,必然先从笔法入手。
笔法的时代风格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民风习俗都有密切联系。
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时代的书画家们,均自觉不自觉地受时代风尚的影响。
但在相同的时代的背景下,不同书画家的作品特征都不完全相同,都有自己的个性。
但书画鉴定中辅助依据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其中,款识和印章的鉴别是很重要的环节。
如隋唐以前的作品几乎都没有作者的题款,如果有,多是后人加上去的。
在印章方面,宋代以前多用铜章,也有象牙或牛角章,明代开始用石头刻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书法家的题款特点各有不同。
以岭南书画家为例,清代中期谢兰生的书法署名总是“谢兰生”,而画画则爱用“里甫”[4]。
其次,对书画鉴藏者题记的鉴别也非常有用。
如李公麟的《五马图》卷,本无李氏名款与印记,但画幅本身和尾纸上都有黄庭坚的题跋,表明此图是李氏的真迹。
通常而言,凡题跋确是真的,不是伪配,而跋者与作者确有密切联系且长于书画鉴赏,基本上就可以肯定作品的可信性。
收藏印,在官家内府收藏的书画上最早可见到唐代的“贞观”印,宋徽宗时有特别固定的“宣和七玺”套印等,这些都为我们鉴别真伪提供了参考。
最后,就是对纸绢质料和装潢的鉴别。
据古书记载,东晋王羲之父子的书法真迹,用的多是会稽竖纹竹纸。
但流传至今的唐代以前书画名迹纸本真迹极少,大都是唐代或唐以后的摹本,这些作品以麻纸为主。
自唐以后书法多用宣纸,明清时期的宣纸更加精良,特别是金花笺,文徽明等吴门画派及“画中九友”都用这种金花笺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