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换算系数

车辆换算系数

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是指,交通量观测时,应采用自然车量数(自然数)计量。在统计分析中,可根据需要采用自然车辆数及换算标准车当量数(当量数)计量。自然车辆数的单位以V表示;换算标准中型车当量数的单位以MTE表示;换算标准小客车当量数的单位以PCE表示。在交通量调查中,应按不同车型进行交通量分类统计。为准确衡量道路的通行能力,还需要把不同车型的交通量换算为标准车当量交通量。

交通量调查中,目前按表1规定划分车辆类型。

标准中型车指解放CA-1031型载货汽车;标准小客车指桑塔纳型小轿车。公路交通量换算标准车当量数一般应以标准中型车当量数计算。但在单独评价高速公路交通量时,可根据需要采用标准小汽车当量数计算。各类车辆换算成当量车的换算系数见表1。

表1交通量调查车型划分及车辆折算系数

机动车折算系数

车型换算系

荷载及功率

小型载货汽车1.0

载质量≤2

中型载货汽车1.5

2吨<载质

量≤7.0吨

包括吊车

大型载货汽车2.0

7吨<载质

量≤14吨

特大型载货汽车3.0

载质量>14

拖挂车 3.0 包括半挂车、平板拖车

集装箱车 3.0

小型客车 1.0 额定座位≤19座

大型客车 1.5 额定座位>19座

摩托车0.4-0.6 包括轻骑、载货摩托车及载货(客)机动三轮车等

拖拉机 4.0 非机动车

车型换算系

包括人力三轮车、

手推车

自行车 1 包括助动车三轮车 3

畜力车 5

双环法测野外渗透系数

双环法测野外渗透系数SK-500型试坑双环注水试验装置 双环法测野外渗透系数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双环法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的常用的简易方法,试验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利用这个试验资料研究区域性水均衡以及水库、灌区、渠道渗漏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实验方法 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最常用的是试坑法,单环法和双环法。其中双环法的精度最高。 三、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水文地质边界以内,向地表松散岩层进行注水,使渗入的水量达到稳定,即单位时间的渗入水量近似相等时,再利用达西定律的原理求出渗透系数(K)值。 在坑底嵌入两个高约20cm,直径分别为0.25m和0.5m的铁环,试验时同时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由于外环渗透场的约束作用使内环的水只能垂向渗入,因而排除了侧向渗流的误差,因此它比试坑法和单环法的精度都高。 图1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 四、实验仪器 双环、铁锹、尺子、水桶、胶带、橡皮管 五、实验步骤 (1)选择试验场地,最好在潜水埋藏深度大于5m的地方为好。如果潜水埋深小于2m时,因渗透路径太短,测得的渗透系数不真实,就不要使用渗水试验。 (2)按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安装好试验装置。 (3)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 (4)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观测渗入水量。开始时因渗入量大,观测间隔时间要短,稍后可按一定时间间隔比如每1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单位时间渗入水量达到相对稳定,再延续2~4小时即可结束试验。 六、注意事项 (1)随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0.1m的同一高度。 (2)向供水瓶注水时,做好水量转换的换算 七、实验成果 (1)野外渗水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1。 表1 野外渗水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试验者 工程编号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试验次数经过的时间 (s) 渗透流量 m3/min 渗透速度 m/min 渗透系数 m/min 注:A-双环内径面积(314cm2)I是水力梯度, (2)计算渗透系数

常用单位换算对照表

1. 常用度量衡及常用参数单位换算 版 本 ? 量纲 K: 千 103 M: 兆 106 G: 吉 109 m: 毫 10-3 μ: -6 n: 纳(毫微) 10-9 P: 皮(微微) 10-12 f: 毫微-15 ? 常用度量衡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inch 英寸(in)= millimetres 毫米(mm) 1 foot 英尺(ft)=1 2 inches 英寸(in)= metre 米(m) 1 yard 码(yd)= 3 feet 英尺(ft)= metre 米(m) 1 (statute) mile 英里=1760 yards 码(yd)= kilometres 千米(km) 1 nautical mile 海里=185 2 metre 米(m) 1 mil 密耳(mil)= inch 英寸(in) Square Measure 面积 1 square inch 平方英寸= 平方厘米(cm 2) 1 square foo 平方英尺=144 .平方英寸= 平方分米(dm 2) 1 square yard 平方码=9 sq.ft. 平方英尺= 平方米(m 2) 1 acre 英亩=4840 .平方码= hectare 公顷 1 square mile 平方英里=640 acres 英亩=259 hectares 公顷 Cubic Measure 体积 页码:1 /5 深圳市京泉华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兴万新电子有限公司

