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作业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第1~2题。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

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

“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A.18时B.9时C.6时D.12时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

最新 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3.3+作业+Word版含答案

最新 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3.3+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在影剧院避震,应就地躲避在排椅下。

室外避震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尽量到开阔的空地。

答案:D2有关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B.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坚固处C.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D.适时进行家庭应急练习解析: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可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答案:B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

据此完成第3~5题。

3下列避震的做法错误的是( )A.迅速跑向开间较小的卫生间B.蜷曲身体,蹲在墙角处C.迅速冲到窗户边,跳楼逃生D.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抓牢扶手或躲在座位附近4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C.当人被埋在废墟下,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5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3题,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绝大多数跳楼者非伤即亡。

第4题,当人被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第5题,地震发生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有:(1)先救近,后救远;(2)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3)先救“生”,后救“人”。

《中 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作业设计方案

《中 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作业设计方案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自然灾害特点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作业内容1、知识梳理(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滑坡、泥石流等,并记录其形成原因、发生地区和危害程度。

(2)要求学生绘制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地图,标注出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域。

2、案例分析(1)提供一些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案例,如 2008 年汶川地震、19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灾害的特点,包括灾害的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灾害中,政府和社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

3、数据统计与分析(1)给学生提供中国近年来自然灾害的相关数据,如灾害发生的频率、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

(2)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中国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4、应对策略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提出可行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2)要求每个小组撰写一份报告,阐述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知识梳理的笔记和地图绘制。

(2)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

2、口头作业(1)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分享应对策略。

四、作业时间安排1、知识梳理和地图绘制:一周时间。

2、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两周时间。

3、应对策略探讨和报告撰写:一周时间。

4、课堂汇报和交流:一课时。

五、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具体的评语和分数。

(2)根据学生在课堂汇报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2、学生互评(1)组织学生互相阅读小组报告,进行互评,提出改进建议。

(2)通过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拓展与延伸1、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灾害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内外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自然灾害防护安全知识常识

自然灾害防护安全知识常识

自然灾害防护安全知识常识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降低损失。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进行自我保护和灾害应对。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关于自然灾害防护安全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生活中的防灾减灾小常识地震突发地震,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如在楼房,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洪涝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进行水上转移。

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关闭电源、煤气、备足干粮食品、饮用水,带好手机。

如果连降大雨,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台风关紧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形,防窗玻璃破碎。

如果在户外,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第1页共8页近避风避雨。

如果在开车,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龙卷风要避开所有的窗户,躲在坚实的桌子下,或进入一间小的位于中间的`屋子,如厕所,壁橱。

脸朝下,用手护住头部,尽可能的蹲伏于地板上。

用厚的垫子,如床垫或毯子盖在身上,以防掉落的碎物砸伤身子。

在室外,如果附近有建筑物,立即进入,如果没有,则平躺在地上,脸朝下,用手护住头部。

雷电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等。

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附近。

防暴雨雷电安全知识一、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强化和落实对防暴雨防雷电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暴雨季节不外出游玩,特别是节假日,避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在上下班途中突遇暴雨,应及时躲避在安全区域。

2、上班期间,如遇雷暴雨,各区域应及时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二、增强防雷防暴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多了解防暴雨防雷的知识,突遇暴雨或雷电,应沉着应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平时作业1自然灾害

平时作业1自然灾害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灾难事故与避险自救》课程平时作业1提示:学习完第1篇后完成此次作业。

一、多项选择题(A. B. C.D. 中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请将答案的字母标在相应括号内。

每题3分,共30分)1.地震来临前哪些征兆?()。

A.地下水异常B. 生物异常C. 地光异常D.电磁异常2. 地震发生时,一定要确保()。

A. 切断保险丝或跳闸B关闭煤气阀门C. 关闭自来水阀门D. 打开自来水阀门3. 地震前避险准备工作有哪些?()A.准备防震包B.逃离C.排查地震隐患D.防震演习4.地震后,受灾群众及时互救往往更有效地解救遇险者,互救的原则是()。

A.先多后少B.先轻后重C.先近后远D.先易后难5.预防洪水需要准备()等物资。

A. 便携式收音机B. 食用几天的食品饮用水C. 通讯联络物品D. 救生装置6.我国防治滑坡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类。

A.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B. 改变滑坡体的外形C.设置抗滑建筑物D. 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7.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下面表述正确的是哪几项?()A. 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B. 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C.严禁从滑坡体下缘开挖D. 先救人,后抢物8.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遭遇泥石流?()A.不要将房屋建在沟口、沟道上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B.将占据沟道的房屋搬迁到安全地带C.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D. 在沟道两侧大面积植树9.城市空气中有毒颗粒物主要来源于()。

A. 汽车尾气B. 烧煤供暖产生的废气C.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D. 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10.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利因素有哪些?A. 风B. 水面C.绿化D. 建筑物低层化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句意是否正确,正确的标为T (True),不正确的标为F (False),并将答案的字母标在相应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地震时,蹲在暖气片旁边比较安全,因为暖气管道形成网络性结构,不易被拉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同步课后练习题 (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同步课后练习题 (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后练习题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一、填空题。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和、和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和病虫害等。

