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合集下载

国庆军事演练

国庆军事演练

国庆军事演练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节日,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力的时刻。

为了庆祝国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展示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每逢国庆节,中国都会举行盛大的军事演练活动。

本文将介绍国庆军事演练的背景和意义,并重点介绍一些曾经举行的历史性军事演练。

中国军事演练是为了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军队的战斗能力、武器装备和军事策略。

通过举办军事演练,中国可以向世界证明国家的安全能力和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外,军事演练也是对军队训练效果的一次全面检验,可以加强军队战斗力和士兵的作战技能。

历史上,有许多国庆军事演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次最有名的是在1959年中国第十周年国庆庆典上进行的盛大阅兵式。

当时,中国展示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士兵,并表演了高超的军事操演。

这次阅兵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宣告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国家的强大实力。

另一次有影响力的军事演练是在199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活动。

这次演练以跨越长江的大军工程为主题,展示了中国解放军的水陆空作战能力。

数以万计的士兵在军舰、战机和坦克上展示了中国军队现代化装备的实力。

近年来,中国军事演练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2015年,中国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在这次盛大阅兵中,中国展示了一系列最新的军事技术和装备。

包括导弹、战斗机和航母在内的军事装备震撼了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

在这些军事演练中,除了展示军事实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军事演练设有激昂的音乐和壮观的军事操演,旨在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通过观看军事演练,人们能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实力并且意识到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总之,国庆军事演练是中国庆祝国庆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举行军事演练,中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同时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国庆军事演练不仅是一次庆祝活动,更是对军队训练成果的一次展示和对国家发展成就的一次总结。

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

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

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为坚强军队锻造钢铁之躯一、活动背景与意义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是军队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练兵活动,提高官兵战斗力综合素质,增强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使命担当。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压力,同时深化军事改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军队练兵备战任务,因此开展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对加强军队综合实力和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全面深入的训练,能够检验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能够理清军事改革的思路,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其次,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能够提升军队官兵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通过组织大规模的练兵活动,加强官兵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使他们在战场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战斗效果。

再次,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可以提高军队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模拟各种复杂情况和战场环境,可以帮助军队熟悉和适应各种战术,并提高决策和指挥的准确性。

最后,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有助于强化军队的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集中全军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练兵活动,有助于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和荣誉感,促进官兵之间的相互配合和默契,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二、活动内容与组织方式1. 模拟实战演练模拟实战演练是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模拟实战环境和情景,加强官兵的实际操练和应对能力,提高战场应变能力和战术执行水平。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如野外采训、实弹射击、实地机动等。

2. 学习培训学习培训是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的基础环节。

通过组织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提高官兵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

可以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官兵全面了解和掌握军事科学和技术。

3. 竞赛比武竞赛比武是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组织各种比赛和比武,激发官兵的竞争激情和斗志,增强练兵活动的紧迫感和实战性。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规军队,其建军历程充满了光辉战斗历史。

自成立之初,人民军队就肩负着保卫国家、捍卫人民利益的重任。

以下将对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进行简述。

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人民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历程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对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武装,旨在推翻腐败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这场战争中,人民军队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经历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场战争不仅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解放,也为全球反殖民主义和平解放事业树立了榜样。

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间,是中国人民军队参与的一场重大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军队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对抗,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捍卫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军队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军事素养和出色的战斗能力,成功抵御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最终迫使其接受停战协议。

这场战争不仅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实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抵御外敌的坚定意志。

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于1962年爆发,是中国人民军队在地方冲突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历程。

这场战争是中国和印度之间争夺边界领土的冲突,中国人民军队坚决反击印度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虽然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军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

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中国在边境地区的防卫,也彰显了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立场。

四、边海防卫战斗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还包括了一系列边海防卫战斗。

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和辽阔的海洋,边海安全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民军队积极参与各类边海防卫任务,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这些战斗涉及到陆地和海上的各种环境和条件,人民军队充分发挥了其专业优势和实力,有效维护了国家边海安全。

总结: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定意志和出色能力。

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

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

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中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建军节作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节日,旨在回顾中国军队的历史和辉煌成就,彰显中国军队的威武形象和先进性,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军情怀。

本文将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并展望中国军队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古代中国的军事文明中国的军事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孙子的《孙子兵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军制,对于后来统一中国的军队组织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韩信盗魏书》等,这些史书记录了励精图治、百战百胜的中国古代将领事迹,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智慧和经验。

