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答案

合集下载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测试题及答案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测试题及答案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④引发海水入侵⑤引发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A.①②③④⑥B. 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 ①④⑥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

据此完成5-6题5.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6.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7-8题。

种类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沙漠化蝗灾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水土流失生物灾害7.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A.台风、洪水、沙漠化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C.干旱、洪水、蝗灾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8.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O℃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东六区)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起海啸,高达近10米的巨浪袭击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这次罕见的灾难在印尼总共造成至少18万人死亡,许多人被卷入大海,尸骨无存。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灾害的分类、特征及危害。

2.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自然灾害自主预习1.概念:指在①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主要种类⎩⎪⎨⎪⎧气象灾害:如台风、②洪水、干旱等地质灾害:如③地震、火山、④滑坡、泥石流等⑤生物灾害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合作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2013年11月25日下午,兴安县群英电站水渠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两名加固水渠的工人不幸被埋。

②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11月24日7时3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北纬36.8度,东经86.7度)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由于震中位于无人区,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③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④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许,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

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导致威力巨大的爆炸。

造成52人死亡,11人失踪,160多人受重伤。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13年10月11日电:民政部、国家减灾办11日发布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统计信息,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37634.8万人次受灾,1761人死亡,434人失踪,102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170.8亿元。

经核定,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台风和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85.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34940.5千公顷,其中绝收3253.4千公顷。

(1)试辨析材料一中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自然灾害?为什么? (2)试对材料二提及的自然灾害按照成因进行分类。

南京大学《自然灾害与人》题目

南京大学《自然灾害与人》题目

第一章1.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均匀,比如北方有干旱,南方雨水充足无干旱。

假分布不均匀2.海啸之后,灾区出现疫情,这不属于灾害链。

假属于生态链3.火山活动会引发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链。

真4.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的自然灾害。

假5.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

真6.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

假7.我们研究地球系统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地球系统是如何运行,发展,将来又如何发展。

真8.对灾害因子了解得越多,对灾害的监测就越有利。

(真)9.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灾害,比如水污染,不是自然灾害。

(假)水污染是自然灾害10.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自然灾害问题越来越少。

(假)自然灾害突出11.自然灾害分布围很广,但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真)12.沙尘暴是一种迁延性自然灾害(假)爆发型13.差分干涉雷达主要是为了探测地壳的形变。

(真)14.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的统计,进行某些自然灾害的预报。

(真)15.自然灾害不仅有其自然属性,也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社会属性(真)16. 1960年智利震,造成的山地滑坡、水灾、海啸,其中海啸甚至影响到夏威夷、日本等地,这是一次典型的灾害链。

(真)17.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与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畴(假)18.1987年,(中国)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19.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迁延性自然灾害、骤发性自然灾害20.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这描述的是自然灾害的:区域联系性21.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诱发因素22.以下哪些选项是自然灾害的承载机制研究的容:A. 自然灾害的诱发因素的成灾机制B. 原生自然灾害和次生自然灾害的关系C. 减轻自然灾害的实际效益评估D. 自然灾害的性质和特点E. 自然灾害的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估F. 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23.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A. 交界地区B. 腾冲地区C. 岛周边地区D. 东北五池、长白山地区24.以下哪些地区不属于我国的风灾频繁地区。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辩论资料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辩论资料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辩论资料
天灾和人祸都是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但是有些人
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他们认为天灾是不可控制的自然现象,而
人祸则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天灾和人
祸的影响,并提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的论点。

首先,天灾可能会造成更大规模的破坏和伤亡。

地震、洪水、
飓风等自然灾害经常会导致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人祸,如战争、恐怖袭击等虽然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但通常规
模较小,影响范围较窄。

其次,天灾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虽然现代科技可以预测一些天灾,但仍然有许多灾害是无法提前预知的。