4.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的方式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5. 的意识、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6.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7.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是约束人们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8.人类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形成了、的抗灾精神,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伤害。

二、判断题。

1.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只能逆来顺受,毫无办法。

()2.伴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的灾害预警越来越准确。

()3.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无法避免和预防的。

()4.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5.自然灾害没有规律性,避险意识再强也无济于事。

()6.很多自然灾害其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类的错误行为造成的。

()7.寒潮和冰雪灾害容易造成农作物的冻伤冻死。

()三、选择题。

1.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对于( )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A.地震B.灾害天气C.台风A.大桥B.水渠C.防洪堤坝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海啸人B.寒潮、洪涝C.泥石流、滑坡4.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沙尘天气,造成这种天气的主要成因是( )。

A.降雨太少B.植被被破坏C.季节原因5.中国的祖先倡导( )的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给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A.勤劳节俭B.与人为善C.天人合一6.下列行为不利于预防自然灾害的是( )。

A.学习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B.预防自然灾害是国家的事,个人可以不闻不问C.积极参加宣传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活动7.关于自然灾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些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有关B.自然灾害会造成资源破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C.自然灾害不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四、简答题。

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作业指导书

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作业指导书

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作业指导书第1章防灾减灾概述 (4)1.1 防灾减灾的定义与意义 (4)1.1.1 定义 (4)1.1.2 意义 (4)1.2 我国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 (4)1.2.1 宪法及相关法律 (4)1.2.2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1.2.3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4)1.3 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 (4)1.3.1 预防为主,防抗结合 (4)1.3.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1.3.3 社会参与,共同应对 (5)1.3.4 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5)1.3.5 公开透明,信息共享 (5)第2章风险评估与预警 (5)2.1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5)2.1.1 定性评估法 (5)2.1.2 定量评估法 (5)2.1.3 模糊综合评估法 (5)2.1.4 概率风险评估法 (5)2.2 风险识别与评估 (5)2.2.1 风险识别 (6)2.2.2 风险评估 (6)2.3 预警体系构建与实施 (6)2.3.1 预警体系构建 (6)2.3.2 预警实施 (6)第3章应急预案制定 (6)3.1 应急预案的分类与编制要求 (6)3.1.1 应急预案分类 (6)3.1.2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7)3.2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3.2.1 应急预案封面 (7)3.2.2 应急预案目录 (7)3.2.3 应急预案概述 (7)3.2.4 应急组织体系 (7)3.2.5 预警与监测 (7)3.2.6 应急响应程序 (7)3.2.7 应急资源保障 (7)3.2.8 应急预案附件 (8)3.3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8)3.3.1 修订与更新原则 (8)3.3.3 修订与更新内容 (8)第4章应急组织体系 (8)4.1 应急组织体系的构建 (8)4.1.1 构建原则 (8)4.1.2 组织架构 (9)4.1.3 岗位职责 (9)4.2 应急组织体系的运行机制 (9)4.2.1 预警与监测 (9)4.2.2 通信与协调 (9)4.2.3 启动与响应 (9)4.2.4 处置与评估 (9)4.2.5 恢复与重建 (9)4.3 应急组织体系的管理与保障 (9)4.3.1 人员管理 (9)4.3.2 物资保障 (9)4.3.3 资金保障 (10)4.3.4 法律法规 (10)4.3.5 宣传教育 (10)4.3.6 监督检查 (10)第5章应急资源保障 (10)5.1 应急资源的分类与配置 (10)5.1.1 人力资源 (10)5.1.2 物资资源 (10)5.1.3 技术资源 (10)5.1.4 信息资源 (10)5.2 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 (11)5.2.1 储备 (11)5.2.2 管理 (11)5.3 应急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11)5.3.1 建设 (11)5.3.2 培训 (11)第6章应急响应与处置 (11)6.1 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与处理 (11)6.1.1 信息报告 (11)6.1.2 信息处理 (12)6.2 应急响应的启动与实施 (12)6.2.1 启动条件 (12)6.2.2 实施措施 (12)6.3 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 (12)6.3.1 现场指挥 (12)6.3.2 现场处置 (12)6.4 应急响应的终止与总结 (12)6.4.1 终止条件 (12)第7章恢复与重建 (13)7.1 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13)7.1.1 依法依规原则 (13)7.1.2 人本原则 (13)7.1.3 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原则 (13)7.1.4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13)7.1.5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 (13)7.2 灾后应急救助与生活保障 (13)7.2.1 救助措施 (13)7.2.2 生活保障 (13)7.3 灾后重建规划与实施 (14)7.3.1 重建规划 (14)7.3.2 重建实施 (14)第8章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14)8.1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4)8.1.1 目标 (14)8.1.2 任务 (14)8.2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4)8.2.1 方法 (14)8.2.2 途径 (15)8.3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5)8.3.1 制定活动计划 (15)8.3.2 组织实施 (15)8.3.3 监督评估 (15)8.3.4 持续改进 (15)第9章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 (15)9.1 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意义与作用 (15)9.1.1 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15)9.1.2 增强灾害救助效果 (15)9.1.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6)9.2 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政策与法规 (16)9.2.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6)9.2.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6)9.3 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途径与模式 (16)9.3.1 志愿者服务 (16)9.3.2 社会组织参与 (16)9.3.3 企业社会责任 (16)9.3.4 社区居民参与 (16)9.3.5 社会宣传与教育 (16)第10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0.1 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意义与现状 (17)10.2 国际防灾减灾合作的主要领域 (17)10.3 国际防灾减灾合作与交流的途径与方法 (17)第1章防灾减灾概述1.1 防灾减灾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防灾减灾,即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及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Natural Disasters 自然灾害微课课后作业