1. 常用度量衡及常用参数单位换算 版 本 1 cubic inch 立方英寸= 立方厘米(cm 3) 1 cubic foot 立方英尺=1728 . 立方英寸= 立方米(m 3) 1 cubic yard 立方码=27 cu.ft. 立方英尺= 立方米(m 3) Capacity Measure 容积 Britich 英制 1 pint 品脱=20 fluid oz.液量盎司= .立方英寸= litre 升(L)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s 升(L)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L) 1 peck 配克=2 gallons 加伦= litres 升(L)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 litres 升(L) 1 quarter 八蒲式耳=8 bushels 蒲式耳= hectolitres 百升 American dry 美制干量 1 pint 品脱= . 立方英寸= litre 升(L)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s 升(L) 1 peck 配克=8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L)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 litres 升(L) American liquid 美制液量 1 pint 品脱=16 fluid oz.液量盎司= .立方英寸= litre 升(L)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 升(L) 页码:2 /5 深圳市京泉华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兴万新电子有限公司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渗透筒法pdf

FHZDZTR0020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渗透筒法 F-HZ-DZ-TR-0020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渗透筒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2 原理 土壤饱和导水率系在单位水压梯度下,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又称土壤渗透系数。本法可在田间进行测定,但易受下层土体性质的影响。在饱和水分的土壤中,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根据达西(H. Darcy )定律: K =h t S L Q ×××……(1) 式(1)中: K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cm/s ; Q ——流量,渗透过一定截面积S (cm 2)的水量,mL ; L ——饱和土层厚度,渗透经过的距离,cm ; S ——渗透筒的横截面积,cm 2; t ——渗透过水量Q 时所需的时间,s ; h ——水层厚度,水头(水位差),cm 。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与土壤孔隙数量、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和温度等有关。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K 的量纲为cm/s 或mm/min 或cm/h 或m/d 。从达西定律可以看到,通过某一土层的水量,与其截面积、时间和水层厚度(水头)呈正比,与渗透经过的距离(饱和土层厚度)呈反比,所以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土壤所特有的常数。 图1 渗透筒Q =K ×S ×t ×h /L 3 仪器 3.1 渗透筒(图1)。 3.2 量筒,500mL 。 3.3 烧杯,400mL 。 3.4 漏斗。 3.5 秒表。 3.6 温度计。 4 操作步骤 4.1 测定深度:根据土壤发生层次(A 、B 、C )进行测定,每一层次要重复 测定5次。 A 层测定主要用作设计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及制定灌溉制度。 B 层测定用作设计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及预测该层土壤水分可能停滞的 情况,鉴定该层的坚实度和碱化度,并可鉴定该层是否适于作临时灌溉和固 定灌溉渠槽。 C 层测定结果可以提供土壤保水情况及鉴定是否可以作为大型灌溉渠 道、渠槽的资料。 4.2 在选定的试验地上,用渗透筒采取原状土,取土深度为10cm ,将垫有滤 纸的底筛网盖好,带回室内待测定。 4.3 将渗透筒浸入水中,注意水面不要超过土柱。一般砂土浸4h~6h ,壤土浸8h~12h ,粘土浸24h 。 4.4 在预定时间将渗透筒取出,挂在适当位置,待重力水滴完后装上漏斗,漏斗下接一烧杯。

新老规范轴载换算

新旧规范轴载换算对比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1.交通量的组成 表1 交通量的组成和汽车数据参数

2. 荷载等级的确定指标: 根据规范3.1.2-1规定,以设计的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的拉应力作为指标: 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是, ) /(26.2792)(1 35 .4211d P P n C C N K i i i 次==∑= 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规范3.1.7得, )/(0118.14 .026.2792365089 .0]1)089.01[(365 ]1)1[(7151车道次?=???-+=?-+= η γ γN N t e 属中等交通等级。(3610?~1.2710?) 根据规范规定,又以半刚性材料的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的指标: 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由公式计算得, ) /( 24.3692)(1 8 2'1'1d P P n C C N K i i i 次==∑= 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公式计算得, ) /(101.014.0 24.3692365089 .0]1)089.01[(365 ]1)1[(7151车道次?=???-+=?-+= η γ γN N t e 属中等交通等级。(3610?~1.2710?) 综合上面的2种情况,取最重的交通等级,即为路面设计的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1.2,该题按车型可分为1类车、2类车、3类车和5类车,1类车不需要考虑轴载换算; 改建设计应采用水平一,新建路面设计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水平二是当地经验值,故采用水平三;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4,无实测数据时方向系数在0.5~0.6范围内选取,本题选用0.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5,车道系数取0.4;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6,该题TTC 分类取TTC5,2类车类型分布系数取9.9%,3类车取42.4%,5类车取0.0%; 根据规范,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m ml ml mh mh =+EALF EALF PER EALF PER ?? 式中: ml EALF ——m 类车辆中非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mh EALF ——m 类车辆中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ml PER ——m 类车辆中非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 mh PER ——m 类车辆中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