这使得人们很难做好防
范措施,增加了灾害发生后的不确定性和恐慌感。

而人祸通常可以
通过情报收集、安全措施等手段来预防和遏制。

另外,天灾对环境的破坏也更为严重。

洪水、火灾等天灾会对
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导致植被减少、土壤侵蚀等问题。

而人
祸通常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

最后,天灾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更为深远。

面对自然灾害,人
们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恐惧,这种心理创伤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人祸通常会激起人们的愤怒和仇恨情绪,但相对来说更容易得到心
理治疗和康复。

综上所述,天灾比人祸更可怕的理由包括规模更大、不可预测、对环境的破坏更严重以及心理影响更深远。

因此,我们认为天灾比
人祸更可怕。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同步学案: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疑难规律方法Word版含答案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同步学案: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疑难规律方法Word版含答案

一、自然灾害系统1.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自然灾害系统。

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致灾因子: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灾情: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2.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比较练习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由于受热带低压系统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10年10月上旬,海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

连续多日的强降雨使海南海口、文昌、万宁、琼海、三亚等16个市县受灾,市中心城区被淹,交通大面积瘫痪,不少居民家中被淹,人们出行及日常生活出现严重的困难。

(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此次海南省的自然灾害属于____________灾害,该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该自然灾害主要是因________引起的,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引发该种自然灾害。

(3)简要分析海口市中心城区被淹的主要原因。

(4)此次灾害中海南省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受灾严重,这主要是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灾害的受灾体。

(2)洪涝危害面广、损失重暴雨融雪凌汛海啸风暴潮(3)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海口市地处沿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四周为海洋,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少。

(4)地形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解析(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客体。

辩论赛“天灾人祸谁更可怕”的双方陈词

辩论赛“天灾人祸谁更可怕”的双方陈词

天灾是自然界引发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给人类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灾害,具有客观性。

人祸是人利益冲突引起的灾难,具有主观性,人为性。

而可怕的根源无非2点:1人们对产生的根本原因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感。

2人们对灾害失去解决制约机制的无力感。

首先,我承认天灾和人祸都是可怕的。

都给人类物质和精神上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是,天灾是客观规律作用下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产生的原因至今人类还没能完全的认识,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

相对天灾而言人祸产生的原因更为清晰,是人利益的冲突,而利益问题又是人类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其次,我之所以说天灾比人祸更可怕,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是可以逐渐认识规律,但终究不能完全控制规律,改变规律。

一方面,对一些至今并没有接触过的新形式下的天灾,我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发生,到了发生了,我们也只能被动的努力减少其损失,另一方面,我们对有所认识的天灾,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去阻止其发生,只能在预报了之后,防范又防范。

这种心有余力不足的无力感也是可怕的根源之一。

相反的,人祸由人导致的,人祸的主动权掌握在人的手中,而天灾末说主动权就连被动的适应能力,我们都掌握的不够全面。

说到底人祸是可以控制的,虽然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善于学习的我们能有效的通过科学,民主,理性去控制人祸,是人祸扼杀在隐性的摇篮里。

历史前行的脚步也恰好证明那些看似可怕的人祸最终将超越。

环境问题他一定程度上是人引起的吧。

但他又不全是人引起的。

那到底属于人祸还是天灾,这个很难判断,所以放在价值判断角度来讲。

我们坚信天灾比人祸更可怕是要告诉人们自然界是强大的,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类要敬畏天,敬畏自然。

如果人类还一味的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意识到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从而减弱了对天灾的关注,总有一天自然会把我们推向毁灭。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场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辩论资料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辩论资料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

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

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

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

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

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

起源很早,很久之前还没人的时候,是不是就有天灾了?人祸:指人在表现其社会属性的时候的行为造成的祸害,与天灾相对。

人造成的祸害,与天灾相对。

可怕:使人感到害怕四川雅安地震最新消息: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截至24日14时30分,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截至24日12时,地震已造成2310486人受灾,已转移安置237655人。