Natural Disasters 自然灾害微课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小明,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给你的好朋友Tom,告诉他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从“洪水、旱灾、野火、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中选其一即可。(60-80词) 内容应包括:1. 灾害前应该怎么做? 2. 灾害中应该怎么做? 3. 灾害后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Dear Tom,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It’s reported that earthquakes happen frequently somewhere. Do you know how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Actually, there are things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Before an earthquake happens, we should enhance our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identify safe places in each room of our home. While it’s happening, we should get away from built-up areas and take shelter under stable objects. After it happened, we should try to stay in an open area to prevent aftershocks. As is known to us,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 Please keep the survival guide in mind. Best wishes! Yours truly, Xiao M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 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 骤发性自然灾害. 迁延性自然灾害. 少发性自然灾害. 多发性自然灾害
. 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
. 诱发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社会因素
. 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

. 同源型灾害链. 偶排型灾害链. 重现型灾害链. 互斥型灾害链. 因果型灾害链
.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


. 下列哪些灾害是突发性灾害
. 干旱. 海啸. 地震. 地面沉降
. 自然灾害链类型有()。

. 互斥型灾害链. 因果型灾害链. 重现型灾害链. 偶排型灾害链. 同源型灾害链
. 中国防灾减灾日是(),同学们要增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意识。

. 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 下列哪些灾害是气象灾害
. 泥石流. 火山. 洪涝. 台风
1. 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万)次
. 沙尘暴是一种迁延性自然灾害假. 【多选】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 骤发性自然灾害. 迁延性自然灾害. 少发性自然灾害. 多发性自然灾害
. 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 德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第二章
. 地球系统过程需要确定事件的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则是不需要了解的。

假. 地球上主要分为七大板块,板块的边界也是地震的分布带。

真.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


. 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沉至地表。

. 南北回归线附近. 南北纬度附近. 南北纬度附近. 南北极圈附近
. 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


.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


. 岩石圈的循环是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真. 中国青藏铁路辅助供电系统是依靠羊八井的地热能发电来运行的。

假. 【多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植物是负责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动物是负责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属于分解者. 奥地利的地质学家休斯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大概是地上、地下各延伸公里的范围. 世界上的火山发生在板块边界上。

的火山岩浆是由大洋中脊喷出的。


.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温室气体()。

. 氮气. 臭氧、甲烷. 水汽. 二氧化碳
. 目前,全球最大的屋顶太阳能面板系统位于()。

. 美国西部. 中国西藏. 印度中部. 德国南部
. 我们研究地球系统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地球系统是如何运行,发展,将来又如何发展。

真. 地球的内核和外核的差异运动造成了地球的电磁系统。

真第三章
. 【多选】中国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站由几个部分组成()
. 区域站. 基准站. 基本站. 县级站
. 【多选】断层的类型有
. 垂直断层. 正断层. 平移滑动断层. 逆冲断层
. 差分干涉雷达主要是为了探测地壳的形变。


. 世纪的前年全世界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多达万人,占同时期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的()以上,在所有的自然灾害里面地震是为天灾之首。

. . . .
. 【多选】海地地处哪几个板块交界处
. 加勒比板块. 北美板块. 南美板块. 纳斯卡板块
. 【多选】中国的地震断裂带与与以下哪些有关系()
. 深大断裂带. 造山带. 火山岩带. 板块俯冲带
.汶川地震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地震
. 逆冲断层. 垂直断层. 正断层. 平移滑动断层
. 下列中哪一年日本没有发生破坏性强的大地震
. . 1923 C. .
. 麦加利地震烈度共有几级
. 级. 级. 级. 级
. 年辽宁海城地震是我国成功预防的一次地震。


. 【多选】智利位于哪几个板块之间
. 太平洋板块. 纳斯卡板块. 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 【多选】地震的分类有哪些
. 构造地震. 诱发地震. 陷落地震. 火山地震
. 地球表面的地壳与下面的地幔之间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的不连续面,这个面称为
. 康拉德面. 莱曼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 下列哪种说法错误。

()
. 地震源于地层的断裂. 地震是由于断层相对运动引起的. 地震的震级表示的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 地震发生的位置称为震中
. 地球上,每年发生的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次数约有
. 万次. 万次. 万次. 万次
第四章
. 【多选】海啸作为一种猛烈的海洋自然灾害,多发生在下列哪些国家或地区。

()
. 俄罗斯. 夏威夷. 菲律宾. 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