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曲》欣赏教案

合集下载

欣赏《黄河船夫曲》-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黄河船夫曲》-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黄河船夫曲》-花城粤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船夫曲》的起源和文化背景;
2.学习和掌握《黄河船夫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感受到《黄河船夫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黄河船夫曲》的片段,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文化背景和起源。

2. 学生集体听歌
学生集体听歌,通过听歌感受其节奏和旋律,了解其情感。

3. 学生跟唱
教师带领学生跟唱《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和旋律,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对歌曲的记忆。

4. 学生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并演出一段舞蹈,要求舞蹈中有《黄河船夫曲》的元素,并配合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5. 小组展示和评价
各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并选出最佳表现小组。

四、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听歌、跟唱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评价和点评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修正能力,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和创作意图,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背景、歌词解析、旋律特点、演唱技巧等方面。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歌曲背景介绍2.1 歌曲创作背景《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歌曲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船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勇敢拼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2 歌曲创作意图歌曲通过歌颂黄河船夫的精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勇敢、乐观精神的赞美。

第三章:歌词解析3.1 歌词内容本节课学生自行学习歌词,理解歌词中的寓意和情感。

3.2 歌词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特点,感受歌词的优美和力量。

4.1 旋律分析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起伏、节奏、音域等特点。

4.2 旋律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重点练习旋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第五章:演唱技巧5.1 演唱姿势与呼吸教师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5.2 声音控制与共鸣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声音的控制和共鸣技巧,提高演唱效果。

5.3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注重情感的投入,学会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第六章:课堂活动6.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

6.2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第七章:歌曲鉴赏7.1 欣赏不同版本的《黄河船夫曲》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特点。

7.2 讨论与评价学生讨论对不同版本的看法,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8.1 创作歌词学生尝试创作新的歌词,以其他主题为背景,体现勤劳、勇敢、乐观精神。

黄河船夫曲 音乐教案

黄河船夫曲 音乐教案

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船夫曲》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识别和演奏《黄河船夫曲》的主旋律。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3. 课件或图片展示《黄河船夫曲》的相关信息。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黄河船夫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兴趣。

2. 播放《黄河船夫曲》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

探究:1. 展示《黄河船夫曲》的乐谱,解释其基本音符和节奏。

2. 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模拟船夫划船的节奏。

3. 引导学生一起演奏《黄河船夫曲》的主旋律,分配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奏技巧。

拓展:1. 分析《黄河船夫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传递情感。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舞蹈等形式展示。

总结:1. 回顾《黄河船夫曲》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演奏《黄河船夫曲》时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乐谱和节奏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时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研究《黄河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并进行小组展示。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6课欣赏《黄河船夫曲》-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6课欣赏《黄河船夫曲》-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6课欣赏《黄河船夫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歌,它描绘了黄河船夫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勇敢航行的情景。

这首歌曲以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和重复的曲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勇敢精神。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欣赏这首歌曲,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黄河船夫的勇气和决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民歌,对民歌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船夫曲》的特殊性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黄河船夫曲》的内容,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理解黄河船夫的精神内涵,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河船夫曲》的旋律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黄河船夫曲》的节奏感和音乐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互动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黄河船夫曲》。

六.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播放设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以及生活在黄河边的人们的生活情景。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船夫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以及歌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黄河船夫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首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歌词,用动作表现黄河船夫的勇气和决心。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船夫的精神内涵,以及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船夫曲》的音乐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高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案

高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案

高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案第一篇:高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案黄河船夫曲教学课题:欣赏《黄河船夫曲》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出示风景图片)揭示欣赏曲目思考并回答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3、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块表示这三段旋律3、引导学生总结作曲子的思想内涵。

4、布置网上作业:你们想知道这么好的作品是谁写的吗?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思考并个别回答。

知道协奏曲的概念。

分段复听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并回答联想到的每一段的画面。

自己操作计算机,用不同的颜色块表示三段旋律。

个别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画的。

用心爱心专心 1思考并回答上网查询作品的曲作者及生平、生活照片和一些作品。

三、总结学生说一说查询到的内容用心爱心专心 2第二篇: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授课年级:六年级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设计思路:本课以挖掘陕西民歌的特点与陕西地区风土人情的联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感受、品味、探究、体验来了解和掌握陕西民歌的特点,通过模仿和动情的方言演唱有韵味地表现作品。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旋律跳跃性较强。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从引导学生了解陕西地区的环境入手。