1首先你要分析辩题,天灾和人祸的定义2天灾是泛指自然界引起的灾害,而人祸是人类主观意识行为造成的危害3天灾的范围更广,人祸本就包括于天灾内,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独立出来,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进化就是自然界演变法则的一种危害4对方肯定要将人类的行为引起天灾作为主要切入点,天灾是可以预防的,人祸是很难预测的,我方可以抓住人祸的定义反驳,即人祸是人的主观行为,天灾可以是这些行为的表现,但不是这些行为的全部,人类的行为可以诱发灾害,但不是全部灾害均为人类所为5人祸甚于天灾本身就是人类傲慢的自我膨胀,人类一方面说自己的行为影响自然,一方面说自然最终会报复人类,归根就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可怕"这个定义的,对自然来说并无可怕不可怕而言,所以天灾作为结果是可怕的,而人祸是作为引发结果的因素之一,说到底,可怕的还是结果,不是因素.6诡辩角度讲,我们不可能因为黄河会泛滥引起洪灾而在它风平浪静时说它是可怕的,人类害怕人祸是害怕自己行为引起最终的天灾报复,这全是站在自己角度上看问题。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0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鲁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第17讲自然灾害与人类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0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鲁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第17讲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17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考点一 洪涝灾害的成因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气象灾害:如台风(飓风)、干旱、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洪水、海啸、咸潮、赤潮等2.洪水和洪灾(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3.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知识拓展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地形地势。

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

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

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

(4)抗灾能力。

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4.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5.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考向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2016·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诱发因素)从秦至清,关于我国蝗灾受灾的频率(元代最少)。

1987年,(中国)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普通恒星演化时发生的核反应与其质量的关系,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发现的)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重现型灾害链)在21世纪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每年约消耗(500亿)吨矿产资源不同因素的二氧化碳作用周期时间尺度(从以年计到以千万年计,各种尺度均有)为应对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之后的后续方案,2009年又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球大洋热传送循环周期大概为(一千年)1960年智利的大海啸没有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沿海)说法是错误(地震未必会引起海啸,所以地震震级与海啸等级没有任何关系)恒星燃烧结束的时候,出现(铁)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地核密度比地表小)人类迁徙史中,现在已是大海的(白令海峡)没有被海平面淹没,而使得人类得以迁移到北美洲。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美国伯克利)科学家提出的。

在雪球地球的最冷时期,生命(存在于火山热泉周围)(腾冲火山群)的喷发被徐霞客记录在游记中真正的人类出现于(三纪末四纪初)说法错误(上一个冰期时,南半球完全被冰雪覆盖)1959年,路易斯▪利基和玛丽▪利基发现了(东非人)化石汶川地震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逆冲断层)地震持续了约1亿年的雪球地球,因(火山爆发)而终结明清两代,气温(均为冷期)地球表面的地壳与下面的地幔之间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的不连续面,这个面称为(莫霍面)雪地地球假说是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

唐山大地震的震级是(7.9)科里奥里效应使(南左北右)全世界利用地热能最好的国家是(冰岛)震级用( M)来表示。

大气层由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同温层--臭氧层--中间层--电离层)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沉至地表。

地球上,每年发生的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次数约有(10万次)下列说法有误(中国东部沿海海域深度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东海,因此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1951年我国爆发的火山是在(新疆阿什火山)日本富士山是典型的(圆锥形)的外貌火山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聚集在一起的。

火山Volcano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西南部一岛屿的名字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于1949年建立于(夏威夷),主要提供太平洋地区的海啸预警服务。

海啸发生的因素要有(由深变浅的海岸地形)海啸较之风暴潮,参与运动的海水多,是因为(波长长)在康熙四十七年爆发的火山群是(东北五大连池火山群)火山碎屑流包括底部的重力流和上层的(悬浮层)人类已知最早描绘火山爆发的壁画记录的是( 8000多年前现在土耳其境内的哈桑火山)火山喷发的景象说法错误(地震发生的位置称为震中)KT界线粘土层中,科学家发现哪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铱)(美国)是龙卷风灾害频发的国家和地区。