100种常用计量单位换算系数表

100种常用计量单位换算系数表一、长度SI基本单位:米(m) 1(市)尺=1/3 m *1埃=10-10 m *1费密=10-15 m *1码=9.144000×10-1 m *1英寸=2.540000×10-2 m *1英尺=3.048000×10-1 m *1英里=1.609344×103m *1海里=1.852000×103 m 1光年=9.46055×1015 m *1μ=10-6 m *1密耳=2.540000×10-5 m 二、面积SI导出单位:平方米㎡ *1公亩=102㎡ *1公顷=104㎡ *1靶恩=10-28㎡ 1英亩=4.04686×103㎡ 1平方码=8.361274×10-1㎡ 三、体积、容积SI导出单位立方米(m3) 1升=10-3 m3 1桶(石油业)=1.589873×10-1m3

1蒲式耳(美)=3.523907×10-2m3 1加仑(英)4.546092×10-3 m3 1加仑(美)3.785412×10-3 m3 1液盎司(美)=2.957353×10-5m3 1液盎司(英)=2.841307×10-5 m3 1立方英寸=1.638706×10-5 m3 1立方英尺=2.831685×10-2 m3 1立方码=7.645549×10-1 m3 四、质量、重量SI基本单位:千克(公斤)(kg)*1市斤=0.5 kg *1吨=103 kg 1原子质量单位≈1.66×10-27kg *1(米制)克拉=2×10-4kg 1盎司(常衡)=2.834952×10-2kg 1盎司(金衡,药衡)=3.110340×10-2kg *1磅(常衡)=4.535920×10-1kg 1磅(金衡,药衡)=3.732417×10-1kg 1斯勒格=1.459390×10kg 1英吨(长)=1.016047×103kg 1英吨(短)=0.9071847×103 kg 五、时间SI基本单位:秒(s) 1分=60 s

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HCM)

(三)交叉口流量、延误、信号配时调查与分析 1、交叉口流量、延误、信号配时调查 (1)交叉口流量调查 交叉口得交通状况比较复杂,交叉口交通量调查一般采用人工观测法,也可采用车辆检测器采集数据。人工观测法在选定得交叉口,在规定得观测时段,记录通过交叉口每个进口道停车线断面得车辆数,一般要对每个进口道分方向(左转、直行、右转3个方向)、分车型进行观测。 分方向、分车型进行交叉口交通量进行观测时,一般需要较多得观测人员。如果交通量较大,可在每个进口安排5~7名观测员,2人记录左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并报时,2~3人记录直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并报时,2人记录右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如果需要保证较高得精度,可适当增加1~2名观测员。 调查时间一般选在高峰时间段内进行,数据记录时至少每隔15min做一次记录,最好每5min记录一次将。信号交叉口交通量得人工观测与交叉口延误得点样本法综合进行。交叉口流量观测表见表5。 (2)交叉口延误调查(表6) (3)交叉口道路条件与信号配时调查(表7) 2、交叉口分析 (1)交通量换算 在实测交通量时,一般分车型计测车辆数,在交通流中不同车型得车辆由于其占有得空间与时间得不同,同一车道得通过数量也不同,而在交通运营中常常需要将其换算成某种单一车型得数量,通称之为交通量换算。获得交叉口交通量数据后,一般需要进行车型换算,得到每个方向与进口得换算交通量(当量交通量)。车型换算标准可参考表8、表9。 (2)交叉口交通量汇总表(表10) (3)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绘制交叉口流量流向图时所采用得交通量为换算交通量,见图1。 (4)交叉口交通改善措施(参考案例二)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小学数学常用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C=4a S=a×a S=a2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S表=a×a×6 表=6a2 V=a×a×a V= a3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体积=长×宽×高 S=2(ab+ah+bh)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π圆周率 d直径r半径 周长=直径×π 周长=2×π×半径 面积=半径×半径×π C=πd C=2πr S=πr2 d=C÷π d=2r r=d÷2 r=C÷2÷πS环=π(R2-r2)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S侧=Ch S侧=πdh V=Sh V=πr2h 圆柱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 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米=0.0015亩;1万平方米=15亩 1公顷=15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公亩等于100平方米 1(市)亩等于666.66平方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交通折算系数表