通过图片、音视频影像勾起想像,从陕西人的说话交流和所处环境来感受音乐;从音乐要素、重复手法的运用和陕北风情的联系来学唱歌曲;从倚音与下滑音运用的深入探究来品味旋律的韵味;从衬词和方言及师生的体验活动来提高合作意识、表现陕西民歌。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 欣赏 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花城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 欣赏 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花城版

花城版第十二册第3课《黄河大合唱》之欣赏《黄河船夫曲》一:教学目标:A:欣赏《黄河船夫曲》,感受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激流中,船夫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博斗的情景;B:借学习、《黄河大合唱》之机,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二:学习目标:1:能从歌曲欣赏中感受出船夫们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激流中,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博斗的艰难,并了解作品的结构与表达的意境。

2:通过了解母亲河的相关知识,做到热爱祖国,好好学习。

三:学习重、难点:感受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激流中,船夫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博斗的艰难!四:学习过程观图片引入----1、同学们,我们天天都生活在珠江边,你们知道我国三大河流的名称吗?”------长江(6397公里)黄河(5464公里)世界第六大长河,珠江(2400公里)“在这三大河流中,黄河又尊为母亲河。

为什么呢?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中间有没有同学到过黄河呢?一起欣赏黄河相关图片。

-----(黄河水由清澈变黄水)2、一起学习以黄河为题材谱写的《黄河大合唱》,它共有八个乐章,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试试分辨出它是属于“劳动号子”还是“山歌”的类型劳动号子------一种带呼号、伴随群体劳动,统一劳动步伐,鼓舞劳动士气的音乐. 山歌------------一种人们在山野、田间劳动时,即兴创作、抒发思想感情的音乐。

--------船夫们为什么要唱着号子来渡过黄河呢,3、第二次聆听,感受速度与力度的变化!A:试找出歌曲中彰显船夫力量的节奏(XXX),并读读、唱唱;B:感受歌曲速度的变化,并试说说作者的表达意图?-----------欣赏了两遍以后,我们来一起说说作品本身。

4、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是谁?为什么要选择黄河为题材?-------抗日战斗时期-------冼星海、光未然、1939年3月-------黄河为中华母亲河,易激起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壱)教学设计思路:《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北民歌,旋律跳跃性较强,创作中采用重复手法,倚音下滑音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陕西民歌质朴、粗犷豪放的地域特点。

歌曲中描写了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陕北人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中以激发兴趣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感知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弐)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听赏《黄河船夫曲》,引导学生感受陕西民歌的演唱风格及歌曲渗透的黄河船夫的精神。

2、过程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风格中的作用3、知识目标:学习前倚音,下滑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了解旋律重复的创作手法。

(参)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演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感受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能够在分析歌曲音乐要素的基础上,体会并唱出其渗透的黄河船夫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搜集陕西人文景观的视频片段等(五)教学过程:壱、导入师:同学们,欢迎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赏,并说一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师:哪位同学说一下?生:唢呐、腰鼓、大秧歌等。

师:观察真是仔细,视频中出现的这些都是来自我国的哪一个地方?对,陕北地区,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陕北地区,学唱一首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弐、新授1、初听歌曲师:我们先来聆听一遍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生:自由舒展、豪放的2、复听歌曲师:回答的非常准确,这样一首歌曲,你在聆听的时候想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呢?歌词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曲听完了,找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表现了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师:歌词是如何表现的呢?生: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了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黄河船夫曲》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

3. 通过学唱《黄河船夫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合唱水平。

教学重点:1. 感受《黄河船夫曲》的音乐特点,体会其独特的韵味。

2. 学会《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进行合唱。

教学难点:1. 《黄河船夫曲》的节奏变化和音乐处理。

2.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二、教学准备教材:《黄河船夫曲》乐谱音响设备:播放《黄河船夫曲》的音响设备教学挂图:黄河船夫曲相关图片教学视频:黄河船夫曲演唱视频(可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黄河船夫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声部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练习:将各小组合并,进行整体的合唱练习,教师注意调整音量和音准,使合唱效果更加协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黄河船夫曲》,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练习,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 教师通过家长群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家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演唱水平。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关注其进步和问题。

3. 合唱效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评估合唱的整体效果和学生的协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黄河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黄河颂》等,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文化传承:介绍《黄河船夫曲》所属的陕北民歌文化,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船夫曲》欣赏教案
九年制小学音乐第十二册
《黄河船夫曲》欣赏教案
太仓市明德小学闻中秋
一、教学构思
《黄河船夫曲》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一乐章,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而改编的。