下列哪些地区不属于我国的风灾频繁地区(四川盆地)下列关于龙卷风的叙述,错误的是(在北半球龙卷风一般是顺时针旋转,极少数是逆时针旋转)在赫罗图上,恒星的光度都位于(左上到右下的一条带上),被称为主序带上的恒星。

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在不断的加速发展,1950年已经有不到3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中,而现在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地球表面约( 1%)的面积上,可见现在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深度。

(瓦雷斯)最先提出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

K/T界线的石灰岩层中发现的厚约1厘米的粘土薄层,在地质年代上却代表了(1000)年,这段时间就是恐龙绝灭的时间。

现代科学考证,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实际上是(米诺斯文明)江南地区“夏六月夜雪”的事件发生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清代)现在普遍认为,宇宙的年龄有(137亿年)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被大气圈屏蔽,不能到达地表的是(X光)大气气流运动可以影响到海水(表层上层水体)尼奥斯湖被称为杀人湖是因为(湖底喷发出有害气体)可以通过得知(太平洋地区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之中发生了地震),进行太平洋海啸的预报。

预计到2030年,发达国家的82%人口居住在城市,发展中国家的(57%)人口居住在城市,全球将有平均6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

地震常常伴随着暴雨,历史上发生的“大雨截震”,这二者是(互斥型灾害链)。

我国的蝗灾受灾范围与程度堪称世界之最,那么,下列哪些地方不是蝗灾灾区(湖南、广东) 能够将灾害发生时刻的恐怖景象完整的凝固下来的是(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爆发)(2010年冰岛的艾雅法拉)影响了欧洲6000个航班停飞滑动的物质运动最严重时,可形成为(泥石流)科里奥里效应在(极地)最明显。

科里奥里效应在(赤道)消失。

按体积来进行滑坡分类,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的滑坡称为大型滑坡全球有(40多)个现在已经调查的热点分布,是巨型火山出现的地方。

【多选】减灾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报、监测、保护 )基本环节。

【多选】下列哪些国家,2004年印尼海啸中受到了影响了(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多选】地球的板块构造系统由(A.岩石圈B.软流圈D.深部地幔)组成【多选】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海啸预报标志形象地表现出了海啸波的特点(在深海,海啸波长很长,波高很低、到了近海,海啸波长越来越短,但是波高越来越高)【多选】下列哪些是臭氧层消失会导致的情形。

(A. 地球会遭受紫外线大量的照射,生命遭受致命危害B. 气象范围扩大到整个大气圈C. 气候系统紊乱 D. 平流层消失)【多选】自1989年起,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按热带气旋中心平均最大风速,可分为(A. 热带低气压B. 强热带风暴C. 台风D. 热带风暴)【多选】下列哪些是灾害监测系统。

(A. 气象灾害和预警系统B. 地震观察台网C. 全国地壳运动监测网D. 风暴潮监测系统)【多选】对于生命,有破坏作用的是(X光、紫外光、γ射线)【多选】下列哪些灾害是突发性灾害(海啸、地震)【多选】因火山的喷发而毁灭的文明与古代城市有(庞贝城、米若思文明)【多选】火山多分布在(A. 板块俯冲带 B. 板块边界C. 大洋中脊 D. 热柱)【多选】地壳中的火山喷出岩有哪些类型(鞍山岩 .玄武岩流纹岩)【多选】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冬至时,北半球距离太阳最远B.春分时节的北极,太阳在消失了半年之后第一次出现D..秋分时,我国各地昼夜等长【多选】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测,较为流行的观点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大规模火山活动)【多选】板块有三种板块边界,表现形态是(深海沟、转换断层、洋中脊)【多选】下列哪些属于温室气体(臭氧、甲烷、二氧化碳、水汽)【多选】海啸作为一种猛烈的海洋自然灾害,多发生在下列哪些国家或地区(日本、夏威夷)【多选】下列哪些是减轻自然灾害的主要途径。