表交通量调查车型划分及车辆折算系数

function che= Untitled( input_args ) %UNTITLED Summary of this function goes here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t=[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60,62]'; y=[11,17,16,9,19,15,14,16,15,21,16,19,13,18,18,17,18,19,25]'; plot(t,y) xlabel('ê±??/t'); ylabel('êyá?/y'); grid on end

function che2= Untitled2( input_args ) %UNTITLED2 Summary of this function goes here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t1=[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 y=[23.5,23.5,23,20.5,25.5,21,20,22,32.5,20.5,20.5,24.5,18,24,21,26.5,22.5,22.5,22.5,27,22,26.5,2 7.5,27,22.5,17.5,21.5,22.5,19.5,23]; t2=[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60,62]'; z=[8,22.5,13,9,24,19,18.5,18,18.5,22,14,21,23.5,21.5,20.5,19,25,18.5,21.5]'; plot(t1,y,'b',t2,z,'r') xlabel('时间/t'); % ylabel('数量/y'); grid on end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其它表示式例频率赫[兹] Hz s-1 力、重力牛[顿] N kgm/s2 压力、压强、应力帕[斯卡] Pa N/m2 能量、功、热焦[耳] J Nm 功率、辐射通量瓦[特] W J/s 电荷量库[仑] C As 电位、电压、电动势伏[特] V W/A 电容法[拉] F C/V 电阻欧[姆] S V/A 电导西[门子] Wb A/V 磁通量韦[伯] T V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特[斯拉] H Wb/m2 电感亨[利] C Wb/A 摄氏温度摄氏度1m cdsr 光通量流[明] 1x 1m/ m2 光照度勒[克斯] Bq s-1

放射性活度贝可[勒尔] Gy J/kg 吸收剂量戈[瑞] Sv J/kg 剂量当量希[沃特]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 的名称单位名 称 单位符号换算关系和说明 时间分 [小] 时天 (日) min h d 1min=60s 1h=60min=3600s 1d=24h=86400s 平面角[角]秒 [角] 分度 (″) (′) (°) 1″=( π/640800)rad (π为圆周率) 1′=60″=(π/10800)rad 1°=60′= (π/180)rad 旋 转 速 度 转每分 r/min 1r/min=(1/60)s-1 长 度 海里n mile 1n mile=1852m (只用于航行) 速度节kn 1kn=1n mile/h =(1852/3600)m/s (只用于航 行) 质量吨原 子质量 单位 t u 1t=103kg1u≈×10-27kg 体 积 升L,(1) 1L=1dm3=10-3m3 能电子伏 eV 1eV≈×10-19J 级 差 分贝dB 线密度特[克 斯] tex 1tex=1g/km

渗透试验报告

双环渗透 8.1试验的目的 双环法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的常用的简易方法,试验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利用这个试验资料研究区域性水均衡以及水库、灌区、渠道渗漏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8.2试验的适用范围 对砂土和粉土,可采用试坑法或单环法,对粘性土应采用试坑双环法 8.3试验的基本原理 水在土中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水在土的孔隙中流动时,大多数情况下流速较小,可以认为属于层流(即水流流线相互平行的流动)。则渗透速度与水力坡降成正比。当水力坡降为1时的渗透速度称为土的渗透系数。对于饱和土的渗透现象常用达西定律来表示。即 v= k =或 kIF q I 在一定的水文地质边界以内,向地表松散岩层进行注水,使渗入的水量达到稳定,即单位时间的渗入水量近似相等时,再利用达西定律的原理求出渗透系数(K)值。在坑底嵌入两个高约50cm,直径分别为0.25m和0.50m的铁环,试验时同时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由于外环渗透场的约束作用使内环的水只能垂向渗入,因而排除了侧向渗流的误差,因此它比试坑法和单环法的精度都高。 8.4 试验仪器及制样工具 双环、铁锹、水平尺、量筒、笔直的树枝 双环:(外环:上底0.5m,下底0.5m,高0.25m;内环:上底0.25m,下底0.25m,高0.25m)。 8.5试验的操作步骤 (1)选择试验场地,最好在潜水埋藏深度大于5m的地方为好。如果潜水埋深小于2m时,因渗透路径太短,测得的渗透系数不真实,就不要使用渗水试验; (2)按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安装好试验装置。 (3)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 (4)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观测渗入水量。开始时因渗入量大,观测间隔时间要短,

关于调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的通知

关于调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的通知 规统便字[2005]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天津、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关于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的规定,并结合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一、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工作所采用的调查车型及车辆折算系数的调整方案见下表: 调查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表 车 型折 算 系 数 荷载及功率备 注 机动车汽 车 小客车 1.0 额定座位 ≤19座 大客车 1.5 额定座位> 19座 小型货 车 1.0载质量≤2吨 中型货 车 1.5 2吨<载质量 ≤7吨 包括吊车 大型货 车 2.0 7吨<载质量 ≤14吨 特大型 货车 3.0 载质量>14 吨 拖挂车 3.0包括半挂车、平板拖车 集装箱 车 3.0 摩托车 1.0 包括轻骑、载货摩托车及载货