二、解放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建军节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诞生。

1945年8月,二战胜利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胜利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正规军队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军队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其杰出的战斗力和高度的纪律性迅速赢得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尊重。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频频取得重大胜利,如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战役,最终确立了人民政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飞跃。

三、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经历了巨大的现代化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以保卫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为使命,不断强化军事力量和战备能力。

中国军队在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国防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战斗机、航空母舰、导弹防御系统等不断涌现。

中国军队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履行国际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性人民武装力量。

自建军以来,人民军队在国内外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为人民的幸福和平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人民军队光辉战斗历程的简述。

一、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入侵华北,全面侵占中国。

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抗日武装,为中国反抗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军队的先锋团体红军是独立自主的部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在各个战斗中,人民军队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和顽强毅力,成为当时中国各族群众反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力量。

二、解放战争1949年,人民军队一举消灭国民党的反动势力,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组织了全面的战争,对蒋介石反动统治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创造了多个光辉历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晋冀鲁豫战役,红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功解放了中国的几大重要省份,为中国解放了很大的一块领土。

三、对印自卫反击战1962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史上最短暂的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在一周内就以中国的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

中国通过这场战争,向印度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表明中国绝不容忍任何侵略行为,印度的侵犯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中越战争1979年,越南入侵了中国边境的云南、广西等地区。

中国人民军队果断决策,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威严。

这场战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军队采取防御策略,随后采取主动进攻策略。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军队排除困难,献身国家,展现出了民族自信和传承了革命先辈严峻的作风。

五、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人民军队在回归仪式中以整齐划一的队列和强烈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

这场回归维护了中国作为国家主体的尊严,增强了国家的统一意识。

中国人民军队为中国的统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到了全民的敬仰和礼遇。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人民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壮大和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一、建军初期(1949-1959)1.1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长征等一系列战役,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

1.2 建军初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解放军正式成立,开始了从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

1.3 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团结精神。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2.1 军队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作战力和战斗力。

2.2 军队现代化:军队装备逐步现代化,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作战效能。

2.3 国际维和行动:人民军队积极参预联合国维和行动,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和责任担当。

三、21世纪初期(2000-2022)3.1 反恐维稳:人民军队积极参预反恐维稳行动,捍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2 军事改革:军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提高了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3.3 海外维权:人民军队积极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国际责任和担当。

四、新时代(2022-2022)4.1 强军目标:人民军队提出了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4.2 军事现代化:军队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了作战力和战斗力。

4.3 军民融合: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提高了国防科技实力和军民资源共享。

五、未来展望5.1 军队现代化:继续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5.2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军事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5.3 军民融合: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军民一体化发展。

结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充满荆棘和挑战,但也充满了荣耀和辉煌。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民军队将继续宏扬革命传统,不断壮大和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军初期(1927年-1949年)建军初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革命战争,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经历了难点卓越的游击战争,充分发挥了游击战争的灵便性和机动性。

红军长征是人民军队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展现了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

建军初期的人民军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渐形成为了一支具有纪律、战斗力和忠诚度的正规军队。

二、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950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成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军队积极参预了抗美援朝战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勇气。

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是人民军队的一项重大战争行动,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国际影响力,成功抵御了美国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军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经历了军事改革、装备改革、人材培养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不断提升战斗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人民军队参预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任务,如抗洪救灾、反恐维稳、维护边境安全等,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未来发展展望未来,人民军队将继续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密切环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一)中国军队近代化,就其总体发展阶段而论,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895年清廷小站练兵到1924年国共合作、黄埔建军;后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严格意义上讲,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王朝建立后,封建统治阶级依靠八旗兵和继起的绿营,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

然而,作为封建没落政权的工具,八旗、绿营随着封建制度的沉沦衰败而日趋解体。

19世纪以后,八旗兵已成为名存实亡的"寄生集团",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自乾嘉开始,也迅速走向衰朽。

在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

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50余万军队,"遇敌辄糜",溃不成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60年代初叶开始,在洋务派"求强"、"求富"呼声推动下,清政府曾对军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聘用外国军事教官,购买洋枪洋炮,推行西洋操典等等。