(紧急响应和救灾、预测、预警、预防为主)【多选】地球的地表热能主要来自于(内部放射性热能、太阳)【多选】中国的火山区域有)( A. 海南雷州地区 B. 东北、内蒙、华北地区C. 青藏高原北缘地区 D. 西南腾冲地区)【多选】超新星爆发可能会形成(中子星、星际物质、黑洞)【多选】地震的分类有哪些(诱发、火山、构造、陷落)【多选】非洲纳米比亚海岸一处悬崖峭壁,是雪球地球曾经存在的证据之一,依据是(冰川沉积物、碳酸盐)【多选】智利位于哪几个板块之间(南美洲、纳斯卡)【多选】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水深有关系,水越深,速度越快、.地震波的波长与水深有关系,水越深,波长越长)【多选】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骤发性自然灾害、迁延性自然灾害)【多选】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冲断层、平移断层)【多选】研究大系统要遵循的原则有(简单确定、可操作性、可分解)【多选】减轻海啸灾害有哪些途径(海啸灾害的预测、发生灾害后力争把灾难减到最小、早期预警)【多选】下列符合浮石的有(又称为泡沫岩、形成于火山的猛烈喷发过程、表面具有很多小孔洞、能漂浮于水面)【多选】产生滑坡的条件的要素有(层面之间的摩擦特性、滑动层面的倾角、层面的形态、层面中的含水量)【多选】下列地震中,造成的太平洋海啸的有(1960年智利地震、 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多选】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确定地球内部结构的工作真正开始于对各类地震波的研究)【多选】圣安德鲁斯断层是由(北美洲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交错挤压形成的【多选】按结构分类划分滑坡可分为(层状、块状、块裂状结构滑坡)【多选】下列哪些是我国应对京都条约所做的(发展光伏产业、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发展风力发电)【多选】下列哪些电磁波能够到达地表表面。

(无线电波、可见光)【多选】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主要讨论了(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如何管理这笔资金?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多选】龙卷风与(海龙卷、旋风 )都是大气中的涡旋或直径很小的旋转的漏斗云气团,区别在于旋转的强度和所经过的下垫面不同【多选】滑坡可以按照( A. 滑坡规模 B. 体积 C. 滑坡体厚度 D. 滑动速度)来分类【多选】按力学条件划分滑坡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多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在易于滑坡的地方经常要有一些警示牌,比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塌陷”等,警示人们在这里要小心谨慎、我国对于滑坡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多选】诱发滑坡的因素主要有(A. 各种水体水流的冲刷作用 B. 开挖坡脚与滑坡体上方增加载荷 C. 水的作用 D. 地震)【多选】在减轻灾害工程建设方面,需注意(A. 尽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降低成本、工程建设一定要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放在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中去、提高抗灾能力要因地制宜)在水深平均几公里的海洋,对于波长几百公里的海啸来说,犹如一池浅水,而对风暴潮来说就是一种“深水波”(√)1985年西陵峡新滩镇的滑坡甚至造成长江瞬时断流,被迫停航12天。

(√)我国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和宝成铁路的滑坡密集区就与大多以侏罗纪、白垩纪的沙岩、页岩地层有关。

( √)由于太阳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表上的温度分带。

(√)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但影响气温的变化,它还影响着地表岩石的变化(√)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的统计,进行某些自然灾害的预报。

(√)有风和风暴,就有风暴潮,而有大地震,并不见得产生海啸。

(√)科里奥里效应使得地球的风向固定,由于风向固定,也被称之为信风,在中世纪航海的时候,利用信风推动了贸易,因此也称之为贸易风。

(√)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字,自1947~1980年全球(除干旱灾害)10种主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死于热带气旋灾害的人数达近5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