(客)机动三轮车等拖拉机 4.0 非机动车人 畜 力 车 畜力 车 4.0 人力 车 1.0包括人力三轮车、手推车自行车0.2包括助动车 注: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二、实施安排 自2005年9月1日起,各有关单位应按本通知要求的调查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简称“新方案”,2004年以前的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方案简称“旧方案”),开展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及分析工作。2005年统计年报数据应按“新方案”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005年1-8月份的数据参照2005年9月-12月按新方案统计的数据进行车型分类的调整。 各有关单位应认真做好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的调整工作,同时做好交通量调查设备车型分类调整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常用单位换算表大全

常用单位换算表大全 常用单位换算表大全 力 1牛顿(N)=0.225磅力(lbf)= 0.102千克力(kgf) 1千克力(kgf)= 9.81牛(N) 1磅力(lbf)= 4.45牛顿(N)1达因(dyn)= 10-5牛顿(N) 压力 1巴(bar)= 105帕(Pa) 1千帕(kPa)= 0.145磅力/英寸2(psi) = 0.0102千克力/厘米2(kgf/cm2) = 0.0098大气压(atm) 1磅力/英寸2(psi)= 6.895千帕(kPa) = 0.0703千克力/厘米2(kg/cm2) =0.0689巴(bar)= 0.068大气压(atm) 1物理大气压(atm)= 101.325千帕(kPa)= 14.696磅/英寸2(psi)= 1.0333巴(bar) 1工程大气压= 98.0665千帕(kPa) 1毫米水柱(mmH2O)= 9.80665帕(Pa)1毫米汞柱(mmHg)= 133.322帕(Pa) 1托(Torr) = 133.322帕(Pa)1达因/厘米2(dyn/cm2)= 0.1帕(Pa) 温度 K=5/9(°F+459.67)K = ℃+273.15 n°F= [(n-32)×5/9]℃n℃= (5/9×n+32)°F1°F= 5/9℃(温度差) 1千米(km)= 0.621英里(mile) 1米(m)= 3.281英尺(ft)= 1.094码(yd) 1厘米(cm)= 0.394英寸(in) 1埃(A)= 10-10米(m) 1英里(mile)= 1.609千米(km) 1英寻(fm)= 1.829(m)1英尺(ft)= 0.3048米(m) 1英寸(in)= 2.54厘米(cm)

土力学计算公式

一、 土的不均匀程度: C U = 10 60 d d 式中 d 6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60%时的粒径, 该粒径称为限定粒径 d 1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10%时的粒 径,该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C U 小于5时表示颗粒级配不良,大于10时表示颗粒级配良好 二 1、土的密度ρ和土的重力密度γ ρ= v m (t/m 3或g/cm 3) γ=ρg(KN/m 3 ) 一般g=10m/s 2 ρ 表示土的天然密度称为土的湿密度 γ 表示天然重度。 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和重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一般ρ=1.6——2.2(t/m 3),γ=16——22(KN/m 3 ) 2、土粒比重ds (相对密度) d s =w s s v m ρ ρw ——水的密度,可取1t/m 3 3 土的含水量 = ωs m m ω×100%

换算指标 4、土的孔隙比e e=s v v v 5、土的孔隙率n n=%100?v v v 6、土的饱和度Sr Sr=v w V V 7、土的干密度ρd ρd =v m s (t/m 3 ) γd =ρd g(KN/m 3 ) 8、土的饱和密度ρsat ρsat =v v m w v s ρ+ ( t/m 3 ) 饱和重度 9、土的有效密度ρ, 和有效重度γ, ρ, =v v m w v s ρ- ( t/m 3 ) =ρsat –ρw γ, = ρ, g=γsat -γw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

10、砂的相对密度Dr Dr=m in m ax m ax e e e e -- 11、塑性指数I P I P =ωL -ωP (不要百分号) 液性指数I L

渗透试验

渗透试验 专业班级港航5班学号姓名同组者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渗透试验 实验日期2012.10.10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 一、试验目的 测量土体的渗透系数k。 二、试验原理 渗透试验原理就是在试验装置中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代入(8-1)式计算出渗透系数。 (8-1) v ki 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很大,自大于10-1cm/s到小于10-7cm/s,故实验室内常用两种不同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常水头试验装置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比较大的无凝聚性土的渗透系数;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比较小的凝聚性土的渗透系数。特殊设计的变水头试验测定粗粒渗透系数和常水头试验测定渗透性极小的粘性土渗透系数也很常用。 三、试验设备及试验操作 (一)常水头试验 1.仪器设备 (1)70型渗透仪; (2)附属设备:木锤、秒表、天平等。 2.操作步骤 (1)装好仪器,检查是否漏水。将调节管与供水管相连,由仪器底部充水至水位达到金属透水板顶面时,放入滤纸,关止水夹; (2)取代表性风干土样3~4kg,称重精确至1g,测定风干含水率; (3)将试样分层装入仪器,根据预定孔隙比控制试样密度。每层装完后从调节管进水至试样顶面。最后一层应高出上测压管孔3~4cm。待最后一层试样饱和后,继续使水位上升至圆筒顶面。将调节管卸下,使管口高于圆筒顶面,观测三个测压管水位是否与孔口齐平; (4)量测试样顶面至筒顶余高,计算出试样高度。称量剩余土样,计算出装入质量,计算试样干密度和孔隙比; (5)供水管向圆筒顶面供水,使水面始终保持与渗透仪顶面齐平,同时降