但由于清军积重难返,收效甚微,尤其其建制仍保持绿营的组织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这种表面的局部"西化",虽然为尔后的军队近代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很快地在实践中碰了壁。

1894至1895年中日甲午一役,参战的中国陆军不堪一击,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

堂堂天朝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弹丸小国。

失败的苦果,撞击着人们的心窗。

那种昏聩愚蠢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虚妄自尊,以及纲常名教等封建陈腐教条所筑起的樊篱,再次遭到重创。

朝野上下,"修明武备"的呼声日亮。

许多中外臣工,纷纷提出"筹饷练兵为急务"。

清朝最高统治者也从这次战争中看到了日人"专用西法制胜"之道,决定"仿照西法添设新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红军练兵活动的雏形——体育运动助力战备训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对各个苏区连续发动“进剿”“会剿”和大规模“围剿”,红军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整训练兵活动,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实战锻炼部队。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应编制武装组织及其战术的课本作为红军士兵的训练材料,并规定以大队为单位,充实士兵会娱乐部的工作,开展捉迷藏、打足球、音乐、武术等游艺活动。

此后,体育运动便成为红军进行战备训练的重要内容。

当时,红军部队普遍采取“三操两堂”制,即每天出三次操、上两次理论课。

出操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练兵,开展射击、刺杀、劈刀、投弹、爬山、跳障碍、过独木桥、爬云梯等军体项目。

在中央苏区,每逢“五一”“八一”、十月革命节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红军各部队都要举办运动会。

即使在长征途中,红军也结合练兵,因陋就简地开展体育运动。

1936年5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炉霍举行“五一”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最具特色的是根据朱德的建议临时增加了许多军事项目,如识图、测距、架桥、搭帐篷、烧牛粪、烧饭等。

因为红军当时正准备过草地,这些军事项目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陕北后,陕甘苏区和红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红军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步兵,终于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大规模的学习和练兵了。

八路军新四军军事整训——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战方式也开始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但其军事技术和战术主要依靠在战争实践中学习提高,“极少训练,尚不巩固”。

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军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指出:为最后驱逐日寇出大城市与交通要道,并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非有一倍至数倍于现有的军事力量不能胜任”。

但受种种条件限制,当时不可能也不宜大量扩军,因此提出“今年秋冬两季,在不妨碍战斗与生产条件下”“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为将来的大发展与大反攻准备条件。

8月22日,陈毅受毛泽东、刘少奇的委托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要求“华中部队整训应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大项,而以练兵为中心”,要“打破陈规,采用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群众运动的练兵办法”,“练兵内容,着重提高战斗技术”。

由此,全军开展了以投弹、射击、刺杀、土工作业为主,以游击战术和攻坚战术为辅的大练兵运动。

大练兵运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季。

八路军、新四军在训练内容和方法上由此逐步走向正规,战术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开展更大规模对日寇的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

全军练兵与新式整军——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之基
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形势,发出《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指出:“各地必须抓紧练兵工作”,“练兵内容:军事上练三大技术,练守城,练夜战”。

各解放区军民积极响应号召,利用战斗间隙,进行各种战术、技术训练,有效提高了野战和攻坚能力。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反动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群众性的练兵运动被迫中止。

12月24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要求“在每一个战役或战斗结束后,干部战士应本着团结与互助互学的精神,从指挥上、战术上、技术上、各兵种协同上、各部门工作配合上,进行检查和总结”。

全军各部队遵照这一指示,采取群众评议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经验总结。

这一方法后来发展为战前在阵地上召开“诸葛亮会”,研究敌情,研究打法,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但由于部队扩编,新成分增加,特别是补入大批从国民党军中解放过来的士兵,部队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存在许多不纯的现象。

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提高官兵对党的土改政策的认识和战斗积极性,全军部队普遍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开展新一轮的群众性练兵运动,积累了丰富的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作战形式也开始由野战向城市攻坚战转变。

志愿军战地大练兵——“冷枪战”显威巩固阵地斗争
1951年底,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了夏秋季防御作战的胜利。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被
迫下令,“只能进行维持现防线所必需的小规模进攻,采取攻势防御”。

一时间,战场形势处于相对稳定的对峙局面。

据此,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加强和巩固阵地,同时开展战地大练兵。

9个月的巩固阵地斗争中,志愿军依托有利阵地,遵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原则,创造了许多成功的作战形式。

