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基础训练10分钟(Word版,带答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训练一.选择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相当于()A.投影仪放大镜B.投影仪照相机C.照相机投影仪D.放大镜照相机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3.显微镜下方常用一个小镜来做反光镜,这一小镜的作用是( )A.为了美观B.利用光的折射来照亮被观测的物体C.看屋子里的光线是否充足D.利用光的反射来照亮被观测的物体4.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5.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是星星的实像 B.目镜相当于照相机C.观察到的是星星正立的像 D.观察到的是星星倒立的像6.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7.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时发现视野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璃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移动玻璃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2)移动转向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A.玻璃片上B.低倍物镜上C.高倍物镜上D.目镜上9.使人类能直接观察到原子的显微镜是()A.生物显微镜B.高倍光学显微镜C.普通电子显微镜D.透射电子显微镜10.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二.填空1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标本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像,像成在目镜________位置,通过目镜观察目镜再把这个像________一次。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主备人学科物理时间课题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了解视角,知道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
3.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2.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教学重点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2.理解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显微镜、望远镜、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两个。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观察是探究的基本方法,仅凭我们的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极其细小的物体的内部结构及微生物和广袤而深邃的太空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一双神奇的“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帮助人们探索神秘的微观和宏观世界。
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光学仪器——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在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在光线弱时用,会聚光线。
)2.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第1次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物体放在物镜前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2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第1次所成的实像当成物体,正好放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等到放大的像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2. 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目镜、物镜直径相同B. 目镜、物镜焦距相同C. 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D. 物镜直径比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3.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所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能力就越强D.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能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如图是天文爱好者们利用天文望远镜观赏超级月亮的情景,这是看到的最大满月。
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
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是把远处的月亮在离我们眼睛很近的地方成像后再放大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月亮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C.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6.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
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A.站在20 m远处高1.6 m的人B.18 m远处一棵高1.7 m的小树C.20 m远处高1.7 m的栏杆D.40 m远处高1.7 m的竹竿二、填空7. 小云利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像时,测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40 cm,则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解析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C.照相机镜头 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3、2021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最贴切的是()A.物体经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成放大倒立的像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亦可作物镜使用因为它们都只是普通的并无规格的凸透镜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工作D.物体经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比实际物体大了很多倍5、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C.物镜的焦距很短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8、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9、.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10、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A.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B.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C.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1、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12、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13、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2.在下列四幅图中,每幅图都能展示出一定的物理知识。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下列关于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目镜都成虚像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越大越好4.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的目镜和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同5.在2019年,“超级月亮”连续三次登上天幕,时间分别是1月21日、2月19日和3月21日,公众可尽赏“超级月亮”。
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C.放大镜
D.凸面镜
2.如图是某种望远镜的简易结构与光路图,它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____(选填“长”或“短”),能使远方物体成
长
倒立
一个清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
3.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了物镜
上,则视野中( B )
A.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
C.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出现了一只小飞虫
视角
4.如图所示,小明在不同的距离观察高度不同的树,下列四个物体对
眼睛所成的视角最大的是( C )
A.距离10米,树高3米
B.距离20米,树高3米
C.距离10米,树高5米
D.距离20米,树高5米
5.[物理观念]如图是2023年9月29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下列对
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
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
距用f1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
透镜(目镜,焦距用f2表示)组成,
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
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
图所示,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知细微物体AB在
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
8.