低调节管高度,形成自下向上方向的渗流。固定调节管在某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后,三个测压管水位达到稳定值,表明形成稳定渗流场; (6)记录三个测压管水位H 1,H 2,H 3,则测压管Ⅰ和Ⅱ水位差为h 1= H 1-H 2,测压管Ⅱ和Ⅲ的水位差为h 2= H 2-H 3。计算渗径长度为L=10cm 的平均水位差h =( h 1+ h 2) /2= (H 1- H 3)/2; (7)开动秒表,用量筒接取经过一段时间Δt 的渗流量ΔQ ,量测渗透水的水温T °C ; (8)改变调节管的高度,达到渗透稳定后,重复(6)、(7)的步骤,平行进行5~6次试验; (9)按式(8-4)计算每次量测的水温T °C 时的渗透系数k ti ; QL k tAh ?= ? (8-4) (10)计算渗透系数均值: 1t ti k k N = ∑ (8-8) (11)按下式折算到20°C 时的渗透系数k 20: 2020 t t k k ηη= (8-9) 式中,t η,20η分别为水温T °C 和20°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二) 变水头试验 1.仪器设备 (1)改进南55型渗透仪,试样高L =4cm ,试样横截面积A =30cm 2; (2)辅助设备:切土器、秒表、温度计、削土刀、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变水头渗透试验的试样分原状试样和扰动试样两种,其制备方法分别为:(a)原状试样:根据要测定的渗透系数的方向,用环刀在垂直或平行土层面方向切取原状试样,试样两端削平即可,禁止用修土刀反复涂抹。放入饱和器内抽气饱和(或其他方法饱和);(b)扰动试样:当干密 度较大(3 1.40/d g cm ρ≥)时,用饱和度较低(S t ≤80%)土压实或击实办 法制样;当干密度较低时,使试样泡于水中饱和后,制成需要干密度的饱 和试样。 (2)将盛有试样的环刀套入护筒,装好各部位止水圈。注意试样上下透水石和滤纸,按先后顺序装好,盖上顶盖,拧紧顶部螺丝,不得漏水漏气。 (3)把装好试样的渗透仪进水口与水头装置(测压管)相连。注意及时向测压管中补充水源,补水时,关闭进水口。 (4)在向试样渗透前,先由底部排气嘴出水,排除底部空气至气嘴无气泡时,关闭排气嘴,水自下向上渗流,由顶部出水管排水。 (5)待出水管有水流出后,开始测定试验数据。记录时间t=t 1时,上下游

实验五_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实验五 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1 测定意义 当土层被水分饱和后,土壤中的水分受重力影响而向下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性。 土壤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特性之一,它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几乎完全进入土壤,并在其中贮存起来,而在渗透性不好的情况下,水分就沿土表流走,造成侵蚀。 土壤渗透性与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以及湿度等有关。 2 测定原理 在饱和水分土壤中,渗透性按照达西公式计算如下: V=K ·I (厘米/秒) L h I = 式中:V ——渗透速度,每秒钟通过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的水的流量,以立 方厘米表示; I ——水压梯度,即渗透层中单位距离内的水压降; K ——渗透系数,在单位水压梯度(I=1)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流量 (毫升/分或小时); H ——土柱上水头差(厘米)即静水压力; L ——发生水分渗透作用的土层的厚度(厘米)即渗透路程。 在时间t 内渗透过一定截面积A (平方厘米)的水量Q ,可以用下列的方程式来表示: Q=V ·A ·t=K ·I ·A ·t 因此渗透系数 K=I t A Q ??(毫米/厘米2/分或小时)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有室外法(渗透简法)及室内法(环刀法)。