作品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中华民族,歌颂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音乐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对比、再现了三个激人心魄的场面(搏战、小胜、再战),刻画了不怕困难、勇于斗争、不屈不挠的“船夫”(即革命者)形象,给人以壮美之感。

因此,这课的欣赏目的为: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段(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情绪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感受音乐形象极其象征意义,从而宏扬民族精神,受到美的熏陶。

为此,整节课以多媒体为主,在形象直观、上下对比、分层解析、总结归纳中理解音乐;在听、唱、动、思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体现音乐寓美于教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

1、屏幕显示“摇篮”两字,让学生说说其含义。

2、提问:既然“摇篮”可喻为生活环境、文化的发源地,
那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发源地是什么?——黄河。

(二)简介黄河及《黄河船夫曲》。

1、屏幕显示“黄河流向图”,以黄河奔腾的画面简介黄河。

黄河西起青藏高原,九曲十八湾,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特别是在中上游,由于落差极大,故水流湍急,气势盛大,连大诗人李白也叹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它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两岸的华夏子民,出了不少英雄豪杰、文人骚客,留下了多少不朽篇章。

2、屏幕显示冼星海的图象并简介作者与作品。

(1)作者。

在1939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有一位年轻的音乐家放弃了在法国就职的优异条件,毅然回到了当时正处在被压迫、被剥削、被侵略的多灾多难的旧中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创作了大量的革命作品,用音乐向大众发出呼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听(师轻唱)《只怕不抵抗》回答作者是:冼星海。

(2)作品。

当时,冼星海因看了诗人光未然的词作“黄河”激动万分,就在延安的破窑洞里抱病挥笔,只用了六天六夜的时间就写成一部惊人的合唱巨作:“黄河大合唱”。

全曲共有八个乐章(屏幕显示名称)。

(3)欣赏合唱曲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了解混声演唱的形式。

听与提问:歌曲唱了些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4)师小结:这部作品震撼人心,实现了音乐家冼星海的心愿,就是要把这部作品作为反映中国人民伟大而坚强的性格和英雄气魄的曲子。

同时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屏幕显示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在70年代,一些作曲家与演奏家共同把这首合唱曲改编成了钢琴协奏曲《黄河》。

那么什么是协奏曲?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

1、屏幕显示协奏曲概念:由一件乐器独奏,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

2、类比法了解钢琴协奏曲的含义。

(略)
3、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1)屏幕显示《黄河》的乐章并出示课题与背景。

(2)听与思考:钢琴协奏曲与合唱曲的效果对比?
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根据音乐的什么表现手段来划分的?
(3)学生答与老师小结。

4、分段欣赏。

第一段(搏战):
(1)听并说说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2)屏幕显示画面并说说音乐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段?
屏幕显示结论:速度(急速)、力度(强)、节奏(紧凑),以及情绪、气氛等。

(3)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朗读合唱中的歌词片段,了解船工号子的特点。

并思考采用这一形式好在哪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4)视唱主题,感受前倚音的紧张感及前十六分音符的推进感。

通过听唱与划船动作来进一步感受,并理解本段的象征意义(略)。

第二段(小胜):
(1)听,与第一段比较有何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屏幕显示画面并分析表现手段的变化(略)(特注:拍子、结构的变化)
(3)有感情地视唱旋律,说说音乐所表现的形象特征:乐观、充满信心的革命者。

但是,胜利是暂时的,正如船夫要“回过头来,与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那样,还要与敌人决一死战。

因此,这里的情绪:轻松并不是等于放松!第三段(再战):
(1)听,与前两段比较,并归纳表现手段的变化。

(2)屏幕显示与分析手段的变化,了解再现第一
段与第一段之间的不同?(力度、情绪等)
5、师小结并屏幕显示表现手段变化表。

6、了解象征意与主题思想(略)。

7、从美学角度归纳音乐的美,让学生看屏幕做选择——壮美,并说说为什么?
(四)再次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为学生演奏,形式为一架钢琴领奏,多架钢琴协奏,要求注意其中的画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作谈会上的讲话。


(五)总结下课。

这节课上我们欣赏了三次《黄河船夫曲》,它们的表现方式虽不同,但带给我们的却是同一个主题感受:即赞颂了我们中华民族勇敢坚强、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而且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了气势磅礴的壮美之感。

让我们在这种美的激励中走向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