小明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望远镜,其中物镜的焦距
约为20 cm,直径约为5 cm;目镜的焦距约为10 cm,直径约为4 cm.则
2
他制作的望远镜放大倍率为___倍,若他想增大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应
物镜
重新选择一个焦距更大的______(选填“目镜”或“物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5显微镜和望远镜(解析版)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巩固】1.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选填“大”、“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选填“放大”、“缩小”)作用,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答案】视;小;放大;视【解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眼睛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则通过目镜看到的像比物体小;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
这是因为它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大。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都是由一组_______和_______。
在显微镜中靠近物体的一组凸透镜叫_______,靠近眼睛的一组凸透镜叫_______。
【答案】物镜;目镜;物镜;目镜【解析】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靠近眼睛的镜子叫做目镜,靠近物体的镜子叫做物镜。
3.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像(填虚或实)。
【答案】凸;虚【解析】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物体经过两只凸透镜两次放大后呈现倒立、放大的虚像。
4.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的实像,落在目镜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答案】倒立缩小;一倍焦距以内;放大的虚;远视【解析】远处物体的位置在2倍焦距以外,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以便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所以可用远视镜片来代替.5.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答案】D【解析】我们用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是让物体的像离眼睛近些的方法来增大视角,像并不一定比物大,如观察天体;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在军事上和天文学上都有很重要的应用,显微镜才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1.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
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
2.中考题型分析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
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0.5—1分之间。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显微镜◆典例一: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目标梳理知识梳理1.显微镜:(1)显微镜镜筒两端的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
①目镜:靠近_________的凸透镜,成放大的_______像。
①物镜:靠近_______________的凸透镜,成放大的_______像。
(2)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是因为经过了_____________作用。
2.望远镜:(1)组成:望远镜由两组___________组成。
①目镜:靠近_________的透镜。
①物镜:靠近_______________的透镜。
(2)作用:①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_附近成一个实像。
①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探索宇宙:(1)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A.牛顿B.伽利略(2)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_________。
(3)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的行星是_________。
重点梳理考点1 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解读1.显微镜的结构物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较短。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较长。
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物体(载物片)的平台。
反光镜:通过反光提高载物片上物体的亮度,反光镜有两面,光太弱时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光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
增大视角的方式:放大再放大2.显微镜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处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如细胞等。
3.总结(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所成的实像作为物体,进一步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3)第一次: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第1步第2步第3步1.望远镜的结构物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焦距较长。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焦距较短。
增大视角的方式:先拉近再放大2.望远镜成像原理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由于所观察的物体极远,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所以经过目镜作用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3.望远镜类型:开普勒型: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以物镜所成实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已变为正立的像)为物体再次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增大视角的方式是先拉近再放大。
伽利略型: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是一个凹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是凸透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增大视角的方式是拉近。
4.总结(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缩小的实像在1倍焦距附近,将实像作为物体,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3)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望远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第1步第2步1.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电子显微镜的知识,电子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D.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解析】A、并不是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凹透镜,目镜为凸透镜,故A错误;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这样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观察更清楚,故B正确;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实现的,其中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正确;D、望远镜的物镜和照相机镜头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远,像距越小,像越接近焦点;目镜和放大镜作用相同,目镜把物镜成的像再放大,故D正确。
故选:A。
3.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B.物镜甲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物镜乙大C.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长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解析】A、物镜乙放大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多,故A错误;B、物镜甲放大倍数大,视野窄,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比物镜乙小,故B错误;C、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甲放大倍数大,镜头长,故C正确;D、图一中的X点在视野的右上,应将蝉翅样本向右上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故D错误。
故选:C。
4.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解析】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故选:C。
5.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②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③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实现的④望远镜是将远处物体放大了使人才看得见的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①并不是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凹透镜,目镜为凸透镜,故错误;②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这样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观察更清楚,故正确;③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实现的,其中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正确;④望远镜是将远处物体拉近了使人才看得见的,故错误。
故选:B。
6.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C.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解析】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错误但符合题意;B、据显微镜的构造可知,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物镜的作用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7.把一块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方式以球形割面切开,成为2个薄透镜,然后沿主轴分开一定的距离,如果一束平行光沿主轴投射到1个透镜上,则()A.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仍是平行光B.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C.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D.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解析】A、2个薄透镜沿主轴分开一定的距离,焦点分开,位置不合适时,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入射,都不能得到平行光,故A错误。
BC、平行光从右边入射,右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左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分开后相当于光源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故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故B正确,C错误。
D、平行光从左边入射,凸透镜先对光线会聚,在焦点后又是发散的,由于两个透镜的距离不确定,所以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
故D正确。
故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