3 测定方法 3.1室外测定 3.1.1 仪器设备 ①渗透筒:铁制圆柱形筒,横截面积为1000平方厘米(内径358毫米),高350毫米。 ②量筒500ml和1000ml各一个。 ③小铁筒:打水用。 ④温度计:0—50℃ ⑤秒表或一般钟表 ⑥木制厘米尺、小刀、斧头等。 3.1.2 测定步骤 3.1.2.1、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布置一块约1平方米的圆形(直径113cm)试验地块,将其周围筑以土埂。土埂高约30 cm,顶宽20 cm,并捣实之。渗透筒置于中央,应用小刀按筒的圆周向外挖宽2—3cm,深15—20cm小沟,使筒深深嵌入土中。插好后,把取出的土壤重新填入隙缝并予捣实,防止沿壁渗漏损失。筒内部为试验区,外部为保护区。 也可用高15—20厘米面积分别为25×25 和50×50平方厘米的方形铁框或圆形铁筒打入土中3—5厘米进行测定。 3.1.2.2、在筒内:外各插入一米尺,以便观察灌水层的厚度。筒内外迅速灌水,使水层厚度保持为5cm. 为从一开始时,水就向土壤内渗入,所以必须很快地把水倒到预期的水层厚度。为了使灌入的水不致冲刷表层土壤,不应将水直接倒在土面上,而应在简内外灌水处用胶板或木板(甚至杂草或蒿草)保护之。 3.1.2.3、温度影响渗透系数很大,应在简内插入温度计,以使换算为10℃时的渗透系数。 3.1.2.4、当试验区内部灌水到5cm高时,应立即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进行

变水头法测定渗透系数(精)

变水头法测定渗透系数 《土工技术与应用》项目组 2015年3月

变水头法测定渗透系数 (一)试验目的 测定粘性土的渗透系数k,以了解土层渗透性的强弱,作为选择坝体填土料的依据。 (二)试验原理 细粒土由于孔隙小,且存在粘滞水膜,若渗透压力较小,则不足以克服粘滞水膜的阻滞作用,因而必须达到某一起始比降后,才能产生渗流。变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细粒土。 (三)仪器设备 1、南55型渗透仪:如图1所示。 2、其它:100mL量筒、秒表、温度计、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 1、装土:将装有试样的环刀推入套筒内并压入止水垫圈。装好带有透水石和垫圈的上下盖,并用螺丝拧紧,不得漏气漏水。 2、供水:把装好试样的容器进水口与供水装置连通,关止水夹,向供水瓶注满水。 3、排气:把容器侧立,排气管向上,并打开排气管止水夹。然后开进水口夹,排除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水中无气泡溢出为止。关闭排气管止水夹,平放好容器。在不大于200cm水头作用下,静置某一时间,待容器出水口有水溢出后,则认为试样已达饱和。

图1 南55型渗透仪 1-变水头管;2-渗透容器;3-供水瓶;4-接水源管;5-进水管夹;6-排气管;7-出水管 4.测记:使变水头管充水至需要高度后,关止水夹,开动秒表,同时测记开始水头h1,经过时间t后,再测记终了水头h2,同时测记试验开始与终了时的水温。如此连续测记2~3次后,再使变水头管水位回升至需要高度,再连续测记数次,前后需6次以上。 (五)试验注意事项 1、环刀取试样时,应尽量避免结构扰动,并禁止用削土刀反复涂抹试样表面。 2、当测定粘性土时,须特别注意不能允许水从环刀与土之间的孔隙中流过,以免产生假象。 3、环刀边要套橡皮胶圈或涂一层凡士林以防漏水,透水石需要用开水浸泡。 (六)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渗透系数:

吕荣值和渗透系数K之间关系

透水率q 和渗透系数K 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各种条件下通过q 计算K 的公式也很多。SL 3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推荐:当试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透水率在10 Lu 以下,P —Q 曲线为A 型(层流型)时,可用下式求算渗透系数 r HL Q k 1ln 2π= 式中:K —地层渗透系数,m/d; Q —压水流量,m 3/d ;H —试验压力,以水头表示,m; L —试验段长度,m ; r —钻孔半径,m 。 按照上式,如假定压水试验的压力为1 MPa (即100 m 水头),每米试段的压人流量为1 L/min (即1.44 m 3/d ),试段长度为5m 。即在透水率为1 Lu 的条件下,以孔径为56~150 mm 计算得的渗透系数为(1.37~1.11)×10-5 cm/s 。由此可见,作为近似关系,1 Lu 相当于渗透系数为10-5 cm/s 。 严格地讲,渗透系数K 与单位吸水量w 间并无固定关系。但有时为设计计算方便起见,通过实践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1)K =(1.5~2)×w (K 的单位为m/d,w 的单位为L/min.m.m ) 例如:某大坝基岩透水性,单位吸水量w 平均值为0.08L/min.m.m ,试求其相应的渗透系数K 。 若采用K=2w 时,则K =2×0.08=0.16(m/d )=1.85×10-4cm/s 。 采用K =1.5w 时,则K =1.5×0.08=0.12(m/d )=1.39×10-4cm/s 。 (2)国外资料认为 1Lu =1.3×10-5cm/s 。 (3)国外有些学者和单位给出了渗透系数K 与吕荣值的相关关系图,见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当K =10-7m/s (即10-5cm/s )时,吕荣值大约为1~3;当K =10-5m/s (即10-3cm/s )时,各曲线的吕荣值均大于30。