从1952年春季开始,志愿军一线部队组织优秀射手和炮手,以单枪、单炮、单辆坦克依托工事或采取游动方式,对敌军前沿阵地及浅近纵深内的单个或小群目标进行狙击作战,以大量消耗敌有生力量,掩护部队构筑阵地工事。

由于它具有乘敌不备的突然性质,故称之为“冷枪冷炮”活动。

为了有效地“打活靶”,志愿军战士们仔细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灵活选择射击位置,并事先构筑工事,进行严密伪装,有效发扬火力,大量杀伤敌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狙击手。

仅1952年5月至8月,志愿军的“冷枪冷炮”就毙伤敌1.3万余人,打得敌人整天龟缩在工事里,不敢露头,失去了在前沿阵地上的行动自由。

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1964年全军大比武——郭兴福教学法风靡军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入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新时期,军事训练开始转入正规化轨道,成为平时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从1953年起,全军展开了以提高现代作战能力为主的正规统一训练。

1963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训练委员会主任叶剑英观看了南京军区某部副连长郭兴福教学方法表演后,称赞“大开脑筋,大开眼界”。

27日,叶剑英向中央军委写出专题报告,建议在全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并以郭兴福的名字命名。

中央军委很快转发了这一报告,全军掀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

1964年1月底,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南京军区主持召开全军训练会议。

会议就开展学习郭兴福教学法作了部署,并号召全军以优异成绩参加大比武。

6月至8月间,全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比武。

大比武分18个区进行,多数为班以下课目。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3000余人、3318个单位参加了比武,评出3070名尖子个人、694个尖子单位。

链接
●中央红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
1935年10月初,由中央红军改编的陕甘支队长征到达宁夏隆德县。

翻越六盘山后,红军遇到了一个新的对手——国民党军骑兵。

聂荣臻曾回忆道:“十月七日,在青石嘴打了一仗。

打的是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

当时,他们在村里休息,我和林彪、左权在山上拿着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把马鞍子卸在地下在那里休息,根本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他们跟前。

随后,毛泽东同志也上了我们站的这个山头。

他叫把各个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召集起来,决定要消灭这股敌人。

他亲自命令一大队和五大队从两侧迂回兜击,四大队从正面突击。


按照作战部署,红军3个大队如猛虎扑食般扑下山去,迅速冲进村子里。

敌人做梦也没想到红军突然杀来,战斗用了不到1小时就宣告结束,红军缴获了敌人100余匹军马、10多辆马车的子弹和军衣。

10月19日,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士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

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一直尾追红军而来。

根据毛泽东“决不能让敌人进入边区”的指示,彭德怀立即指挥发起吴起镇战役,击溃敌军4个骑兵团,又缴获了200余匹战马。

毛泽东紧握着彭德怀的手说:“步兵打骑兵,只有我们红军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啊!”
不久,中央红军利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第一支骑兵部队,原来的侦察连也改为骑兵侦察连。

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便是日后在朝鲜战场上大显神威的“万岁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战士”
新式整军运动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以淮海战役为例,在战役的第三阶段,从1948年12月16日到1949年1月5日的20天中,被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被毙伤、瓦解10万多人,其中整排整连投降的就有14000余人,约等于两个师的兵力,平均每天有700余人投诚。

许多国民党军士兵原本就是被“抓壮丁”的劳苦大众,经过“诉苦教育”,他们提高了阶级觉悟,立即掉转枪口参加战斗,连军服也来不及换。

为此,粟裕决定赶制10万顶军帽发给“解放战士”,以便识别敌我。

据统计,到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华东野战军部队中的“解放战士”达到总人数的80%。

以致有人笑称:在淮海战场上,是“共产党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

●歌唱英雄狙击手的《冷枪战》
志愿军指战员们在“冷枪冷炮”活动中,自己创作了一首名叫《冷枪战》的歌曲。

歌中唱道:“冷枪战冷枪战,冷枪战打得敌胆寒。

瞄得准打得稳,又机智又勇敢;一枪一个百发百中,只打得鬼子他不敢乱动弹。

你也打来我也打,今天俩明天仨,加起了就是一个歼灭战。

大家开展冷枪战,打得鬼子心胆寒;我们是英雄的狙击手,我们是英雄的狙击手,英雄的狙击手守卫着英雄的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