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

表一: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 注: 1、三轮摩托车可按微型汽车尺寸计算。 2、二轮摩托车可按自行车尺寸计算。 3、车辆换算系数是按面积换算。 表二:机动车停车场设计参数

注:表中Ⅰ类指微型汽车,Ⅱ类指小型汽车,Ⅲ类指中型汽车,Ⅳ类指大型汽车,Ⅴ类指绞接车。表三:车辆纵横向净距 注:多层车库和地下车库的净距按国家标准GBJ67-84《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表5.0.6的规定执行。 表四: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表五:停车场通道最大纵坡度(%)

表六: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 表七:旅馆机动车停车位指标 注: 第一类以接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第二类接待国内旅客。 表八:饮食店停车位指标 表九:办公楼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

注: 1.一类:中央、省级机关、外贸机构及外国驻华办事机构。 2.二类:其他机构。 表十:商业场所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 注:以接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的商业场所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应适当增加。表十一:体育馆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 注: 1.体育场停车位指标可适当减少。 2.体育馆:一类座位数≥4000;二类座位数<4000。 3.体育场:一类座位数≥15000;二类座位<15000。 表十二:影(剧)院停车位指标 注: 一类:省、市级和相当于省、市级的影(剧)院。 二类:一般影(剧)院。 表十三:展览馆停车位指标

表十四:医院停车位指标 注:表中所称建筑面积为门诊和住院部建筑面积之和。表十五: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 注: 一类:古典园林、风景名胜。 二类:一般性城市公园。 表十六:火车站停车位指标 表十七:码头停车位指标 表十八:住宅停车位指标

吕荣值与渗透系数关系

吕荣值与渗透系数关系 透水率q 和渗透系数K 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各种条件下通过q 计算K 的公式也很多。SL 3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推荐:当试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透水率在10 Lu 以下,P —Q 曲线为A 型(层流型)时,可用下式求算渗透系数 r HL Q k 1ln 2π= 式中:K —地层渗透系数,m/d; Q —压水流量,m 3/d ;H —试验压力,以水头表示,m; L —试验段长度,m ; r —钻孔半径,m 。 按照上式,如假定压水试验的压力为1 MPa (即100 m 水头),每米试段的压人流量为1 L/min (即1.44 m 3/d ),试段长度为5m 。即在透水率为1 Lu 的条件下,以孔径为56~150 mm 计算得的渗透系数为(1.37~1.11)×10-5 cm/s 。由此可见,作为近似关系,1 Lu 相当于渗透系数为10-5 cm/s 。 严格地讲,渗透系数K 与单位吸水量w 间并无固定关系。但有时为设计计算方便起见,通过实践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1)K =(1.5~2)×w (K 的单位为m/d,w 的单位为L/min.m.m ) 例如:某大坝基岩透水性,单位吸水量w 平均值为0.08L/min.m.m ,试求其相应的渗透系数K 。 若采用K=2w 时,则K =2×0.08=0.16(m/d )=1.85×10-4cm/s 。 采用K =1.5w 时,则K =1.5×0.08=0.12(m/d )=1.39×10-4cm/s 。 (2)国外资料认为 1Lu =1.3×10-5cm/s 。 (3)国外有些学者和单位给出了渗透系数K 与吕荣值的相关关系图,见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当K =10-7m/s (即10-5cm/s )时,吕荣值大约为1~3;当K =10-5m/s (即10-3cm/s )时,各曲线的吕荣值均大于30。 W 值、Lu 值、K 值之间的关系 以前我国对压水试验的成果多是用单位吸水率w 值来表示,其含义是在每米水头作用下,每米钻孔长度内每分钟的吸水量。单位为L/(min ·m ·n)。计算公式为 Q w pl =

常用单位换算表unit conversion

常用单位换算表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 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 1美加仑(gal)=3.785升(1)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 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英加仑(gal)=4.546升(1)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 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 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 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1吨(t)=1000千克(kg)=2205磅(lb)=1.102短吨(sh.ton) =0.984长吨(long ton) 密度换算 1磅/(lb/ft3)=16.02千克/米3(kg/m3) API度=141.5/15.5℃时的比重-131.5 1磅/英加仑(lb/gal)=99.776千克/米3(kg/m3) 1波美密度(B)=140/15.5℃时的比重-130 1磅/英寸3(lb/in3)=27679.9千克/米3(kg/m3) 1磅/美加仑(lb/gal)=119.826千克/米3(kg/m3) 1磅/(石油)桶(lb/bbl)=2.853千克/米3(kg/m3) 1千克/米3(kg/m3)=0.001克/厘米3(g/cm3)=0.0624磅/英尺3(lb/ft3) 运动粘度换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